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眩晕共21页文档
针灸晕针ppt课件
04
针灸晕针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晕针的处理与预防
总结词
及时处理、预防为先
详细描述
在针灸过程中,若出现晕针症状,应立即停止针灸,将患者平躺,保持安静,并给予温开水或温糖水口服,同时 注意保暖。预防晕针的关键在于仔细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避免过度饥饿、疲劳、紧张等不利因素,同时选择舒 适的体位和环境,以及在针灸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案例三:针灸治疗中的晕针预防
总结词
预防为主、综合措施
详细描述
预防晕针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仔细询问患者的身体状 况和饮食情况,避免过度疲劳和饥饿,选择舒适的体 位和环境,以及在针灸过程中保持安静、温暖。此外 ,对于初次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可以先进行小范围 的针刺试验,观察患者的反应,再逐渐增加针刺范围 和深度。同时,医生在针灸过程中应该注意观察患者 的反应,一旦发现晕针症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 措施。
针灸晕针ppt课件
目录
• 针灸晕针概述 • 针灸基础知识 • 针灸操作流程 • 针灸晕针的案例分析 针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晕针是指在针灸过程中,患者由 于紧张、劳累、饥饿等原因导致 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头晕、恶心 、心慌、面色苍白等。
症状
患者感到头晕、头痛、恶心、心 慌、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严重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晕 厥等症状。
处理
一旦出现晕针症状,立即停止针灸, 让患者平躺,保持安静,给予温开水 或温糖水,注意保暖,必要时进行急 救处理。
02
针灸基础知识
针灸的历史与发展
针灸起源于中国,已 有数千年的历史。
针灸在不断发展中, 逐渐被世界各地所接 受和应用。
针灸在古代主要用于 治疗各种疼痛和疾病 。
特效针法(颈八针)治疗颈性眩晕
特效针法(颈八针)治疗颈性眩晕眩晕通常都被归类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或良性阵发性的位置性眩晕,其基本原因都认为与内耳迷路受到刺激和前庭疾病有关,但1950年Bartschi Rocharx根据眩晕与交感神经的关系提出颈性眩晕,并将颈部紊乱伴发眩晕或头晕称之为颈性眩晕。
又因其症状与颈交感神经关系密切,又被称为Barre-Lieou综合征国内常将颈性眩晕归咎于颈椎病和颈椎失稳, 认为是一起由颈椎病所引起的以眩晕及交感神经症状为主的综合征。
甚至,有的学者把这种颈部肌源性的眩晕称为一种新的疾病综合征。
20世纪,欧美逐渐将骨骼肌源性的疼痛病症归结于肌筋膜触发点疼痛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由于多种原因引起骨骼肌内形成了疼痛触发点,造成肌肉长期的肌力不平衡,导致一系列的肌筋膜痛性综合征(MFP)。
而某些颈部特定肌肉的力学不平衡不仅仅会导致局部的疼痛,也会产生头晕、眩晕、定向、定位功能障碍。
通过在临床长期是实践与观察,触发点研究者发现引起颈型头晕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颈部肌肉痉挛可以造成眩晕和头晕,解除颈部肌肉的痉挛可以有效缓解眩晕。
在临床上,我们通常以针刺和推拿手法对颈部特点肌肉的触发点灭活,不仅能使机体各部的疼痛得以缓解,同时也可以有效眩晕、头昏重感以及[定向、定位功能障碍。
我们将其归纳为八点,称之为“颈八针”。
根据国内外对肌筋膜触发点的研究发现,胸锁乳突肌触发点的产生是引起眩晕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头夹肌、颈夹肌,颞肌、二腹肌等,颈八针就主要来源于这些肌肉中的触发点。
颈部8针定位图解:1定位在上颈部胸锁乳突肌后,横进针,然后斜向后中、下穿刺头夹肌和颈后肌触发点,后上内刺头后大斜和直肌。
2定位在颈中下部胸锁乳突肌后肩胛舌骨肌下腹上,横进针,然后斜向后中、下穿刺斜角肌、提肩胛肌、颈夹肌、斜方肌颈角和颈后肌下部触发点。
3定位在锁骨上窝,用手抓住斜方肌,针刺手抓部分向中内外的斜方肌触发点。
4定位胸锁乳突肌中内侧,用手抓提该肌,向中上下穿刺该肌触发点。
眩晕的针灸治疗方法
眩晕的针灸治疗方法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会患上眩晕症,严重威胁着生命。
一旦出现眩晕症的现象,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找出病因后,采取适当的方法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因为有些患者对西药的副作用有所忌讳,就采取中医针灸的方法治疗缓解。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眩晕症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一、眩晕的病因病机起因常与忧思恼怒、恣食厚味、劳伤过度和气血虚弱等有关。
归纳起来不外风、痰、虚三个方面。
风: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主动主升,凡忧郁恼怒,日久郁滞化火,风阳升动上扰清窍;或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
痰:恣食肥甘,劳倦太过,伤于脾胃,健运失司,水谷精微不化,聚湿生痰,痰气交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眩晕。
虚:气血亏虚:久病失血或劳心太过,或脾虚不能化生气血,气虚清阳不展,血虚脑失所荣,均可发生眩晕。
肾精不足:先天不足,久病伤肾,房劳太过,阴精亏耗,脑为髓海,肾精亏虚髓海不足,上下俱虚而发眩晕。
二、辨证论治1、风阳上扰主症: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急躁易怒,口苦多梦,舌红苔黄,脉弦。
分析:肝阳上亢,上冒巅顶,故发眩晕。
阳升则急躁易怒,火动扰心则多梦。
口苦苔黄是阳热炽内,脉弦为肝阳亢盛之征。
治则:平肝潜阳,滋水涵木。
处方:取足厥阴、少阳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酌用补法。
穴取风池、侠溪、太冲、行间、肝俞、肾俞。
方义:肝胆两经同为风木所寄,风池可疏泄在上之浮阳。
侠溪为胆经荥穴,可清泻上亢之阳。
太冲和行间为足厥阴原穴和荥穴,可疏肝解郁,平肝潜阳。
肝俞和肾俞用补法,滋阴潜阳。
随证选穴:耳鸣重加翳风,头胀痛甚加太阳。
2、痰浊上蒙主症: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痰多,神疲困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分析:痰浊阻中,清阳不升,头窍失养或痰蒙清阳均可致眩晕头重如蒙。
湿阻中焦,气机不利故胸闷恶心,痰多,神疲困倦。
舌胖苔白腻,脉濡滑均为痰湿内蕴之象。
治则:健脾和中,除湿涤痰。
处方:取足阳明、太阴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平补平泻。
穴取头维、阴陵泉、丰隆、内关、中脘。
胡希恕治眩晕医案
胡希恕治眩晕医案胡希恕(1936年-2017年)是一位中国中医药界的著名专家,擅长中医内科和中医骨伤科。
他在治疗眩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以下是胡希恕治疗眩晕的一些医案和相关参考内容(不包含链接)。
1. 病案1患者:女性,60岁,眩晕症状已有1年多,伴随着头晕、恶心、呕吐,常常丧失平衡感。
治疗方案:胡希恕采用了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该患者。
他选择了一些特定的穴位进行针灸,如百会穴、风池穴、肩井穴等。
同时结合中药煎汤,使用了葛根、防风、川芎、柴胡等药物。
效果: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眩晕症状明显减轻,头晕、恶心等症状也有所改善。
2. 治疗原则胡希恕治疗眩晕的原则是“以眩晕的病机为主,辅以局部症状的病机,并重视辨证施治。
”他认为眩晕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半规管功能紊乱、颈椎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
因此,治疗眩晕的关键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3. 针灸治疗胡希恕在治疗眩晕中广泛应用针灸疗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他认为,针灸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气血不畅所引发的眩晕症状。
他常用的一些穴位包括百会穴、风池穴、肩井穴等。
4. 中药治疗胡希恕在治疗眩晕中也常采用中药配合针灸进行综合治疗。
他认为,中药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眩晕的病理过程。
他常使用的一些中药有葛根、防风、川芎、菊花、柴胡等。
5. 调理饮食胡希恕认为,饮食习惯的调整对于眩晕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他建议患者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姜蒜等。
同时,对于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还应限制盐的摄入量。
6. 身体锻炼胡希恕认为,适当的身体锻炼可以改善眩晕的症状。
他建议患者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跳绳、游泳等。
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颈椎保健操,有助于改善颈椎病引起的眩晕。
总之,胡希恕治疗眩晕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治疗、调理饮食和身体锻炼等。
他的治疗经验丰富,注重综合施治,以病因为导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中医眩晕治疗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
针药并用治疗眩晕体会
晕 。选用 2 8号 1 . 毫 针 , 规 消 毒 。针 刺 风 池 、 骨 、 5寸 常 完 四神 聪 、
内关 、 池 、 谷 、 阳 、 间 、 冲 , 曲 合 太 行 太 留针 3 mn 每 日 1 ,0次 0 i, 次 1
为 1疗 程 , 再用 三棱 针 点 刺 太 阳 拔罐 放血 , 日 1次 。耳 穴取 耳 隔
能 , 治 颅 脑 疾 病 的第 1要 穴 。 骨 、 为 完 四神 聪 有 宁 心 安 神 、 瘀 通 化
【 关键 词 】 眩晕
针刺
耳 穴
经络 、 血 化瘀 的 目的 活 3 痰 浊 中 阻 . 蒙 清 窍 上 黄 某 . 性 , 3岁 ,0 0年 9月 就 诊 。 诉 : 男 4 21 主 头晕 3个 月 。症 见 胸 闷作 恶 、 慌 、 重 如 裹 , 物 旋 转 , 心 头 视 阵发 性 发 作 , 白腻 , 苔 脉 弦 滑 。中医 诊 断 为 眩晕 。 用 2 选 8号 1 寸 毫 针 , . 5 常规 消 毒 。针 刺
施 灸 。 此 灸 法 操 作 时 需 快 速 、 准 , 机 把 握 要 恰 到 好 处 , 要 且 稳 时 不 烫 伤 头皮 和 毛 发 。
穴 施 灸 。3壮 后 即感 胃腹 发 热 , 排 气 , 欲 7壮 后感 觉双 下 肢 发 热 .
一
直 灸 至 1 全 身 微 出 汗 而 停止 。第 2 日风 疹 即见 消退 , 后 5壮 此
伏 , 痒难 忍 , 肤 科诊 断为 荨 麻 疹 , 予 抗 敏 药 物 效 果 不 显 。 瘙 皮 给 查
舌淡苔 白, 浮 紧, 脉 根据 舌 脉 辨 证 为 风 邪 侵 袭 , 阳受 阻 。 卫 用补 阳
还五汤加荆芥 、 防风 研 磨 成 粉 , 汁 调 成 糊 状 制成 药 饼 置 于神 阙 姜
针灸学-9眩晕-执业医
3、气血虚弱: 气血虚弱: 神疲之力, 心悸失眠, 神疲之力 , 心悸失眠 , 面色光 舌淡脉细。 白,舌淡脉细。 痰湿中阻: 4、痰湿中阻: 头重如裹,胸闷恶心,神疲困倦, 头重如裹,胸闷恶心,神疲困倦, 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 治则: *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清利头目, 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清利头目, 只针不灸,泻法; 只针不灸,泻法; *痰浊上蒙:健脾祛湿、化痰通络, 痰浊上蒙:健脾祛湿、化痰通络, 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气血不足:补益气血、充髓止晕, 气血不足:补益气血、充髓止晕, 针灸并用,补法; 针灸并用,补法; *肝肾阴虚:补益肝肾、滋阴潜阳, 肝肾阴虚:补益肝肾、滋阴潜阳, 以针为主,平补平泻。 以针为主,平补平泻。
直接灸、隔姜灸: 直接灸、隔姜灸: 百会,每日一次, 百会,每日一次,十次为一 疗程。 疗程。 皮肤针:百会至腰俞。 皮肤针:百会至腰俞。 温针:风池、大椎。 温针:风池、大椎。 电针:颈夹脊、督脉经穴。 电针:颈夹脊、督脉经穴。
名家
• 1、眩晕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临床应查明原 眩晕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明确诊断,注意原发病的治疗。 明确诊断,注意原发病的治疗。 • 2、辨证:临床所见,虚实夹杂,病情复杂,常 辨证:临床所见,虚实夹杂,病情复杂, 是多种证型混合出现。 是多种证型混合出现。 • 3、治疗:针灸有一定疗效,尤对颈椎病、心脑 治疗:针灸有一定疗效,尤对颈椎病、 血管性疾病、耳源性眩晕较好。 血管性疾病、耳源性眩晕较好。
痰 眩 晕
临床表现
• 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 视物旋转。 • 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和出汗等 可伴有恶心、呕吐、 一系列症状。 一系列症状。
针灸推拿学眩晕课件
• 方义: 眩晕病位在脑,脑为髓之海,督脉入络脑,故治疗首选位 于颠顶之百会穴,可清头目、止眩晕;印堂止眩宁神;风池局部 取穴,疏调头部气机,清泻肝胆潜阳止眩;太阳祛风止眩。
2.推拿治疗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壹
【辨证要点】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 临床主要根据病程、体质、眩晕情况、全身兼症等进行辨证。
• 1.主症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 2.辨兼症 兼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剧增, 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为肝阳上亢; 兼见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少食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浊 中阻。头晕动则加剧,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神疲懒言,舌质淡, 脉细弱为气血亏虚;兼眩晕久作不已,少寐健忘,腰膝酸软,耳 鸣,脉沉细为肾精不足。
感谢观看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调养生命活力,焕发心灵阳光。 棒棒的身体养出来,美丽的身材调出来。从内而外的调理,做健康活力的自己。 食疗养生:养于内,华于外。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 肝阳上亢者,加推桥弓穴左右各5~6遍,扫散头侧颞部左右各 5~6遍,拇指按揉期门、章门、肝俞、胆俞穴各0.5分钟。气血 亏虚者,加擦背部督脉、膀胱经以透热为度,掌摩腹部2~3分钟, 以拇指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穴各0.5分钟。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眩晕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调养生命活力,焕发心灵阳光。 棒棒的身体养出来,美丽的身材调出来。从内而外的调理,做健康活力的自己。 食疗养生:养于内,华于外。
眩 晕(教材)-针灸治疗学
【经验介绍】
临床上治疗眩晕常取百会穴,其上能升提阳气,
下能平肝潜阳,又能健脑填精充髓,可用于各证型眩晕。
徐笨人等用针刺治疗内耳性眩晕,取主穴:印堂、内 关、安眠。配穴:听宫、风池。主穴每次必刺,耳鸣、 耳聋、重听者配听宫、风池,快速进针,待出现针感 后用平补平泻法捻针1~2min,留针2O~3Omin,每 日针1次,1O次为1疗程。用此法治疗75例,痊愈29 例,显效25例,好转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 93.4%。(徐笨人,等.针刺治疗内耳眩晕75例。 中国针灸1986;6(1):31)
【思考题】
眩晕常见有几种证型?如何进行针灸治疗?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2)虚证
肝俞、肾俞滋补肝肾、养血益 精、培元固本以治本。足三里 补益气血。风池用平补平泻法, 可疏调头部气血,百会用补法 可升提气血,二穴配合以充养 脑髓而缓急治标。
配穴与操作
(1)实证 • 配穴:
肝阳上亢者:加行间、侠溪、太 溪; 痰湿中阻者:加头维、丰隆、中 脘、阴陵泉; 瘀血阻窍者:加膈俞、阿是穴 • 操作:针用泻法
与现代医学相应的病症
• 与现代医学相应的病症 本病在现代医学中相当 于耳源性眩晕(即;旧 称美尼尔氏综合症)、 脑动脉硬化、高血压、 贫血、神经衰弱、颈椎 病等。
【病因病机】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
• 本病发生多由内伤所致,与情 志、饮食、劳倦及体虚有关, 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风阳、 痰火上扰或阴精气血不足,脑 失所养。
【小 结】
眩晕是常见病的自觉症状,其病多由内伤所致。 病理有风、火、痰、虚之别,且每可相兼为患。 一般发作时以标实为主,缓解时以正虚或虚实兼见为主。 针灸治疗有从标与从本论治之异,证急者多实,宜先治其
标,如选用熄风、化痰穴位,体针、头针、耳针均有很好 即时效果。
针灸为主治疗颈性眩晕96例临床研究
【 t宏伟 , 3 1 王家璧 , 左亚剐 , 调 Q开关紫翠宝石激 光治疗 颧部褐青色痣疗 等.
效观察l. 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 (: 4 J 04 342 . 3 )0
【 汪治中, 4 】 卫连坤 , 牟贤龙 , 颧部褐青色痣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啪. 等. 中 华流行病学杂志,9 9 2 ( ) 12 14 1 9 , 2 :0 — 0 . 0 【 孙林潮 , 5 】 高天 文 , 荣 , 李 等皮 肤色 素性病变 的激光治疗 【. J 中国美容 医学 , J
疗 有一 定 效 果 。
现。 由于针灸的临床治疗历史较长 , 故治疗指数也很高, 临床应用 比
较安全 , 一般 不 良反 应 很 少 ( 察 组 不 良反 应 发 生率 与对 照组 差 异 不 观
大) 。针灸对 于颈性 眩晕 的改善效果 良好 , 且其 治疗效果 随着治疗时 间的延长 而呈现 出持续改善的效果 , 证明其效果确切 、 持久且安全。
参考文献 :
【 曾永蕾, 1 ] 肖伟, 孔红兵, . 开窍针刺法治疗 颈性眩晕 临床 观察明. 等 醒脑 中医药 临床杂志, 0 , ( :3 ̄ 4 . 2 61 6 5 9 5 0 0 8) [ 夏淑青, 2 】 罗广生 , 张建 针刺颈动法治疗颈性眩晕症 2 7 [_ 3 例 J 中国实用 乡村 医 】
高等特 点。针灸通过 调节经络 , 刺激血管 , 抑制血管 阻塞的现 象出
编辑, 贺丽
髓 内钉治疗成人长干骨骨折 的临床疗效分析
胡 国 安
( 回县中医院, 南 隆回 420 隆 湖 2 2 0)
摘要: 目的 分析 髓 内钉 治疗 成 人 长 干 骨 骨 折 的 临床 疗 效 。 法 方 选取 6 8例 髓 内钉 治 疗 成人 长 干骨 骨 折 患 者 为 治 疗 组 , 分析 其 与 对照 组 6 8例 传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临床疗效分析一、研究方法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查阅和综述。
相关研究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和中国针灸学会等权威机构发布的针灸临床指南,以及近年来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
我们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疗程和疗效指标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的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但根据现有研究的结论,其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 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针刺可通过刺激穴位和神经末梢,调节患者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从而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和疼痛,减轻颈部血液循环障碍。
2. 改善颈椎结构:针刺可以促进软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颈椎结构,加强颈部肌肉的控制,从而预防和减轻颈部肌肉和软组织损伤。
3. 增强免疫功能:针灸可通过促进肝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改善淋巴循环和增强局部免疫细胞活性等,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使其更具抵抗力。
通过对相关研究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根据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发布的《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指南》,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的总有效率可达到80%以上。
2.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程一般为10-20次,每次针灸时间30-40分钟。
疗程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关系,但过度治疗有可能引起针刺损伤等不良反应。
3.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主要穴位包括风池、颈椎椎体旁穴、肩井穴等。
针刺深度和刺激强度应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4.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还可以与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等治疗手段结合使用,从而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结论综上所述,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手段。
对于患者而言,针灸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无创、无副作用等优点。
然而,针灸治疗也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要想更好地应用此项治疗,还需要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董氏奇穴针灸——头晕处方
董⽒奇⽳针灸——头晕处⽅
头晕症状经常见到的有头晕、头昏、头胀、头晕⽬眩如坐车船,甚⾄美尼尔⽒综合症。
不论什么病因,只要是遇到症状,就可以⽤董⽒针灸头晕处⽅缓解这些症状,长期坚持针灸,还可以有效调理、改善⾝体病症。
⼿六⽩、三顶、⽕菊、⽕连、⽕散
临床三组⽳⼀起扎上,全部单侧取⽳即可。
⼿六⽩:强化倒马,包治三焦
三顶:头顶三侧包治
⾜三⽕:降⾎压、颅压、眼压
董⽒奇⽳针灸疑难杂病临床实战班每⽉⼀期,⼿把⼿教学,保证学会!
董⽒奇⽳针灸的特⾊:简单易学,安全特效不复发
培训内容
董⽒针灸⽳位详解
董⽒特⾊针法(倒马针法、动⽓针法、牵引针法)
课堂传授40多组⽳位与常见病症的关系,课后医学⼩⽩也能快速上⼿运⽤董针治疗各种病症,特别是对颈肩腰腿疼能做到针⼊痛⽌。
附(40多种常见病处⽅)。
针灸治疗眩晕
针灸治疗眩晕—辨病治疗
11
(一)针灸治疗梅尼埃病
诊断依据: 发作性旋转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每次持续20分钟至数小
时。常伴自主神经紊乱和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 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病情进展听
力损失逐渐加重。至少1次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可出现听觉重振现象。 伴有耳鸣和(或)耳胀满感。 前庭功能检查: 可有自发性眼震和(或)前庭功能异常。 排 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 路炎、前庭神经元炎、药物中毒性眩晕、突发性聋、椎基 底动脉供血不足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重压感 电针刺激量的大小 患者的年龄等个体差异
5
针灸诊疗特点
(1)针灸治疗眩晕以辨病为主, 首先找到引起眩晕的 原因和疾病, 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针灸方法。
(2)眩晕发作期针灸治疗以镇静止眩为主, 多采用电 针。间歇期应根据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 以补虚泻实, 调理髄海为法。
6
大家有疑问的, 可以询问和交流
阳明经交会穴,通窍明目。 肓俞位于神阙旁开0.5寸,为 足少阴经与冲脉交会穴。 中腕为胃之募穴、腑会。 大横 是足太阴经与阴维脉交会穴,三穴合用健脾和胃,调理胃 肠气机而除湿。丰隆为祛痰要穴,丰隆透承山化痰除湿。 百会,四神聪位于巅顶,升提阳气、清利头目。
28
结束! 谢谢!
29
上。 肩禺是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可疏经利节,活血 通络,治疗风热头痛有效。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既 可疏风清热又清利下焦湿热,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 健脾和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 太溪是足少阴肾经输穴、 原穴, 中级乃任脉与足太阴、厥阴、少阴经交会穴,膀胱 经之募穴,合足阳明胃经穴 归来以补肾培元,通利膀胱, 清利湿热。
治疗眩晕的穴位
治疗眩晕的穴位
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它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机能障碍、血液供应不足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的。
眩晕的症状包括头晕、浑身无力、恶心、失去平衡能力或心慌,有时还伴有头痛。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头痛和恶心。
中国医学的基本理论是“以补为主,以调为辅”。
根据中医解剖
学思想,眩晕可以由穴位穴道治疗,在某些穴位上施加一定的“手法”,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这里我们介绍一些治疗眩晕的穴位。
1、内关穴(Neiguan):它位于里臂中,约在手腕的中间位置。
它是治疗眩晕的重要穴位,可以通过施加按摩或针刺的手段改善症状。
2、玉堂穴(Yutan):它位于脑后顶部,约在两耳之间。
通过施
加按摩或针刺手段,可以改善症状。
3、大椎穴(Dazhui):它位于颈后第七颈椎节和肩胛骨之间,可用按摩或针刺来治疗眩晕。
4、足三里穴(Zusanli):它位于大腿内侧,约在两股肌之间。
它也是治疗眩晕的重要穴位之一,可以通过按摩或针刺的方式改善症状。
5、太穴(Taichong):它位于脚趾之间,可用按摩或针刺来消解眩晕症状。
除此之外,一般应该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按时休息,多进行轻微运动,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熬夜,并坚持早睡早起,多摄取柔和的
营养食物,以保持体内的气血的平衡。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可能导致眩晕的疾病,并及时就诊,以便及时痊愈。
综上所述,治疗眩晕的最佳方法是需要综合考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择优选择穴位治疗和及时就诊病人,以便快速减轻病症并获得痊愈。
眩晕的中医诊治
眩晕的中医诊治针灸临床部文/刘小溪编/赵贵捷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
两者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梅尼埃、神经衰弱、脑外伤后遗症等。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
《灵枢.海论》指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均认为眩晕以虚为主。
元代朱丹溪强调“无痰不作眩”,《丹溪心法·头眩》记载:“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
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
”明代张介宾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无虚不能作眩”。
虞传《医学正传·眩晕》提出“眩晕者,中风之渐也”,认识到本病与中风之间有一一定内在联系。
故综上,可从虚实证治眩晕。
实证为风阳上扰,痰浊上蒙,呈阵发性,视物旋转、头胀痛或昏重如裹。
治以平肝潜阳,化痰定眩。
以督脉、足少阳经及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方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天麻钩藤饮等汤剂,针刺主穴以百会、风池、内关、太冲为主,肝阳上亢配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配中脘、丰隆、阴陵泉,局部取穴头维、太阳等,伴有耳鸣取外关、中渚、足临泣,伴胁肋口苦取支沟、阳陵泉,伴纳差取足三里、梁门、下脘等。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虚症为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症见视物无旋转,劳累后加重,面色少华等,治以益气养血,补肾益精。
以督脉、足少阳胆经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方可用归脾汤、左归丸等。
针刺主穴以百会、风池、肝俞、肾俞、足三里为主,肾精亏虚配志室、悬钟、三阴交,气血不足配气海、脾俞、胃俞,若伴有心悸取内关、神门、大陵等。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另外,颈椎病引起的眩晕可取天容、天窗、天鼎、天牖(四天穴),风府、风池、攒竹等,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可取人迎、太冲、足三里、涌泉等;梅尼埃引起的眩晕可取耳门、听宫、听会(此三穴取1个或2个)、翳风、完骨、中渚等;贫血引起的眩晕可取气海、足三里、上下巨虚、中脘、阴陵泉等。
治眩晕的穴位
治眩晕的穴位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能会使病人出现头晕,晕厥,眼前一黑等不适症状。
很多时候,眩晕会伴随着耳鸣、头痛、噪音等其他症状。
眩晕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对患者的任务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治疗眩晕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治疗眩晕有两种方式: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
药物治疗一般使用精神镇定剂、抗炎药等进行治疗,但这种治疗方式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因此有些患者不愿意使用药物治疗。
针灸治疗则不会产生副作用,而且疗效也很好。
针灸治疗眩晕,通常是在经穴上针刺后服用药物,使眩晕的症状得到缓解。
具体的针灸穴位包括涌泉穴,关元穴,太溪穴,承泣穴,头间穴,百会穴,灵台穴等。
涌泉穴是眩晕治疗的主要穴位,它位于头部,关元穴处在耳咽处,太溪穴处于头部后部,承泣穴在耳下,头间穴位于耳后,百会穴位于对侧耳后,灵台穴位于对侧头部前部。
除此之外,在针灸治疗眩晕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局部穴位,比如它们出现的病症。
如果眩晕是由头痛引起的,可以选择头部的穴位;如果眩晕是由耳鸣引起的,可以选择耳部的穴位。
针灸治疗眩晕,每次针刺的时间为10-15分钟,使用无名针或小针针刺。
针刺时,应保持放松,注意控制呼吸,使针刺效果更佳。
此外,还应当避免饮酒、吸烟等不利于疗效的行为。
针灸治疗眩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不能视为疗效绝对,患者在针灸治疗之前,应当向医生咨询,根据自身情况慎重选择治疗方法。
此外,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以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治疗眩晕很重要,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药物治疗或针灸治疗,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改善自身身体上的不适,实现眩晕的有效治疗。
头晕针灸治疗方法头晕针灸这里可缓解
头晕针灸治疗方法头晕针灸这里可缓解针灸治疗的含义:针灸治疗是中医里面独特的治疗方式,主要就是将针刺人体穴位治疗以及艾灸刺激人体穴位治疗进行有效结合,达到对人体中的一些经络与穴位进行有效刺激的目的,对人体内部进行有效、合理调节,疏通人体内部经脉,从而对患者起到补充气血、增强体内脏腑功能的作用。
针灸对人体的好处:其一,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疏通人体中的各个经络,让患者体内淤塞的经络可以正常运转,让患者的气血保持在稳定状态,维持人体的生理健康,有效缓解患者出现的疼痛、头晕、肿胀以及麻木等情况;其二,对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治疗,可以有效调整患者体内阴阳失衡的状态,让患者体内的阴阳保持平衡,这也是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最主要的目的,有效祛除患者体内的湿气;其三,针灸刺激治疗还可以对患者起到扶正祛邪的效果,中医方面认为患者体内出现疾病,主要就是因为人体内部的正气与邪气在互相争斗,而针灸通过对穴位与经络的有效刺激,可以有效祛除患者体内的邪气,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中医认为患者出现头晕的原因:一般患者出现头晕的情况都是发生在头部,中医认为头晕情况与人体的肝脏、脾脏、肾脏等部位紧密相关,主要是因为人体出现了气血虚衰、清窍失养,或者是肾精不足的情况,导致患者看东西时出现昏花旋转的感觉,就像在坐船或者是坐车一样,不能站立稳当,同时会有想要呕吐的感觉,一些患者还会出汗及猝倒、眼球震颤等情况,但是不会失去意识。
而进行中医针灸治疗对患者的穴位进行一定刺激,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头晕的症状。
头晕患者的主要表现:中医将患者出现的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肾精不足、阴虚阳亢、气血两虚等情况都归于头晕症状,也就是患者头晕的同时伴随着脑胀、头重、耳鸣、目涩以及眼花等情况,会有烦躁恼怒、胸闷、精神萎靡、嗜睡、失眠多梦、饮食不良、记忆减退、手足心热等表现。
头晕针灸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头晕针灸治疗,主要就是对患者的百会穴、风池穴、太冲穴、内关穴以及丰隆穴等进行针灸刺激,对患者起到清醒头目、缓解眩晕、平肝潜阳、健脾除湿、化痰定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