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国际贸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相互需求理论
研究背景
无论是古典贸易理论,还是要素禀赋理论,都是从供 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即从技术差异、要素 禀赋差异等供给方面的因素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决定。 基于生产理论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比较注重静态分析, 而现实中,国际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总是随着时间的 发展而不停地演变,在国际贸易中,需求和供给正如 在国内市场上那样,是相互影响的。 为了描述贸易的利益和影响,必须了解国际价格确定 在哪一点上,这需要有一种完全明确的价格和数量模 型。 在李嘉图(Ricardo)的不变成本的比较利益例子中, 价格必须是在贸易前甲国的国内比价和贸易前乙国的 国内比价之间,但没有说明如何确定在哪一点上。 再有,贸易利益如何分配,取决于新的国际价格,而 仅仅从供给角度来分析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续二:贸易效应(表3-1)
贸易效应 价格 供给量 需求量
进口国市 场(A国) 出口国市 场(B国)
2.需求曲线的背后:社会无差异曲线——
生产和消费共同作用 (p5)
(1)无贸易的情况——见图3-2 无贸易条件下的 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先分析图3-2) 在无贸易情况下,美国必须自给自足,并且必 须找出国内生产小麦与布匹的最佳组合以便实 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在美国能够进行生产的所有点中,只有S0 点能 够达到无差异曲线I1的福利水平。
3.1 供求同时发挥作用的贸易模式
从供求共同发挥作用的角度来看,两国家两产品 的贸易实际上涉及到三个并存的市场:进口国市 场、出口国市场,以及联接这两个市场的国际市 场。 基本假定: (1)一个两国家两产品的世界:两国家——A国与 B国;两产品——X与Y。 (2)没有运输费用和关税+其他必要假定。 (3)仅仅考虑X产品的贸易。
3.2 相互需求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 Theory of Reciprocal Demand )实质 上是指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是比较利益 论的补充。 约翰· 穆勒和马歇尔是相互需求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穆勒首先提出了相互需求论,马歇尔则以几何方法对 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阐述,并对 相互需求原理做了进一步的均衡分析。 相互需求理论认为,贸易的实际价格取决于贸易伙伴 间的相互需求。
1. 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从供给方面说明,各国专业化 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然后相互进行贸易,都能 得到贸易利益。 比较成本理论只是论证了互利贸易的基础以及贸易利 益之所在,而没有说明总的贸易利益如何在贸易双方 进行分配。 贸易利益的分配取决于国际价格的确定,而实际交换 比例(国际价格)的决定,不能只看供给,必须要把 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分析。 约翰· 穆勒在比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从需求方面 的分析入手,探讨了国际交换比例(国际价格)的实 际决定问题。 约翰· 穆勒提出了相互需求论,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 论作了重要的说明和补充: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 下限解释互惠贸易的范围;用贸易条件说明贸易利得 的分配;用相互需求程度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
续六:例证分析(如图3-3 )
自由贸易均衡在价格比率为每码1(tt=1)蒲式耳的时候 得以实现。 在由无贸易向自由贸易转变的过程中,美国的生产者 通过减少布匹生产、增加小麦生产,使生产点从S0点 移到S1点;美国可以在C1点进行消费。 世界其他国家,从无贸易向自由贸易的转变使得布匹 的相对价格上升,因此,生产者增加了布匹的生产, 减少了小麦的生产,从而使生产点从S0点移到S1点。 世界其他国家可以在国际均衡价格水平下进行贸易, 从而使消费可以离开生产点在经过S1点并代表这一价 格比率的C1点处进行消费。
续七:数据分析
在每码 1(tt=1)蒲式耳的国际价格比率下,美国愿意出 口40亿蒲式耳的小麦,也就是在S1点生产的80亿蒲式 耳与在C1点消费的40亿蒲式耳之间的差额;世界其他 国家则要进口40亿蒲式耳小麦,也就是55亿蒲式耳国 内消费与15亿蒲式耳国内生产之间的差额。在这一价 格比率下,美国要进口40亿码的布匹(60亿码的国内 消费减去20亿码的国内生产);世界其他国家要出口 40亿码布匹(1 00亿码国内生产减去60亿码国内消 费)。 由此,两种产品的国际贸易市场都达到了均衡。每个 国家的进出口数量可以用代表这一数量的“贸易三角 形”来表示。美国的贸易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S1TC1 来表示,而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三角形则由C1TS1来 表示。 当两个贸易三角形全等,从而双方在贸易数量上达成 一致时,国际均衡就得以实现。

T值变动的三种可能及其含义: (1)T>1,表明一国贸易条件有所改善; (2)T<1,表明一国贸易条件有所恶化; (3)T=1,表明一国贸易条件未变。

结论:贸易利得取决于贸易参与国进出口商品 价格变化的程度。 由此可引出一个关于贸易利得的国际分配规律: 开放贸易所得利益的分配与贸易对双方价格变 动的影响直接成比例;如果X国贸易后价格变 化x%,Y国价格变动y%,则有下式: X国净利得/Y国净利得=X/Y 因此,贸易曲线弹性小的一方获利较多。 如 在 图 3-4 Ⅱ 中 , 获 益 更 多 的 是 中 国 ( 为 什 么?)p11
(1)比较成本确定互惠贸易的范围
穆勒在比较利益论的基础上,用两国商品交换 比例的上下限阐述了贸易双方获利的范围问题。 现在以中、美两国按比较优势原则生产和交换 大米、小麦为例,具体说明如下:假定中国和 美国投入一定量的劳动生产大米和小麦的数量 如表4-3:
续二
各个国家能够从贸易中得到多少收益, 这取决于持续的国际贸易均衡时的国际 价比率。 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价 格)相对于其进口产品价格(相对价格) 更高的话,就会得到更多的贸易收益(?)。 因此,对每个国家来说,其贸易收益取 决于它的贸易条件。
续三(1)贸易对生产与消费的影响(局部均衡分析)
0Fra Baidu bibliotek
x*
商品X
续一:图示解释
(1)封闭经济下A国X价格较高,均衡供求量(A点)为x0;
开放贸易后,价格下跌至P*。影响:①需求增加;② 国内生产减少;③新的需求与国内产量之间的差量, 由进口弥补。 (2)封闭经济下B国X价较低,X的均衡供求量也小;开 放贸易后价格上升。影响:①国内需求减少;②供给 增加;③新的供给与国内需求之间的余量由出口解决。 (3)A、B两国市场的变化反映在国际市场上,便是国 际供求均衡量(X*)和均衡价格(P*)的形成。 结论:若将需求因素引入国际贸易分析中,则国际贸 易不仅会影响一国的生产而且还会影响一国的消费模 式和价格。
续三
(2)有贸易的情况——见图3-3自由贸易 及其影响的两种图示 为了显示开展贸易所带来的影响,需要 考察两个国家的经济。 图3-3A中的左图表明了美国经济的情况, 右图表明了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 每个国家的无贸易均衡都在S0点。
图3-3 自由贸易及其影响的两种图示
Ⅰ、用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进行分析
续一:图3-2
性曲线
无贸易条件下的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
续二:具体说明
第一、从曲线的形状可以看出,有且仅有 一个最优点。无贸易(或者说自给自足) 的均衡点为S0 点,在该点社会无差异曲 线(I1)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 第二、在S0 点与两曲线同时相切的直线的 斜率表明:美国无贸易均衡的布匹的相 对价格为每码2蒲式耳。
假定:中国为小麦潜在进口国,小麦市场由封闭到开放,
会给各利益方如下影响(图4-4,分析见p8反面)
价格
Ⅰ、中国小麦市场
价格
Ⅱ、世界小麦市场
SC c 2 a 1 e 进口 DC 0.67 C A b d B f D b+d
SW
E
DW
0 40 小麦(百万吨)
0
20
40
60
小麦 (百万吨)
续四:总结
封闭经济下,中国消费者剩余由c区代表,开放贸易之 后,价格线下移,消费者剩增加,由c区变为c+a+b+d。 结论:开放贸易使一国消费者得利。 封闭经济下,中国小麦生产者之“生产者剩余等于 a+e,开放贸易后,价格下跌,生产者剩余减少为e。 结论:开放某种产品的进口贸易,将会损害这种产品 生产者的利益。 中国净贸易利得:消费者剩余增加减生产者损失 【(a+b+c+d)-c】 - a=b+d。这是一国自由贸易之 净利得。 中国的净贸易利得反映在国际市场均衡图上为三角区 域b+d,与之相邻的f区域,则是小麦出口国可获得的 贸易净利得,后者落入出口国生产者手中。
续五:自由贸易的福利影响(表4-2)(p8)
集团 无贸易的剩 余 自由贸易的 剩余 贸易的净效 应
中国的消费 者 中国的生产 者 作为整体的 中国
世界其他国 家
续六(2)贸易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总的说来,贸易双方都可能从开放国际贸易中 获得利益,社会无差异曲线表明贸易使每一方 都获得较高的总满足水平。 进口商品的消费者从开放贸易获得的利益,其 价值显然大于与进口相竞争的生产者所受的损 失(如何理解?)。 出口商品的生产者从开放贸易获得的利益,其 价值显然大于与出口国国内的消费者所受的损 失(如何理解?)
贸易条件变动计算公式:
T Px Py


i 1
X i Pi
i
i 1
M
Pi
*
T:贸易条件(TOT); Px:一国出口商品综合加权价格指数; Py:一国进口商品综合加权价格指数; Xi:第i种商品出口在该国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 Pi:第i种商品计算年价格对基年价格的比率; Mi:第i种商品进口在该国总进口额中的比重; Pi*: 第i种商品计算年进口价格对基年价格的比率。
3. 贸易利得分析
明确两个概念: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的预期价格与市场实 际价格的差额。表示为价格线、价格线以 上的需求曲线以及纵轴之间的面积。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的预期价格与市场实 际价格的差额。表示为价格线、价格线以 下的供给曲线以及纵轴之间的面积。
续一
利用类似图3-3 Ⅱ这样的图形(图4-4),可以从两个 角度说明每个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收益。 第一,贸易使得每个国家都可以在超出了其生产能力 的点(C1点)进行消费,可以被看作是贸易收益。 第二,贸易使得各个国家能够达到一条更高水平的社 会无差异曲线(比无贸易情况下的曲线I1更高的曲线 I2)。 但或许会掩盖这样一个事实:贸易的开放使得一些集 团从中获益,而使另外一些集团受到了损失。
1. 供求共同发挥作用的贸易模式(图3-1)
Ⅰ、进口国市场(A国) PX/PY III、国际市场 II、出口国市场(B国)
SA
PX/PY
PX/PY
P2 P2 A P* P* B 进口 C D E
SW
P* B’
出口 C’ A’
SB
DA
P1
DW
P1
DB 0 x1 x0 x2 商品X 0 x’1 x’0 x’2 商品X
S
B Dus
布匹 0 60 80
D
100 布匹
续四
在无贸易情况下,美国布匹的相对价格 为每码2蒲式耳,而世界其他国家的相对 价格为每码0.67蒲式耳,国际价格tt=1。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的贸易模式:美国从 世界其他国家进口布匹,同时向世界其 他国家出口小麦(为什么?)。
续五
贸易影响:使得美国布匹的相对价格趋于下降, 而世界其他国家布匹的相对价格上升; 贸易结果:使得国际价格比率在0.67-2蒲式耳 /码的范围内的某一水平达到均衡(如tt=1)。 均衡价格:最终形成的自由贸易均衡价格是使 美国的小麦出口数量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小麦进 口数量相等、世界其他国家的布匹出口数量与 美国的布匹进口数量相等的价格(?)。
4.贸易条件(The Terms of Trade):
贸易利得分析表明国际贸易的国际分配具有倾 向性。 要估计出国际贸易利得的分配倾向,须计算贸 易对参与国价格的影响程度。 简单地说,分配比例取决于贸易参与国进出口 商品价格变化的程度。 由此可以引出一个与贸易利益有关的概念:贸 易条件。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一国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 的比率。
小 麦 80
美国 I1 I2 S1
小 麦 tt=1
世界其他国家
55 40
C1’ I2 I1 S1’’
60 80 100 布匹
T
S0
C1
30 15
0
tt=1 0 20 40 60布匹
T ’
S0’
P=0.67
P=2
Ⅱ、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进行分析
P
Sus A
p
2 出 口 1 进 0 20 口 40 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