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边缘结构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
黄
河
汾 河
永定河
Baidu Nhomakorabea华北
和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原理(1957)。
• 其中,缪尔达尔提出的是涓滴效应和极化效应、 赫希曼提出的是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合称缪尔 达尔-赫希曼模型。 • • 施坚雅的核心边缘结构(1940年代) 农业区位论(1826)
渭河 嘉 陵 江
长江上游
颖 汉江 河 淮
河
长江下游
长
长江中游
江
湘 金沙 云贵 江 红 水 河
0
江
岭南
赣 江
东南沿海
西
江
比例尺
250 500 750Km
近代中华帝国核心-边缘结构
(施坚雅)
6
进一步溯源
五圈层结构《尚书•禹贡》(战国) 三圈层结构(中土、九州、八寅)《淮南子•地形训》(西汉)
7
核心边缘结构与地球圈层结构
8
(1)核心区
•
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划分
指城市或城市集聚区,工业发达,技术水平较高,资本集中,人口 密集,经济增长速度快。
3
应用检验
•
将核心边缘结构的空间结构模式由经济意义 扩展至地缘政治意义,这是西方一些激进学 者的工作。即将全球所有国家从依附论角度 分为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两大类型,在此基 础上分析国家之间的关系。
4
• •
数理推导
1991年克鲁格曼等对核心边缘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严密的 数学推导,从而使该理论具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其数理研究表明,即使两个区域初始条件完全相同并且不存 在外力作用,在满足一定的条件后,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终
将引起区域分化,产业继而经济活动的集聚将不可避免;集
聚一旦发生,对称即被打破,最先获得优势(即使很微弱) 的区域将成为集聚中心,并最终形成核心边缘结构 。
克鲁格曼: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奖。与地理学关系 最为紧密的经济学家。
5
•
理论溯源
N
东北
一般认为核心边缘结构理论可追溯至佩鲁的增长 极理论(1950)、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2)边缘区
• 指国内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它又可分为两类:过度区域和资源前 沿区域,过度区域又可以分为两类:
扬 州 地 区 太 湖 地 区 上 海 地 区
•
•
一是上过渡区域:联结两个或多个核心区域的开发走廊,处在核心
区域外围。 二是下过渡区域:其社会经济特征处于停滞或衰落的向下发展状态。
宁 波 地 区
• • •
(2)宽适性:历史延伸角度;行
业通用角度。
(4)统一性:基于圈层结构的地
理学的统一。
(3)技术性:作为区域分析的一
种技术方法。
核心边缘结构 理论在人文地 理学中理论地 位的逻辑分析
假设条件
演化机理
四种效应 两类动力
自 动 转 化
核心边缘结构
非经济类核心边缘结构
逻辑关系
模式提炼 实践应用
•
塔夫模式
( b)
3
• • •
应用检验
弗里德曼在阐述了他的理论后,还以美国为 例作为实证检验。 右图反映了美国在经历了巨大的扩散效应的 影响之后形成的核心边缘结构对比。 (1)近代以来自欧洲的劳动力和资本在美国 东北部的集中,使这一地区成为美国重要的 核心区。
•
(2)二战及其以后太平洋沿岸的兴起,成为 另一核心区。
核心边缘结构理论 —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石
陆玉麒 2013.4 福州
1
• •
基本含义
一般认为该理论最早由J. R.弗里德曼于1966
年提出。
以核心和边缘作为基本的结构要素,核心区 是社会地域组织的一个次系统,能产生和吸 引大量的革新;边缘区是另一个次系统,与 核心区相互依存,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 心区。核心区与边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 空间系统。
2
演 化 过 程 与 阶 段 划 分
原型区域
小港口、零星村落
•
西方学者提出理论有其固定套路:实证 基础上抽象;多区域应用检验。
极化阶段:产生中心 边缘关系
----核心边缘结构理论:委内瑞拉。
单核结构转变化多核 结构
核心边缘结构消除, 区域经济融为一体
2
( 1)
分 散 的 港 口
(2) 交 通 线 和 港 口 的 集 聚
( a) ( 1) 中 世 纪 的 贸 易 线 路 和 港 口 ( 1500) ( 2) 阿 拉 伯 的 线 路 和 港 口 ( 1850) ( 3) 最 初 的 铁 路 延 伸 线 ( 1893- 1914)
•
铁路支线发展,相当数量的居民点在铁路支线上出现。
•
•
形成支线网络,主要港口、内地中心和中间居民点之间
区域开放状态
逻 辑 推 导
区域现状要素
点轴系统理论 深化研究
流域空间结构 模式提炼
中国空间格局 优化分析
THANKS
谢谢大家!
9
核心边缘结构:区域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
• 核心边缘结 构的两种划
分方法:
• 实力法 • 区位法
10 核心边缘结构模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理论地位
• (1)科学性:定性的机理分析与
定量数理模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这 一水平的仅有中心地学说。 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石: •人地关系论? •中心地学说? •核心边缘论?
( 3) 支 线 的 发 展
原型区域
塔夫模式的发展阶段: • • 沿海出现分散的居民点和小港口,居民点之间鲜有联系。 铁路促成较重要居民点的产生,并以条件最好的港口作 为起点。
( 4) 相 互 连 接 的 ( 6) 最 优 先 发 展 的 ----海港空间结构模式:东非前殖民地国家。 ( 5) 完 全 相 互 连 接 初 始 阶 段 主 要 街 道 的 出 现
的横向联系发生,内地城镇相继出现。 内部联系显露,铁路迅速增长并逐渐联系起来。 区域经济形成有机整体,各级中心地因铁路系统相联系, 最高等级的干线联系着更大、更重要的经济中心。
( 4) 支 线 的 发 展 ( 1924- 1934)
( 5) 扩 展 与 相 互 连 接 ( 1949- 1963)
( 6) 主 要 街 道 的 出 现 ( 1964- )
黄
河
汾 河
永定河
Baidu Nhomakorabea华北
和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原理(1957)。
• 其中,缪尔达尔提出的是涓滴效应和极化效应、 赫希曼提出的是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合称缪尔 达尔-赫希曼模型。 • • 施坚雅的核心边缘结构(1940年代) 农业区位论(1826)
渭河 嘉 陵 江
长江上游
颖 汉江 河 淮
河
长江下游
长
长江中游
江
湘 金沙 云贵 江 红 水 河
0
江
岭南
赣 江
东南沿海
西
江
比例尺
250 500 750Km
近代中华帝国核心-边缘结构
(施坚雅)
6
进一步溯源
五圈层结构《尚书•禹贡》(战国) 三圈层结构(中土、九州、八寅)《淮南子•地形训》(西汉)
7
核心边缘结构与地球圈层结构
8
(1)核心区
•
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划分
指城市或城市集聚区,工业发达,技术水平较高,资本集中,人口 密集,经济增长速度快。
3
应用检验
•
将核心边缘结构的空间结构模式由经济意义 扩展至地缘政治意义,这是西方一些激进学 者的工作。即将全球所有国家从依附论角度 分为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两大类型,在此基 础上分析国家之间的关系。
4
• •
数理推导
1991年克鲁格曼等对核心边缘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严密的 数学推导,从而使该理论具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其数理研究表明,即使两个区域初始条件完全相同并且不存 在外力作用,在满足一定的条件后,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终
将引起区域分化,产业继而经济活动的集聚将不可避免;集
聚一旦发生,对称即被打破,最先获得优势(即使很微弱) 的区域将成为集聚中心,并最终形成核心边缘结构 。
克鲁格曼: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奖。与地理学关系 最为紧密的经济学家。
5
•
理论溯源
N
东北
一般认为核心边缘结构理论可追溯至佩鲁的增长 极理论(1950)、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2)边缘区
• 指国内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它又可分为两类:过度区域和资源前 沿区域,过度区域又可以分为两类:
扬 州 地 区 太 湖 地 区 上 海 地 区
•
•
一是上过渡区域:联结两个或多个核心区域的开发走廊,处在核心
区域外围。 二是下过渡区域:其社会经济特征处于停滞或衰落的向下发展状态。
宁 波 地 区
• • •
(2)宽适性:历史延伸角度;行
业通用角度。
(4)统一性:基于圈层结构的地
理学的统一。
(3)技术性:作为区域分析的一
种技术方法。
核心边缘结构 理论在人文地 理学中理论地 位的逻辑分析
假设条件
演化机理
四种效应 两类动力
自 动 转 化
核心边缘结构
非经济类核心边缘结构
逻辑关系
模式提炼 实践应用
•
塔夫模式
( b)
3
• • •
应用检验
弗里德曼在阐述了他的理论后,还以美国为 例作为实证检验。 右图反映了美国在经历了巨大的扩散效应的 影响之后形成的核心边缘结构对比。 (1)近代以来自欧洲的劳动力和资本在美国 东北部的集中,使这一地区成为美国重要的 核心区。
•
(2)二战及其以后太平洋沿岸的兴起,成为 另一核心区。
核心边缘结构理论 —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石
陆玉麒 2013.4 福州
1
• •
基本含义
一般认为该理论最早由J. R.弗里德曼于1966
年提出。
以核心和边缘作为基本的结构要素,核心区 是社会地域组织的一个次系统,能产生和吸 引大量的革新;边缘区是另一个次系统,与 核心区相互依存,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 心区。核心区与边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 空间系统。
2
演 化 过 程 与 阶 段 划 分
原型区域
小港口、零星村落
•
西方学者提出理论有其固定套路:实证 基础上抽象;多区域应用检验。
极化阶段:产生中心 边缘关系
----核心边缘结构理论:委内瑞拉。
单核结构转变化多核 结构
核心边缘结构消除, 区域经济融为一体
2
( 1)
分 散 的 港 口
(2) 交 通 线 和 港 口 的 集 聚
( a) ( 1) 中 世 纪 的 贸 易 线 路 和 港 口 ( 1500) ( 2) 阿 拉 伯 的 线 路 和 港 口 ( 1850) ( 3) 最 初 的 铁 路 延 伸 线 ( 1893- 1914)
•
铁路支线发展,相当数量的居民点在铁路支线上出现。
•
•
形成支线网络,主要港口、内地中心和中间居民点之间
区域开放状态
逻 辑 推 导
区域现状要素
点轴系统理论 深化研究
流域空间结构 模式提炼
中国空间格局 优化分析
THANKS
谢谢大家!
9
核心边缘结构:区域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
• 核心边缘结 构的两种划
分方法:
• 实力法 • 区位法
10 核心边缘结构模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理论地位
• (1)科学性:定性的机理分析与
定量数理模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这 一水平的仅有中心地学说。 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石: •人地关系论? •中心地学说? •核心边缘论?
( 3) 支 线 的 发 展
原型区域
塔夫模式的发展阶段: • • 沿海出现分散的居民点和小港口,居民点之间鲜有联系。 铁路促成较重要居民点的产生,并以条件最好的港口作 为起点。
( 4) 相 互 连 接 的 ( 6) 最 优 先 发 展 的 ----海港空间结构模式:东非前殖民地国家。 ( 5) 完 全 相 互 连 接 初 始 阶 段 主 要 街 道 的 出 现
的横向联系发生,内地城镇相继出现。 内部联系显露,铁路迅速增长并逐渐联系起来。 区域经济形成有机整体,各级中心地因铁路系统相联系, 最高等级的干线联系着更大、更重要的经济中心。
( 4) 支 线 的 发 展 ( 1924- 1934)
( 5) 扩 展 与 相 互 连 接 ( 1949- 1963)
( 6) 主 要 街 道 的 出 现 ( 19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