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精)

合集下载

中国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染 的尴 尬 境 地 。 虽 然 人 口增 长 在 严 格 控 制 的 情 况 下 已 经 非 常 缓 慢 ,但 是 庞 大 的基 数 还 是 对 本 已
不断恶化的环境加 重 了负担。在全球 化 的背景下 ,人类 与环境 的矛盾 在各 个 国家都存在 ,哥 德兰特 等学者甚 至认 为 ,从 目前
到一种人与环境 的生态平 衡。在这一 时期 的中 国实 践 中,第三 代 中央领导集体把人 口问题提 高到可持续发 展战略的首要 位置 , 提出在现代化建设 中必须 正确处理 人 口资 源环境 与经济 建设 的 关 系 。从 而 奠定 了我 国人 口 、资 源 与 环 境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的基 调 。 到 了胡锦涛同志为核 心 的新 一代 中央领导 集体 又提 出了和谐理 念和科 学发 展观 ,这 既是对优 良传统 思想 的继 承 ,又是 对当下 中国发 展问题深刻 思索 的结果 ,标 志着我 国的可持 续发展 进入 了 一个 新 阶段 。 二 . 中 国 人 口 与环 境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问 题 及 原 因 但是 ,不 能忽视 的是 , 目前 我 国在 人 口与 环境 可持续 发展 过 程 中 还存 在 很 多较 为 突 出 的 问题 。 首 先 就 是 人 口数 量 多 、素 质 低 、 老 龄 化 严 重 。虽 然 在 计 划 生 育的国策控制下 ,我 国人 口增长放缓 ,但人 口问题仍然 突出。 人 口学 家田雪原 教授指 出 ,社会 总需求与 总供给不 平衡 这一 由 人 口问题 引起 的的矛盾将 长期存 在 ,人 口对 资源环 境 的压 力将 继续加 大 ,流动人 口增 长成为社 会不稳 定 的潜 在 因素,独 生子 女群体 的形成对整个 社会 结构造 成扭 曲。人 口增长会 带来 一系 列 的社会 问题 ,人 口素质特别 是劳 动力素 质的高低 成为决 定可 持续发展 的主要 因素。提高人 口的科学 文化素 质 ,是实 现控制 人 口增 长 、保 护 生 态 平 衡 、有 效 利 用 资 源 的 基 础 ,是 保 证 我 国 真 正 实 现 可 持 续 发 展 的根 本 前 提 。 第二是人 口压 力使 得 环境 承 载 力难 以 负荷 。截 止到 2 0 0 2 年 ,我 国 森 林 覆 盖 率 仅 为 1 4 % ,远 低 于 全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3 1 . 3 %。 由于草场利用 的过度 开发 ,导致 草原 出现退化 、荒漠化 、 盐渍化 的趋势 ,平 均亩产 草量 大幅下 降。同时我 国的水土 流失 也非常严重 ,长 江等河流 的泥沙 淤积逐 年增加 ,断 流洪灾 等时 有 发生 。而沙漠 化趋势也 日益 严重。我 国北 方地 区戈壁 、沙 漠 和荒 漠 化 土 地 总 面积 已 占到 国 土 总 面 积 的 1 6 % 。 环 境 污 染 也 达 到了前所 未 有 的严 重 程度 ,污染 以城 市为 中心 急剧 向农 村 蔓 延, ,大气污染 和水 污染 日趋严重 ,固体废 弃物排放量 日益增 多 等。 第 三 , 当前 的社 会 结 构 与 社 会 制 度 不 能 很 好 的促 进 人 口与 环境 的可持续发 展。 当前 的社会 制度导致 中央 与地方 、部 门与 部 门之 间存在利益之 间 的矛盾 ,使得 那些促进 人 口与环境 可持 续发展 的政策不能落 到实处 。地方保 护主义 和地方领 导追求 政 绩则是 中央与地方 的冲突根 源所在 。国家对污 染型企业 排放 废 气 、废物和废水是有 着严 格标准 和明确要 求 的,对这 类企业 征 收 的税收和处 以的惩 罚也非 常严厉 ,但 地方政 府却经 常为 了保

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审视国内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审视国内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审视国内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打开文本图片集
关键词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文献计量;CiteSpace
人口、资源与环境是伴随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制约中国
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福祉的关键障碍。

自1991年创刊以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专注于可持续发展领域并主要收录发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其他社会可持续性治理的高质量研究,重点关注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共享发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1]。

经严格同行评审,其所收录文章的许多观点和建议被吸收进国家的重大决策,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联合国确
立2030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会议通过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协议,
可持续发展在世界各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作为中国唯一一本以可持续
发展为宗旨的国家政策指导性学术期刊,有必要对其近年来的出版特征、
热点主题和演变趋势进行评估分析,并通过科学文献计量和可视化的方式
为我国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新的见解和研究指导。

基于中文社会科学索引和CNKI知网数据库,对《中国人口·资源与
环境》的文献出版特征进行统计。

1999至2022年间,期刊的影响因子不
断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

2022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以来,期刊文献
出版量不断降低,但影响因子稳步提升。

这表明在过去的八年中,《中国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文献出版特征、热门主题以及国内可持续发展研究
治理的视角发生了关键性改变,了解并把握这一客观的演变趋势对我国可
持续发展领域的未来研究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1数据与方法。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摘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可以说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内在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对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开发,需要实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重,从而推进各地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也是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战略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Abstract: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s a whole system, intrinsic factors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restrict each oth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we have to pay equal attention to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pace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also the key link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strategy structural adjustment. The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should be correctly handled. Must control growth of population quantity,improve the population,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hanging economic growth mode,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promoting energy-saving & emission reduction,and build a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and take a new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and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Key words:population;resources;environment;economy;sustainable development正文: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资源缺乏,是中国的国情,也是发展的基础。

环境与资源(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环境与资源(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摘要如今,全世界的人口总数已经突破了七十三亿的这个关口,人口的暴涨使得地球的负担越来越严重。

每个人都要占用和消耗地球的一部分资源,但是地球的资源又是有限的,那么人均资源就非常少了。

当地球的资源开始少了,我们就又会对地球进行开采挖掘,获取更多的资源,与此同时,就会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

到最后,地球能源会枯竭,生态环境被破坏,那么地球上的人类也将会消失。

因此,我们要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地球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引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都是属于人类面临着的巨大问题。

人口问题: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许多问题,主要造成了就业难、住房难、交通拥挤等问题,而且也导致了人均的占有资源越来越少,对于一些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国家的人口过度地增长,也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使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问题。

资源问题: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飞腾发展,从而导致了资源的过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继而造成了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资源短缺就意味着缺乏物质基础,那么人类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了。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活动会导致周围环境的质量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健康造成影响。

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有个居住的地方,必定会将自然环境改造为社会环境。

但是,如果大量地改造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与环境就会不断地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产生出环境问题。

正文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总人口数量大约为7 340 085 068人,平均折算一下,即全世界每秒钟大约出生4.3人、每分钟大约出生259人、每小时大约出生15540人、每天大约出生37万人、每年增长约8296万人。

试想一下,一秒就会出生四个人,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啊,这也就意味着,在一秒钟的时间,资源又要分出四份给四个人,但是地球又只有那么大,是不可能总是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资源的,况且现在地球上的资源已经出现匮乏现象了。

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精)(精选)

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精)(精选)

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精)(精选)第一篇: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精)(精选)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摘要:人口过多、素质偏低和老龄化加快成为制约中国人口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人口过多导致环境问题,其实质是人类索取超过资源本身、排污超过环境自净能力、自然资源耗竭超过极限便不可逆转。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合理的社会结构范式。

对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从解放前的四亿人口激增到目前的13亿人口,联合国2004年预测中国人口高峰值将出现在2030年,为14.46亿;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7预测,中国人口高峰值将出现在2033年,为15亿左右。

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进步和变革,都伴随着人类对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的革命性变化。

同时对资源的索取也伴随着对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国家应努力寻求人口与环境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发展战略,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一、中国人口趋势1、中国人口总量趋势联合国2004年预测中国人口高峰值将出现在2030年,为14.46亿;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7预测,中国人口高峰值将出现在2033年,为15亿左右。

另据邓艳预测21世纪我国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20年前后,峰值不超过14亿;若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鉴于现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一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的显著负相关性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口生育水平还将在现在的基础上继续降低,因此人口总量在高峰值过后的急速下降将是必然趋势。

2、中国人口结构趋势21世纪我国人口结构趋势变化主要特点是:①劳动年龄人口总量高峰即将出现在2010年前后,高峰人口数约10亿;而后,经过一个平缓的减少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数将急剧下降,到本世纪末,将不足3亿.②由于生育水平较低,少年儿童数量逐年减少,将从目前的近3亿减少到100年后的不足l亿,长期以往,后果不堪设想.③由于医疗技术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堆积作用使得老年人口是本世纪中叶之前中国唯一持续增加的群体;本世纪40一60年代将形成老年人口高峰,约为3亿左右;随后,由于人口总量高峰以后出生的人口持续减少,老年人口总量也逐渐减少。

浅析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者:邹延延张凤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第01期(1.四川中水成勘院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 610072; 2.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雅安 610041)收稿日期:2009-03-04作者简介:邹延延(1982—),男,江西上饶人。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和生产资料不断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也伴随着日益突出的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如此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基于对未来的充分考虑,必须谋求一条三者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文首先介绍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历程,接着指出发展中的不足之处,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口;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C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1-0072-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09.01.036本刊网址:一、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历程(一)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20世纪60年代末)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和谐状态。

老一辈领导人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很早就意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提出过控制人口增长和鼓励节制生育的主张;1953年的《农业发展纲要》首次写入了计划生育内容,计划生育开始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在学术界,也逐渐摆脱前苏联“人口快速增长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的思维模式,马寅初先生发表的《新人口论》从各个方面论证了人口增长过快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的矛盾,使人们对人口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60年代开始,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

鉴于这种情况,中国政府曾号召计划生育,提倡使用避孕药具。

但是由于对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仍不够深刻,政府没有制定明确的人口政策,因此计划生育没有能够在全国有效地推行。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摘要】: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形成,与人口的过快增长、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消费、环境的污染等直接相联系。

因此,必须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环境的净化能力,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使经济发展过程具有可持续性。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认识深化的产物,而人们正是在对人口、资源、环境认识深化的过程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形成,与人口的过快增长、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消费、环境污染等直接相联系。

因此,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一方面要努力消除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使三者的关系协调;另一方面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计划,是经济发展过程具有可持续性。

一、人口与资源1.与资源相关的人口标志。

首先,适度人口。

适度人口是指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恰好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可获得的资源时,或当一个国家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最高生活水平时的人口即为该国的适度人口。

但是,这种平衡并非一成不变,当资源增加时,适度人口的水平也随之而提高。

事实上,适度人口的水平将依据各种因素而随着时间和空间起变化,各种因素包括国家的大小、实际或潜在的资源、技术和交通运输的质量及社会结构等。

其次,人口过剩。

人口过剩是指当人口超过了可以利用的资源时即可认为人口过剩。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人口增长、资源耗竭和自然灾害的发生。

换言之,当资源跟不上人口增长,而第三产业的增长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时就可能出现人口过剩。

人口过剩包括绝对人口过剩和相对人口过剩:前者是指生产已经达到最大限度而生活继续处于很低的水平;后者是指虽有潜力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但当前的生产率不足以充分供养现在的人口。

最后,人口不足。

人口不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太少,不足以充分或有效地利用该国家和该地区的资源。

换言之,人口不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而又不降低生活水平。

人口 环境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 环境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摘要】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针对人与自然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在自然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口、环境、资源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口、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如何与周围的自然界相处?这些问题人类从步入文明时代开始就一直在不断地探索着搜寻着,当然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古老而永恒的哲学问题。

在人类社会中,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这三者互相制约,也相互共存。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与这三者的平衡与协调,从而在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稳。

一、人口问题作为拥有众多人口的中国的一员,我们清楚地知道,我国的人口问题由来已久:人口基数大,增长迅速。

随着人口的剧增,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

如果人口不加节制的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必将遭到永久性的、毁灭性的破坏。

所以,人口问题一直是关系到人类兴衰、国家兴亡的关键问题。

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首先造成的是人口的供养问题。

据相关资料记载和推算,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在我国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良性运转的前提下,合理的人口承载量是6~8亿。

而土地资源的最大人口温饱承载能力为15~16亿。

所以,即使在严格控制人口生育的前提下,我国人口将在2030年接近或达到土地承载的最大人口极限。

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造成的问题还有劳动力的资源配置比例失衡问题。

在有限的自然资源的约束下,人口的急剧增长所带来的过剩的劳动力造成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

在未来的20多年里,我国人口劳动力供给总量会成逐年上升趋势,知道2025年后才会出现逐步下降。

在人口增长的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就业岗位日趋减少,从而缺乏现代化生产技能的大量文化程度低的劳动人口将面临黯淡的就业前景。

浅谈我国人口问题与可持续性发展

浅谈我国人口问题与可持续性发展

浅谈我国人口问题与可持续性发展人口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可耕地少、国家底子薄,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人口增长过快,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素质的提高。

从而造成社会再生产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认真分析研究我国目前的人口发展现状和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人口的高速增长,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已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我国人口的主要特征1.人口众多,绝对增长量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2008年末我国人口已达到13.28亿,占世界人口的20﹪、亚洲人口的33﹪。

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还未公布,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3.9亿左右,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突破7亿,人口城镇化率超50﹪,城市人口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总人口54167人。

由于当时社会不稳定、生产发展的需要、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对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人口迅速增长,1969年已达到80671万人。

面对严重的人口问题,从七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到2003年,已下降至12.41‰。

目前,中国已基本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下降,但因为基数太大,所以人口总数还在不断增加,比如说平均年龄是70岁,25岁结婚生子后也会是三代同堂,因此,人数是在增加的,一般要先进入老龄化后,人数才会慢慢减少。

2.地区分布不均,城乡结构倒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为137人。

但分布颇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400人;中部地区每平方公里200多人;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

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现状

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现状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构建一.前言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总是和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纠缠在一起:一个是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人口问题。从环境问题本身来看,它的产生似乎同人口增长没有什么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几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加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给我们这个地球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同样是摆在人类眼前的事实。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出口商,他们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不当造成的,人口增长在其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则是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增加,这使本来已经相当脆弱的生存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在这些国家中,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好似一对苦难的孪生兄弟,而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又相当复杂。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模式。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致遭受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的选择又显得十分有限。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有必要明确一点,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目前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有背于人类和地球的长远发展目标的。意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人类已经开始努力改进以往的不利做法,并力图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克服种种阻力,人口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发展中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妥善地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这使今后的种种努力显得更为艰巨,也更具有深远的意义。三.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口与土地与粮食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19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952年下降了一倍多。1952-199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到本世纪末,很可能突破2亿。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且表现在对土地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徘徊不前。由于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农民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办法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使土地的结构遭到破坏、肥力下降、板结贫脊。耕地资源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中国的粮食生产在过去的50多年里有惊人的提高。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为2264亿斤,人均产量416斤;1997年总产量增长到9883亿斤,人均产量约为800斤。在这期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但是由于同期人口总数从5.4亿增长到12.36亿,使人均产量增长不到1倍。目前,农业生产是困扰中国政府的一大问题。政府年年强调粮食播种面积,但我们仍然感到粮食供给处于紧张状态。中国的粮食亩产现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已远不如过去,因此,为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必须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二)人口与森林和草原尽管中国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森林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中国的人口增长对木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对木材制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薪柴的需求。这种需求驱使人们对森林的大量坎伐。据统计,在全国140个森林局中,已有61个局处于过度采伐状态,25个局的森林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曲格平,李金昌,1991年)。目前,中国的用材、薪柴、纸浆和其他林业经济产品的供应都很紧张。与此同时崐,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耕地的需求,加剧了开荒毁林的过程。随着牧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草原出现了超载放牧和过度开垦的现象,其后果是草原的沙漠化。中国的沙漠专家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末,将有8万平方公里土地沙漠化。由于森林和草原的破坏,使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多达50多亿吨,涉及11个省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和南方的丘陵地区。黄河每立方米水含沙量在37公斤以上,为世界第一。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也达到了1公斤以上,为世界第四。长江上游多为红色土壤,土层最薄的地区只有4厘米,土层下则是坚硬的岩石。森林的开采、草原的沙化和水土的流失与人口增长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减少牧业和林业人口,实现人口的产业结构转变,是缓解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危机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三)人口与矿产和能源中国是世界上能源储藏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种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有不少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居前列。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由于人口迅速增长,高耗能工业广泛建立及能源价格长期偏低,使中国的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各种预测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能源利用,这无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自然环境的直接冲击。为保证矿产能源的长期和有效供给,提高开采效率和减少开采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四)人口与水资源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利用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二是时间分配不尽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人口的增长使水资源短缺现象更为突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相当于人均水资源减少了一倍多;与此同时,生活、生产用水量急速增长,逐步出现了大片的缺水现象。以北京市为例,1962年前,北京市的水资源是供过于求,此后,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使用水量急剧上升,1970年基本上处于供需平衡状态,此后,水资源危机开始出现,目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北京市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2、人口的增长间接地使水资源总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导致“围湖造田”,破坏了地表水;二是人口增长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减少了地下水的总储量。由于超采地下水,一些城市发生了地面下沉,一些沿海城市还出现了海水侵入,影响了地下水的质量。3、人口经济活动导致了水体的严重污染。目前,中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约为350-400亿吨,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业废水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水体。地下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大部分城市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的硬度逐年上升。四.总结就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而言,中国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总体上的协调。但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单一倾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是关键问题。

中国的人口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人口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人口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人口发展一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然而,随着全球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加大,人口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人口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一、人口发展现状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人口高速增长的阶段。

1979年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爆炸的情况,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男女比例失衡、老龄化等。

根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总人口超过14亿,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尽管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人口增长仍然面临挑战。

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导致大城市人口过于密集,资源供应压力增大。

此外,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进,也使得人口寿命延长,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人口发展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多重挑战。

首先,人口高速增长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人口众多是导致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人口结构失衡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压力。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容忽视,养老保险、医疗服务等老龄化需求将迅速增加,给社会福利制度和财政压力带来挑战。

另外,人口不平衡的地区发展差距加大,一些人口密集地区的资源供应已经达到饱和,而其他地区却面临较低的人口密度和发展水平。

这种不均衡发展无助于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为应对人口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挑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继续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尽管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放宽,但仍需要更加灵活的政策手段,以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发展。

其次,鼓励人口合理流动。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需求。

同时,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吸引和稳定城市人口。

此外,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人口过剩、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代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也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三大障碍。

一.我国人口的现状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十分突出。

2004年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能源等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分别不及世界人均水平三分之一,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也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总量日趋逼近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力的最大限度,而且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浪费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人口膨胀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人口过剩、资源危机和环一境污染是当代世界的三大社会问题。

人口剧增,资源紧缺,环境恶化,也是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三大障碍。

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主要是指中国的发展尚未走出“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困境,中国人口的未来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

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第一,人口继续增长,人口素质低下,就业负担沉重,年龄结构迅速老化。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工业化时起,就处于有史以来基数最大、增长最快的人口倍增的局面。

由于人口基数过大,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长,新的人口生育高峰已经来临,降低人口出生率的难度较大中国人口的迅速增长使中国的就业压力也十分沉重,且长期存在。

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增长势头仍然较快,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300万左右,每年需要安排的城市劳动力1900多万,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向有限,新增农业劳动力又超过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这无疑使就业压力更加加大。

数亿潜在的农村失业大军已成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

中国不仅已为过去人口剧增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将为今天的人口控制付出可观的代价,中国在低收入阶段就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三、对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不可厚 此薄彼 • 对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同样应予以 重视,这两种模式不是谁取代谁 的问题, 也不能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而是要 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的 实际加以推广应用,发挥两种模式的作 用,促进我国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真正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 的产业基础、制度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相同点 第一,都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重大 转变的发展模式。 第二,都是贯穿生产、流通、消费 等经济全过程的重大行动。 第三,都是涉及面广且相互衔接的 系统工程。 第四,都是强调技术创新和制度创 新的重大举措。
(三)不同点 • • • • 一是提出的背景不同。 二是针对的重点不同。 三是实施的方式不同。 四是实施的进展不同。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 和高效利用;理念是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化害为利;目的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和效益;统计指标是资源生产率。简单说
,循环经济是从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评价
经济发展的资源成本。
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 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 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 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 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提 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口 号为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保护全球环境是 人类的共同责任;统计指标是碳生产率。因此, 低碳经济是从保护全球环境的角度评价经济发 展的环境代价。
安定区委党校 朱荣
一、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 展的关系 ——人口、资源、环境之间问题的 源头在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 —— 从系统的观点说,人口与资源、 环境的关系从三个方面互相结合:

论中国人口因素与可持续发展

论中国人口因素与可持续发展

目前来看 , 国人 口规模 庞大和人 口持续增长将长期并存 。 我 第二 , 中国人 口总体 质量不高 。首先是农 民多 , 其次是人 口 素质低。我国是个农业大 国, 民是我 国人 口的主要 组成 部分 。 农
种可持续发展 的生态经济范式 , 也可 以说 , 展循 环经济是实 发
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 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关键 。
展 、 活富裕 、 生 生态 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 , 保证一代 接一代地永 续发展 , 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 自然 界惩罚 , 到最终选择可持续发
展。
从人 口普查统计 的结果我们 可以看 出,中国人 口因素存 在 着多样化的特征 ,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
第一 , 中国人 口规模庞大 , 增长过快 , 性别 比持续偏高 。 我国
口 为 2 9 9万 人 , 占 总 人 口 的 2 . % ;5~6 87 28 9 1 4岁 的 人 口 为 8 ,9 87 3万 人 , 占总 人 口 的 7 . % ;5岁 及 以 上 的 人 口为 88 1 01 5 6 ,1
2 可持续 发展 和循 环 经济
21 可 持 续 发 展 .
4 ,8 29 9万人 ; 接受小学教育 的 4 ,9 万人 ( 5 11 以上各种受 教育程 度 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 生 、 肄业生和在校生 )文盲人 口(5 。 1 岁及 1 以下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 ) 8 57万人 。居住 在 5岁 为 ,0 城镇 的人 口 4 5 4万人 , 59 占总人 口的 3 .9 ; 60 % 居住 在乡村 的人
3 人 口因素 对可 持续 发展 带 来的影 响
因, 在人 口聚集 程度 上要远远低于东部地 区。 其次是城乡分布不

浅析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倡使用避孕药具。但 是 由于对 人 口问题 的严重性 认识仍 不够 深刻 , 政府没有制定 明确的人 口政策 , 因此计划 生育没有 能够 在全 国有效地推行。在一个相 当长 的时期里 , 国有关部 门和 我 专 家虽然也有过将人 口、 资源 和环境 工作联 系起 来 , 环境 资 将 源的开发 、 利用与保护 、 治理结合起来 的想法 , 国家并没有 将 但 其作为指导原则 , 也没 有从 国家计划 、 政策 、 立法和行政管理 体 制上将它们结合起来 。
第2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u n l fHUB o r s o d n e U ie s y o r a o EIC re p n e c n v ri t
V0 . 2 No 1 12 . Ma" o ) l2 ( . 9
邓小平等很早就意识到人 口问题的严重性 , 提出过控制人 口增 长 和鼓 励节制生 育 的主张 ;9 3年 的《 15 农业发 展纲要》 首次 写 入了计划生育 内容 , 划生育 开始 在一些 地 区进 行试点 ; 学 计 在 术界 , 也逐渐摆脱前 苏联 “ 口快 速增长 是社会 主义 优越性 的 人 表现” 的思维模式 , 马寅初先生发表 的《 人 口论》 各个方 面 新 从 论证了人 口增长过快 与社会 主义经济 建设 和人 民生 活提高 的
的人 口剧增 、 资源短缺和环境 污染等一 系列 问题 。面对如 此严 峻的社会现 实和基 于对未来 的充分考虑 , 必须谋 求一条三
者可持 续发展 的道路 。本 文首先介 绍我 国人 口、 资源和环境 可持 续发展 历程 , 着指 出发展 中的 不足之处 , 接 最后针 对这
些 问题 提 出 了建议 。


我 国 人 口 、 源 和 环境 可 持 续 发 展历 程 资

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人口与资源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而可持续发展则是当代社会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探讨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 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人口增长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大。

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源等,而这些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其供应与需求之间出现了不平衡情况。

1. 能源资源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急剧上升。

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面临枯竭的风险,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没有达到完全替代传统能源的程度。

因此,人口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并引发了能源安全问题。

2. 土地资源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中。

人口的增长导致农业用地的扩大和城市面积的增加,进而对土地资源造成了压力。

此外,过度开垦土地还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土壤退化等问题。

3. 水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饮水、农业、工业等领域对水资源的需求巨大,但水资源的供给却相对较少。

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过度开采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 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尽量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便将资源传递给未来的世代。

1. 人口控制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普及计划生育知识,提供生育奖励和福利措施等,可以引导人们自觉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从而减少对资源的需求压力。

2. 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推动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可以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资源保护与管理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制度,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利用,可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供给,维护生态平衡。

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现如今人类文明变革进入了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社会生产力在高新科技的不断催化下迎来了新的历史革命,逐步改变了以往依靠人力等在内传统生产劳作方式,工作效率和成果逐步提升。

但是随之而来的高能耗、环境差、空间小等不利因素逐渐扩大化,影响着社会安全稳定建设,所体现出的矛盾冲突伴随着时间向前推移进一步加深[1]。

改变并缓解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压力冲突促进科学化建设进程刻不容缓。

成为了未来我国推进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当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现状(一)目前我国人口资源发展现状1.人口资源总量方面。

从人口总数来看,我国人口基数仍然很大,在近期乃至未来几年时间段内将依然是人口大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现有人口分布总人数约为13亿人左右,其中按照不同生活区域来划分包含了城市生活人口与农村生活人口,各占据人口比例的四成和六成。

而对于人口生活聚集区来讲,东部沿海地区比西北部高海拔地区人口稠密,并且受思想观念意识以及生活环境改变等多方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人口增速处在平稳的发展阶段。

特别是在国家实施二胎政策以来,人口增长率出现小幅度攀升,会使我国人口总数发生重要变化。

2.人口素养水平结构。

从人口素质方面来看,具有良好职业技能、高层次知识等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总量依然还处在稳步增强阶段。

而具有中等层次知识水准的人才总数依然占据主要份额。

一方面,在我国范围内广泛推广进行了新课标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从思想、目标以及思路等内容上进行了革新,从而适应当下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然而受经济、地域文化、人口分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促使在区域范围内教育的重视及投入力度不尽相同,致使教育教学质量层次不齐。

另一方面,高尖端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投入资金成本。

而高昂的教育投入为中等及贫困人群的日常消费带来了巨大压力,处于对稳定就业、获取生活资源的需求,则降低对高层次技能的培养热衷程度。

(二)当下我国环境建设的发展现状1.自然环境建设。

七章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七章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总特点:极不平衡 2、水平分布:东多西少 3、垂直分布:平原人口多、海拔低人口多
四、中国人口迁移
1、旧中国 (1)历史上二次大规模人口南迁
① 东晋南北朝(从两汉始少数民族内迁) ② 南宋(金人南侵) (2)近代 ① 华北破产的农民移向东北和西北 ② 华南广大破产的农民移向东南亚 2、新中国 (1)工人、技术人员支援边疆 (2)军人转业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4)人口稠密地区集体移民 3、改革开放以后 人口迁移由西向东、由内地向沿海
第一节 中国人口
一、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回顾
1、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呈现阶梯式增长的特点 (1)公元前(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1000 万左右 (2)公元初至17世纪中期(封建社会):5000-6000 万 (3)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突破1 亿 (4)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突破2亿 (5)1760-190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突破4 亿 (6)1990-1954年:突破6亿(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5.4亿) (7)1954-1969年:突破8亿 (8)1969-1982年:突破10亿 (9)1990年:达到11.34亿 (10)2000年:控制在13亿以内
三、资源问题
1、缺乏有效的资源综合管理及把自然资源纳入国民 经济体系的机制
2、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能源投入 3、不合理的资源定价 4、资源管理体系分散,缺乏统一管理体制
第三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产生及定义
1、工业文明的反思(产生原因核心) (1)三个阶段:农业(依赖自然环境)、工业社会
2、新中国的人口发展的特点 (1)1949-1958:加速增长阶段 (2)1959-1961:负增长阶段 (3)1962-1970:高速增长阶段 (4)1971-1979:低速增长阶段 (5)1980-1991:波动增长阶段 (6)1992年以后:持续低速增长阶段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
刘国军
【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一、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态势(一)人口问题积重难返人口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中国人口膨胀超越了经济发展阶段,未来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长,控制难度大,人口众多带来的压力长期不能缓解.1、人口三大高峰相继来临根据计算机仿真,2000年我国总人口将突破13亿;下世纪20—30年代,总人口达到最高峰,其规模下限为15亿,如果计划生育稍有松动,有可能出现更大规模的人口群.【总页数】5页(P58-62)
【作者】刘国军
【作者单位】兰州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24.2
【相关文献】
1.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J], 郭庆春;寇立群;孔令军;张小永;崔文娟
2.研究西部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力作——读《西部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刘成玉
3.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实施好可持续发展战略——叶连松同志在全省人口资源环境 [J], 叶连松
4.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J], 刘译阳;王育婷;王俊威
5.努力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确保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徐有芳同志在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摘要:人口过多、素质偏低和老龄化加快成为制约中国人口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人口过多导致环境问题,其实质是人类索取超过资源本身、排污超过环境自净能力、自然资源耗竭超过极限便不可逆转。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合理的社会结构范式。

对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从解放前的四亿人口激增到目前的13亿人口,联合国2004年预测中国人口高峰值将出现在2030年,为14.46亿;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7预测,中国人口高峰值将出现在2033年,为15亿左右。

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进步和变革,都伴随着人类对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的革命性变化。

同时对资源的索取也伴随着对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国家应努力寻求人口与环境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发展战略,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一、中国人口趋势1、中国人口总量趋势联合国2004年预测中国人口高峰值将出现在2030年,为14.46亿;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7预测,中国人口高峰值将出现在2033年,为15亿左右。

另据邓艳预测21世纪我国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20年前后,峰值不超过14亿;若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鉴于现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一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的显著负相关性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口生育水平还将在现在的基础上继续降低,因此人口总量在高峰值过后的急速下降将是必然趋势。

2、中国人口结构趋势21世纪我国人口结构趋势变化主要特点是:①劳动年龄人口总量高峰即将出现在2010年前后,高峰人口数约10亿;而后,经过一个平缓的减少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数将急剧下降,到本世纪末,将不足3亿.②由于生育水平较低,少年儿童数量逐年减少,将从目前的近3亿减少到100年后的不足l亿,长期以往,后果不堪设想.③由于医疗技术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堆积作用使得老年人口是本世纪中叶之前中国唯一持续增加的群体;本世纪40一60年代将形成老年人口高峰,约为3亿左右;随后,由于人口总量高峰以后出生的人口持续减少,老年人口总量也逐渐减少。

二、中国人口与环境问题工业和科学技术互相促进,使人口倍增,造就全新的现代文明。

工业就像一柄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富足和文明的同时也带来负效应。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并不庞大的工业过早地步人破坏自然生态、加重环境污染的尴尬境地。

从国内来看,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恶化范围仍在扩大;水土流失、荒漠化程度不断加重;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一些重要资源的缺口逐步拉大。

环境污染和恶化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对环境问题不予以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就有可能重蹈发达国家“经济腾飞,公害泛滥”的覆辙,抵消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从国际来看,在全球环境问题上,加重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环境履约的压力。

环境与贸易、环境与金融等领域举步维艰。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成败对世界一切国家发展举足轻重,对地球环境问题的影响超过人口数量甚少的美国。

而其他各国当面临由于中国发展所引起的地球资源极限时,不得不重新调整各自无法持续的经济计划。

2002年.全世界森林覆盖率为31.3%,我国仅为14%。

由于草场利用不合理,因此草原呈现出退化、沙漠化、盐渍化趋势,平均产草量下降30%-50%。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远远低于蒸发量,植被稀疏,生态脆弱,轻度人类活动就有可能引发土地退化和沙漠化。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长江的泥沙逐年增加,有成为第二条黄河的趋势。

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急缺,终于导致1998年百年不遇、震惊全球的特大洪灾和2010年的西南大旱。

沙漠化面积已超过90万km2,至今仍以每年2000km2加速扩大。

我国北方地区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54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6%。

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

我国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高等植物和生物物种均占世界10%。

但是,生物多样性正受来自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双重威胁。

近半个世纪,我国已有1000多种物种灭绝,其中包括约200种高等植物。

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处于濒危,其中包括约4600种高等植物和400多种野生动物。

环境污染积重难返。

一是污染以城市为中心急剧向农村蔓延,农村乡镇企业污染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30%。

二是大气污染非常严重,全国500多座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均达不到国际标准。

污染主要来自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污染、汽车尾气污染。

三是水环境质量因工业废水排放而日益恶化。

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含量远远超过国家质量标准,甚至下渗污染地下水,出现当地居民无水喝的局面。

四是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日益增多,但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率不高。

矿业开发中的乱采滥挖对环境破坏惊人,开矿后的废弃物基本不处理,矿区废弃物地复垦率低。

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堆存6亿余吨,占地面积已达5万多公顷,它放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农田。

城市年垃圾量已达1.8亿吨,并以每年10%速度递增。

五是噪声污染成为城市一大公害。

全国区域环境噪声污染速度名列世界前茅。

六是工艺原材料几乎全从自然资源中索取,加大本已脆弱的大自然压力。

三、中国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可持续发展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不同,它是生态与信息相统一的复合文明模式。

这一模式的探索过程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中国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如下: 1、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环境有效载荷必须加快资源替代技术和开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增强我国的资源替代能力和再生能力;加快环境保护技术和建设技术的发展,重点发展矿产资源低品位开发、高利用加工技术,废弃物循环利用、清洁生产与消费、水气污染防治技术,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信息工程技术,以减少废弃物排放增强环境的纳污能力;加快自然灾害防治技术的开发,特别是水、旱、火灾的防、减、救技术,以减少环境承载力的损失;大力发展安全、简便、舒适的节育技术以保障人口控制,发展家庭节能与绿色消费技术,以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

2、改善教育与健康状况,提高全民人口素质环境问题与人口素质关系十分密切,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环境价值观,使人人都肩负起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的责任。

中国环境问题突出与中国人口素质偏低有很大关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是基础,必须尽快普及基础教育,将人口、资源、环境的教育贯穿于各级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广泛传授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的知识,使学生深刻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社会教育要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生育观、消费观、环境观的教育,增强对地方环境的适应性和协调性。

良好的健康状况是人类福利和生产率的基础,要尽快消除地方病和传染病的危害,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特别是农村卫生条件。

3、坚持计划生育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人口问题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我国人口的过度增长不仅在很大的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发展的成果,每年新增社会财富中约有1/3用于新增人口的消费,而且增加了就业、教育、福利、住房、基础设施的压力,加重了环境的负担。

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使人口增长率维持在经济力量和资源供应所能承受的水平上。

其中提高子女抚育成本,抑制多育动机,确立可持续发展生育观,是当务之急。

4、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减少资源消费性浪费消费观念决定消费方式,改变传统消费观念是减少资源消费性浪费的重要环节。

我国人口多,资源消费总量大,资源消费性浪费十分惊人。

如果每人每天在消费过程中浪费1克资源,我国一年就要浪费资源4.4亿kg。

因此,我国政府在改善消费结构、扩大服务性消费,千方百计减少资源的占用与消耗,大幅度提高能源、原材料的利用效率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将人们从贪多图大的传统消费观念中引导到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消费观念上来,建立一个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消费体系。

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能反映资源生态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价格体系,化被动为主动,使人们自觉摈弃那些浪费资源的消费方式。

5、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开发性浪费节约资源不仅必须减少资源的消费性浪费,而且必须减少资源的开发性浪费。

目前我国资源开发性浪费比较严重,原因有二:一是科学技术欠发达,资源利用率不高,如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重富矿、轻贫矿,重主采矿种、轻伴生矿种,致使宝贵的矿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二是资源管理不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未能杜绝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小煤窑、小金矿等资源开发企业的粗放经营造成大量资源的开发性浪费。

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协调我国人地关系的重要环节。

6、减少废弃物排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污染是人类活动的副产品,人类通过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的改善可减少消费废弃物的排放,通过科技进步与生产方式的改善可减少加工废弃物的排放。

我国由于资源利用率低和消费再生物回收率低,每年要产生6亿多吨工业固体废弃物,1亿吨城市生活垃圾,400亿吨废水,10万亿立方米废气。

废弃物总量如此之大,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当务之急一是要加强废弃物的无害化管理和资源化管理,减少废气物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二是要尽快建立综合的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体系,使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从源头上堵塞污染,引导企业自觉地控制废弃物的排放,走清洁消费之路。

7、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资源再生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资源的再生能力,也就是保护环境的承载力。

我国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种类繁多,驯化物种及其野生亲缘种多,生物多样性居全球第八位。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许多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许多动植物种类濒临灭绝,许多遗传种质资源受威胁、减少乃至消失,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挑战。

因此,必须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管理,尽快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测和信息系统,大力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和可持续利用技术,保持我国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良性循环。

8、加强环境治理与建设,提高生态环境品质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适当的土地利用方式,我国的生态环境总体上具有不断恶化的趋势。

荒漠化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 8%,且每年以 2400km2 的速度扩大,致使大批农田、草场退化,公路、铁路交通受阻,直接经济损失 20-30 亿美元;我国还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 179 万 km2 ,每年流失土壤高达 50 亿吨,造成土地退化,河湖淤积,灾害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