老舍文学作品创作特色研究
老舍研究报告

老舍研究报告
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曾用名舒继良、舒曾良、舒继庵等,祖籍浙江嵊县(今属上虞市),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杜甫”。
他的作品具有真实、
生动、细腻的特点,透过对普通人生活的描写,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冷酷。
老舍的创作经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革命时期、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他在革命时期的作品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如《马路》、《骆驼祥子》等,在反映社会弊病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悲悯和对社会变革的希望。
在抗战时期,他创作了一系列以抗战为题材的作品,如《茶馆》、《龙须沟》等,揭示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和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多部戏剧和小说中探索了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如《雷雨》、《四世同堂》等。
老舍的作品除了在创作主题上引人注目外,还在文学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风格。
他运用方言、俚语和生活常识,使得作品贴近生活,具有亲和力。
同时,他的作品在结构上也常常呈现出多线条、跳跃式的形式,使得情节更加曲折生动。
老舍对文学的研究颇多。
他曾经深入探讨过文学和生活的关系,主张文学应该关注普通人、关注社会,通过对生活的真实描写来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注。
他还尝试过将戏剧与小说相结合的创作方式,探索出一条新的文学创作道路。
总的来说,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而且在文学形式上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通过对老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创作思想和成就,进一步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主要有四个艺术特色: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
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
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
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
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
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
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老舍的文学风格与思想观点解析

老舍的文学风格与思想观点解析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文学风格独特且深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
同时,他的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观点也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下面将对老舍的文学风格及其思想观点进行深入解析。
一、老舍的文学风格1.鲜活的人物形象老舍的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而丰满。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人物形象。
例如,在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既有对命运的抗争又有对现实的追逐。
2.生动的语言描写老舍的语言描写具有生动鲜明的特点。
他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人物的言行举止和环境背景,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在他的话剧作品《茶馆》中,通过对京剧演员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活泼。
3.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老舍的作品关注社会现实,揭示了社会问题和人民的疾苦。
他以犀利的笔触,直面社会现实,呈现出广大劳动者的艰辛生活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例如,在他的小说《四世同堂》中,通过对一个大家庭的描绘,展现了封建家庭制度下女性的困境和个体的命运。
二、老舍的思想观点1.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老舍在作品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他批判了以封建礼教为代表的旧文化观念,对封建迷信和伦理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他主张要摒弃过时的传统观念,追求个体的解放和自由。
例如,在他的小说《寒夜》中,通过对一个女子追求自由、摆脱家庭束缚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思考。
2.对人性的关注老舍对人性的关注贯穿于他的作品之中。
他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有着鲜明的层次感,既有善良和正义之举,又有自私和道德缺失。
例如,在他的话剧作品《祝福》中,主人公自甘屈从的形象引发了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3.对社会命运的担忧老舍的作品中流露出对社会命运的担忧。
他对生活在困境中的人民感同身受,对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深感痛心。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呼吁社会关爱弱势群体。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一、老舍的写作特点老舍一生因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的文学作品源于老百姓的生活,写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手法简单明快,情节有自然流顺,语言质朴自然,充满幽默诙谐,颇具文学性和艺术性。
1、刻画人物性格优美生动老舍的作品大量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把人物的性格、品行、本质及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老舍的笔下的人物朴实亲切,看似简单,实则又具有深刻的内涵。
2、反映社会生活真实老舍以“活动描写”、“人物对白”、“人物心理描写”等作说,真实的描写当时社会中人物的生活,表现了他们生活中的苦乐,工作中的艰辛,家庭中的欢乐,老舍看似平淡的文字,却是一派热烈的活动气氛。
3、文学手法具有艺术性老舍有着独特的文学手法,他穿插说笑、调侃及幽默,语句变化自如,抒发了热情会友的情感,常用仿古文,对比文,有言尽意的运用语言,使得文章颇具艺术性。
4、独特的风格流畅有自然老舍的文章风格温和,文情并茂,文笔流畅自然,把原始中国文化和现代思想完美结合起来,新的文化思想在文字中被以有趣、温馨的方式体现出来。
二、老舍的风格老舍的作品通常以典型的情景描写开头,接着主要人物的思想、行动,最后取得生动的结果,以抒发特定情绪的温馨而又具有艺术性的语言和风格,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特色。
1、冷嘲热讽式幽默老舍的叙事风格常涉及生活,他采用冷嘲热讽式的幽默,对作品里的人物的性格、行为及言行,以及社会上的现象,进行了调侃与批评的同时,勿忘把人物的精神内核及行为原理描述出来,及表达风趣的言语和手法,把一种新的文学生活态度和文艺风格表达出来。
2、人物形象的显现老舍的文学形象丰富且耐人回味,尤其是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看出老舍借助文学的手段,把人物形象的复杂内涵表现出来,使人物们更加生动、真实,从而使文学作品的价值倍增。
3、社会生活的描绘老舍对社会生活的描绘非常了得,他采用简单而生动的笔触,真实地描述老百姓的生活,表达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图解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给读者以真实的视角,使思想更为深刻。
浅谈老舍小说艺术

浅谈老舍小说艺术导语: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作家。
他的文学创作具有很高的价值,他的体现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化和大众化。
老舍先生的创作非常广泛,有大量享誉中外的话剧,有为数可观的和通俗文学作品,但更能集中体现作家思想深度和艺术风格的还是他的创作。
一、京味幽默小说的典型1899年2月3日,老舍先生出生在乱世之中的北京。
他的诞生日是旧历小年,第二天就逢立春,所以他的父亲给他取名舒庆春。
老舍的童年是在战乱中度过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他的父亲就是被侵略军烧残致死的。
老舍后来回忆道:在我的童年时期,我几乎不需要听什么吞孩子的恶魔,母亲口中的洋兵是比中巨口獠牙的恶魔更为凶暴的。
童年的记忆给作家留下一生都无法抹灭的印象。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童年记忆是一个人精神品格的基石,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
老舍的童年给他带来心灵的创伤,加之他天生敏感好思,悟性高,从而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以便抚平心灵深处的伤口。
(一) 老舍小说的京味渊源。
一个人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等等,是受这个人所处的地域影响的,就像北方人吃面南方人吃饭一样。
作家的语言习惯,创作风格是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所置身的语言氛围相关联。
老舍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北京度过的,在这里学习、生活。
他在私塾里念过“四书”、“五经”,在新式学校里念完小学、中学,后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历任小学教员、校长、员、教育部的公务员等。
因不满教育界的黑暗现状,愤然辞职。
他的文学创作天赋,在读小学时就已暴露出来,得到老师较高的评价。
在北京起源后波及全国的“五四”运动,让老舍在思想上产生“大地震”,并决定了他以后的人生方向。
这给他创造了成为作家的条件。
他回忆道:“假若没有‘五四’运动,我很可能终作这样的人;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敬敬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此而已。
我绝对不会忽然想去搞文艺。
”老舍成了一名作家,是历史的必然和个人选择相结合的结果。
老舍的创作风格

老舍的创作风格引言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剧作家和文化名人。
他的作品以细腻真实的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著称。
本文将探讨老舍的创作风格,以分析他在文学领域的独特贡献。
真实与生活的写照1. 角色鲜活•老舍的作品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明确的特点和独特的个性。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话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通过塑造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他成功地将他们融入到生活中,使读者能够与他们产生共鸣。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舍弟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是一个聪明机智、有着不屈意志的穷小子,他的形象代表了那个时代底层劳动者的价值观和梦想。
2. 社会观察与批判•老舍是一位犀利的社会观察家。
他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
•在《茶馆》中,老舍通过描绘一个北京茶馆的生活场景,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官僚主义的丑恶。
他通过剖析人们的交往方式、底层百姓与权贵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刻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形式与语言的运用1. 白描与细腻描写•老舍的作品以白描和细腻的描写为特色。
他运用精确的语言和独特的观察力,将生活的细节展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情感的冲突。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家四代同堂的生活场景。
他通过对家人之间的相处和沟通的描写,展示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深刻地抒发了对家庭和传统价值观的思考。
2. 看似简单的对话•老舍的对话简单明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
他善于透过人物形象的对话,展示出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思考和反应,从而更加生动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在《龙须沟》中,老舍通过一对老夫妻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他们对儿子脱离他们父母传统观念的不满和苦恼。
这种简洁而富有感情的对话,使读者更加贴近角色的内心,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和迷茫。
主题与思想的表达1. 批判封建社会•老舍的作品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迫。
老舍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主义倾向分析

老舍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主义倾向分析在老舍的小说中,社会现实主义倾向是一种明显的文学风格和创作倾向。
通过对老舍小说中的情节、人物描写和主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倾向在他的作品中的显著特点。
首先,老舍的小说着重描绘了上个世纪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他经常将触目惊心的贫困和困境置于故事的核心,揭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巨大差距和人民生活中的不幸境地。
比如,在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生活在社会底层,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最终成为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
这种描写展示了社会现实主义所关注的弱势群体的困境,以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批判。
其次,老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为普通百姓,他们身上有着真实的生活痕迹和社会角色。
通过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塑造,老舍成功地刻画了各种不同的社会类型,展示了社会中主流和非主流群体的关系和冲突。
例如,在《春天里》中,老舍通过对小商贩李义府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底层小人物的善良和真诚。
他的形象具有鲜明的社会特征,代表着一类人群的形象,使读者对社会现实问题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此外,老舍小说中的主题多与社会现实主义密切相关。
他关注的问题涵盖了家庭关系、社会道德、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
在《骆驼祥子》中,主题主要是关于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和冲突。
祥子的命运陷入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中,无法摆脱这种困境的束缚,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
老舍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对社会现实主题的关注,呼吁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呼吁社会改革和进步。
总的来说,老舍的小说中明显呈现了社会现实主义的倾向。
他通过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呈现,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批判。
他以真实而对人性的关怀与社会现实的关注去展现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使其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老舍的写作风格与社会现实主义的核心精神相吻合,既注重现实社会问题的揭示,又反映了那个特定时期人们对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他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也为后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与启示。
老舍的作品风格

老舍的作品风格
老舍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风格独具特色,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他的作品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入社会底层,生动描绘人民生活。
老舍的作品大多聚焦于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如《骆驼祥子》、《茶馆》等。
他通过对人民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描绘,刻画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第二,独具民族特色,展现中华文化。
老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他深刻理解和表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如《骆驼祥子》中的道德情感、《茶馆》中的国粹艺术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第三,语言简练,感情真挚。
老舍的语言风格简练明快,直观生动,让读者可以轻松理解和感受其作品所蕴含的情感。
他的作品情感真挚,充满人文关怀,引人深思。
第四,大胆创新,艺术表现力强。
老舍在创作中大胆创新,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如《骆驼祥子》中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式,表现了一代人的命运、人生和人性。
他的作品艺术表现力强,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总之,老舍的作品风格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 -。
试论老舍小说艺术特色

试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老舍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中度过了艰难的少年时代。
他自幼就和挣扎在黑暗社会最底层拉洋车的、修房的、剃头的、卖唱的和教书的等各行业的下等人相交往。
因此,他不仅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而且同他们在感情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热爱他们的好品质,同情他们的苦难,关心他们的命运。
他的作品多描写劳动群众的生活苦难,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
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及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
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通俗性、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
他的作品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笔者试着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老舍执著地描写城及人的关系,用众多小说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所有方面,显示了老舍对这一阶层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通常对现实社会作阶级剖析的方法不同,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下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及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社会及文化的表现者及批判者。
就他所提供的市民形象的丰富性及生动性来看,几乎没有哪一个作家能够及他相比。
在他的笔下,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剃头匠、洋车夫、说相声的、演鼓书的、开茶馆的、打拳舞棒的、三姑六婆、八旗子弟、娼妓、巡警等等市民阶层的各类人物,真是无所不有.老舍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
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仍是“乡土”中国的子民。
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及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保守、闭塞的。
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下列表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老舍(Lao She)是中国20世纪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活写实主义: 老舍的作品以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写实描绘为特征。
他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展现了旧中国社会的各种阶层和风土人情。
幽默讽刺:老舍的作品常常夹杂着幽默和讽刺,他通过夸张和寓言手法,对社会弊病和人性弱点进行讽刺,以此来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语言的抒发:老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他擅长运用北京方言和口语,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更贴近生活。
他的语言表达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充满了通俗感。
关注人性: 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关注是老舍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他的小说中,常常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人性的复杂性,包括善恶、悲欢、苦乐等方面的方方面面。
社会批判: 老舍对社会现象和制度进行了敏锐的批判,他关注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并通过作品呼吁社会改革和进步。
总体来说,老舍的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关怀、幽默的艺术手法以及对人性的思考,这些特色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备受尊重的作家。
老舍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老舍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他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他对文学创作的主要影响:
1.独特的文学风格:老舍的文学风格独特,他的作品语言质朴自然,
富有生活气息,善于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社会风貌。
这种风格在当时的中国文学界具有鲜明的个性,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反映社会现实:老舍的作品紧密关注社会现实,通过对底层人民生
活的描绘,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不公,唤起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这种关注现实的创作态度,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3.塑造典型人物:老舍擅长塑造典型人物,他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种塑造典型人物的方法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人物塑造的多样化和深入化。
4.推动文学现代化:老舍积极推动文学现代化,他主张文学应该与时
俱进,反映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他的作品在语言、结构、题材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尝试,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总之,老舍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的文学风格、创作态度、人物塑造和文学现代化思想等方面都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人教版教材中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人教版教材中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人教版教材中收录了一些老舍的作品,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老舍的作品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白话风格:老舍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运用的是白话风格,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
他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
2.口语化表达:老舍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表达,使人物对话更加生动自然。
他注重人物的语言特点,通过人物的口吻和用词选择,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域的特色。
3.民间色彩:老舍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民间俚语、口头禅等民间语言,增加了作品的民间色彩。
他通过运用民间语言,使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形象和命运。
4.描述细腻:老舍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刻画,使作品更加生动。
他注重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和社会背景的细微变化。
5.幽默风趣:老舍的作品中常常穿插幽默的对话和描写,给读者带来欢乐和轻松的阅读体验。
他善于运用幽默的笔调和幽默的语言,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氛围。
总的来说,老舍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
他运用白话风格、口语化的表达和民间色彩,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
同时,他的作品中描写细腻、幽默风趣,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
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
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挖
苦的笔调。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
笑匠"之称。
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
他那"
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挖苦,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
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老舍的笔调变得
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局部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
后期作品中,
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辞别。
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
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
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浅谈老舍的创作特点

浅谈老舍的创作特点【摘要】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也是一位幽默大师。
其作品语言生动幽默,极具艺术魅力极具艺术魅力,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
从修辞学的角度看,老舍利用语言的多余信息与潜在信息造成幽默效果,还通过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其语言通俗风趣、妙趣横生,达到幽默效果。
【关键词】老舍;幽默;修辞手法老舍是一位从青年时代起、从创作里程的开端起,就没有脱离政治、离开革命的文化人。
不论他自身意识到与否,也不论是否有一种刻意的追求,他的艺术表现,包括幽默、悲郁、嘲讽,既是浑然天成,又确有一层似隐似显、时隐时显、隐约浮现在文字间。
细加剔括,其中况味都是他与中国现代革命复杂微妙关系的折射或投影。
老舍的幽默给人的阅读感觉是平等、善意、宽容。
他的幽默艺术也是博大精深的,本文仅从修辞学的角度作了些粗浅的探究,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人们通常以含泪的笑覆盖那些描状民众艰辛尴尬的生存境况的中外作家的风格。
这/含泪的笑就是悲喜交融,也是幽默与悲郁的互成。
在老舍那里,幽默有时(特别是早期)难免清浅,多有机智的技巧,而深层的开掘欠缺。
但更多的是悲苦,是深刻。
老舍是个真正懂得幽默的人,他越幽默,其实内心也越悲苦。
他的幽默,正是悲苦的伪饰。
老舍悲喜交融的幽默,是与他所发现的北京市民社会的特性紧密相关的。
作为老舍创作核心内容的北京市民社会的人情世态,带着浓厚的乡土社会特征。
老舍人物性格的喜剧情调则正来自人物(并不是坏人)与环境或时代的不能合拍,或人与人在性格上或志愿上的彼此不能相容,从而必不可免地闹成悲剧,而多数的人物却对这一切浑然无知。
老舍作为清醒的悲观者对这种人情世态和人物性格在现代的悲剧性的表现,因此就具有了喜剧甚至闹剧的情调。
老舍作为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就是这样将自己悲郁的个性气质融入了对其对象的表现和批判,化为含泪的笑的幽默。
在具有刚健理性的文学时代,老舍的这种幽默,在批判与嘲讽中包含了一丝温情。
相对于同时代文学冷峻的社会政治批判,老舍的社会文化批判也就显示了一些温厚与宽容。
老舍的文学风格

老舍的文学风格老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文学风格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他的文学风格具有生动性、亲民性、语言独具特色和具有深刻思想性等诸多特点,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首先,老舍的文学作品具有极强的生动性,他的作品深入人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感悟。
如《茶馆》中,老舍塑造的三十多个人物,都是鲜活的,他们的性格、言行、情感都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读者仿佛能够和他们一起沉浸在茶馆里聊天、听戏、喝茶,感受着那种热烈、喧嚣的氛围。
其次,老舍的文学作品极具亲民性。
他的作品深入人心,表现的都是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如他笔下的雇佣军、小商贩、乞丐等形象,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的处境和命运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老舍对于人性的描写,深刻刻画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文化传统和精神面貌。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普通老百姓的智慧和幽默,他的语言流畅自然,贴近现实社会,让人感到亲切又温暖。
此外,老舍的文学作品语言独具特色。
他在作品中巧妙运用北京方言,充满了本地的味道,具有极强的地方色彩。
同时,老舍的文字通俗易懂,富有情感和韵味,娓娓道来,令人耳目一新。
他的语言简朴自然,不刻意铺设华丽的词汇和修饰语,却又充满文化底蕴,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和特点。
最后,老舍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他的作品中,对人性、社会现实、历史发展等问题,他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度的洞察。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老舍通过对祥子命运的描写,深刻地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对社会阴暗面的忧虑和反思,并为之呐喊和呼吁。
他的作品充满深邃的思想,引发读者对社会发展、人性探究等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总之,老舍的文学风格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深入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底层群体和现实状况。
他的作品充满生命力和思想深度,且有着独特的个性化风格,对于后来的文学影响深远。
无论在文学艺术上,还是在对社会的深入把握上,老舍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典范之一。
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老舍其笔下的小说自然朴实、笔风幽默独特、辞藻言简意赅,不娇柔造作,略带浓厚的北京韵味。
一、通俗易懂老舍小说风格的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
他作品的绝大多题材,均取决于市民生活,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崇尚白话文,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交谈中提炼正宗纯正的文学语言。
讲究浓缩精华,避免随意捏造凑合;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防止照搬方言俗语。
1951年,他宣言般指出了:“必须相信白话的万能性,否则,我们便不会全心全意去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只有我们下功夫去运用白话,不让它打折扣,它才会对我们负上全部的责任。
”《离婚》中有一个片段,描绘张大哥:“他须用心读书,才能更好的证明自己意见的妥当性”。
他有一对阴阳眼,左眼上皮特别长,把眼珠永远囚禁掉一半;而右眼无特色可言,每日照常办公,右眼所略闻的一切,都要经过左眼的筛选,因为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指向自己的内心的,是内心真正的想法。
他的意见是最妥善完备的,因为不合分想法早已让囚禁的左眼筛选下去了。
简短有力的代表性片段是多么耐人深思,回味无穷。
二、简洁准确老舍小说风格特点二是:精准简练的语言。
言简意赅的话语让你朗朗上口,倍感亲切与自然。
小说的诱惑力极大,感染性极强,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着迷,深陷其中,《骆驼祥子》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中,据统计数据报道,仅使用了大约十一万字,而全文只用2400个汉字,仅需要小学的阅读水平便可通晓全文,可见其笔风的犀利与简洁。
同时,老舍擅长使用地方语言,加剧了文章的可读性和通读性。
例如,写刘四的说一不二,用的是“放屁崩坑儿”,写祥子的身体健康,用“挺脱”、“硬棒”,再如描绘祥子穷途末路,病体奄奄地为人家做丧事时,美其名曰为“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这些极具地方色彩的口语,让读者犹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形象生动仿佛置身于其中。
简洁明了的对白,将小说中人物的特点显现无遗,“懦弱、泼辣、粗俗、工于心计”的性格浸透下的封建宗法观念的中下阶层小市民,寂寞,不知所措的可笑行为跃然于纸上,让读者的心境伴随故事情节动荡起伏。
老舍的文学风格

老舍的文学风格
老舍(1899年-1966年)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之一,他的文学风格独具特色,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触摸。
1.现实主义风格:老舍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真实地刻画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
他以鲜明的细节描写、真实的对话和生动的场景,展现出人物的生活面貌和社会矛盾,使读者深入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残酷和复杂。
2.对话与语言的把握:老舍擅长运用对话表达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情感。
他的对话生动自然,真实地展现了人物的个性和社会地位。
同时,他对北京方言的运用也使他的作品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3.对底层人物的关注:老舍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贫困、艰辛和社会阶级冲突的题材。
他通过对底层人物的描写,呈现了他们的坚韧、勇敢和对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批判了社会不公和压迫。
4.善于表达人性的复杂性:老舍的作品中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通过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喜怒哀乐等多个方面。
他不仅对人物的正面品质进行塑造,也展现了他们的弱点和错误。
5.笑与悲的交织:老舍作品中常常呈现出悲喜相间的情感氛围。
他以幽默的笔调描写人物的笑料,同时又透露出悲剧色彩。
这种独特的结合使他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总的来说,老舍的文学风格注重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以对话和语言的运用表达人物的个性和情感。
他的作品
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又以幽默和悲剧的交织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
老舍的文学创作

老舍的文学创作(一)简单了解老舍的创作道路:1、早期创作:三个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初步显示出老舍创作的基本风格,首先是对市民命运的密切关注,此外,他的幽默讽刺的笔法也显露出来。
2、小说创作的成熟期:《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月牙儿》等,而《骆驼祥子》是老舍创作达到高峰及成熟的标志,《离婚》则标志着老舍作品幽默风格达到成熟。
《猫城记》则是一部寓言体小说,政治色彩较浓。
在这一阶段,老舍对市民化形象的描写达到了典型化的程度,幽默风格达到了圆润的境地。
3、后期作品《四世同堂》,对市民形象的描写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完整的体系,构成老舍的市民世界,幽默讽刺进一步深化转变为揭露和批判。
综观老舍整个创作,除上述特点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风格,即老舍的作品显示出浓郁的北京京味地方色彩——风俗民情、语言文化,这是贯穿老舍创作始终的特点,显示出老舍创作的特殊价值。
(二)老舍的创作在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
一般来讲,分析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从三点进行分析:1、人物形象,2、艺术结构,3、语言特色,个别作家在这三点之外还有特殊追求。
1、人物形象的塑造。
成功塑造了市民形象的体系(着重从《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两部作品分析),《骆驼祥子》主要对社会底层的市民命运进行思考,他们有什么理想,是否能够实现,实现不了怎么办,就这样以底层市民的命运为视角,揭示出底层市民与社会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制度的腐朽。
祥子的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是底层市民的缩影。
《四世同堂》是以北京为背景,塑造了更多、更广阔的市民形象和阶层,如果说在祥子身上看到了底层市民的悲剧结局,那么在《四世同堂》中更多地看到了底层市民形象群体的性格特征,富有相当复杂性和变化性——生活艰难、地位卑下、生存态度务实。
作品虽然以北京为背景,但赋予了特殊的时代蕴含——抗战时期沦陷区,在特定的时空下,老舍刻意描写在市民身上显示出的民族精神的变化,使读者进一步看到市民阶层的特点。
老舍作品的叙事特色与语言风格

现当代文学老舍作品的叙事特色与语言风格文/严元容摘要:老舍是中国现代一位杰出的小说家、语言艺术家,更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著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经典作品,在小说、诗歌、曲艺方面均有作品问世。
老舍所处的时代特点,使其创作当中会有现实性的体现,但也有对表达自由和形式美好的基本追求。
本文对老舍独特的叙事特色和语言风格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叙事特色;语言风格;老舍作品老舍的作品不仅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它的语言魅力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在他的作品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北京味道,糅合了现代西方句法、中国古典文学语言和北京民间方言等,有着独特的魅力。
除此之外,还有着京派小说风格的叙事方式,这些都使老舍的作品有鲜明的风格。
一、老舍及老舍作品概述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及人民艺术家,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作品数量很多,最知名的当属《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剧本《茶馆》,都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优秀代表。
在老舍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描写了侵略者带给中国人民的种种伤害。
在这些作品中,对民族觉醒的表现、弘扬民族气节,让老舍的作品有了更加深远的思想意义,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部分。
二、老舍作品的叙事特色(一)叙事讲究幽默性在老舍的作品中,注重人物幽默的描绘,从语言、动作、样貌、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塑造,让人物变得幽默、搞笑起来,荒诞之余又合情合理,这是一种深层次的人物雕琢。
在一些对老舍作品语言特色进行分析的文章中,也频频提到幽默这个特征。
比如赵子曰、马裤先生、毛博士这些角色,老舍对他们的塑造是相当成功的,角色形象荒诞滑稽,充满幽默意味。
例如,赵子曰要对旅馆伙计嘱咐一番,让他去掀报子,他的原话是这样的:“你赶紧跑,跑到后门里贴戏报子的地方把那张有我的名字的报子揭下来!红纸金字有我的名字,明白不明白?不要鼓楼前贴的那张,……”。
这段话中赵子曰在对李顺嘱咐当中,让读者感到赵子曰是沉浸在自己所谓的成功里的,这与他本身的身份、行为却是全然不符的,给人一种幽默荒诞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文学作品的创作特色研究摘要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同时,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一千多篇(部)作品,涉猎的范围有长中短篇小说、戏剧、童话、散文、小品等多种文学形式,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创作体裁形式最多的一个作家,也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做出的特殊贡献。
关键词:老舍创作视角创作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老舍诞生于一个忧患深重的年代,他在19世纪末(1899年)出身于现代中国市民阶层的中、下层,此时此刻国家民族正面临着危亡。
老舍幼年一直在北京贫困的大杂院中生活,饱受了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他的生活经验和观察体验主要来自这里,他的小说的材料也来自这里。
1924年初到1929年夏天,老舍在伦敦整整生活了五年,同时老舍全部创作生涯,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欧美度过的。
老舍一生写作了一千多篇(部)作品,对他的文学创作进行综合分析,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老舍作品的创作视角1 满族旗人文化八旗制度在建立并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对原来处于纷乱状态的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整合,主要是移风易俗。
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他的生命之根和文化之本在童年时期的满族文化的培育下开始茁壮成长,这一点在老舍的小说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几乎每一篇老舍的小说,都或多或少的带有满族旗人的影子。
《正红旗下》是其满族文化的代表作,《正红旗下》用细腻的笔法描绘出人物形象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风俗礼仪、审美需求等方面的日常表现,表达了满族旗人生活中的空虚、沉沦、自得、腐败、迷信和衰落。
《茶馆》表现了满族人礼仪周全的文化生活方式,采取了温情的笔调和比较公平公正的态度反思批判满族文化的原生态。
《骆驼祥子》不仅触及到了人力车夫祥子灵魂的深处,更是对满族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省,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老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中实现了对满族文化的压抑和张扬。
2 矛盾的宗教观念基督教文化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文化现象。
老舍本人是个基督教徒,他是在对基督教文化深入了解之后,感到入教对自己健康发展有益而做出的理性选择,之后他的这种思想在作品中也逐渐反映出来。
一方面,他热衷于宗教活动,积极参加各种社会组织,体现了他对社会、对宗教的热爱与关心。
在创作方面,基督教文化也始终影响着老舍。
在不同时段,在不同作品中,都体现出老舍的基督教情结。
另一方面,老舍对宗教也存在着不信任的心理。
例如,《老张的哲学》中客观地描绘了好坏不一的基督教徒,最大的坏人老张也号称信基督,而实际上他只信钱,龙树古是救世军军官,他入教的真正原因是想参加社会活动,这种描绘更突出体现了作家矛盾的宗教观。
3 家庭观念《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达到了现实主义文学罕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
在小说中,四世同堂是传统中国人崇尚的家族理想,也是祁老人唯一可以向他人夸耀的资本。
《月牙儿》中的母亲形象,正是老舍心中伟大的母亲,上坟、做老妈子,其实都是老舍对往事的追忆。
《猫城记》重点描述了父子、夫妻关系,而这正是家庭最为重要的伦理关系。
《离婚》是一部有特色的家庭题材小说,它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几个形态各异的家庭,而且表现出作者关于家庭问题的多方面思考。
4 女性形象老舍先生小说所构筑的艺术世界里,活跃着大量的女性形象,老舍通过对这些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女性的关注与关怀。
具体而言,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主要有:第一,新潮女性,只要涉及到新潮女性,老舍都给她们一些时髦的装束,像《善人》中的汪太太、《四世同堂》里的胖菊、《善人》中的穆女士、《阳光》中的女主人公等;第二,传统女性,与新潮女性相对,老舍在他笔下塑造了大量的传统女性形象,《四世同堂》中的韵梅堪称这类女性形象的典范,《正红旗下》的大姐和韵梅一样,终日操劳,恪守妇道,心地善良,以德报怨。
作家通过描绘表现出了对传统女性的赞扬;第三,凶悍女性,典型的有《骆驼祥子》中的虎妞、《正红旗下》大姐的婆婆以及《猫城记》中的公使夫人等,老舍以他的生活经验和深刻观察,对悍妇、泼妇等给予了坚决的否定,同时也表达了对其的深切同情。
5 市民形象塑造市民,是中国城市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
老舍作品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那些市民形象。
老舍笔下的市民人物形象是丰富多样的,市民形象在老舍小说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透过老舍笔下市民社会的世态人情和世事变迁,我们可以了解城市底层社会这个不怎么为人们所熟悉的世界,也可以看出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清醒认识。
例如,《二马》中奴才式的人物马则、《离婚》里的张大哥、《四世同堂》里的祁家老太爷、《赵子曰》中的李景纯、《骆驼祥子》里的祥子等。
尤其是《四世同堂》,共刻画了一百几十个人物,简直称得上是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中市民社会阶层的一部百科全书,仅其中的重要人物就有三四十人,而且就人物所从事的职业来看,真可谓涉及各行各业。
在这部巨著中,老舍先生对市民群中人物的地位层次作如此清楚而准确的描写,是他以前的作品中所不曾有过的,反映了在灰色社会环境下市民大同小异的人生态度和生存哲学,刻画出了城市中下层贫民的极度窘迫。
借此,老舍表达了对他们所遭受的苦难以及他们所生存的“悲惨世界”的深切同情。
6 民族精神的体现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凝聚了他对祖国土地和人民的爱与下层劳动者的同情。
例如,《正红旗下》是一首各民族团结的伟大赞歌。
《二马》体现了对整个国民性的反思,尤其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反思。
《月牙儿》通过母女两代烟花女子的命运变迁,描写出了当时社会深刻黑暗的现实。
《猫城记》则讲述了“我”与朋友到火星探险,不料飞机意外坠毁,只剩“我”一人流落在“猫人国”的遭遇。
在“猫人国”里,女性地位低下,妻妾制度盛行,老舍的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封建文化制度的批判,表达了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坚守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思想。
同时,这篇寓言讽刺体小说在讽刺的外表下,包含着激烈而矛盾的情感态度。
《四世同堂》是一部描写人民苦难和斗争生活的宏篇巨制,展现了各色各类的人物形象,积极地反思了民族文化现状,并寻求出路,反映出了普通市民的精神和气节。
所有这些都表现了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也表达了老舍希望以自己的文学之路完成自己救国之路的理想。
二老舍作品的创作特色1 文笔幽默幽默是老舍文学语言的一大特色,他因此而被称为“幽默大师”。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是将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独到认识,以理性的高度,通过幽默的语言反映出来,最终产生美学效果,具有深远的审美价值意义。
如《离婚》中有这样的描述:“张大哥知道的,大嫂也知道。
大哥是媒人,她便是副媒人。
”这改变了词语本身的语体色彩,显得诙谐生动。
同样,《猫城记》中“自由”,就是“欺侮别人,不合作,捣乱”;“战争”,就是士兵“抱着头逃跑”,俗话说“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也就是“闲得无聊”的意思。
总之,老舍是一个幽默小说家,善于运用各种修饰、修辞及语言技巧来叙事传情,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喜剧感,也深化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内涵。
2 语言通俗而生动老舍是京味小说的奠基人,创造出了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普通话语言风格。
“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白话文已经开始盛行,但老舍摆脱了以往半文半白的小说格调,而在文中大力使用通俗语言:俗白但又纯净,口语化但饱含哲理;同时也体现在其对普通话语言技巧的驾驭上,这也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为我国文学语言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例如,老舍常常借用北京口语中的惯用语、歇后语,使语言生动活泼。
像《离婚》中孙先生讲的“猪八戒掉在泔水桶里,得吃得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庸俗。
再如,在老舍的作品中,有很多北京口语词汇,像“瞎掰”“傻佬”“小妞子”“讪脸”“敢情”“吃劲”等,通过这些语言的使用,使得作品中的人物更加生活化。
又如,儿化是北京话中特有的一种合音现象,具有很强的口语色彩,既不明显改变词义或词性,也不带明显的感情色彩,透视出北京话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底蕴。
同时,老舍注意吸取西方语言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形成了欧化语法,表达了一种特殊的修辞作用,逐渐形成了一种富有民族特色和个人特色的语言风格。
3 隐喻手法的运用隐喻是老舍在作品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段。
老舍的隐喻不仅生动形象,还含义隽永,大大丰富了作品的意蕴,使他的作品带上现代主义的特色,达到了其他作家无法企及的深度。
例如,《断魂枪》讲述了沙子龙这一武林高手改变身份当客栈老板后的境遇,这两种身份差距可谓判若云泥,这完全不同的两种角色实则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现实。
《猫城记》在塑造猫城中所有幻象时,依照现实社会为模板,全方位、立体化地构建出完整的社会体系,以变形的方式隐晦地表达了种种思维倾向与情感内涵,勾勒出社会生活的变态,将国人的生存状态和国家的灰暗局势夸张集中、深入表现,预言了病态民族与病态文化的灭亡,具有超强的社会表现力和相当广泛的批判辐射力。
另外,在人物的姓名方面老舍也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方式,如《骆驼祥子》中有:祥子、小福子、二强子等,蕴含着求生、求强的意蕴,具有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含蓄美。
总之,老舍通过隐喻的修辞方式实现了隐形的批判,在他的批判里,也饱含着对西方文明与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4 悲剧化的作品处理老舍出生、成长于一个没落的旗人家庭,这从根本上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这在其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老舍小说创作美学风格多姿多彩,其中不乏许多悲剧作品,塑造了许多悲剧人物。
例如,《我这一辈子》中描述的老巡警被黑暗的社会所毁灭的故事。
而《月牙儿》中,作家在作品中客观地道出,母女必然难以抗拒地相继沦落风尘,以一种悲悯的笔调,对母女俩投注了诚挚的关爱之心。
同样,《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因固守传统文化而深受其害,等待他的只有不幸和苦难。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承受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悲剧,而且他与虎妞的婚姻悲剧故事也耐人寻味。
总之,老舍的悲剧观念来自于对特定时期中国社会历史的深切省察,他塑造了形形色色的悲剧人物,使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一种共同的思想:城市是葬送主人公身体和道德的坟墓,生活于其中的主人公难逃悲剧的命运。
综上所述,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
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老舍是一个独特的作家,他在小说中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老舍作品构建的文学世界,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放射出独异的艺术光彩,是世界的不朽之作,这也使其成为风格独具、享誉中外的文学家。
参考文献:[1] 王本朝:《论老舍文学创作的民粹思想倾向》,《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
[2] 李刚:《〈断魂枪〉文本的形式美兼及其意蕴的传达》,《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