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灾害防御知识

合集下载

防雷电常识

防雷电常识

防雷电常识
首先雷电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大树木、电线、旗杆、长金属栏杆、庞大金属物体、山顶、制高点等场所。

其次雷电天气时,不要触摸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带电设备或类似金属装置。

雷雨天气不要在野外使用有金属尖端的雨伞,不要携带金属工具。

雷雨天气不要在野外拨打或接听手机。

雷雨天气不要在屋顶玩耍。

雷雨天气不要在田间劳动,不要在空旷地方活动。

雷雨天气不要在河边、湖边、水塘边活动,不要去游泳、划船、垂钓等。

雷雨天气不要在野外孤立的小屋、工棚、凉亭里避雨。

雷雨天气不要在大树下避雨,要远离烟囱、铁塔、高大广告牌、旗杆、电线杆等物品,不要在铁轨附近逗留。

最后雷雨天气,如果必须外出,最好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因为汽车内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场所。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直击雷的防护措施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直击雷的防护措施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直击雷的防护措施在日常生活中,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还会对电力设施和通讯设备造成损失。

因此,了解直击雷的防护措施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1. 什么是直击雷?直击雷是指闪电直接打在物体上的现象,也叫做“正常模式”,它是闪电中最危险的一种模式。

直击雷引起的损失往往比间接雷弱电流和感应电压的影响更加严重。

2. 雷电的危害在人类历史上,雷霆一直是被人们所畏惧的自然现象之一。

雷雨天气容易引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人身安全人类身体对电流是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的,但遭受直接击雷时尤为危险。

因为直击雷电能够导致电击、烧伤、呼吸衰竭、心肺停顿等严重后果,甚至会导致死亡。

因此,当发现有雷电活动时,应尽量避免在户外或者在开放场地,特别是在高地或树林、水塘、高耸物体等有电势差的区域呆着,更要避开一些金属制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

2.2 电力设备损坏雷电产生的强电场和强磁场,会产生感应电压,对于传统的电力设施来说,这种电压是难以承受的,会造成设备闪电击穿,引起短路等故障,同时也会严重危害设备的寿命和技术经济性。

2.3 天线设备的损坏天线设备也是最容易遭受雷击的,因为天线处于高空,很容易成为雷电的打击区域。

如果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雷电会直接冲击到电视接收、通讯等设备,并破坏其电路。

3. 直击雷的防护措施了解了直击雷的危害,我们应该了解一些防护措施以避免被直接雷击。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防护措施:3.1 安全地点如果你在雷雨天气下,被困在户外或者在开放场地,应该尽快找到一个安全的地点,一般可以进入带金属网罩的建筑物,大型车辆,铁路隧道、路桥下、山洞、树丛等地方躲避。

3.2 用普通绝缘物封闭如果没有室内藏身之处,就必须用普通的绝缘物封闭身体。

注意,要用绝缘物如塑料布、绝缘衣物封住全身,其中厚度不能过薄,也要保证绝缘材质完好无缺。

3.3 特殊器材在经常遭受雷击的设施或者区域,需要采用专门的防雷设备,例如避雷针、耐雷措施、避雷器、避雷线等。

校园防雷电安全教育安全知识

校园防雷电安全教育安全知识

校园防雷电安全教育安全知识校园防雷电安全教育安全知识现在是雷电高发季节,为确保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了解基本的防雷电安全知识对孩子和家长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就来看看有哪些是我们需要知道的防雷电安全知识吧!防雷电安全小知识(1)不要在楼顶或大树下避雨。

下雨时,不要继续在楼顶玩耍,也不能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大树下避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三米距离,下蹲并双脚靠拢。

(2)不要在水面或水边停留。

在河里、湖泊、海边钓鱼游泳、玩耍都是很危险的。

(3)不要快速移动。

雷雨中,最好不要拼命奔跑,更不适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在雷雨中快速移动容易遭雷击。

(4)远离金属物质。

在雨中行走时,不能撑铁柄雨伞或铁类玩具;避雨的时候要观察周围是否有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或电力设备,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

(5)雷雨中,最好不要玩手机。

雷雨天气告诫孩子们不要玩手机,尽量不要拨打或接听电话,家里的座机也避免使用,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但对于通过架空电线、电话线侵入的雷电波却无能为力。

(6)雷雨天气注意穿鞋。

在雷雨天气赤脚行走或避雨,会加大被雷电击的可能性。

贪玩的孩子应该立即穿上鞋子,或者在脚底垫上塑料等绝缘体。

如果刚好在户外雷区,请教育孩子这样:1.严禁奔跑,不要张嘴,应立即双膝下蹲,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是人身体部位最容易遭到电击的。

2.迅速躲进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

3.如果是在室内,应该马上关闭好门窗。

暴雨预警信号等级划分: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雷电灾害防御知识-精品文档

雷电灾害防御知识-精品文档

县级气象部门防雷工作重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HINA METEOROLOGY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一)雷暴活动频繁
我国地处温带、亚热带地区,雷暴活动十分频繁。
年最多雷暴日:22个城市在50天以上
年平均雷暴日:10个城市超过40天
CHINA METEOROLOGY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二)雷电灾害严重
根据近30年的雷电统计资料分析,我国雷暴日天数变 化不大,但是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日益严重。
(五)防雷市场发展壮大
随着国内雷电防护市场需求的扩大,防雷工程设计、施工企业 和防雷产品的生产、销售企业大量涌现。全国有约1600家企业持 有防雷工程专业资质,此外,还有数百家从事防雷产品生产、销售 的企业;全社会从事防雷技术工作的人员有数万人,其中,有近3 万人取得了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 我国也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民族自己的企业,这些企业既积极参 与国际防雷产品、工程市场的竞争,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以 及前沿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在国际防雷界已形成一定影响, 也打出了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
CHINA METEOROLOGY
现状
(六)防雷标准体系逐步健全
中国气象局于2019年12月成立了“全国气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雷电专业委员会”,目前正在筹建“全国雷电灾害防御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 。截止目前,已组织各级气象部门参与制定了近10部 防雷国家标准,立项制定50部防雷气象行业标准(已发布16部), 数十部地方防雷标准。同时也通过组织气象防雷专家积极参与“全 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活动、组织进行“雷电防护标准 化体系”研究等工作,努力使防雷减灾标准化工作适应实际管理、 业务和服务工作的需要。

雷电灾害预防措施

雷电灾害预防措施

雷电灾害预防措施雷电灾害是自然灾害常见的一种,近年来雷击事件屡屡发生,主要原因是人们防雷意识淡薄,防雷设施缺乏.,下面是店铺为您介绍的在日常生活中对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

以供参考。

预防雷击的措施:室内预防雷击(1)电视机的室外无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气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 以上。

也就是说,尽量暂时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

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预防雷击的措施:.室外如何避免雷击(1)为了防止反击事故和跨步电压伤人,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

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但是帆布蓬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电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离开。

(3〕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应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

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

如果有急事需要赶路时,要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要走的慢些,步子小点;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相关知识:怎样抢救被雷击伤的人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

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并对他进行抢救。

若伤者虽失去意识,但仍有呼吸和心跳,则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很大,应让伤者舒适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

若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跳动,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注意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要中止心肺复苏的急救。

雷电预防安全常识

雷电预防安全常识

雷电预防安全常识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常常在雷雨天气中出现。

它带有强大的电能,不仅可以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可能给设备和建筑物带来严重的损害。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雷电预防的安全常识,以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

1.了解雷电的形成和规律雷电是由云层内部的正电和地面的负电之间的电荷分离产生的。

当云层内的正电荷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与地面上的负电荷产生强烈的电流放电,形成闪电。

了解雷电的形成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雷电灾害。

2.避免在雷雨天气外出雷电常常伴随着大雨和狂风,这时候外出是非常危险的。

在雷雨天气中,尽量待在室内,远离窗户、门口和金属物品。

如果必须外出,应选择安全的避雷设施,如雷达站、避雷塔等。

3.不要在露天场所躲避雷雨许多人在下雨时会选择在露天场所躲避雷雨,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露天场所没有避雷设施,人们很容易成为雷电的“接地物”,增加被雷击的风险。

因此,应尽量避免在露天场所躲避雷雨,选择安全的室内环境。

4.远离高大的物体和金属设施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远离高大的物体和金属设施,如高楼、电线杆、铁塔等。

这些物体容易吸引雷电,成为雷电击中的目标。

如果无法远离,应找到安全的避雷设施或躲进建筑物内。

5.避免在水中或潮湿的地面上活动雷电很容易通过水传导,因此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避免在水中或潮湿的地面上活动。

不要在游泳池、湖泊、河流等水域中游泳或嬉戏,也不要在雨水积聚的地方玩耍或行走。

6.不要使用带有金属材质的工具或器具在雷雨天气中,不要使用带有金属材质的工具或器具,如铁锹、铁锤、铁丝网等。

这些金属物品容易成为雷电的吸引点,增加被雷击的风险。

应尽量使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工具,如塑料或木制品。

7.保护好自己的电子设备雷电对电子设备造成的损害是常见的。

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或者将它们断开与电源的连接。

如果不得不使用,可以使用避雷器或插座保护装置来保护设备免受雷击。

8.了解周围的避雷设施和避雷知识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避雷设施和避雷知识,我们应该了解周围的避雷设施和避雷知识。

安全教育日加强防雷知识教育预防雷击事故

安全教育日加强防雷知识教育预防雷击事故

安全教育日加强防雷知识教育预防雷击事故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猛烈与强大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可预见的威胁。

为了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每年的5月12日被设立为国际安全教育日。

在这一天,各类场所、机构和组织都会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加强防雷知识教育,以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

一、了解雷电的形成和传导原理要加强防雷知识教育,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雷电的形成和传导原理。

雷电是大气中的静电放电现象,当大气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电势差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即雷电形成。

雷电常常沿着导电体传导,例如树木、建筑物、金属结构等。

因此,了解雷电的形成和传导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预防雷击事故的方法。

二、安全避雷措施的知识普及为了预防雷击事故,我们应当加强安全避雷措施的知识普及。

在室外活动时,尽量避免在雷雨天气下进行,如果无法避免,在开阔地带不要躲在树下、建筑物旁边或者是金属结构物附近,这些地方较容易被雷电击中。

当然,如果在雷雨天气下被困在开放的区域,我们可以躲在低洼地或者是近地面的建筑物中以减少受雷击的风险。

室内也需要做好防雷措施,例如通过接地防止雷电进入建筑物,并且避免使用有线电话和淋浴等容易形成接地的电器。

三、防雷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除了加强防雷知识的教育普及外,还需要加强防雷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对于高风险地区,例如科研单位、通信基站、电力设施等,应当配备专业的防雷设施。

这些设施包括避雷针、避雷网、避雷线等,可以将雷电导入地下或者是其他安全区域,以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

同时,这些设施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它们的正常工作状态,提高防雷效果。

四、加强安全教育的触达渠道和方式为了确保防雷知识的普及和有效教育,我们应当加强安全教育的触达渠道和方式。

在学校中,应将防雷知识纳入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够了解并且掌握相关的知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社区、企事业单位、媒体等多种渠道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例如举办讲座、展览、宣传活动等,以增加人们对于防雷知识的关注和认识。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一、雷电基本知识雷电是天空中的云团在静电感应作用下,产生电荷并聚集形成雷云,当云层对地面产生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空气电离而导电,形成放电通道,出现闪电和雷鸣现象。

雷电具有极高的能量和电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设施、设备和人身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二、雷电危害识别雷电危害主要包括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三种形式。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设备和人体等,造成直接损害;感应雷是指雷电放电时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导致设备过热、损坏;雷电波侵入则是指雷电沿输电线路侵入,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三、防雷设施与设备防雷设施主要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用于接引雷电并将其引入地下;防雷设备主要包括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等,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四、防雷安全措施1. 安装防雷设施:建筑物应安装避雷针、避雷带等防雷设施,并与地下连接线良好连接。

2. 设备接地:电气设备应进行接地处理,以避免雷电击中设备时产生过电压和过电流。

3. 安装电涌保护器:电子设备应安装浪涌保护器,以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

4. 防雷宣传教育:加强防雷宣传教育,提高员工防雷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 建立防雷安全制度:建立健全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雷设施及设备。

五、应急处置与救援在遭遇雷电天气时,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 及时关闭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切断电源和信号线路。

2. 避免在空旷地区停留,尽量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躲避。

3. 不要在树下、金属物体附近停留,避免使用金属雨伞等物品。

4. 如果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雷电天气,应关闭车窗、收音机天线,避免接打手机。

5. 在雷电天气结束后,应尽快离开躲雨的建筑物,以防积水带电伤人。

同时,需要了解基本的救援常识,如心肺复苏术(CPR)等,以便在遭遇意外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

六、防雷安全法规与标准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防雷安全法规和标准。

雷电安全防护措施建议

雷电安全防护措施建议

雷电安全防护措施建议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极具威力的气象现象,经常发生的雷雨天气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雷电安全防护措施。

本文将就如何预防雷击事故,提出以下建议。

一、室外防护建议1. 避免在雷雨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

雷电发生时,人们应尽量迅速撤离并寻找安全的室内场所避雨,如建筑物或汽车内。

活动场地若没有室内场所可供躲避,则应寻找地势较低或有树木遮掩的地方躲避,但要远离高大的物体如电线杆、树木等,避免成为雷电击中的靶子。

2. 不要在雷暴天气下接打手机。

移动通信设备如手机、对讲机等具有金属天线,容易成为雷电的传导路径。

在雷雨天气下,使用这些设备会加大被雷击的风险。

因此,遇到雷暴天气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设备,以减少被雷击的危险。

3. 保持防雷设施的完好。

建筑物、电线杆等公共设施上的避雷针、接闪器等防雷设备要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同时,居民也可以在自家房屋上安装避雷设备,减轻雷击带来的危害。

二、室内防护建议1. 避免使用有线电视和固定电话。

有线电视和固定电话线路容易成为雷电击入建筑物内部的通道,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在雷雨天气下,最好避免使用这些有线设备,以减少雷电侵入室内的风险。

2. 室内避雷针和接地装置的安装。

为减少雷电侵入室内的危险,可在建筑物屋顶等高处安装避雷针,引导雷电向下击穿,减少对建筑物内部的危害。

此外,必要时可以安装接地装置,将室内电气设备与大地之间建立良好的导电通道,减轻雷击造成的损失。

3. 远离水源和金属物品。

室内若有水源如水管、洗澡设施等,雷击时容易产生电流泄漏而危及人身安全。

此外,金属物品也易成为雷电传导路径,应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受到雷击。

三、个人防护建议1. 避免使用金属物品。

在雷电天气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金属物品,如雨伞、铁制手杖等,以减少受到雷击的几率。

2. 遵守室外安全距离规定。

当雷电活动较为剧烈时,如闪电频繁且近距离为3至5公里内时,人们应迅速撤离室外场所,并尽量远离高大的建筑物、电线杆和树木等,以保证个人安全。

雷电灾害防范讲座

雷电灾害防范讲座

雷电灾害防范讲座
一、雷电灾害概述
1.1 雷电灾害的定义
雷电灾害是指由雷电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雷击、雷电感应和雷电波等,其危害性极大,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1.2 雷电灾害的特点
雷电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难以预测和防范等特点。

据统计,每年全球约有100多人死于雷电灾害,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二、雷电灾害防范知识
2.1 雷电发生原理
雷电是一种大规模的电放电现象,主要由于大气中的水滴、冰晶等粒子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带电粒子。

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雷电放电,产生巨大的能量。

2.2 雷电灾害防范措施
1. 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雷电灾害的危害性,增强防范意识,遵循安全规定,避免在雷电天气冒险行动。

2. 避免户外活动:雷电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特别是高地、开阔地带和水面附近,避免成为雷击目标。

3. 安全室内避险:在雷电天气,应尽快进入室内避险,关闭门窗,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减少雷电波危害。

4. 正确使用电器:雷电天气应避免使用电器,如必须使用,应确保接地,避免电器损坏和触电事故。

5. 安装防雷设施:建筑物的防雷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降低雷电灾害风险。

6. 宣传教育:加强雷电灾害防范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三、总结
雷电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通过加强雷电灾害防范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可以有效降低雷电灾害的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位能够认真研究和掌握雷电灾害防范知识,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

雷电灾害与防御知识分享

雷电灾害与防御知识分享
2020/8/9
2020/8/9
及架空通讯线、架空信号线等易 受雷击。 10、地下管线多或管线交叉点处 易落雷。 11、山区泉眼、风口或地下有金 属矿床的建、构筑物易受雷击。 12、铁路沿线或铁道终端易受雷 击。
2020/8/9
13、高大的树木和屋顶旗杆易落 雷。 14、人流集中活动的建筑物内, 如影剧院、会堂、集中的商场等 易受雷击 。 15、工厂的排气管、粉粒产生的 生产车间、潮湿生产车间、管道 较多的车间等建筑物易受雷击。
2020/8/9
算机、通讯设备及工业自控系统得 到广泛的应用,而这些微电子设备 及集成电路的耐过电压、过电流的 能力极为脆弱,因此雷电灾害发生 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 来越大。
2020/8/9
2020/8/9
1、河南的雷电灾害多不多?
河南省地处黄淮地区,大部分地 区平均雷暴日数在25天以上,最多 可达到50天以上,为多雷暴活动区 ,每年都有因雷击而造成损失和伤 亡的事故发生。
3、雷电的危害是怎样产生的?
在地球上任一时刻,平均有2000 多个雷暴发生,每个闪电的强度可 以高达10亿伏。伴随着雷电主要产 生以下六种作用: (1) 、雷电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2) 、雷电的电动力效应。 (3) 2020/8/9 、雷电的冲击波效应,包括
“激波”和次声波两种冲击形式 。 (4)、雷电反击和雷电引入高 电位。 (5) 、雷电的电磁感应和静电 感应效应。 (6) 、雷电产生的接触电压和 跨步电压。
2020/8/9
2020/8/9
1、避雷针为什么能“避”雷?
避雷针只是整个避雷系统接闪器 的最初形式,它为什么能避雷呢? 这要从雷击的形式说起。
当天空中有雷云的时候,因雷云 带有大量的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作 用,雷云下方的地面和地面上的物 体都带上了与雷云相反的电荷,

防雷防电安全教育知识_防雷电安全小常识

防雷防电安全教育知识_防雷电安全小常识

防雷防电安全教育知识_防雷电安全小常识防雷防电意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防雷防电安全教育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防雷防电安全教育知识一、雷电预警信号如何分级及防御?雷电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标准: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工作。

2、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应尽快放置到安全场所或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取消上述物品警报实效内的运输计划。

3、密切关注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取消警报实效内户外的生产、旅游、体育、集会、商业等活动计划。

4、处在户外且附近没有安全避护场所的人员应尽快返回,游乐场所尽快安排停运户外设施,并把游人安置到安全场所。

5、处在未经防雷检测或检测不合格场所的人员应特别注意加强防范。

(二)雷电橙色预警信号标准: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雷应急措施。

2、安排人员密切监视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储存场所,应急专业处置队伍集合待命;停止上述物品的运输,就近妥善处置。

3、停止户外的生产、旅游、体育、集会、商业等活动;不要在室外游泳和水面附近活动。

4、游乐场所立即停运户外设施,并把游人安置到安全场所;位于房顶、脚手架、塔吊等高空作业人员立即停止作业并转移到安全地带。

5、不要在树木、塔吊、变压器下及孤立的棚子和小屋里避雨,应当尽快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并关好门窗。

6、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发现雷电时不要把农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不要骑马、骑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

7、切断危险电源,远离电线、变压器等带电设备,远离铁塔、烟囱、电线杆、旗杆、各种天线等高大物体,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下引线,远离铁丝网、水管、金属门窗和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防雷安全知识

防雷安全知识

一、雷电基础知识
雷击起火的客车
2、雷电的危害(续一)
雷击受伤的小学生
被 雷 劈 开 的 大 树
一、雷电基础知识
2、雷电的危害(续二)
雷 击 损 坏 的 插 座 雷 击 烧 坏 的 电 脑
雷击烧坏的电视机
一、雷电基础知识
3、雷击的形式
雷击一般有直接雷击和间接雷击两 种。
直接雷击:雷击直接击在物体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称 之为直接雷击。(直击雷,侧击雷) 间接雷击: 雷击电磁脉冲:它是地闪回击过程产生的瞬时电磁 场及其强大闪电流。雷电流具有很高的峰值和波前 上升陡度,能在所流过的路径周围产生很强的暂态 脉冲电磁场,它的感应范围很大,在该电磁场中的 导体会产生感应过电压(流)。
二、个人防雷常识
室外应如何防雷
例: 2005年9月14日下午4时, 长沙市河西湖南第一师范东方红校 区篮球场东南角遭受雷击,将当时 正在篮球场进行军训的6位女同学和 一名教官击倒在地,其中3名同学是 趴着倒下的, 3名同学是仰着倒下 的,其中一名叫刘华的同学因受雷 击过重,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那么人在室外如何防雷呢?
二、个人防雷常识
4、怎样判断雷电离我们有多远
由于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闪电(光)的传播速度是 每秒30万公里,而雷声的速度是每秒340米,所以看到闪电 到听到雷声的时间间隔乘以340米就是雷电离你的大概距离。
三、雷击急救方法
1、雷击对人体的伤害
雷击损害人体的生理效应大体有三种: ⑴当雷电电流通过心脏时,受害者会出现血管痉 挛、心搏停止,严重时会出现心室纤维性颤动,使心 脏供血功能发生障碍或心脏停止跳动;
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及基础 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或有沥青质的防腐层时,宜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 为接地装置。

常见自然灾害安全防范知识

常见自然灾害安全防范知识

常见自然灾害安全防范知识
1、雷电灾害与防范
(1)雷电天气时,要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雷雨时,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应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2、地震灾害与防范
(1)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

(2)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3)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

3、龙卷风灾害与防范
(1)龙卷风袭来时,应打开门窗,使室内外的气压得到平衡,以避免风力掀掉屋顶,吹倒墙壁。

(2)在室内,人应该保护好头部,面向墙壁蹲下。

(3)在野外遇到龙卷风,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者侧向移动躲避。

4、洪水灾害与防范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顶、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安全防雷常识

安全防雷常识

1 雷电基本知识●1.1 雷电是什么雷电是大自然中发生强烈闪光伴有巨大隆隆爆炸声的现象,是一种既恐怖又壮观的大气物理现象。

全球每年约有十亿次雷暴发生,就整个地球表面而言,每秒钟的落地闪就有30-100次,平均每天发生闪电约800万次。

闪电的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

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

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

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

闪电通道中温度骤增,形成强烈的冲击波、剧变的静电场和电磁辐射,常常造成人畜伤亡,建筑物损毁、引发火灾以及造成电力、通信和计算机系统的瘫痪事故,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1.2 雷电的形成在天气闷热潮湿的时候,地面上的水受热变为蒸汽,并且随地面的受热空气而上升,在空中与冷空气相遇,使上升的水蒸汽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积云。

云中水滴受强烈气流吹袭,分裂为一些小水滴和大水滴,较大的水滴带正电荷,小水滴带负电荷。

细微的水滴随风聚集形成了带负电的雷云;带正电的较大水滴常常向地面降落而形成雨,或悬浮在空中。

由于静电感应,在大地表面相对带负电的雷云的区域感应出正电荷。

这样雷云与大地之间形成了电场,当电场强度超过击穿大气的强度时,即发生了雷云与大地间的放电,从而形成了雷电。

●1.3 雷电的种类由于大气分布的不均匀和云团荷电的差异性,雷云的放电通道呈多种形式,所发生的空间位置也不同。

按闪电形状可分为:线状雷、带状雷、片状雷、连珠状和球状雷。

线状雷最为常见,线状闪电大多是雷云与大地间的放电(约50%-70%以上),也有雷云之间的放电。

这种闪电可以同时击在不同的地方。

一般表现为一种蜿蜒曲折枝杈纵横的巨型电气火花,长约2-3km,也有长达10km的,具有丰富的分叉,类似树枝状,所以也称枝状闪电。

带状闪电是由连续数次的放电组成,是宽度达十几米的一类闪电,它比线状闪电要宽几百倍,在各次闪电之间,闪电路径因受风的影响而发生移动,使得各次单独闪电互相靠近,形成一条带状。

防雷电意识知识点总结

防雷电意识知识点总结

防雷电意识知识点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雷电防护意识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在一些高压电设备比较集中的场所,如电力输变电站、电信基站、广播电视塔等,雷电防护变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防雷电意识的相关知识点。

1. 雷电的危害及其防护雷电是大气层中产生的一种高能量天气现象。

当雷电在地面或建筑物上击中时,其能量可相当于数百千瓦的高功率雷达,因此,雷电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身伤害:雷电打击会直接导致人身伤害,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2)设备损坏:雷电打击会瞬间释放大量的电能,轻者可能导致设备损毁,严重者甚至引发火灾等事故。

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雷电危害的高度警惕,加强对雷电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其对人身和设备的伤害。

2. 雷电的形成原理雷电是由于云层中的水滴和冰粒在云中碰撞形成静电,并在云内部和云与地面之间形成电荷的分布不平衡而产生的一种大气放电现象。

雷电的形成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云中的冰粒和水滴在云内部相互冲击,形成静电。

当云内部的电荷分布失衡时,就会产生雷电。

(2)云与地面之间的电荷分布不平衡也是雷电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云层与地面间的电荷差异较大时,就会形成雷电。

了解雷电的形成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从而降低雷电对人身和设备造成的危害。

3. 雷电的防护措施为了有效防范雷电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面接地:通过合理的接地系统设计,将雷电的电能引导入地下,从而减少雷电对设备和人身的危害。

(2)金属避雷针:在建筑物的高处设置金属避雷针,将雷电引向地下,减少其对建筑物的损害。

(3)避雷带:在建筑物的周围设置避雷带,防止雷电对建筑物周围的地面和植被产生破坏。

(4)避雷接地网:运用金属网格或线圈等结构,将雷电的电能引向地下,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通过以上防护措施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减少雷电对人身和设备的危害。

防雷知识

防雷知识

防护雷电的对象可分为人体、建(构)筑物、易燃易爆场所、计算机场地、高电压设备等。

不同的对象,雷电的防护也有不同。

1.1 人体防雷电雷电造成的灾害除经济损失外,还伤及到人的生命。

人在遭受雷击时,电流迅速通过人体,可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心脏骤停,造成不同程度的烧伤,严重者可发生脑组织缺氧而死亡。

在雷电多发的夏季,人们对防雷电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当雷电发生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家电设备,如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电话机等,室外天线和电源线要接地良好,空调器、电冰箱、抽油烟机也要停止使用,以防感应雷和雷电波的侵害。

房屋门窗要关闭好,有条件的家庭,门窗可安装金属网罩并接地良好,以防球形闪电入室。

如果人在户外,雷雨时应及时进入有避雷设施的场所,不要在孤立的电杆、房檐、大树、烟囱下躲避。

当雷电距离很近时,不要撑开带铁杆的雨伞,头顶上方要避开金属物,不要使用手机,避免直击雷的袭击。

在水田劳动或者在河里游泳,应立即离开水中,以防雷电通过水的传导而遭雷击。

在雷雨中,若感到头、颈、身体有麻木的感觉,这是即将遭受雷击的先兆,应立即躺下。

万一遇到被雷电击昏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外部心脏挤压按摩,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1.2 建(构)筑物防雷电城市的高大建(构)筑物不断增加,导致雷击事故不断加剧;建(构)筑物内通信、计算机网络等抗干扰能力较弱的现代化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不少高大建(构)筑物的防护设施不完善使它们的防雷能力先天不足;大量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未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设计安装防雷电装置便投入使用, 这些都成为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杜绝雷电灾害重在预防。

高大建(构)筑物要按规范要求安装防雷电设施,要严格对建(构)筑物防雷电设施的设计审查、施工监督、竣工验收。

开展广泛的防雷知识宣传,特别是对那些高大建(构)筑物的所有者,要逐个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对无资质、资格证进行防雷设施设计、施工的单位要坚决取缔,做到防患于未然。

防雷安全知识(精选.)

防雷安全知识(精选.)

防雷安全知识一、什么是雷击(雷电)?所谓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

二、雷击的几种表现形式:(1)直击雷(2)雷电电磁脉冲:1、感应雷击2、雷电波侵入三、雷电活动的一般规律:夏季多于冬季,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丘陵多于平原,低纬度多于高纬度地区,陆地多于海洋,水陆过渡带多于其他地带,城市多于乡村,土壤电阻率(ρ)大的地方多于土壤电阻率(ρ)小的地方。

四、防雷装置的主要构成:(1)接闪器: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2)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3)避雷器:是一种能释放过电压能量限制过电压幅值的保护设备。

使用时将避雷器安装在被保护设备附近,与被保护设备并联。

在正常情况下避雷器不导通(最多只流过微安级的泄漏电流)。

当作用在避雷器上的电压达到避雷器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导通,通过大电流,释放过电压能量并将过电压限制在一定水平,以保护设备的绝缘。

在释放过电压能量后,避雷器恢复到原状态。

(4)接地线:接地线就是电气保护中的一种方式,通过与大地层连接进行放电保护,它的作用是当连接的设备漏电或感应带电时能够快速通过接地线将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设备外壳不再带电。

(5)接地装置(接地体):埋入土壤中或混磷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五、最实用的防雷方法介绍:A:直击雷防护B;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六、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避雷知识简介:(1)雷雨天减少户外活动;(2)打雷时尽量不接打固定电话;(3)不要靠近户外金属物体;(4)打雷时不要在大树下躲避;(5)不要停留在水陆交界或山坡与平过渡地带;(6)不要用未作任何接地处理的太阳能热水器淋浴;(7)不要靠近金属门窗,尤其是住户在15米高以上的楼房;(8)关闭家用电器电源(有SPD保护和良好接地系统的除外);(9)购置不动产,如房屋等类固定资产,应查看是否具有防雷验收合格证;(10)购买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应仔细查看安装说明书,并认真检查安装人员是否按照说明书进行安装雷电简介雷电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状
(一)雷电监测
雷电监测网主要由气象、电力、电信、 民航、部队等部门建设和使用。目前,气 象部门全国布点建设雷电定位系统,总探 测站数400多个,并实现区域联网,大大提 高了探测精度和效率。此外,中国气象局 已在京津冀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 三角洲地区建设兼有云闪探测功能的区域 性雷电监测系统。
我国也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民族自己的企业,这些企业既积极参 与国际防雷产品、工程市场的竞争,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以 及前沿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在国际防雷界已形成一定影响, 也打出了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
现状
(六)防雷标准体系逐步健全
中国气象局于2005年12月成立了“全国气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雷电专业委员会”,目前正在筹建“全国雷电灾害防御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 。截止目前,已组织各级气象部门参与制定了近10部 防雷国家标准,立项制定50部防雷气象行业标准(已发布16部), 数十部地方防雷标准。同时也通过组织气象防雷专家积极参与“全 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活动、组织进行“雷电防护标准 化体系”研究等工作,努力使防雷减灾标准化工作适应实际管理、 业务和服务工作的需要。
❖ 感应雷电灾害(静电感应破坏、电磁 感应破坏)
由于雷电感应所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 (或通过电源、通信线路传输到目标物内), 使目标物内部的电子设备甚至人员受损害。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五)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点
—— 90%以上雷灾经济损失发生在城市和行业部门, 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
—— 90%以上雷击伤亡事故发生在农村地区; —— 汛期是雷电灾害事故的高发期,4~9月间发生 的雷灾起数和雷击伤亡人数均占全年总数的90%以上 (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直接经济损失)。
这些站网和系统在雷电及对流性灾害 天气过程的监测、预测、人工影响作业指 挥、雷电防护等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状
(二)雷电预警预报
雷电的发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我国雷电预警预报研究工 作起步较晚,近几年在雷电诊断分析及预警预报技术和方法的 研发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随着全国局域雷电定位网 的建立和应用,一些省市开始针对有无雷电发生进行定性产品 发布,或针对某些行业单位、重点区域开展专业性的雷电预警 预报。
主要内容
我国的雷电灾害 防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防雷法规与文件 防雷主要法律制度 履行好防雷社会管理职责
县级气象部门防雷工作重点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一)雷暴活动频繁
我国地处温带、亚热带地区,雷暴活动十分频繁。 年最多雷暴日:22个城市在50天以上 年平均雷暴日:10个城市超过40天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现状
(七)防雷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加强
气象主管机构建立了面向社会的行政许可窗口,依法 履行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资质认定、防雷装置检测资 质认定、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防雷资质和产品 备案以及市场监管等社会管理职能,有效地降低了防雷安 全隐患。
问题
雷电科研、业务水平已上一台阶,但雷电的发生、发展以及致 灾因素等诸多科学问题尚未解决。
国家级实验室:雷电物理与防 护实验室、广州雷电野外试验场。
国家级测试中心:北京、上海 防雷产品测试中心
其他部委、行业科研机构
现状
(四)防雷技术服务
包括雷击风险评估、雷灾调查 鉴定、设计技术评价、跟踪监督检 测、年度常规检测、防雷产品测试 等多个服务项目,涵盖了社会经济 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涉及多个行业及部门,取得了显著 的社会经济效益。
电力系 统故障
火灾、 爆炸
信息系 统毁坏
建筑 物损

航天工业
畜牧业 森林火灾
石油 化工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三)雷电灾害成因
雷电是在雷暴天气条件下发 生于大气中的一种长距离放电现 象,具有大电流、高电压、强电 磁辐射等特征。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四) 雷电灾害机制
❖ 直接雷电灾害
雷电直接击中人体、建 (构)筑物、设 备等,其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及热效应、机 械效应等所造成的直接损害。
现状
(五)防雷市场发展壮大
随着国内雷电防护市场需求的扩大,防雷工程设计、施工企业 和防雷产品的生产、销售企业大量涌现。全国有约1600家企业持 有防雷工程专业资质,此外,还有数百家从事防雷产品生产、销售 的企业;全社会从事防雷技术工作的人员有数万人,其中,有近3 万人取得了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
(二)雷电灾害严重
根据近30年的雷电统计资料分析,我国雷暴日天数变 化不大,但是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日益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1997-2009年的十余年间,全国因雷 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电灾害事故就有近 400起,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数千人。
雷电灾害涉及电力、通信、石化、交通、金融 等各行各业以及千家万户
总体而言,我国在雷电预警预报方面的工作还相当薄弱, 没有成熟的可供预报服务实际使用的业务产品,不能完全满足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雷电监测预警预报业务的需求。
现状
(三)雷电科研
我国在雷暴云电结构、雷电物 理、雷电电磁辐射、人工引发雷电 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并 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地位。
现代防雷的内涵在理论、技术以及实际应用上有了很多的创新 和发展,但专业学科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
雷电波侵入的防护: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后,架空电话 线屡遭雷击促使防雷保安器的研制成功;1882年纽约首次实 现供配电后,供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大量遭雷击又促使了电 力系统防雷的研究。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20世纪中叶以后,微电子技术和 超大规模集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LEMP可能损坏大范 围的电子系统,并造成更大的损失。
图4: 1997年~2006年全国雷击伤亡事故年变化图0
全国雷击伤亡事故年变化图
二、防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过去
—— 中国古代:引雷入地
—— 欧州古代:预警
发展
直击雷的防护:1754年前后,富兰克林、罗蒙诺索夫等 一批欧美学者用试验证实了“雷就是电”,并发明了用接闪 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的外部防雷装置拦截闪电 。 250 多年的实践证明,LPS是迄今唯一有效和广泛使用的直击雷 防护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