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复习提纲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1、基本概念地层层序律——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
这一原理称地层层序律,也称叠覆原理。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
又称元素丰度。
温度风化——由于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的影响造成岩石发生不均的热胀冷缩而导致岩石中矿物之间的结合力减弱,最终松弛崩解。
节理——断裂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形式,有时也称为裂隙。
地温梯——地球内部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我们将单位深度内温度增加量称为地热梯度。
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
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洋流——大洋水发生大规模的远距离的运动称为洋流。
溯源侵——指在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其向上游源侵头蚀后退的现象。
又称向源侵蚀。
风化壳——岩石圈上部的各种残积物的总和。
洪积扇——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变质作用——岩石在深部受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气流等内动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和改造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流速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主要是细沙和黏土,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
下层是由河床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
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
岩溶作用——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
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
岩石圈——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普通地质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综合思考题分析“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将来”和“活动论”这三大地质学思维方法论,以及对指导地质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1)“将今论古”:经典地质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支柱,国际地层序列、国际地质年代表以及其它许多地质成果均建立在此基础上。
2)“以古论今、论将来”:认识过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3)“活动论”:大陆和海洋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不断活动和演变的,以水平运动为主,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学说建立的基础,大陆动力学也是活动论的表现。
2.分析我国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
我国地域辽阔,地球各个演化时期地质信息和物质记录丰富,有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年轻的造山带,有各种类型的盆地构造,有分布十分广泛的花岗岩,有丰富的矿产与能源。
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地学研究和教学基地。
包括青藏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大别-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云南澄江动物群、辽西热河动物群、陆相生油盆地、滇黔桂喀斯特地貌、华南花岗岩与矿产等等3.为什么到大自然中去实践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地质现象是地质作用的结果或产物。
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可以找出地质作用的特点和放射性同位素规律。
第二章矿物学一、基本概念Important conception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准晶体;同质多象;条痕,解理,断口;摩氏硬度计;矿物集合体;三类岩石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U238,U235,U234,Th232,Rb87,K40等。
稳定同位素:主要有O16,O17,O18,C12,C13,S32,S33,S36,H1。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用来测定火成岩石的绝对年龄;稳定同位素主要用来确定岩石的物质环境与来源。
如地壳,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月球,陨石等。
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美国科学家克拉克采集了世界各地的样品5159个;用取得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16km厚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百分重量,后人称克拉克值.国际通用.单位ppm=10-6,即克/吨。
地质学基础复习提纲
1.什么是地质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课本P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化的一门自然科学。
研究对象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也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研究内容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和演化。
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P4)(1)野外调查——基本工作方法(2)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3)历史比较法——基本思维方法(重点)3.什么是均变论和灾变论及其代表人物,什么是以今证古(并举例说明)和历史比较法?(P4)均变论:各种缓慢的不为人知的地质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就可产生惊人的结果,称为均变论。
代表人物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
灾变论(或剧变论):灾难-毁灭-再创造,自然界按照这种过程,生物界不断形成新属种,如此反复,变化不已。
代表人物法国地质学家居维叶。
以今证古:根据目前的地质过程和方式来推断过去的地质过程和方式。
目前在海洋中沉积的泥沙中夹杂着螺蚌壳,假如在高山层中发现了海生螺蚌壳化石就可以判断这座高山所在曾经是一片海洋。
历史比较法:在采用以今证古原理的同时,也注意到地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以及在地球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自然条件的特殊性,用历史的、辩证的、综合的思想为指导来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
4.地球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其中重力、温度、密度和压力如何随深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P16)密度、重力、磁场、温度、压力、弹塑性重力重力在地表的变化: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重力在地球内部的变化:从地表到地下 2900km 的核幔界面,重力大体上是随深度增加而略有增加,但有波动。
在核幔界面上,重力值达到极大(约1069伽),再往深处去,各个方向上的引力趋向平衡,重力值逐渐减少,直至变小为零。
温度(地热)外热层(变温层):地球的表层,平均厚度约15米,随外界温度而有日变化和年变化,地温是向下降低的。
地质复习提纲+答案
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自然作用。
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的概念与方式:内力地质作用简称为内力作用,是有地球转动能、重力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等所引起,主要是在地壳或地幔中进行。
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等。
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所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其作用方式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
风化作用的概念、特征及其对岩石性质的影响:组成地壳的岩石,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作用,使之在原地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现象,称为风化作用。
物理:只发生机械破坏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
化学:岩石和矿物受到破坏的过程。
生物:地表的岩石在生物活动的影响下遭到破坏的过程。
沉积:经过一定距离之后,由于搬运介质搬运能力的减弱,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或在生物作用下,被搬运的物质从风或流水等介质中分离出来,形成沉积物的过程。
搬运:风化剥蚀的产物,在地质营力的作用下,离开原岩区,经过长距离搬运,到达沉积区的过程。
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及其结果地壳上升与剥蚀作用:这两者是矛盾的关系,但是地形高度取决于地壳上升速度和剥蚀速度哪个比较大。
地壳下降与沉积作用:地壳下降速度与沉积作用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决定沉积岩类型、厚度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地壳物质组成的相互转化:沉积岩随着地壳下降深埋地下,达到一定温度和压力时,也可以转变成变质岩,甚至岩浆岩。
变质作用的概念及其类型,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在地壳演变过程中,地下一定深度的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加入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一系列变化,形成新的岩石,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影响因素:1.温度 2.压力 3.化学成分的加入矿物的解理、矿物硬度计的级数如指甲、小刀及玻璃片等表示的硬度大小。
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会沿一定的方向裂开而形成光滑面的特性称为矿物的解理。
指甲(2~2.5)小铁刀(3~3.5)玻璃片(5~5.5)岩石的结构与构造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物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岩石的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各部分的相互排列、配置和充填方式关系的特征。
普通地质学考试重点-知识归纳整理
实用普通地质学考试重点第一章:地球概况普通地质学课件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勘查系绪论一、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地球普通地质学课件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勘查系绪论❖组成地球的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和形式❖地球发展历史以及演化规律❖地壳以及地球的构造特征及构造的形成条件与演变规律❖研究地质学的应用问题即研究合理开辟和利用地球资源,地球环境及地球保护地球的理论和想法。
二、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一、重力异常:实际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
当实测重力值 > 理论重力值,称正异常 当实测重力值 < 理论重力值,称负异常知识归纳整理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实用在埋藏有密度较小物质(如石油、煤、盐等非金属矿产)的地区,常显示负异常;而埋藏有密度大物质(如铁、铜、铅、锌等金属矿产)的地区,就显示正异常。
所以人们就可以经过重力测量,来圈定重力异常的区域,寻觅那些引起重力异常的非金属和金属矿产。
这算是地质勘查中常用的重力探勘想法二、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有一具交角称为磁偏角。
所以罗盘指针所指的方向不是地理南北而是磁极南北。
磁偏角的大小各处都不相同。
在北半球,如果磁力线方向偏向正北方向以东称为东偏,偏向正北方向以西称为西偏三、普通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四、地表的固体岩石在日、月引力的作用下也有交替的涨落现象,其幅度为7—8cm,这种现象称为固体潮。
五、地球不是一具均质体,具有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可以分为圈和外圈。
圈指固体地球部分,外圈则包括生物、大气和水圈。
目前不能用直接观察的想法来研究地球部结构。
目前主要采用地球物理想法,更主要是利用地震波的传播变化来研究地球部构造事情。
根据两个一级不延续面,将地球部划分为3个圈层:地壳、地慢和地核。
地壳——莫霍面(平均33km)——地幔——古登堡面(2900km)——地核(地球平均半径6371)。
六、在上地幔的上部100-350km存在一具由柔性物质组成的圈层称为软流圈(地震波的低速带)。
普通地质学复习提纲
普通地质学复习提纲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象:地球(既固体地球最外层—岩石圈)研究内容: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分类、成因及其演化规律的分科;研究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及其成因;研究地壳的发展历史、古代生物及古地理演化规律;研究地质学的应用分科;地质学的边缘学科、综合及新兴学科2、在地质学的研究过程中为什么特别重视野外地质调查?地质现象是地质作用的结果与产物。
通过对其观察,可以找出地质作用的特点及规律,而野外地质调查是研究地质作用的前提和基础3、地质学研究中运用的基本分析推理方法是什么?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方法:历史比较法基本思想: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的地质4、何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有什么特点?地质作用有几类?何为: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特点:地质作用的地域特色;地质现象的复杂性;地质作用过程的漫长性种类: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5、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外力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内动力: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地球内热为能源)外动力:(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以及各种地壳表层载体(河流、冰川、地下水、海水、湖泊、风沙)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6、稳定同位素:原子核稳定;放射性同位素:由于原子核不稳定能自发放出射线而具有放射性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或具有天然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矿物)非晶体:内部质点排列不具备格子构造的矿物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不同晶体结构的现象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部分被化学性质相似的它钟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显晶质:较粗的用眼睛或放大镜可看出的晶粒7、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有哪些?矿物分成几大类,代表性的矿物你知道吗?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力学性质、磁性、电性等光学性质: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摩氏硬度计: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8、矿物的定义:有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单元9、分类:自然元素矿物(自然金、自然铜、自然硫、金刚石、石墨)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黄铁矿FeS2、毒砂FeAsS卤化物矿物(萤石CaF2、食盐NaCl)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石英、刚玉Al2O3、水镁石Mg(OH)2)含氧盐矿物(碳酸盐类的方解石CaCO3、硬石膏、钠硝石、硼镁石)10、岩浆和熔岩岩浆:形成于地球深部的一种含有挥发组分、成分复杂的硅酸盐高温熔融物质,具有较大黏性的流体(温度越低、气泡越多、SiO2含量越多,黏性越大)熔岩:喷出地表失去大部分挥发分的岩浆(火山液体喷发物)11、喷出作用、火山喷发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固结的过程喷出作用产物:喷出岩(火山碎屑岩及熔岩的总称)喷出岩类型:超基性岩(科马提岩)、基性岩(玄武岩)、中性岩(安山岩)、酸性岩(流纹岩)火山喷发产物:气体喷发物(以水为主,还有CO2、硫化物)、液体喷发物(熔岩)、固体喷发物(火山碎屑物等)12、火山有哪些机构?火山通道、火山口、火山锥13、火山有几种喷发方式?方式:裂隙式喷发、中心式喷发14、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不仅形成久远,而且被证明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再喷发的火山活火山:现在仍在喷发或有历史记载喷发过的火山(各国划定活火山的时限长短不一,比较普遍的界限是将一万年以来有过喷发活动的火山都称为活火山)休眠火山:火山在一次喷发之后处于静止,但仍可能喷发,或在两次喷发之间较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仍属于活火山的范畴)15、世界火山的分布有何规律性?其原因是什么?规律:环太平洋火山带(安山岩线)、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洋脊火山带、红海沿岸与东非火山带原因:火山主要分布在地壳厚度薄、构造活动剧烈的地区16、侵入作用、同化作用、混染作用、结晶分异作用、鲍温反应系列。
614普通地质学复习纲要资料-精品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复习纲要绪论考试内容地质学、地球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概念;研究对象、方法(地球+将今论古+以古示今);地球的动力系统(外/营力动力系统,内/营力动力系统)。
地球科学(地质学)的主要研究目的。
I答:它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及演化历史。
将今论古(历史比较法)|:其基本思想即: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代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
从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可以用来分析保留在地层及岩石中的各种地质现象,从而推断古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古地理环境。
论“历史比较法可I答:①概念解释;②应用举例;③历史地位:对地质学理论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至今仍是地质工作者分析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④局限:也存在缺陷,古今地质环境相似而绝非相同, 且“均变论”无法解释生物群大规模灭绝事件,可见其具体运用是有条件的。
一地球系统及其圈层构造考试内容地球系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固体地圈):各圈层的概念、大气环流(季风概念、中国季风特征),大气圈组成、运动、分层、大气降温率;^53:由多种气体混合物组成的、包围着固体地球的圈层。
礴|:分布于地球表层相互连通的水闭合圈。
生物圈I:生物及有生命活动的地球表层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大气环流:分布于对流层中,由于不同纬度的地面和不同高度的大气空间因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大气对流综合现象。
*大气圈的分层(自下而上):对流层一平流层一中层(中间层)一电离层(暖层)一扩散层(逸散层)地球表面形态(陆地、海洋地形单元、大地水准而概念);海底地形单元主要分为大陆边缘,洋中脊,大洋盆地三部分。
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地带。
大洋中脊卜海底的山脉泛称海岭,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呈线状延伸于大洋盆地,地震、火山活动强烈的海岭称为大洋中脊或洋中脊。
普通地质学总复习
普通地质学总复习一、绪论:1、地质学的含义与研究对象;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综合性自然科学。
目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岩石圈。
二、地球概论:1、地球的圈层结构: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外部圈层: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暖层)、扩散层)、水圈、生物圈内部圈层:1.莫霍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公里~40km,纵波到达这一界面后,波速突然增加, 由平均6-7km/s,突升为8.1km/s。
莫霍面之上为地壳、之下为地幔。
2.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km深度。
横波到这一界面就消失了,纵波波速降低。
古登堡面之上为地幔,之下为地核。
3.内核和外核界面——位于地核内部。
表现为纵波速度由10km/s 突变为11km/s。
由此而推断地核分为的内、外两部分,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
4.康拉德面——位于地壳内部。
表现为纵波速度由6km/s突变为6.6km/s。
由此而推断地壳分为密度不同的上、下两层,上层为花岗岩层(硅铝层),下层为玄武岩层(硅镁层)。
2、大气圈的分层;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暖层)、扩散层)大陆地壳平均厚33km(最厚>70km),广泛分布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最老的岩石年龄为38亿年,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大洋地壳平均厚8km(最薄<3km),主要为玄武岩类及现代沉积物,只有硅镁层。
4、地温梯度:增温层、变温层、恒温层;1.外热层(变温层):来自太阳辐射,向下递减,日、夜、四季有变化。
2.常温层——与当地年平均温度大致相当,常年不变,其深度一般为20—40m3.增温层——地温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受地球内部热能影响,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一般大陆为1—5℃/100m,海底为4—8℃/100m。
三、矿物:1、矿物的含义;矿物——由天然产出且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构造的均匀固体.2、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自然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等所呈现的光学现象。
普通地质学复习概要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普通地质学复习概要◆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油气勘查方向)◆适用教材:《普通地质学》一、地质学、地球概述1.地质学: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综合性自然科学。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岩石圈。
2.岩石圈:地壳加上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幔合称为岩石圈。
结构关系:岩石圈—岩石—矿物—元素。
3.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5.地球表面高低不平,以海平面为界分为海洋和陆地两理单元。
6.地温度分层:外热层/变温层、常温层、热层。
7.地温梯度:地温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受地球部热能影响,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8.地球圈层划分外部圈层: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水圈、生物圈。
其中,平流层是气候现象的发源地。
部圈层:莫霍面(地壳—地幔分界面)、古登堡面(地幔—地核分界面)。
部圈层划分依据是地震波。
9.地壳:分为上地壳(硅铝层/花岗岩层,分布于大陆区)和下地壳(硅镁层/玄武岩层,分布于整个地球区)。
二、矿物10.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并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存在的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矿物三要素:纯净物、地质作用形成、相对稳定。
11.克拉克值/地壳元素丰度:地壳中元素平均含量与总质量的比值。
12.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前四:O、Si、Al、Fe;地球上的元素含量前四:Fe、O、Si、Mg。
13.矿物的物理性质:透明度、光泽、颜色(自色、他色、假色)、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末的颜色)、解理(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解理面的能力[极完全、完全、中等、不完全])、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硬度、密度、磁性。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球,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
内容:1.地球的物质组成2.地球的结构和构造3.地球的动力地质作用4.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5.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程技术方法;研究特点:时间漫长,空间广阔,现象复杂,无法再现。
研究方法: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归纳分析,实验模拟验证,总结推导提出假说,反复验证和修正假说,最终形成规律性和理论性的认识第二章地球1、球粒陨石:由1-2mm直径的玻璃质小球粒所组成。
放射性同位素方法获得其形成时代为45亿年。
重力异常:把地球作为一个均匀球体,以海平面为基准计算出来的各地重力值,称理论值,当实测重力值与理论计算的重力值不一致时,称重力异常。
地温梯度:单位深度里温度的变化量。
每深度增100m,增加的地温值,一般地区为3℃/100m。
磁偏角:地磁北极与地理北极之间的夹角。
磁倾角:磁针的空间位置与水平面之间夹角叫磁倾角。
磁场强度:使磁针偏和倾的磁力大小的绝对值叫磁异常:当实测磁场与正常磁场不一致时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均为固态物质,具有较强的刚性2、陨石的概念及其分类:天外星体的残骸称陨石,即流星超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后未被烧尽,到达地表的残骸。
可分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等。
3、地磁场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砀强度4、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5、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及其分界面:莫霍面以上的部分称为地壳,以下为地幔。
古登堡面是具有高密度的固体地幔与具有液体性质的外核之间的界面(核幔界面)。
康拉德面(此界面将地壳划分为上、下两个不同密度的层圈,上部为花岗质上地壳,下部为玄武质下地壳。
上下地幔界面此界面将地幔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称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壳——康拉德面——下地壳——莫霍面——地幔——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软流圈上地幔——上下地幔分界面——下地幔——古登堡面——地核外核——内外核过渡带——内核——6371km(地心)6、地球表面形态特征:陆地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海底地形(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洋中脊)第三章地壳的物质组成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相对平均重量的百分含量。
地质复习提纲
1.地质学(Geology)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2.重力的变化-重力在地表的变化: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重力在地球内部的变化:从地表到地下2900km的核幔界面,重力大体上是随深度增加而略有增加,但有波动。
在核幔界面上,重力值达到极大(约1069伽),再往深处去,各个方向上的引力趋向平衡,重力值逐渐减少,直至变小为零。
温度的变化:(地热增温规律只适用于地壳或岩石圈)地热增温级:在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单位是m/℃。
地热梯度:是地热增温级的倒数,即每深100m所增加的温度,单位是℃ /100m。
平均值是3 ℃ /100m密度变化特征:地球密度∝深度,并且在地下若干深度处呈跳越式变化压力的变化:静岩压力,即压强随深度增加压力不断增加。
深部随着岩石密度的加大,静岩压力增加得更快些。
3.地磁:由于地球的磁极与地理两极并不相合,所以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仅仅是近似的。
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跟实际南北方向之间的夹角叫磁偏角,用表示。
地磁场的磁感线一般不与地面平行,而与水平面交成一定的角度,这个角叫磁倾角,用θ表示,它可以用磁倾测量仪测出来。
各地磁倾角不同,在地磁极处,θ=90°。
磁偏角和磁倾角只能确定地磁场的方向,而不能表明地磁场强弱。
磁场的强弱是用地磁强度表示的,它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切给方向。
某一点处地磁强度的水平分量很容易测量,通常就用水平强度来表示某处地磁场的强弱。
知道了某地的磁偏角、磁倾角和地磁强度,该点的地磁场就完全了解了。
所以这三个量叫做地磁场的三要素。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划分依据及内三圈划分的两个一级不连续界面地球呈现出圈层结构,可以划分出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岩石圈包括地壳与软流圈之上的上地幔部分。
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宇宙地质、地质学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
一级不连续面: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或莫氏面):P波、S波均能穿过,且波速急增。
防灾科技学院 普通地质学 复习提纲
地质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岩石圈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由固态岩石的圈层.第一章地球概况地球形状:椭球体(由于地球自转所致)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大气圈(由包围固体地球的大气层构成)分层:(自下而上)对流层(产生气候现象的主要圈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扩散层水的特征:表面张力强、热容量大、弱粘滞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地质作用的主要媒介。
水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使海洋成为生命的摇篮。
水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
水的作用:水圈是生命的起源地,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水是多种物质的储藏库,是改造与塑造地球面貌的重要动力。
水的运动是地理环境中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途径。
水是重要的物质资源与能量资源,水资源的多寡和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
生物圈:由生物及生命活动地带构造的连续圈层。
生物圈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生物物理风化、生物化学风化;土壤的形成;生物的产生、生长、活动、死亡与大气、水、岩石和土壤发生物质交换,转化和更替。
智慧圈:(人类圈、技术圈、文化圈)人类及由人类所创造的人工物质环境。
地球的物理特征:地球的平均密度:5.516g/cm3地表岩石远小于地球的平均密度;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密度应大于地球的平均密度。
地球的重力:地球运动的离心力和万有引力的合力。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不等于理论重力值(原因:地表起伏差别大,地球各地物质密度不均匀,地球各地结构差异)地球压力:上覆地球物质的重量所产生的静压力。
地球内部压力随深度的加大而增高(影响因素:深度,上覆物质密度,平均重力加速度)地磁场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地球内部温度(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热库).热能来源: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重力作用转化、地球自转力转化为地球物质发生化学作用。
地球内部热层分布:外热层、常温层、增温层(随深度的增加温度增高)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
热量异常:某地地温梯度大于该地区的低温梯度平均值。
地质学复习大纲
半深海
岩浆作用 (及其所形成的宝玉石矿床)
• 概念 • 岩浆作用
• • • • 火山作用(喷出作用) 侵入作用
– 结晶分异作用 – 鲍文反应系列
第十二章
– 地磁 古地磁
观点 证据(地理学 古冰川 古气候 )
• 海底扩张理论 主要观点 海底磁异常条带 转 换断层 • 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 • 板块 板块边界的类型 全球板块划分 板块运 动方式 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
第十六章 地球的起源及其演化
• 宇宙的构成 起源假说 • 太阳系 太阳 行星(类地 类木)-卫 星 小行星 彗星 陨星 • 地球起源的假说 • 地球的演化 地球圈层的演化 大陆的演 化
•
观赏石
• 所谓观赏石是指天然产出的、 有观赏价值和商品价格的石 质艺术品。大自然的鬼斧神 工,赋予了观赏石变幻莫测 的艺术效果,人们从中得到 意想不尽的审美享受。
• 中国唐代大诗人,著名奇石鉴赏家白居易 第一次直接提出了奇石的审美标准, “丑”、“形”、“质”、“色”、 “老”、“势”、“气”、“灵”、 “禅”; • 宋代著名“石颠”书画家米芾又提出了 “瘦、皱、漏、透”四原则。 • 历代赏石家又有“清、丑、顽、拙、怪、 神、巧、文、雄、宁”等之说,都是对美溶作用 影响因素 • 常见的岩溶地形(地表 地下) •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石钟乳 石笋
石柱 )
第八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
• • • • 冰川冰 冰川 冰川的形成条件 类型 运动特点 冰川的刨蚀作用 刨蚀地形 冰川沉积物(冰碛物)的特点
第九章 风的地质作用
(完整)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版
普通地质学复习绪论:1 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主要是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2 地质学研究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的分科●研究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及成因的分科●研究地壳的发展历史、古代生物及古地理演化规律的分科●研究地质学的应用分科●地质学的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及新兴学科●3 何谓地质作用?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概念及类型地质作用的动力是地球上的能,根据来源可分为内能和外能,由此可将地质作用分为:1)、内动力地质作用(指以地球内部能为能源而产生的地质作用,主要在地球内部进行,也可涉及地表。
主要类型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2)、外动力地质作用(指以外能为主要能源,并在地表及其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
其中重力是最主要的参与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外动力作用的实质是以各种形式的水、大气和生物为动力,塑造和改造地壳表层的过程。
根据作用过程和结果可将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划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4 “将今论古"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这一将今论古原则。
这一原则为研究地壳发展史、古代地质作用的特点,恢复古地理环境,提出了分析、推理的地质思维方法,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二章矿物1、矿物和晶体的基本概念矿物是由天然产出并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的均匀固体。
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
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简单地说,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2、何谓类质同像和同质多像,举例说明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如,T、P)下可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如,金刚石和石墨就是碳的同质二像。
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部分地被化学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普通地质学 复习重点
6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概念及其在地壳中的分布特点?
7 岩石结构与构造的概念?三大类岩石常见的结构构造?
8 岩浆中矿物的结晶顺序?岩浆岩结构构造有何特点?
9 矿床的概念?矿床的主要类型?
第三章 地球的年龄和地质时代
1 地球的年龄?岩石圈中最古老的岩石的形成年龄?
2地质年代确定方法?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6 断层、节理的概念?断层、节理的区别?
7 断层的类型及组成要素?断层的分类?
8 构造运动的空间分布特点?主要表现形式?
9 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的建立、板块构造基本思想?
10 板块边界的类型和运动方式?
第十二章 火山活动与岩浆的侵入作用
1 岩浆的概念及其特点?
第一章 地球
1 地球的密度、压力、重力磁性等的基本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2重力、重力异常、地温梯度、地温深度、地热异常、地磁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古地磁的概念?
3 地球的主要圈层结构,各圈层的特点及其划洋地壳的差异?
5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
第十三章 变质作用
1 变质作用的概念?变质作用的因素及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 变质作用的类型有哪些?
3 构造运动、地震、变质作用、岩浆作用空间分布的一致性及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第十四章 地球的起源与地壳的形成
1 地球起源的现代假说有那些?
2 地球内外部圈层是如何形成的?
2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与气候的关系?
3 为何说湖泊的地质作用以沉积作用为主?
4 湖泊与沼泽的沉积作用产物有哪些?与湖泊沼泽有关的矿产主要有那些?
第九章 海洋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必须掌握的内容(A)、一般掌握的内容(B)和一般了解的内容(C)以及难点(采用下标黑点形式)。
绪论A.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B.地质学的科学特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地球A.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圈层划分依据及岩石圈、地壳主要特征。
B.地核、地幔及外圈概念,地表形态及表示方法。
C.地球形态、大小、各圈层关系及其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各种物性异常及其探矿方法。
第二章地壳的物质组成A.矿物、岩石基本概念,矿物形态及主要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岩石成因大类及三大类岩石常见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
B.元素克拉克值元素的迁移与富集;矿物分类,各大类岩石进一步分类及依据,岩石命名及原则;常见矿物、岩石类型。
C.矿床及矿石的基本概念第三章地球年龄和地质时代A.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概念,年代地层单位,地质年代单位和地质年表。
B.地球的年龄和地质时期基本概念,相对地质年代的岩石地层学方法、古生物地层学方法,构造地质学方法。
C.测定绝对地质年代常用同位素方法;岩石地层单位,绝对地质年代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原理。
第四章风化作用A.风化作用的概念及动力类型;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原理及风化壳概念;风化作用的意义。
B.风化作用的地质现象及产物,铁帽,倒石堆、基岩。
C.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五章地面流水地质作用A.地面流水类型;洪流的地质作用及泥石流形成原理、形成条件;河流地质作用的动能、河水运动方式及影响因素,河流的下蚀作用、侧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其磨园作用、分选作用、磨细作用的概念和作用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侵蚀基准面概念及河谷阶地成因及研究意义。
B.河流冲积物及其类型特征: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及特征;三角洲成因、条件和研究意义。
C.片流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河流侵蚀地貌及地质现象,河心淮、河漫滩。
第六章地下水地质作用A.地下水的溶蚀作用、溶运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概念、原理及其产物,喀斯特作用在工程、水文、环境、旅游地质学研究中的意义。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什么?重点何在?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4.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第二章矿物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硅酸盐矿物。
1.共同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存有哪些?什么叫做克拉克值?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表述:霰石、断口。
7.什么叫矿物的晶体及集合体?有那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存有那些?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第三章岩浆促进作用与火成岩岩浆、喷出作用、喷出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环太平洋火山带、侵入作用、侵入岩、同化作用、混染作用、捕虏体、结晶分异作用、连续反应系列、不连续反应系、鲍温反应系列、岩脉、岩床、岩盆、岩盖、岩株、岩基、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斑状结构。
1.岩浆存有哪些基本类型,其化学成分的差别何在?2.岩浆的粘性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3.火山火山爆发的气体产物存有哪些主要成分?4.火山喷发的固体产物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怎样?5.试述世界火山原产的规律。
6.何谓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它们对岩浆成分的改变有何意义?7.何谓结晶分异促进作用?先行对它的地质意义作出评价。
8.鲍温反应系列中连续反应系列与不连续反应系列各包含哪些依次晶出的矿物?两系列中的矿物相互间的对应关系怎样?9.何谓火成岩的结构、结构?必须从哪些方面回去研究火成岩的结构、结构?10.火成岩分类表。
第四章外力地质促进作用与沉积岩科里奥利效应、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碎屑结构、分选性、圆度、非碎屑结构、沉积构造、层理、交错层理、层面、递变层理、波痕、泥裂、缝合线、结核、印模、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1.外力作用的三因素就是什么?你怎样认知它们的促进作用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地球(地核地幔地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主要内容为:1、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分类、成因及演化规律
2、研究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及成因
3、研究地壳的发展历史、古代生物及古地理演化规律
4、研究地质学(资源方面、能源方面、人类生活环境和灾害防护)
或1地球和地壳的基本特征。
2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规律和产物。
3地壳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及其有关学说。
4行星地质及环境地质的基本知识等。
2、在地质学的研究过程中为什么特别重视野外地质调查?
因为地质现象就是地质作用的结果和产物,从观察地质现象中就可以找出地质作用的特点和规律,大自然是最好的地质博物馆,也是实验室,所以野外地质考察时研究地质作用的前提和基础,要特别重视。
3、地质学研究中运用的基本分析推理方法是什么?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历史比较法“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将今论古原则。
基本思想: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的地质过程。
(缺陷:只认识古今一致性,未认识古今存在的差异性。
)
4、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地质作用有什么持点?
类型:地壳运动:由内部能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可使一定的地区发生水平或垂直的位移,造成海陆变迁,使岩层褶曲、断裂。
地震作用:因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发生快速的颤动。
岩浆作用: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硅酸盐熔融体,岩浆可以侵入到地壳中,或以火山喷发的方式喷出地表。
岩浆的形成、运移直至冷凝固结成为岩石的过程,称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而使地壳中已有的岩石转变新的岩石过程。
特点: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固体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外部形态特征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具有地域性、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的特点,涉及到悠久的时间。
5、稳定同位素与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晶体与非晶体、同质多像、类质同像。
同位素的原子核不稳定,能自发地放出射线而具有放射性,这些同位素被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稳定同位素。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
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简单地说,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晶体内部质点的排列不具有格子构造者称为非晶体。
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如,T、P)下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而成为不同的矿物。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部分地被化学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
6、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有哪些?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在可见光作用下所表现的性质。
主要包括: 透明度、光泽、颜色和条痕。
物理性质:矿物在外力作用(如刻划、敲打等)下所呈现的性质。
主要有:硬度、解理、断口。
6、岩浆和熔岩是怎样定义的。
岩浆形成于地球深部,是一种富含挥发组分、成分复杂的硅酸盐高温熔融物质,具有较大粘性的流体。
岩浆喷出地表时,因压力骤降,所含挥发分大部分逸失,这种喷出地表失去大部分挥发分的岩浆称为熔岩。
7、喷出作用、火山喷发的产物有哪些?
由地下岩浆通过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的全过程,称为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气体喷出物(火山喷出的气体最常见的是水蒸气,其含量可达60%以上,其它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硫化物(硫化氢、硫的氧化物)、硫、一氧化碳、氯化氢、甲烷、氢氟酸等。
)液体喷出物(熔岩)固体喷出物(火山碎屑物:火山灰、火山砾、火山渣、火山块、火山弹)8、火山有哪些机构?
火山通道(岩浆从地下喷出地表的通道。
它直接与地下深部岩浆房相连。
火山喷发后,通道上部常被熔岩充填,形成火山颈。
在火山通道内冷凝形成的岩石,称次火山岩。
)火山锥(火山喷出物围绕火山通道堆积成的锥状地形,它是中心式火山喷发的特征。
)火山口(火山锥顶部的圆形洼地,边缘很陡,它是火山物质喷溢的出口,称为火山口。
)9、火山有几种喷发方式?
两种:裂隙式喷发(线状喷发) 中心式喷发(宁静式、猛烈式、递变式)
10、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死火山─不仅形成久远,而且被证明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再喷发的火山。
活火山─现在仍在喷发或有历史记载喷发过的火山。
各国划定活火山的时限长短不—,比较普遍的界限是将1万年以来有过喷发活动的火山都称活火山。
休眠火山─火山在一次喷发之后处于静止,但仍可能喷发,或在两次喷发之间较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称为休眠火山;休眠火山属于活火山的范畴。
12、世界火山的分布有何规律性?其原因是什么?
火山主要分布在地壳厚度薄、构造活动剧烈的地区。
环太平洋火山带、中海火山带、脊火山带、非火山带
13、侵入作用、同化作用、混染作用、结晶分异作用、鲍温反应系列。
深部岩浆向上运移,入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即冷凝成岩,称侵入作用。
同化作用是指岩浆熔解或熔化围岩,将围岩改变成为岩浆的一部分的作用。
混染作用是指岩浆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成分的作用。
(同化与混染为同一作用过程。
岩浆同化围岩,围岩则污染岩浆,因此,又统称为同化混染作用。
)
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这种作用称结晶分异作用。
反应系列1、连续反应系列结晶的矿物与残余岩浆之间发生作用,形成化学成分连续变化,而内部结构不改变的一系列矿物,即钙长石、培长石、拉长石、中长石、更长石、及钠长石系列。
2、不连续反应系列形成化学成分变化、内部结构显著改变的一系列矿物,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系列。
3、后两个系列合并,形成一个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石英和白云母。
它们总称为鲍温反应系列。
随着岩浆温度的降低,
①橄榄石先结晶,由于相对密度大,沉落岩浆底部形成橄榄岩
②辉石和基性斜长石同时结晶并沉落橄榄岩“层”之上形成辉长岩;
③角闪石和中性斜长石同时析出构成闪长岩;
④岩浆中越来越富含SiO2、K2O、Na2O及挥发组分,并被己晶出的矿物“层”挤到岩浆体的顶部,最后结晶出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组合,即花岗岩。
14、侵入岩有几种产状?
根据侵入体形成的深度,分为深成侵入体和浅成侵入体。
岩基,岩株,岩床,岩墙
15、火成岩有哪些主要的结构与构造?
结构:一、根据火成岩中晶质矿物和玻璃质的相对含量,可划分出三种结构类型:
1、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矿物晶体组成。
这种结构为各种侵入岩的特征,如花岗岩等。
2、半晶质结构岩石中既有矿物晶体又有玻璃质存在。
这种结构见于喷出岩、次火山岩、
超浅成侵入岩。
如,安山岩、玄武岩等。
3、玻璃质结构岩石全由非晶质玻璃组成。
如,黑曜岩。
这种结构是岩浆在快速冷却条
件下形成的过冷却溶液,是硬化的液体。
二、按矿物的颗粒大小
A、颗粒的绝对大小1、显晶质结构2、隐晶质结构
B、颗粒的相对大小1、等粒结构2、不等粒结构3、斑状结构4、似斑状结构
三、根据矿物的形态1、全自形粒状结构2、半自形粒状结构3、他形粒状结构
四、按组成岩石颗粒的相互关系
1、辉长结构
2、间粒结构(粗玄结构)
3、间隐结构
4、辉绿结构(嵌晶含长结构)
5、二
长结构3、粗面结构7、煌斑结构
构造:1、板块构造2、流动构造3、假流纹构造4、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5、带状构造6、晶洞构造
16、火成岩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有几种形成环境。
类型: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两种形成环境
17、肉眼识别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四种岩类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
颜色深浅
18、肉眼识别喷出岩和侵入岩的最主要标志是什么?
1、结构:喷出岩一般为隐晶质、非晶质、侵入岩为晶质,似斑状或斑状结构。
2、构造:层状、气孔、流动为喷出岩。
3、产出状态:周围有围岩捕虏体的为侵入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