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全文注释赏析
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峨眉山月歌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 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 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 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yè)诸侯, 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 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 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 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 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 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 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 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 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读一读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读一读早发ຫໍສະໝຸດ 帝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全诗借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 者秋夜行船时思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你认为最好最美的 诗句是哪一句?说说你 的理由。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峨 眉 山 月 歌
自读古诗, 读后同桌检查是 否准确通顺,再 交流各自对诗句 的理解。
峨眉(méi)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qiāng)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jūn)不见下渝州。
古诗28字中有10字为地名,你能找出 来吗?
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请同学举手分别说说每句诗的意 思
• 第一、二句:······ • 第三、四句:······
• 下面来看看整首诗的意思
诗歌大意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 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 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 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 月亮)了,多么想念你啊!
峨眉山月歌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 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 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 句“影”指月影,“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 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 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 空灵入妙。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李白(唐)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 人,后人誉为“诗仙”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2)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 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 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 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 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 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 见此老炉锤之妙。”
(3)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
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4)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思亮但 朋月 顺夜在 念总在 友影 流里一 不被从 一映 而,个 已两清 样在 下我秋 。岸溪 ,江 。乘高
的到 陪水 着气 高渝 伴之 小爽 山洲 着中 船、 挡的 我, ,月 住途 。像 从色 ,中 一 清明 使, 个 溪朗 我月 好 驿的
峨眉山月歌
5.关于诗歌《峨眉山月歌》,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 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 情长。 B、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 峡—— 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 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 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C、除“峨眉月”以外,诗歌处处写景,除“思君”二字,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 D、诗歌中,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 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7.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 一种“动”中之景?
⑵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 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1.《峨眉山月歌》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半轮秋,写出月色朦胧,光线晦暗。 B.入“和“流‘两个动词既写出月映清江的美景,寓言月影映 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也暗点秋夜行船。 C.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 “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D.四句入地名者五,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有实用的,也有 虛用。
提示: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 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 江水前行。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主旨句是? 提示: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峨眉山月歌全文解析 峨眉山月歌的诗意是什么
峨眉山月歌全文解析峨眉山月歌的诗意是什么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半轮秋。
重点在“半轮”。
形容明月,用“轮”,如一轮明月。
讲的是月亮的形状,像车轮。
那自然是圆月的时候。
李白说“半轮”,这里就有了时间:或者十五之前,或者十五之后。
能确定是“上弦月”吗?感觉不可能。
“秋”是季节。
这样第一句诗,就交代了很多内容。
地点:能看到峨眉山的地方(连着下一句读,还能知道是在船上);季节和时间:秋夜。
影入平羌江水流。
平羌是地点。
具体地点如果暂时查不到资料,我们也能根据前后诗意来推断出它是一条江名或一个地名(今青衣江),这可能就叫“语感”。
影入平羌,是李白在船上看到了峨眉山月的倒影,它跟着平羌水一直在流动、前进。
这样一解释,“流动”啊,“前进”啊,这两个词真的很生硬。
本来李白此刻的心意是很柔软的。
他此刻的心思,就是我走月亮也跟着走。
情意绵绵的,十里万里相送难分手。
夜发清溪向三峡。
清溪、三峡,和前面的平羌,以及后面的渝州,这几个词,都是地名。
实写的。
所以很多人称赞李白这首诗,用了那么多真真切切的地名,还能写出如此动情的诗歌。
地名这种东西,一就是一,很难再有延伸想象的空间,如杜甫“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也是很多个地名连用。
像李白杜甫这种情况,唐诗里有,但不多见。
地名不同于意象,地名是固定的;意象的寓意则丰富、复杂很多。
清溪是一个驿站的名字。
三峡我们就把它想当然理解为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渝州是今天的重庆。
读这首诗要有地理知识。
除了古今地名的问题,还有地理方位的问题。
比如上一句中的“三峡”,我们想当然认为指著名的长江三峡,但如果我们确定李白这里的“下渝州”是要去重庆,那就可能不对。
因为这三峡得是过了重庆奉节之后的事情。
这三峡是大三峡,另外还有小三峡(巫山),还有什么三峡(平羌三峡),在乐山。
总之,这里我现在也弄不清楚,以后或许可以。
也就是说,以前很多人纠结“君”到底是指月亮,还是指人——我认为指月亮——其实,更应该琢磨的,是李白的“下渝州”,是去渝州,还是离开渝州。
峨眉山月歌
知人论世
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 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5岁出 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 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以清新 飘逸见长,《峨眉山月歌》是年轻 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 写作背景:
这是开元十三年作者 离家准备出蜀时写的一首 诗,其内容是怀念住在娥 眉山的一位朋友。
峨眉山月半轮秋,
第二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
•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 月毕竟是故人人,于是只能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了。 •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 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 谓语短情长.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 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 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 句“影”指月影,“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 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 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 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 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 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 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朋月 友影 一映 样在 ,江 陪水 伴之 着中 我, 。像 一 个 好
顺夜在 流里一 而,个 下我秋 。乘高 着气 小爽 船、 ,月 从色 清明 溪朗 驿的
内容感知
秋天夜晚的峨眉山,半轮明月高高 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中, 一直伴随着行船向下游流去,直入岷 江。我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 向三峡驶去。今天要离开蜀地,再也 见不到你了。一路上思念着你啊,渝 州就在眼前了。
《峨眉山月歌》
作者通过对月亮,江水的诗意 描绘来寄托他的思念之情。这首诗 四句中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 不着痕迹,写的十分自然流畅,毫 不觉得累赘呆板,显示出他的艺术 才华。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 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 一。
《峨眉山月歌》是黄虎威在1981 年创作的小提琴曲。此曲根据唐代 大诗人李白的七绝诗《峨眉山月歌》 而作,描写了峨眉山的月、秋夜、 江水等自然景色,表现了对友人的 怀念之情。旋律柔美动听,充满诗 情画意,乐思波澜起伏,恰似流不 尽的滔滔江水,绵延不断地诉说着 诗人的思念。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半轮明月映照着峨眉山的深秋,
月影倒入青衣江那碧的水中。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在夜色中,我从清溪驿向三峡进发,
思君不见下渝州。
家乡的明月啊,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 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 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 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 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 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 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 快,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 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 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 李白(701—762) 古今的伟大诗人,人们称他为 “诗仙” 。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青年李白初次出四川时, 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 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 出的半圆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 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 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 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这首 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 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词句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北。 ⑷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 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 西陵峡,今在重庆、湖北两省市的交界处。 ⑸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 而下。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 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 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 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 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 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 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 集》。
译文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 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 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 念你啊!
赏析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 游的时令是在秋天。以“秋”字又 形容月色之美. 次句“影”指月影,意言月影映入 江水,又随江水流去。此句不仅写 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 夜行船之事。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朗读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 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 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喜交友。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境。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空灵入妙。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影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动, 月亮走,月影走,我也走。 只有观者顺流而下, 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想一想: 诗中“思君不见下渝州”中 的“君”指的是谁?
君:友人、月亮、亲人
?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长相思·汴水流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找一找: 王麟洲说:“四句入地名者五,
古今目为绝唱。” 二十八字中 地名凡五见,诗中共有5处地名, 你能找出来吗? 1.峨眉山 2.平羌 3.清溪 4.三峡 5.渝州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
酒入豪肠, 油人,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 七分酿成了月光, 之称,与“诗圣”杜甫齐名 ,世称 还有三分啸成剑气, “李杜”。李白一生傲视权贵,数次半个盛唐。 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代表作品有 ——余光中 《静夜思》、《将进酒》等。
想一想: 读第一句、第二句,诗人坐船
顺流而下,看到了什么呢?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悟一悟: 你觉得此时此刻的诗人孤独吗?
知人论事
李白幼年时随父亲来到蜀地生活, 直到25岁离开。《峨眉山月歌》 是他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写于他 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 他怀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 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峨眉山月歌原文
峨眉山月歌原文峨眉山月歌原文峨眉山月歌是唐代李白的诗词。
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今天店铺为您收集整理了峨眉山月歌原文,学习这首诗篇有困难的可以参考一下哦原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我以前在巴东三峡之时,曾西望明月遥想家乡峨眉。
遥忆家乡的峨眉山月从峨眉而出,普照沧海,长与人万里相随。
在黄鹤楼前的.月光下,我忽然遇到了您这位从家乡峨眉来的客人。
如今,峨眉山月又将随风伴送您西入长安。
长安的大道直通九天,峨眉山月也随您朗照八百里秦川。
在京师,皇帝与达官贵人们登上席次乘坐高座,手执麈尾,高谈重玄之道。
我像浮云一样在吴越游荡,而您却能遭逢圣主,一游丹阙。
等您一振高名,誉满帝都之时,再旧来故地,与我一起玩赏峨眉的山月吧。
注释巴东:即归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巴东郡。
治所在今湖北巴东县。
⑵沧海:此泛指江湖。
⑶黄鹤楼:原在今湖北武汉市长江南岸蛇山黄鹤矶上。
月华:即月光。
⑷峨眉客:指蜀僧晏。
⑸秦川:指长安附近的渭河平原,古为秦地,故称秦川。
此指长安。
⑹黄金狮子:指当时的皇帝与王孙贵族。
⑺麈尾:麈是似鹿而大的一种动物。
其尾可制为拂尘,魏晋以来的玄学家清谈时执之以示高雅。
⑻重玄:“重玄”,语出《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重玄学”是中国思想史上一股重要的哲学思潮,也是隋唐之际的首都哲学体系,上承先秦魏晋玄学的发展脉络,后启宋明理学的哲学思考,在华夏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成玄英、王玄览、李荣皆因善谈重玄学而被皇帝所青睐。
⑼吴越:此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⑽丹阙:指皇宫。
(11)帝都:即首都,指长安。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峨眉山月歌》赏析
《峨眉山月歌》李白赏析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诗圣”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李白一生傲视权贵,数次被谪,后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背景】李白幼年时随父亲来到蜀地生活,直到25岁离开。
《峨眉山月歌》是他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
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主题思想】《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
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赏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颔联: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李白
• 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州。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 峨眉山上,半轮明 峨眉山上, 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 那澄澈的水面。 那澄澈的水面。夜 里我从清溪出发奔 向三峡, 向三峡,到了渝州 就能看到你( 就能看到你(峨眉 山上的月亮) 山上的月亮)了, 多么思念啊! 多么思念啊!
作品赏析
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 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 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 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 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 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 情千里光”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 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 渝州, 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 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 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 思君” 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 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 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 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 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 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 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 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 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诗中咏月的地方,都在抒发江行思 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诗中咏月的地方, 友之情,令诗人感到很陶醉。 友之情,令诗人感到很陶醉。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 (我乘着小船,顺流而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月影倒映在流动的平羌江上。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 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夜发清溪向三峡,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第三句,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 江,向三峡驶去。诗人初次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 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 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 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练习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李白 2.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
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 三峡、渝洲。)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3.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 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 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2)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
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4)君:指峨眉山月。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 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望庐 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 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 首。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 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 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 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 诗人。
《峨眉山月歌》
悟析情手感法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 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 的思念之情。
思考探究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在这首诗中连用五个地名, 你觉得有何效果?
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 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动静结合;峨眉山上悬挂着半圆的月是静景,月影静静 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之中是动景;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月映清江的优美夜景。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入”“流”的妙 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 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 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 境可谓空灵入妙。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 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 江水缓缓流动。描绘了一幅优美幽静的月映清江夜 景图。
方法指导
描绘画面的方法: 1.找全景物 2.加修饰语 3.展开联想、想象 4.语言流畅生动 5.对画面进行概括。
2.请任选一角度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 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 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祖籍为 甘肃天水。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 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 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明诗意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半边,半个。月光。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 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是 怎样的呢?
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和友 人的思想感情。
峨眉山月歌
——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在26岁那年离开故乡, 四处游历,从长江中下游到 中原和华北地区都有他的踪 迹。这一次漫游,使他开阔 了眼界,丰富了阅历,这个 时期他的艺术创作力旺盛, 并且已臻成熟阶段。这首诗 即李白离开蜀地时的作品。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 半圆的秋月 ,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 2)影: 月光 。 平羌: 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看 一 看
峨眉山月歌
——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 人,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望庐山瀑 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 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 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 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 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 人。
峨眉山月歌
——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2.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 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用?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 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 情怀。
峨眉山月歌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 与杜甫并称“李杜”。
重点字词
⑴峨眉山:山名。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 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 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 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 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 而下。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白话译文
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平羌江上 的粼粼江流。 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 发。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 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 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峨眉山月 歌
黄老师
峨眉山月歌⑴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背 景Biblioteka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 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 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 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 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以 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晚上好,我是号,希望我说的《古诗两首》能带领学生领会秋色、秋景有形的意象,品尝秋意、秋思无形的滋味,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策略四个方面来对本课第二课时《峨眉山月歌》进行说明。
第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该单元选用了现代诗歌、古典诗词,意在增强学生对我国诗词的领会能力,诗歌体裁的魅力和诗歌独特的表达效果。
古诗两首均描写秋夜景色。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时所作。
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秋夜行船离乡时对故乡山水的深深依恋。
全诗意境明朗清新,语言自然流畅。
2.重难点分析:
入诗境方能悟诗情,所以我将本课重点定为1. 有感情地诵读来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下的千里蜀江行旅图。
2.背诵古诗。
由于悟诗情要抓住一些重点字句谈感受,使学生领略诗歌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
所以我将难点定为理解“秋”、“半轮”和“影”、“入”、“流”以及“君”,感悟诗境,体会诗人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中的思念之情。
第二、说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四年级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四年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渐增强,他们已学会从多种渠道搜集学习资料,预习课文,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古诗同时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初步建立起来,能利用已掌握的方法,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来把握古诗的大体意思,但毕竟是浅近的。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多层次、多方式地读,想象画面,叙说古诗大意,体会诗歌意境和诗人心境,鼓励学生动笔将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写成批注和布置多样作业以提高学生品读的深度和广度。
另外,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随文安插练笔。
第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情,我拟定以下三个目标:
1.认知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①凭借图文对照,想象全诗场景,诗人的所见所思与所感;②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颔联,并能写出本课题《峨眉山月歌》一诗融入的诗人即将远离家乡的那份情怀;③师生合力吟诵《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梅花》《游园不值》等古诗来领悟写景抒情。
3.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离别赴任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第四、说教学策略
最先说说教学准备:
①预习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出诗中的五个地名。
②温习已学的李白的诗歌。
下面我说说教法学法分析:
方法一:多法品读,内化语言。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始终要抓住“品读”这一手段,将古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尽显于学生脑海中。
只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
方法二:图画展现,转化形象。
诗歌是通过言语刻画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从而营造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世界。
文字中蕴藏的无形无相的东西学生通过内在阅读思维,将其展现成千姿百态的丰富想象,而诗歌形象可感的特点可以在教学中图文对照,“化显为隐,转意为象”,学生的思维会带有更鲜明的形象和更强烈的色彩。
方法三:通过生活,引入教育。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因此,本课教学我引导学生联系夜晚行走或坐船坐车看月亮的生活经验,理解相对静止:诗人在船上观察水中的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岿然不动。
因为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月亮在平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船走,月影也在跟着它走。
虽然江水是流动的,但诗人感觉月不在动,体现了语文的生活性,教育的生活化。
现在到了关键部分,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回忆旧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大家都很熟悉诗仙李白,谁来介绍一下?谁愿意把你学过的李白的诗歌给同学们背背?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板书:《峨眉山月歌》)
第二板块:激发兴趣,解题引学。
1.出示几幅美丽的峨眉山图片,指名介绍所了解的峨眉山。
(位于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山市境内,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
地势陡峭,风景秀丽: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
2.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3.配乐朗读,学生边看边听,整体感知美,教学生划准节奏223,指名练读出韵律和节奏。
4.找出最重点的字:“月”。
李白写下《峨眉山月歌》之后,“峨眉山月”遂成典故,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弯弯娥眉秋月青山吐月
影入平羌江水流——影映清江随水流去
夜发清溪向三峡——一叶轻舟驶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随行明月被遮不见
把词写在对应的诗句旁边。
第三板块:图文对照,理解词义:
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用上老师刚刚出示的词语,说说古诗的意思,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残月娥眉月或新月娥眉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第四板块: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你能读读诗,再联系插图,想象李白离开时的场景吗?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
会“青幽的峨眉山头吐出弯弯的半轮月亮,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这一优美意境。
(板书青山吐月月影映平羌)
2.“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谈一谈。
(板书:——
岿然不动)
3.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板书:君:故乡山水;故乡亲友;随行的明月)
4.最后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体会古诗的语言美,争取背诵。
第五版块:拓展资料,开阔视野。
自从李白写下《峨眉山月歌》之后,“峨眉山月”遂成典故,对后世咏诵峨眉的诗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古诗常常借景抒情,欣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梅花》《游园不值》,体会这一表现手法。
(写景抒情)
多样作业布置:
1.读一读: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2. 练一练: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3. 做一做: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2小题。
4. 想想练笔:想象本课题《峨眉山月歌》一诗融入的诗人即将远离家乡的那份情怀,
用几句话写下来。
我的板书设计是:
《峨眉山月歌》
青山吐月月影映平羌——岿然不动
君:故乡山水;故乡亲友;随行的明月
写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