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鸟身体特征的遗传概率
芙蓉鸟的养殖技术(大全)
第一章品种芙蓉鸟又名金丝雀、金丝鸟、白玉、白燕、玉鸟,属雀形目,雀科,丝雀属。
芙蓉鸟的原产地是在大西洋沿岸的加纳利群岛、马提拉群岛以及亚述群岛上。
由于鸣叫声好听,引起了捕猎者的兴趣,大量捕捉并加以驯养。
现代饲养种与野生种已完全不同。
我国引进芙蓉鸟约在19世纪40年代,在山东、河北、江苏等省,经当地饲养者培育,形成独特的品系。
现在世界各国都有饲养。
芙蓉鸟原种体长12-14厘米,体型较麻雀瘦削。
身体的羽毛黄绿加上暗色的纵纹。
鸣叫声短促而简单。
芙蓉鸟鸣唱,羽色,表演技艺三者俱佳。
雄鸟的鸣唱婉转悦耳富于变化,还会学其它鸟的鸣唱,好的品种可以将其它鸟的鸣唱连在一起叫出来,多达10多啭(学一种鸟的叫声称为一套,也叫一啭)。
经长期的人工培育,已出现了很多的新品种。
从品种分类的方法上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从羽毛的颜色上来分有:黄色、白色、绿色、桂皮、银灰、铁灰、对花、桔黄、桔红、辣椒红、古铜色和杂花等羽色。
黄色芙蓉鸟的数量较多,其他颜色的已逐渐增多。
2.从鸣啭上来分有:萝娜种,是德国人培育出来的,体型较细长,羽色较多,还有卷毛和菊花顶。
鸣啭时发出叮铃的铃响声,歌声甜润,鸣唱时以不张口为上品。
山东种,外形似纺锤形,羽色主要为白色或淡黄色。
体质较好。
鸣唱时口张开很小,声音主要依靠喉部的鼓动发出,可以连续鸣叫8-10啭。
扬州种,体型比山东种略小,外形呈流线形,羽色除白色黄色两种颜色外还有菊花顶和对花。
鸣唱不如山东种响亮,好品种可以连续鸣唱9-14啭。
能歌善舞,反应灵敏,鸣唱时两翅张开,形似蝴蝶。
3.从羽毛形式上分:有平毛和卷毛两种。
卷毛又分为硬毛和软毛两种,以腿长毛长,翻卷蓬松为上品。
新品种有红色卷毛,极其罕见,价格昂贵。
4.从站立形态上分:直立型:以腿直,体形挺拔为显著特点,此品种是近年刚繁育成功的鸟种,因其体态特殊,数量较少,所以深受广大养鸟爱好者的偏爱。
鹰型:它体形娇小,以头小脖长为显著特点。
站立时头颈向前伸直探出,其形极象鹰隼,因此而得名。
芙蓉鸟公母鉴别
辨别芙蓉鸟公母的方法(附图)1.幼鸟的雌雄识别:刚出窝的芙蓉幼鸟两性羽色相同,从外形上难以区别,但下面三个方面仍可作为鉴别雌雄的参考.(1)听鸣声:幼小芙蓉鸟自己出壳后25天左右即开始鸣叫,雄鸟的鸣声婉转,双音,喉部鼓起,上下波动;雌鸟的声音短促,喉部不鼓动。
(2)鸟的体型区别:雄鸟头部宽大,略呈方形、身体修长、羽毛紧贴,整个体型显得匀称而漂亮;雌鸟头部略小、体型短圆,整体外观不及雄鸟匀称漂亮。
(3)看泄殖腔:雄鸟有泄殖腔突,或称肛门突起,呈锥状。
雌鸟较平坦、呈馒头状。
把鸟肛门周围的毛吹起,即可看到。
2.成年鸟的雌雄识别:(1)听鸣叫。
叫声高亢明亮,清脆婉转的多为公鸟,母鸟和仔鸟及要来旺的老鸟也鸣叫,只是叫的没有公鸟高亢明亮,清脆婉转。
(2)看肚型。
腹部扁平、腹部短宽、泄殖腔突出的为公鸟。
而腹部狭长、鼓圆、肚子外形缓、平的为母鸟。
(3)看泄殖腔。
泄殖腔向身前突出的一般为公鸟。
母鸟的泄殖腔向后。
没有发情母鸟的泄殖腔有时也向前凸起。
(4)看颜色。
一般公鸟的颜色比母鸟鲜艳、羽毛厚密。
而雌鸟颜色浅淡。
(5)看眼神。
眼大、圆且有神的一般为公鸟。
眼神相对平和的为母鸟。
(6)看行为。
行动敏捷,体型矫健的鸟一般为公鸟。
(7)看体质。
一般情况下公鸟的体质要比母鸟强壮。
(8)看体型。
身体修长,成纺锤形为公鸟。
身体短粗,肩部宽大为母鸟。
这些方法必须结合起来看才相对准确,单纯看哪一个方面的特征都不是特别准。
实际判断起来需要有丰富的经验。
如果不是平时经常观察,百分之百地判断正确很难做到。
为帮助大家加深了解,特发一组不同时期芙蓉鸟生殖孔形状的照片,供各位参考:1A.jpg(20 KB, 下载次数: 6)2A.jpg(25 KB, 下载次数: 1) 3A.jpg(25 KB, 下载次数: 0)4A.jpg(19 KB, 下载次数: 0) 5A.jpg(19 KB, 下载次数: 0)6A.jpg(20 KB, 下载次数: 2)7A.jpg(23 KB, 下载次数: 0) 8A.jpg(21 KB, 下载次数: 0)9A.jpg(81 KB, 下载次数: 0) 10A.jpg(87 KB, 下载次数: 0)11A.jpg(23 KB, 下载次数: 0) 12A.jpg(12 KB, 下载次数: 0)。
芙蓉鸟
芙蓉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里就多了两个小成员——芙蓉鸟。
一只橘红色的,一只淡黄色的,每天早上都伴随着它们叽叽喳喳的叫声起床。
我很喜欢它们,颜色漂亮,叫声悦耳,同时也很有活力。
芙蓉鸟又名金丝雀,属雀科,毛色分黄色、白色和红色三种,翼长20-23厘米,体长约12.5厘米,体重15-20克,喜爱鸣叫,属于鸣禽,现已成为家养宠物之一。
野生芙蓉鸟喜欢在灌木和树林间筑巢。
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以及加那利群岛是芙蓉鸟的繁殖地。
芙蓉鸟的体长一般是在12到14厘米。
羽毛的颜色多种多样,一般有红、黄、绿、白、灰和褐色等,大多数芙蓉鸟都是黄色的,其他颜色很少见。
雄性的芙蓉鸟体型较大,头部很圆,全身上下的羽毛颜色较浅,尾羽较长。
雌性的芙蓉鸟的体型就比雄性的小,而且尾羽较短,头也是呈尖细状,头顶及全身的羽毛颜色比较浅。
鸣唱时,喉咙部位隆起,而且上下蹿动,声音断断续续,一般听声就可以分辨出雌雄,声音优雅动听的是雄鸟,而雌鸟的鸣叫较为单调。
原产非洲西北海岸的加纳利、马狄拿、爱苏利兹等岛屿,是羽色和鸣叫兼优的笼养信鸽。
有24个品种,在世界各地皆被列为高贵笼养宠物鸟之一。
我看看自己家的小鸟对照芙蓉鸟的百科,知道它们原产地是德国,原来是一只跨国鸟啊。
芙蓉鸟的饲养和普通鸟的没什么区别,在家中饲养,饲养笼必须宽大,最好饲养在特制的芙蓉鸟笼中。
因为芙蓉鸟在宽大的笼中运动对增强其抗病力大有好处。
芙蓉鸟的适应性较强,只要是长期在相对稳定的温度下就可以生存。
有些养鸟者认为芙蓉鸟必须在10—25度的温度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存,这是极端错误的。
经过近几年的实验表明:在温差不超过10度的情况下,芙蓉鸟完全可以在零下5度至零上35度的环境中健康生存。
在我们东北长春,经常可以看到挂在窗外迎着雪花鸣叫的芙蓉鸟。
芙蓉鸟最怕的是温度的聚变而不是持久的低温。
当然,芙蓉鸟繁殖的温度应在零上15度至25度之间,并且要求温度相对稳定,日温差最好不超过5度。
爸爸经常去买小米和油菜籽喂它们吃,非常好养。
芙蓉鸟饲养知识大全
芙蓉鸟饲养知识⼤全芙蓉鸟(⾦丝雀)饲养管理与繁殖技术芙蓉鸟⼜名⾦丝雀、⾦丝鸟、⽩⽟、⽩燕、⽟鸟,属雀形⽬,雀科,丝雀属。
芙蓉鸟的原产地是在⼤西洋沿岸的加纳利群岛、马提拉群岛以及亚述群岛上。
由于鸣叫声好听,引起了捕猎者的兴趣,⼤量捕捉并加以驯养。
现代饲养种与野⽣种已完全不同。
我国引进芙蓉鸟约在19世纪40年代,在⼭东、河北、江苏等省,经当地饲养者培育,形成独特的品系。
现在世界各国都有饲养。
芙蓉鸟原种体长12-14厘⽶,体型较⿇雀瘦削。
⾝体的⽻⽑黄绿加上暗⾊的纵纹。
鸣叫声短促⽽简单。
芙蓉鸟鸣唱,⽻⾊,表演技艺三者俱佳。
雄鸟的鸣唱婉转悦⽿富于变化,还会学其它鸟的鸣唱,好的品种可以将其它鸟的鸣唱连在⼀起叫出来,多达10多啭(学⼀种鸟的叫声称为⼀套,也叫⼀啭)。
【形态特征】⾦丝雀⼜名英蓉鸟、⽩⽟、⽩燕、⽟鸟,个别地⽅称'燕⼦'。
属雀形⽬,雀科。
原产于⼤西洋的加那利、马狄拿、南部⾮洲。
由于⾦丝雀的外观美丽,叫声悦⽿,所以世界各地都有饲养。
⾦丝雀能模仿其他鸟的叫声,如与画眉放在⼀起就能学画眉的叫声。
【⽣活习性】⾦丝雀主要吃植物的种⼦,繁殖季节也吃昆⾍。
鸟窝呈杯状,每窝产蛋4~5枚。
【饲养管理】饲养⾦丝雀的笼⼦应该宽⼤,易于活动。
平时雌雄分养,每笼只养1只。
8、9⽉间开始合笼饲养,让它们筑巢繁殖。
此时可换成 46X30X35厘⽶的繁殖笼。
⽤草或⽵丝综织成外形像碗、直径11厘⽶、深5厘⽶的⼈⼯巢,挂在笼⼦上⽅。
笼⾥设置⾷罐、⽔罐和栖杠。
⾷罐、⽔罐的⼝要⼤,栖杠最好是扁圆形的。
笼底铺上细砂。
⾦丝雀⽇常的饲料是⾕⼦、稗⼦。
⽟⽶⾯窝窝头、菜籽、苹果、青菜等。
可⽤⼏种料混合喂给,如⾕⼦2份、稗⼦7份、菜籽1份。
当稗⼦来源困难时,可⽤⾕⼦或⼩⽶代替。
苹果须切成⽚,青菜须切碎饲喂⽐较好。
冬季或换⽻时期,饲料的配⽐为⾕⼦2份、稗⼦6份、菜籽(苏⼦)2份。
亲鸟配对前,开始喂给鸡蛋⼩⽶,合笼后继续供给发情饲料和⾻粉;⼀开始孵蛋停⽤以上饲料,另增加20%的菜籽及⽩苏⼦。
芙蓉鸟繁殖期注意事项
芙蓉鸟繁殖期注意事项
芙蓉鸟是一种生活在湿地附近的鸟类,其繁殖期通常在春季。
在芙蓉鸟的繁殖期,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保护栖息地。
芙蓉鸟常常选择栖息在湿地和水边,这样的环境对于它们的繁殖极为重要。
我们应该尽量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不要破坏湿地的植被和生态链,以确保芙蓉鸟有足够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
其次,减少人为干扰。
繁殖期是芙蓉鸟最为敏感和脆弱的时候,它们需要静谧和安宁的环境来孵化蛋和照顾雏鸟。
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在芙蓉鸟繁殖地附近的活动和噪音,不要靠近它们的巢穴,避免干扰它们的正常繁衍行为。
再次,禁止捕杀和破坏。
芙蓉鸟是我国的一种保护动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禁止捕杀和破坏芙蓉鸟及其雏鸟、蛋和巢穴。
对于有人为破坏或捕杀行为的,应该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共同保护这些珍贵的鸟类资源。
最后,加强科普宣传。
芙蓉鸟虽然是保护动物,但很多人对它们的了解并不多。
我们应该加强对芙蓉鸟的科普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芙蓉鸟的生活习性、特征和保护意义,提高公众对芙蓉鸟的关注和支持。
总之,芙蓉鸟的繁殖期需要我们的关注和保护。
通过保护栖息地、减少人为干扰、禁止捕杀和破坏,以及加强科普宣传,我
们可以共同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鸟类资源,让芙蓉鸟得以安全繁衍,为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芙蓉鸟的意思
芙蓉鸟的意思
芙蓉鸟也被称为金丝雀,是一种名贵的鸟,一般形容这个人被困在鸟笼里受到了精心的照顾,看着很好,但是却失去了自由。
芙蓉鸟(学名:Serinuscanaria)又名金丝雀,属雀科,毛色分黄色、白色和红色三种,翼长20~23厘米,体长约12.5厘米,体重15~20克,喜爱鸣叫,属于鸣禽,现已成为家养宠物之一。
野生芙蓉鸟喜欢在灌木和树林间筑巢。
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以及加那利群岛是芙蓉鸟的繁殖地。
芙蓉鸟的体长一般是在12到14厘米。
羽毛的颜色多种多样,一般有红、黄、绿、白、灰和褐色等,大多数芙蓉鸟都是黄色的,其他颜色很少见。
雄性的芙蓉鸟体型较大,头部很圆,全身上下的羽毛颜色较浅,尾羽较长。
雌性的芙蓉鸟的体型就比雄性的小,而且尾羽较短,头也是呈尖细状,头顶及全身的羽毛颜色比较浅。
鸣唱时,喉咙部位隆起,而且上下蹿动,声音断断续续,一般听声就可以分辨出雌雄,声音优雅动听的是雄鸟,而雌鸟的鸣叫较为单调。
金丝雀在古代经常被寓意为宫里面的妃子。
第1页共1页。
芙蓉鸟近亲繁殖的利弊与现状
芙蓉鸟近亲繁殖的利弊与现状;近亲繁殖是育种工作的一条必经之路,一般用于生物体的性状提纯。
对于金丝雀鸟来说,提纯工作不是一代两代就能完成的,须经数代乃至数十代的“近亲繁殖”才能真正实现。
运用近亲繁殖可使生物体隐性基因控制的不良性状(如残疾、缺陷、遗传病等)和优良性状,通过“隐性基因纯合而显现”的原理都逐一显现出来。
把其中含有不良性状以及不符合人们需求的性状个体通通予以剔除,筛选和保留符合人们需求的优良性状的个体。
从而达到人们培育优良品种的目的。
同窝相配是血缘最近的“近亲繁殖”方法之一。
近亲繁殖的方法有:父女配、母子配、同父母子女配、同父异母子女配、同母异父子女配、叔侄女配、舅外甥女配······金丝雀鸟在近亲繁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残疾、缺陷、体弱、抗病能力弱、繁育性差等遗传性疾病的个体,以及一些说不清楚是什么疾病的疑似亚健康现象的个体。
这是因为很多遗传性疾病都是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近亲繁殖可使这些隐性致病基因纯和的概率增加,而携带有这些纯和的致病基因的子代鸟个体,就会呈现相应的病态。
自然界的生物体近亲繁殖的现象比比皆是。
而有人类参与的一些动、植物(尤其是宠物)的育种,为了使其基因多样化,一般采用同品系、远血缘杂交的方法较为普遍。
其实在现实中,近亲繁殖的现象也是随处可见。
只是很多人都不愿承认罢了。
除了从外地引进的鸟不好确定血缘远近外,同一地区鸟友之间的同类鸟互相串血,很多鸟其实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渊源,其中有很多鸟的血缘都很近。
就拿武汉当年的大长条柠檬黄鸟来说,武汉很多鸟友家里都有这种鸟,有的鸟友家有好几对,整个武汉地区每年出的这个品系的小鸟有几百只(光鸟友“学如登山”一家,每年就出一百多只)。
可有谁知道,这些鸟其实都是当年从福州引进的一只大长条柠檬黄鸟的后代。
如果单纯从经济利益繁育效果的角度上考虑,当然是应尽量避免近亲繁殖。
以减少近亲繁殖带来的各种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
芙蓉鸟——精选推荐
芙蓉鸟外形特征芙蓉鸟的体长⼀般是在12到14厘⽶。
⽻⽑的颜⾊多种多样,⼀般有红、黄、绿、⽩、灰和褐⾊等,⼤多数芙蓉鸟都是黄⾊的,其他颜⾊很少见。
雄性的芙蓉鸟体型较⼤,头部很圆,全⾝上下的⽻⽑颜⾊较浅,尾⽻较长。
雌性的芙蓉鸟的体型就⽐雄性的⼩,⽽且尾⽻较短,头也是呈尖细状,头顶及全⾝的⽻⽑颜⾊⽐较浅。
鸣唱时,喉咙部位隆起,⽽且上下蹿动,声⾳断断续续,⼀般听声就可以分辨出雌雄,声⾳优雅动听的是雄鸟,⽽雌鸟的鸣叫较为单调。
分布范围芙蓉鸟芙蓉鸟野外分布图原产⾮洲西北海岸的加纳利、马狄拿、爱苏利兹等岛屿,是⽻⾊和鸣叫兼优的笼养信鸽。
有24个品种,在世界各地皆被列为⾼贵笼养宠物鸟之⼀。
⾮洲西北部附近,加那利群岛,佛得⾓群岛和马德拉岛等地。
原种(origins of the domestic canary~Serinus canaria)产于亚桑尼⼠及马打尼亚岛(Azores,Maderia Islands),亦产于俗称⾦丝雀岛(Canary Islands);位于葡萄⽛占有的⼤西洋岛屿(Atlantic Ocean),直⾄1580年由西班⽛菲腊⼆世(Philip II of Spain)所攫取。
当时葡萄⽛⼈捕捉很多⾦丝雀转售欧洲各国,因其唱功了得及⾮常适合作家燕饲养,英国⼈、法国⼈、德国⼈及荷兰⼈都对之趋之若鹜。
欧洲繁殖场很快已能取代西班⽛⼈的培殖地位,发展⾄今已有超过30个不同⽻⾊及外型的新品种了(new mutations)。
早在1800年,由英国培殖的⾦丝雀已可在宠物店购得。
早期⽤途芙蓉鸟对空⽓中甲烷和⼀氧化碳浓度的⾼敏感度使它成为最早的煤矿安全报警器。
如果煤矿中的芙蓉鸟死去,矿⼯就需要尽快撤离矿洞,否则会有致命的危险。
饲养繁殖饲养1、芙蓉鸟最适合在特定的笼⼦中饲养,不过也可以选⽤圆形或⽅形的笼⼦饲养。
特别注意的是雌雄⼀定要隔离开来,⼀个笼⼦⾥只许养⼀只,到了⼋九⽉份,芙蓉鸟进⼊繁殖期时,再将它们合笼养殖,这时它们将会做巢,准备产卵。
芙蓉鸟的养殖.
随着农业领域的不断拓展,养鸟也能赚钱了。
但养鸟需要技术,尤其是养那些珍稀名贵鸟,更是如此。
就拿金丝雀来说,它的价值在于它会唱歌,但培养一个著名金丝雀歌唱家可没那么容易。
这种叫声悠扬婉转,听起来有水音的鸟,名字啊叫金丝雀,也叫玉鸟、芙蓉鸟,原产于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
咱们国家引进后,逐渐在山东、江苏顺利繁殖并形成地方品系,国内常见的三个品种有,德国的萝娜种、扬州种和山东种,而山东“夏津玉鸟”独特的鸣叫,尤其受到养鸟爱好者的喜爱。
山东省夏津县畜牧局副局长韩修波:这个鸟的叫声悠扬动听,很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青睐。
搁过去,这种金丝雀都是进贡到皇宫,供帝王、公子哥把玩的宠物,如今,当地百姓已经把养殖这种珍稀名贵的鸟,发展成了一个特色地方产业,还走出了国门。
韩修波:白玉鸟养殖它是一项投资可大可小,易于操作,容易掌握,技术容易掌握,老少皆可参与的一个项目,所以它的发展前景是比较广阔的。
要想靠养金丝雀赚钱,首先,您就得选择好的品种。
韩修波:经过多年的培育,夏津县白玉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它现在有四个品系,它的名字分别是:白羽红眼型、白羽黑眼型、黄羽红眼型、黄羽黑眼型。
从毛色上分,白毛的叫白玉,黄毛的叫黄玉,绿毛的叫青玉等等。
在这些品种中,数白毛红眼睛的最为珍贵,而头上长着凤头的就更是贵中之贵了,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这白玉鸟头上长个凤冠,不仅威武,而且叫声更美妙动听,被誉为鸟中的歌唱家。
韩修波:白羽毛,红眼睛,这种鸟,因为它的繁殖力比较低,也比较稀有,所以深得用户的喜爱,它的售价也比较高。
物以稀为贵嘛,行情好的时候,这种白玉鸟卖到600元一对。
但这种白玉鸟,一般人伺候不了,养殖户都说这种鸟太娇贵,繁殖率不高不说,还养不活。
可偏偏当地的“玉鸟王”—吴学钦他不这么认为,他说这种白毛红眼睛的,他怎么养怎么活,难道他有什么诀窍不成?吴庄村村民吴钦学:这也没有什么诀窍,主要是,把这个白红眼的蛋拿到黑眼的里边,让黄黑眼给带小鸟,让黄的当保姆。
芙蓉鸟(玉鸟、金丝雀)疾病的防治
芙蓉鸟(玉鸟、金丝雀)疾病的防治芙蓉鸟因是人工繁殖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若小心护理,一般不会经常得病。
一、肠道寄生虫病病原:鸟吃进有寄生虫的菜类及其它食物而引起肠道寄生虫,如蛲虫、钩虫等。
症状:患寄生虫病后,鸟的精神萎靡,口腔分泌物多,喉部有黄白色斑,并出现厌食,羽毛失去光泽,鸟体消瘦,严重者死亡。
治疗方法:可用过锰酸钙0.05克掺入1000毫升水中代替饮水,供鸟饮用。
并用驱虫净2~3毫克,加入水(或25%葡萄糖水)1毫升向鸟口滴灌(用滴管或注射器筒,徐徐滴入口中,见鸟有吞咽动作后,再继续滴入,以防误入气管),以驱除体内寄生虫。
二、眼肿症(眼睛发炎)病原:蚊子叮咬,或因带菌爪子抓破而感染,或因鸟体内火(上火)等。
致使发生本病。
症状:病鸟出现眼角炎和眼睛红肿;眼睛流黄水,或眼角结痂,或流泪不止;常用爪子抓眼,羞明(两眼常闭合),没精神。
如果得不到治疗,会失明,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平时应注意笼具卫生,减少蚊子叮咬,晚上可用笼衣或纱布罩上笼子以防蚊。
病鸟可用温开水稀释1%硼酸水洗鸟的眼睛,一天三次数日可愈。
也可用金霉素软膏涂患处,或用氯霉素眼药水或金霉素眼膏或红霉素眼膏点眼。
并使用氟哌酸(诺氟沙星)饮水治疗(一颗胶囊加水100毫升,让其自饮);或在饮水中滴入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 8万单位半支入饮水器中(约100~150ml水)让其自饮。
三、脚趾肿(疖肿)和趾骨脱落病原:这两种病都是笼鸟常见的趾部疾病,多因饲养管理不善,没有及时清理粪便,笼底污脏,鸟常蹋上粪便致使足趾的局部感染,此外由于脚趾被硬物碰伤或划破,或自己啄伤后引起病菌感染;或被蚊子叮咬引起感染,因此夏秋季节是腿趾肿(疖肿)的多发季节。
症状:患病初期,可见局部红肿、发热、行走不便或跛行,有疼感;或腿趾上生出小脓泡,鸟即用喙(嘴)或爪去搔啄患处,严重的会流出脓或发粘的黄水,不能抓栖木,鸟体温升高,鸟体发抖,站立不穏,不想吃食。
因没及时治疗,而局部组织坏死,进而使趾骨脱落。
正确的饲养芙蓉鸟方法,关于芙蓉鸟的资料简介
正确的饲养芙蓉鸟方法,关于芙蓉鸟的资料简介正确的饲养芙蓉鸟方法芙蓉鸟芙蓉鸟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名贵的观赏鸟,这种鸟的外观非常美丽,但它的身体体质相对其他鸟来说比较脆弱,家庭饲养该鸟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鸟儿的身体素质,所以,饲养芙蓉鸟的鸟笼一定要足够大,可以使用特质的金丝雀饲养笼。
鸟笼的空间一定要足够的大,不仅要让芙蓉鸟舒适不憋闷之外,在笼子内还可以设置食罐、水罐、扁圆形的栖杠,笼底铺上细砂,为鸟儿的生活提高最好的环境。
对于金丝雀来说,每年的7-8月份是换羽时期,也是体弱者面对生死考验的时刻。
在换羽时期,体弱的芙蓉鸟容易死去,而健康的鸟儿也容易感染疾病。
所以,在这关键时刻,养殖者应该避免金丝雀吹风,少和外界接触。
在饲料中添加10%菜籽和墨鱼骨粉,为芙蓉鸟提供能量。
金丝雀日常的饲料主要植物种子为主,夏季也会捕食一些昆虫来饮食。
所以,笼中饲养的金丝雀,可以准备一些谷子、稗子、玉米面窝头、菜籽、苹果、青菜等食物。
或者将几种不同的食物按照合适比例混合均匀后在进行喂食。
除了日常的饮食管理之外,养殖者还要及时的清洁鸟笼的卫生。
因为芙蓉鸟是高档的观赏鸟,所以它养护的要求会更高。
一般来说,每周清除笼底粪便2-3次,食罐和水罐每天刷洗一次并换新食、新水,栖杠每3天洗一次,每周至少水浴一次,适时修剪爪甲,都是饲养者必须要做的工作。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芙蓉鸟更具欣赏价值,饲养者还应该定期带鸟儿晒日光浴,每天在温柔的阳光下沐浴1个小时即可。
同时,还可以适当的训练芙蓉鸟,让它变得更聪明,掌握更多的鸣叫或者其它的技能,提高观赏的价值。
关于芙蓉鸟的资料简介芙蓉鸟芙蓉鸟(Serinuscanaria)原产非洲加纳利群岛等地、现世界各地都有饲养。
又叫“金丝雀”,白玉、玉鸟、白燕,易于人工饲养和繁殖、羽色美丽多变、鸣声婉转动听。
是一种著名的笼鸟,素为养鸟爱好者喜爱。
国内饲养的金丝雀,一般体长十二至十四厘米,体色有黄色、白色、桔红色、古铜色等,其中以白羽毛、红眼睛者为最名贵。
芙蓉鸟红眼特征的遗传规律
芙蓉鸟红眼特征的遗传规律
越来越多的鸟友过多的对红眼金丝雀的讨论,我也来凑凑热闹!其实这个问题对有一定遗传学知识的人来说比较好理解,但我们大多数人显然没有孟德尔的基因!!所以还是来点通俗易懂的。
经常有网友问:啥啥公鸟配啥啥母鸟可以出啥样的子代?每次收到这个问题我都挺纠结!!还要回头给他讲啥叫伴性遗传,啥叫常染色体,啥叫性染色体,最后口感舌燥,手指痉挛,也没给人家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最后把我还闹个云里雾里所以我把许多前人的经验总结后,得到以下几点规律,看到这你把以上的内容赶紧忘掉,什么性染色体。
等等和你已没关系了,否则你也纠结了只记住下面的规律!!!
名词解释
基因公鸟:指携带红眼血统的公鸟。
公鸟分三种:红眼公、基因公、黑眼公
母鸟不存在基因一说!(如果那个人告诉你他的是基因母鸟,那他肯定骗你)母鸟分两种:黑眼母、红眼母
好了知道这些基本的,我们来探讨如何做出红眼鸟!!
1.红眼公x红眼母 100%红眼的公母
2.基因公x红眼母基因公、红眼公、黑眼母、红眼母各占25%
3.基因公x黑眼母黑眼公、黑眼母、基因公、黑眼母各占25%
4.红眼公x黑眼母 50%基因公、50%红眼母
5.黑眼公x红眼母 50%基因公、50%黑眼母。
白玉鸟的资料介绍
白玉鸟的资料介绍体态特征金丝雀体长12~14厘米,体型较麻雀细瘦但较麻雀细长。
叫声不甚美,经人工培育出现了黄色、白色、绿色、橘红色、古铜色等羽色,叫声也比原种好听。
刚出窝的金丝雀幼鸟,两性与实务相同,单从外观难以鉴别雌雄。
但经过2~3个月后,雄鸟的肛门突起泄殖腔突呈锥形,而雌性的则较平,呈馒头状。
鉴别时由手将鸟捉住,吹起肛门周围的羽毛就可看清。
另外,幼金丝雀出生35~45天就开始鸣啭,这时从它们的鸣啭姿态上可区分雌雄。
鸣啭时喉部鼓起,上下波动,声音连续不断者是雄鸟。
金丝雀成鸟的雌雄鉴别比较容易,因雄鸟的鸣声悠扬动听,此鸟的鸣声单调。
国内的金丝雀主要由“山东种”、“扬州种”和德国“罗娜种”3个品种。
上海以养“罗娜种”为主,此种鸟身体细长、羽色变化较多,由黄白、橙红、古铜、银灰等色。
头颈由羽毛向四面外翻的凤头,翅膀由羽毛异色、两侧对称的对花,鸣声长而婉转、声调轻而柔,鸣唱时上下喙闭合,如果开后鸣叫说明品种不纯。
介绍编辑白玉鸟又名金丝雀、芙蓉鸟、芙蓉、白玉、玉鸟、白燕,遗传性比较稳定的金丝雀有如下几种:颤音金丝雀:由德国培育而成。
雄鸟鸣叫声似摇铃,羽毛黄绿色接近原种。
桔红颤音金丝雀:由颤音金丝雀变异而来,由于只追求羽色,叫声比颤音金丝雀略逊色。
红金丝雀:美国用桔红金丝雀与本国的绯雀杂交培养而成,全身红色。
卷毛金丝雀:由日本育成。
全身羽毛卷曲,叫声不甚美观。
月牙金丝雀:英国育成。
身体细长呈月牙状。
山东金丝雀:由我国山东、扬州等地育成。
体型粗短、羽毛淡黄绿色,鸣声响亮。
白色金丝雀:可能由山东金丝雀变异而成,体型与山东金丝雀相似。
全身羽毛洁白,讲究红嘴、红脚、红眼睛。
生活习性野生金丝雀主要吃植物种子,夏季兼吃昆虫。
营杯状巢,每窝产卵4~5枚,每年1~7月繁殖,孵卵主要由雌鸟担任,孵化期14~16天。
笼养金丝雀为食谷鸟类,国产耐粗饲。
“罗娜种”的鸣声为紧密的“JiJi——JiJi——”、“Ju……Ju……”和“Jie、Ju……”;“山东种”的鸣叫声为响亮曲折的“JiJi……”和“JiaJia……”。
辨别芙蓉鸟公母的方法
辨别芙蓉鸟公母的方法芙蓉鸟,又称红冠鸟,是一种热带鸟类,常见于东南亚地区。
辨别芙蓉鸟的公母主要可以从外貌特征、身体大小、颜色以及行为等方面进行观察。
首先,芙蓉鸟的外貌特征可以作为初步辨别公母的依据。
公鸟较为鲜艳,头部有红色的冠羽,颜色较为鲜艳,而母鸟则相对沉闷,头部的冠羽颜色较浅,并且没有明显的红色。
公鸟的身体羽色较为绚丽,羽毛多呈绿色,而母鸟则呈现淡色调,偏灰绿或褐绿色。
其次,芙蓉鸟的体型大小也是辨别公母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公鸟的体型较大,身长约25-30厘米,而母鸟则相对较小,身长约20-25厘米。
性别上的体型差异主要为公鸟比母鸟要大一些,这样的身体差异在芙蓉鸟上也是明显的。
第三,芙蓉鸟的颜色也可以作为辨别公母的重要依据。
公鸟的胸部和腹部羽毛一般呈黄色,有时较为明显,尤其是繁殖期,而母鸟的胸部和腹部羽毛则呈淡色调,相对较为柔和。
另外,在芙蓉鸟的翅膀上也存在一些性别差异,公鸟的翅膀上羽毛颜色较为鲜艳,而母鸟则颜色相对较浅。
最后,芙蓉鸟的行为也可以用来辨别公母。
公鸟在求偶时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行为,如喜欢高高飞翔或者呈现展翅摆尾的姿势来吸引雌鸟注意。
而母鸟在求偶时会做出比较温柔的举动,如抖动翅膀或者摆动尾巴。
总结起来,辨别芙蓉鸟的公母除了靠外貌特征外,还可以从体型大小、颜色以及行为等方面进行观察。
这些观察方法并不能绝对准确地辨别芙蓉鸟的性别,因为在个体差异上还存在一定的变异,而且非繁殖季节很难准确辨别。
如果想要更加准确地鉴别芙蓉鸟的性别,还需要通过科学的手段,如DNA鉴定等。
芙蓉鸟菊花顶基因及遗传规律的探讨
芙蓉鸟菊花顶基因及遗传规律的探讨
菊花顶芙蓉作为芙蓉的特别品种,由于数量的稀缺和样式的新颖,深得鸟友们喜欢,特别是白红眼菊花顶更是众多鸟友心仪已久的品种。
如何培育出好的菊花顶是鸟友们梦寐已久的事情。
近来看到鸟林的芙蓉鸟专家们对芙蓉鸟红眼的基因携带、遗传规律等学术问题讨论的深刻而又透彻。
这种学术问题的深刻讨论对芙蓉鸟的品种培育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因此,借鸟林这块宝地提出芙蓉鸟菊花顶基因及遗传规律的问题向各位专家讨教。
我在菊花顶芙蓉鸟的繁殖过程中也曾遇到过疑惑:同一窝出的菊花顶公鸟再分别与平顶母鸟配对,出的子代的菊花顶概率有差别,有的甚至差别很大。
还有一个奇怪现象就是,两个平顶鸟竟然也出了一只菊花顶。
原来常用“返祖现象”、“基因突变”等模糊的概念与鸟友交流,如何让“返祖现象”、“基因突变”重新出现?最终也没有弄出个所以然。
最近在鸟林潜水才知道了“基因与遗传”的神秘概念。
原来是基因与遗传在起决定性作用。
如何让菊花顶的概率提高?如何让菊花顶的顶子又圆又大?如何让我国的菊花顶芙蓉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冠顶金丝雀相媲美?我看只有在鸟林的热心专家指导下得到进步。
因为,在其他论坛的讨论就是争论,只有鸟林的讨论才是真正意义的探讨。
文鸟基因遗传规律
文鸟基因遗传规律
文鸟是一种常见的宠物鸟类,其基因遗传规律可以用下面的段落来解释。
文鸟的基因遗传规律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每个文鸟都有一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
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基因,这些基因控制着文鸟的性状。
文鸟基因有两种状态:显性状态和隐性状态。
显性状态的基因会表现出来,而隐性状态的基因只有在两个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会表现出来。
例如,文鸟的羽毛颜色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
如果文鸟的父母中有一个是红色的,另一个是蓝色的,那么这个基因就有两种状态:红色和蓝色。
如果这个基因的红色状态是显性的,而蓝色状态是隐性的,那么这只文鸟就会表现出红色的羽毛。
如果这只文鸟是红色羽毛,那么它一定是红色基因的纯合子,即它的两条染色体上都有红色基因。
但如果这只文鸟是蓝色羽毛,那么它就是蓝色基因的杂合子,即它的一条染色体上有红色基因,另一条染色体上有蓝色基因。
在繁殖过程中,如果两只杂合子文鸟繁殖,它们的子代有25%的概率是红色基因的纯合子,50%的概率是红色基因的杂合子,25%的概率是蓝色基因的杂合子。
如果红色基因的纯合子和蓝色基因的杂合子繁殖,它们的子代全部是红色基
因的杂合子。
如果文鸟的两个基因都是红色状态,那么它们的子代也是红色基因的纯合子。
如果文鸟的两个基因都是蓝色状态,那么它们的子代也是蓝色基因的纯合子。
总之,文鸟基因遗传规律虽然复杂,但是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可以通过基因状态的分析来预测后代的性状。
从芙蓉鸟的繁殖看鸟类繁殖的一般过程
从芙蓉鸟的繁殖看鸟类繁殖的一般过程鸟类繁殖的一般过程摘要:在繁殖季节里,随着性腺发育成熟,鸟类会相继出现一系列的繁殖行为,如占区、筑巢、求偶、产卵、孵卵和育雏等。
为了把这样一个在自然界发生的一系列鸟类繁殖行为真实地呈现在生物课堂上,我选择了比较容易繁殖的笼养鸟芙蓉鸟去探究整个过程,揭示一般鸟类繁殖的全过程。
关键词:芙蓉鸟繁殖鸟类繁殖一般过程正文:任教生物几年以来,对于八年级上册“鸟类繁殖行为”的教学内容,我从来没有着手尝试自己养鸟来探究其中的过程,只是运用网上现成的图片、动画、影像资料来教授学生,而对学生理解这一部分内容、描述鸟类繁殖的过程没有起到教师应有的帮助。
为了告别没有实践意义的、空洞的、缺乏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我下定决心自己养鸟进行探究,从而掌握一手的关于鸟类繁殖全过程的技术性资料。
定下这个探究主题,我开始上网搜索比较容易短期饲养,又可以顺利繁殖的鸟类品种,经过一番筛查,我最终选定了比较容易饲养的芙蓉鸟。
其优点主要是:①鸟体型较小,斯文而不俗,性格温和;②品种繁多,毛色各异,有观赏价值;③饲养方便,仅食硬食及青菜;④毋需每晨带出室外调教,可以减少课余的饲养负担;⑤鸣声长而婉转,声调富于变化而文雅;⑥管理较简易,每日或隔日添料换水.每周浴鸟清笼1 次即可;⑦体健少病,抗病能力较强;⑧可局限在鸟笼内繁殖,每年可繁殖4~5 窝,每窝3—5 只,可馈赠亲友或出售;⑨性情温和,便于调教训练,能表演简易动作。
芙蓉鸟又叫“金丝鸟”或“玉鸟”,原产地为大西洋东北部的加那利群岛、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
芙蓉鸟经数百年人工选育,淘汰劣势,保持和发扬优势,运用遗传法则培养成很多变异品种,从羽毛色泽、体态到鸣叫已完全不同于野生鸟。
我国没有野生芙蓉鸟,均由国外引进后在笼内经饲养、驯化、繁殖而得。
了解了芙蓉鸟的大致养殖特点,阳历年小假,我开始从本地鸟市挑选芙蓉鸟,其品种颜色确实不止一种,有灰色、绿色、红色的桂皮,有身体通红的辣椒红,还有较为常见的黄色的山东黄,以及比较珍贵的通体白色的白玉。
芙蓉鸟意思
芙蓉鸟意思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芙蓉鸟的意思,芙蓉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芙蓉鸟又名金丝雀,属于雀形目,毛色有黄、白、红三种。
2、翼长20~23厘米,体长约12.5厘米,体重15~20克,喜爱鸣叫,属于鸣禽,现已成为家养宠物之一。
3.野生芙蓉鸟喜欢在灌木和树林中筑巢。
4.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和加那利群岛是芙蓉鸟的繁殖地。
5.雄芙蓉鸟体型较大,头较圆,羽毛较轻,尾羽较长。
6.雌鸟芙蓉鸟比雄鸟小,尾羽也短。
它的头也是锥形的,头顶和全身的羽毛都比较轻。
7.原产于非洲西北海岸的加那利岛、麦迪娜岛、艾苏里兹岛等岛屿,是一种圈养的信鸽,羽毛色泽极佳,鸣叫声清脆。
8.共有24种,被全世界列为高贵的圈养宠物鸟之一。
9.扩大木槿鸟在非洲西北部、加那利群岛、佛得角群岛、马德拉岛附近的分布范围。
10、金丝雀的原种产于亚桑尼士及马打尼亚岛,亦产于俗称金丝雀岛;位于葡萄牙占有的大西洋岛屿,直至1580年由西班牙菲腊二世所攫取。
11.当时葡萄牙人抓了很多金丝雀,转卖到欧洲国家。
由于他们出色的唱功和非常适合饲养作家的燕子,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和荷兰人都对他们趋之若鹜。
12.欧洲的育种场很快就能取代西班牙的育种位置,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0多个不同羽毛颜色和形状的新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蓉鸟身体特征的遗传概率
1.眼睛颜色(黑眼或红眼)的遗传:对于母鸟来说是隐性遗传,公鸟是显性遗传。
用黑眼公鸟配红眼母鸟,不会出红眼雏鸟。
用红眼公鸟配黑眼母鸟,出红眼的概率是50%,但黑眼雏鸟都有隐性红眼基因。
再配鸟有三种情况:
(a)用此类有隐性红眼基因黑眼公鸟再配红眼母鸟,出红眼的概率是75%。
(b)用此类有隐性红眼基因黑眼公鸟和有隐性红眼基因黑眼母鸟再配,出红眼的概率是50%。
(c)用此类有隐性红眼基因黑眼公鸟再配无隐性红眼基因黑眼母鸟再配,出红眼的概率是25%或者更低。
2.羽毛颜色的遗传:对于公母鸟来都说是显性遗传。
三种情况:(a)遗传母鸟或公鸟的颜色。
(b)取公母鸟颜色的中间色。
(c)取公母鸟颜色的块状色。
3.羽毛的遗传形式,对于公母鸟来说都是显性遗传。
各遗传公母鸟羽毛形式的50%。
也就是说,如果用卷毛公鸟配平毛母鸟,雏鸟只能遗传公卷毛羽毛翻卷程度的一半。
4.体态的遗传形式,对于公母鸟来说都是显性遗传,体态的表现方式只有一种,就是取父亲和母亲体态的中间值。
各遗传公母鸟体态形式的50%。
如果用卷毛鹰公鸟配普通卷毛母鸟,雏鸟只能遗传公母卷毛体态
形式的一半,也就是说,没有公鸟那样的直立又比母鸟腿长。
你的芙蓉鸟是否好看羽色是最重要的,因为羽色遗传都是显性遗传,所以亲鸟的羽色和体态必定在雏鸟身上表现出来。
下面就鸟的羽色遗传特征三种表现方式作详细说明:
(a)雏鸟有的象父亲,有的象母亲。
如白色鸟和黄色鸟配出的雏鸟有白有黄,概率是各占50%。
(b)取父亲和母亲的羽色的中间色。
如红色鸟和黄色鸟配出的雏鸟都是淡红色或酱黄色。
概率是100%。
(c)各取父亲和母亲的羽色的一部分。
如芙蓉鸟中的辣椒红配桂皮,山东黄配青桂皮,雏鸟都是花鸟,只是前者是红黑花,后者是黄黑花,花鸟的概率是100%。
如在黄配白以后,其子女和别的鸟再配对有下面的3种情况:
1)在黄配白以后,在子女中分别取黄色和黄色杂交,出的雏鸟黄色羽毛的概率是100%。
2)在黄配白以后,在子女中分别取白色和白色杂交,出的雏鸟白色羽毛的概率是100%。
3)黄色子女和白色的父母杂交,出的雏鸟白色羽毛的概率是50%,黄色羽毛的概率是50%。
所谓概率是理论的比率,不排除在子代中产生基因突变和反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