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Germany)战后经济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德国经济发展

德国经济发展

德国经济发展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实力与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备受瞩目。

本文将探讨德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并分析德国经济成功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历程追溯德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20世纪初开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经济开始迅猛增长。

这一时期,德国的工业逐渐崛起,以汽车、化工和机械制造业为主。

但是,这一繁荣在20世纪30年代初遭到了战争的破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历了短暂的恢复期,然后又进入了二战的废墟。

重建期过后,德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迎来了所谓的“经济奇迹”。

德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重点发展了汽车、石化、机械制造和电子等行业。

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增长,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和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二、经济现状如今,德国经济仍然强劲。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德国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中国和日本。

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位居欧洲之首,几乎是其他欧洲国家的两倍。

德国以其强大的制造业和出口业务而闻名,特别是在汽车、制药和机械制造领域。

同时,德国还是欧元区的核心经济体,对欧洲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德国的经济实力为其提供了在欧盟内发挥领导作用的机会,并参与欧洲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决策。

然而,德国经济面临一些挑战。

近年来,德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这对社会保障体系和经济增长构成了压力。

此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对德国的出口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德国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成功原因分析德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制造业实力:德国以其高质量的制造业享誉全球。

德国的制造商注重创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推出高品质的产品以满足全球市场需求。

例如,德国汽车制造商以其卓越的工艺和可靠性而闻名于世。

2. 教育和职业培训:德国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

《德国经济》PPT课件

《德国经济》PPT课件
《德国经济》PPT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学习完毕请自行删除
概述 经济体制的运转 劳工市场 工业 原料和能源 手工业 商业 对外经济 农业、林业和渔业 其它经济部门
第一节 概述
一、二战之后德国经济发展状况
1、1946年,西部工业产值仅及战前27% 2、1950年,BRD恢复并超过战前水平 3、1960年,超过英法 4、1968年,西方第三 5、1950-1966年:德国“经济奇迹” 6、70年代,速度减慢,危机频繁 7、80年代后期,再次高速发展 8、90年代初期,经济极速滑坡 9、90年代中后期,低速发展时期 10、2000年,再次出现快速增长
传统经济结构:
煤 钢 机械制造 化工 汽车等
新兴经济结构:
信息技术 生物工程
国家 德国 瑞典 法国 日本 美国
每小时的 工作补贴
19.46
16.66
高工资、高福利、高税收
13.18
7.18
投资剪刀差
6.93
国家 德国 瑞典 美国 瑞士
个人所得 税
53%
50%
46.2%
44%
制约国内投资 企业成本增加
3、产业绿色化趋势加强。
1996年排名前十位的职业就业人数 (单位:1000人)
坐办公室
4553
销售雇员
卫生
2123
销售人员
1599
建筑及扩建职业 1492
企业领导、咨询 1240
交通
1192
教育
1192
农业
1090
批发及零售商 1050
社会福利
1011
人民生活水平
一个中等收入雇员4口之家的月纯收入和消费 支出(单位:马克)

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

02
马歇尔计划是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 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马歇尔计划为德国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援助,推动了德国的工业化和现代 化进程,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德国的工业重建
二战结束后,德国工业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损 失,大部分工业基础设施被毁坏,许多工厂设 备被拆毁或盗走。
德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核心力量,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
德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也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国之一,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和区域经济一 体化。
德国在制造业、服务业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经济全球化对德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 新。
德国经济模式的国际借鉴意义
德国经济模式的成功实践对世界各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为企业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其次,注重发展实体经济,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最后,注重保护环境和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经济差异逐渐缩小。
05
经济全球化的参与
加入欧共体与欧盟的机遇
1958年,德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EEC),这是德国经济 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欧共体为德国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贸易市 场和合作机会,推动了其经济的快速发展。
1990年,德国统一,这为德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 遇。德国开始致力于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并通过扩大欧盟 成员国范围,为自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04
统一后的经济转型
两德统一的背景与影响
1945年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分割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 。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二战后战败的德国不仅面临着因战争遭受的严重经济衰败局面,而且因美苏冷战而导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致使统一的经济被割裂。

但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并在20世纪60年代初,经济发展再次超过英法。

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一、经济发展的原因1、依托于其强大的科学技术。

联邦德国科技基础雄厚,战后的德国政府鼓励科研部门与经济部门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使国家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由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并得到了国家的经济援助和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

2、利用外国资本。

战后初期的马歇尔计划增加了联邦德国的工业发展资金,扩大了就业,增加了税收,引进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3、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

战后德国人不能在国际上扮演重要角色,他们把全部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并在很短时间里在经济上打败了当年的战胜国。

4、法德矛盾的缓和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德两国的发展走出了冤冤相报的怪圈,并走上了“欧洲自主”的发展道路。

1951年4月,以法国、联邦德国(西德)为代表欧洲六国正式签订《煤钢联营集团条约》,至此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它结束了两国争端的根源,使法德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根本的纠正。

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日益走向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重要力量,推动了法德关系的改善和德国经济的发展。

5、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联邦德国政府通过建立国有经济,制订法令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等方面对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并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6、进行社会政治改革。

战后,德国清除法西斯主义,建立民主化的国家,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并推行较为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防止人民的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形势。

战后德国经济

战后德国经济

战后德国经济德国战后经济“魔术四边形”德国战后经济“魔术四边形”德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第二大出口国,其人均GDP 逾2.7万欧元。

德国农业产值不足1%,服务业比重近2/3,是一个产业结构高度发达的服务社会,其工业以机器制造、汽车、电子和化工行业领衔;其国民经济严重依仗出口,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额近10%,70%左右的贸易集中在欧洲和美、日等发达国家,国际收支长期盈余,通胀率低,失业率约9%。

但是,德国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先后经历了1950年代(7.9%)到1960年代(4.6%)后期的恢复和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1970年代的相对滞胀时期(2.94%),1980(1.8%)到1990年代(1.85%)的低速缓慢增长阶段。

增长,还是公平?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战败投降,由美、英、法、苏四国共管,后分裂为东、西德。

此时,德国境内民生凋敝,生产停滞,经济完全无法满足国民的正常生活需求,完全是短缺和管制经济。

以1948年6月21日西方占领区的币制改革为标志,德国充分利用了冷战造成的东西方竞争气氛,在马歇尔计划援助等的启动下,凭借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克服了两德分裂带来的产业和地区性结构断裂,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达到并超过了战前水平。

整个1950年代至1966、1967年,德国年均GDP增速达近8%,私人消费活跃,机器和设备等的固定资产投资旺盛,出口增长迅猛,近乎充分就业(失业率跌至0.7%),进入了著名的“经济奇迹”时代。

这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恢复性需求,以及以朝鲜战争订货为标志的外需对德国出口的拉动。

此时,崇尚市场力量和自由竞争、反对垄断,加上注重社会公正和平衡,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思想,并影响了政府的施政方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战后初期属于右翼政党基民盟/社盟的阿登纳和艾哈德政府任内的主导经济口号就是“增长、增长还是增长”。

1966—1967年,德国出现了战后首次生产过剩危机,国民经济出现相对罕见的0.7%的负增长,“经济奇迹之父”艾哈德领导的政府倒台,让位于左、中、右共治的库尔特·基辛格大联合政府,它标志着迄今为止的战后经济恢复性补课和一路高歌猛进、惟有轻微周期涨跌的单边高速经济增长终止。

德国经济的兴起与两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影响

德国经济的兴起与两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影响

德国经济的兴起与两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影响德国自19世纪末开始逐渐崛起为欧洲大国,直到20世纪被两次世界大战所影响,经历了德国民族的崛起和沉寂。

然而,德国人民不低头,历经磨难,奋发努力,逐渐走出了困境,再次成为世界经济的强国。

一、德国经济的起步德国的现代工业起步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是德国工业化的开始,但当时主要还停留在个体手工业和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工场的阶段。

20世纪初,随着机械化和电气化的发展,德国工业的现代化开始真正起步,德国成为欧洲汽车工业中最早的国家之一。

在一战后的新时期,煤产量、钢产量在欧洲排第一,前往其他国家的德国出口市场增长迅速。

二、两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影响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承受了极大的损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后被赋予了巨额赔款和庞大的战争损失。

使得德国的经济发展遭到了极大的影响,在基础设施、通讯、交通、房产等方面缺乏资金支持。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摧毁了德国更多的城市和基础设施,并致使国家分裂成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被国际社会追责和批判的德国,面对历史的沉重,历经了长时间的自我反省和整理,最终才重新走回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三、德国经济再次崛起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重返国际舞台。

此后,德国开始了持续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同时拥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知识产业,是欧盟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

德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引领了欧盟的发展方向,包括环保、创新、科技、公共服务等领域。

德国的制造业也相当发达,德国是欧盟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德国的工业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德国的工程公司和工业界,提出了“精益生产”的概念,不断追求效率提升和降低成本,最终推动了德国的工程设计和质量控制走向国际领先水平。

总结:德国经济的兴起是一个艰苦卓绝的历程。

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给德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德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通过自我反省和努力奋斗,让德国重新崛起。

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二战给德国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城市沦为废墟,工业基础被严重破坏,大量人口伤亡,经济陷入了极度困境。

然而,德国却在战后迅速崛起,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复苏,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这一奇迹般的转变背后,有着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德国在战后进行了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

在战争结束初期,德国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物资短缺问题。

为了稳定经济,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加强了对货币和物价的控制。

同时,德国逐步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职能。

这种经济体制既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和竞争活力,又保障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为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育和科技的重视也是德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德国一直以来都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战后更是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

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为德国的工业和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在科技领域,德国企业积极投入研发,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技术。

从汽车制造到机械工程,从化工到电子,德国在众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德国产品的竞争力,还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德国在战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德国是欧洲经济共同体(后来的欧盟)的重要成员国之一,通过与其他成员国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德国获得了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

同时,德国也积极吸引外国投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外向型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

基础设施的重建和完善对于德国经济的复苏至关重要。

战争中,德国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遭到了严重破坏。

战后,德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修复和建设。

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提高了物流效率,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德国企业的强大竞争力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德国(Germany)战后经济发展历史

德国(Germany)战后经济发展历史
❖ (3)商业银行:1870年成立,2007年底资 产总额约为6165亿欧元。
2021/5/18
12
德意志银行
2021/5/18
13
❖ 对外贸易
❖ 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 关系。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 世界。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学品、通讯技术、 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学设备。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 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讯技术和钢铁产品。主要贸易对 象是西方工业国,其中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
金融市场稳定基金
❖ 德国濒临破产的银行中包括了那些对整个系统而言重要的金融机构,如:德国地 产融资抵押银行,一旦它们倒闭将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 联邦政府首先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将目标确定为稳定银行和金融系统、 维持并重新刺激银行间贷款往来。2008年10月17日德国议会通过了《金融市场 稳定法》,决定设立金融市场稳定基金,采取的措施包括:(1)由联邦财政部提 供债务和应付款项担保,担保金的总金额为4000亿欧元。截止2009年3月,共发 放了1430亿欧元的担保金,其中大部分向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提供。(2)通过国家 注资参股企业,以维持其资金流动性,防止对整个金融系统重要的金融机构破产。 为此,联邦政府启动设立了一个数额暂为1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 (Deutschlandsfonds),资金开支的有效期暂定为截至2009年12月31日(后又延长 至2010年12月31日)。但除少数外,德国政府并没有对银行和其他企业实行大规 模国有化,到2009年4月,基金仅用了117亿欧元(克伦普、皮尔茨,2009)。另 外,欧洲中央银行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配合德国等欧元区国家用财政手段维持 流动性,从2008年10月起,欧洲中央银行在7个月内将主导利率由4.25%降至 1%,同时采用购买政府债券,对银行无限量现金拍卖等非常规措施向市场注入 流动性,降低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

一.二战后德国社会经济现状战后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战前的一半,整个国家面对的是堆积如山、多达数亿立方米的瓦砾和废墟,交通运输受阻,战争致使士兵亡伤大半,男性劳动力锐减。

更为严重的是1946年10月从西伯利亚入侵的寒潮开始席卷德国致使气温逐渐下降。

因缺少煤等燃料,再加上生活物资的严重短缺,使得许多工厂、学校以及其他国家设施被迫临时关门,人民生活困苦。

同时,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16%的出生婴儿夭折。

据统计,在1946年长达4个月的漫长冬季里,全德国死亡人数至少10万,冻伤、浮肿、患上软骨病、肺结核者达数百万。

当时弥漫整个德国的是寒冷、饥饿、绝望和无助。

二.联邦德国经济崛起的原因(一).稳定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国际形势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除美国外,二战各参战国经济都受到严重破坏,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各个国家都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国内经济建设,均无暇再次发动大规模的世界大战。

再加上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世界暂时处于相对和平稳定时期,安定的国际环境给正处于急需进行国内经济建设的各个国家得以喘息的机会。

从国内形势上看,满目疮痍的国土、濒临崩溃的经济、困苦的生活环境使得德国人民要求进行经济建设。

同时联邦德国人民也充分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危害,政府不断推行政治改革,建立民主国家,推行比较广泛的福利政策,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同时基本上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形势比较稳定。

(二).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战后联邦德国受美英法苏的牵制,不能在国际社会上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只能尽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而且战前德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联邦德国又集中了战前德国70%的设备能力和62.4%的工业产值,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经济建设,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三).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实施了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即所谓的“马歇尔计划”。

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

德国经济发展历程简述

德国经济发展历程简述

德国经济发展历程简述德国经济发展历程简述德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其经济在欧洲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德国经济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从那时起,德国以其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成为欧洲最大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介绍德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从工业化到当前的国际地位。

一、工业化时期(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德国的现代工业始于19世纪中叶,当时工业革命正处于高峰时期。

德国政府大力推动工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例如降低关税和促进国内贸易等,吸引了大量资本和技术投入。

德国的制造业快速崛起,成为当时世界主要的产业中心之一。

德国的工业化主要集中在机器制造、钢铁、煤炭开采等重工业领域。

德国以其先进的技术、高效的生产工艺和优秀的产品质量闻名于世。

在20世纪初,德国的钢铁产量已经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大钢铁生产国。

德国也在化学和电力等其他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经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德国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德国的生产能力在战争中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同时也受到了破坏和损失。

德国在战争中所失去的资源和人力使得其经济长期受到限制。

三、经济崛起和大萧条(1920-194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之后经历了激进的政治变革和经济复苏。

20世纪20年代初,德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它成为了欧洲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

德国制造业快速崛起,创造了一系列优秀的品牌,例如牛津布、巧克力和啤酒等等,它们的品质和形象在全球范围内的声誉都极高。

经济繁荣的背后,德国经济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遭受了巨大打击。

随着大量的工人失业和公司关门倒闭,德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重振经济,例如制定新的财政政策和再次重视国家股份制,但这些举动在短期内未见成效。

四、二战和重建(1939-1949)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惨重损失。

二战后的德国经济发展与社会重建

二战后的德国经济发展与社会重建

二战后的德国经济发展与社会重建二战结束后,德国经历了一段极端困难和痛苦的时期,国家经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社会也面临着巨大的重建任务。

然而,凭借着勤劳、创新和深思熟虑的战后计划,德国迅速崛起,并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本文将探讨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轨迹以及对社会重建的影响。

第一步是战后的基础设施重建。

二战期间,德国遭受了大规模的轰炸和破坏,失去了大部分的城市和工厂。

然而,德国政府在经济重建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通过修复破损的道路、铁路和桥梁,恢复了国家的基础设施。

这项重建计划为之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德国经济的发展受益于战后的技术创新。

德国在战争结束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国家。

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德国的汽车品牌如奔驰、宝马和大众享誉全球。

这些高品质的产品为德国带来了巨额贸易顺差,并为国家创造了持续的经济增长。

此外,德国还在其他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技术突破,如化学工业、医疗保健和环保技术等。

这些创新不仅为德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国家的其他领域带来了显著的改善。

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是德国社会的重建。

在二战后,德国社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们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许多家庭也丧失了财富和住所。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与再教育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提供失业救济、住房援助和教育机会,以帮助人们重新融入社会。

此外,德国还实施了严格的法律措施来确保公民的福祉和社会稳定。

这些举措为德国社会的重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并在维护公民权益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德国在二战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重建过程中还面临了许多挑战。

例如,由于人口流失和资源短缺,德国必须采取措施吸引外国投资和劳动力。

因此,德国政府积极推出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和移民政策,吸引了许多外国企业和移民前来投资和就业。

这些外国投资和移民为德国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并加速了国家的复苏进程。

总而言之,二战后的德国经济发展与社会重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二战结束后,德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重新建设。

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战后恢复阶段(1945-1949年),经济奇迹阶段(1950-1973年)和统一德国时期(1990年至今)。

在这些阶段中,德国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强国之一战后恢复阶段(1945-1949年):二战结束后,德国的经济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混乱,城市遭受空袭,工厂和基础设施被摧毁,大量的人口流离失所。

此时,盟军对德国实施了严格的限制措施,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赔款。

然而,在这个时期,德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出台了一系列计划和政策,以促进经济重建和持续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马歇尔计划,美国对战后德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物资援助,帮助德国重建工厂、住房和基础设施。

此外,1948年,西德开始发行新货币,结束了乱世通货膨胀的困境,稳定了经济环境。

经济奇迹阶段(1950-1973年):在经济恢复阶段之后,德国迅速进入了经济奇迹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

这一时期,德国经济以高速增长、高水平的产出和出口为特点。

德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和政策,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德国的工业制造业和出口业发展迅速,汽车、机械、化工等行业成为了德国的支柱产业。

此外,德国政府还注重教育和技能培训,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在这个时期,德国的失业率非常低,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完善,民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统一德国时期(1990年至今):1990年德国实现了东西德国的统一,这对德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统一的初期,东德的经济出现了不少问题,失业率上升,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竞争力下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德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加大对东德的援助力度。

此外,德国政府还加强了对东德企业和劳动力的培训和支持,促进了东德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东德的经济逐渐实现了与西德的接轨,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二战后德国重建历史

二战后德国重建历史

二战后德国重建历史二战结束后的德国是一片废墟,经历了长达六年的战争摧残,德国面临着巨大的重建任务。

德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通过经济、政治和社会的重建,使得德国迅速恢复了往日的繁荣和稳定。

本文将从经济重建、政治调整和社会改革三个方面来探讨二战后德国的历史。

一、经济重建经过二战的摧残,德国的经济几乎完全崩溃。

废墟遍地,工业基础丧失殆尽,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然而,德国政府和企业家们没有气馁,而是制定了一系列重建计划。

首先,德国政府出台了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并提供相应的贷款和优惠措施。

其次,德国政府积极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德国工业的快速复兴。

再次,德国政府大力发展出口贸易,通过出口推动经济的增长。

这些措施逐渐取得成效,德国的经济在二战后逐渐恢复并快速发展起来。

二、政治调整在战争结束后,德国政权经历了重大调整。

纳粹党政权被联盟国推翻,德国面临着政治体制的重新构建。

德国经历了战后审判,对纳粹战犯进行了追究和惩罚,以正视法的方式为德国的民主发展铺平道路。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宪法和法律体系,保障了公民权利和自由。

德国政府还积极推动各党派的合作,建立了多党制的政治体系。

这些调整使得德国政治逐步走向稳定,成为一个民主法治的国家。

三、社会改革战后的德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

为了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德国政府加大了对教育和医疗等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改善了民众的生活条件。

其次,德国政府重视工会和劳工权益,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再次,德国政府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事业,提升了民众的文化素养和精神生活水平。

通过这些改革,德国社会逐渐走上了正轨,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总结:二战后的德国经历了艰苦的重建历程,但是凭借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德国成功地实现了繁荣与稳定的复苏。

通过经济重建、政治调整和社会改革,德国在二战的阴影下迎来了新的曙光。

德国经济发展

德国经济发展

德国经济发展德国历史悠久,经济发展亦绵延不绝。

自工业革命以来,德国经济实力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现代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更是实现了跨越式进步。

一、德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德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战后恢复期、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和现阶段高科技產业主导发展时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几乎遭受到了全面的破坏。

这一情况在战后尤为明显,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居民住房都被摧毁。

战后德国的经济情况非常困难,失业率高达20%,人民生活状况十分艰苦。

到了20世纪50年代,德国实现了经济的起飞。

汽车、机械制造和钢铁等传统制造业成为德国的经济支柱。

这一时期德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在80年代,德国又开始了电子产业的发展。

现今,德国经济大约有60%來自制造业。

虽然德国是一个人口稠密国家,但机械、汽车、电子、航空及建筑產業较为发达,位居世界先进水平。

二、论主要產业的发展1.机械制造业德国机械制造业是德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德国的机械工程技术和机械设计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欣欣向荣的声誉。

德国的机械制造业主要分为两个领域:一是工业机械和生产机器;二是供应技术,包括食品加工机械、纺织机械和交通运输等领域。

2.汽车制造业德国汽车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1世纪初。

德国车企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

德国的汽车工业在种类上非常丰富,产生了奔驰、保时捷、宝马、大众等许多著名的汽车品牌。

3.电子产业德国的电子产业在全球市场上也拥有重要地位。

德国的电子产品品质高,技术含量高,销量也很不错。

德国是德欧两大电子产业之一。

德国电子专业人才众多,在包括半导体、光电、元器件、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等在内的各类电子技术方面拥有强大优势。

三、德国的企业文化德国企业文化强调稳定性和长期性,重视员工和顾客的人文关怀,对社会责任和文化价值的承诺意识也很高。

德国的企业文化注重实干、人才引进和培训,同时也非常注重责任感。

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重建与发展

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重建与发展

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重建与发展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情况令人难以置信。

整个国家被摧毁,城市被夷为平地,工厂和基础设施被炸毁。

德国失去了大量人口,许多人流离失所。

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德国顶住各种艰难险阻走出了困境,成为今日欧洲最富裕、最稳定的国家之一。

战后的重建在战后的几十年里,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重建国家。

在国内,政府通过资金援助和税收抵免鼓励企业扩大再生产,以增加就业机会并拉动经济增长。

这些政策成功地让德国经济逐渐稳定,并为德国战后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德国与国际合作除了在内部进行重建,德国还与其他国家合作来加速重建工作。

最著名的合作方式就是欧洲石油联盟(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ECSC),这是由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在1951年共同创立的组织。

ECSC成员国通过合作控制钢铁和煤炭的生产和销售,从而防止价格恶性竞争和掠夺性的商业实践。

随着ECSC在1957年演变成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德国成功地与其他国家开展了广泛的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城市和基础设施的恢复德国城市和基础设施的恢复是重建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重建过程中,大量的城市是通过公共建筑、住宅和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而重建的。

许多城市还受到国际援助的帮助,如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德国提供了巨额资金。

此外,1948年引入了新的货币制度(德国马克),这也为经济的恢复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支持。

重建后政府撤回援助在经过几十年的重建后,德国经济获得了显著的恢复。

由于增加的生产和出口,德国开始拥有外汇储备,并能够撤回大量的重建援助资金。

在这个过程中,德国政府推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政策,包括发展推动环保、节能和创新的技术。

总结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恢复是人类惊人的成功之一。

通过政府的投资和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德国能够重建国家和经济。

这项努力的成果就在于德国成为当今的商业和政府模范。

今天,德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不仅有强大的经济,还有依法治国和社会平等的政治制度。

德国二战后发展历程

德国二战后发展历程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美国欧洲货币联盟17经合组织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按现行美元汇率计算汽车产业德国拥有大众奥迪宝马戴姆勒克莱斯勒保时捷和欧宝通用汽车等6大生产商是日本和美国以外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德国分裂
二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实现了从传统的纳粹权威政治到 现代民主政治的巨大变迁。

实现了由“ 精英政治”到“ 民主政治”理念的根本转 变。 政治教育目标更新。目的是促进民众对政治件真相的认 识,强化民主意识,增强参与政治合作的准备。


政治教育内容和主题的转换。民主教育和反极端主义教 育成为德国政治教育工作中常抓不懈的重要内容。 意识形态。
政治教育体系的重建,组建政治教育机构和组织传播民主
正视历史,抓住机遇,就能创造一系列“德国奇迹”。
在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下,只有改革才能维持德国社会市
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巩固战后德国经济的成果。
德国真正地融合尚需时日,德国东部地区政治转型和重建还未完
全结束。

联邦德国(西德)
1949.5.23美英法占领区合
民主德国(东德)
1949.10.义社会。 1955.5.9加入北大西洋公
民主德国。
社会主义社会。 1955.5.14加入华沙条约组
约组织。
织。
1961.8.13民德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
德国政






德 国 是 高 度 发 达 的 工 业 国 家 。
德 国 是 世 界 第 二 大 出 口 国 。
德 国 是 全 球 第 四 大 经 济 体 。

【人类经济万年史—226】德国二战时期经济

【人类经济万年史—226】德国二战时期经济

【人类经济万年史—226】德国二战时期经济德国二战时期经济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经济(1)实行战时经济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发展军工生产,在德国推行经济军事化和战时经济的方针。

德国加强经济军事化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经济总署。

战争爆发后,德国法西斯国家就在国防军最高指挥部下建立了经济总署,负责对战时经济的管制。

1943年10月又设置了军备及军事工业部和有关原料、军事供应、生产、主要军用品技术、建筑工程和动力工程等6 个专业管理局,负责战时经济组织工作。

二是成立军备委员会。

1942年春,德国在军火弹药部下建立了军备委员会,其职责是对全部经济部门实行监督和管制,并成为德国重要的调节军事经济的机构。

三是发展军工生产。

这是德国战时经济的重要内容。

德国发动侵略战争后,立即采取措施,将整个国民经济纳入战争经济轨道,扩大军事订货,发展军工生产。

战时,德国政府向垄断巨头进行军事订货价值达7000亿马克以上。

从1938~1944年,德国的军工生产扩大了5 倍多。

四是实行战时经济政策。

在战争期间,德国法西斯政权为了筹集军费,在各个领域实行战时经济政策。

首先是增加税收。

战争期间,德国通过提高税收取得了1827亿马克。

其次是发行国债。

1945年发行国债为3793亿马克,较1939年的371亿马克增长了10倍多。

再次是大量发行货币。

德国政府在战时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扩大货币流通量。

1939年为87亿马克,1945年春为528 亿马克。

结果导致财政状况恶化,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赤字额占国家预算总额的34%。

最后是对占领区实行掠夺,推行以战养战方针。

德国发动战争后,先后占领了10多个欧洲国家,为了解决资金、战略原料、财力及物力等问题,对占领区进行疯狂的劫掠,掠夺了大量的战略原料、物资、黄金、外汇、运输工具及机器设备,从而加强了德国的反动军事力量。

(2)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势力获得了新的发展。

小议德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特点及现状

小议德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特点及现状

小议德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特点及现状摘要:德国是欧洲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并两次给世界带来了战争的灾难。

德国人在基础理论,重工业,化学,精密仪器,以及军事武器制造方面的成就,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德国在发展模式方面的失败令人感到十分惋惜,但德国人始终能够在经济方面保持异乎寻常的活力。

德国人为什么能够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期内,无论在何种体制下,都能始终保持自己的经济活力,这是一个很值得别的国家思考与学习的问题。

本文在与其他西方国家相对比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德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特点,并相应提出了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德国经济农业采矿业银行业劳动市场私人消费绿色经济1949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先后建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六十多年来,两个国家沿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总的来讲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经济实力也都大为增强。

联邦德国在战后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上,沿着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现了经济奇迹。

后来虽然经历了席卷西方世界的几次经济危机,但其经济增长速度仍然高于西方其他的工业国家;民主德国沿着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集中计划体制,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已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家。

但是,就两个德国相比,战后初期德国两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大同小异,居民生活水平相差无几。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民主德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远不如联邦德国,劳动生产率和居民生活水平尚不及联邦德国的50%。

1德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特点1.1以农业为依托的发展工业化以前的德意志以农业为主,且处于分裂状态。

德意志的分裂的确对德国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但这种作用在德国统一后便转化为推动工业化的巨大动力,德国中所有要求工业化与都市化的力量迅速地占领了德国的政治舞台。

其资本投资率在1850年前后只有5%,在1850-1860年间则增长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70年代则为12.5%。

德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经济发展是以农业为依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特点及其 成效
德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应急措施


1.金融市场稳定基金 2.第一套经济振兴计划 3.第二套经济振兴计划
金融市场稳定基金

德国濒临破产的银行中包括了那些对整个系统而言重要的金融机构,如:德国地 产融资抵押银行,一旦它们倒闭将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 联邦政府首先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将目标确定为稳定银行和金融系统、 维持并重新刺激银行间贷款往来。2008年10月17日德国议会通过了《金融市场 稳定法》,决定设立金融市场稳定基金,采取的措施包括:(1)由联邦财政部提 供债务和应付款项担保,担保金的总金额为4000亿欧元。截止2009年3月,共发 放了1430亿欧元的担保金,其中大部分向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提供。(2)通过国家 注资参股企业,以维持其资金流动性,防止对整个金融系统重要的金融机构破产。 为此,联邦政府启动设立了一个数额暂为1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 (Deutschlandsfonds),资金开支的有效期暂定为截至2009年12月31日(后又延长 至2010年12月31日)。但除少数外,德国政府并没有对银行和其他企业实行大规 模国有化,到2009年4月,基金仅用了117亿欧元(克伦普、皮尔茨,2009)。另 外,欧洲中央银行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配合德国等欧元区国家用财政手段维持 流动性,从2008年10月起,欧洲中央银行在7个月内将主导利率由4.25%降至 1%,同时采用购买政府债券,对银行无限量现金拍卖等非常规措施向市场注入 流动性,降低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德意志银行



对外贸易 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 关系。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 世界。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学品、通讯技术、 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学设备。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 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讯技术和钢铁产品。主要贸易对 象是西方工业国,其中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 1986~1990年,德国的出口额曾为世界第一,从1991 年起次于美国。2003年之后,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 国地位。外贸长期顺差,2007年德国出口额达9691亿欧元。 2003年至2008年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地位。 2008年,德国出口额达9949亿欧元,同比增长2。7%。 2002年2月28日24时,德国马克正式停止流通,欧元成 为德国法定货币。
第一套经济振兴计划

除了稳定金融市场的措施外,大联合政府 于2008年11月13日推出《保经济增长促就业 的一揽子措施》,这个经济振兴计划规定 2009年和2010年拿出700亿欧元的预算资金 来刺激经济。为此,2009年联邦财政赤字上 升至国内总产值的3.3%,总债务为73.2%。
第二套经济振兴计划

科隆大教堂
柏林国会大厦
勃兰登堡门
财政金融
(1)德国联邦银行:1948年成立,是德国的
中央银行,决定国家货币政策、负责货币发 行并管理外汇黄金储备。 (2)德意志银行:1870年成立,德国最大的 商业银行。1998年11月,该行收购资产总额 在美国占第八位的信孚银行后,资产总额高 达8200亿美元,超过瑞士联合银行,一度成 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 (3)商业银行:1870年成立,2007年底资 产总额约为6165亿欧元。

金融危机后的德国: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2008年, 德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920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0340欧元。 受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影响,德国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下滑5%。2010 年德国经济强劲复苏,增长率达3。6%。
国际金融危机对德国的短期冲击 和长期影响
战后德国的经济模式——莱茵模式

德国是所有发达国家中公开宜称实行“社会市场经 济”模式的国家,主要特征是银行和公司间关系密 切,银行以股东和放款人的双重身份对公司实行监 督。德国模式追求的是三个目标:创造高利润、利 益分配平衡和较高的收入水平。戴维· 柯茨认为:在 这种模式下,“国家对资本的积累的直接干预程度 可能比较小,但政治体制严格地确立了一整套劳工 权利和福利措施,使得有组织的劳工拥有了一个颇 有影响的市场和直接参与劳资谈判的能力;主流文 化是社会民主和基督教民主”
德国应对措施的成效

从2008年第4季度到2009年前2季度德国经济的下滑程度来 看,德国政府采取大规模的救市措施和经济刺激计划是完全 正确的。正是由于包括德国政府在内的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和 新兴市场国家的应对举措使先前预测的最坏结果没有出现, 而且经济复苏也比先前预测来得早,来得快。
组员:万家欢 刘亮 刘玉成 王涛 鲁晓啸
德国模式的优缺点:
德国模式的优点是:出色的教育和培训;慷
慨的福利国家和工资差距较小,培养了社会 的和谐;公司和银行的密切关系助长了高投 资。 缺点:劳务市场和产品市场的限制较多,权 利过大的工会、高税率、过分慷慨的失业救 济和对劳动力市场及产品市场的广泛限制等 导致了失业率居高不下。
工业结构及特点: (1)侧重重工业。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部 门是支柱产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其他如 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 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 (2)外向型。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品一半或一半以上销 往国外。 (3)工业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大约2/3的工业企业雇 员不到100名。众多的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较强,技 术水平较高。 (4)垄断程度高。占工业企业总数2。5%的1000人以 上的大企业占有工业就业人数40%和营业额的一半以 上。

服务业
包括商业、交通运输、电信、银行、保 险、房屋出租、旅游、教育、文化、医疗卫 生等部门。 旅游业 德国旅游业发达。每年有大量国内外游 客在德国旅游。著名景点有科隆大教堂, 柏林国会大厦,波恩文化艺术展览馆,罗滕 堡,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海德堡古城堡, 巴伐利亚新天鹅石宫,德累斯顿画廊等。
德国(Germany)
德国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 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 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 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 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 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 总统为国家元首。联邦政府由 联邦总理和联邦部长若干人组 成,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
德国经济实力

。德国被公认为欧洲四大经济体当中最为优秀的国 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是当今欧洲乃至世界一 流的强国。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 商品出口国和第三大商品进口国,同时在医学研究、 技术创新等多个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90年 10月3日,冷战以来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
短期冲击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从2007年秋美国次贷危机开始,2008
年9月15日美国4大投资银行之一雷曼兄弟的破产达到高潮,到2008年第4季度开 始显著地影响到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 。它在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引起严重的经济 衰退,德国当然不能幸免。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德国经济更加依赖出口, 2008年,德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47.2%。因此, 德国遭受的打击尤其惨重。
农牧业
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全国土地面 积一大部分用于农业,但德国从事农业工作的 人口,仅占从业人员的2%至3%。 德国是合作社组织的发源地,而今,农业 合作社遍布德国农村地区,不仅提高了农业生 产和销售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推进了农业 结构调整,而且在促进德国农村地区发展,提 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等方面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马克与欧元
战后德国经济奇迹的原因: 1依托于其强大的科学技术。联邦德国科技基础雄厚, 战后的德国政府鼓励科研部门与经济部门的合作,促 进技术创新,使国家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由企业根据市 场的需要进行,并得到了国家的经济援助和享受优惠 的税收政策。 2、利用外国资本。 3、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 4、法德矛盾的缓和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 5、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进行社会政治改革。 7、联邦德国人民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和他们的辛勤 劳动。

大联合政府于2009年3月2日向联邦议院提 交了《德国经济增长与稳定促进法》并获得 议院批准通过。第二套经济振兴计划投入总 额为515亿欧元(丁纯、瞿黔超、克伦普、皮 尔茨,2009)。
德国应对措施的特点


相对于德国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德国政府在应对措施中的 财政资金投入数额相对较少。两套经济振兴计划在2009年和 2010年实际投入的资金为800亿欧元,而同时期美国经济振 兴计划投入的资金为5770亿欧元(7850亿美元),中国则为 4300亿欧元(40000亿元人民币)。 德国是G20中最积极推进退出战略的国家。德国政府从一开 始起就对把大量财政资金注入经济表示忧虑,特别关注政府 的资金来源问题。
,德国国内产值下降6% 。 失业情况较为严重 ,2009年,德国的统计失 业人数增加了164000人,同比增加0.4%,由 7.8%增加到8.2%。
2009年底
长期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2020年欧盟总体潜在经济增长率将由2%下 降至1.5%。作为一个需求饱和的发达工业国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德国 在欧盟内部属于低增长国家,所以对德国2009至2020年经济潜在增长率 的预测为1%。国际与货币经济组织预测2014年德国的国内总产值同比 将增长1.8%。 2008年后,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德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国--美国和欧盟 各国(特别是所谓PIIGS国家)--的财政赤字大幅度提高,已经无法再通过 借债来维持经常性项目的亏空。这些国家将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等手段来 抵御德国的出口。所以,德国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压力,需要减少出口, 扩大内需,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因此,德国经济中长期的增长有许多不确定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德国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是否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