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

合集下载

宏观调控中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分析

宏观调控中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分析

宏观调控中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分析引言宏观调控是指中央政府通过政策和措施对经济进行干预和管理,以实现经济增长、调整结构、稳定物价等目标。

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往往存在着利益博弈的情况。

本文将对中央与地方在宏观调控中的利益博弈进行分析。

利益博弈的根源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博弈主要源于政治和经济因素。

一方面,中央政府需要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整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因此,在宏观调控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常常存在着利益冲突和矛盾。

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的形式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博弈主要体现在财政、资源分配和政策实施等方面。

1. 财政财政是中央与地方之间最直接、最重要的利益博弈领域之一。

中央政府通过税收制度和转移支付来调控财政收入和支出,而地方政府往往依赖于地方税收和中央转移支付来保障财政需求。

中央政府希望掌握更多的财政权力,以保持对地方的控制,而地方政府则希望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和自主权。

2. 资源分配资源分配是另一个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的重要领域。

资源包括资金、土地、人才等,在资源分配过程中,中央政府往往拥有更多的资源调配权力。

中央政府希望通过资源分配来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而地方政府则希望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3. 政策实施政策实施是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央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而地方政府负责具体的执行和落实。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中央政府希望地方政府能够忠诚执行政策,而地方政府则希望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调整空间。

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的影响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对经济和政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 经济影响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的不确定性给经济带来一定的风险。

当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较大的利益分歧时,地方政府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行为,甚至推动政策失灵。

此外,利益博弈还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经济的局部失衡。

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博弈

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博弈

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博弈作者:丁浩员来源:《海峡科学》2008年第07期1 引言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由来已久,中国经济一直存在条块之争,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问题。

追溯历史,早在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时,就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作为中国社会十大关系的第五对关系。

20世纪50、60、70年代的改革,实质上就是在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整个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有句古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山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从现代的角度看来,这不正是对我国经济体制中广泛存在的政策博弈现象中的一个生动描述吗?实际上,我国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过程,就是确定经济利益主体的过程,就是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过程,也是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过程。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各个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各种类型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利益,当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不一致时,每一方都从自身利益考虑,做出合乎理性的选择。

因此,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博弈产生了。

2 博弈分析的前提2.1 博弈三要素的确定1)局中人(Player),即参加博弈的直接当事人,他们是博弈的主体和策略的制定者,在博弈中假设他们是理性的。

在这里,将要分析的博弈主体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2)策略集合(Strategy Set),是局中人在博弈中的所有可能选择行为的集合。

此处博弈主体包括支持或限制某产业,投资或不投资,进入某产业或不进入某产业等。

3)支付函数(Payoff Function),是指局中人采取策略后,他们得到的收益,一般用效用函数来表示:U(收入、充分就业等)=F(中央政府策略、地方政府策略)。

2.2 博弈的定位:博弈有很多种分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大部分属于非合作和非对抗性的动态不完全信息博弈。

2.3 博弈的机制:中央政府首先选择并公布政策目标→地方政府做出反应和对策→中央政府发现没有实现或存在偏差时调整政策→地方政府继续做出预期和反应→中央政府继续调整政策……2.4 博弈举例:在信贷规模控制下,中央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关于信贷资金问题的博弈;在给定税制下,政府征税与纳税人偷、漏、逃、避税之间的博弈;在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中,对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的监管与被监管问题的博弈;在鼓励出口政策下,出口企业为争取补贴和出口退税与政府或主管部门之间的博弈……本文将以地方政府通过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争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问题的博弈为例进行分析。

央地博弈概念

央地博弈概念

央地博弈概念深度解析一、引言在经济学领域,央地博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主要描述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资源分配、决策制定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这种博弈关系在不同的政策环境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结果。

本文将对央地博弈的概念进行详细的解析,以期对这一复杂的经济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央地博弈的定义央地博弈是指在一个国家的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了各自的利益,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的一种博弈行为。

这种博弈行为主要体现在税收、财政支出、政策制定等方面。

三、央地博弈的特点1. 双向性:央地博弈不仅仅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影响,也包括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影响。

双方的行为都会对对方产生影响。

2. 动态性:央地博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政策的调整和环境的变化,博弈的结果也会发生变化。

3. 多样性:央地博弈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直接的财政收支博弈、间接的政策制定博弈等。

四、央地博弈的类型1. 税收博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税收方面的博弈主要体现在税收权的分配和税收的使用上。

2. 财政支出博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的博弈主要体现在财政支出的决策和执行上。

3. 政策制定博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的博弈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

五、央地博弈的影响央地博弈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央地博弈会影响资源的分配和使用,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在政治方面,央地博弈会影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而影响政治的稳定。

在社会方面,央地博弈会影响社会福利的分配,进而影响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六、央地博弈的研究方法研究央地博弈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种。

理论分析主要是通过建立模型,从理论上探讨央地博弈的规律和机制。

实证分析主要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从实证上检验央地博弈的存在和影响。

七、总结央地博弈是财政分权体制下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PPT课件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PPT课件
也就是说,中央政府将全部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弥补”中央政府投资的不足直到地方政府的 理想状态,然后将剩余资金投资于加工业。
11
.
谢谢
1
.
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符号及参数定义
2
.
字母
含义
C
表示中央政府
L
表示地方政府
E
代表基础设施投资水平
I
代表加工业投资水平
EC 代表中央政府投资于基础设施的资金
IC
代表中央政府投资于加工业的资金
EL 代表地方政府投资于基础设施的资金ILΒιβλιοθήκη 代表地方政府投资于加工业的资金
BC 代表中央政府可用于投资的总预算金额 BL 代表地方政府可用于投资的总预算资金
则纳什均衡为:
即地方政府将全部资金投资于加工企业,中央政府满 足所有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然后将剩余资金投资 于加工业。
求解纳什均衡
假设2:如果 则纳什均衡是:
9
.
即地方政府将全部资金投资于加工企业,中央政府将全 部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
10
.
投资收益函数
假设3:如果 即中央政府总预算资金甚至小于地方政府了理想的基础 设施最优投资规模,则纳什均衡是:
7
.
求解纳什均衡
在上一公式中意味着,在均衡点,至少有一方的最优 解是角点解。可借助下图来找出纳什均衡。
左图中,反应曲线为CC’、LL’,前 者代表中央政府的反应曲线,后者 代表地方政府的反应曲线。
8
.
求解纳什均衡
假设1:如果 即中央政府可用于投资的总预算大于中央政府理想的
基础设施的最优投资规模。使用重复剔除严格劣战 略的方法,找出C是唯一的纳什均衡点。

中国政府上下级博弈论

中国政府上下级博弈论

浅论中央与地方的博弈一、问题的引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自古有之,但不同时期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各异。

在现阶段,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已经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纯意义上的“上传下达”的关系。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一场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过程,即地方政府“强迫”上级政府同意变革的过程,这也是中国经济转轨得以成功的关键。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矛盾开始加剧:中央政府的许多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并不认真执行。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二者的政策博弈陷入白热化。

近些年来,在宏观调控、环境保护、三农问题、农民工等诸多问题上,都可以看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策博弈的影子。

在改革发展中,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是中央政府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运用政府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以求达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已经不完全是过去意义上的中央从属机关。

因其所代表的地方利益与中央政府的宏观利益存在分歧,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更多的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惜触犯中央的权威。

本文试图从博弈论的视角来分析当前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存在问题的产生机制与影响,并分析提出构建新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可能性。

二、分析问题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导入而引起的利益分配问题所引发的。

产生的具体原因及表现:1.在财税方面,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推动了分权化的进程。

分税制改革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科学核定地方收支数额,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硬化各级预算约束。

分税制改革的效果是明显的,经过十多年的平稳发展,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的比重均有明显上升。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博弈分析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博弈分析
督、放任” ;地方政府是否采取增支减收、 虚报 需求等方式骗取 中央转移支付。 欺 即“
贵 ’ 、 周 婷婷 ( 、武汉理 工大学 武汉 4 0 7 2 内 两者之 间存在信 息不对称 , 。 中 央政 府监 督地 方 政府 的行 为必 须付 出一 定 量 的成 本 。 在此 基础 上 , 立 中央 政府 建 和地 方 政 府 关 于转 移 支 付 的博 弈 模型 ,
平衡性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府 间的较量不断升级 , 完善 政府 间转移支付 、 规范地方
9 1 94 995 996 9 7 9 1 99 00 1 1 9 1 98 9 2 0 2 20 2 001 02 003 200 20 4 05 06 0 20 2 07
I!堑 圭 塑 = ! 堡 笠 堡=
府 的收益是 Y w— 地 方政府有欺骗行为 _ c,
时,中央政府收益是 Y、_— _ EC ;在 中央政 Ⅳ
为 的政 策 建议 。
关键词 :财政 转 移 支付

财政 行 为

府放任 的情况 下,地方政府诚实时 ,中央 政府 的收益是 Yw ,在地方政府有欺骗行 -
为时,中央政府 的收益是 YW-。 - E 如 果地 方 政府 不 采取 欺骗 行 为 ,中 央 政 府对转 移 支付 有 力审查 监督 时 的预 期 收 益小于 放 任 时的预 期收 益 ,中央 政
益最大化 ,也就是按各 自的利益函数最大
化做 出决策。在博弈 中,地方政 府希 望得
中 与 方 府 央 地 政 问 财 转 支 博 分 政 移 付的 弈 析
一 白
到最大的转移支付金额 ,而中央政府则希
望用最小的转移支付实现合理分 配财 力的
目标 。

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利益博弈关系实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利益博弈关系实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
( 同济 大 学 浙 江 学 院 , 浙江 嘉兴 3 1 4 0 0 0 )
摘 要 : 首 先 界 定 中央 与地 方 关 系主 要 体 现 为l 利益 关 系, 政 治 权 力 则是 实现 共 同利 益 分 配 及 处 理 各 种 利 益 矛 盾 的 权 威
l l
性 凭 借 。 以 此 为 出发 点 , 运 用 定 量 与 定性 分 析 方 法 对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我 国 中 央 与 地 方 政 府 间 的 利 益 博 弈 关 系 进 行 分 析 。 只 有 合 理 划 分 中 央 与 地 方政 府 间 的 财 权 与 事 权 , 才能更好 地维持 社会 发展和稳 定。 关 键词 : 中央与地方 ; 政 府间关 系; 利 益
材 收支 分科占÷ 田时 政 嚏 、矗, t/ 田 对商支出 c t蝽 音示^啊 ( 1 9  ̄2 D 1 2 )
:: : : 嚣器: 嚣
种权力 分割 的向度 , 而政 治 权 力 则是 实 现共 同利 益 分配 及
处 理 各 种 利 益 矛 盾 的权 威 性 凭 借 。所 以 在 中 央 与 地 方 利 益 博弈 中 , 如何 确保 央地政府 间权 力 的明确 划 分 , 确 保 财 权 利 益与事 权归属相 匹 配 , 明 确 中央 与 地 方 的 事 务 与 责 任 体 系
No . 1 2, 2 O 1 3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 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0 1 3年 第 1 2期
我 国中央 与地方政府 利益博弈关 系实证分析
一 改革 开放 以来
赵 国 阳
至关重 要 。
2 中 央与地 方 政府 问利益 关 系博 弈历程

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分析——基于地方出让土地的博弈分析

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分析——基于地方出让土地的博弈分析

A+ . 一 — C J, n C
中央检查 Is et nb te etr np ci y h ne o c
A,n 一
— , S0
笔者 把按 中央 规定 进行 土地 交 易的地 方 政府 称为 守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
. 大 , 口越小 , 即 中央进行 监管 的成 本 越高 , 方 , 越 则 亦 地 守 规 的概率 就越 小 。 出让 土地 是地 方 政 府 一项 重 要 的财 政 收 入 , 有些 地 方
甚 至 占到 财政 收入 的 4%~0 超过 其他 财政 收 入之 和 【 0 6%, I 1 。 土 地是 住房 的载 体 , 各级 地 方政 府独 家垄 断 了土 地供 给 , 以 极 低 的价格 收 购农 民的土 地 , 转手 高价 卖 给开 发商 , 定 再 稳 地 获 取 了 巨额 收益 。 20 据 04年 国土资 源部 公报 数据 :92 19~ 20 年 , 国土地 出让 金收入 累计 超过 1 多亿 元 , 中近 03 全 万 其 3 累计 达 910 年 多亿 元 。05 0 20 年在 国家 收 紧“ 根 ” 地 的情 况 下, 土地 出让 金总额 仍达 5 0 亿 元 , 0 5 5 2 6年则攀 升到 7 0 0 o 0 多亿 元 的历史 高峰 , 地 已成 为地方 财 政收 入 的重要 源泉 。 卖

c u tr a u e r u o wad o ne me s r sweep tfr r . Ke r Ce ta o enme t L c o erme tLa dp l y T eg me ywo ds nr g v r l n ; o a g v n n ; n oi ; h a l c
近 年来 , 地 方政 府擅 自突破 土地利 用 年度 计划 , 一些 未 经批 准进行 试点 , 自增 加建设 用地 , 用 地 目录和 重点 擅 突破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分析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分析
为 中央政 府代理 机构 , 执行 中央政 府 的决定 , 实现对 本地 区经 济 的宏 观 管 理 和调 控 ; 一方 面地 方 政府 另 作 为本地 区 的非 政 府 主体 的代 表人 , 取 中央 政府 争
面对地方政府的不合作 , 中央政府制定政策 P 2 加以调控 , 如地方政府合作 , 中央政府通过政策 则
P 2达 到“ 拨乱 反 正 ” 目的 , 现 初 始 预 期 得 益 0 的 实 , 如 图所 示 C。如 地 方 政 府 为 了 地 方 利 益 继 续 不 合
作 , 图所示 D, 地 方 得 益 d > 0 中央政 府 得 益 如 则 1 ,
d < 0 2 。
的支持 , 实现本地 区经济利益最大化。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受权力 、 财力等因素 的制约 , 地方政府利益的独立性并不明显, 地方政府 对中央政府主要是以行政组织为基础的单一的行政 服从 关 系 。改革 开 放 以后 , 方 政 府在 我 国政府 制 地 度的纵向结构体系 中的地位和作用 日 益显著 , 中央 政府 和地方 政府 的 分权 突 破 了原 有 的行 政性 分 权 , 逐步实现了经济性分权 , 再加上现行 的干部考核体
在社 会 主义 市 场经 济 体制 逐 步完 善 的 过程 中 , 地 方政府 权 力 的 强 化及 其 与 中央 政 府 利 益 的不 一
府 的积极性 和 主动性 的 同时 , 导 致地 方 政 府追 求 也 本地 利益最 大 化 , 降低 了资 源配 置 效率 l 。孙 立 平 3 ] 认为, 中国已经进 入 “ 益博 弈 时 代” 政 府之 间 , 利 , 尤 其是 中央政 府和地 方 政 府之 间 的 利益 博弈 , 整 个 对 经济 社会 的影 响极 其 深远 [2 _~。李 新 安 认 为 , l j 中央 政府 和地方 政府之 间 的利 益博弈 是市场 化改革进 程

论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

论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

论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现象及其意义。

在不同级别政府间的竞合动因方面,地方政府在资源分配、政绩考核等方面存在竞争。

竞合关系下地方政府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追求经济增长、地方形象提升等。

地方政府竞合博弈也存在局限性,如信息不对称、制度约束等问题。

影响地方政府竞合博弈的因素有制度环境、市场需求等。

本文通过实践案例分析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现象。

结论部分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竞合博弈的发展趋势、应对策略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地方政府间竞合博弈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竞合博弈、政府间关系、动因、行为特征、局限性、影响因素、实践案例、发展趋势、应对策略、未来研究、竞争、合作、博弈理论。

1. 引言1.1 我国地方政府竞合博弈的意义我国地方政府竞合博弈的意义在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关系日益凸显。

这种竞合博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促使地方政府更加积极地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地方政府竞合博弈也反映了政府间权力分配的调整和政治关系的演变,对于政府治理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地方政府竞合博弈的意义还在于,通过竞合关系,地方政府可以借鉴他地的成功经验,推动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

竞合博弈可以激发地方政府的创新意识和竞争动力,促使其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竞合关系也可以促进地方政府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提高整体治理水平和效能。

1.2 研究背景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在资源分配、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协作关系也日益复杂。

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对于理解地方政府行为和推动地方政府间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地方存在明显博弈

中央地方存在明显博弈

中央地方存在明显博弈一、中央地方存在明显博弈的背景与意义二、博弈理论在中央地方博弈分析中的应用三、中央地方博弈的博弈模型及其特点四、博弈策略的选择与博弈结果的分析五、中央地方在博弈中相互协作的重要性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版图不断发展,互联网、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越来越复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博弈也日趋激烈,这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博弈理论是分析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博弈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指导中央和地方在博弈中选择最优策略,实现协调发展。

一、中央地方存在明显博弈的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

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典型的博弈模型,因为在博弈中,中央和地方都追求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必须考虑对方的反应。

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博弈关系是一个充满利益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协调措施,实现协调发展。

因此,研究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博弈关系不仅有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博弈理论在中央地方博弈分析中的应用博弈理论是博弈分析的重要工具。

博弈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利益博弈的本质,还可以预测博弈结果,指导博弈策略的选择。

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博弈分析中,博弈理论可以用来分析双方对于利益博弈的理性判断和最优策略。

三、中央地方博弈的博弈模型及其特点博弈模型是博弈分析的关键。

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博弈关系可以视为一个双方博弈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中央和地方都必须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必须考虑对方的反应。

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博弈关系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如政策,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中央和地方之间利益博弈的特点是复杂。

一方面,中央居于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具有制定和实施重大政策的权力和优势。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虽然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但在具体执行中却有一定的自主权。

财政分权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财政分权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财 政 分权 下 中央 政 府 与地 方 政 府 的博弈 分 析
刘光俊 , 王云诚 , 毕红 霞
( 东农 业 大学 , 东 泰 安 2 1 1 ) 山 山 7 0 8
【 要 】 始 自 2 世纪 8 年代 中期的财政体 制改革对 中国经济增长起 到 了重要作用。 摘 0 O 财政分权是财政改革 中上
刘志强 ,00 张晏 、 20 ; 龚六堂 ,0 5 温娇秀 ,0 6 。更有学者指 20 ; 20 ) 出, 财政分 权可能会导致腐 败问题 , 特别 是发展 中国家 由于制 度的缺失 , 更容易诱发大面积腐败问题 , 而降低经 济效 率 , 从 妨 碍经济发展 (h n Z ag和 Zu 19 ; o ,9 8 黄君洁 ,0 6 , 20 )财政分权也会 导致地方政府 规模的扩 大( 孙群力 ,0 6 , 20 )因此财政财 权程度 也应该适度 , 分权过渡将影 响经济增长 ( i 和 Z u 19 ; Xe o ,9 8 刘金 涛、 杨君 、 曲晓飞 ,0 7 , 20 )并有研究结论显示我 国的财政分权 已 经过度 ( 王绍光 ,9 7 赵 志耘 、 19 ; 郭庆 旺 ,0 5 刘金涛 、 20 ; 杨君 、 曲 晓飞 ,0 7 。还有学者从财政分权与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 的提 20 ) 供进行实证分析 , 发现财政分权对农村公路供给具有较强 的正 向效应 ( 刘成奎 、 王朝才 ,0 8 , 2 0 )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也大大促 进 了中国义务教育效率 的提高( 刘长生 ,0 8 。本文拟从财政 20 ) 分权 的财政管理体 制下分析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的博弈关 系。
下级政府财政权 力分 配的测度。 从财政分权制度安排来看, 由于制度供给的缺 失, 自上而下形式,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给 留下 了博弈空间, 具体表现为财权 争夺 中的机会主义与商业化倾 向和事权分担 中的相 互推诿, 导致公 共服 务供 给效率低 下和政府形象的损害。中央政府要从 多个方面完善财政分权制度 , 顺中央政府 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理 【 键 词 】 财 政 分权纪 5 0年代 。15 , 国经济 9 6年 美 学家蒂博特发 表了《 地方公共支 出的纯理论》 一文 , 志着 财政 标 分权理论 的兴起 。8 0年代 以来 , 国许多学者对财政分权 进行 我 了大量实证研 究。有些学者认 为一 般 的财政 分权程度 与 G P D 增长率之 间不存在 明显 的正相关 关系 , 而财政支 出内部 的经济 建设 支出的分权程 度与国民经济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 胡书东 ,

我国地方政府间纵向竞争问题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间纵向竞争问题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间纵向竞争问题分析内容摘要:当前,各级政府之间不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或财政领域,都存在着竞争。

本文认为政府间纵向竞争本质上是政府间不断博弈的过程,为了在横向竞争中取得优势,下级政府积极从上级政府手中争取各种优惠政策与经济利益。

文章结合政府竞争的最新实践,主要从各级政府间纵向竞争的原因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纵向竞争制度创新政府博弈引言当前,政府竞争是理论界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从竞争层次上可以将政府间竞争划分为纵向竞争与横向竞争。

纵向竞争是处于垂直方向上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围绕着立法、行政、司法等各种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的划分与调整而展开的竞争。

横向竞争是水平方向上同级地方政府间围绕着各种经济利益与经济资源、政治晋升机会等方面而展开的竞争。

地方政府既和上级政府进行竞争,又和与同级别的其他地方政府竞争,并且纵向竞争与横向竞争是高度相关、相互兼容的。

当前理论界对同级政府间竞争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上下级之间的纵向政府竞争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分析上下级政府间的竞争原因与表现形式。

由于我国政府组织结构间的高度同构性与“自上而下性”,本文所称的地方政府主要是指各个省级政府等,诸如省级政府与市级政府、市级政府与县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与中央——省级政府之间的纵向竞争关系类似。

中央与各个地方政府纵向竞争目的是及时发现地方辖区政治、经济等各种信息,以便纠正地方政府损人利己的、不利于全国统一利益的行为,肯定地方政府先进性的试点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先进经验,扩大制度创新的边际收益;鼓励地方政府的正外部性行为等。

政府纵向竞争的诱因分析(一)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制度下拥有独立经济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拥有了经济发展的自主权,经济性分权使地方政府竞争有了现实的手段与工具,基于业绩考核的辖区间竞争不可避免。

Qian、Roland (1997)等认为,中国地方政府间经济结构是典型的M型组织结构,资源配置是水平的,竞争会造成政府利益的冲突,这就是地方政府竞争的内涵。

中央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博弈分析

中央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博弈分析

中央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博弈分析引言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力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都起着关键作用。

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领域。

然而,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利益的差异,基础设施投资往往涉及到博弈与权衡。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央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博弈分析,探讨双方的利益冲突和协作,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中央政府的权力与目标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中央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具有重要的决策权。

中央政府的目标通常是促进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并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中央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主要关注点包括国家重点项目、交通基础设施等。

中央政府的优势在于控制着各种资源和资金,可以通过制定政策、调控资金流动等手段来影响地方政府的投资决策。

然而,中央政府也面临着一些限制和挑战。

一方面,中央政府需要平衡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避免引发地方政府的不满和抵制。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的资金和资源有限,需要谨慎选择投资项目,确保能够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地方政府的权力与利益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更加了解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地方政府的目标通常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吸引投资和人才,提高本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主要关注点包括地方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

地方政府的优势在于对本地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了解更加深入,可以更好地满足本地区的需求和促进发展。

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也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本地区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合理的决策。

然而,地方政府也面临着一些限制和挑战。

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资金和资源相对较少,往往需要依赖中央政府的支持和调配。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投资决策中需要考虑本地区的利益,避免给本地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与协作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和博弈。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博弈——基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析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博弈——基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析
一 一
地方守规
L 0 c a l o b e y i n g t h e r u l e s
性和主动性 。 ( 2 ) 政 治领域 : 8 0 年 代 以来 。 中央与 地方关 系在经济领 域改革 的 基础上 , 对政治权利进行 了尝试性改革。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 1 ) 在立法权限上 , 中央政府扩大了地方立法权 限 . 最终形成 了以“ 全 国人 大、 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 省级人大和省级人 民政府——省级人 民 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和政府” 为特征 的 三级立法体制 ; 2 ) 在人事任命制度上 。 地方政府在干部任命管理权 限 上获得了一定的 自主权 , 由“ 下管 两级” 变为“ 下管一级 ” . 并于 1 9 8 8 年 开始逐步试点 国家公务员制度 ; 3 ) 在行政管 理权限上 , 中央政府逐步 扩大了地方 政府 的行 政职权 : 4 ) 中央政府还加 强了民族 自治机关 的建 设, 扩大了民族 自治机关 的 自治权 : 提 出并积极推行 “ 一国两制” 政策 . 授予 特别行政 区高度 自治权 1 . 2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 中存在 的问题 1 . 2 . 1中央政府支配力减弱 虽然我 国 目前仍处在 中央高度集权 控制范 围内 . 但是. 中央政 府 原有 的绝对支配力和权威性正受到地方政府的巨大挑 战 : 地方政府 上 有政策 , 下有对策 , 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无法有效落实 : 中央政府在公 共事务管理上越来越倚重地方政府 . 造成地方政府权 利放大 1 . 2 - 2地方与中央零和博弈增 多 方面 , 地方政府权利不断扩大 。 具有了 自主追求利益 的动机 : 另 方面 . 中央对地方的权利监督 未落到实处 以上直接导致 了地方政
【 关键词 】 中央政府 ; 地方政府 ; 监督博弈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76 中国经贸导刊 2009 年第 15 期
P2)/ P2=- 3 R P1+2R 当 - 3 R P1+2R=0,即 P1=2/3 时,地
方政府选择 违 背 策略 的 效 用最 低 ,此 时,地方政府选择违背策略或执行策略 没有差别。
由此,可以得出混合策略博弈的唯 一纳什均衡解 P1=2/3,P2=C/2R。这一结 果说明,中央政府查处的概率是 2/3,即 地方政府被查处的概率是 2/3,不被查 处的概率是 1/3,而地方政府采取违背 策略的概率是 C/2R,采取执行策略的概 率是(盖面大于 2/3,而且还必须保证中央政府有不小于 2/3 的概率能够查出地方政府的违背行 为。不然,这一均衡是没有意义的。
●八 方 论 坛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王国栋 张玉琨
e e
e
e
一、有限策略静态博弈 在此,我们假设只有中央政府面对 一个地方政府的博弈。地方政府面对中 央政府的政策,策略空间为 (违背 执 行),中央政府面对地方政府的策略,其 策略空间为(查处 沉默)。 同时,中央政查处地方政府违规行 为的成本为 C,C>O 地方政府违背中央政府政策将获 利 R,R>0 在此,我们并未考虑中央政府对地 方政府的处罚。 由此博弈模型可以得出,中央政府 与地方政府策略选项,取决于 2R 与 C 的大小关系。当 2R>C 时,该有限策略静 态博弈不存在纳什均衡。当 2R《C 时,该 有限策略静态博弈存在纳什均衡,纳什 均衡解为:(沉默 违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政府与 中央政府的策略选择,取决于查处成本 和违背获利的大小关系,只有在查处成 本大于或等于二倍违背获利时,中央政 府与地方政府才会有趋向一致的策略 选择(沉默 违背)。否则,就没有趋向一 致的策略选择。 二、混合策略博弈 此时,我们设定中央政府查处地方 政府违背行为的概率为 P1,则中央政府 沉默的概率为 1- P1;地方政府违背中央 政策的概率为 P2,则地方政府执行中央 政策的概率为 1- P2。由此,我们可以得 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混合策略博 弈模型。 由 此 模 型 ,我 们 可 知 ,中 央 政 府 选 择查处策略(P1=1)时,其期望收益为 Π1 P1=1= (R- C)P2- C(1- P2)=R P2- C 中央政府选择沉默策略(P1=0)时, 其期望收益为 Π2 P1=0=- R P2+0(1- P2)=- R P2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当 R P2- C=- R P2,即 P2=C/2R 时,中央政府 采取查处或沉默策略其效用相等,选择 查处或沉默策略没有区别。 当 R P2- C>- R P2,即 P2>C/2R 时, 中央政府采取查处策略的期望效用大 于采取沉默策略的期望效用,此时,中 央政府将对地方政府的违规行为进行 查处。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关系研究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关系研究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关系研究政法系1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权静1140201022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参与全国性、全球性事务的机会增加,促使政府间职能的纵向配置发生多方位的变动,一方面许多传统的地方政府职能已经名义上实现了“国家化”;另一方面,一些原本属于中央政府的职责开始从中央转移到地方管辖。

并且,在一些情况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某一特定领域工作中形成了合作关系,使得政府间纵向关系模式发生质的变化。

市场经济发展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纵向关系从简单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向伙伴型关系演变。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关系构建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共管理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合作关系问题被认为是提高和改革政府能力建设的关键,能够促使政府治理更具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不断推进行政民主化。

本文针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合作关系协调发展过程必须克服的种种问题,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合作关系的概念和构建的理论基础入手,详细分析了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合作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合作关系的必要性,通过比较美国和英国这两个发达国家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合作关系的实践对我国的启示,即单一制国家也可以建立中央与地方伙伴制关系、合作关系的形式需要多样化、合作关系的运行要有健全的机制和完善的法律保障,力图在充分比较借鉴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吸收国外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促进中央与地方权力的集分平衡、强化合作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合作意识、丰富合作关系的内容与形式、健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合作关系机制和完善中央与地方合作关系的法律法规,探索出一条建设和建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合作关系的途径。

【关键词】合作合作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合作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国家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经济转型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经济转型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3 .正 因 为 计 划 经 济 和 市 场 经 济 都 有 其 优 缺 点 , 界 上 过 去 所 有 采 用 计 划 经 济 的 国 家 都 放 弃 了 世 完 全 的 计 划 经 济 的 运 行 方 式 。 而 典 型 的 市 场 经 济
足一种 需求 所可 能 采 取 的 生产 方 案 和 工 艺 流程 何
和 执 行 计 划 的 过 程 中 , 不 ¨有 意 无 意 地 受 到 自身 免 r 利 益 的 影 响 而 发 生 偏 离 。 也 就 是 说 , 息 不 完 全 和 信 交 易 费 用 的 上 升 , 致 纯 粹 的 计 划 经 济 是 一 种 低 效 导 率 的 资源配 置形 式 。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3期 ( 】
大庆 师范学院学报
V 12 N . 0. 6 o3
20 06年 6月


里 =
垦 兰! 垦
口经济 研究
经 济 转 型 期 中央政 府 与地 方政 府 的博 弈 分 析
江 六 一
( 东北 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沈 阳 100 ) 10 4
止 千 百 种 。 在 信 息 爆 炸 的 时 代 , 在 以 日 、 计 的 要 月 时间 内求解 含有 几 千万 、 至上 亿个变量 的均 衡方 仍 程 组 , 计 算 结 果 变 成 一 个 统 一 的计 划 并 把 它 层 层 将 分 解下 达 。 到基 层执 行单 位 , 根 本不 可能 的 , 直 是 而 且计 划 要 正 确 制 定 并 得 到 准 确 地 执 行 , 求 全 社 会 要 的一 切组织 , 括 所 有 基层 组 织 、 介 组 织 乃 至计 包 中
需 要 新 的 经 济 理 论 引 导 中 国 的 经 济 改 革 迈 向 正 确 的 方 向 。 而 现 代 博 弈 论 的 兴 起 以 及 其 在 国 际 社 会

中央与地方政府自主创新行为的博弈与合作

中央与地方政府自主创新行为的博弈与合作

政府 效用 函数发 生 了变异 , 明显 变化 是地方 政府 行为 由单一 的纵 向绝 对服从 到具 有经 济抗 衡 和政 治 服 最 从 的双重 分裂倾 向转 变 。在 计划 体制 下 , 地方 政府 只是 中央政 府决 策 的实施 主体 , 不具 备独 立 利益 诉求 ,
所 以不管是 经 济上还 是政治 上 , 方政 府对 中央 政 府都 是 一 味服 从 的 。而 在分 权 化 的过 程 中 , 地 地方 政 府 掌握 的经济 控制 权和 相对独 立 的经济 利益特 征逐 步 强化 , 中央政 府 的宏 观决 策 损 害地 方 经 济利 益 时 , 当 中央与地方 政府 在经 济利益 上便会 产 生矛盾 , 至 地方 政 府会 暗地 里 与 中央 政府 对 抗 。与 此 同时 , 甚 由于
中央与地方政府 自主创新行为的博弈与合作
沈 能
( 建师范 大学 经济学 院 , 建 福 州 300 ) 福 福 5 0 8

要: 国家 自主创 新 战 略 实 施 进 度 和 效 果 实 际 上 很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地 方 政 府 的 行 为 偏 好 和 合 作
态 度 。通 过 对 中 央 与 地 方 政 府 就 自主 创新 实 施 中 动 态 博 弈 分 析 指 出 : 权 化 改 革 背 景 下 形 成 的 中 央 政 分

5 ・
二 、 权 化 背景 下 的 中央 与地 方 政 府 创 新 效 用 分
( ) 权 化 背 景 下 的地 方 政 府 双 重 分 裂 倾 向 一 分
上个世 纪 8 0年代 初期 以来 , 随着 “ 国退 民进” 的市场 化改 革进 程加快 , 国 出现 了国 民收入 分化 的趋 我

地方公共品供给困境的探究——基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的分析视角

地方公共品供给困境的探究——基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的分析视角
能够满 足 人们偏 好 的公共 产 品和 服务 . 则该 地 区就会 有较 多 的人 口流 入 如果

其 工 作 是 否满 意 和 认 可 处 于决 定 性 的
地位 。因此 地 方 政 府 的 领导 往 往 为 了
二 、公 共 品 的 分 类 及 相 关 理 论
回顾
全 国性 公共 品是 指在 全 国范 围 内 , 全 体居 民都 能够 消费 享用 的产 品 . 比如 国防外 交 、 民教 育等 。全 国性 公共 品 国 只能 由 中央 政府 提供 , 且在 全 国范 围 并 内均 匀分 布 。 与全 国性公共 品相对 的 而 概念 是 地方 性公 共 品 , 又称 为 区域性 公
个 地 方 政府 提 供 的 地 方公 共 品并 不
“ 绩 ” 为 了 “ 方 GD 政 、 地 P高 速 增 长 ”使 .
地方 政 府行 为 目标 往 往并 不 与 地 方人 民的 意愿 一致 , 这就 存在 一个 中央与地
方政府 的 博弈问题 。
能满足 人 们的偏 好 , 则该 地 区 的人 E就 l 会 流 出 ,流 向能 够满 足其 偏好 的地 区 。
公 共 品供 给的职 能 , 不是完 全 依赖 中 而
央 。 我 国 E前 实行 的财 政分 权制 度存 但 l 在不合 理之 处 , 地方 政 府在提 供 地方 公
共 品 方 面 , 重 而 道 远 。 在 地 方 公 共 品 任 供 给 中 , 地 方 政 府 和 中 央 政 府 目标 不 当
人 们 用 “ 足 投 票 ” 种 方 式 . 动 地 表 以 这 生
达 了 自己对 于公 共产 品 的需求 。 这是 一 种 公 共选 择 , 同时 也是 一 种 刺 激 . 使 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析: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分析过程:
(1)基本概念
表1 模型字母解释
中央政府:R C =(E C +E L ) γ(I C +I L )β (1)
地方政府:R L =(E C +E L ) α(I C +I L )β (2)
其中0<α,β,γ<1;α+β≤1,γ+β≤1。

同时因为基础设施投资有外部效应,中央政府会考虑这种效应而地方政府不考虑,因此要假定α<γ。

(2)目标函数
假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目标都是在满足预算约束的前提下最大化各自的收益函数。

那么,中央政府的线性规划问题是:
maxR C =(E C +E L ) γ(I C +I L )β (3)
s.t. E C +I C ≤B C , E C ≥0,I C ≥0
地方政府的问题是:
maxR L =(E C +E L ) α(I C +I L )β (4)
s.t. E L +I L ≤B L , E L ≥0,I L ≥0
假定预算约束条件的等式成立。

解上述优化问题公式(3)(4),可得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反应函数分别为:
中央政府反应函数:

⎬⎫⎩⎨⎧-++=0,)(max *L L C C E B B E βγγ (5) 地方政府反应函数:

⎬⎫⎩⎨⎧-++=0,)(max *C L C L E B B E βαα (6) 由公式(5)(6)反应函数可知,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每增加一个单位,中央政府的最优投资就减少一个单位;反之亦然。

C L L C L C L C E E B B B B E E +=++>++=+*)()(*βαα
βγγ
(7)
由公式(7)可知,中央政府的基础设施的最优投资总规模大于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的最
优投资总规模.
(3)求解纳什均衡
在公式(7)中意味着,在均衡点,至少有一方的最优解释角点解。

可借助下图1来找出纳什均衡。

图1 基础设施投资的博弈
在图1中,反应曲线为CC ’、LL ’,前者代表中央政府的反应曲线,后者代表地方政府的反应曲线;)('L C B B OC OC ++==β
γγ,)('L C B B OL OL ++==βαα. 1)假设1:如果)(L C C B B B ++≥βγγ
即中央政府可用于投资的总预算大于中央政府理想的基础设施的最优投资规模。

使用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的方法,找出C 是唯一的纳什均衡点。

则纳什均衡是:
)(*)(*;*0*E L C C C L C C L L L B B B I B B E B I ++-=++===βγγ
βγγ
,,,
即地方政府将全部资金投资于加工企业,中央政府满足所有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然后将剩余资金投资于加工业。

2)假设2:如果)()L C C L C B B B B B ++<≤++βγγ
βαα

则纳什均衡是:
0**;*0*E ====C C C L L L I B E B I ,,,
即地方政府将全部资金投资于加工企业,中央政府将全部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

3)假设3:如果)L C C B B B ++<(βαα
即中央政府总预算资金甚至小于地方政府了理想的基础设施最优投资规模,则纳什均衡是:
0-)(*E >+-+=++=C L C L C L B B B B B βαβ
βαα
βαα

0)(*E *>++=-=L C L L L B B B I βαβ
0**==C C C I B E ,
也就是说,中央政府将全部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弥补”中央政府投资的不足直到地方政府的理想状态,然后将剩余资金投资于加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