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摘要】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探讨了家庭暴力问题的定义和范围,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干预方法和案例分析。
家庭暴力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伤害,还对整个家庭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研究家庭暴力问题,我们可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预防和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尤其需要加强对家庭暴力的宣传和教育,培养社会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反对意识。
本文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了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启示和展望,同时也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
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能够更好地保护家庭成员的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
【关键词】家庭暴力问题研究、定义、范围、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干预方法、案例分析、启示、展望、局限性。
1. 引言1.1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探讨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问题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更好地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为有效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研究家庭暴力问题可以帮助社会各界更深入地了解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促使相关部门和机构采取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还可以促进家庭和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关注,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对于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都具有重要作用。
1.2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现状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前,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现状表明,其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普遍性和严重性。
据统计,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受到家庭暴力的侵害,其中以妇女和儿童为主要受害者。
家庭暴力问题的恶化给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心的苦痛,也给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目前,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对其产生原因、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干预方法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研究者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以期能够有效减少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保障受害者的权益和安全。
《2024年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以民事法律规制为中心》范文
《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以民事法律规制为中心》篇一一、引言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威胁。
我国近年来对家庭暴力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相关立法与实践不断推进。
本文旨在以民事法律规制为中心,对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二、家庭暴力的概念与特点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发生的一切暴力行为,包括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经济控制等。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隐蔽性、长期性、反复性和严重性。
由于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家庭暴力往往容易被忽视和隐瞒,导致受害者长期受到伤害。
三、我国家庭暴力立法的现状与不足(一)立法现状我国在家庭暴力立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为打击家庭暴力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外,相关法律法规如《婚姻法》、《刑法》等也对家庭暴力行为作出了规定。
(二)立法不足尽管我国在家庭暴力立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如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对家庭暴力的界定不够清晰,法律责任追究不够严格等。
四、民事法律规制在反家庭暴力中的作用民事法律规制在反家庭暴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民事法律为受害者提供了法律救济途径,如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提起离婚诉讼等。
其次,民事法律规制能够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通过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最后,民事法律规制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家庭关系的和谐。
五、完善民事法律规制的建议(一)完善立法体系应进一步明确家庭暴力的定义和范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家庭暴力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应建立健全配套的法律制度,如完善证据收集制度、加强司法鉴定等。
(二)加强司法实践司法机关应加强对家庭暴力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力度,确保受害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
同时,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反家庭暴力的合力。
(三)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等途径,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反对家庭暴力的氛围。
反家庭暴力-研究报告
反家庭暴力-研究报告概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家庭暴力问题,并提供相关的研究结果和分析。
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环境中发生的对家庭成员造成伤害或痛苦的行为。
它不仅严重侵犯了个人的权利和尊严,也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本报告将从定义、影响、原因和预防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定义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出现的身体、心理或性上的虐待行为,它可以包括伴侣间暴力、对儿童的虐待以及老年人被家庭成员虐待等多种形式。
家庭暴力是一种明显侵犯他人权利的不良行为。
2. 影响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受害者可能面临身体伤害、心理创伤、自卑感、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同时,家庭暴力也给家庭关系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威胁。
3. 原因家庭暴力的发生原因非常复杂,可能与社会文化观念、情绪压力、经济困难以及家庭中的权力不平等等因素有关。
理解家庭暴力的根源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4. 预防预防家庭暴力需要多方合作,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援助服务、开展宣传教育和心理健康支持等都是预防家庭暴力的重要措施。
结论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权利的不良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加强预防和干预措施,为建立一个没有家庭暴力的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1. Smith, J. (2010). The Impact of Domestic Violence on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0(2), 52-63.2. Johnson, R. (2015). Causes of Domestic Viol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Family Studies Journal, 25(1), 36-51.。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家庭暴力问题研究家庭暴力问题研究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
其呈现出的特征、产生的后果令人堪忧。
不仅严重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对于其他家庭成员也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近年来,家庭暴力现象有进一步增多趋势,为了防止家庭暴力问题的继续恶化,同时,也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帮助,必须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
关键词:家庭暴力成因危害对策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内部,以暴力或非暴力等手段对家庭成员实施身体、精神、性等方面的伤害与摧残的各种行为。
对于家庭暴力的形式分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
从表现形式看,一般说来家庭暴力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
身体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精神暴力和性暴力是指通过暗示性的威胁、言语攻击、无端挑剔,或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等隐性暴力行为,它是对人的不尊重,这种暴力的实施其危害性较之身体暴力要严重得多。
另外,根据行为人实施暴力的方式可以分为作为性暴力和不作为性暴力,也可称为热暴力和冷暴力。
家庭暴力大都是家庭中居于强势地位的成员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成员实施的,以前受害者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一个新的趋势在发展,男性也开始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并且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遭受暴力的男性羞于将事实公开,即使有勇气公开,也无法找到合适的部门寻求帮助。
家庭暴力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往往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障碍,家庭暴力只发生在家庭内部,具有相当的隐秘性,家庭以外的人员和组织难以及时透彻地了解事件的过程。
家庭暴力问题给受害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并威胁到家庭的稳定,更为严重的是由家庭暴力导致的刑事案件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家庭暴力问题研究引言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亲密的社会组织,家庭关系对个体的成长和幸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家庭暴力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家庭暴力问题,探讨其根源、表现形式、影响以及预防和治理措施。
一、家庭暴力的定义和形式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的、寄生性、持续性的行为,其中一方或多方成员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造成伤害、恐惧或苦恼。
家庭暴力可表现为身体暴力、精神暴力、经济暴力和性暴力等形式。
身体暴力是最为常见的形式,包括殴打、踢打、勒颈等行为,给受害者身体带来直接的伤害。
精神暴力是对受害者进行威胁、恐吓、羞辱和忽视等,使其身心受到伤害。
经济暴力则表现为某一方通过控制家庭经济资源的方式,限制受害者的经济独立,造成其无助和依赖。
性暴力则是指在婚姻或亲密关系中,某一方利用强迫、威胁、控制等手段对另一方实施性侵犯或压迫。
二、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家庭暴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社会文化因素对家庭暴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些传统观念认为丈夫有权支配家庭,女性应该顺从。
这种性别不平等观念导致了男性对女性的控制和暴力行为。
同时,家庭暴力也受到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些家庭存在着暴力、冲突和不良的沟通方式,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容易形成暴力的行为模式。
此外,个体因素也是家庭暴力发生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心理问题、人格障碍等会增加暴力行为的倾向;另一方面,受害者身体弱势、无力反抗也会增加暴力发生的可能性。
三、家庭暴力的影响家庭暴力对个体、家庭和社会都会产生持久的、广泛的影响。
对个体来说,暴力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会受到持续的伤害,面临着心理创伤、抑郁、焦虑等问题,甚至导致自杀的风险增加。
对孩子来说,他们可能成为目击者或直接受害者,长期处于恐惧和焦虑的状态,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模式形成消极影响。
家庭暴力对家庭关系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农村家庭暴力调查研究以对农村妇女的家庭暴力为主要分析对象
我国农村家庭暴力调查研究以对农村妇女的家庭暴力为主要分析对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我国农村家庭暴力问题,特别是以农村妇女作为家庭暴力的主要分析对象。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本文揭示了农村家庭暴力现象的严重性,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预防和解决农村家庭暴力的策略。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于保护农村妇女的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推动我国的反家庭暴力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依据。
本文概述了农村家庭暴力的定义、类型和影响。
家庭暴力不仅包括身体上的伤害,还包括心理暴力、经济控制等多种形式。
在农村地区,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社会支持的不足,家庭暴力问题尤为突出。
这种暴力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心上的伤害,还严重影响了农村家庭的稳定和农村的社会发展。
本文分析了农村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这些原因包括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等。
传统文化观念中对于男尊女卑的认知,使得一些男性在农村家庭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地位,容易对女性实施家庭暴力。
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也使得一些家庭在面对压力和矛盾时,更容易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
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也使得农村家庭暴力问题更加严重。
本文提出了预防和解决农村家庭暴力的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完善法律制度、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等。
通过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农村妇女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完善法律制度可以为受害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法律保护;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为受害者提供心理、经济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预防和解决农村家庭暴力问题,保护农村妇女的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文献综述家庭暴力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其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和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家庭暴力问题尤为突出,其中农村妇女是最主要的受害者。
家庭暴力的伦理研究
家庭暴力的伦理研究【摘要】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伦理问题,涉及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力和尊严关系。
本文从家庭暴力的伦理意义和形式入手,探讨了家庭暴力的背景、影响因素、伦理责任、解决途径和实践。
家庭暴力的存在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伦理问题,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去遏制和预防家庭暴力的发生。
结论部分对家庭暴力进行了伦理反思,提出了伦理倡导和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重视,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关注,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家庭环境。
通过伦理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家庭暴力问题,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家庭暴力、伦理研究、意义、定义、形式、背景、影响因素、伦理责任、解决途径、实践、反思、倡导、建议。
1. 引言1.1 家庭暴力的伦理研究意义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涉及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
伦理研究意义在于探讨家庭暴力现象背后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揭示其中的价值观念和理念,促进人们对于家庭暴力的正确认识和处理。
家庭暴力的伦理研究有助于引发社会对于家庭暴力的关注和思考,加强对受害者的保护与支持。
通过伦理研究的角度,可以深入探讨家庭暴力背后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为预防和干预家庭暴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家庭暴力的伦理研究还有助于拓展伦理学领域的研究范围,探讨人类行为背后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和伦理建设。
通过深入研究家庭暴力的伦理问题,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家庭暴力的定义和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家庭暴力的定义通常指的是在家庭关系中,一个成员对另一个成员实施身体、心理、经济或性上的伤害或控制行为。
家庭暴力并不局限于夫妻关系,也包括对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的暴力行为。
家庭暴力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身体暴力、言语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等。
身体暴力是最常见的形式,包括打骂、殴打、踢踹等肢体伤害行为;言语暴力则是通过言语或言语行为对受害者进行侮辱、威胁或恐吓;精神暴力是一种心理虐待,包括言语上的羞辱、忽视、操纵等行为;性暴力则是以性行为作为工具对受害者进行控制、侵犯或伤害。
《社会学研究:家庭暴力的原因与对策》
社会学研究:家庭暴力的原因与对策1. 引言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环境中出现的身体、心理、性或经济上的虐待行为。
它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和伤害个人尊严的问题,对受害者和整个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家庭暴力的根源及其可能的对策。
2. 家庭暴力的原因2.1 权力不平等家庭暴力通常与家庭内权力不平等有关。
男性社会地位高于女性,使得男性在婚姻或伴侣关系中更容易滥用权力,并表现出暴力行为。
2.2 社会文化背景一些社会文化背景也可能促使家庭暴力发生。
某些社会对男性支配和女性服从存在着强烈期望,这可能导致家庭内部权利不平等和衡量亲密关系健康与否的标准失调。
2.3 经济压力经济压力是引发家庭冲突和暴力行为的常见因素之一。
财务困难可能导致家庭成员的情绪压力和紧张情绪增加,进而引发冲突和暴力。
2.4 精神健康问题家庭暴力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是家庭成员的精神健康问题。
抑郁、焦虑、人格障碍等精神健康问题可能使某些人更容易对他人施行暴力或成为暴力行为的受害者。
3. 家庭暴力对策3.1 加强法律保护建立和加强相关法律和政策以保护受害者,并惩罚犯罪行为。
这包括完善法律框架,提供保护令,追究施暴者责任等。
3.2 提供支持和咨询服务为受害者提供安全、保密、适当的支持和咨询服务。
这包括设立专门机构或热线,提供心理辅导、法律援助和庇护所等资源。
3.3 教育公众与预防通过教育公众,提高社会意识和认识家庭暴力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此类行为。
这包括向学校、社区和媒体提供相关教育内容。
3.4 改变社会文化观念加强性别平等意识和推动社会文化观念的变革,减少家庭暴力出现的社会文化因素。
4. 结论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影响个人和社会的问题,其原因复杂多样。
通过加强法律保护、提供支持服务、教育公众与预防以及改变社会文化观念等对策,可以逐步解决家庭暴力问题,并为受害者提供更好的保护与帮助。
家庭暴力的数据研究报告
家庭暴力的数据研究报告
根据全球范围内的研究数据和报告,以下是关于家庭暴力的一些重要研究发现:
1. 范围广泛:家庭暴力是全球性问题,涉及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家庭。
2.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可以是妇女、儿童、老年人以及男性。
妇女通常是最常见的受害者,但其他人群也可能受到伤害。
3. 家庭暴力的类型:家庭暴力包括身体虐待、心理虐待、性虐待和经济剥削等不同形式的暴力。
4. 影响健康: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焦虑症、自杀行为等问题。
5. 后果对儿童的影响:家庭暴力对儿童的影响尤为严重,包括情绪问题、学习问题、行为问题等,并可能导致长期的心理和社会发展问题。
6. 周期性:家庭暴力往往是循环发生的,受害者可能处于反复受虐的状态。
7. 文化因素:家庭暴力的发生和持续性与特定文化和社会因素有关,例如性别不平等、家庭亲密度和冲突解决方式等。
8. 警察报案率:家庭暴力案件中,许多受害者没有报案,这可能是因为不信任法律机构、担心报复或缺乏支持等原因。
这些发现强调了对家庭暴力的认识与干预的重要性,包括加强预防措施、提供受害者支持和庇护、推动法律改革以及提供心理和医疗支持等。
通过集体努力,我们可以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并提供安全的家庭环境。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摘要】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无数家庭和个人的生活。
本文通过对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探讨了其定义与范围、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应对策略以及案例分析。
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刻理解问题的本质和造成的影响具有重要性,有助于提出更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
未来,需要加强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探索更多预防和干预的策略,以保护受暴力影响的家庭成员,构建更和谐、健康的家庭关系。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展望令人期待,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能够消除家庭暴力,实现家庭和谐稳定的目标。
【关键词】家庭暴力问题研究、重要性、现状、目的、定义与范围、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应对策略、案例分析、结论、未来展望。
1. 引言1.1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有助于揭示其成因和影响,从而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家庭暴力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更是对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权益的侵犯,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通过研究家庭暴力问题,可以帮助社会更加关注并认识到这一隐秘但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促进立法、政策和社会机制的完善,为受害者提供更好的保护和支持。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的干预和救助方法,降低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和伤害,促进家庭和谐稳定。
深入研究家庭暴力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保障每个家庭成员的权益和安全。
1.2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现状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现状可以说是比较严峻的。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大约每三名女性中就有一名曾经或正在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
而在我国,家庭暴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因家庭暴力导致家庭破裂的家庭数量呈上升趋势,且受害者中不乏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现状也反映出社会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正在逐渐提升。
婚姻家庭暴力问题研究报告
婚姻家庭暴力问题研究报告1.引言婚姻家庭暴力是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重要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也对社会稳定和和谐产生负面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婚姻家庭暴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为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2.婚姻家庭暴力的定义和范围婚姻家庭暴力是指配偶或家庭成员通过肢体、语言、心理等方式对家庭成员实施的,具有侵害性、破坏性的行为。
暴力行为可能包括身体伤害、精神虐待、经济控制等。
被害人可能是妻子、丈夫、子女、老人等。
3.婚姻家庭暴力的原因3.1 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对婚姻家庭暴力的发生起着深远影响。
例如,男权文化观念、家庭暴力的历史传统、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压力等因素,都为婚姻家庭暴力问题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3.2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包括人的性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经济独立程度等。
例如,人格暴力倾向、心理疾病、贫困、压力等都可能增加个体参与家庭暴力的风险。
3.3 关系动力夫妻之间的权力关系、沟通方式、冲突解决能力等都会影响暴力的发生。
例如,权力不平等、缺乏有效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巧,会使夫妻关系容易陷入暴力行为。
4.婚姻家庭暴力的影响4.1 对受害者的身心伤害婚姻家庭暴力对受害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如肢体伤害、性侵犯等,也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焦虑、抑郁、自杀倾向等。
4.2 对子女的影响家庭暴力对子女的影响无法忽视。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情绪上变得不稳定,严重时可能影响到学业和人际关系。
此外,他们还会模仿父母的暴力行为,对日后形成良好的恋爱观产生负面影响。
4.3 社会影响婚姻家庭暴力对社会稳定和和谐产生严重影响。
它破坏着家庭的基本单位,也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和社会凝聚力造成冲击。
5.应对措施5.1 完善法律法规和保护机制政府应加强立法工作,明确婚姻家庭暴力的定义、法律责任和保护措施。
同时,建立健全婚姻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报警、救助和庇护机制。
家庭暴力现状及其预防研究
家庭暴力现状及其预防研究现今社会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它不仅仅给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造成了威胁。
近年来,有关家庭暴力的报道越来越多,社会对于家暴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还有很多人对于如何预防和处理家庭暴力这个问题还不太了解,本文将从家庭暴力的现状,预防和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探讨。
一、家庭暴力的现状国内外的研究显示,家庭暴力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难以幸免于此。
而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
近些年来,国内家庭暴力的报道屡见不鲜,而且其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而这些数据只是冰山一角。
家庭暴力种类十分丰富,有身体暴力、心理暴力、经济暴力等,其中忍受最久且影响最大的就是心理暴力。
心理暴力是一种言语和精神上的攻击,常常带有威胁、吓唬和恐吓成分,让受害者感到绝望和无助。
而身体暴力是人们最容易想到的一种,但其实家庭暴力不止如此,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二、如何预防家庭暴力?家庭暴力首先需要预防。
下面就家庭暴力的预防进行探讨:1. 紧盯家庭教育。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子女的人格尊严,倡导“和谐家庭”文化,加强感情交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2. 加强法律法规。
加强对于家庭暴力的立法,使其明确入刑,保护受害人的权益,让法律的威慑力产生作用。
3. 加强社会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家庭暴力是犯罪,对受害人的影响等问题,增强公众的宣传和效果,以提高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三、处理家庭暴力的方法当家庭暴力已经发生,我们应该如何去处理?首先,我们应该让受害人知道自己是受害者,并且知道自己的权利和法律保护措施,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帮助受害人获得法律援助和精神支持。
具体的处理方法包括:1. 立即报警。
家庭暴力是犯罪行为,受害者应该及时报警,不要忍气吞声,同时应该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
涉家暴案件法律问题研究(3篇)
第1篇摘要家庭暴力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本文旨在分析涉家暴案件的法律问题,探讨我国现行法律在预防和处理家暴案件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近年来,我国涉家暴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然而,在预防和处理涉家暴案件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法律问题亟待解决。
二、涉家暴案件法律问题分析1. 法律适用问题(1)现行法律对家暴的定义不够明确。
我国《婚姻法》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对家庭成员进行身体、精神等方面的侵害行为。
然而,这一规定较为笼统,缺乏具体操作标准,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家暴行为的认定存在争议。
(2)家暴案件的法律适用存在交叉。
在涉家暴案件中,可能涉及《婚姻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但各法律法规之间的适用关系尚不明确,容易造成法律适用上的混乱。
2. 证据收集与鉴定问题(1)证据收集困难。
家暴案件往往发生在家庭内部,受害者往往因恐惧、羞愧等原因不愿报警或寻求帮助,导致证据收集困难。
(2)鉴定机构不足。
我国目前鉴定机构数量有限,且部分鉴定机构缺乏专业能力,导致家暴案件鉴定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3. 保护措施落实问题(1)临时保护令制度实施不力。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临时保护令的申请和执行存在诸多问题,如申请人难以及时获得法律援助、法院审理速度慢等。
(2)受害者庇护所不足。
我国目前受害者庇护所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导致部分受害者难以得到及时救助。
三、对策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1)明确家暴的定义和范围,提高法律适用的一致性。
(2)细化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法律法规之间的适用关系。
2. 加强证据收集与鉴定工作(1)完善证据收集制度,提高受害者举证能力。
(2)加强鉴定机构建设,提高鉴定质量和效率。
关于家庭暴力的研究与对策
关于家庭暴力的研究与对策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或多方实施的身体、心理、性或经济上的虐待和控制行为。
它是一种威胁家庭和社会稳定的严重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来研究和解决。
首先,针对家庭暴力的研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2.家庭暴力的影响:研究家庭暴力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此问题的关注和意识。
可以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成绩、职业发展、婚姻关系、子女成长等方面考察其负面影响,并与非暴力家庭进行对比分析。
3.家庭暴力的预防措施:研究家庭暴力的预防措施有助于提供政策和干预建议,以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
可以从教育、法律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探讨预防策略,并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基于对家庭暴力的研究,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1.家庭教育和宣传:通过普及家庭和性别平等的教育,引导人们了解家庭暴力的危害和原因,提高家庭成员的意识。
此外,宣传媒体可以通过宣传报道、微电影、公益广告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关注和重视。
3.社会支持和帮助:提供受害者和施虐者的社会支持,包括经济援助、工作机会等,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境,摆脱暴力环境。
同时,加强社区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构建“零家庭暴力”的社会环境。
4.心理治疗和康复:为受害者和施虐者提供心理治疗和康复服务,帮助他们恢复自尊、信心和情感健康。
此外,加强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康复技术的建设,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家庭暴力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的严重问题。
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家庭暴力的原因、影响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提出更加有效的对策来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同时,也需要政府、社区组织、家庭和个人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打赢这场保护家庭和社会稳定的战役。
社会调查报告家庭暴力现象调研分析
社会调查报告家庭暴力现象调研分析社会调查报告:家庭暴力现象调研分析摘要:本社会调查报告旨在分析和研究我国家庭暴力现象。
通过对相关调查数据和统计分析,我们探讨了家庭暴力的定义、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改善和预防家庭暴力的建议。
本报告旨在为社会各界、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组织提供参考和指导,以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
1. 引言在当代社会,家庭暴力成为了一个严重而普遍存在的问题。
家庭暴力不仅破坏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而且对暴力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持久而严重的伤害。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家庭暴力现象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以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策略。
2. 家庭暴力的定义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环境中,配偶或亲密关系中的个人以身体、心理或性暴力等方式对另一方进行施暴的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出现在物质压迫、情感虐待或威胁恐吓等形式下。
3. 家庭暴力的原因家庭暴力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3.1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是家庭暴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家庭暴力在一些传统观念和社会价值观中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行为或是男性的权力体现,在某些社会群体中形成了习以为常的现象。
3.2 经济压力与经济压力相关的家庭暴力是一个普遍现象。
经济困难可能导致家庭矛盾的升级,加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压力,从而促成家庭暴力的发生。
3.3 恶性婚姻关系恶性婚姻关系是家庭暴力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不健康的感情关系、沟通不畅、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等激化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容易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
4. 家庭暴力的影响家庭暴力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个人层面,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伤害,甚至导致长期的心理后遗症。
在家庭层面,家庭暴力破坏了家庭的关系和稳定,对子女的成长和健康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社会层面,家庭暴力增加了社会的犯罪率,对社会秩序和和谐造成了严重威胁。
5. 改善和预防家庭暴力的建议5.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完善的法律和法规框架,明确家庭暴力的定义和处理程序,加强对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保护和支持。
【《我国反家暴法律制度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1900字】
研究内容:
家庭暴力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与日俱增,在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的同时也侵犯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另外还因为使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被破坏从而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本论文将家庭暴力作为研究问题提出,并使用文献和文本分析方法分析国内针对家庭暴力的现行立法和规则,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律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可操作性不强、主客体认定的制度缺陷、滥用缺席审判制度、家庭暴力举证难、家庭暴力的惩罚力度不足等。为了应对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改善我国家庭暴力法律制度,包括更有效地执行人身保护令程序,提高法官的证明能力,改进缺席审判制度,改进家庭暴力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加强对犯罪者的惩罚等。
具体提纲如下:
一、家庭暴力的界定及其危害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及特点
(二)家庭暴力的危害
1、对受害者的危害
2、对家庭的危害
3、对社会的危害
二、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一)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律制度现状
(二)我国反家庭பைடு நூலகம்力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
1、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可操作性不强
2、主客体认定的制度缺陷
[12] 李佳镁, 余广俊.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之人身保护令的司法实践与完善[J]. 法制博览, 2020(27).
[13] 张丽娜. 《反家庭暴力法》实施现状与反思[J]. 理论观察, 2019(11):3.
[14] 蒋月.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适用效果评析——以2016—2018年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为样本[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9, 031(003):13-22.
[2] 陆思瑶. 浅谈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律制度[J]. 法制博览, 2019(14):1.
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与控制对策
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与控制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意识的觉醒,对于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家庭暴力问题广泛存在于各个社会群体中,特别是女性和儿童更为容易受到伤害。
本文将探讨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与控制对策,为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和健康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
一、家庭暴力的定义和特征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在亲密关系中,以肢体、言语、经济、心理等手段对弱势群体实施强制和控制的行为。
家庭暴力的特征在于其犯罪嫌疑人与受害者之间存在亲密关系,难以披露和报案。
在家庭暴力事件中,受害者往往因为缺乏信任、恐惧、依赖等原因极度被动,不敢寻求帮助或报警。
二、家庭暴力的影响家庭暴力对受害者和家庭的影响是极其不利的。
在行为层面上,受害者的身心健康、自尊心、人际交往以及学习和工作都会受到损害。
在家庭层面上,家庭暴力会对夫妻关系、家庭和谐以及子女健康成长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社会层面上,家庭暴力也会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伦理道德和公共秩序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三、家庭暴力的控制对策为了控制家庭暴力现象,政府、司法机关、相关非政府组织和社区力量都应该加大力度。
具体的,应该采取以下几项对策: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公众对于家庭暴力的法律和道德谴责,推动家暴突破文化禁忌,鼓励受害人敢于揭露,提升公众对于家庭暴力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加强监督和调查。
建立家庭暴力受害者保护机制,强化对家庭暴力的调查和处理,重点打击极严重的暴力事件,加强对无法根治的家庭暴力问题的长期关注。
3、开展两性平等教育。
加大两性平等教育力度,普及性别平等观念和性别教育知识,树立互相尊重、平等交往的家庭关系模式。
4、多方合作。
在控制和处理家庭暴力问题中,要加强在政府、司法机关、律师、心理专家、社会工作者和家长等多方面的合作。
同时,应该为受害人提供包括法律帮助、心理援助和就业指导在内的全方位救助。
四、结语总的来说,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与控制对策是社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婚姻法中的家庭暴力研究》5300字(论文)】
浅谈婚姻法中的家庭暴力目录引言 (1)一、家庭暴力的概念 (1)二、家庭暴力的特征 (2)1、家庭暴力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2)2、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是家庭成员中的弱势群体 (2)3、家庭暴力侵害的客体主要是受害者的人身权利 (2)三、家庭暴力形成的原因 (2)1、封建思想方面的原因 (2)2、家庭方面的原因 (3)3、社会方面的原因 (3)4、法律方面的原因 (3)四、对“家庭暴力”加强立法的必要性 (3)五、修订后的《婚姻法》在家庭暴力方面的法律规定 (4)六、修订后的《婚姻法》在家庭暴力方面的法律规定的意义 (4)七、关于完善家庭暴力法律救济的思考 (4)(一)完善刑事立法,增设家庭暴力罪之罪名 (5)(二)完善家庭暴力民事损害赔偿制度 (5)(三)完善家庭暴力案件证据救济规则 (5)(四九角立检察机关公诉和受害者自行起诉两种诉讼途径 (6)结束语 (6)参考文献 (7)引言家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和谐稳定不仅是每个家庭幸福的前提,更是保障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础,目前关于家庭暴力在我国是一个比较突出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他也成为了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家庭暴力不仅是对弱势群体人身权利的侵害,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到他们的生命安全,所以维护家庭超员的合法权益前提就是要禁止家庭暴力的行为以及保障人权的重要工作。
这个工作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关于家庭暴力应该如何定义,人们对此话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家庭暴力就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或者家庭成员中的其中一个对另一个的身体以及心理造成了严重伤害的行为,还有人认为其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为了控制和操作与之存在人身关系的另一个人而采取的任何暴力或欺辱性的行为,包括肉体的、性的、心理的、感情的、语言上的或经济上的等等。
相当人数(包括作者在内)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利用殴打和捆绑等方式,在家庭中,一方对另一方的身体和心理进行残忍的伤害和摧残,这样的形式属于家庭暴力,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还没有可以明确指出家庭暴力定义的条款,《婚姻法》在修订过后,有明确的规定是禁止家庭暴力的,但对于该概念的定义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需要法律在相关方面要尽快做出调整,进而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
家庭暴力的伦理研究
家庭暴力的伦理研究【摘要】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涉及到伦理、道德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议题。
本文从家庭暴力的伦理挑战入手,探讨了其影响因素、道德伦理问题、干预和预防策略以及相关的伦理责任。
家庭暴力的研究不仅仅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的领域,更需要深入思考伦理学的角度。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处理家庭暴力引发的道德困境,以及如何在道德伦理的框架下制定有效的干预和预防策略。
未来,家庭暴力的伦理研究需要继续深入,探讨更多新的议题,为建立更和谐的家庭关系提供更有效的伦理指导。
【关键词】家庭暴力、伦理研究、伦理挑战、影响因素、道德伦理、干预策略、预防策略、伦理责任、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家庭暴力的伦理研究概述家庭暴力是一个长期存在并且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家庭和谐的问题。
伦理研究家庭暴力旨在探讨暴力行为在家庭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干预和预防家庭暴力的发生。
家庭暴力伦理研究关注的焦点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力关系、个人尊严和自尊的维护、道德责任与道德伦理规范的遵守等方面。
本文将从家庭暴力的伦理挑战、影响因素、道德伦理探讨、干预和预防策略以及伦理责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揭示家庭暴力问题的各个层面,为未来家庭暴力伦理研究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家庭暴力问题的伦理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家庭暴力现象背后的道德和伦理困境,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健康家庭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家庭暴力的伦理挑战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侵害家庭成员权益的违法行为,而在伦理层面上,其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暴力暴露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力不平等和家庭内部权力结构的问题。
在家庭暴力案例中,施暴者通常是拥有相对较大权力和控制力的一方,而受害者则处于虚弱地位,缺乏独立行动的能力。
这种权力不平等导致了家庭暴力的产生和持续,同时也挑战了家庭成员之间应有的尊重和平等关系。
家庭暴力给家庭伦理价值观念和家庭关系带来了冲击。
家庭应该是温馨和谐的地方,而家庭暴力的存在却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和亲情受到了严重损害。
家庭暴力研究
家庭暴力研究家庭暴力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伤害。
为了深入了解家庭暴力的本质、原因以及解决办法,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本文将就家庭暴力的定义、影响、原因和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对家庭暴力问题的认识。
一、家庭暴力的定义和形式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成员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言语、心理、经济或身体上的伤害行为,造成受害者受虐待、伤害或恐惧的现象。
家庭暴力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言语威胁、肢体虐待、控制剥夺自由、性侵犯等。
二、家庭暴力的影响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长期而严重的影响。
心理上,受害者常常感到自卑、无助、恐惧和焦虑;身体上,受害者常常遭受身体伤害和健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受害者也可能面临经济和社交困境。
此外,家庭暴力还对儿童产生了负面影响,长期的暴力环境容易导致儿童出现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
三、家庭暴力的原因家庭暴力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家庭暴力与家庭结构有关,一些研究发现,低收入家庭和单亲家庭更容易出现家庭暴力。
其次,教育水平和文化背景也对家庭暴力产生影响,缺乏教育和觉悟的人更容易出现家庭暴力问题。
另外,家庭暴力与个体特征密切相关,如性别、年龄、性别角色认同等。
四、家庭暴力的干预措施为了减少和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干预措施。
首先,公众教育和宣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和认识度。
其次,设立专门的家庭暴力援助机构,为受害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包括心理辅导、法律援助和庇护所等。
最后,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严惩家庭暴力犯罪分子,加大打击力度。
总结: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伤害。
了解家庭暴力的定义、形式、影响和原因对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公众教育、提供帮助和支持,并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为社会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内容提要: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的行为。
近年来有进一步增多趋势,其呈现出的特征、产生的后果令人堪忧。
严重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发展。
目前,家庭暴力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针对家庭暴力产生的内在原因加以解决,尽快建立起道德、法律、社会、爱心等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缓解家庭暴力现象的蔓延。
关键词:家庭暴力特性成因对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庭中发生过家庭暴力行为,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范围内发生的暴力行为。
家庭暴力不仅是家庭常见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丑恶现象,也已经是一个涉及全球性的问题。
家庭中的弱者,如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都有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根源来自于男尊女卑、父权制的传统陋俗,它严惩危害妇女身心健康,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稳定和发展,这一现象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以,我想在这里谈谈家庭暴力问题。
我国于2001年4月实行的婚姻法对家庭暴力制定了一些具体的约束条款,如将家庭暴力作为受害方提出离婚的一个条件,受害方离婚时可以请求损害赔偿等,还明确规定受害方可以请示公安机关援助和居季会进行劝阻,要求追究加害方的法律责任等。
因此,家庭暴力现在不是“家务事”,而是一种需要法律予以制裁的行为。
这说明,政府也十分关注家庭暴力问题。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家庭暴力一般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是古今中外家庭中较常见的普遍现象。
就其含议而言,我认为是这样的:家庭暴力是指一切具有家庭关系的成员中发生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暴力行为,具体应该是“家庭内部发生的对身心和性方面的暴力行为,包括殴打配偶、家庭中对女方的性虐待、强奸配偶和其他有害于妇女身心健康的传统习俗、非配偶的暴力行为”。
这个解释从字面上讲是广泛的。
而我们所认识的家庭暴力,一般是指男子对妻子行使的暴力行为,有人称之为“殴妻现象”。
如英国学者认为,家庭暴力是指男性伴侣为了支配和控制女性,在他们关系存续期间或终止之后对女性所施行的暴力和虐待行为。
也有人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对家庭成员进行肉体上以及精神上的折磨、伤害和虐待行为。
认定家庭暴力,首先就要搞清“家庭”和“暴力”两个关键词的含议,所谓家庭,是指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成员单位。
家庭成员是指基于婚姻和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及生活在一起的其他亲属。
我国台湾地区《家庭暴力防治》(第3条)规定的家庭成员,指下列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1、配偶或前配偶。
2、现有或曾有事实上之夫妻关系、家长家属或家属间隔关系者。
3、现为或曾为直系血或直系姻亲。
4、现为或曾为四亲等以之旁系血系或旁系姻亲。
所谓暴力,我认为侵害他人人身、财产的强暴行为,其法律含义是指行为人为了取得某种利益或满足某种欲望,而以急速猛烈的打击或强制形式,对对他人人身或财产突然实施的一种非法行为。
暴力应具以下特点:性质的违法性、形式的急速猛烈性、时间的突发性、后果的的严重性、主观的目的性等。
经研究认为,从家庭暴力的字面含义及其人们对该问题关注之初衷,并结合我国立法实践,家庭暴力可以定义为“发生在家庭成员中的,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被害人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因此,家庭暴力行为不仅包括夫妻间,而且包括具有长辈、晚辈等代际关系和姻亲关系的人们间相互发生的暴力行为,这不仅包括对被害人的肉体上的暴力行为,同时也包括对被害人的精神上暴力行为。
二、家庭暴力有以下特征从现实生活家庭暴力的具体表现,结合我国法律有关规定,可以将家庭暴力的特征归纳如下:(一) 对象的特定性家庭暴力对象的特定性主要表现为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不仅存在家庭关系,而且表现为被害人身份相对特定性。
一方面,侵害人与受害人之间同一家庭中共同生活的成员,如夫妻、父子、婆媳等;另一方面,家庭暴力中最普遍、最严重的受害人是家庭成员弱势群体。
就现实情况看,家庭暴力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妇女、儿童和老人,这其中尤以女必多,女性中突出地表现为妻子。
家庭暴力的对象除了受害人的身体、精神以外,是否包括与受害人有关的财产或其他物品,如使用暴力和赤将妻子的高档陪嫁品毁损的行为,能否认定为家庭暴力,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我国,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对此都没有明确规定,给法学理论一个想象的空间。
2001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条规定:婚姻法所称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这里给出的问题有二:一是“其他手段”是否包括使用暴力毁与受害有关的财产或其他物品的行为;二是“给……等方面”是否包括与受害人有关的财产若其他物品?笔者认为,上述司法稀释将家庭暴力的危害结果定性为“綸春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把家庭暴力的对象理解为包括与受害人有关的其他物品给受害家庭成员的精神造成一定伤害后果是现实中常见的,如以损害被害人贵重的私人财产使被害人痛苦不堪而达到逼其就范的目的等。
这一观点,不仅有国内一些权威性词典的解释作为支持,如《高级汉语大词典》等名词典将暴力就解释为“侵害他人人身、财产的强暴行为”,而且也得到国内一些理论界同行的认同。
如有个人认为,“所谓暴力犯罪,是指行为人以暴力或者以暴力为肋迫手段内容,非法侵犯他人或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犯罪行为”。
再比如,防害公务中的“”暴力方法,主要是对国家工作人员的人身实行打击或强制,如捆绑、殴打、乃至轻伤害等。
介理,如果针对国家工作人员而向物品使用强暴行为的,如砸坏国家工作人员办公处的门窗、推翻办公桌、砸碎办公用品,严重防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也可以纲入暴力方法的范畴而构成本罪。
再者,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中,暴力称为强暴,台湾刑法学者们将强暴分为直接强暴和间接强暴,所谓直接强暴就是对被害人人身的暴力,所谓间接强暴是“行为人间接地对行为客体以外之第三人,或和赤客休一家之言所有物,施以强暴”。
由此可见,间接强暴中包括了对被害人所有物品的暴力。
尽管这些学者都是刑法学意义上对暴力的解释,但家庭暴力中的“暴力”与刑法学意义上的“暴力”除了在危害程度上即在量上有所不同外,其并没有质的差异。
(二)行为的隐蔽性和赤的隐蔽性主要表现在:1、家庭暴力发和天具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地一般都在家里,鲜为人知;2、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人错误地将其归为“家务私事”、“个人隐私”,认为是“家丑”或“家事”不能外扬,邻居和其他人更不愿干预这种“闲事”,使得很多被害人,特别是女性,在受到侵害时,宁可在家忍气吞声、忍气吞声、忍辱负重,也愿声张,这就便得很多家庭暴力不能及时暴光得到解决,直到由其导致恶性案件发生时,才大白于天下。
调查显示,只有13.4%的妇女,经历10次以下的暴力侵害,她们才会向法律或社会求救,而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平均要经历24.3次暴力侵害后,她们才会向法律或社会求救。
(三)主观的故意性与其它暴力行为一样,家庭暴力行为人的主要方面所持的心理态度是故意的,而且大多数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其目的主要表现为获取某种利益如财产,或满足某种欲望如性爱。
家庭暴力不存在过失问题,这在我国台湾地区“家庭暴力防治法”中明确体现,该法第2条明文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罪者,谓家庭成员间故意实施家庭暴力行为而成立其他法律所规定之犯罪”。
家庭暴力的故意大多是直接故意,但也存在间接故意的情形,这主要是表现对受害人的精神侵害方面,如虐待行为。
(四) 行为的普遍性家庭暴力已成为全球公害而为世界各国所关注。
有资料显示,美国每年有4百万女性遭受家庭暴力,受害妇女总数超过了强奸、抢动及车祸受害妇女的总和,平均每天三名妇女成为家庭暴力的亡魂:泰国曼俗50%妇女经常遭受丈夫的肉体摧残;我国台湾地区有20%-30%的上层家庭存在暴力和赤。
在我国国内,仅仅2003年为例,全国妇联共收到1万多起遭受家庭暴力的投诉。
广东省妇联在广州等11个城市1389个家庭进入户抽样调查表明:有29.2%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其中有79.4%存在丈夫对妻子施暴。
郑州市妇联在近3年所接待的上访投诉中,近1/3是家庭暴力案件,其中2003年接待处理家庭暴力事件124件,比2002年上升了33.3%,更为严重的是,由家庭暴力所导致的刑事案件也逐年上升。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2003年审结的家庭暴力导致杀人的恶性案件达14起,占全市审结的重大刑事案件的3.9%。
(五) 行为的违法性在民主、法制社会里,任何暴力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家庭暴力也不例外,其违法性主要表现为施暴者的行为违反国家有关保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
虽然我国目前尚无惩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反家庭暴力法》,伸腿有关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禁止家庭暴力的内容普遍涉及于《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关法律条文中,甚至《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件(试行)》也有相关规定。
由此可见,只要实施家庭暴力,轻则违法,重则构成犯罪。
(六) 手段的残暴性暴力是指行为人在侵害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时采取的摧残、强制他人身体的一种凶恶、残酷的手段,它不单纯是故意的伤害行为,与一般橡皮力行为动作如推搡、拉扯、争脱也有区别,具有残忍性,如殴打、用烟头烫,泼硫酸残忍地伤害器官等。
家庭暴力引发的犯罪多为恶性案件。
因为侵害人与被侵害人之间的养殖关系,一般轻伤性家庭暴力,受害者出于多种原因,往往总是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不忍将施暴人诉诸法律,只有在事件愈演愈烈后,导致人身伤亡才会使犯罪暴露。
此外,残酷的精神暴力也屡见不鲜,所以国家更应该尽快立法,不给家庭暴力的实施者以可乘之机。
(七) 后果的严重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暴力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首先,它严重摧残了被害人的身体,使其受到肉体伤害和痛苦,甚至直接导致被害人的死亡。
身体上创伤更难愈合,造成的后果也更加严重,如导致精神失常,人格扭曲或因不堪精神重负而自杀、自残、离家出走流落街头,极端者甚至以身试法,以暴抗暴,造成一系列悲剧。
有资料表明:我国五成以上的女性儿人是因为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再次,家庭暴力破坏家庭的和睦与安宁,严重地危害社会安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其和睦与安宁自然关系到社会安定和发展,而受寄放暴力侵害的人,在其人身、人格、名誉等最基本的权利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够全身地投入到社会生产中去呢?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暴力对社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