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氧族元素环境保护专题训练 人教版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氧族元素环境保护专题训练 人教版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氧族元素环境保护专题训练 人教版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氧族元素环境保护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第Ⅰ卷各小题的答案选出后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各题答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满分11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Ca-40Zn -65Ba-137Pb-207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环境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任意排放都会导致酸雨

B.生活污水、农药和难分解有机物等会造成水体污染

C.装饰材料中的甲醛、芳香烃及氡等会造成居室污染

D.二氧化碳和甲烷等物质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

【解析】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任意排放,与二氧化碳无关,A项错误;其他选项正确。

【答案】 A

2.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含有硫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是含碳化合物

B.煤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C.在水吸收SO2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D.SO2是酸性氧化物,被雨雾吸收后转化成酸雨

【解析】A.煤属于混合物;B.煤是不可再生资源;C.水吸收SO2并与其反应:SO2+H2O H2SO3,主要是化学变化;D.SO2是典型的酸性氧化物,被雨雾吸收后转化为亚硫酸成为酸雨。

【答案】 D

3.从20世纪20年代起,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它存在的证据。若该氧分子具有空间对称结构,你认为该氧分子是()

A.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

B.臭氧的同素异形体

C.一种新的氧化物

D.可能是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解析】O4是氧元素的一种新的单质分子,故A、C错;与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B正确;单质分子不可能存在极性键,D错。

【答案】 B

4.下列关于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O

B.稳定性:H2O>H2S>H2Se>H2Te

C.酸性:H2SO4

D.还原性:H2S>SO2>H2Se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律,非金属性:氧、硫、硒、碲依次顺序减弱,A错;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随着原子序数递增,酸性减弱,C错;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H2Se>H2S>SO2,由2H2S+SO2===3S↓+2H2O知,硫化氢还原性比二氧化硫的强,D错。

【答案】 B

5.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下列工业生产中,没有采用循环操作的是()

A.硫酸工业B.合成氨工业

C.硝酸工业D.氯碱工业

【解析】硫酸工业,循环操作提高二氧化硫利用率;合成氨工业,循环操作提高氮气和氢气利用率;

硝酸工业,循环操作提高氨的转化率;氯碱工业,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没有循环操作。

【答案】 D

6.香烟烟雾中含有CO、CO2、SO2、H2O等气体,用A.无水硫酸铜、B.澄清石灰水、C.红热氧化铜、D.生石灰、E.酸性品红溶液等可将其一一检出,检出的正确顺序是()

A.混合气→A→E→B→D→C

B.混合气→C→D→E→E→A

C.混合气→A→E→E→B→D→C

D.混合气→B→E→A→D→C

【解析】最先检验出水,排除B、D项;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前,要确认二氧化硫已除尽。

【答案】 C

7.在硫酸的工业制法中,下列生产操作及说明生产操作的主要原因二者都正确的是

() A.从沸腾炉出来的炉气需净化,因为炉气中SO3会与杂质反应

B.硫铁矿燃烧前需要粉碎,因为大块的硫铁矿不能燃烧

C.SO3用98.3%的浓硫酸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便使SO3吸收完全

D.SO2氧化为SO3时需要使用催化剂,这样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解析】沸腾炉出来的气体中含有砷、硒等的化合物和矿尘等,杂质和矿尘都会使催化剂中毒,水蒸气对设备和生产也有不良影响,所以要净化气体,A错;硫铁矿粉碎后,与空气接触面增大,反应加快;而块状硫铁矿与空气接触面小,反应慢,不是大块的硫铁矿不能燃烧,B错;因为三氧化硫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量,易形成酸雾,污染环境,且吸收效率低,所以,采用98.3%的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C正确;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所以,使用催化剂不能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D 错。

【答案】 C

8.古代曾用绿矾强热得到硫酸、红色粉末和刺激性气体,此反应属于()

A.有氧化还原的分解反应

B.无氧化还原的分解反应

C.只是氧化还原反应

D.只是分解反应

【解析】2(FeSO4·7H2O)Fe2O3+H2SO4+SO2↑+13H2O,既是分解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A

9.设计实验表明:亚硫酸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必选试剂是()

A.盐酸、浓硫酸、氯化钡溶液

B.溴水、硫化钠溶液、稀硫酸

C.硝酸、硫化氢、氢氧化钠溶液

D.氧气、氯化钡溶液、水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设计。探究某反应是否发生了,必须有明显现象。证明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必须用氧化剂,且有颜色变化,应选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时溶液褪色;证明它有氧化性,要选还原剂。应选硫化钠和稀硫酸,硫化钠和亚硫酸钠混合,加稀硫酸,产生淡黄色沉淀。发生的反应为Na2SO3+2Na2S+3H2SO4===3Na2SO4+3S↓+3H2O。

【答案】 B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H+4+OH-===NH3·H2O

B.向Fe(NO3)2稀溶液中加入盐酸:3Fe2++4H++NO-3===3Fe3++NO↑+2H2O

C.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2-4恰好沉淀完全:2Al3++3SO2-4+3Ba2++6OH-===2Al(OH)3↓+3BaSO4↓

D.向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SO2:ClO-+SO2+H2O===HClO+HSO-3

【解析】A中氢氧化钠过量,NH+4、HCO-3均与OH-反应;C中SO2-4恰好沉淀完全时,Al(OH)3也恰好溶解;D中ClO-有强氧化性,会将SO2氧化成SO2-4。

【答案】 B

11.甲:18mol/L硫酸溶液,乙:2mol/L硫酸溶液。敞口放置于空气中很长时间,对甲、乙溶液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都减小

B.甲、乙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都增大

C.甲、乙溶液质量都增大

D.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解析】甲为浓硫酸,在空气中吸水,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乙为稀硫酸,在空气中蒸发水,溶液浓度增大,溶液质量减小,二者溶质质量不变。

【答案】 D

12.过量废铜与少量18mol/L的硫酸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利用该反应制取硫酸铜不符合绿色化学原理

B.只要持续加热很长时间,硫酸能完全反应

C.参加反应的H2SO4的物质的量小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D.反应后混合物中有不溶于酸的黑色固体,它可能是CuS、Cu2S

【解析】Cu+2H2SO4(浓)CuSO4+SO2↑+2H2O,因为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环境,硫酸利用率只有50%,所以,它不符合绿色化学要求,A项正确;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后,持续加热,随着水的蒸发,稀硫酸浓度增大,所以,铜过量,持续加热,硫酸能完全反应,B项正确;根据反应式知,2mol H2SO4完全反应转移电子2mol,C项错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铜的化合价从0价可升至+1、+2价,而硫从+6价可降至+4、0-2价,所以,可能得到CuS、Cu2S等,D项正确。

【答案】 C

13.标准状况下,在四个等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等体积比的下列气体,充分反应后,容器里压强最小的是()

A.Cl2+H2S B.H2S+SO2

C.SO2+O2D.SO2+CO2

【解析】取气体为2mol,A项,Cl2+H2S===2HCl+S,反应后气体为2mol;B项,2H2S+SO2===3S↓+2H2O,剩余二氧化硫0.5mol;C项,SO2、O2在该条件下不反应,气体为2mol;D项,SO2、CO2在该条件下不反应,气体为2mol。

【答案】 B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光化学烟雾的消长规律,在一烟雾实验箱中,测得烟雾的主要成分为RH(烃)、NO、NO2、O3、PAN(CH3COOONO2),各种物质的相对浓度随时间的消长,记录于图中,根据图中数据,下列推论最不合理的是()

A.NO的消失速率比RH的快

B.NO生成NO2

C.RH及NO2可以生成PAN及O3

D.O3生成PAN

【解析】由曲线斜率可知在某一时间段内NO的消失速率比RH的快;NO的浓度一直在减小,NO2的浓度先升高后减小,在0~1时间段内NO可能生成NO2;O3、PAN的浓度在增加,而RH浓度一直在减小,RH及NO2在某一时间段内可能生成PAN及O3;O3的浓度一直在增加,不可能生成PAN,D不正确。

【答案】 D

15.为证明SO2与Ba2+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形成BaSO3沉淀,可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将SO2通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C.将SO2分别通入BaCl2溶液、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Ba(OH)2溶液中,只有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D.将SO2通入BaCl2与NH3的混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 A 、D 项实验可证明在碱性条件下SO 2能与Ba 2+

作用形成沉淀,但不能排除在非碱性条件

下也能形成沉淀;B 项中则是在酸性(SO 2溶解后生成H 2SO 3使溶液呈酸性)条件下,NO -3将SO 2-3氧化成

SO 2-4,从而形成BaSO 4沉淀;C 项中分别在中性、酸性和碱性条件下进行实验,从而能得出结论。

【答案】 C

16.已知98%的浓H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 -1,则49%的H 2SO 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9.2mol/L

B .大于9.2mol·L -1

C .小于9.2mol·L -1

D .不能确定

【解析】 由c =1000mL ×ρg·mL -1×w %M g·mol -1×1L

,因98%的硫酸的密度大于49%的硫酸的密度,故选C 。 【答案】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6分)

17.(6分)氧、硫、硒、碲最外电子层上都有________个电子。若用R 代表氧族元素,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其中氢化物的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H 2SeO 3的名称是________。

【答案】 6 H 2R H 2O RO 3 H 2RO 4 亚硒酸

18.(14分)某学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探究氯气与二氧化硫同时通入水中的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现采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为原料制取氯气,应选择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安装在上图的________

处,采用亚硫酸钠固体与70%的浓硫酸为原料制取SO 2,应选择下列装置的________,安装在上图的________处(装置不能重复选用,填装置序号)。

(2)仪器F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B 处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A 处装置发生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D 装置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证明D 中溶液里的Cl -是Cl 2、SO 2和H 2O 反应生成的,做该实验时,必须注意两点:第一,

实验过程中应使一种气体过量,这种气体是________(填分子式);第二,装置C 必不可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D 除作为反应器外,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可看出B 装置产生的气体要通过饱和食盐水,所以B 处应制取氯气,故选装置a ;A 处产生的气体通过一球形漏斗缓冲装置,气体应为SO 2,亚硫酸钠是粉末状,不能用启普发生器装置随制随停,故应选择装置b 。(2)SO 2溶解度较大,可能会产生倒吸,仪器F 是为了防止倒吸(作安全装置)。(3)B 处装置是制取氯气:MnO 2+4HCl MnCl 2+Cl 2↑+2H 2O ;A 处装置是制取二氧化硫:Na 2SO 3+

H2SO4===Na2SO4+SO2↑+H2O;氯气和二氧化硫同时通入水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氯气为氧化剂,二氧化硫是还原剂,化学方程式为:Cl2+SO2+2H2O===H2SO4+2HCl。(4)反应后D装置的溶液中的Cl-可能有三种产生途径:①Cl2、SO2和H2O反应生成硫酸和氯化氢;②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③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没有除去,进入了D中产生。为了证明Cl-是由氯气、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的,就要防止后两种情况发生,所以要在反应过程中,始终使SO2过量。(5)根据氯气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知,当它们的体积比为11时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反应过程中需要调节气体流速确保二氧化硫过量,通过在水中产生气泡快慢判断。

【答案】(1)a B b A(2)防止倒吸(3)MnO2+4H++2Cl-===Mn2++Cl2↑+2H2O复分解反应Cl2+SO2+2H2O===SO2-4+2Cl-+4H+(4)SO2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进入D中,影响实验结论(5)调节通入氯气、二氧化硫气体的相对速率

19.(13分)某化学研究性小组讨论Fe3+和SO2-3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提出了两种可能:一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SO2-3+H2O===2Fe2++SO2-4+2H+;二是发生双水解反应:2Fe3++3SO2-3+6H2O===2Fe(OH)3(胶体)+3H2SO3。为了证明是哪一种反应发生,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下列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Ⅰ:取5mL FeCl3溶液溶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浓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2SO3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这种红褐色液体是________。向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份加入BaCl2稀溶液,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产生该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换用稀释的FeCl3和Na2SO3溶液重复实验Ⅰ。实验Ⅰ、Ⅱ产生的现象完全相同。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FeCl3浓溶液中加入Na2CO3浓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形式上看,Na2CO3和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二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答案】实验Ⅰ:氢氧化铁胶体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有气泡产生Fe3++3SCN-===Fe(SCN)3Ba2++SO2-4===BaSO4↓

实验Ⅱ:Fe3+与SO2-3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双水解反应2Fe3++3CO2-3+3H2O===2Fe(OH)3↓+3CO2↑SO2-3有较强的还原性,CO2-3没有还原性SO2-3水解的能力较CO2-3小

20.(10分)已知A、B、C、D四种物质,都含有一种共同的元素,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根据以上信息推断: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填化学式)。

(2)从A、B、C、D四种物质中任选一种,从它们所含共同元素的价态上预测该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并设计实验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 H2S SO2H2SO4(2)A(硫单质)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因此,硫单质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取少量硫粉,置于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后,立即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硫燃烧得更旺,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SO2,证明硫元素具有还原性;取少量硫粉与铁粉混合,置于石棉网上,用红热的玻璃棒点触,可以观察到混合物发生反应:Fe+S FeS,证明硫元素具有氧化性。

21.(13分)人教版高一教材设置了“蔗糖(C12H22O11)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为了探究教材描述现象“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某同学根据下列仪器和试剂(可以重复使用)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为了验证蔗糖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反应的产物,按气体流向从左至右,组合实验装置,填接口字母代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中分液漏斗里装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烧瓶里的现象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D 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 中试剂可以用下列物质替代________。

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溶液

C .溴水

D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4)证明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产物有二氧化硫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证明产物有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常温下,发现浓硫酸与蔗糖反应慢,该同学向混合物中滴几滴水,反应明显加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检验产物________(填化学式)没有意义了。

【解析】 蔗糖与浓硫酸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C 12H 22O 11(蔗糖)――→浓硫酸12C +11H 2O ,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其产物有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1)先检验水,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因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a(OH)2+SO 2===CaSO 3↓+H 2O ,二氧化碳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检验二氧化碳时,先要除净二氧化硫,以免干扰对二氧化碳的检验。

综上所述,仪器连接顺序:A ―→D ―→E(Ⅰ)―→C ―→E(Ⅱ)―→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足量,可以起两种作用:除去二氧化硫并确定已除净,仪器连接也可以是:A ―→D ―→E ―→C ―→B ,所以,接口连接顺序:a -g -f -h -i -d -e -h -i -c 或a -g -f -h -i -d -e -c 。(2)浓硫酸是液体应装入分液漏斗中,蔗糖装入烧瓶中;烧瓶里的现象是白色蔗糖变成黑色,产生气泡,黑色固体膨胀。因为产生水蒸气,白色硫酸铜会变成蓝色。(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对检验二氧化碳实验有干扰:NaHCO 3+SO 2===NaHSO 3+CO 2↑,所以,只能选用溴水代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SO 2+Br 2+2H 2O===H 2SO 4+2HBr 。(4)E 装置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反应产物中有二氧化硫;确定二氧化硫除净,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5)浓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热量,使混合物温度升高,反应加快。

【答案】 (1)a -g -f -h -i -d -e -h -i -c 或a -g -f -h -i -d -e -c (2)浓硫酸 白色固体先变黄褐色,后变黑色,并膨胀,产生大量气泡 白色粉末变蓝色 (3)C (4)E 中品红溶液褪色 确认二氧化硫已除尽,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量,使混合物温度升高 H 2O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2.(6分)将5.1g 镁铝合金溶于600mL 0.5mol/L 的H 2SO 4溶液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0.1mol/L 的NaOH 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13.6g ,继续滴加NaOH 溶液时则沉淀会减少。

(1)当加________mL NaOH 溶液时,可使溶解在硫酸中的Mg 2+和Al 3+恰好完全沉淀。

(2)计算合金溶于硫酸时所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列出算式)

【解析】 Mg 2+、Al 3+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中只有Na 2SO 4,则n (NaOH)=2n (SO 2-4)=

2×0.6L ×0.5mol/L =0.6mol ,故V [NaOH(aq)]=0.6mol 1.0mol/L

=0.6L 。 【答案】 (1)600 (2)5.6L

环境保护选择习题专项训练

6.环境保护选择题专项训练 选择题(共65题,每题1分) 某大城市每天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510万吨.其中约400 万吨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流经该市的河流中,造成河流终年黑臭。据此回答1-2题。 1该市排入江河的污水来源是( ) A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B上游来水 c海上倒灌D以上各项均是 2该市的河水黑臭,不能为生产和生活利用,你认为最迫切、最经济、最有效的近期解决办法是( ) A大力抽取地下水B海水淡化 c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厂,关闭所有化工厂 D将自来水厂的取水口移至城市河流上游未受污染河段 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3-5。3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 A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B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工措施无法恢复其原貌 c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 D人类进行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4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B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c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D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含有氮、磷的化合物 5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是( ) A大型港口的建设B人类社会早期的渔猎活动 c在大沼泽地建立国家公园.挖渠排水D在湖泊中网箱养鱼,投放饵料 位于赤道附近的一个美丽富饶岛屿,曾是人们心目中的“旅游天堂”,然而近年来.垒球气温变暖引起海水的温度上升,导致该岛屿附近海域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威胁到该岛屿附近海洋生物的生存,大量死亡的浮游生物不断腐烂,迅速消耗水中的氧气,使该区域的其他海洋生物面临窒息的危险。与此同时,浮游生物尸体形成的沉淀物为海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使厚本清澈碧蓝的海域变成暗色。据此判断6-8趣。 6导致该岛附近海域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水体的富营养化B海洋污染C全球变暖D海水的温度上升7海平面上升使岛上居民不得不考虑迁居他乡,这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环境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因素 8该岛屿及其附近的许多岛屿的表面形态已是千疮百孔.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浪的机械侵蚀B物理风化c海浪的化学侵蚀D风力侵蚀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风沙威逼北京域》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得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此回答9-11题。 9.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碳氢化合物D悬浮颗粒10.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11.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 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 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12-13题12.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c海水的堆积作用D河流的堆积作用 13.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海区下沉迅速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⑤中 游生态有所恢复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14.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A火山地震B大气污染c水体污染D海平面上升15.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C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D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 墨西哥城位于19。N,在海拔约2250米的盆地中,如下图,该市有2000余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有300万辆汽车。回答16~17题。 16.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有( ) A.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 B.受温室效应影响 C.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 气排放量小 D.该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 污染气体的扩散 17.下列有关解决该城市光化学 烟雾危害的措施合理的是 ( ) A.控制人口,限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治理工厂废气 B.注意对同一季节不同排放标准的控制 C.禁止使用私家车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H2SO4等,因为液态HCl、H2SO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HSO3,不是由SO 2、NH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不涉及原子核,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核聚变、核裂变都不属于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二、胶体及其性质的知识点 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在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人教版】2020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得体专题练习(含解析)

语言运用得体 一、单选题 1.下列四句中,表述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A. 护士对刚出院的病人说:“欢迎您再来!” B. 您的报告对我们有些帮助。 C. 李刚对王明说:“你几点来,我们磋商一下好吗?” D. 警察对行人说:“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 2.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 A. 班长带同学们参观了新建的汽车站后,对站长说:“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B. 我相信你读了我的文章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C. 晚上十二点,宿舍里还有几个开灯看书的同学,黄兰不满地说:“大学生们,谁看坏了眼睛,请到我处拿眼药水。” D. 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对李明抄袭的作文写下一句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放学回家经过校门时,看到了地上有纸团,他很自然地弯腰拾起放进垃圾筒 里,,班会上,他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 A. 班主任发现了他 B. 班主任发现了自己 C. 自己被班主任发现 了 D. 这被班主任发现了 4.下面情境中,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你正在忙自己的事,同学来找你出去,你应该说:“” A. 你等一会儿,没看我正忙着呢吗? B. 请等一会儿,我把事情做完就来。 C. 你怎么偏在这时候来找我呢? D. 你来得可真是时候,我去不了。 5.【情境】端午节那天,全家去酒店聚餐。结束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 下面情境中,女儿的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 A. 爸爸,酒后驾车是违法的,你必须做一个守法公民! B. 爸爸,这个时候警察还在岗,万一被抓呢?别开了! C. 爸爸,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你不要命了吗? D. 爸爸,既然喝酒了,为了大家的安全,就别开车了。 6.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古松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假如木匠、植物学家和画家同时来看古松,木匠心里盘算它是适合造房子还是做家具,__________;植物学家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__________;画家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是聚精会神地__________以及它的昂然高举的气概。由此可知,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 ①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 ②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③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专题训练(含答案)

环境保护专题训练学号:姓名:. (07年海南高考题)1、(10分)(选修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5年11月13日,某化工厂的苯胺车间因操作错误发生剧烈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导致大量有毒的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国家环境保护局根据相关法规条件,对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单位处以法定的最高罚款,并处分相关责任人。(1)这次污染事故产生的危害有哪些?(4分) ①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环境,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等;(2分) ②松花江自污染源以下水质恶化,生活、生产用水紧张。(2分) (2)如何防控可能发生的类似污染事故?(6分) ①开展重点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2分) ②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快企业的治污进程。(2分) ③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依法惩治危害饮用水水源环境的违法行为。(2分) 2.(10分)(08年海南高考题)至2006年,已经发现世界海洋中共有200个“死亡地带”,及海洋中由于污染而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存的区域。联合国于2006年10月1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目前“死亡地带”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了34%。联合国一位官员说:“这些地带正在对渔业资源以及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构成重大威胁。”完成下列要求。 (1)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4分) ①油轮石油泄漏;②远洋运输、捕捞等排出的生活污水;③某些公司倾倒的工业废弃物(4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即可得满分.)(2)简述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6分) 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远洋航线沿线和渔业资源丰富海域(渔场)(2分),防治措施:①进行国际合作。制订国际公海海域相关法规,加强国际公海海域的环境管理(2分):②防止抽轮泄漏。③控制向国际公海海域排放各类废弃物(2分) 3.(10分) (09年海南高考题)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6分)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育制度(精编版)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育 制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为了搞好指挥部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培训与教育, 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 提高员工自我防护能力, 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熟悉有关的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现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培训教育的有关规定和《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相关要求, 特制定本制度。 基本要求 指挥部所有员工及外协作业队从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 提高安全生产技能, 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 理能力。 新入场员工必须经入场三级安全教育, 经考核合格, 方可参加施工。 工人转场或变换工种, 须进行新施工环境或新工种的安全教育, 经考核合格, 方可参加施工。 特种作业人员(指从事电工、起重、金属焊接与切割、爆破、压力容器、登高架设、厂内机动车驾驶、制冷、锅炉等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方可上岗作业。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 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1.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化学知识具有“繁、杂、散”的特点,考生对此存在“易懂、难记、用不好”等问题,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存在的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通过抓点、连线、建网,加强复习的系统性。 抓点是从具体代表物入手,掌握其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可按色、态、味、水溶性、密度、熔沸点及特性来划分;化学性质可按与非金属、金属、水、酸(或酸性氧化物)、碱(或碱性氧化物)、盐等反应来划分。在注意共性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特性。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在与金属的反应中还表现出特性--强氧化性,即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与铁发生钝化、与不活泼金属也可发生反应等;需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暗处保存,则又反映出了硝酸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连线是将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连成一条线,即以元素价态变化为主线,这样在主线中该元素的各种价态及对应代表物的关系就会十分清晰。 建网是通过对知识的横向、纵向的梳理将头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有机化学复习中,要重点把握几组关系: ①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

②取代关系; ③氧化还原关系; ④消去加成关系;⑤结合重组关系等。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物质间联系的认识与理解,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二轮复习的方法是以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方法。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能力层面上讲,知识的整理、归纳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2.重视实验,提高探究性能力 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实验试题有利于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考查,从更深层次看,实验试题还能对考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他知识块的复习。 ①紧扣课本,深挖实验材料内涵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多源于教材,实验方案的“根”都植于教材中。教材是根本,是每一位师生都有??轨,开放性和学科内综合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原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液中离子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练习专项

2019年语文中考复习专项·文学文化常识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 “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B. 词又称“散曲”“曲子词”,也叫“长短句”“诗余”等。 C. 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漂亮朋友》 等。 D.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作者分别是曹雪芹、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和理解“词”的有关知识的能力。识记作家作品,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平时注意积累有关“元曲”和“表”的有关知识,就能很好答题。A.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散曲”不是词的称谓;C.说法错误,《漂亮的朋友》作者是法国的莫泊桑;D.说法错误。四部名著作者应为: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故选A。 2.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文章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说明了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B.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与英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中 的主人公都具有“硬汉精神”。 C. “对月怀远”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永恒主题,清冷的月色催生了诗人们对远方亲 友的怀念,也慰藉了他们孤寂的情怀,北宋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一。 D. 戏剧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融音乐、舞蹈、文学、美术于一体。京剧可以说是中国 的国粹,而话剧在西方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威尼斯商人》是话剧中的喜剧精品。【答案】B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练习(三)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三) 环境保护 考向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一讲高考】 【例1】(2016?新课标Ⅲ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例2】(2015?山东卷)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满地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10分) 【例3】(2014海南地理)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例4】(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二讲典例】 【例1】42.(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2月月考)(10分)【环境保护】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2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4分) 【趁热打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月13~14日,环保部就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约谈其主要负责人,督促其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及相关规定,坚决制止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1月14日,环保部向媒体通报称,环境保护部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发现,河南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10余家采矿企业,涉及可开采的坑口217个;矿渣堆存量2 000余万吨,堆放面积巨大,高差数百米,生态破坏严重,废弃场地生态恢复工作进展缓慢,未将环境保护部2014年的相关整改要求落实到位;保护区内部分采矿权到期后,有关部门仍为其办理矿权证。 说明矿产资源的开采,对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带来的危害,并简述其主要治理措施。 【例2】(【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读2012年我中十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图,回答问题。

环保、安全及个人保护培训知识

环保、安全及个人保护培训 怎样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学以致用,自觉遵守。拒绝违章指挥,严禁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 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化学品的使用 1、性质相抵触的物料不得放在同一区域,必须分隔清楚。 2、储存和使用剧毒化学品场所及其操作人员,必须加强安全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剧毒化学品必须实行“五双”管理制度:双人双锁、双人记帐、双人收发、双人运输、双人使用。 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液氯、液氮、乙块、液化石油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使用时,气瓶内应留有余压,且不低于0.05兆帕(MPa),以防止其他物质窜入。 4、盛装腐蚀性化学品的容器应认真选择,具有氧化性酸类物品不能与易燃液体、易燃气体、自燃物品和遇湿燃烧物品混装,酸类物品严禁与氰化物相遇。 5、易燃物品的加热禁止使用明火。 6、采用必要的排气、通风、泄压、防爆、阻止回火、导除静电、紧急放料和自动报警等措施。 7、有机溶剂不得倒进排水管道,防止腐蚀管道。 剧毒品用后的包装箱、包装袋、瓶、桶等必须严加管理,统一回收,专人负责管理。严禁将包装容器赠送、出借、随意丢弃、非法买卖。 发现剧毒品被盗、丢失、误用应立即报告,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凡准备废弃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内带有危险化学品,必须先清洗干净,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 个人防护 ①使用专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 ②严禁直接触剧毒化学品,不准在实验室、使用场所饮食。 ③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工作结束后必须更换工作服,清洗后方可离开作业场所。 员工安全生产职责 1、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对有章不循而导致事故的,负直接责任; 2、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工作时间不离岗,不串岗; 3、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4、认真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技能; 5、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立即向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为什么必须实行交接班制度? 应做到面对面交班,接班方要当面问清相关情况不允许打声招呼了事,更不允许不见面交接班。接班方在了解情况后应作相应接班检查,否则将承担接班后所有责任,交班方在未得到认可同意后,不能下班。交接班应遵循一说、二看、三确认程序。 怎样扑救电气设备的火灾? 扑救电气火灾,首先要切断电源,切断电源时,要防止触电和电弧灼伤,切断的位置要选择适当,尽快拉开总开关,注意防止带负荷拉闸刀,并使用绝缘工具操作或在电源方向有支持物的附近,使用绝缘柄钳工具,剪断低压线路电源,切断电源后,扑救方法与一般火灾扑救相同。 在危急情况下,带电灭火时,应注意:(1)应用不导电的灭火剂,防止发生触电事故;(2)使用小型灭火器,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3)在灭火人员穿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靴,水抢喷嘴安装接地线情况下,可采用喷雾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十九)环境保护(选修6)

专题训练(十九)环境保护 1.(2016·全国卷Ⅲ)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解析: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首先要考虑过度捕捞,其次考虑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如河湖湿地的减少及水污染等;采取的措施一方面要从原因入手分析,即解决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要从人工繁殖促进鱼类资源的增长角度考虑。 答案: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2.(2017·豫南九校质量考评)“垂直森林”建筑物是将平铺的森林立起来,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里成为人与自然共同的家。目前,南京的两座绿色塔楼正在建设中,预计2018年建成,南京市民很快将感受到绿色未来的气息,它将成为亚洲最早的“垂直森林”建筑。 分析建设“垂直森林”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好处。 解析:结合图示及材料,“垂直森林”的作用可从节约城市土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等方面回答。 答案: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制造氧气,吸附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颗粒物,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减弱噪声污染;美化环境。(任答五点) 3.(2018届高三·江西调研)如图示意世界某区域。该区域R河与K河流域盛产长绒棉,出口量很大。近年来,两河沿岸地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R河与K河沿岸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该区域位于中亚,降水少,土地荒漠化严重。过度扩耕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状况,引起

初中中考语文专题讲练:汉字的书写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汉字的书写 知识精讲 一、要点梳理 (一)汉字的笔顺规则 1.一般规则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1)先撇后捺:人八入 (2)先横后竖:十王干 (3)从上到下:三竟音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4)从左到右:理利礼明湖 (5)先外后里:问同司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6)先外后里在封口:国圆园圈 (7)先中间后两边:小水 2.补充规则 (1)点在上部或左上,先写点:衣立为 (2)点在右上或在字里,后写点:发瓦我 (3)上右和上左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里:厅座屋(4)左下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远建廷 (5)左下右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凶画 (6)左上右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里:同用风 (7)上左下包围结构的字,先上后里在左下医巨匠区3.写字笔顺口诀:

从上到下为主,从左到右为辅。 上下左右俱全,根据层次分组; 横竖交叉先横,撇捺交叉先撇; 中间突出先中①,右上有点后补②; 上包下时先外③,下包上时先内④; 三框首横末折⑤,大囗最后封底⑥; 分歧遵照《规范》⑦,做到流畅美观。 注释: ①中间突出的字,如“山”、“小”、“办”、“水”、“承”等。 ②上有点的字,如“犬”、“尤”、“戈”、“龙”、“成”等。 ③上包下的字,如“冈”、“同”、“网”、“周”、等。 ④下包上的字,如“凶”、“画”、“函”、“幽”等。 ⑤“三框”也叫“匠字框”,如“区”、“匹”、“巨”、“医”等。 ⑥“大囗”即大口框,如“四”、“回”、“园”、“国”等。(二)汉字的间架结构 结构方式例字间架比例 独体结构米、日方正 品字形结构品、森各部分相等 上下结构思、华上下相等 霜、花上小下大 基、想上大下小 上中下结构意、上中下相等 褒、裹上中下不等 左右结构村、联左右相等 伟、搞左窄右宽 刚、郭左宽右窄 左中右结构街、坳左中右相等 滩、傲左中右不等 全包围结构圆、国全包围 半包围结构医、叵左包右 庆、尾左上包右下 匀、句右上包左下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

金属 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单质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根据酸根分为含氧酸、无氧酸 根据电离出H +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根据电离程度分为强酸、弱酸 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微溶性碱和难溶性碱根据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碱、弱碱 根据电离出OH — 数目可分为一元碱、二元碱等酸 碱 根据阳离子可分为钠盐、钾盐等根据酸根分为硫酸盐、硝酸盐等 根据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复盐等 根据成盐的酸碱性可分为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等盐 化合物 无机物 有机物 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酚醛、酮羧酸、酯卤代烃 烃 烃的衍生 物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 、H 2SO 4等,因为液态HCl 、H 2SO 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 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 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 +、HSO 3—、NH 4+、OH —,不是由SO 2、NH 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 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 环境保护 综合题(10小题,共10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PEC蓝”是形容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的网络新词,它是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环境。 材料二 据观测,北京大气污染七成来自本地,图1是本地污染来源构成,图2是北京某区某年各月大气指数变化图。 (1)指出北京空气污染指数最高的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2)从长远来看,要保持北京大气质量良好,可采取哪些措施? 2.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部,为热带、亚热带气候,降雨集中于夏季。受厄尔尼诺影响,2016年1.2月份该州大量降水。该州沿海和内河渔业发达,农业、旅游业、制造业为其经济三大支柱。2016年3月,该州甲地(主要蔬菜种植区)陷入空前的渔业危机,当地鱼类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大量死亡。下图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局部图和甲地区域简图。 分析此次渔业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3.(2016厦门质检)山区道路建设中常因边坡深挖、隧洞建设产生大量弃渣,需要合理选择弃渣场,并采

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下图示意太行山区和顺至邢台铁路工程建设中某弃渣场防护措施布局。 简述该处弃渣场为防止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原因。 4.(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11月月考)(10分)环境保护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接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5.棕地是被遗弃、闲置或不再使用的前工业、矿业、交通、商业甚至垃圾处理场等用地及设施,这些地区的扩展或开发会受到环境污染等的影响,利用率低。棕地可以被转化为多种用途的土地,如房地产、商业、绿地(景观公园)、工业遗产旅游、轻型无污染工业区以及交通枢纽站等。 说明棕地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开发棕地的意义。 6.1958年以来,海河某支流上游陆续建成134座水库,总库容量大于该支流年径流总量。下图示意海河流域平原主要河道干涸、断流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为改善海河流域环境可采取的措施。 7.(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波湖是玻利维亚第二大湖,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部的阿尔蒂普拉诺草原。波波湖是一个高原湖泊,湖

最新中考语文拼音专题练习及答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中考语文最新总复习资料—拼音专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酝.(yùn )酿阴晦.(huì)憧.(chōng )憬轩.(xuān)榭 B 阔绰.(chuò)潮讯.(xùn)水藻.(zǎo)瀑.(pù)布 C 惘.(wǎng)然埋.(mán)怨狼藉.(jí)斟酌.(zhuó) D 气氛.(fēn)澄.(chéng)清蹒.(mǎn)跚琐.(suǒ)屑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烙.(lào)印分泌.(mì)乳臭.(xiù)未干B惬.(qiè)意冗.(r ǒng)长怒不可遏.(è) C.阔绰.(zhuò)参差.(cī)拈.(niān)轻怕重D丰腴.(yú)蜿.(wān)蜒姹.(chà)紫嫣红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挑剔.(tī)丰腴.(yú) 糟粕.(pò) 人迹罕.至(hǎn) B、酝酿.(niàng) 绽.放(zhàn) 摇曳.(yè) 杳.无消息(yǎo) C、池沼.(zhǎo) 污垢.(gòu) 殉.职(xùn) 拈.轻怕重(niān) D、阴晦.(huì) 恬.静(tián) 吮.吸(yǔn) 载.歌载舞(zǎi)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暂.时(zhàn) 教诲.(huì) 情不自禁.(jìn) B.畸.形(jī) 辐.射(fǔ) 得不偿.失(Shǎng) C.膝.盖(xī)机械.(xiè)满载.而归(zài)D.勉强.(qiáng)允.许(yǔn 称.心如意(chèng) 5、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锤练.(liàn)干涸.(gù)惟妙惟肖.(xiào)B.凋.零(diāo)陌.生(mò)深恶.痛疾(wù) C.和煦.(xù)挑.衅(tiāo)走头.无路(tóu)D.校.对(xiào)窥.探(kuī)仓.海桑田(cān) 6.下列各组加点字的音、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书塾.(shóu)阻塞.(sè)炫.耀(xuàn)龟.裂(guī)B镂.空(lòu)希冀.(jì)粗犷.(guǎng)猝.然(cù) C虬.枝(qiú)阴霾.(lí)侧.隐(cè)匿.名(nì)D诲.暗(huì)差.使(chāi)怂.恿(sǒng)称.职(chèng) 7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喝.彩(hē)伶.仃(líng )姹.紫嫣红(chà)B.污秽.(huì)戍.守(shù)白雪皑皑 ..(ái) C.忏.悔(chàn)晨曦.(xī)风调.雨顺(diào)D.提.防(dī)侥.幸(xiǎo )丢三落.四(là) 8.下列成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稳操胜券.(juàn)如火如荼.(chá)迥.然不同(jiǒng)B沧.海一粟(cāng) 安然无恙.(yàn 惟妙惟肖.(xiào) C.不无裨.益(bì参.差不齐(cēn)随声附和.(hè)D.丢三落.四(luò拈. 轻怕重(niān)面面相觑.(qù) 9.下列加点形近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A、羁绊.(bàn)挑衅.(bàn)河畔.(pàn)金柳 B、茁.壮(zhuó)笨 拙.(zhuō)相形见绌.(chù) C、寺.庙(sì)把持.(chí)恃.才放旷(shì) D、广.大(ɡuǎnɡ)扩. 大(kuò)心旷.神怡(kuànɡ) 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着.重附着.着.急穿着.打扮B.干燥.噪.音急躁. 下河洗澡. C.沾.染玷.污粘.贴拈.轻怕重D.差.遣参差.差.点儿 差.强人意 1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庇.(bì)护秀颀.(qí)拮.(jié)据轮廓.(kuò) B.跻.(jī)身狭隘.(yì) 震慑.(shè)记载.(zài) C.祈.(qí)祷应和.(hé)惬.(xiá)意积淀.(diàn) D.汲.(xī)取浓郁.(yù) 殉.(xùn)职徘徊.(huí) 1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倩.影(qiàn)皎.洁(jiǎo)休憩.(qì)拈.轻怕重(niān) B.随.州(séi)狭隘.(ài)差.使(chāi)莘莘 ..学子(xīn) C.干涸.(hé)怜悯.(mǐn)玷.污(diàn)脍炙.人口(zhì) D.破绽.(zhàn)迷惘.(wǎng)省.悟(xǐng)面面相觑.(qù) 1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也许有一天,我们无意间.(jiān)成了感动的小小源头.淙淙地流向另—个渴 望感动的双眸.(móu)。 B.一篇优美的散.(sǎn)文,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同带着我们在宁静的林荫. (yīn)道上散步一样。 C.青春,人生最宝贵的阶段,在人们的翘.(qiào)首企盼中姗.(shān)姗而来,又 在人们的欢呼欣喜中倏忽而逝。 D.美好的精神,也许会受到一时的掩盏,随着人生之路的不断延伸,她终究 会冲破羁.(jī)绊,舒枝展叶,熠.(yì)熠生辉。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热忱.(chéng)潋.滟(liàn)拮据.(jū)憔.悴(qiáo) B.娴.熟(xián)逶. 迤(wěi)蹒.跚(pán)祈.祷(qí) C.诧.异(chà)殉.职(xùn)和煦.(xù)风靡.(mǐ) D.颓.唐(tuí)饯. 行(jiàn)笑靥.(yè)婵.娟(cán) 15.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倔强.(jiàng) 膝.盖(xī) 诧.异(chà) B. 解剖.(.pōu) 停泊.(pō) 粗犷.(kuàng) C.迸.溅(bìng) 褴褛.(lǔ) 汲.水(xì) D.湛.蓝(shèn) 阔绰.(chuō) 裨益.(bì) 1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惬.意(xiá)符.合(fú)纽.带(niǔ)觅.食(mì)B.巷.子(xiàng) 呵.斥(hē)伶俐.(lì)情侣.(lǚ) C.哈.达(hǎ)棱.角(léng)自诩.(xú)驻.足(zhù)D.门槛.(kǎn)惋. 惜(wǎn)悼.念(diào)忐忑.(tè) 17.下列多音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混.账(hùn)着.想(zhuó埋.怨(mái)号.叫(háo)B悄.声(qiǎo)蛮 横.(hèng)间.或(jiàn)塞.子(sāi) C.勉强.(qiǎng)屏.障(píng)称.职(chèn 挑.战(tiǎo)D.反省.(xǐng)喝. 彩(hè)相处.(chú)单薄.(bó) 18.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字形都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弦.乐(xián)炮.制(páo)干涸.(hé拈.轻怕重(niān) B、衣着.(zhuó胆 怯.(què畸.形(jī)随声附和.(hè) C、哺.育(pǔ悲怆.(chuàng胚.芽(pēi)参.差不齐(cī) D、沮.丧(jǔ)馈. 赠(kuì) 强.迫(qiǎng)契.而不舍(qì) 19.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唱和.(hé)沉湎.(miǎn)孜孜 ..不倦(zī)B.炽.热(chì)诘. 问(jié)梦寐.以求(mèi) C.牟.取(móu)襁.褓(qiǎng)越俎代庖.(bāo)D.悲怆.(cāng)禁 锢.(gù)五行.缺土(xíng) 2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裨.益(bì酝酿.(niàng) 广袤.(mào)称.职(chèng)B.镌.刻(jùn)褒. 贬(bāo)殉.职(xùn)聘.请(pìn) C.归省.(shěng 汲.取(jí裸.露(luǒ)澄.清(chéng) D.蓑.衣(suō)应 和.(hè)自诩.(xǔ)蓦.地(mò) 2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休憩.( qì) 锲.而不舍(qiè)B.楠木 ..(lán )涸.( gù)辙的 鱼 C.阴霾.( mái ) 彬.( bīn )彬有礼D.淅.(xī)沥分.(fèn)外妖娆 22.下列句子,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句是() A.老师给我详细地分析讲解后,我茅塞.(sāi)顿开。 B.青春是盛开的花,绚.(xuàn)丽多姿,灿烂芬芳。 C.培根说:“狡黠.(jié)的人看不起读书,无知的人羡慕读书,明智的人读书是 为了致用。” D.新春音乐会的入场券.(juàn)已经售完。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1. 下图是某同学用500 mL 容量瓶配制0.10 mol·L - 1 NaOH 溶液的过程: 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 (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2. 若20 g 密度为ρ g·cm - 3的Ca(NO 3)2溶液中含有2 g Ca(NO 3)2,则溶液中NO -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ρ400 mol·L - 1 B.20ρ mol·L -1 C. 50ρ41 mol·L - 1 D. 25ρ41 mol·L - 1 3. 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 ) 好使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溶液中c (Na + )=2c (SO 2- 4) B.a 2 mol >沉淀的物质的量>0 C .沉淀的物质的量=a 2 mol D .原浓硫酸中H 2SO 4的物质的量>a 2 mol 5. 3 g 镁铝合金与100 mL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无水硫酸盐17.4 g ,则 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1 mol·L-1B.1.5 mol·L-1 C.2 mol·L-1D.2.5 mol·L-1 6.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完全溶解,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则a与b的关系为() A.a=b B.a=2b C.2a=b D.a=5b 7.300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为1.62 g,在该溶液中加入0.1 mol·L-1 Ba(OH)2溶液300 mL,反应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4 mol·L-1B.0.3 mol·L-1 C.0.2 mol·L-1D.0.1 mol·L-1 8.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w= 35a 22.4Vρ×100%②c= 1 000a 22.4V③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 0.5w④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0.5V mL同浓度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NH+4)>c(Cl-)>c(OH-)>c(H+)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9.右图是NaCl、MgSO 4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t1~t2℃,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在t2℃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 出 10.36.5 g 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1 B.所得溶液中含有N A个HCl分子 C.36.5 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36.5 c/(1 000ρ) 11.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4 g A和4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4 mol C和32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把1 mol Na和1 mol Mg分别投入到等量且过量的盐酸中,分别得到溶液a和b,则溶液a和b的 质量关系为m a________m b。 (3)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