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灯光与照明复习

电视灯光与照明复习
电视灯光与照明复习

电视灯光与照明复习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主题音乐的方式为什么被普遍使用?

2、主题音乐的任务是什么?

3、主题音乐有几种形式?

4、主题音乐在片中每次出现的依据是什么?

5、变奏曲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6、电视音乐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7、电视剧的主题音乐和插段音乐有何不同?

8、综艺晚会节目的编排应注意什么?音乐节目在其中应发挥什么作用?

1、电视照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特点是什么?

一、摄录技术上满足其对照度的基本要求二、用光线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

三、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四、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

五、戏剧表现的需要六、画面构图的需要

特点:一、电视照明具有时限性二、电视照明具有可塑性三、电视照明具有纪实性

四、电视照明具有体现性

2、电视与电影照明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亮度比和光比要求的不同二、多机和单机拍摄对布光照明的不同要求

三、多种体裁与单一体裁照明的不同四、实景照明与棚内照明的不同五、素养和适应性的要求不同

1、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波长是多少?

光是能的一种形式,是能引起人视觉的电磁波,占据电磁射线谱中的一小段。人眼能看到的可见光的波长为380~760纳米(1米=109纳米)。

2、镜面反射、漫反射和半漫反射的规律是什么?

镜面反射:光滑的物体表面产生的反射光呈镜面反射的性质。(1)只有在反射角A点位置上,可以在物体表面上看到B光源的影像,其亮度接近于光源强度。在其他方位上(如B和C点上),物体表面呈无光状态。(2)反射光束与入射光束相同,不发生性质变化。比如,若入射光是平行光束,则反射光亦为平行光束,不发生形态变化。

漫反射:如果物体表面是粗糙的、不规则的,那么,光线投射上去以后就向各个方向散射。这种反射光就叫漫反射光。(1)漫反射光的强度远小于入射光,而且在非反射角度的视点上看,物体表面都很亮。(2)漫反射光的物体表面上看不见光源的影像。

半漫反射:物体的表面介于光滑与粗糙之间,对光的反射也介于二者之间,呈半漫反射(即散射)性质。(1)半漫反射光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反射角方向,虽看不到光源的影像,但能看到较淡的亮斑。(2)在非反射角的方位上,也可以看到物体表面的亮光。这种半漫反射的物体表面亮度,在光源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不同方向上看是不相同的。

1.什么叫色温?

色温是表示光源的光谱成分的概念,是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黑体随

着温度增高而发出的色光,就叫作光源色温度,通常简称为色温。2.为什么要平衡色温?平衡色温有哪些方法?

为了使画面中的场景、人物色彩还原准确,色彩逼真,保证较高的画面色彩质量。

(1)平衡光源色温与摄像机色温。(2)平衡一个场景中几种不同的光源色温。

(3)加辅助光照明

3.标准的日光色温是多少?标准的灯光色温是多少?

5400 2400—3000

1、色彩的三属性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色别也称色相,是色的最基本特征。色别用来说明彩色之间的主要区别或者彩色与消色之间的区别。

明度是同一色别的相对亮度。光谱中的一种色因光线照射的强弱不同会出现颜色的深浅、明暗的不同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明度的变化。

饱和度指颜色的鲜艳程度(也称色纯度),也可以指某种色别的颜色与相同明度的消色(黑、白、灰色)差别的程度。

2、影响色彩饱和度的因素有哪些?

(1)不同的光线照明,物体的色彩饱和度会有不同的变化。(2)物体表面结构状态对饱和度也有直接影响。(3)物体距离视点或镜头越远,由于空间中的介质会随之增加,色彩饱和度越低。(4)不同季节对色彩饱和度也有影响。

1、电视照明工作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一、审美意识与修养二、观察与积累三、审美意识与创作

2、什么叫摄像轴线?其运用规律是什么?

被摄体的视线、运动方向或被摄体间相互交流的位置关系所构成的一条无形的直线

第一,同一时间与场景内拍摄连续性较强的镜头时,摄像机主角度所在的被摄体关系线或方向线一侧180°范围内。第二,轴线通常有两种:一是由被摄体面向或运动方向产生的方向轴线,二是由被摄体与被摄体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产生的关系轴线。第三,不能轻易越过轴线或穿越于轴线两侧。但有时为了丰富画面效果和充分发挥摄像机角度的作用,仍可合理越轴。

3、摄像轴线与光线轴线的关系是什么?

光轴的运用规律与摄像轴线的运用规律基本一样,光轴主要依附于摄像轴线而发挥作用,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光轴却有其特定的作用。在实际创作中,光源和被摄体之间形成的光轴越接近于摄像轴线,光位、明暗、色调就越统一,视觉感受就越趋于正常,完全可以用处理摄像轴线的方法来处理光轴。

1、外景自然光的优点是什么?有什么不足以及弥补方法是什么?

利在光源的普通照射能较全面地反映场景以及物体的特征、外貌,同时能够满足摄录技术对光线亮度的要求;弊在“一视同仁”,不能重点突出主要场景以及主要对象,景物在剧情表达上具有同等地位。

不足: 1.局部需要突出和强调的东西却被置于阴影部位;2.背景太暗而失去层次;3.需要表现的线条不明显;4.前景过亮而失去

透视。

需要适当的照明处理来弥补

2、如何利用太阳出升、欲落时间的光线表现气氛?

充分利用天空亮而地面相对暗的特点,把地面上有特点、清晰、简练的物体线条衬托在天空彩霞中,形成光线照明的剪影半剪影效果,用光线强烈的反差对比,突出景物的线条或人物的身姿、轮廓等。

3、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画面的空间透视感分别选择什么样的光

线形式最佳?

(1)立体感的表现同天空不明显的散射光入射角度有重要关系(2)质感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光线形式的选择(3)空间感的表现主要在于

人为改变阴天光线所形成的固有的光调配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