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特征》教案
《青春期心理特征》教案

《青春期心理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包括独立性、依赖性、叛逆性、好奇心、自尊心等。
2. 帮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心理特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学会正确处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二、教学内容1. 青春期心理特征的定义及表现2. 青春期心理特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3. 正确处理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方法4. 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5. 青春期心理特征的案例分析及启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青春期心理特征的定义、表现及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青春期心理特征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正确处理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方法。
4. 经验分享法:邀请有经验的老师或家长分享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青春期心理特征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引导词。
3. 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知识点和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引发学生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青春期心理特征的定义、表现及影响。
3.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心理矛盾,分享讨论成果。
5. 经验分享:邀请有经验的老师或家长分享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正确处理青春期心理矛盾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课后作业: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青春期心理特征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表演等。
2. 推荐学生阅读关于青春期心理特征的书籍,如《青春期心理学》、《青春期的秘密》等。
青春期心理教案

青春期心理教案一、前言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们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他们的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影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引导。
本文将从青春期心理的特点、青春期心理问题的种类、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孩子们度过青春期。
二、青春期心理的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对自己的身份、性格、价值观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人生目标等有了更明确的想法。
2.情感波动大青春期孩子的情感波动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情绪低落,也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兴奋不已。
这种情感波动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社交需求增强青春期孩子的社交需求逐渐增强,他们开始渴望与同龄人交往,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这种社交需求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学校里花费过多的时间与同学交往,影响到他们的学习。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的种类1.自我认同问题青春期孩子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性格、价值观等方面,但是他们可能会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
这种自我认同问题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
2.情感问题青春期孩子的情感波动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情绪低落,也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兴奋不已。
这种情感问题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3.社交问题青春期孩子的社交需求逐渐增强,他们开始渴望与同龄人交往,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但是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社交问题而感到困惑和烦恼,比如被排挤、被孤立等。
这种社交问题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
四、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1.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青春期孩子需要家长的关注和支持,家长应该尽量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家长应该尽量避免对孩子的过度干涉和批评,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
初中生青春期心理教案设计

初中生青春期心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认识青春期的心理困惑及其原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自我调适青春期心理矛盾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成长。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困惑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调适青春期心理矛盾。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困惑。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增进对青春期心理的认识。
3. 指导性咨询法: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关注,导入新课。
2.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心理困惑及其原因。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如何调适心理矛盾。
5.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明确如何正确面对和调适青春期心理矛盾。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青春期心理困惑的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 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面临的心理困惑,尝试给出建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会调适心理矛盾。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后跟进,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青春期心理特征教案

第一章:青春期心理特征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青春期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青春期心理特征的基本概念理解青春期心理特征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1.2 教学内容青春期的定义和特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分类和表现青春期心理特征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青春期的定义和特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分类和表现讨论法:引导学生们分享自己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体验和观察1.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们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们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第二章:青春期的认知发展2.1 教学目标了解青春期认知发展的特点掌握青春期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理解青春期认知发展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2.2 教学内容青春期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青春期认知发展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青春期认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青春期认知发展对青少年学习的具体影响2.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们对青春期认知发展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们对青春期认知发展对青少年学习影响的思考能力第三章:青春期的情感波动3.1 教学目标了解青春期情感波动的原因掌握青春期情感波动的表现理解青春期情感波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3.2 教学内容青春期情感波动的原因青春期情感波动的表现青春期情感波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青春期情感波动的原因和表现情感分享法:引导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情感波动经历3.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们对青春期情感波动的理解程度情感分享:评估学生们对自己情感波动的认知和处理能力第四章:青春期的同伴关系4.1 教学目标了解青春期同伴关系的重要性掌握青春期同伴关系的特点理解青春期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发展的影响4.2 教学内容青春期同伴关系的重要性青春期同伴关系的特点青春期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发展的影响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青春期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和特点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们分享自己对青春期同伴关系的体验和观察4.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们对青春期同伴关系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们对青春期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发展影响的思考能力第五章:青春期心理特征的应对策略5.1 教学目标了解应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策略掌握应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方法理解应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应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策略应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方法应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重要性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应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策略和方法实践演练法:引导学生们进行应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实践演练5.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们对应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理解程度实践演练:评估学生们对应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实践能力第六章:青春期的自我认同探索6.1 教学目标理解青春期自我认同的概念掌握青春期自我认同探索的过程认识到自我认同探索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6.2 教学内容青春期自我认同的定义与特点青春期自我认同探索的阶段与过程自我认同探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青春期自我认同的概念与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青春期自我认同探索的实际案例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自我认同探索经历6.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们对青春期自我认同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们对自我认同探索的体验和思考能力第七章:青春期的性别角色认知7.1 教学目标认识性别角色及其在青春期的影响理解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过程探讨性别角色认知对青少年个性发展的作用7.2 教学内容性别角色的定义与表现青春期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性别角色认知对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性别角色的定义与青春期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性别角色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性别角色认知对个性发展的影响7.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们对性别角色认知的理解程度角色扮演:评估学生们对性别角色的认知和表现能力第八章:青春期的压力与管理8.1 教学目标认识青春期面临的压力来源掌握应对青春期压力的方法理解有效压力管理对青少年发展的积极影响8.2 教学内容青春期压力的来源与影响应对青春期压力的策略与方法压力管理对青少年发展的作用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青春期压力的来源与影响,以及应对压力的方法放松训练法:教授学生放松技巧以帮助他们管理压力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压力管理的重要性8.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们对青春期压力与管理方法的理解程度放松训练:评估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压力管理技巧的能力第九章:青春期的性心理发展9.1 教学目标理解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维护方法认识到性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阶段与特点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维护方法性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性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视频案例法:通过视频案例让学生了解性心理健康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性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9.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们对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们对性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思考能力第十章:青春期心理特征的辅导策略10.1 教学目标理解青春期心理特征的辅导需求掌握青春期心理特征的辅导方法认识到青春期心理特征辅导的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辅导需求分析青春期心理特征的辅导方法与技巧青春期心理特征辅导的实践应用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青春期心理特征的辅导需求与方法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辅导过程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青春期心理特征辅导的实践应用10.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们对青春期心理特征辅导的理解程度角色扮演:评估学生们对辅导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第十一章:青春期心理特征与家庭关系11.1 教学目标理解家庭关系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影响掌握促进青春期心理健康的家庭沟通技巧认识到家庭支持在青春期心理特征辅导中的重要性11.2 教学内容家庭关系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影响因素家庭沟通技巧在青春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家庭支持在青春期心理特征辅导中的重要性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庭关系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影响以及家庭沟通技巧的重要性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家长了解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家庭支持在青春期心理特征辅导中的作用11.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们对家庭关系与青春期心理特征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情景模拟:评估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家庭沟通技巧的能力第十二章:青春期心理特征与学业规划12.1 教学目标理解青春期心理特征对学业规划的影响掌握根据青春期心理特征制定合适学业规划的方法认识到学业规划对青春期发展的积极作用12.2 教学内容青春期心理特征对学业规划的影响因素如何根据青春期心理特征制定学业规划学业规划对青春期发展的积极影响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青春期心理特征对学业规划的影响以及制定学业规划的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青春期心理特征制定学业规划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学业规划对青春期发展的作用12.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们对青春期心理特征与学业规划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评估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制定学业规划的能力第十三章:青春期心理特征与职业规划13.1 教学目标理解青春期心理特征对职业选择的影响掌握根据青春期心理特征制定合适职业规划的方法认识到职业规划对青春期发展的积极作用13.2 教学内容青春期心理特征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如何根据青春期心理特征制定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对青春期发展的积极影响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青春期心理特征对职业选择的影响以及制定职业规划的方法职业测评法:让学生通过职业测评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职业规划对青春期发展的作用13.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们对青春期心理特征与职业规划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职业测评:评估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制定职业规划的能力第十四章:青春期心理特征与社交技巧14.1 教学目标理解青春期心理特征对社交技巧的影响掌握提高青春期社交技巧的方法认识到良好社交技巧对青春期发展的积极作用14.2 教学内容青春期心理特征对社交技巧的影响因素如何提高青春期社交技巧良好社交技巧对青春期发展的积极影响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青春期心理特征对社交技巧的影响以及提高社交技巧的方法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练习社交技巧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良好社交技巧对青春期发展的作用14.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们对青春期心理特征与社交技巧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角色扮演:评估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应用社交技巧的能力第十五章:青春期心理特征的持续关注与支持15.1 教学目标理解青春期心理特征的持续关注的重要性掌握持续关注青春期心理特征的方法认识到社会支持系统在青春期心理特征辅导中的重要性15.2 教学内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持续关注的重要性持续关注青春期心理特征的方法与技巧社会支持系统在青春期心理特征辅导中的作用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持续关注青春期心理特征的重要性以及方法小组分享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青春期心理特征辅导中的经验与感悟15.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们对青春期心理特征持续关注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小组分享:评估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持续关注方法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青春期心理特征教案,包括十五个章节,涵盖了青春期心理特征概述、认知发展、情感波动、同伴关系、自我认同探索、性别角色认知、压力与管理、性心理发展、心理特征的辅导策略、家庭关系、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社交技巧以及青春期心理特征的持续关注与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3篇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3篇教学目标:1、明确什么是青春期2、了解青春期特点3、为顺利度过青春期打好基础教学过程:1、学生交流,自己现在和小时侯的身体特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了解什么是青春期。
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在人类及高等灵长类以雌性第一次月经出现为标志;泛指青春期的年龄。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
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通常把10岁至20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的高峰。
这一期间,不论男孩或是女孩,在身体内外都发生许多巨大而奇妙的变化。
因此,掌握和了解这一时期身体内的变化,对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男子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个性性发育成熟,已经可以生育。
由此可以看出,青春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性成熟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个阶段,它与从心理或社会方面划分出的人生阶段有重叠。
在人体生长发育阶段,青春期占一半或更多一些时间。
青春期目前在各国并没有一致的年龄范围,一般指13、14岁-17、18岁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它又称为青年初期,相当于教育学上的中学阶段,以身体的急速成长为特征。
而青年期除了包括青春期外,还将延续至25-30岁。
由于男性的性成熟比女性晚一年左右,所以可以把男性的青春期年龄范围确定为14-18岁。
偏早或偏晚1~2年,都属正常现象。
人们通常把这个年龄阶段的男性称为少男,而同样年龄阶段的女性称为少女。
在青春期不仅身体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2、共同讨论,了解青春期的基本特征:以性成熟为主要内容的生理成长,对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及社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形成这一时期的几个重要特征:青春期是一个过渡时期青春期是一个发展时期青春期是一个变化时期青春期是一个反抗时期青春期是一个负重时期4、集体研讨,如何顺利度过青春期。
走进青春期心理课教案

走进青春期心理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春期心理特点,认识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影响。
2.掌握青春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青春期心理特点,认识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影响。
2.掌握青春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四、教学内容。
1.青春期心理特点。
(1)身体发育迅速,荷尔蒙分泌旺盛,情绪波动大。
(2)对自己的外貌、身材、声音等产生关注和不安。
(3)对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产生反感和抗拒。
(4)对性、爱情、友情等产生浓厚兴趣。
2.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影响。
(1)自卑感,对自己的外貌、身材、声音等产生不满和自卑感。
(2)逆反心理,对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产生反感和抗拒。
(3)情绪波动,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忧郁、愤怒、焦虑等情绪问题。
(4)性心理问题,对性、爱情、友情产生浓厚兴趣,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3.青春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给予关爱和支持。
(2)学校教育,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自我调节,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寻求帮助和支持。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青春期心理特点和问题的发生影响,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本质。
2.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六、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引起学生对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讲解,讲解青春期心理特点和问题的发生影响,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本质。
3.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青春期心理特点与调适》,详细内容如下:1. 青春期心理特点及其影响2. 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3. 青春期自我认同与人际关系4. 青春期心理调适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特点及其影响,提高心理素质。
2. 培养学生识别和应对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重点:青春期心理特点及其调适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青春期生理变化对心理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青春期心理健康。
2. 讲解:(1)青春期心理特点及其影响。
(2)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3)青春期自我认同与人际关系。
(4)青春期心理调适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青春期遇到的困扰,讨论如何应对。
4. 例题讲解:(1)小明进入青春期后,总是因为小事和父母争吵,怎么办?(2)小芳在青春期,对自己的外貌感到自卑,如何帮助她建立自信?5. 随堂练习:(1)请列举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2)请分享一种你认为有效的青春期心理调适方法。
强调青春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
六、板书设计1. 青春期心理特点及其影响2. 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3. 青春期自我认同与人际关系4. 青春期心理调适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自己在青春期遇到的心理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2)以“如何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2. 答案:(1)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列出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
(2)开展青春期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青春期心理教案

青春期心理教案教案标题:青春期心理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青春期心理特点和挑战;2. 掌握有效的青春期心理教育方法;3.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4.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 引入青春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学生在这个阶段面临的心理挑战,并鼓励他们主动关注和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
步骤二:了解青春期心理特点(15分钟)- 分析青春期心理特点,如身份认同、自我意识的增强、情感波动、自我评价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以促进他们对这些特点的认识。
步骤三:探讨青春期心理挑战(15分钟)- 分析青春期可能面临的心理挑战,如情绪不稳定、自尊心脆弱、逆反心理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挑战对他们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步骤四:介绍心理健康知识(15分钟)- 提供关于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积极心态等,并与学生分享一些实用的技巧和策略。
步骤五:开展互动活动(20分钟)- 设计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彼此的心理体验、挑战和解决方法,并互相提供支持和建议。
步骤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在青春期心理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案评估:-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收集学生对心理教育的理解和反馈;- 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堂作业,如心理健康小结等。
教案延伸:- 鼓励学生参加心理健康俱乐部或课外活动,以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提供心理咨询资源和指导,以帮助学生解决个人心理问题。
教案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感受,在互动活动中保持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确保教学环境积极、安全,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帮助,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通用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青春期心理特点、心理矛盾与冲突、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特点,认识到心理矛盾与冲突是正常现象,学会正确对待和处理。
2. 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青春期心理特点的认识、心理矛盾与冲突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心理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青春期心理问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青春期心理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心理矛盾与冲突是正常现象。
(2)分析心理矛盾与冲突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
(3)介绍情绪管理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4)讲解人际交往技巧,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青春期心理问题,分享解决方法。
七、板书设计1. 青春期心理特点2. 心理矛盾与冲突3. 情绪管理4. 人际交往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教材,分析自己在青春期遇到的心理矛盾与冲突,并尝试提出解决办法。
(2)以“如何调节情绪”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2. 答案:(1)示例:我在青春期遇到的心理矛盾与冲突主要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
解决办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同学、老师多沟通交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缓解压力。
(2)略。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青春期心理特征》教案

《青春期心理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自我意识等方面。
2. 帮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心理特征的正常性和发展性,减少心理困惑和压力。
3. 培养学生积极的应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健康成长。
二、教学内容:1. 青春期认知特征: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2. 青春期情感特征:情绪的波动、情感的细腻和关注人际关系。
3. 青春期社交特征:同伴关系的深化、性别角色的认知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4. 青春期自我意识特征:自我认同的发展、自我价值的探索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感知青春期心理特征。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青春期心理特征。
四、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小组讨论指南。
3. 角色扮演剧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青春期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青春期认知、情感、社交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感知青春期心理特征。
4. 小组讨论:分发小组讨论指南,让学生分组讨论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青春期心理特征。
6. 总结:总结青春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强调积极应对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青春期心理特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的深度和合作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思考深度和完成质量,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青春期心理特征与家庭因素的关系:探讨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等因素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影响。
心理学微课《青春期心理特征》教案

大家好,今天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学习的内容是《青春期心理特征》(翻页)人的一生按照年龄可以分为分为7个阶段,分别是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其中,哪个阶段最为宝贵?青春期,也就是11、12——15、16岁,它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的时期,又是人生充满暴风雨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个体存在着非常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特征。
(翻页)大家想想,进入中学以来,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发生了那些变化?(翻页)就生理方面而言: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声音和生理机能发生变化。
伴随着生理的发展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具体表现,主要有:(点击)自尊心增强:比如,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喜欢争强好胜;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争论;喜欢表现自我,关注自我形象。
(点击)逆反心理剧增:进入青春期后,对于成年人把自己当小孩子管教和监护非常反感,往往嫌父母管教太严,太罗嗦,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和责怪父母,在家里不愿意多讲话,不愿和家长呆在一起等现象。
(点击)苦闷心理加剧:青春期的到来部分中学生往往出现一种“自我苦闷”的心理现象,有的为身体发育、身高、外表而苦闷;有的为人际关系不好而苦闷,有的因学习成绩不尽人意而自卑,也有的因得不到老师、父母的理解而伤感。
其实,在青春期,每个人都会碰到很多烦恼。
(翻页)那么,大家如何才能从“自我苦闷”中解脱出来,变消极为积极呢?(翻页)(点击)自我激励法。
通过自我激励,振奋精神,培养自信心和竞争能力,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从而摆脱“自我苦闷”。
比如,你说我学习不行,我一个堂堂男子汉就是要憋一口气,凭着这股子韧劲,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做出个样子给你瞧!(点击)自我疏导法。
这是一种通过不断地认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达到自我解脱的方法。
怎样运用自我疏导法呢?这里以如何处理与老师、家长及同学的关系为例,当你得不到父母、老师理解,感到委屈时,你不妨进行“冷处理”,深入回忆,反思自己的言行,然后主动敞开自己的思想,主动交换各自的看法,这样既能理解了家长、老师的用心良苦,又争取了他们对自己的理解。
《青春期心理特征》教案

《青春期心理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征,提高自我认识。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青春期心理矛盾的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3. 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增进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1. 青春期的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增强、情绪波动、性别角色认同等。
2. 青春期心理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自制性与冲动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等。
3. 应对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方法:调整心态、寻求支持、积极沟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及其表现,应对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接纳自己的青春期心理特征,学会有效应对心理矛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心理矛盾及应对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青春期心理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春期心理特征。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青春期心理矛盾及应对策略,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引发学生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心理矛盾及应对方法。
3.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青春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方式。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遇到的青春期心理矛盾及应对策略,分享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青春期心理特征的理解和接纳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中关于青春期心理特征的感悟文章的质量,了解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能够积极面对青春期心理矛盾。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优质教案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青春期心理特点与调适》第一节,内容主要包括: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表现、如何调适青春期心理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认识到心理变化是正常现象。
2. 使学生掌握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及调适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心理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青春期心理变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关注,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1)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
(2)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表现。
(3)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青春期遇到的困扰,讨论如何解决。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青春期心理问题调适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关爱身边同学的心理健康。
六、板书设计1. 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2. 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表现3. 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
(2)请举例说明如何调适青春期心理问题。
2. 答案:(1)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情绪波动大、自尊心强、独立意识增强、对异性产生好奇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和资料,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组织相关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沙龙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心理支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心理变化是正常现象,降低他们对自身心理变化的焦虑和恐慌。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小学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小学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识到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青春期的态度,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健康的人格,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青春期的生理特点:身高、体重、第二性征等方面的变化。
2.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心理上的独立意识增强、情感波动、自我认同感的发展等。
3. 青春期心理调适方法:如何面对心理矛盾、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期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利用PPT、黑板等方式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学生对青春期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心理矛盾的存在,并学会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青春期心理调适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面对青春期的挑战。
六、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小学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全国通用2. 主题: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与调适3. 副了解自己,健康成长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谈自己青春期心理矛盾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2. 请学生收集有关青春期心理调适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作业和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青春期心理调适的认知程度,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3.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在青春期遇到的困惑,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青春期性心理特点(5篇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青春期性心理特点(5篇范文)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青春期性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青春期性心理特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特点、怎样正确对待性心理的萌动,从而健康正确地走过人生旅途中的“花季”。
教学过程:活动一:结合自身青春期变化及其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了解青春期生理上的最显著特征,(性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出现)活动二:1、学生结合性器官发育,谈谈自己在心理方面的感受。
2、师生一起总结(四个阶段)(闭锁性占主导地位)第一阶段----性(心理)意识朦胧阶段,此时是一种本能感觉,开始注意男女之间的差异,两小无猜的单纯消失了,与同性伙伴来往多起来,对异性则采取疏远的态度,出现“三八线”出现男女阵营,男孩成高傲的小公鸡,女孩表现为羞涩,他们对异性有一种神秘的新奇感,表面疏远,心中不断比较,评估差异性,滋长对异性的好感。
第二阶段----牛犊的意识阶段,更加注意两性之间的特殊感情和关系,尤其是对成年异性产生朦胧的爱恋,女意父,男意母(好奇心占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主动接近异性阶段(青春期)(性心理大门终于开启)身心逐步走向成熟,年轻人对异性的追求也由内心的向往逐渐转化为外在的行动。
常以各种方式主动接近异性,并希望得到对方积极的反应。
表现:注意自身在异性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打扮仪表体型美,爱照镜子,为缺魅力而苦恼,羡慕成年男女,嫉妒周围的青年,男女的交往对所喜欢的异性开始留意观察,积极交往。
第三阶段----心理成熟阶段。
随着知识增多,青年男女逐步形成自己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开始思考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
活动三:讨论如何对待性心理的萌动?有强烈的性骚动该怎么办呢?1、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的知识,懂得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必然性,减少好奇心。
2、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将注意力从对性的关注转移到其它有益活动上,如远走、踏青阅读、交友、钻研课本,避免不良刺激,如淫书,淫画等感到刺激。
教后记:青春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变化,使少男少女的感情世界经历大起大落的巨变,充满了希望、惊喜和平安。
健康教育教案之青春期心理特征

健康教育教案之青春期心理特征人的心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同年龄的心里会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最重要时期,心理发育顺利与否,将对今后的人生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和掌握一些青春期心理发育特点和规律,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是塑造自我和顺利成人的必修课。
(—)性意识骤增由于体内性激素的作用,少男少女身体外型在青春初期会出现明显的变化,生理上出现突发性发育,腋毛、阴毛萌发,遗精或月经出现。
生理的变化对心理必然产生强烈的影响。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青少年,面对这些变化,将产生极大的兴。
在实际生活中,对异性世界产生强烈的探秘心理,对与性有关的知识产生兴趣,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搜寻性信息,不断产生与异性交往<望。
与此同时,各种疑问也会不断出现,一旦凭自己的知识解释不了疑问时,就会更加对性问题产生探索欲望。
(二)智力水平迅猛提高由于青少年的生活范围不断扩大,掌握的知识不断增多,接触的事物也不断复杂,加之脑机能的不断成熟,会促使青少年的智力水平迅猛提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增强,对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能够作出基本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认识事物的精确性和概括性迅速提高,具有了一定的批判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逐步加强,从简单的形象思维形式向高级的抽象思维形式过渡。
与儿童期比较,发生了本质上的飞跃。
这时的青少年,对各种新知识、新观点、新事物的追求欲望十分强烈,甚至达到如饥似渴的程度。
(三)自我意识强而不稳由于身体和智力的迅猛发育,青少年会对自身的存在、自己在周围人心目中的形象和立置产生强烈的兴趣,不断地对自己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在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中动荡起伏,时而觉得自己很完美,时而又觉得自己有不少欠缺,有时自信自己能够处理好生活中的问题,有时又感到自己摆脱不掉依赖心理的困扰。
于是就不断地否定昨天的自我,同时又努力地去塑造新的自我。
如此反复循环并螺旋式地上升,最终将向着较为完善的自我意识方向迈进。
初中生青春期心理教案模板

####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的基本特点。
2.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学会情绪管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应对青春期挑战的心态。
#### 教学对象初中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设备、教材、心理测试问卷、小组讨论材料。
2.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有关青春期的资料。
####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青春期的概念,提出问题:“什么是青春期?青春期有哪些特点?”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
二、学习青春期心理特点(30分钟)1. 教师讲解青春期心理变化的基本特点,如:情绪波动、自尊心增强、自我认知发展等。
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相关知识。
3.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心理现象。
三、心理测试(15分钟)1. 教师发放心理测试问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
2. 学生独立完成问卷,教师讲解测试结果。
四、小组讨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青春期给你带来了哪些心理困扰?- 如何应对这些困扰?- 如何与家人、朋友、同学沟通?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青春期心理变化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点评。
#####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回顾(10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情绪管理(30分钟)1. 教师讲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介绍情绪管理的方法。
2.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情绪管理的技巧。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练习。
三、人际交往能力培养(30分钟)1. 教师讲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介绍人际交往的技巧。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人际交往技巧。
3. 教师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青春期心理教案初中生

青春期心理教案初中生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基本特点,包括生理、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变化。
2. 帮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等,并学会初步应对策略。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度过青春期。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青春期的基本特点、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生活,思考进入初中后的变化。
2. 提问:你们觉得青春期有哪些烦恼?二、青春期特点讲解(15分钟)1. 生理变化:生长发育、第二性征等。
2. 心理变化:独立性、批判性、情绪波动等。
3. 情感变化:对异性的关注、友谊的建立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析典型案例,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解决?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分成小组,讨论青春期的烦恼及解决办法。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青春期有哪些烦恼?2.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青春期的烦恼?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15分钟)1. 讲解正确的价值观,如自尊、自信、自立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0分钟)1. 讲解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
2. 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活习惯改进计划。
四、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鼓励学生积极面对青春期,健康度过这段美好时光。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评估学生对青春期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认同及生活习惯的改善情况。
3. 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及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期心理特征》教学详案一、课程内容:青春期心理特征二、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青春期具有那些心理特征。
2、通过让学生谈论自己进入中学以来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了解自己,并深入认识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3、让学生懂得正确面对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
用一颗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自己悦纳自己。
通过学习知道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有一颗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青春期的几种突出心理现象和如何调节自己的不合理情绪(二)难点:生理和心理的区别(三)解决方法:1、让学生讨论自己从小学进入中学后有什么变化。
然后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分类那些属于心理的、哪些属于生理的。
让学生通过讨论领悟到哪些属于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
2、让学生分享自己出现不合理情绪时是怎么进行调节的。
先让学生讲述自己调节情绪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总结,最后阐述正确调节情绪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一)教学方法:学生讨论、师生互动(二)学生活动:学生互相讨论进入中学后自己和身边的同学发生了什么变化;将本课的内容写复述下来五、课时安排:共两个课时 90分钟六、教学步骤(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导入新课:(1)人的一生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2)青春期(11、12——15、16岁)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从儿童过渡到成年,逐步走向成熟的中间阶段。
青春期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特色的时期,同时这个时期又是人生的充满了暴风雨和危险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个体存在着非常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特征。
(3)让学生互相讨论并每组请代表回答:同学们觉得自己进入中学以来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朋友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发生了那些变化?2、展开新课教学:刚才同学们已谈到了进入青春期以后自己和身边同龄人的一些变化,那么我们共同来归纳一下进入青春期以后有哪些变化呢?(1)、生理方面: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声音和生理机能发生变化。
(2)心理方面:伴随着生理的发展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特征。
A、情绪易于波动并潜藏不安,表现为寂寞与孤独,忧虑与不安,以及苦闷与忧郁;憧憬未来并富于幻想;情绪多样并反应强烈。
B、认同感逐渐扩大;价值取向开始形成;闭锁心理开始出现;兴趣范围逐渐扩大;评价能力不断发展;行为方式发生变化。
3、上述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自尊心增强:中学生内心最敏感的地方是自尊心。
这种自尊心表现为尊重的需要,威望的需要,独立和自主的需要,这些都是独立性意志的心理特征。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尊心表现在哪些方面呢?①进入青春期以后,青少年感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的重要的心理倾向,都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成人来看待,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②喜欢逞强好胜,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争论,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喜欢在活动中尽可能地表现自己的才能。
当有意或无意地剥夺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时,个体的自尊心会用亢进的激情或情绪消沉的反抗表现出来。
如搞一些文体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勇跃参加,如果不让你去参加,伤害了你的自尊心,就会出现消沉的反抗情绪。
③还有好多中学生,由于受自尊心的驱使,对自我形象很关心,即注意自己的仪表(上课照镜子),又注意同学们的评价,经常向别人打听同学们对自己的看法,还有的同学最怕老师让回答问题,担心答不上来丢面子,抬不起头。
自尊心人人都有,青春期的青少年自尊心明显的增强。
但他同成年人相比,又具一定的波动性的闭锁性,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情绪往往不稳定,经常出现烦燥不安寂寞孤独,忧虑苦闷,心理上也常常出现矛盾。
虽然比较喜欢团体生活,但有时也喜欢独自深思。
好动感情,忽而心情开朗,充满信心,忽而独自沉思,感到前途渺茫,有时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男同学之间有时因几句话说得不投机或觉得丢了面子,而大动干戈。
B、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某些人言行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的逆向心理。
①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个性的主要新成分是“成熟感”、“成人感”和独立性的产生。
平时的学习生活已参加了一定的社会活动,在知识、技能、灵活性等方面,认为和成人有相似的地方,所以已经自觉地认识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要求进入成人生活的世界。
这就是所谓的成人感,由此而表现出独立性。
②这种观念表现在渴望把自己当成成人,极力反对别人把自己当小孩子看,要求与成人建立新的关系。
对于成年人还把自己当小孩子管教和监护非常反感,这时的青春期个体往往嫌父母管教太严,太罗嗦,唠叨,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和责怪父母,在家里不愿意多讲话,不愿和家长呆在一起等现象。
有时看不起父母或恶作剧,觉得自己学了父母不懂的知识,常常在父母面前显示显示,甚至有时洋洋得意,自以为很了不起,对父母的话不再“惟命是从”了。
有一位刚入高中的学生写了一篇文章《爸爸、妈妈请放开手》,“让我自己去闯一条路,一条印满自己脚印的路,即使那条路到处布满荆棘。
”虽然作者一再感谢父母从小的教诲和关爱,走过了美好而纯真的童年,度过了天真快乐的少年,但他不满足这些,而是强烈地喊出:“我所走过的路,留下的脚印应该是两行,不是六行”。
C、苦闷心理(压力、孤独、寂寞):青春期的到来部分中学生往往出现一种“自我苦闷”的心理现象,进入青春期以后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带来的不安与困惑,其结果导致青春期个体产生一种连自己也说不清楚,无法应付的难以控制的冲动、烦躁、苦恼,其中有的为身体发育、身高、外表而苦闷;有的为人际关系不好而苦闷,有的因学习成绩不尽人意而自卑,也有的因得不到老师、父母的理解而伤感。
下面是几个中学生心灵深处的呼声:——学习不理想,很失望、灰心,有时会产生生而无望的念头,对前途未来不敢抱有向往的心情。
——上高中后,我有时觉得高中没意思,没有初中那样自在,特别是考试失败,我就坐在椅子上,有一种孤独感,这些悲伤的事我都想起来了,很苦闷,觉得什么事都没意思。
——上初中后,我就特别喜欢跟男同学在一起,像打球、学习、谈话、说笑。
我觉得和男同学在一起废话少,不易发生争执,互相特别谦让,可是一些同学、老师和家长都讨厌这样的女孩,我很苦闷。
——怎样才能使自己受其他人欢迎,怎样改变自己不好的性格呢?——我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也找不到原因,这是为什么?——人际关系处理多么艰难,同学之间真诚的友谊究竟有多少?有苦闷却找不到知己倾吐自己的心里话。
——父母对我有很多的期待,我不想有负于他们的期望,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败所征服。
考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已使我失去了站起来的勇气。
——上课老是走神,却又无法克服,为什么?4、第一课时讲课结束:布置作业——针对上述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
(二)、第二个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如何调节青春期不合理情绪1、导入新课:A、复习第一课时教学内容B、中学生的种种苦闷,并不都表露在言谈之中,绝大部分隐藏在心灵深处。
那么,种种自我苦闷是怎样发生的呢?一般来自身体发育与认识能力、批判能力、判断能力、抑制能力等精神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对于所谓“苦闷”问题的是非标准没有正确地把握,又不肯向别人请教,不知怎样处理,于是产生恐慌、忧虑、焦躁、烦闷、苦恼。
C、同学们,在你们初中阶段每一个人都会碰到很多烦恼,那么,你们是怎样从“自我苦闷”中解脱出来,变消极为积极的呢?2、展开新课教学将学生谈到的自我调节的方法一一列出,并展示常用的有效的调节方法。
A、自我激励法或自我鼓励法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一个人面临适度的苦闷,挫折和一定压力时,集体会调动起积极因素来充分发挥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功能。
因此利用“自我苦闷”,通过自我激励,振奋精神,培养自信心和竞争能力,面对困难和挫折,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从而摆脱“自我苦闷”。
比如,你瞧不起女同学,可人世间不是有很多巾帼英雄么,有很多像张海迪式的女性令人敬佩吗?你说我学习不行,我一个堂堂男子汉就是要憋一口气,凭着这股子韧劲,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做出个样子给你瞧!那些自甘落后,自我苦闷的同学们,运用自我激励法主要是应该确定一种思想;不要自惭形秽,不要自己瞧不起自己。
“哀莫大于心思死”,不自卑不气馁,承认自己的价值,敢于挑战、敢于胜利,在苦闷中不息,发奋努力,定会取得成功。
B、自我疏导法这是一种通过不断地认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达到自我解脱的方法,如果把“自我苦闷”掩盖起来,表面上看来,毫不介意,其实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这种暂时隐蔽自己,禁锢心扉的做法,并没有解决问题,只能是自欺欺人。
怎样运用自我疏导法呢?这里以如何处理与老师、家长及同学的关系为例,当你得不到父母、老师理解,感到委屈时,你不妨进行“冷处理”,深入回忆,反思自己的言行,然后主动敞开自己的思想,主动交换各自的看法,这样既能理解了家长、老师的用心良苦,又争取了他们对自己的理解。
当你与同学闹翻了脸互不理睬,陷入苦闷时,你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看法同周围的环境放在一起,冷静地思考一下“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认真解剖自己的不足,采取主动的姿态,这样就不难解决了,这时你的形象在别人眼里就会高大起来,你的烦恼也就解除了。
C、心里换位法就是利用“你我调换位置”的心理反差“例如我是你”。
站在对方的角度、立场、环境来看自己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件事情,这样去想去做,就容易做到相互理解。
D、自我转移法当你为自己的容貌、体形、早恋等自我苦闷而无法自慰时,主动把自己的注意力引离苦恼,转移到另一项自己感到有兴趣的活动中去,它能帮助你驱散心理上的乌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追求什么才称美呢?有些人在为自己的穿着打扮赶不上潮流而苦恼,产生一种失落感,造成心理的落差,有时会发出无端的怨尤、怨父母不体谅,不能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这样的看法真有点可怜,人应该追求内在气质的美,才是人的真正魅力所在。
当你意识到自己可能在“早恋”时,不妨调动你全部的能力与热情,投身到学习、文娱、体育活动中去,因为在这里更能显示出你青春的活力。
当你为了生活中一点小事而烦恼时,你应该意识到这是毫无价值的,是自己折磨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这时,你想一想大海的广阔胸怀、穹宇的深邃无限,你就会走出狭隘,个人的区区小事困扰的圈圈。
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就会变苦闷为欢慰了。
4、将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点擦掉,让每一个同学拿出一张纸本组的同学一起讨论,把这两节课讲的关于青春期心理特征的知识点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