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原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原电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选修4“原电池”教学设计刘勤勇学习任务3 寻找盐桥替代物评价任务3 进一步优化改进原电池,自主学习新知识,培养思维深刻性,发展诊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化学价值的水平。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3.练习巩固 学以致用学习任务4 完成练习,学以致用评价任务4 诊断并发展学生真实问题解决能力(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016浙江高考11题改编)金属(M )–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
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 2 +2nH 2O=4M(OH)n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A .金属(M )电极是该电池的负极B .多孔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 .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D .在M –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4.获取信息,实践分析学习任务5 了解车用电池及工作原理,展望电池研究前景评价任务5 培养学生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价值,发展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时候都会遇到问题,学生只有了解设计的前因后果,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
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时候体会化学是真实有用的。
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分析寻找便捷有效的盐桥替代物,画出装置,进行分析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水平。
四、强化练习(2013江苏卷)Mg-H 2O 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g 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 .H 2O 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 .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增大D .溶液中Cl - 向正极移动八、板书设计原电池:化学能 电能低效,电流不稳 高效,电流稳定九、课后反思通过提供材料,探究实验,设计问题串、让学生实验探究、思考讨论,达到对有盐桥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清晰的认识。
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最后再通过与单液原电池的实验现象的对比,让学生讨论两种装置的优缺点,这样也就让学生明白双液原电池的核心理念就是要让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开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高中化学_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学案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化学能与其它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2.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 了解常见的电池及化学科学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重要应用能力方法目标1.通过“活动、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利用追根寻源、资料在线等栏目开拓学生的视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化和提升学生认识化学研究的应用价值,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原电池【实验探究】实验一: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二:将锌片和铜片上端连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实验三: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并串联一个电流计,浸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1、原电池的定义:负极: 正极:总反应:2、形成原电池的条件:(1):(2):(3):练习1判断下列哪些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若是,请指出正负极名称,并写出电极反应式.A B C D E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分组讨论】1、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
2、内电路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
3、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及电极反应。
三.原电池的应用(1)设计原电池。
思考题:如何设计一个原电池,其原电池反应为:Cu+2FeCl3= 2FeCl2 +CuCl2写出电极名称和电极反应式。
画出装置图。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例2.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比乙活泼性强的是()A.甲和乙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盐酸溶液中,乙溶解,甲上有H2气放出;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比乙失去的电子多;C.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D.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3)比较反应速率例3.下列制氢气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纯锌和1mol/L 硫酸;B.纯锌和18 mol/L 硫酸;C.粗锌和1mol/L 硫酸;D.粗锌和1mol/L 硫酸的反应中加入几滴CuSO4溶液。
【当堂过关】1.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A.①②③⑦B.①②⑤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⑥⑦2.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下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装置都构成了原电池B.甲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乙装置没有构成原电池C.两烧杯中的锌片上都有大量气泡产生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3.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和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
《原电池》的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
《原电池》的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胡晓敏(广州市,广州市玉岩中学)课题:《原电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环节一:明确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了解并举例说明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及其应用。
2、知道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能以铜锌原电池为例,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简单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理解其构成条件。
3、能够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
4、能够判断常见的简单原电池的电极反应。
5、能够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预习培养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3、通过思考与交流学会联系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伽伐尼的生物电理论到伏打电池为主线,通过介绍电池发明、变化、发展的过程,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形成科技在不断改进与创新的科学发展观。
2、经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感受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
环节二:情景设置(通过创设具体生活情景,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引入,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创设情景】把课室门、窗帘拉上,突然把电路切断,课室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然后再把课室电源重新开启,重现光明。
(学生受到环境改变的影响,议论纷纷:是不是停电了?)【过渡】刚刚当课室停电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活动】简述停电为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之处。
【引入】电能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能源。
环节三:自主学习(通过对各种直观材料的阅读、分析,加强对信息的提炼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思考与交流。
)【设问】那么,现在我们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活动】应用所学的知识,阅读课本P37图2-7,知道火力发电是现在最主要的发电形式。
高中化学_原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引课:由自加热式饭盒引出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重点讲解反应物及原理,为后面埋下伏笔),由火力发电的弊端引入我们的新课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
目的;创设新奇刺激的前置问题情境,极大地激发调动学生感知兴趣和探知热情。
(二)教学重点一:原电池工作原理突破方式: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教材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
依据:1. 教材演示实验不便于所有学生观察,缺少学生的参与,不能充分发挥不学生自身主体作用。
2. 建构主义鼓励学生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让学生去学会发现并作出相关链接,主动构建有成效的内化了的,适合于自我的知识意义。
具体做法:【活动探究】1、将锌片放入稀硫酸中,现象:,反应热量(释放或吸收)。
2、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现象:3、将铜片、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
观察现象。
4、将铜片、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并连接上电流计。
观察现象。
现象:锌片;铜片;电流计指针。
反应比1中反应进行的(快或慢)。
根据原电池的工作示意图(课本51页)尝试解释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尝试用氧化还原的知识分析锌片、铜片上发生反应的情况。
学生观察两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前后现象的差别。
实验结果的出乎意料使学生的原有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产生了差距,引发了学生新的问题.为什么导线连接后铜片上出现气泡教师设置几个有梯度,和层次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在有限的时间里经过讨论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澄清了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原因。
讨论结束,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装置中确实存在电流且证明电子的流向是从铜片流向锌片。
以上问题的提出在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及求真务实的优秀品质,告诉学生实验结果的分析要靠实验证据不凭主观臆断想当然。
实验结束教师收敛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给原电池下定义。
从而完成学生思维从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这一质的飞跃。
最后用3D动画模拟锌铜原电池的微观反应。
并将图象定格让学生书写两电极反应式.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两个层面上共同认识原电池反应原理总结原电池院里的应用:1、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设计原电池问题:自热式盒饭中镁为什么跟水在常温下就能反应?前后呼应,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高中化学_原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原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牢固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条件;2、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3、掌握盐桥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巩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规范;2、通过对简单原电池装置的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3、培养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敢于、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勤于思考;4、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对信息加工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2、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盐桥的作用及原理,判断电极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盐桥的作用及原理。
教学环节学习活动设计意图每课一题1.下列构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_2.能对外输出电流的原电池是____Zn CuZn Zn硫酸铜②③硫酸铜④Zn Cu酒精Zn硫酸铜⑤Cu对在必修2中所学的原电池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回顾,并进一步巩固掌握已有知识,让学生做到温故知新,为本节课新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探究探究一:锌铜原电池注意:观察并记录电流的最大值及变化趋势和电极上的变化[提问1]电流不断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探究二:如何得到稳定的电流[提问2]此原电池不能获得稳定电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观察原电池装置图,对锌片上产生气泡的其他原因进行思考和讨论,并给出猜想:锌和稀硫酸直接接触反应。
通过引导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简单原电池所存在的不主题[提问3]怎么避免这一“隐患”的发生?(1)烧杯中加什么溶液?(2)安培表指针会偏转吗?(3)怎样构成闭合回路?信息:盐桥【优点】产生持续稳定电流,提高了供电效率盐桥的作用:1.形成闭合回路2.平衡电荷,使溶液呈电中性足,并引导学生改进原电池装置,提高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效率。
4.1原电池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一节原电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以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化学能与能量”为基础,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原电池中闭合电路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和电流衰减等概念,帮助学生对电化学的研究和应用范围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
2、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第二册中学习了由锌、铜和稀硫酸溶液组成的简单原电池,初步了解了原电池原理。
本节课将学习带有盐桥的较复杂的原电池,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的构成和反应原理。
盐桥原电池对学生而言不是一个普通的技术改进问题,而是一次思维模式的一个质的突破,盐桥原电池将氧化还原反应分隔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通过特定的装置实现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持续、稳定的电流,提高原电池电流稳定性。
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认识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原电池实验,认识原电池构成的基本要素,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在分析锌铜原电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原电池的系统分析思路,能建构原电池思维模型并运用思维模型分析其工作原理。
3、了解电池的发展史,能从能量视角、守恒视角和带电粒子运动视角分析电池的研发和利用,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原电池构成的基本要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原电池思维模型的建构教学流程:教学过程:(1)组装原电池并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下表。
电流表读数/mA 锌片 铜片 实验现象 20s 30s 40s结论(2)在学案上画出装置图,分析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归纳】从电流的大小与稳定性角度比较单双液原电池的优缺点 【思考与交流】 使用盐桥为什么电流强度变小? 如何改进,增大电流强度? 能否设计实验验证?组装原电池验证改进方案。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装置的改进效果。
归纳总结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小组讨论、交流,分析锌铜双液原电池存在的不足,思考改进的措施。
高中化学_原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哪些?1、单液原电池组织学生根据反应 Zn + CuSO4 = ZnSO4 + Cu 设计原电池,并完成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现象继续总结,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若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开,如何构成闭合回路?分组实验完成【实验1】再探原电池把锌片和铜片与电流表用导线连通,然后把锌片和铜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负极正极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式电解液预期实验现象实际实验现象小组合作讨论:1、锌片上的红色物质是什么?为什么锌片上有红色物质产生?2、为什么电流表读数不断减小?3.怎样改进?汇报总结:单液原电池的缺点实验探究根据水果电池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改进单液方案序号方案简述实验现象1Fe丝和Cu丝和电流计用导线连接同引导学生根据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设计为双液-盐桥原电池,先使学生不加盐桥时测定有无电流,然后加上盐桥后进行实验测定,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工作原理,再次强调盐桥的作用。
设疑:盐桥的作用是什么?改进后的装置为什么能够持续、稳定的产生电流?学生设计双液-盐桥原电池装置图学生分析双液-盐桥原电池工作原理。
【练习】利用Fe+CuSO4=FeSO4+Cu设计为双液-盐桥原电池,画出示意图,写出电极反应式学生练习【课堂检测】1、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B 在原电池中,只能用金属锌做负极C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D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2.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琼脂的KCl饱和溶液) ( )A.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C.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思考,讨论,完成练习巩固当堂内容,反馈知识学情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初步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和探究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
高中化学_原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复习回顾1、通过课件展示各种装置总结原电池的构成条件2、课件展示原电池,提问学生,让学生尝试回答原电池的构成原理,补充学生知识盲点和遗忘的部分,系统总结原电池原理学生回答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加深对原电池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的记忆,为后面双液原电池的学习打基础设疑实验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但不稳定,会逐渐衰减。
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如何改进?小组内部讨论,小组代表汇报结果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度,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引入对双液原电池的探究点评根据学生回答给与指导和补充:由于锌片与硫酸铜溶液直接接触,铜在锌片表面析出,锌表面也构成了原电池,进一步加速铜在锌表面析出,致使向外输出的电流强度减弱。
当锌片表面完全被铜覆盖后,不再构成原电池,也就没有电流产生。
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必修二中已经初步学习过原电池的基础知识,但由于所授班级学习基础较差,大多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必须要根据学生实际,结合课程标准,以最基础的知识为教学重点。
因此,所讲授的知识点必须拿捏准确,教学方法也不能太单一,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教”与“学”并重的理念,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
探究性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发现并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学习掌握盐桥的相关知识,并提高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对于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教师则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对原电池原理、盐桥的作用等重点知识做了深入的剖析,各个击破,并进一步从方法上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加强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本节内容是在《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基础上,对《必修二》基础知识的加深和提高。
本节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通过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加深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理解并且能够根据这些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并能够准确分析原电池的正负极,并能写出其相应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高中化学_电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 新课程内容标准 常见高考题型1.理解原电池原理。
初步了解化学电源。
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
判断原电池的电极,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反应,分析原电池中离子的移动及浓度变化,根据给定反应设计原电池,能够分析常见的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运用原电池原理解决金属腐蚀和电化学保护相关问题2.理解电解原理。
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判断电解池的电极,书写电解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反应,分析电解池中离子的移动及浓度变化,运用电解原理解决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相关问题学情分析此部分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学生相对掌握的不错,关键在于知识不够扎实。
方法不够熟练,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
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
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2013·北京高考)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A .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B .金属护栏表面涂漆C .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D .地下钢管连接镁块2.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 3++2I-2Fe 2++I 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甲 乙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C.电流表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电流表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3.图为MgNaClO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作Y电极B.电池工作时Na+向负极移动C.废液的pH大于NaClO溶液的pHD.X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lO-+2H2O-4e-===ClO-3+4H+4.如图表示一种使用惰性电极材料,以N2和H2为电极反应物、HClNH4Cl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新型燃料电池,该电池既能提供能量,又能实现氮的固定。
高中化学_燃料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燃料电池》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燃料电池》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选修四电化学基础第二节化学电源中的燃料电池,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在第一节原电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原电池原理有了深入了解,本节的燃料电池就是原电池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但学生对燃料电池表面上比较熟悉生活中新闻中经常涉及,但具体接触比较少。
但提前做了充分的介绍也让学生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大部分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都有充足的信心。
对于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但学生之前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已经掌握具备了基本的守恒观,燃料电池电极反应书写易错点在于不同电解质的影响,所以本节课对此做了层层深入的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微粒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最终总结提升指导学生运用守恒观和微粒观去解决问题。
人教版选修四第四章《燃料电池》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主动,课堂上他们认真实验,细心观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学生充分参与展示,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得到充分体现,课堂实效性很高。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上:1、在学习内容的理解上本节课由浅入深,从学生已有的日常经验和化学常识中抽象出有关概念和原理。
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的科学探究过程。
通过对氢氧燃料电池的探究,加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层层深入,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分析归纳总结,最终得出结论,并进一步总结提升,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2、在学习主体的创造性上“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性质和联系。
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程。
本节课中,首先以现实生活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高中化学_高二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高二年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2.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牢固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条件;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电极,能写出电极反应式;3.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4.掌握盐桥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
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简单原电池装置的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3.培养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敢于.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勤于思考;4.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并享受探究带来的快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所在;2.养成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养成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增强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
4.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科学前沿问题,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盐桥的作用及原理,判断电极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盐桥的作用及原理。
三.教法选择运用讲授.引导探究.分组实验.多媒体等多重形式辅助教学的方法。
四.教学用品烧杯.电流表.盐桥.导线.金属Cu.Zn和H2SO4.CuSO4.ZnSO4等溶液,能到电能的转化效率。
并在学生得出相关结论后,引出盐桥的概念。
【讲授】在学生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对使用盐桥的目的进行讲述:1.避免电极材料与电解质直接接触反应2.沟通内电路【演示实验】(教材71页实验4-1),并解决下列问题:1.改进后的装置为什么能够持续.稳定的产生电流?2.盐桥在此的作用是什么?通过交流讨论,结合教材知识,改进试验方案,并准备验证结论【听讲】认真听老师讲解【观察.思考】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验证之前的猜想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同时引出本节课重点内容由实验来验证讲授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能留下印象环节3 分析盐桥【讲授】介绍盐桥的构成:在U型管中装满用饱和KCl溶液和琼胶作成的冻胶【思考与交流】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盐桥的作用【知识拓展】(课件展示)原电池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半电池包括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两个隔离的半电池通过盐桥连接起来。
人教选修4《原电池》教学设计
2016年株洲市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素养大赛教学设计评比《原电池》教学设计模块: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题: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授课人:谢瑶(株洲市第三中学)时间:2016年10月10日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株洲市第三中学谢瑶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在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以铜锌单液电池模型为载体,简单介绍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四章第一节中以双液电池模型为载体,深化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随之,第二节《化学电源》则在此基础上介绍实用化学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认知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单液电池模型到双液电池模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层次需要进行一次较大的跨越。
因此,本节课的关键是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主动思考,突破认识的局限性,完成对原电池原理及形成条件的认知跨越。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1、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完整的认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过程与方法】通过原电池的形成判断和电极的书写复习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进一步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双液电池,加深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理解;通过给定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电池,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生活中的各种电池,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双液电池实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组展示、点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原电池教案教材分析高中化学
原电池教案教材分析高中化学【目标】1. 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2. 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构造和分类;3. 能够解释电池的电化学反应过程;4. 了解原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1. 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 电池的电化学反应过程;3. 原电池的应用领域。
【难点】1. 原电池电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解;2. 电池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具体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原电池的概念,介绍原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你知道手机电池是如何工作的吗?”的问题。
二、讲解1. 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2. 原电池的组成和构造,常见原电池的分类;3. 原电池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以及电子流动和离子传递的过程。
三、实验1. 进行一些电池实验,观察电池在电路中的作用;2. 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
四、应用1. 介绍原电池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等;2. 细致分析原电池在各个领域的特点和作用。
五、总结1. 总结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2. 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业】1. 请学生写一份原电池的报告,介绍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原电池在电路中的作用。
【评价】1. 通过作业的评价和小结,检验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程度;2. 利用课堂讨论和实验结果,评价学生对原电池的应用能力。
【教学手段】1. 多媒体展示,呈现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 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操作电池实验;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的应用前景。
【延伸活动】1. 鼓励学生自行搜集原电池的最新应用案例,并进行分享;2. 设计原电池实验的延伸性研究,挑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1. 需要更具体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原电池的原理和反应过程;2. 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参考资料】1. 《高中化学》教材2. 《化学实验指导书》3. 互联网资料【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高中化学_原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观看
思考
检查电极反应式书写
整理原电池工作原理
了解电池的发展背景,体验化学技术应用与生活之美。
体会学习科学知识宗旨,知识科技的合理运用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服务人类社会,方便工作与生活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学生培养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
成
条
件
【投影】形形色色的电池
【讲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正使用着各式各样的电池,从电池的性能和应用来看电池的发展:(1)电池的质量和体积变化-小型化;
(2)电池输出电能的效率变化-高能化
(3)电池的使用过程和可循化利用-可持续化
(4)材料的来源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清洁化
【投影】电池的诞生历史
【讲解】电池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不断实践和勇于探索。电池的诞生起源于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的一次科学实验发现,发明于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的反复试验探索。那么在生活中大家有没有结合高一阶段学习过的电学知识制作过电池?
观看
思考
回答
观看
聆听
思考
回答
观察实验现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学生回答:
(1)产生了电流
(2)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产生的,金属靠电子,溶液中靠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
(3)铁与柠檬酸反生氧化还原反应
(4)铜是正极,铁是负极
小组代表分析展示:
电池的电极、电子的移动方向和电极反应
阅读
学生回答:
1、电子从活泼的金属流向稳定的金属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在高一必修二课程中初步学习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成条件,同时具备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知识和规律方法,有一定的守恒观念和对比分析的学科思想。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经历高一学年的学习,也具备一定的对定性实验现象的分析、描述、探讨能力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创新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高中化学_《化学电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电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掌握电极式书写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化学电源的使用史实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
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加深理解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原电池的发明、发展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难点: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教学重点: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三、教学过程:【介绍】化学电池的起源。
【讲述】由伏打电堆到丹尼尔电池再到干电池的诞生。
【广告引入】第一则广告:白象电池。
【提问】为什么电池会出现漏液,胀气的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正极生成了氨气和氢气,存在自放电问题。
【升级讲述】碱性锌镒干电池的优化。
【书写电极式】负极:Zn-2e-+20H-=ZnO+H 20正极:Mn02+2e-+2H20=Mn(0H)2+20H-【学生分析书写模型】1、 看材料,定两极2、 列物质,标得失3、看环境,配守恒【情感教育】一次电池的污染,注意回收利用。
【广告引入】第二则广告:白象牌蓄电池【汇报交流】电极反应:(放电时)能够自发进行负极:Pb(s)+SO 广(aq)-2e=PbSO,(s)正极:PbO 2(s)+4H +(aq)+S042(aq)+2e=PbSO 4(s)+2H 20(l)总反应:Pb(s)+Pb02(s)+2H 2S04(aq)=2PbSO 4(s)+2H 20(l)电极反应:(充电时)不能自发进行阴极:PbSO 4(s)+2e'=Pb(s)+S042_(aq)阳极:PbSOXs)+2H 20(l)-2e _=Pb02(s)+4H +(aq)+SOf(aq)总反应:2PbSO 4(s)+2H 20(l)=Pb(s)+Pb02(s)+2H 2SO 4(aq)【要求学生讨论】蓄电池在应用中存在的优缺点。
原电池教案(最新7篇)
原电池教案(最新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原电池教案(最新7篇)篇一、《原电池原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带来的7篇《原电池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高中化学《原电池》说课稿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您们好!我是武冈二中化学教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原电池》选自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
我准备从以下六个方面介绍:【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选修教学的重要目标便是深化认识和优化思维品质,这一目标的完成应基于学生在必修中建立的已有认识。
要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并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形成相应的程序和方法。
必修2中以铜锌单液电池模型为载体初步介绍原电池原理和构成条件,并简单介绍实用电池。
选修4以双液电池模型为载体深化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
第二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实用电池,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是从单液电池模型上升到双液电池模型,需要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进行一次较大的跨越。
如何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跨越是在本节教学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深入认识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双液原电池。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并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对立和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3、教学重、难点:重点: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难点:①盐桥的引入及作用②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双液原电池。
二、【学情分析】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已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的分析】1、教法: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法: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完成单液电池模型上升到双液电池模型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牢固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条件;2、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3、掌握盐桥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巩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规范;2、通过对简单原电池装置的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3、培养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敢于、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勤于思考;4、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对信息加工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2、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盐桥的作用及原理,判断电极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盐桥的作用及原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习活动设计意图每课一题1.下列构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_2.能对外输出电流的原电池是____Zn CuZn Zn硫酸铜②③硫酸铜④Zn Cu酒精Zn硫酸铜⑤Cu对在必修2中所学的原电池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回顾,并进一步巩固掌握已有知识,让学生做到温故知新,为本节课新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探究探究一:锌铜原电池注意:观察并记录电流的最大值及变化趋势和电极上的变化[提问1]电流不断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探究二:如何得到稳定的电流[提问2]此原电池不能获得稳定电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观察原电池装置图,对锌片上产生气泡的其他原因进行思考和讨论,并给出猜想:锌和稀硫酸直接接触反应。
通过引导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简单原电池所存在的不主题[提问3]怎么避免这一“隐患”的发生?(1)烧杯中加什么溶液?(2)安培表指针会偏转吗?(3)怎样构成闭合回路?信息:盐桥【优点】产生持续稳定电流,提高了供电效率盐桥的作用:1.形成闭合回路2.平衡电荷,使溶液呈电中性足,并引导学生改进原电池装置,提高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效率。
学生得出相关结论后,引出盐桥的概念;再由实验来验证学生的推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能留下印象。
探究三:原电池供电能力的影响因素1、取决于组成原电池的反应物的氧化还原能力。
氧化还原能越强、其放电能力越强2、装置的合理性3、影响电极反应的条件如:温度、浓度等学以致用1、根据下式所表示的反应设计一个能持续产生电流的原电池:Zn+H2SO4= ZnSO4+H2↑一般思路:(1)根据反应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2)还原剂做负极材料,氧化剂做正极电解质溶液选择比还原剂弱的金属或非金属做正极材料,氧化产物做负极电解质溶液(3)连成闭合回路2、加快反应速率当形成原电池之后,反应速率加快,如实验室制H2时, 纯Zn反应不如粗Zn跟酸作用的速率快。
3、判断金属性的强弱当两种金属构成原电池时,总是相对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而被腐蚀,所以先被腐蚀的金属活泼性较强。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使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原电池内部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2.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能够形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3.请利用:Cu+2Ag+=Cu2++2Ag的反应原理,设计一个能持续产生电流的原电池装置,并写出两极反应式。
3.请利用:Cu+2Ag+=Cu2++2Ag的反应原理,设计一个能持续产生电流的原电池装置,并写出两极反应式。
A B C D电极材料Zn Zn Zn Fe电极材料Cu Cu Ag Ag电解质溶液CuCl2溶液H2SO4溶液AgNO3溶液CuCl2溶液对已有知识进行改善完备,并加以练习巩固学情分析学生此前通过必修阶段的电化学部分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原电池的定义、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同时,对于原电池的实验操作的相关技能和规范也有了了解,可以说对原电池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作为高二理科班的同学也有相对较强的实验观察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对化学的学习也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于与“电”,这一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元素之一的知识的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思考,并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
但目前的高中学生往往容易固守原有的知识,在打破对原有原电池的认识,发现简单原电池存在的缺点,从而引入盐桥的概念,构建新的原电池装置上可能存在一些学习的困难。
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新课程“教与学并重”的理念,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
探究性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发现并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学习掌握盐桥的相关知识,并提高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能很快掌握如何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规律。
而对于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教师则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和解释,各个击破,从盐桥的作用、工作原理入手,并进一步从方法上详细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加强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从而也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原电池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原电池”,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的第一节内容。
高中选修阶段的化学学习,是在必修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的提高深化。
电化学这一章属化学能的转化知识范畴,之所以将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和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分列选修课本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一方面是由于从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上来看,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相对简单,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必修阶段都有了较多的涉及且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而电化学部分相对显得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比较难以掌握。
另一方面,电化学一章的知识有涉及到弱电解质的相关内容,因此将其安排在了全书的最后一章。
选修阶段的电化学部分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电化学原理相关知识,也为学生理解和运用电化学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课本将实验探究充分融入到理论知的学习过程当中,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为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创设了平台。
同时,也充分联系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有用性,体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课本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入手,进一步深化巩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条件,并随之引入盐桥的概念,结合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学习盐桥的作用,并从围观本质上学习掌握盐桥的工作原理。
之后,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和正确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本质及其实质应用,为后续较为深入地学习化学电源、燃料电池等打下基础。
评测练习1、将铁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盐酸中,组成FeAg原电池,并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负极有Cl2逸出,正极有H2逸出B.负极附近Cl-的浓度减小C.溶液中出现白色AgCl沉淀D.溶液中Cl-的浓度基本不变2、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Al、Cu、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放电时H+向正极移动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4OH-→ [Al(OH)4]-+3e-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Cu2++2e-D.由Al、Cu、稀硫酸组成原电池作电源,,生成标况下22.4LH2时,消耗铝电极18g3、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H2SO4(aq)+BaCl2(aq)=2HCl(aq)+ BaSO4(s) ⊿H<0B.2CH3OH(l)+3O2(g)=2CO2(g)+4H2O (l) ⊿H<0C.4F e(O H)2(s)+ O2(g) +2H2O(l)= 4F e(O H)3(s) ⊿H<0D.3Cu(s)+8HNO3(aq)= 3Cu(NO3)2(aq)+2NO(g) +4H2O (l) ⊿H<04、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A. Cu Fe FeCl3B. C Fe Fe(NO3)3C. Fe Zn Fe2(SO4)3D. Ag Fe CuSO45、把a、b、c、d四块金属浸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d上有气体逸出;a、c相连时a极减轻;b、d相连,b为正极。
则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A.a > b > c > d B.a > c > b > d C.a > c > d > b D.b > d > c > a6、将表面去掉氧化膜的镁片与铝片用带电流表的导线连接,插入盛有烧碱溶液的烧杯中,此时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判断此原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正极: ,电极反应式: ;负极: ,电极反应式: ;总反应式: 。
7、若以铁棒、碳棒、导线和氯化铁溶液为用品设计原电池。
负极材料为_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材料为_______,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根据下式所表示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Zn(s)+ Fe2+(aq)= Zn2+(aq)+ Fe(s)(1)装置可采用烧杯和盐桥,画出次原电池的装置简图;(2)注明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3)注明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4)写出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教学反思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相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能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内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实验探究与思维探究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教师通过学生能实际生活中所能接触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化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思维加工和知识获取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问题的驱动下感悟知识、形成方法,使知识结构化,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
同时,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动画等手段向学生展现,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此外课堂有较好的师生互动,在增进师生默契的同时,也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
课堂内容概念入手,探究工作原理,由易到难,逐步深入,让学生在一步步探究学习中学好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但是对围绕概念模型教学原理而言,这堂课的教学实施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改变原电池组成条件的设计没有规律,应进行分组设计,且最好由学生提出,通过“质疑——猜想——验证——结论”的方式巩固原电池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