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2016版)

合集下载

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更新

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更新

4
肌肉注射相关低血糖 – 它是如何发生的?
血 浆 葡 萄 糖 浓 度

针头长度 4 mm 5 mm 6 mm 8 mm 12.7 mm
*4个注射部位总和
估算肌肉注射风 险* 0.4% 1.8% 5.7% 15.3% 45%
• 上图提示相比于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胰岛素后进行运动,血糖水平 更低。 • 无论BMI,性别,种族,年龄,成年患者所有注射部位的皮肤厚度 为 2 – 2.5 mm。 • 针头必须足够长以刺穿皮肤进入皮下组织,但同时又必须足够短不 能进入肌肉层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 4 mm针头是将胰岛素注射至皮下层避免肌肉注射的理想选择
17
针刺伤普遍存在
• 门诊有报告,但在住院部也常出现 • 按照定义,将医护工作者的手指带到污染锐器尖端的近端
• 所有注射安全指导方针/ recs 建议 HCWs 不要在使用针
头后重新盖上针帽,示例: FITTER*
FITTER New Recs
*Frid A 等. Mayo Clin Proc 2016; 91: In press
围绕胰岛素给药的心理问题: 关于疼痛和注射体验的恐惧 感的信息很少
胰岛素输注: 2011版未提及
胰岛素输注: 关于导管刺入部位,并发症,轮换,导管扭曲,静默性阻塞及新型输注设备推 荐中均有涉及。
针刺伤及锐器处置: TITAN中只提及了锐器处置
针刺伤及锐器处置: 关于如何防止针刺伤以及针对雇主、雇员及下游工人的危险性评估在推荐中都 有全面的信息。
Lo Presti et al; Pediatric Diabetes 2012:13:525–533
不要捏起肌肉层
正确
Lo Presti et al; Pediatric Diabetes 2012:13:525–533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治疗,其中注射药物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正确使用注射药物,中国糖尿病学会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指南的内容和应用。

一、指南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影响全球范围内数以亿计人群的疾病,药物治疗是控制其病情的关键手段。

随着药物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选择了使用注射药物来控制血糖。

为了保证患者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注射药物,中国糖尿病学会发布了这份指南。

二、指南内容1. 注射药物的分类和用途指南首先详细介绍了各类糖尿病注射药物的分类及其主要用途。

这包括胰岛素和非胰岛素类药物,分别对应着胰岛素注射和非胰岛素治疗。

2. 注射器的选择和使用针对注射药物的使用方式,指南给出了选用合适注射器的建议,并演示了正确的注射操作方法。

此外,还针对不同注射器类型提供了示意图,方便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操作。

3. 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部位的选择对于药物吸收和效果至关重要。

指南列出了常见的注射部位,并详细介绍了每个部位的特点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通过合理的部位选择,可以改善药物吸收效果,提高治疗效果。

4. 注射药物的储存和保存适当储存和保存注射药物可以确保其药效和安全性。

指南提供了储存和保存注射药物的具体要求,并提醒患者注意保持药物的稳定性和无菌性。

这些要求包括存放温度、光照条件、过期药物的处置方法等。

5. 注射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每位糖尿病患者的药物剂量和使用频率都有所不同,因此指南强调了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和使用频率的重要性。

同时,还提醒患者不要随意更改注射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三、指南应用1. 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指南强调了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注射药物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且随时向医生咨询和报告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2. 患者自我管理患者也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管理自己的疾病。

糖尿病指南2016

糖尿病指南2016
第一部分 流行病学、诊断分型、 预防、教育管理
我国指南的发展历程
2013年版
2010年版 2007年版
2003年版
2013年版:中国指南,中国证据,中国实践 更注重在中国人群中产生的临床证据 2010年版 •修改血糖控制目标 •强调综合治疗和心血管病变的防治 •制定新的诊治流程图 2007年版 •三级预防提出明确目标和措施 •血糖控制目标更为严格\强调早期达标的重要性 2003年初次编写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重点关注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早发现和监护
4. 静坐生活方式 5. 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 7. 高血压(血压≥140/90mmHg)
成年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
8. 血脂异常(HDL-C≤0.91mmol/L(≤35mg/dl) 及TG≥2.22mmol/L(≥200mg/d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0. 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2型糖尿病干预研究
生 活 方 式 干 预
美国糖尿病 预防计划研 究(DPP)3 芬兰糖尿病 预防研究 Toranomon 6 (DPS) 研究7 印度糖尿病 预防计划 (IDPP)5
大庆研究1
1997 2001
大庆研究 20年随访8
2008
罗格列酮DREAM研 究9
2002
2003
2005
2006
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加
随机血糖
≥11.1

2)空腹血糖(FPG) ≥7.0

3)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2h)血糖
空腹状态:至少8 h 未进食 随机血糖: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则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

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中国糖尿病学会、中国内分泌学会和中国糖尿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

1. 糖尿病的分类根据疾病特点和治疗选择,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

1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而2型糖尿病则是因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患者通常是中老年人群。

2. 胰岛素注射治疗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已经显著减少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

胰岛素注射是通过手动注射胰岛素药物进入患者的皮下脂肪组织,以帮助调节血糖水平。

根据病情和治疗目标,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提供了详细的用药方案。

3. 胰岛素注射的时机与剂量胰岛素注射的时机和剂量应根据个体差异和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早晨饭前注射胰岛素的剂量较大,这是因为早餐过后血糖上升较快。

其他餐前和餐后的胰岛素注射剂量可根据饮食摄入和血糖监测结果灵活调整。

4. 胰岛素注射部位与注射技巧胰岛素注射的部位通常选择在腹部、前臂、大腿等较丰富脂肪组织的部位。

注射的技巧包括用不同的注射器进行注射、保持注射器与皮肤垂直、不要注射到肌肉层等。

这些技巧有助于确保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

5. 胰岛素注射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胰岛素注射治疗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低血糖、皮肤反应等。

因此,在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时,病人需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和副作用的发生,并及时与医生沟通交流。

此外,胰岛素注射时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注射工具的清洁,并按照医生的指导妥善使用。

6. 胰岛素注射与其他治疗方式的结合胰岛素注射治疗只是糖尿病管理的一个环节,病人还需要结合饮食控制、运动等多种方式来控制血糖水平。

同时,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每年进行体检、检测并积极与医生保持沟通,以及接受相关健康教育。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内容简介:首部《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8月14日在江苏南京举办的2011年糖尿病教育管理研讨会上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在胰岛素应用方面越来越规范化、国际化、细节化,不仅使正在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能够得到正规指导,实现血糖达标,同时也将帮助还未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走出认识误区,消除对胰岛素使用的恐惧,及时开始胰岛素治疗。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内容预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首次提出了“三位一体”理念:即注射技术与注射药物、注射装置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不同胰岛素因起效时间的差异,其注射部位也不同。

例如:短效胰岛素注射部位首选腹部,中效胰岛素首选大腿和臀部,预混胰岛素及类似物在早餐前注射首选腹部,晚上则首选大腿或臀部,以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对于注射装置的推荐,《指南》提出,胰岛素注射笔具有剂量调节准确、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等优点,患者容易掌握;而对于注射针头,《指南》强调,患者在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应遵守针头一针一换的原则,注射笔用针头多次使用会造成针尖钝化,不仅增加患者疼痛,而且可能导致皮下脂肪增生,甚至可出现针头留置在体内的意外。

另外,《指南》还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讲解了注射技术的9步骤和3要素,通俗易懂,便于患者理解和掌握。

内容介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乃至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急剧增长。

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牵头组织的14省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横断面调查显示,经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

而另一方面,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虽高,但血糖达标率却较低。

1998年~2006年中国糖尿病(DiabCare-China)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中仅26.8%血糖控制理想(HbA1c≤6.5%),而73.2%的患者血糖控制未能达标(HbA1c>6.5%),HbA1c>8%的患者更高达28.3%;尽管有众多因素影响血糖达标,但即使是已经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血糖达标率也只有37%,而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不到位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解读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解读

推荐
• 1.餐时注射短效胰岛素等,最好选择腹部。
• 2.希望减缓胰岛素的吸收速度时,可选择臀部,臀部注射可最大限度 地降低注射至肌肉的风险。
• 3.给儿童患者注射中效或者长效胰岛素时,最好选择臀部或者大腿。
(二)注射部位的轮换
• 注射胰岛素后产生局部硬结和皮下脂肪增生是胰岛素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之一,注射部位的轮换是有效的预防方法。这种轮换包括不同注射部位 之间的轮换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轮换。
• (一)儿童:对于年幼患儿,可通过分散其注意力或采用游戏疗法(如打针时给 毛绒玩具)等来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采用认知行为疗法 的效果较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常让父母和患儿给他们自己进行一次模拟注射会显著减低他们的 恐惧及焦虑。他们常会惊讶于注射基本是无痛的。
注射前的心理准备
(二)青少年 • 许多从青春期开始到18岁的青少年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有抵触,他们大多不愿
肌内注射,且不出现漏液/返流或其他并发症;此外,医护人员必须掌握不
同注射药物在不同人体组织的吸收特征。对于所有新诊断的患者,应了解其
营养和心理需求并进行评估,教会其糖尿病患者所需要的生存技能,包括饮
食运动药物治疗等,通过个体化治疗教育帮助其达到治疗目标。
注射前的心理准备
• 通常,糖尿病患者会对胰岛素注射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恐惧等。 因此,在注射胰岛素前,应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或使 用隐针设备来注射。
注射药物
常用胰岛素种类
诺和锐®
速效
诺和灵R
短效
诺和灵 N 诺和锐® 30
中效
诺和灵® 30R 诺和灵® 50R
预混
常用胰岛素种类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

·指南与共识·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纪立农郭晓蕙黄金姬秋和贾伟平李玲陆菊明单忠艳孙子林田浩明翁建平邢秋玲袁莉章秋张明霞周智广朱大龙邹大进中华糖尿病杂志指南与共识编写委员会序根据2010年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汇总,中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11.6%,而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仅有25.8%,其中能够达到有效血糖控制的患者仅约39.7%[1]。

可见,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虽高,但血糖达标率却较低。

尽管有众多因素影响血糖达标,但即使是已使用胰岛素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患者其血糖达标率也仅有36.2%及39.9%[2],而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不到位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胰岛素治疗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胰岛素注射装置、注射技术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重要环节。

“2014-2015全球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调查问卷”是第三次全球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近况调查。

该研究从2014年2月持续到2015年6月,共纳入来自41个国家的13298例患者,其中包括3853例中国大陆患者,100例中国台湾患者。

调查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不规范注射现象普遍存在,而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注射现状更是不容乐观。

与第二次注射技术调查相比,包括注射部位轮换不规范、注射笔用针头的重复使用、注射时手法错误及患者教育不充分等现象依然存在。

这些问题影响了胰岛素治疗的效果,从而导致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

另一方面,在我国,即使是医务人员,对于胰岛素注射技术对血糖控制影响的认识也有限;对于如何规范胰岛素注射,中国的医护工作者和患者在认识上还有较多不足之处。

幸运的是,目前注射技术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全球糖尿病专家的关注。

2015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在罗马召开的注射与治疗专家推荐论坛,与来自全球54个国家的183名专家共同讨论制订了《胰岛素注射与输注新推荐》[3],大会围绕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心理学和注射技术等方面展开讨论。

中国糖尿病患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

中国糖尿病患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




如果只有8mm针头(如目前使用注射 器的患者),则应捏皮并以45°
注射笔用针头应一次性使用
注射部位
• • • • 腹部、 大腿外侧 上臂外侧 臂部外上侧
注射部位轮换
• 一种已经证实有效的注射部位轮换方案:将 注射部位分为四个等分区域(大腿或臀部可 等分为两个等分区域),每周使用一个等分 区域并始终按顺时针方向进行轮换 。 • 在任何一个等分区域内注射时,每次的注射 点都应间隔至少1cm,以避免重复的组织损 伤。 • 从注射治疗一开始,就应教会患者掌握一套 简单易行的注射部位轮换方案
注射治疗教育:
注射治疗的方案 注射装置的选择及管理 注射部位的选择、护理及自我检查 正确的注射技术(包括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角度 及捏皮的合理运用) • 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其预防 • 选择合适的针头长度 • 针头使用后的安全处置 • • • •
• •
胰岛素根据其来源和化学结构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 似物 根据药物动力学特点: 短效胰岛素类似物、 短效(常规)胰岛素 中效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制剂(包括长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预混胰岛素制剂(包括预混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胰岛素注射相关问题
• 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温度。在低于0℃的条件下, 胰岛素的活性会遭到破坏;一旦温度超过25℃,胰 岛素的活动会降低。因此,保存胰岛素时,应避免 极端的温度条件。未开封的胰岛素(包括瓶装胰岛 素、胰岛素笔芯和胰岛素特充注射笔)应储藏在 2℃~8℃的环境中,避免冷冻和阳光直射,防止反 复震荡。研究表明,已开封的胰岛素可室温保存, 在28天内使用是无菌的,但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 药物效价呈下降趋势,因此应减少药液开启后的存 放时间
注射部位的检查和消毒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
可通过分散其注意力或采用游戏疗法(如打针 时给毛绒玩具)等来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效果较好。
• 2.认知行为疗法包括放松训练、引导式图像、分级暴露、积极地 行为演练、模拟与强化和激励计划。
• 3.儿童对于疼痛的阈值较成人低,有时感到不适但不会表达注射 时的感受,因此医护人员应主动询问其注射时是否感到疼痛。
二、医护人员的职责
• 对于有以下情况的病程较长的患者:
• 之前接受的教育有限、治疗方案发生改变、糖化血红蛋白 (HbA1c)不达标、出现不能解释的高或低血糖、有怀孕计划、 有体重担忧等,应全面评估其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其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重新审查治疗目标,以达到适应改变、预防并发症的目 的。对于新发并发症的患者,应帮助其认识健康状况的改变、新 出现的并发症等,了解患者是否有焦虑或沮丧的心理及其基本生 活需求的改变。帮助患者识别可能影响自我管理的因素;与患者 讨论并发症,帮助其了解并发症并提供支持教育,建立个体化策 略以达到适应新的并发症并且成功的管理并发症的目的。
• 8.应制定注射质量管理程序,以确保患者能够掌握正确的注射技 术,同时对这些情况予以存档记录。
五、注射药物
• (一)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类型及作用 • 根据药物动力学的特点,临床上胰岛素制剂可被分为超短效(速
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常规)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 岛素制剂(包括长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 制剂(包括预混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表1)。
三、注射前的心理准备
• 7.所有年龄段的患者都应该确信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医护工作者 都会在各个阶段提供帮助。其要旨是:“你不是一个人,我们在此 帮助你;我们会一起练习,直到你可以舒适的自我注射。”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注射技术篇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注射技术篇

药液的流速还与注射笔用针头的内径有关,针 头的内径越大,药液流速越快。目前,临床上 有采用"薄壁"设计的针头,在同等外径的情况 下内径更大,在降低注射不适感的同时保证胰 岛素的流速,更利于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 [145]。
推荐:
1.使用胰岛素笔注射在完全按下拇指摁钮后, 应在拔出针头前至少停留10 s,从而确保药物 全部被注入体内,同时防止药液渗漏。药物剂 量较大时,有必要超过10 s[61,62,64,65,66,67,145]。A1
2.使用较长(≥6 mm)的针头时,需要捏皮 和(或)45°进针以降低肌内注射风险[91,94]。 A1
(六)针头留置时间
在临床操作中发现,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拔针后, 针头可能会发生漏液,使胰岛素利用度降低, 从而影响血糖控制。这是由于胰岛素笔的针头 较为纤细,推注药液时药液注入体内的时间相 对延长,且随着注射剂量的不断增加,注射后 针尖所在的原部位药液吸收的速度会随着剂量 的增加而减缓。延长针头留置时间可减少胰岛 素漏液的现象。针头留置时间与注射剂量、针 头长度等特征有关。
1.注射笔用针头应一次性使用 [11,31,73,74,75,76,77,177]。A2
2.应告知患者针头重复使用和脂肪增生之间 及重复使用与疼痛及出血之间的相关性。A2
图4 推荐的注射部位
腹部边界如下:耻骨联合以上约1 cm,最低 肋缘以下约1 cm,脐周2.5 cm以外的双侧腹 部;双侧大腿前外侧的上1/3;双侧臀部外上 侧;上臂外侧的中1/3。
尽管透过衣物注射不会引起不良后果,但当用 这种方式注射时,患者无法捏起皮肤及观察注 射部位,并且穿透衣物引起损伤会造成注射疼 痛的增加等,因此这种注射方式并不理想 [148]。
推荐: 1.患者应于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73,74]。A3 2.患者不可在皮下脂肪增生、炎症、水肿、溃疡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胰岛素药物注射笔:分为胰岛素预充注射笔和笔芯可更换的胰岛素注射笔。注射笔3ml(含300u)胰岛素的 一次性注射装置。要求同一品牌的胰岛素注射笔只能用同一品牌的胰岛素搭配。
4
胰岛素笔使用针头及其注射方法
4mm×0.23mm(32G)
5mm×0.25mm(31G)
8mm×0.25mm(31G)
12.7mm×0.33mm(29G)
3
注射治疗的教育
医护人员的主要任务包括教育患者(和其他护理者)如何正确注射,处理患者注射或输注时可能遇到的心理 障碍,尤其是开始治疗时。A2 医护人员必须了解胰岛素给药部位的解剖学,以便帮助患者避免肌肉注射或输注,确保注射与输注到达皮下 组织,无漏液/回流或其他并发症。A2
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注射与输注药物在不同组织吸收的情况。 A2
5
注射技术
注射部位的 选择
腹部:耻骨联合以上约1cm,最低肋缘以下约1cm, 脐周2.5cm以外的双侧腹部;双侧大腿前外侧的上 1/3;双侧臀部外上侧;上臂外侧的中1/3。
1
推荐: 1.餐时注射短效胰岛素等,最好选择腹部。A1 2.希望减缓胰岛素的吸收速度时,可选择臀部,臀部注 射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注射至肌肉的风险。A1 3.给儿童患者注射中效或者长效胰岛素时,最好选择臀 部或者大腿。
胰岛素 混匀
如果笔芯中仍然有晶状物存在,则重复操作。A2 3.应当避免剧烈摇晃,这会产生气泡,降低给药的准确性,胰岛素 应避免高温、光照或剧烈晃动A2
考核、评优
4.如果室温超过30 ℃,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应当贮存在冰箱中。注 射前,应当使其回暖。比如可在手掌之间滚动使其回暖。A2
成年人患者中,对于针头恐惧症(晕针)的人非常少,但是注射初期会产生焦虑。因 此,医务人员可以给患者演示生理盐水或胰岛素稀释液自我注射,然后再让患者注射, 可减缓解患者对注射治疗的恐惧感。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
1 2
医务人员的职责
注射前的心理准备 注射治疗的教育 注射药物及装置
3 4
5
纲要
注射技术
皮下脂肪增生与其他并发症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区候任主席 纪立农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
本指南推荐意见采取等级标准
本指南中对每一条推荐意见的推荐强度采用以下等级: A:强烈推荐。
B:推荐。
C:尚未决定的问题。 对于科学理论证据的支持程度采用 以下标准: 1.至少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2.至少有一项随机(或非对照或流行病学)研究。 3.以大量患者经验为基础的专家共识。 部分推荐意见缺乏临床试验证据,但是具有显著并令人信服的临床经验,则 该部分被命名为“观察结果”而未对这些推荐意见进行分级。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 (2016年版)
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

1.根据2010年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11.6%,而接受治疗的仅有25.8%其中 能够达到有效血糖控制的患者仅约39.7% 2. 2011年第一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 3.2015年10月罗马召开注射与治疗专家推荐论坛,制定了《胰岛素注射与输 注新推荐》。 4.2016年第二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
针头内径:传统意义上,针的粗细由字母“G”和一个数字标记出来,G代表号,数字代表在给定直径的管中 可容纳的该种针头的数目。号数越大意味着针越细。越细这将导致注射药液速度减慢,此时需要更大的推注 力才能达到原有的注射速度。
4
皮肤及皮下脂肪厚度及吸收效率简介
成人皮肤厚度:1.25mm-3.25mm平均为2mm.无论年龄、 性别、BMI和地域是否相同,皮肤厚度一致。 平均皮肤厚度上臂1.91mm < 大腿2.10mm < 腹部 2.47mm < 臀部2.68mm 。
指导患者及其他提供医疗服务者如何正确注射。 解决患者注射时的心理障碍。
职责三 职责四
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注射部位的解剖结构。 激素药物使用告知 医务人员必须掌握不同注射药物在不同人 体组织的吸收特征。
职责五
对于新诊断的患者,应了解其营养和心理需求并 进行评估,教会生存技能(饮食、药物等指导), 达到治疗目的。
注射部位不同,其胰岛素吸收速率不同。必须严格遵守“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每天不同时间,注射不同 部位”或“左右轮换”
5
注射技术
注射部位的 检查和消毒
推荐: 1.患者应于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A3 2.患者不可在皮下脂肪增生、炎症、水肿、溃疡或感染的部位注射。 A1 3.注射时,应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A2 4.当注射部位不洁净或患者处于感染易于传播的环境(如医院或疗养 院)注射前应消毒注射部位。A3 5.患者不可隔衣注射。B2
5
注射技术
注射部位的 捏皮
推荐: 1.应当分别检查每个注射部位,并结合所用的针头长度,以决定是否需要捏皮。A3 2.捏皮时力度不得过大导致皮肤发白或疼痛。A3 3.不能用整只手来提捏皮肤,以避免将肌肉及皮下组织一同提起;A3 最佳顺序应当是: A3 1)捏皮。 2)与皮肤表面成90°缓慢注射胰岛素。 3)拇指按钮完全推下后(用胰岛素笔注射时),让针头在皮肤内停留10s。 4)以刺入时的相同角度拔出针头。 5)松开捏皮。 6)安全处理用过的针头。
5
注射技术
注射部位的 轮换
推荐: 1.一种已证实有效的注射部位轮换方案:将腹部注射部位分为四个等分区域(大腿或臀部可等分为两 个等分区域)每周使用一个等分区域并始终按顺时针方向轮换。A3 2.在任何一个等分区域注射时,连续两次注射应间隔至少1cm(或大约一个成人手指的宽度)的方式 进行系统性轮换,以避免重复组织创伤。A2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
1 2
医务人员的职责
注射前的心理准备 注射治疗的教育 注射药物及装置
3 4
5
纲要Leabharlann 注射技术皮下脂肪增生与其他并发症
6
7
8 9
胰岛素注射相关问题
规范胰岛素注射标准步骤( 胰岛素笔) 注射部位规范检查3要素
7
胰岛素注射相关问题
1.胰岛素的贮存
2.胰岛素的混匀
3.胰岛素漏液
7
胰岛素注射相关问题
6
7
8 9
胰岛素注射相关问题
规范胰岛素注射标准步骤( 胰岛素笔) 注射部位规范检查3要素
6
皮下脂肪增生与其他并发症
皮下组 织增生
疼痛
出血和 淤血
脂肪萎缩
皮下组织增生的表现:最初柔软、有弹性;之后变为质韧、橡皮状或缺乏弹性。AADE (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注射部位轮换对于预防皮下脂肪增生至关重要。
5
注射技术
4mm 5mm 8mm 12.7mm
进针角度
推荐: 1.使用较短(4或5mm)的针头时,大部分患者无需提起皮肤,并可90°进针。 2.使用较长(≥6mm)的针头时,需要捏皮和(或)45°进针以降低肌内注射风险。A1
5
注射技术
针头留 置时间
推荐: 1.使用胰岛素笔注射在完全按下拇指摁钮后,应在拔出针头前至少停留10s,从而确保药物全部被注入 体内,同时防止药液渗漏。药物剂量较大时,有必要超过10s。A1 2.与胰岛素注射笔不同,注射器内塞推压到位即可拔出,无需在皮下停留10s即可拔出。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
1 2
医务人员的职责
注射前的心理准备 注射治疗的教育 注射药物及装置
3 4
5
纲要
注射技术
皮下脂肪增生与其他并发症
6
7
8 9
胰岛素注射相关问题
规范胰岛素注射标准步骤( 胰岛素笔) 注射部位规范检查3要素
4 1
注射药物
超短效
胰岛素类似物 吸收速率不受注射部位影响,可在 任何部位皮下注射。A1
腹部:87分钟。 吸收速率:较快, 适合短效胰岛素。
手臂:141分钟。 吸收速率:中等至 较慢,适合长效和 中效胰岛素。
大腿:164分钟。 吸收速率:中等至 较慢。
臀部:较慢。 吸收速率:中等至 较慢。
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不同: 研究显示,胰岛素吸收所需要的时间腹部最快,手臂中等,大腿和臀部较慢!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
常 见 胰 岛 素
2 3 4 5
短效
动物源胰岛素、基因 重组人胰岛素
腹部皮下吸收速度较快,做为首选 腹部A1。
中效
动物源胰岛素、人胰 岛素
长效
动物源胰岛素、胰岛 素类似物
1.考虑到低血糖的风险,避免中效和 长效胰岛素肌内注射。A1。. 2.为降低夜间低血糖风险,单独使用 中效胰岛素应尽量在睡前给药,避 免在晚餐时给药。A1
5
注射技术
注射器材的 规范废弃
推荐:
针头重复使 用的危害
1.注射笔用针头应一次性使用。
2.应告知患者针头重复使用和脂肪 增生之间及重复使用与疼痛及出血 之间的相关性。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
1 2
医务人员的职责
注射前的心理准备 注射治疗的教育 注射药物及装置
3 4
5
纲要
注射技术
皮下脂肪增生与其他并发症
推荐:
胰岛素 的贮存
1.已开封的瓶装胰岛素笔芯可 在室温(0-25 ℃)下保存(保
存期为开启后1个月内,且不能 超过保质期)A2
考核、评优
2.未开封的瓶装胰岛素或胰岛
素笔芯应储存在2-8 ℃的环境 中,切勿冷冻。A2
7
胰岛素注射相关问题
推荐: 1.翻转是指将注射笔或笔芯上下充分颠倒,滚动是指在手掌之间的 水平旋转。一种基于循证的方法是在室温下5s内双手水平滚动胰 岛素笔芯10次,然后10s内上下翻转10次。A2 2.每次滚动和翻转后,肉眼检查确认胰岛素混悬液是否充分混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