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料】玉米主要病害识别及防治汇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规律]
菌源除来自本地病残体外,随气流远距离传播的 南方夏孢子也是北方锈病的菌源。田间叶片染病 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蔓延扩展。生产上早熟品种易发病。温度适中, 多雨高湿气候利于病害发生。偏施氮肥发病重。 品种间差异明显。
[调查方法]
在玉米拔节后,注意调查玉米叶片上有无 锈病夏孢子堆,在田间发现发病中心时及 时防治。
调查要点
在玉米苗期至成株期注意调查中下部叶片, 如有初侵染水渍状斑点时,及时进行药剂 防治。
防治方法
玉米小斑病是气流传播,多次侵染的病害,防治中应采取以抗病品种 为主,结合栽培技术,清除菌源及必要的药剂防治等措施,才能控制 为害。
(1)注意清除菌源 彻底清除田间地头病株残体,并深翻土地。用秸 杆堆沤肥时一定要经过高温发酵处理。
防治方法
(3)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40%氟硅唑乳油(杜邦福星) 8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2000 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0%三唑酮(粉锈 宁)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任选其一喷雾,同时可加入云大120的1500~2000倍液、绿 风95的600倍液和1%~3%的尿素,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每隔 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
叶部病害 叶鞘部病害 穗部病害 根茎部病害 病毒病
识别特征 发生规律 调查要点 防治技术
化学损伤及生理病害
(一)叶部病害
该类病害主要在叶片上形成大小不一的病斑,病斑占据叶 表面,直接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降低光和效率。少量的 病斑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当病斑尤其 是棒上三叶的病斑占到叶片面积的30%以上时,可造成植 株矮小细弱,果穗瘦小,籽粒干瘪,产量降低;同时病株 抗性降低,易被镰孢菌等病原菌侵入,引起早衰、倒伏等 造成更大的损失。
2、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又叫玉 米斑点病,在我省 玉米产区常和大斑 病混合发生。
识别特征
主要为害叶片,偶尔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病斑初 期呈水浸状,后变黄褐或红褐色,边缘色较深, 有时病斑上有2-3个同心轮纹。病斑形状大小不一, 明显受粗叶脉的限制。在多雨潮湿情况下,病斑 上隐约可见褐色霉层。病斑先出现在下部叶片, 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时整株枯死。
梭形病斑 长形病斑
发生规律
玉米小斑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内越冬,第 二年随气流、雨水传播,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但 以抽雄、灌浆期发病最重。小斑病发生轻重主要取决于温 度、湿度、雨量和雨日。气温达25度以上,雨水多、湿度 大,小斑发生就严重。连作地,低洼地,排水不良,种植 密度大、施肥不足等都会加重病害发生。品种之间抗病性 有明显差异。
防治方法
(1)注意清除菌源 玉米收获时及时将病株残体翻入土中, 以加速分解。用秸杆堆沤肥时一定要经过高温发酵再用, 未经处理的玉米秸杆要用泥封存。
(2)栽培管理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适时早播,加强肥水 管理,提高玉米抗病力。合理密植或间作套种,注意灌溉 和排水,通风透光,降低行间湿度,控制病害的发生。
玉米叶部病害防治小结
该类病害的病原菌多数可通过气流、风雨远距离传播。
条件适宜时,病原菌从侵入到再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危害仅 需要几天时间,易在生产上造成大面积暴发流行。
玉米主要病害识别及防治
据资料记载,世界上为害玉米的病害有160 多种,我国有30余种,山西有记录的有20多种。 随着品种的更换、耕作制度的变革、农田生态的 变化,玉米病害的种类、主次和为害程度,也在 不断变化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识病害,监视 病害的发展变化,做好应对措施。
分五大类、从四个方面介绍各病害
1、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叫煤纹病、条斑病,在我省几乎所的 玉米产区都有发生,是玉米生产上一个重要病害。
识别特征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在玉米生 长到2-3尺时,先由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蔓延,以玉 米抽穗期发病最重。叶片初期出现灰绿色或水浸状小斑点, 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大,成为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 斑。后期严重时几个病斑相互连接成条状,叶片枯死。潮 湿时病斑上产生大量的黑色霉层。
[防治技术]
(1)选育抗病品种。 (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提
高寄主抗病力。 (3)加强田间管理,清除酢浆草和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
侵染源。 (4)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
%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12.5%烯唑醇可 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2)栽培管理措施 当玉米小斑病发病时,摘除下部病叶,以减少田 间重复侵染,减轻病害发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提高玉米抗病 力。注意灌溉和排水,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要与大斑病相同。常用药剂:苯醚甲环 唑(世高)、氟硅唑(杜邦福星)、异菌脲(扑海因)烯唑醇(禾果 利)三唑酮(粉锈宁)、以及多菌灵等任选其一喷雾防治。同时可加 入云大120、绿风95、尿素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初侵染病斑
成熟病斑
流行规律
玉米大斑病是流行性病害。发生的轻重除与品种和菌源有 关外,主要决定于温度和雨水。7-8月份雨量大,雨日多, 湿度高,适合大斑病发生。多雨多雾或连阴雨天气,可使 病势迅速蔓延,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玉米连作地病重, 特别是春夏玉米混作区,玉米出穗后氮肥不足,则发病严 重。
弯孢菌叶斑病
灰斑病
病斑
病叶
病斑
圆斑病
圆斑病重病田
玉米穗部发病症状
玉米穗部发病症状
染病果穗
染病果穗
Baidu Nhomakorabea 褐斑病
叶鞘症状
叶片早期症状
锈病
病叶
[识别特征] 普通锈病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 穗、苞叶乃至雄花。初期仅在叶片两面散生浅黄色长形至 卵形褐色小脓疤,后小疱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即病 菌夏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