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青 精 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青精饭”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江苏南京210097 闫艳

内容摘要:“青精饭”亦作“青饭”,据文献记载,早在上古时代已为养生者所服食,至唐代王朝更成为追求长生的道家辟谷服食的方剂,并因此而受到民间的青睐,唐诗中“青精饭”屡屡出现,至今在南方部分地区仍有遗风。然而今各字典辞书对这种食品的解释缺乏系统的梳理,本文试作解释。一些详细

关键词:青精饭原料命名功能

皮日休《南阳广文欲于荆襄卜居因而有赠》:“青精饭熟云侵灶,白裘成雪溅窗。”张贲《以青饭分送袭美鲁望因成一绝》:“谁屑琼瑶事青,旧传名品出华阳。应宜仙子胡麻拌,因送刘郎与阮郎。”“青精饭”一词在古诗及其他文献中屡见提及。青精饭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如《岁时广记》卷15记载:“彭祖云:大宛有青精饭先生,青灵真人藿山道士邓伯元者,受青精饭法。”实际上,青精饭的制作方法最早见于梁·陶弘景《登真隐诀》所载的“用南烛草木叶”“取汁浸米蒸之”的“太极真人青精干石饭法”[1],是当时道家辟谷服食的方剂。后来青精饭走向民间,成为很多人喜爱的一种食品。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种食物的命名、原料、制作、用途缺乏系统的整理,今不揣浅陋,拟分五个方面试作爬梳。

何谓南烛

上引陶述青精饭是由南烛茎叶汁将米染成青色炊制成的饭,何谓南烛呢?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释“南烛”“亦名南天烛、南烛草木、男续、染菽、猴菽草、草木之王、惟那木、牛筋、乌饭草、墨饭草、杨桐、赤者名文烛。”南烛有如此多的异名,究其来源,李时珍云:“南烛诸名,多不可解。”但历来也有一些学者对其个别名称作过阐释。如唐·陈藏器曰“取汁渍米作乌饭,食之健如牛筋,故名牛筋。”[2]宋·苏颂《本草图经·木部下品》引陶弘景《登真隐绝》谓南烛“其种是木而似草,故号南烛草木。”此外,由于南烛别名众多,历来诸家甚至对南烛本身的解释一直没有定论。下文试对其中几个名称作出辨析,以探求南烛的名实。

第一:以南烛为“天竹”、“南天烛”说。

宋·苏颂《本草图经·木部下品》谓南烛“株高三五尺,叶类苦楝而小,凌冬不凋。冬生红子作穗,人家多植庭除间,俗谓之南天烛。”沈括《梦溪笔谈·药议》则言南烛草木“即今人谓之南天烛者是也。”“茎如朔藿,有节,高三四尺。庐山有盈丈者,叶微似楝而小,至秋则实赤如丹。”按:此二说均谓“南天烛”即南烛,其果实为红色。明代方以智也持此说,并谓南烛即“俗所谓天竹也”。[3]《清稗类钞·植物类》:“南天烛,亦称南烛,又称南天竺,为常绿灌木。”

笔者以为,将南烛与“天竹”或“南天烛”混同一物恐非。

按:“南天烛”、“天竹”,疑即今之“南天竹”。新《辞海》(1999年9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释“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亦称‘天竺’,‘南天竺’,……果实球形,熟时鲜红色。”生态特征与沈、苏等所言南天烛的特点是相符的。今按:“竹、竺”同音,“竹、烛”音近,故“南天烛”“南天竹”、“南天竺”应指一物。

第二:以南烛为“乌饭树”说。

方以智曰:“东璧以南烛即乌饭树。”[4]今新《辞海》谓“南烛”(Vaccinium bracteatum)亦称“乌饭树”,“浆果球形,紫黑色,……果味甜,可食。江淮一带,每于寒食节采树叶煮成乌饭,故名。”今按:乌饭树非今南烛。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以下简称《图鉴》)第三册第176页谓南烛(Lyonia ovalifolia wall Drude)属杜鹃花科,别名有“乌饭草、饱饭花、牛筋”,未列“乌饭树”之称。《图鉴》第三册209页又将“乌饭树”(V accinium bracteatum)单独列条诠释,与上引《辞海》对“南烛”的解释相同。因此从现代植物学分类角度而言,乌饭树与南烛非一物,但南烛与乌饭树同属杜鹃花科,形态相似,又均可用来制作青精饭,故易将二者混为一物。新《辞海》亦从是说,可谓误诂。

第三:以南烛为“黑饭草”、“乌饭草”说。

林洪《山家清供》:“青精饭”条下云:“按《本草》:南烛木,今名黑饭草。”郑樵《通志·昆虫草木》中更明确地指出:“南烛曰乌草……曰黑饭草,以其可染黑饭也。”言宋代南烛已有“黑饭草”之名。明·董斯张《吴兴备志》卷二十六曰:“夏至日,以南烛草染糯作乌饭,僧道尤尚此食。南烛草即今黑饭草也。”明·包汝楫《南中纪闻》言:“闽中产乌饭草,能缩米,一名瘦米,用以煮米,米粒坚细,每斗仅得升许,第色带黑耳。”清·赵予敏揖《本草纲目拾遗》“南天竹”条载:“乌饭草乃南烛,今山人寒食挑入市,卖与人家染乌饭者是也。”上述材料说明直到清代,浙江、江淮一带仍有寒食节食乌饭的习惯。

《古今韵会举要·虞韵》:“乌,黑色曰乌。”故“乌”、“黑”同义。上引《图鉴》提到“乌饭草”是南烛的别名。故“乌饭草”、“黑饭草”即南烛的说法是正确的,符合今天植物学的分类。

其实对南烛表述正确的不止此二家。梁·陶弘景谓南烛“其子如茱萸,九月熟,酸美可食。叶不相对,似茗而圆厚,味小酢,冬夏常青。”[5]宋·郑樵谓南烛“其实如梧桐子圆匀黑色,九月熟,儿童食之极美,今茅山道士采其嫩叶染饭谓之乌饭,甚甘香可以寄远。”

[6]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亦谓南烛“结实如朴树子成簇,生青,九月熟则紫色,内有细子,其味甘酸,小儿食之。”郑、李二说所言南烛与今天的植物学著作中描述的南烛形态特征相符,应为确诂。

综上可知,南天烛、天烛、乌饭树均非南烛,由于它们在历史上均曾用以作青精饭的染色剂,故将其混淆之说甚多,“乌饭草”、“杨桐”才是真正植物学意义上的南烛。又因南烛属灌木,其在形态上似木又似草,古人对植物分类缺乏科学的概念,故又称其为“南烛草木。”[7]

制作青精饭之米

唐·陈藏器曰:“乌饭法: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米粒紧小,黑如瑿珠,袋盛,可以适远方也。”[8]表明这种用粳米制成青精饭便于携带,适宜用来作人们长途旅行的食品。但从其它文献看,青精饭所用之米,并非一种。

皮日休《润卿遗青饭,兼之一绝,聊用答谢》:“传是三元饭名,大宛闻说有仙卿。分泉过屋舂青稻,拂雾彯衣折紫茎。蒸处不教双鹤见,服来惟怕五云生。草堂空坐无饥色,时把金津漱一声。”按:诗中“青稻”下注云:“此饭以青龙稻为之。”“紫茎”下注云:“南稻茎微紫色。”元稹《和乐天赠吴丹》:“万过《黄庭经》,一食青精稻。”据上文,此处青精稻疑即当时被人们认为可以长寿的青龙稻。今《汉语大词典》释青精稻即“青精饭”,恐非确诂。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食语》记载,广东西宁有类似青精饭的食法,“以青枫、乌桕嫩叶,浸之数宿,以其膠液和糯蒸为饭,色黑而香。”说明广东亦用糯米制青精饭。据上,制作青精饭的米既有一般的粳米,还有青龙稻、糯米等多个品种。

青精饭的制作方法及食用风俗

梁·陶弘景的《登真隐绝》最早介绍了“太极真人青精干石饭法”的烹制流程,即将南烛草木叶与茎皮合煮后,取其汁浸米并上锅蒸制,“令饭作青色,高格曝干,当三蒸曝,每蒸辄以叶汁溲令浥之。”[9]经过五代到北宋和南宋,青精饭的制作越发精致讲究,并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