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三十五)——哈姆莱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 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 发疯落水溺死。
哈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 奸王来自百度文库用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 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 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 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 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传播他的心愿。
六、人物形象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读完本文后,并请结合全剧,说说你心中的 哈姆莱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形象。从《哈姆莱特》的故事情节中,我们可以 看到哈姆莱特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感情非常丰 富的正直勇敢高尚的忧郁型的人文主义者,人类 许多崇高而有价值的东西都在他身上放出异彩, 人类的弱点有时也在他的身上体现。
(1)哈姆莱特的性格有弱点。他是一个思考 型的人,不是一个行动家,往往审慎有余,果断不 足。
(2)还有就是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克劳 狄斯能够动用国家机器对付他,而哈姆莱特基本 上孤身一人,他的朋友霍拉旭发挥的作用有限。 他受到民众的拥戴,却从没有想到利用他们的力 量。由于敌对力量过于强大,哈姆莱特不得不小 心应对,这造成了他的迟疑和延宕。
完成于1601年的《哈姆莱特》,是文 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 高成就,也是莎学研究的最大课题。
※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 ※人类有史以来杰出的经典戏剧 ※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 ※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哈姆莱特》是戏剧诗人之王莎士比亚的灿 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钻石。
宁可不要 100个印度, 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
——英国谚语
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的两本书,一本是 《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1984年选举 世界10名伟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年)名列第 一。这些都说明莎士比亚是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作家。 他被誉为“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他的戏剧已被公 认为是不可企及的典范。难怪英国有了这句谚语。虽 然这话有浓厚的殖民色彩,但莎士比亚的重要性也可 见一斑。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 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 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 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 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 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自己要肩负 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 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 型形象。他经受了人间最大的痛苦和最悲惨的 命运,这一切不只是他个人的不幸,而是不合 理的社会造成不合理的人生。于是他决心“重 整乾坤”,最后他与敌人同归于尽,家庭、爱 情随之毁灭。哈姆莱特的悲剧是对人类生活和 悲剧命运的高度概括。
三、作品简介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 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
四、主要人物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
霍拉旭: 哈姆莱特的朋友
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奥菲莉亚:波洛涅斯女儿
哈姆莱特心上人
雷欧提斯:波洛涅斯儿子,奥菲利娅哥哥
国王:
哈姆莱特叔叔,克劳狄斯
王后: 哈姆雷特母亲
选文只出现四个人物: 哈姆莱特、奥菲利娅、国王、波洛涅斯
老国王
(兄弟) 王后 新国王克劳狄斯
波洛涅斯
(前夫妻)(后夫妻)
一、感知作者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 的艺术大师 。
1564年4月23日出生,默 默无闻。1616年4月23日去 世,举世闻名。在整整52年 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 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 部叙事长诗。
他的剧本至今还在世界各 地演出。在他生日的那天, 每年都有许多国家在上演他 的剧本纪念他。马克思称他 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再次,戏剧情节复杂多变,生动丰富, 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

复仇合乎天道正义,又有能力做到,在证实了克 劳狄斯是杀父凶手之后,哈姆莱特却不能果断行动, 一再错过复仇时机,一再犹豫延宕。第三幕第一场 中"生存还是毁灭"的那一段独白,就是表现哈姆莱 特延宕性格的经典。这是为什么?
由于这部作品是这样的高深莫测,以致对哈姆 莱特延宕之根本原因的解释纷繁迭出,形成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剧作家本·琼森(英国) 称他是"时代的灵魂","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 有的世纪"。中国戏剧家曹禺赞叹他"是一位使人 类永久又惊又喜的巨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莎 士比亚戏剧是丰富的人生宝库,浩瀚的知识海洋,挖 掘不尽的思想金矿,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
代表作有: 历史剧:《亨利四(五、六、八)世》、《理 查三世》等。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皆大欢喜》、《无事生非》、《第十二夜》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等。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说悲喜剧)以 及“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在哈姆莱特身上成功地体现了文艺复兴时 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1)蔑视封建神权,大力赞美和宣扬人的伟 大、尊严、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
(2)强烈抨击揭露黑暗现实,同时表现出对于 理想生活的憧憬。
其次,运用独白揭示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莎士比亚十分善于运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哈 姆莱特》在这方面历来受人称道。内心独白可以把隐 藏在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欲望等多层次地展示出 来,哈姆莱特的多次独白,就表达出他对社会与人生、 生与死、爱与恨、理想与现实等方面的哲学探索,披 露出他内心的矛盾、苦闷、困惑、迷惘和恐惧等多方 面的心理内容,有效地刻画了人物性格,也推动了剧 情的发展。他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十 分准确地传达出了他此时的矛盾心态,是他犹豫延宕 性格的一个典型例证。这样的独白哲理性强,富有艺 术感染力,向来为人们所反复吟诵。
八、艺术特色
莎士比亚是语言的大师,他吸收人民的语言、 以及古代和当代的文学语言,运用起来毫不刻板。
莎剧的艺术主要体现在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 的完美结合,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同时 又有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作品思想通过情节人 物自然地表现出来。
选文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有:
首先,成功塑造哈姆莱特这一典型的人文 主义者的形象。
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 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
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要除 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 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 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 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 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 人奥菲利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 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
七、主题理解——反封建
这段王子复仇的故事情节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 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 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 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
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 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 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 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哈姆莱 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 是世界文学名著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二、时代背景:文艺复兴
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 化为特点的反封建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思 想体系是人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以“人”为 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神权、神性, 宣扬人权、人性。其思想基础为人性论:肯定 人的价值,赞美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推崇知 识,主张平等。代表这一时期文学最高水平的 就是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
在哈姆雷特身上成功地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文主义精神:(1)蔑视封建神权,大力赞美和宣扬人 的伟大、尊严、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哈姆雷特》 中就有一段对人的精彩赞颂:“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 件作品!理想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 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是多么像天使! 论了解是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这段话集中反映了人本主义者对人的伟大与神圣的歌 颂,对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自然本性的渴望和追 求。以伟大的人取代伟大的神,以人性取代神性;人 的地位从神的附庸变成为万物的灵长,这是较之于以 往的翻天覆地的变化。(2)强烈抨击揭露黑暗现实, 同时表现出对于理想生活的憧憬。
(君臣)
(阴 谋)
哈姆莱特
雷欧提斯 奥菲利娅
(情人)
(兄妹)
(比剑) 悲剧!
同归于尽
五、情节
《哈姆莱特》是一部五幕复仇悲剧。课文节 选部分是国王设计试探哈姆莱特疯狂原因并打算 送他去英国的部分,主要体现了哈姆莱特内心的 矛盾与痛苦,以此反映文艺复兴时期先进的人文 主义理想与黑暗腐朽的现实政治之间的尖锐矛盾。
由于他性格中有着种种矛盾的因素,使得这 个形象变得十分复杂难解,再加上历代批评家的 阐发,就出现了莎士比亚评论中著名的“哈姆莱 特性格问题”。
浪漫派批评家:耽于幻想,回避现实,对行动 不感兴趣,沉溺于自己心造的世界,是一个忧郁 感伤、多愁善感、生性软弱的知识分子 。
文艺批评家:哈姆莱特是勇敢的,也是不怕死 的;但是,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索而 拖延,精力全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却了行动 的力量。……
歌德[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一个美丽、 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没有坚强的精力使 他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灭了,这重担他既 不能掮起,也不能放下;每个责任对他都是神圣的, 这个责任却是太沉重了。他被要求去做不可能的事, 这事本身不是不可能的,对于他却是不可能的。他 是怎样地徘徊、辗转、恐惧、进退维谷,总是触景 生情,总是回忆过去;最后几乎失却他面前的目标。
(3)从人文主义思想的力量和弱点的角度,对 哈姆莱特延宕的原因加以阐释,这条思路有着最大 的影响。这种观点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 ,他在决定复仇的同时,正在经历严重的思想和精神 危机,而这一危机使他对复仇的目的和意义产生了 怀疑;内在的思想矛盾反应在行动中,就是犹豫不决。 因为行动的延宕,哈姆莱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重整 乾坤"的历史使命也未能完成,从而成为一个悲剧性 人物。但哈姆莱特在延宕中,对社会现状有了真正 的把握,对人性有了深刻理解,思想产生了巨大飞越, 同时展现了代表正义的力量、思想的勇气和牺牲精 神,并取得了道义上的胜利。因而,这一形象具有重 要的思想认识价值和社会批判意义。
雨果[法国著名作家]:哈姆莱特像我们每 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 个巨人,却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 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 是某一个人,而是人。
海涅[德国著名诗人]:我们认识这个哈姆 莱特,好像我们认识我们自己的面孔,我们经 常在镜子里看到他”,并说看到的“正是我们 自己的相貌”。
(4)还有人把哈姆莱特的形象放在基 督教文化背景中加以阐释,认为他是一个基督 教王子的形象,他的复仇行为受到基督教思想 的严重制约,从而引发内心矛盾,造成行动的 延宕,最终酿成悲剧。文艺复兴时代是从传统 向现代的过渡时期,新、旧两种价值观也在 激烈的斗争当中。哈姆莱特的悲剧反映了这 个时期人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矛盾追求。
——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 别林斯基
这一著作不能只读一次;应该一读再读。
它和畅销小说不同,它是无穷尽的宝藏。《哈
姆莱特》会随你的年纪的增长、人生体验的深
刻丰富,而变成另外一个《哈姆莱特》。
——[美]克利夫顿·费迪曼《 一 生 的 读 书 计 划 》
美国家喻户晓的广播和电视节目主持人、著名的报人 和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为18岁到80岁的读书人推荐的一份 规模宏大的读书计划,这个读书计划内有举世公认的欧美 思想家与文学家的100册杰作,内容包括始于荷马,迄于 现代的戏剧、诗歌、小说、散文、历史、传记、自传等。
关于哈姆莱特的延宕,还有许多不同的阐释。 在19世纪之前,歌德、柯勒律治、屠格涅夫、叔 本华等著名作家和哲人对此发表过精辟的见解。 在20世纪,像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原型批评、 新历史主义等文学理论,都被应用到哈姆莱特延 宕原因的阐述中,见解五花八门。哈姆莱特是说 不尽的。人们常说,有"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 个哈姆莱特"。尤其是哈姆莱特的延宕,更是其 性格和思想发展的"斯芬克斯之谜",四百多年来, 众多的作家、学者纷纷就此发表意见,但没有最 后的结论这也恰恰说明了这个文学形象具有丰 富的内涵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