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相结合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备考攻略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

高考数学备考攻略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

高考数学备考攻略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高考数学备考攻略: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在高考数学中,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它们在各种数学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几何和三角函数的综合题目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

希望通过这些攻略,能够帮助大家在高考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一、平面向量的几何应用平面向量的几何应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加法、减法、数量积、向量积等运算上。

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一些典型应用。

1. 平面向量的加法平面向量的加法可以用来解决平面上的位移问题。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点A(2,3),以向量a(1,2)为位移,求终点B的坐标。

我们可以通过向量加法得到:B = A + a = (2,3) + (1,2) = (3,5)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平面向量的加法可以用来求解平面上的位移问题,这在几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2.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用来解决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问题。

例如,已知两个向量a(3,4)和b(5,12),求它们的夹角θ。

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数量积求解:a·b = |a||b|cosθ其中,“·”表示向量的数量积,|a|和|b|分别表示向量的模,θ表示夹角。

根据给定的向量值代入公式计算,可以得到θ≈0.68弧度。

3. 平面向量的向量积平面向量的向量积可以用来解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有向面积问题。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个向量a(2,3)和b(4,1),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向量积求解:S = |a×b|其中,“×”表示向量的向量积,|a×b|为向量的模。

根据给定的向量值代入公式计算,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2。

二、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高考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三角函数综合应用的例子。

专题03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综合问题(答题指导)(解析版)

专题03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综合问题(答题指导)(解析版)

专题03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综合问题(答题指导)【题型解读】题型特点命题趋势▶▶题型一: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注意对基本三角函数y =sin x ,y =cos x 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记忆,有关三角函数的五点作图、图象的平移、由图象求解析式、周期、单调区间、最值和奇偶性等问题的求解,通常先将给出的函数转化为y =A sin(ωx +φ)的形式,然后利用整体代换的方法求解. 2.解决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综合问题的步骤 (1)将f (x )化为a sin x +b cos x 的形式. (2)构造f (x )=a 2+b 2⎝⎛⎭⎪⎫a a 2+b 2·sin x +b a 2+b 2·cos x . (3)和角公式逆用,得f (x )=a 2+b 2sin(x +φ)(其中φ为辅助角). (4)利用f (x )=a 2+b 2sin(x +φ)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 (5)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和答题规范.【例1】 (2017·山东卷)设函数f (x )=sin ⎝ ⎛⎭⎪⎫ωx -π6+sin ⎝ ⎛⎭⎪⎫ωx -π2,其中0<ω<3.已知f ⎝ ⎛⎭⎪⎫π6=0.(1)求ω;(2)将函数y =f (x )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将得到的图象向左平移π4个单位,得到函数y =g (x )的图象,求g (x )在⎣⎢⎡⎦⎥⎤-π4,3π4上的最小值.【答案】见解析【解析】(1)因为f (x )=sin ⎝ ⎛⎭⎪⎫ωx -π6+sin ⎝⎛⎭⎪⎫ωx -π2,所以f (x )=32sin ωx -12cos ωx -cos ωx =32sinωx -32cos ωx =3⎝ ⎛⎭⎪⎫12sin ωx -32cos ωx =3sin ⎝ ⎛⎭⎪⎫ωx -π3.因为f ⎝ ⎛⎭⎪⎫π6=0,所以ωπ6-π3=k π,k ∈Z .故ω=6k +2,k ∈Z .又0<ω<3,所以ω=2.(2)由(1)得f (x )=3sin ⎝ ⎛⎭⎪⎫2x -π3,所以g (x )=3sin ⎝ ⎛⎭⎪⎫x +π4-π3=3sin ⎝ ⎛⎭⎪⎫x -π12.因为x ∈⎣⎢⎡⎦⎥⎤-π4,3π4,所以x -π12∈⎣⎢⎡⎦⎥⎤-π3,2π3,当x -π12=-π3,即x =-π4时,g (x )取得最小值-32.【素养解读】本题中图象的变换考查了数学直观的核心素养,将复杂的三角函数通过变形整理得到正弦型函数,从而便于对性质的研究,考查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突破训练1】 设函数f (x )=32-3sin 2ωx -sin ωx cos ωx (ω>0),且y =f (x )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到最近的对称轴的距离为π4.(1)求ω的值;(2)求f (x )在区间⎣⎢⎡⎦⎥⎤π,3π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答案】见解析 【解析】(1)f (x )=32-3·1-cos2ωx 2-12sin2ωx =32cos2ωx -12sin2ωx = -sin ⎝ ⎛⎭⎪⎫2ωx -π3.因为y =f (x )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到最近的对称轴的距离为π4,故该函数的周期T =4×π4=π.又ω>0,所以2π2ω=π,因此ω=1.(2)由(1)知f (x )=-sin ⎝ ⎛⎭⎪⎫2x -π3.当π≤x ≤3π2时,5π3≤2x -π3≤8π3,所以-32=sin 5π3≤sin ⎝ ⎛⎭⎪⎫2x -π3≤sin 5π2=1,所以-1≤f (x )≤32,即f (x )在区间⎣⎢⎡⎦⎥⎤π,3π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2,-1.▶▶题型二 解三角形1.高考对解三角形的考查,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为主.其命题规律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1)从内容上看,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三角函数公式,一般是以三角形或其他平面图形为背景,结合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考查学生利用三角函数公式处理问题的能力;(2)从命题角度看,主要是在三角恒等变换的基础上融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 2.用正、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步骤第一步:找条件,寻找三角形中已知的边和角,确定转化方向.第二步:定工具,根据已知条件和转化方向,选择使用的定理和公式,实施边角之间的转化. 第三步:求结果,根据前两步分析,代入求值得出结果.第四步:再反思,转化过程中要注意转化的方向,审视结果的合理性.【例2】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且cos(C +B)cos(C -B)=cos2A -sin Csin B . (1)求A ;(2)若a =3,求b +2c 的最大值. 【答案】见解析【解析】(1)cos(C +B)cos(C -B)=cos2A -sinCsinB =cos2(C +B)-sinCsinB ,则cos(C +B)[cos(C -B)-cos(C +B)]=-sinCsinB ,则-cosA·2sinCsinB=-sinCsinB ,可得cosA =12,因为0<A <π,所以A=60°.(2)由a sinA =b sinB =csinC =23,得b +2c =23(sinB +2sinC)=23[sinB +2sin(120°-B)]=23(2sinB+3cosB)=221sin(B +φ),其中tanφ=32,φ∈⎝ ⎛⎭⎪⎫0,π2.由B ∈⎝ ⎛⎭⎪⎫0,2π3得B +φ∈⎝⎛⎭⎪⎫0,7π6,所以sin(B +φ)的最大值为1,所以b +2c 的最大值为221.【素养解读】试题把设定的方程与三角形内含的方程(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建立联系,从而求得三角形的部分度量关系,体现了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突破训练2】 (2017·天津卷)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b ,a =5,c =6,sin B =35.(1)求b 和sin A 的值; (2)求sin ⎝ ⎛⎭⎪⎫2A +π4的值.【答案】见解析【解析】(1)在△ABC 中,因为a >b ,故由sin B =35,可得cos B =45.由已知和余弦定理,有b 2=a 2+c 2-2ac cos B=13,所以b =13.由正弦定理得sin A =a sin B b =31313. (2)由(1)及a <c ,得cos A =21313,所以sin2A =2sin A cos A =1213,cos2A =1-2sin 2A =-513.故sin ⎝⎛⎭⎪⎫2A +π4=sin2A cos π4+cos 2A ·sin π4=7226.▶▶题型三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综合1.三角函数、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的综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以三角函数式作为向量的坐标,由两个向量共线、垂直、求模或求数量积获得三角函数解析式;(2)根据平面向量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构造三角形,然后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问题.2.(1)向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是一个载体,通常是用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或性质转化成三角函数问题.(2)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要结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转化,注意角的范围对变形过程的影响. 【例3】 (2019·佛山调考)已知函数f (x )=a ·b ,其中a =(2cos x ,-3sin2x ),b =(cos x,1),x ∈R .(1)求函数y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f (A )=-1,a =7,且向量m =(3,sin B )与n =(2,sin C )共线,求边长b 和c 的值. 【答案】见解析【解析】(1)f (x )=a ·b =2cos 2x -3sin2x =1+cos2x -3sin2x =1+2cos ⎝ ⎛⎭⎪⎫2x +π3,由2k π≤2x +π3≤2k π+π(k ∈Z ),解得k π-π6≤x ≤k π+π3(k ∈Z ),所以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k π-π6,k π+π3(k ∈Z ).(2)因为f (A )=1+2cos ⎝ ⎛⎭⎪⎫2A +π3=-1,所以cos ⎝ ⎛⎭⎪⎫2A +π3=-1.因为0<A <π,所以π3<2A +π3<7π3,所以2A +π3=π,即A =π3.因为a =7,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b +c )2-3bc =7.①因为向量m =(3,sin B )与n =(2,sin C )共线,所以2sin B =3sinC . 由正弦定理得2b =3c ,② 由①②可得b =3,c =2.【突破训练3】(2019·湖北八校联考) 已知△ABC 的面积为S ,且32AB →·AC →=S ,|AC →-AB →|=3.(1)若f (x )=2cos(ωx +B )(ω>0)的图象与直线y =2相邻两个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2,且f ⎝ ⎛⎭⎪⎫16=1,求△ABC 的面积S ;(2)求S +3 3 cos B cos C 的最大值. 【答案】见解析【解析】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因为32AB →·AC →=S ,所以32bc cos A =12bc sin A , 解得tan A =3,所以A =π3.由|AC →-AB →|=3得|BC →|=a =3.(1)因为f (x )=2cos(ωx +B )(ω>0)的图象与直线y =2相邻两个交点间的最短距离T =2,即2πω=2,解得ω=π,故f (x )=2cos(πx +B ).又f ⎝ ⎛⎭⎪⎫16=2cos ⎝⎛⎭⎪⎫π6+B =1,即cos ⎝ ⎛⎭⎪⎫π6+B =12.因为B 是△ABC 的内角,所以B =π6,从而△ABC 是直角三角形,所以b =3,所以S △ABC =12ab =332.(2)由题意知A =π3,a =3,设△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R ,则2R =a sin A = 332=23,解得R =3,所以S+33cos B cos C =12bc sin A +33cos B cos C =34bc +33cos B cos C =33sin B sin C +33cos B cos C =33cos(B -C ),故S +33cos B cos C 的最大值为3 3.。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试题分析与预测_2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试题分析与预测_2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试题分析与预测宝鸡石油中学 胡伟红2006高考数学试题陕西卷6."等式sin(α+γ)=sin2β成立"是"α、β、γ成等差数列"的( A )A.必要而不充分条件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9.已知非零向量AB →与AC →满足(AB →|AB →| +AC →|AC →| )·BC →=0且AB →|AB →| ·AC →|AC →|=12 , 则△ABC 为( D ) A.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13.cos43°cos77°+sin43°cos167°的值为 13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3sin(2x -π6)+2sin 2(x -π12) (x ∈R)(Ⅰ)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 ; (2)求使函数f(x)取得最大值的x 的集合.解:(Ⅰ) f(x)=3sin(2x -π6)+1-cos2(x -π12)= 2[32sin2(x -π12)-12 cos2(x -π12)]+1=2sin[2(x -π12)-π6]+1= 2sin(2x -π3) +1∴ T=2π2 =π(Ⅱ)当f(x)取最大值时, sin(2x -π3)=1,有 2x -π3 =2k π+π2即x=k π+ 5π12 (k ∈Z) ∴所求x 的集合为{x ∈R|x= k π+ 5π12 , (k ∈Z)}.(文)6. “α、β、γ成等差数列”是“等式sin(α+γ)=sin2β成立”的(A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其余均同2007高考数学试题陕西卷4.已知sin α=55,则sin 4α-cos 4α的值为(A ) (A )-51 (B)-53 (C)51 (D) 53 15.如图,平面内有三个向量、OB 、OC ,其中与与OB 的夹角为120°,与OC 的夹角为30°,且|OA |=||=1,||=32,若=λOA +μOB (λ,μ∈R ),则λ+μ的值为 617.(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f (x )=a-b ,其中向量a =(m,cos2x ),b =(1+sin2x ,1),x ∈R ,且函数y=f (x )的图象经过点⎪⎭⎫ ⎝⎛2,4π, (Ⅰ)求实数m 的值;(Ⅱ)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及此时x 的值的集合.解:(Ⅰ)()(1sin 2)cos 2f x a b m x x ==++ , 由已知πππ1sin cos 2422f m ⎛⎫⎛⎫=++= ⎪ ⎪⎝⎭⎝⎭,得1m =.(Ⅱ)由(Ⅰ)得π()1sin 2cos 2124f x x x x ⎛⎫=++=+ ⎪⎝⎭, ∴当πsin 214x ⎛⎫+=- ⎪⎝⎭时,()f x的最小值为1 由πsin 214x ⎛⎫+=- ⎪⎝⎭,得x 值的集合为3ππ8x x k k ⎧⎫=-∈⎨⎬⎩⎭Z ,. 2008高考数学试题陕西卷3.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120c b B === ,则a 等于( D )AB .2 CD15.关于平面向量,,a b c .有下列三个命题:①若 a b =a c ,则=b c .②若(1)(26)k ==-,,,a b ,∥a b ,则3k =-. ③非零向量a 和b 满足||||||==-a b a b ,则a 与+a b 的夹角为60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2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2()2sin cos 444x x x f x =-+. (Ⅰ)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及最值; (Ⅱ)令π()3g x f x ⎛⎫=+ ⎪⎝⎭,判断函数()g x 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解:(Ⅰ)2()sin 2sin )24x x f x =-sin 22x x =+π2sin 23x ⎛⎫=+ ⎪⎝⎭. ()f x ∴的最小正周期2π4π12T ==. 当πsin 123x ⎛⎫+=- ⎪⎝⎭时,()f x 取得最小值2-;当πsin 123x ⎛⎫+= ⎪⎝⎭时,()f x 取得最大值2. (Ⅱ)由(Ⅰ)知π()2sin 23x f x ⎛⎫=+ ⎪⎝⎭.又π()3g x f x ⎛⎫=+ ⎪⎝⎭. ∴1ππ()2sin 233g x x ⎡⎤⎛⎫=++ ⎪⎢⎥⎝⎭⎣⎦π2sin 22x ⎛⎫=+ ⎪⎝⎭2cos 2x =. ()2cos 2cos ()22x x g x g x ⎛⎫-=-== ⎪⎝⎭. ∴函数()g x 是偶函数.1.sin 330︒等于( B )A.2- B .12- C .12 D.217.已知函数()2sin cos 442x x x f x =. (Ⅰ)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及最值;(Ⅱ)令π()3g x f x⎛⎫=+⎪⎝⎭,判断函数()g x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命题特点和注意问题三角函数题是高考试题中常考的一个基础题型,命题的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二是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三是三角函数最值问题;四是三角形中的三角问题.具体的说:(1)有关三角函数最小正周期的求法,主要是通过等价变形,化归为基本初等函数或形如y=Asin(ωx+φ)的形式,然后套用公式求解,也可利用图象法和定义法。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计算平面向量的共线与垂直关系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计算平面向量的共线与垂直关系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计算平面向量的共线与垂直关系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描述了一个角度与其对应的三角比例之间的关系。

在平面向量的应用中,我们也经常需要判断向量之间的共线与垂直关系。

本文将从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和计算平面向量的共线与垂直关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它们的定义如下:1. 正弦函数(sine):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θ,其正弦值为对边与斜边的比值,记为sinθ。

2. 余弦函数(cosine):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θ,其余弦值为邻边与斜边的比值,记为cosθ。

3. 正切函数(tangent):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θ,其正切值为对边与邻边的比值,记为tanθ。

这三个函数之间存在基本的关系,可以通过定义和几何关系来推导,具体推导如下:1. tanθ = sinθ / cosθ;2. sin^2θ + cos^2θ = 1,两边同时除以cos^2θ,得到tan^2θ + 1 =sec^2θ,其中secθ为secant函数的值;3. cos^2θ + sin^2θ = 1,两边同时除以sin^2θ,得到1 + cot^2θ =csc^2θ,其中cscθ为cosecant函数的值。

这些基本关系在解三角方程和求解三角函数的值时非常有用。

二、计算平面向量的共线与垂直关系平面向量是在平面内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可以通过坐标或者位移来表示。

当我们需要判断向量之间的共线与垂直关系时,可以利用向量的内积和外积来进行计算。

1. 共线关系若两个向量a和b共线,则它们的数量积等于零,即a·b = 0。

这可以通过向量的坐标表示进行计算。

假设向量a = (x1, y1)和向量b = (x2,y2),则它们的数量积为x1 * x2 + y1 * y2。

若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零,则它们是共线的。

2. 垂直关系若两个向量a和b垂直,则它们的数量积等于零,即a·b = 0。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关系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关系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关系在数学中,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平面向量主要用来表示空间中的方向和大小,而三角函数则描述了角度和长度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并介绍其在数学和物理中的应用。

一、平面向量的表示与性质平面向量可以用有序的数对表示,其中第一个数表示向量在x轴上的分量,第二个数表示向量在y轴上的分量。

例如,向量a可以表示为(a1, a2),其中a1为x轴分量,a2为y轴分量。

平面向量有以下性质:1. 向量的模:向量的模表示向量的大小,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得到。

对于向量a(a1, a2),它的模可以表示为|a| = √(a1² + a2²)。

2. 向量的方向角:向量的方向角表示向量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得到向量的方向角θ = arctan(a2 / a1)。

3. 向量的单位向量:单位向量是模为1的向量,可以表示为a/|a|。

单位向量的方向与原向量相同,但大小为1。

二、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sin)、余弦函数(cos)和正切函数(tan)等。

它们的定义如下:1. 正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表示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正弦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值域在[-1, 1]之间。

2. 余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函数表示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余弦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值域在[-1, 1]之间。

3. 正切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切函数表示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正切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值域为全体实数。

三、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之间存在着一种重要的关系,即向量的模可以与其方向角的三角函数相关联。

具体而言,对于向量a(a1, a2),有以下关系:1. a的模与sinθ的关系:|a| = √(a1² + a2²) = √[(|a1|^2 + |a2|^2) * (sin²θ + cos²θ)] = √(sin²θ + cos²θ) * √(|a1|^2 + |a2|^2) = √(|a1|^2 + |a2|^2)2. a的模与cosθ的关系:|a| = √(a1² + a2²) = √[(|a1|^2 + |a2|^2) * (sin²θ + cos²θ)] = √(sin²θ + cos²θ) * √(|a1|^2 + |a2|^2) = √(|a1|^2 + |a2|^2)3. a的模与tanθ的关系:|a| = √(a1² + a2²) = √[(|a1|^2 + |a2|^2) * (sin²θ + cos²θ)] = √(sin²θ + cos²θ) * √(|a1|^2 + |a2|^2) = √(|a1|^2 + |a2|^2)由上述关系可知,向量的模与其方向角的三角函数之间存在着简洁的关系,通过利用这些关系,我们可以在计算中更加方便地处理向量的模和角度。

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平面向量问题

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平面向量问题

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平面向量问题在数学学科中,平面向量问题是一个常见的考察点。

平面向量的运算和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而解决平面向量问题中,三角函数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简化问题的推导和计算过程。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说明如何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平面向量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通常用坐标轴上的角度来表示方向。

而三角函数则是用来描述角度与比例关系的函数。

常用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sin)、余弦函数(cos)和正切函数(tan)等。

一、解决平面向量的夹角问题在平面向量的问题中,经常需要求解向量之间的夹角。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中求角度的函数来解决。

以两个向量A和B为例,设它们的夹角为θ,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求解夹角:cosθ = (A·B) / (|A|·|B|)其中,A·B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数量积,|A|和|B|分别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模。

通过求解夹角,我们可以判断两个向量之间的相对方向关系,并进一步解决问题。

二、解决平面向量的投影问题平面向量的投影问题是另一个常见的问题类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将一个向量投影到另一个向量上,从而得到它在另一个向量方向上的分量。

利用三角函数,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求解向量的投影。

以向量A在向量B方向上的投影为例,投影向量记作P,其长度为P的模,我们有以下公式:P = |A|·cosθ其中,θ表示向量A和向量B之间的夹角。

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通过已知向量的模和夹角,计算出向量的投影。

三、解决平面向量的平衡问题在物理学领域中,平面向量的平衡问题也经常被提到。

平衡问题通常是在已知一些力大小和方向的情况下,求解使体系保持平衡所需的额外力。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和向量相加减的方法来解决。

以一个由两个力F1和F2组成的平衡系统为例,设额外力为F,我们有以下公式:F = - F1 - F2其中,-F1表示力F1的反方向,同理-F2表示力F2的反方向。

高考数学(理)之平面向量 专题04 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中的应用(解析版)

高考数学(理)之平面向量 专题04  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中的应用(解析版)

平面向量04 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中的应用一、具本目标: 一)向量的应用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 二)考点解读与备考:1.近几年常以考查向量的共线、数量积、夹角、模为主,基本稳定为选择题或填空题,难度较低;2.常与平面几何、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相结合,以工具的形式进行考查,常用向量的知识入手.力学方面应用的考查较少.3.备考重点:(1) 理解有关概念是基础,掌握线性运算、坐标运算的方法是关键;(2)解答与平面几何、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交汇问题时,应注意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共线、垂直等问题,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坐标运算解题.4.难点:向量与函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的综合问题.以向量形式为条件,综合考查了函数、三角、数列、曲线等问题.要充分应用向量的公式及相关性质,会用向量的几何意义解决问题,有时运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更能方便运算. 二、知识概述:常见的向量法解决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1.垂直问题:(1)对非零向量a r 与b r ,a b ⊥⇔r r.(2)若非零向量1122(,),(,),a x y b x y a b ==⊥⇔r r r r.2.平行问题:(1)向量a r 与非零向量b r共线,当且仅当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得 .(2)设1122(,),(,)a x y b x y ==r r是平面向量,则向量a r 与非零向量b r 共线⇔ .【考点讲解】3.求角问题:(1)设,a b r r是两个非零向量,夹角记为α,则cos α= .(2)若1122(,),(,)a x y b x y ==r r是平面向量,则cos α= .4.距离(长度)问题:(1)设(,)a x y =r,则22a a ==r r ,即a =r .(2)若1122(,),(,)A x y B x y ,且a AB =r u u u r ,则AB AB ==u u u r.【答案】1.1212(1)0,(2)0.a b x x y y ⋅=+=r r2.(1)a b λ=r r,(2)12210x y x y -=3.(1)a b a b ⋅⋅r r r r.4.(1)22x y +【优秀题型展示】 1. 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已知ABC D 中,(2,1),(3,2),(3,1)A B C ---,BC 边上的高为AD ,求点D 和向量AD u u u r的坐标.【解析】设点D 坐标(x ,y ),由AD 是BC 边上的高可得⊥,且B 、D 、C 共线,∴⎪⎩⎪⎨⎧=⋅//0∴⎩⎨⎧=+---+=--⋅+-0)1)(3()2)(3(0)3,6()1,2(y x y x y x ∴⎩⎨⎧=+---+=+---0)1)(3()2)(3(0)1(3)2(6y x y x y x ∴⎩⎨⎧=+-=-+012032y x y x解得⎩⎨⎧==11y x ∴点D 坐标为(1,1),AD =(-1,2). 【答案】AD =(-1,2)【变式】已知四边形ABCD 的三个顶点(02)A ,,(12)B --,,(31)C ,,且2BC AD =u u u r u u u r,则顶点D 的坐标为 ( ) A .722⎛⎫ ⎪⎝⎭,B .122⎛⎫- ⎪⎝⎭,C .(32),D .(13),【解析】设22(,),(3,1)(1,2)(4,3),(,2),,37222x x D x y BC AD x y y y 祆==镲镲镲=---==-\\眄镲-==镲镲铑u u u r u u u rQ , 【答案】A【变式】已知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1,点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求cos DOE ∠的值.【解析】以OA OC 、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由已知条件,可得114.225⋅==∴∠=⋅u u u r u u u r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1,),(,1),cos =OD OE OD OE DOE OD OE2.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已知向量3(sin ,)4a x =r ,(cos ,1)b x =-r .设函数()2()f x a b b =+⋅r r r ,已知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c 、、,若a =2b =,sin B =()4cos(2)6f x A π++([0,]3x π∈)的取值范围.【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或 . 因为,所以4A π=.因为+.所以, ,, 所以. 【答案】()⎥⎦⎤⎢⎣⎡--∈⎪⎭⎫ ⎝⎛++212,12362cos 4πA x f sin ,sin sin 24a b A A A B π===可得所以43π=A a b >()2())4f x a b b x π=+⋅=+r r r 32()⎪⎭⎫⎝⎛++62cos 4πA x f =)4x π+12-0,3x π⎡⎤∈⎢⎥⎣⎦Q 112,4412x πππ⎡⎤∴+∈⎢⎥⎣⎦()21262cos 4123-≤⎪⎭⎫ ⎝⎛++≤-πA x f3.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1)已知直线x +y =a 与圆x 2+y 2=4交于A 、B 两点,且|OA →+OB →|=|OA →-OB →|,其中O 为坐标原点,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以OA 、OB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OACB , 则由|OA →+OB →|=|OA →-OB →|得, 平行四边形OACB 是矩形,OA →⊥OB →.由图象得,直线y =-x +a 在y 轴上的截距为±2.【答案】±2(2)椭圆的焦点为F F ,点P 为其上的动点,当∠F P F 为钝角时,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法一:F 1(-,0)F 2(,0),设P (3cos ,2sin ).为钝角,.∴=9cos 2-5+4sin 2=5 cos 2-1<0.解得: ∴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14922=+y x ,121255θθ21PF F ∠Θ123cos ,2sin )3cos ,2sin )PF PF θθθθ⋅=-⋅-u u u r u u u u r(θθθ55cos 55<<-θ553,553-ODC BA【答案】() 法二:F 1(-,0)F 2(,0),设P (x,y ).为钝角,∴ ()()125,5,PF PF x y x y •=--⋅-u u u r u u u u r225x y =+-=25109x -<. 解得:353555x -<<.∴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2. 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如图所示,用两条成120º的等长的绳子悬挂一个灯具,已知灯具的重量为10N ,则每根绳子的拉力是 .]【解析】 ∵绳子的拉力是一样的(对称) ,∴OA =OB ,∴四边形OADB 为菱形 .∵∠AOB =120º ,∴∠AOD =60º .又OA =OB =AD , ∴三角形OAD 为等边三角形 ,∴OD =OA . 又根据力的平衡得OD =OC =10 , ∴OA =10 ,∴OA =OB =10 . ∴每根绳子的拉力大小是10N. 【答案】10N553,553-5521PF F ∠Θ553,553-553,553-【真题分析】1.【2017年高考全国II 卷理数】已知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ABC 内一点,则()PA PB P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的最小值是( )A .2-B .32-C .43- D .1-【解析】如图,以BC 为x 轴,BC 的垂直平分线DA 为y 轴,D 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1,0)B -,(1,0)C ,设(,)P x y ,所以()PA x y =-u u u r ,(1,)PB x y =---u u u r,(1,)PC x y =--u u u r ,所以(2,2)PB PC x y +=--u u u r u u u r ,22()22)22(PA PB PC x y y x y ⋅+=-=+-u u u r u u u r u u u r233)222-≥-,当(0,2P 时,所求的最小值为32-,故选B . 【答案】B2.【2018年高考上海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10A -,、()20B ,,E 、F 是y 轴上的两个动点,且||2EF =u u u r ,则AE BF ⋅u u u r u u u r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解析】根据题意,设E (0,a ),F (0,b );∴2EF a b =-=u u u r;∴a =b +2,或b =a +2;且()()1,2,AE a BF b ==-u u u r u u u r ,;∴2AE BF ab ⋅=-+u u u r u u u r; 当a =b +2时,()22222AE BF b b b b ⋅=-++⋅=+-u u u r u u u r;∵b 2+2b ﹣2的最小值为8434--=-; ∴AE BF ⋅u u u r u u u r 的最小值为﹣3,同理求出b =a +2时,AE BF ⋅u u u r u u u r的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3.【答案】-33.【2018年高考江苏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为直线:2l y x =上在第一象限内的点,()5,0B ,以AB 为直径的圆C 与直线l 交于另一点D .若0AB CD ⋅=u u u r u u u r,则点A 的横坐标为___________.【解析】设(),2(0)A a a a >,则由圆心C 为AB 中点得5,,2a C a +⎛⎫⎪⎝⎭易得()()():520C x x a y y a --+-=e ,与2y x =联立解得点D 的横坐标1,D x =所以()1,2D .所以()55,2,1,22a AB a a CD a +⎛⎫=--=-- ⎪⎝⎭u u u r u u u r ,由0AB CD ⋅=u u u r u u u r 得()()()2551220,230,32a a a a a a a +⎛⎫--+--=--== ⎪⎝⎭或1a =-,因为0a >,所以 3.a = 【答案】34.【2017年高考全国I 卷理数】已知向量a ,b 的夹角为60°,|a |=2,|b |=1,则| a +2b |=___________. 【解析】方法一:222|2|||44||4421cos60412+=+⋅+=+⨯⨯⨯+=oa b a a b b ,所以|2|+==a b .方法二:利用如下图形,可以判断出2+a b 的模长是以2为边长,一夹角为60°的菱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则为【答案】5.【2017年高考江苏卷】如图,在同一个平面内,向量OA u u u r ,OB uuu r ,OC uuu r 的模分别为1,1,2,OA u u u r 与OCuuu r的夹角为α,且tan α=7,OB uuu r 与OC uuu r 的夹角为45°.若OC mOA n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m n ∈R ,则m n +=___________.【解析】由tan 7α=可得sin 10α=,cos 10α=,根据向量的分解,易得cos 45cos sin 45sin 0n m n m αα⎧︒+=⎪⎨︒-=⎪⎩0210n m +=-=⎩,即510570n m n m +=⎧⎨-=⎩,即得57,44m n ==,所以3m n +=. 【答案】36.【2017年高考浙江卷】已知向量a ,b 满足1,2,==a b 则++-a b a 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最大值是___________.【解析】设向量,a b 的夹角为θ,则-==a b+==a b ++-=a b a b令y =[]21016,20y =+,据此可得:()()maxmin 4++-==++-==a b a ba b a b ,即++-a b a b 的最小值是4,最大值是【答案】4,7. 【2016·江苏卷】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E ,F 是AD 上的两个三等分点,BA →·CA →=4, BF →·CF →=-1,则BE →·CE →的值是________.【解析】 设AB →=a ,AC →=b ,则BA →·CA →=(-a )·(-b )=a ·b =4.又∵D 为BC 中点,E ,F 为AD 的两个三等分点,则AD →=12(AB →+AC →)=12a +12b ,AF →=23AD →=13a +13b ,AE →=13AD →=16a +16b ,BF →=BA →+AF →=-a +13a +13b =-23a +13b ,CF →=CA →+AF →=-b +13a +13b =13a -23b ,则BF →·CF →=⎝⎛⎭⎫-23a +13b ·⎝⎛⎭⎫13a -23b =-29a 2-29b 2+59a ·b =-29(a 2+b 2)+59×4=-1. 可得a 2+b 2=292.又BE →=BA →+AE →=-a +16a +16b =-56a +16b ,CE →=CA →+AE →=-b +16a +16b =16a -56b ,则BE →·CE →=⎝⎛⎭⎫-56a +16b ·⎝⎛⎭⎫16a -56b =-536(a 2+b 2)+2636a ·b =-536×292+2636×4=78.【答案】 788.【2017年高考江苏卷】已知向量(cos ,sin ),(3,[0,π].x x x ==∈a b (1)若a ∥b ,求x 的值;(2)记()f x =⋅a b ,求()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对应的x 的值.【解析】(1)因为co ()s ,sin x x =a,(3,=b ,a ∥b,所以3sin x x =. 若cos 0x =,则sin 0x =,与22sin cos 1x x +=矛盾,故cos 0x ≠.于是tan 3x =-.又[]0πx ∈,,所以5π6x =.(2)π(cos ,sin )(3,3cos ())6f x x x x x x =⋅=⋅=-=+a b . 因为[]0πx ∈,,所以ππ7π[,]666x +∈,从而π1cos()62x -≤+≤. 于是,当ππ66x +=,即0x =时,()f x 取到最大值3; 当π6x +=π,即5π6x =时,()f x取到最小值-【答案】(1)5π6x =;(2)0x =时,()f x 取到最大值3;5π6x =时,()f x取到最小值-.1.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且满足32015BA a OB a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若()AB AC R λλ=∈u u u r u u u r,点O 为直线BC 外一点,则12017a a +=( )A. 0B. 1C. 2D. 4【解析】∵32015BA a OB a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32015OA OB a OB a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即()320151OA a OB a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又∵()AB AC R λλ=∈u u u r u u u r,∴3201511a a ++=, ∴12017320150a a a a +=+=. 【答案】A2.直角ABC V 中, AD 为斜边BC 边的高,若1AC =u u u r , 3AB =u u u r,则CD AB ⋅=u u u r u u u r ( )【模拟考场】A .910 B . 310 C . 310- D . 910-【解析】依题意BC =22,AC AC CD CB CD CB =⋅==103cos ==BC AB B,所以有9cos 310CD AB CD AB 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答案】A3.已知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平面ABC 内的动点P ,M 满足1AP =uu u r ,PM MC =uuu r uuu r ,则2BMuuu r 的最大值是( ) A.B. C. D.【解析】本题考点是向量与平面图形的综合应用.由题意可设D 为三角形的内心,以D 为原点,直线DA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已知易得1220,DA ADC ADB D D BDC B 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则()((2,0,1,,1,.A B C --设(),,P x y 由已知1AP =u u u r ,得()2221x y -+=,又11,,,,,22x x PM MC M BM ⎛⎛-+=∴∴= ⎝⎭⎝⎭u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u r()(22214x y BM -++∴=u u u u r ,它表示圆()2221x y -+=上点().x y 与点(1,--距离平方的14,()22max149144BM⎫∴==⎪⎭u u u u r ,故选B.【答案】B4.已知曲线C :x =直线l :x=6.若对于点A (m ,0),存在C 上的点P 和l 上的点Q 使得0AP AQ +=u u u r u u u r r,则m 的取值范围为 .【解析】本题考点是向量线性运算与解析几何中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由0AP AQ +=u u u r u u u r r知A 是PQ的中点,设(,)P x y ,则(2,)Q m x y --,由题意20x -≤≤,26m x -=,解得23m ≤≤.3244344943637+433237+【答案】[2,3]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0,3(),3,0(,0,1C B A -动点D 满足CD u u u r=1,则OA OB O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参数方程中的坐标表示, 圆的定义与 三角函数的值域.由题意可知C 坐标为()3,0且1CD =,所以动点D 的轨迹为以C 为圆心的单位圆,则D 满足参数方程3cos sin D D x y θθ=+⎧⎨=⎩(θ为参数且[)0,2θπ∈),所以设D 的坐标为()[)()3cos ,sin 0,2θθθπ+∈, 则OA OB OD ++=u u u r u u u r u uu r=因为2cos θθ+=所以OA OB OD ++的最大值为1==+故填1【答案】1+6.在△ABC 中,∠ABC =120°,BA =2,BC =3,D ,E 是线段AC 的三等分点,则BD →·BE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得BD →·BE →=(BA →+AD →)·(BC →+CE →)=⎝⎛⎭⎫BA →+13AC →·⎝⎛⎭⎫BC →+13CA → =⎣⎡⎦⎤BA →+13(BC →-BA →)·⎣⎡⎦⎤BC →+13(BA →-BC →)=⎝⎛⎭⎫13BC →+23BA →·⎝⎛⎭⎫23BC →+13BA → =29BC →2+59BC →·BA →+29BA →2=29×9+59×2×3×cos 120°+29×4=119. 【答案】1197.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2,∠BAD =120°,点E ,F 分别在边BC ,DC 上,BC =3BE ,DC =λDF . 若AE →·AF →=1,则λ的值为________. 【解析】法一、 如图,AE →=AB →+BE →=AB →+13BC →,AF →=AD →+DF →=AD →+1λDC →=BC →+1λAB →,所以AE →·AF →=⎝⎛⎭⎫AB →+13BC →·⎝⎛⎭⎫BC →+1λAB →=⎝⎛⎭⎫1+13λAB →·BC →+1λAB →2+13BC →2=⎝⎛⎭⎫1+13λ×2×2×cos 120°+4λ+43=1,解得λ=2.法二、 建立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由题意知:A (0,1),C (0,-1),B (-3,0),D (3,0).由BC =3BE ,DC =λDF .可求点E ,F 的坐标分别为E ⎝⎛⎭⎫-233,-13,F ⎝⎛⎭⎫3⎝⎛⎭⎫1-1λ,-1λ, ∴AE →·AF →=⎝⎛⎭⎫-233,-43·⎝⎛⎭⎫3⎝⎛⎭⎫1-1λ,-1λ-1=-2⎝⎛⎭⎫1-1λ+43⎝⎛⎭⎫1+1λ=1,解得λ=2. 【答案】28.在△ABC 中,∠A =60°,AB =3,AC =2,若BD →=2DC →,AE →=λAC →-AB →(λ∈R ),且AD →·AE →=-4,则λ的值为________.【解析】AB →·AC →=3×2×cos 60°=3,AD →=13AB →+23AC →,则AD →·AE →=⎝⎛⎭⎫13AB →+23AC →·(λAC →-AB →)=λ-23AB →·AC →-13AB →2+2λ3AC →2=λ-23×3-13×32+2λ3×22=113λ-5=-4,解得λ=311.【答案】3119.在△ABC 中,点M ,N 满足AM →=2MC →,BN →=NC →.若MN →=xAB →+yAC →,则x =__________;y =__________.【解析】MN →=MC →+CN →=13AC →+12CB →=13AC →+12(AB →-AC →)=12AB →-16AC →,∴x =12,y =-16.【答案】 12 -1610.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AB ∥DC ,AB =2,BC =1,∠ABC =60°,动点E 和F 分别在线段BC 和DC 上,且BE →=λBC →,DF →=19λDC →,则AE →·AF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法一 在梯形ABCD 中,AB =2,BC =1,∠ABC =60°,可得DC =1,AE →=AB →+λBC →,AF →=AD →+19λDC →,∴AE →·AF →=(AB →+λBC →)·(AD →+19λDC →)=AB →·AD →+AB →·19λDC →+λBC →·AD →+λBC →·19λDC →=2×1×cos 60°+2×19λ+λ×1×cos 60°+λ·19λ×cos 120°=29λ+λ2+1718≥229λ·λ2+1718=2918,当且仅当29λ=λ2,即λ=23时,取得最小值为2918.法二 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B (2,0),C ⎝⎛⎭⎫32,32,D ⎝⎛⎭⎫12,32.又BE →=λBC →,DF →=19λDC →,则E ⎝⎛⎭⎫2-12λ,32λ,F ⎝⎛⎭⎫12+19λ,32,λ>0,所以AE →·AF →=⎝⎛⎭⎫2-12λ⎝⎛⎭⎫12+19λ+34λ=1718+29λ+12λ≥1718+229λ·12λ=2918,λ>0, 当且仅当29λ=12λ,即λ=23时取等号,故AE →·AF →的最小值为2918.【答案】291811.已知矩形ABCD 的边AB =2,AD =1.点P ,Q 分别在边BC ,CD 上,且∠P AQ =π4,则AP →·AQ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法一(坐标法) 以A 为坐标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AD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0,0),B (2,0),D (0,1).设∠P AB =θ,则AP →=(2,2tan θ),AQ →=⎝⎛⎭⎫tan ⎝⎛⎭⎫π4-θ,1,0≤tan θ≤12. 因为AP →·AQ →=(2,2tan θ)·⎝⎛⎭⎫tan ⎝⎛⎭⎫π4-θ,1=2tan ⎝⎛⎭⎫π4-θ+2tan θ=2(1-tan θ)1+tan θ+2tan θ=41+tan θ+2tan θ-2=41+tan θ+2(tan θ+1)-4≥42-4,当且仅当tan θ=2-1时,“=”成立,所以AP →·AQ →的最小值为42-4.法二(基底法) 设BP =x ,DQ =y ,由已知得,tan ∠P AB =x2,tan ∠QAD =y ,由已知得∠P AB +∠QAD =π4,所以tan ∠P AB +tan ∠QAD 1-tan ∠P AB tan ∠QAD =1,所以x +2y 2=1-xy2,x +2y =2-xy ≥2x ·2y ,解得0<xy ≤6-42,当且仅当x =2y 时,“=”成立.AP →·AQ →=22·(4+x 2)(1+y 2)=22·(xy )2+(x +2y )2-4xy +4=22·(xy )2+(2-xy )2-4xy +4=(xy )2-4xy +4=2-xy ≥42-4. 【答案】 42-412.设O 为坐标原点,C 为圆(x -2)2+y 2=3的圆心,且圆上有一点M (x ,y )满足OM →·CM →=0,则y x =________.【解析】 ∵OM →·CM →=0,∴OM ⊥CM ,∴OM 是圆的切线,设OM 的方程为y =kx , 由|2k |1+k 2=3,得k =±3,即yx =± 3.【答案】 ±313.在△ABC 中,已知AB =1,AC =2,∠A =60°,若点P 满足AP →=AB →+λAC →,且BP →·CP →=1,则实数λ的值为________.【解析】 由AB =1,AC =2,∠A =60°,得BC 2=AB 2+AC 2-2AB ·AC ·cos A =3,即BC = 3.又AC 2=AB 2+BC 2,所以∠B =90°.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BC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的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B (1,0),C (1,3).由AP →=AB →+λAC →,得P (1+λ,3λ),则BP →·CP →=(λ,3λ)·(λ,3λ-3)=λ2+3λ(λ-1)=1,即4λ2-3λ-1=0,解得λ=-14或λ=1.【答案】 -14或114.证明:同一平面内,互成120°的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的合力为零.【证明】如图,用r a ,r b ,r c 表示这3个共点力,且r a ,r b ,rc 互成120°,模相等,按照向量的加法运算法则,有:r a +r b +r c = r a +(r b +r c )=r a +u u u rOD .又由三角形的知识知:三角形OBD 为等边三角形, 故r a 与u u u r OD 共线且模相等,所以:u u u r OD = -r a ,即有:r a +r b +r c =0r .15.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1,1),(2,3),(3,2)A B C ,点(,)P x y 在ABC ∆三边围成的区域(含边界)上,且(,)OP mAB nAC m n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1)若23m n ==,求||OP u u u r ;(2)用,x y 表示m n -,并求m n -的最大值.【解析】(1)(1,1),(2,3),(3,2)A B C Q (1,2)AB ∴=u u u r ,(2,1)AC =u u u r.Q OP mAB n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又23m n ==.22(2,2)33OP AB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OP ∴u u u r(2)OP mAB n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Q (,)(2,2)x y m n m n ∴=++即22x m ny m n=+⎧⎨=+⎩,两式相减得:m n y x -=-.令y x t -=,由图可知,当直线y x t =+过点(2,3)B 时,t 取得最大值1,故m n -的最大值为1.【答案】(1)(2)m n y x -=-,1.16.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DAB =90°,AD =AB =4,CD =1,动点P 在边BC 上,且满足AP →=mAB →+nAD →(m ,n 均为正实数),求1m +1n的最小值.【解析】 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得A (0,0),B (4,0),D (0,4),C (1,4),则AB →=(4,0),AD →=(0,4).设AP →=(x ,y ),则BC 所在直线为4x +3y =16. 由AP →=mAB →+nAD →,即(x ,y )=m (4,0)+n (0,4),得x =4m ,y =4n (m ,n >0), 所以16m +12n =16,即m +34n =1,那么1m +1n =⎝⎛⎭⎫1m +1n ⎝⎛⎭⎫m +34n =74+3n 4m +m n ≥74+23n 4m ·m n =74+3=7+434(当且仅当3n 2=4m 2时取等号). 17.已知向量m =(cos α,-1),n =(2,sin α),其中α∈⎝⎛⎭⎫0,π2,且m ⊥n . (1)求cos 2α的值; (2)若sin(α-β)=1010,且β∈⎝⎛⎭⎫0,π2,求角β的值. 【解析】 (1)由m ⊥n ,得2cos α-sin α=0,sin α=2cos α,代入cos 2α+sin 2α=1,得5cos 2α=1, 又α∈⎝⎛⎭⎫0,π2,则cos α=55,cos 2α=2cos 2α-1=-35. (2)由α∈⎝⎛⎭⎫0,π2,β∈⎝⎛⎭⎫0,π2,得α-β∈⎝⎛⎭⎫-π2,π2.因为sin(α-β)=1010,所以cos(α-β)=31010,而sin α=1-cos 2α=255, 则sin β=sin[α-(α-β)]=sin αcos(α-β)-cos αsin(α-β)=255×31010-55×1010=22.因为β∈⎝⎛⎭⎫0,π2,所以β=π4.。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关系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关系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关系平面向量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而三角函数则是数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揭示它们在数学和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一、平面向量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平面向量是指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通常用箭头表示。

一个平面向量可以由两个有序实数构成,分别表示向量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分量。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坐标表示法和向量代数表示法。

二、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平面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可以理解为将向量按照箭头首尾相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或相减。

具体计算时,将向量的坐标分量相加或相减即可。

三、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又称为点积或内积,用符号"·"表示。

数量积的结果是一个实数,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与向量的模的乘积。

数量积的计算公式为:A·B = |A||B|cosθ,其中A和B分别为平面向量,θ为它们的夹角。

四、平面向量的叉积平面向量的叉积又称为向量积或外积,用符号"×"表示。

叉积的结果是一个向量,垂直于原来两个向量所在的平面,并满足右手定则。

叉积的计算公式为:A×B = |A||B|sinθn,其中A和B分别为平面向量,θ为它们的夹角,n为垂直于二维平面的单位向量。

五、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三角函数是以三角形的边长比值来定义的。

常见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等。

它们的定义与性质如下:1. 正弦函数:sinθ = 对边/斜边;2. 余弦函数:cosθ = 邻边/斜边;3. 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邻边;4.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等性质。

六、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关系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具体来说,平面向量A的模可以表示为:|A| = √(x² + y²),其中(x, y)为向量的坐标分量。

而三角函数中的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也是以二维平面上的点的坐标为基础来定义的。

专题二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

专题二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

cos 2x+1 1 1 解 (1)f(x)= sin 2xsin φ+ cos φ- cos φ 2 2 2 1 1 = (sin 2xsin φ+cos 2xcos φ)= cos(2x-φ). 2 2 π 1 1 1 π π 又∵f(x)过点 , ,∴ = cos -φ,cos( -φ)=1. 2 2 3 3 6 2 π 由 0<φ<π 知 φ= . 3 1 π (2)由(1)知 f(x)= cos2x- .将 f(x)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 2 3 1 1 π 短到原来的 ,纵坐标不变,得到 g(x)= cos(4x- ). 2 2 3 π π π 2π ∵0≤x≤ ,∴- ≤4x- ≤ . 4 3 3 3 π π 1 当 4x- =0,即 x= 时,g(x)有最大值 ; 3 12 2 π 2π π 1 当 4x- = ,即 x= 时,g(x)有最小值- . 3 3 4 4
审题视角 (1)利用向量的垂直关系,将向量间的 关系转化成三角函数式,化简求值.(2)根据向量 模的定义,将求模问题转化为求三角函数最值的 问题.(3)转化成证明与向量平行等价的三角函 数式.
题型三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 x x 2x 例 3 已知向量 m = 3sin ,1,n=cos ,cos . 4 4 4 2π (1)若 m · n=1,求 cos -x的值; 3 (2)记 f(x)=m · n,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 分别是 a,b,c,且满足(2a-c)cos B=bcos C,求 函数 f(A)的取值范围.
答题模板 8.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综合问题 试题:(12 分)设向量 a=(4cos α,sin α),b=(sin β, 4cos β),c=(cos β,-4sin β). (1)若 a 与 b-2c 垂直,求 tan(α+β)的值; (2)求|b+c|的最大值; (3)若 tan αtan β=16,求证:a∥b.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中的思维方法的收获与反思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中的思维方法的收获与反思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中的思维方法的收获与反思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中的思维方法的收获我的收获是平面向量对于三角函数要整体渗透,在平面向量一章中,就注意结合具体内容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平面向量中除了利用简单的公式,如向量推到公式、平移公式等来证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外,还结合实际,在现实问题中渗入到三角函数的方方面面。

我对于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中的思维方法的反思是在中学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作为理科生,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杂题;有时我们费劲心思的努力钻研还不如掌握一种简单的方法更为有效。

特别是在考试或解题过程中解决有关三角函数的问题,当我们使用向量来解决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的简单。

但却充分的体现出了平面向量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这种应用极大的解决了同学们对于三角函数学习的困难,使同学们对于三角函数的掌握充满了信心。

而且还帮助我消除了学习中所遇到的瓶颈,可谓是一举两得。

专题三角函数与向量(学生版).docx

专题三角函数与向量(学生版).docx

专题:三角函数与向量的交汇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主要考点如下:1.考查三角式化简、求值、证明及求角问题.2.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图像,特别是y=Asin(cox+(p)的性质和图像及其图像变换.3.考查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加减运算及几何意义,此类题一般难度不大,主要用以解决有关长度、夹角、垂直、平行问题等.4.考查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5.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包括坐标形式及非坐标形式),两向量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等问题.6.考查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题型一解斜三角形与向量的综合【例1】已知角A、B、C为^ABC的三个内角,其对边分别为a、b、c,京=(—cos成,sin*^"), / = (cos*^", sin*^"), a = 2^3? J E L= 2^*(I )若ZiABC的面积S=,,求b + c的值.(II )求b+c的取值范围.题型二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平行(共线)的综合【例2】已知A、B、C为三个锐角,且A+B +C=TI.若向量8 = (2sinA — 2, cosA + sinA)与向量2 =C — 3B(cosA—sinA, 1+sinA)是共线向量.(I )求角A; (II )求函数y=2sin2B+cos—-—的最大值.题型三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垂直的综合【例3】已知向量甘= (3sina,cosa), 3 = (2sina, 5sina—4cosa), aG(宇,2n),且甘_L言.Ct jr(I )求tana 的值; (II)求cos(y+~)的值.题型四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模的综合此类题型主要是利用向量模的性质ltl2=t2,如果涉及到向量的坐标解答时可利用两种方法:(1)先进行向量运算,再代入向量的坐标进行求解;(2)先将向量的坐标代入向量的坐标,再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进行求解.【例4】已知向量盲= (cosa,sina),言= (cosB,sir)B), |2 —言|=|>姑.TT TT 5(I )求cos(a—P)的值;(II )^—^<P<O<a<p 且sinP = ——,求sina 的值.题型五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综合此类题型主要表现为两种综合方式:(1)三角函数与向量的积直接联系;⑵利用三角函数与向量的夹角交汇,达到与数量积的综合.解答时也主要是利用向量首先进行转化,再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解.【例5】1.设函数f(x) = 4.含.其中向量冷= (m, cosx),言= (l+sinx, 1), x《R,且f(亨) = 2.(I )求实数m的值;(II)求函数f(x)的最小值.(3)求f(x)的对称中心和对称轴2.(山东)已知向量扁= (smx,l)〃(品cosx*s2W>0),函数/'(x) = M的最大值为6.JT(I)求刀;(II)将函数y = /(x)的图象向左平移g个单位,再将所得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5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V = g(x)的图象.(1)求g(x)在[0,芸]上的值域.(2)五点法做出g(x)在一个周期上的图像。

平面向量与三角形中的范围与最值问题

平面向量与三角形中的范围与最值问题

第01讲平面向量与三角形中的范围与最值问题【学习目标】1.掌握求平面向量范围与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2.掌握求解三角形中范围与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常见的模型【基础知识】知识点一.平面向量范围与最值问题常用方法:1.定义法第一步:利用向量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将所求问题转化为相应的等式关系第二步:运用基木不等式求其最值问题第三步:得出结论2.坐标法第一步: 根据题意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相应点的坐标第二步: 将平面向量的运算坐标化第三步: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如二次函数的思想、基本不等式的思想、三角函数思想等求解3.基底法第一步:利用其底转化向量第二步:根据向量运算律化简目标第三步: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如二次函数的思想、基本不等式的思想、三角函数思想等得出结论4.几何意义法第一步: 先确定向量所表达的点的轨迹第二步: 根据直线与曲线位置关系列式第三步:解得结果知识点二.极化恒等式1.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边的平方和:()22222==+=+⋅+(1)C2AC A a b a a b b()22222==-=-⋅+(2)DB DB a b a a b b2(1)(2)两式相加得:2.极化恒等式: 上面两式相减,得:()()2214a b a b ⎡⎤+--⎢⎥⎣⎦————极化恒等式 (1)平行四边形模式:2214a b AC DB ⎡⎤⋅=-⎣⎦ 几何意义: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表示为以这组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和对角线”与“差对角线”平方差的41。

(2)三角形模式:2214a b AM DB ⋅=-(M 为BD 的中点)AB CM知识点三.在解三角形专题中,求其“范围与最值”的问题,一直都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

解决这类问题,通常有下列五种解题技巧:(1)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范围或最值;(2)利用三角函数求范围或最值;(3)利用三角形中的不等关系求范围或最值;(4)根据三角形解的个数求范围或最值;(5)利用二次函数求范围或最值.要建立所求量(式子)与已知角或边的关系,然后把角或边作为自变量,所求量(式子)的值作为函数值,转化为函数关系,将原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问题.这里要利用条件中的范围限制,以及三角形自身范围限制,要尽量把角或边的范围(也就是函数的定义域)找完善,避免结果的范围过大.【考点剖析】考点一:定义法例1.若ABC 中,2AB =,其重心G 满足条件:0BG AG ⋅=,则()22+CA CB AB BC ⋅取值范围为() A .()80,160-B .()80,40-C .()40,80-D .()160,80-考点二:坐标法例2.在矩形ABCD 中,2AB =,1BC =,点E 为边AB 的中点,点F 为边BC 上的动点,则DE DF ⋅的取值范围是()A .[]2,4B .[]2,3C .[]3,4D .[]1,4考点三:基底法例3.如图,已知点(2,0)P ,正方形ABCD 内接于⊙22:2O x y +=,M 、N 分别为边AB 、BC 的中点,当正方形ABCD 绕圆心O 旋转时,PM ON ⋅的取值范围是()A .[]1,1-B .2,2⎡⎣C .[]2,2-D .22⎡⎢⎣⎦考点四:几何意义法例4.在ABC 中,3AB =,4BC =,30B =︒,P 为边上AC 的动点,则BC BP ⋅的取值范围是()A .[]6,16B .[]12,16C .[]4,12D .[]6,12考点五:极化恒等式例5.已知圆C 的半径为2,点A 满足4AC =,E ,F 分别是C 上两个动点,且23EF =则AE AF⋅的取值范围是()A .[6,24]B .[4,22]C .[6,22]D .[4,24]【真题演练】1.在ABC 中,3,4,90AC BC C ==∠=︒.P 为ABC 所在平面内的动点,且1PC =,则PA PB ⋅的取值范围是()A .[5,3]-B .[3,5]-C .[6,4]-D .[4,6]-2.已知P 是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ABCDEF 内的一点,则AP AB ⋅ 的取值范围是()A .()2,6-B .(6,2)-C .(2,4)-D .(4,6)-3.已知,a b 是单位向量,0a b =.若向量c 满足1,c a b c --=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2-12+1⎤⎦,B .2-12+2⎡⎤⎣⎦,C .12+1⎡⎤⎣⎦,D .12+2⎡⎤⎣⎦,4.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120,1,AB BC AD CD BAD AB AD ⊥⊥∠===若点E 为边CD 上的动点,则AE BE ⋅的最小值为 ( )A .2116B .32C .2516D .3 5.已知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ABC 内一点,则()PA PB PC +的最小值是()A .2-B .32-C .43-D .1-6.已知AB AC ⊥,1AB t =,AC t =,若P 点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4AB AC AP AB AC =+,则·PB PC 的最大值等于().A .13B .15C .19D .217.已知向量,a b 满足1,2a b ==,则a b a 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最大值是______. 8.设点P 在单位圆的内接正八边形128A A A 的边12A A 上,则222182PA PA P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9.已知a 是平面内的单位向量,若向量b 满足()0b a b ⋅-=, 则||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10.如图,已知点O (0,0),A (1,0),B (0,−1),P 是曲线y OP B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1.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2,1,60AB DC AB BC ABC ==∠= ,动点E 和F 分别在线段BC 和DC 上,且,1,,9BE BC DF DC λλ== 则AE AF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已知向量12a b a b ==,,||,||,若对任意单位向量e ,均有6a e b e ⋅+⋅≤||||,则a b ⋅的最大值是. 13.已知平面向量a ,b ,||1,||2,1a b a b ==⋅=.若e 为平面单位向量,则||||a e b e ⋅+⋅的最大值是______.【过关检测】1.在ABCD 中,2,1,60AB BC DAB ==∠=︒,若E 为ABCD 内一动点(含边界),则AE BC ⋅的最大值是()A .1B .2CD .22.已知点P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C 的边BC 上的动点,则()AP AB AC ⋅+=()A .最大值为6B .为定值6C .最小值为3D .为定值33.已为向量a 、b 的夹角为3π,||2||2b a ==,向量c xa yb =+且x ,[1,2]y ∈.则向量a 、c 夹角的余弦值的最大值为()A B C 4.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M 为正方形ABCD 的内部或边界上任一点,则MC MD ⋅的最大值是(). A .1B .2C .3D .45.在△ABC 中,3cos 4A =,O 为△ABC 的内心,若(),R AO xAB yAC x y =+∈,则x +y 的最大值为()A .23B 6.在矩形ABCD 中,1AB =,2AD =,动点P 在以点A 为圆心的单位圆上.若(),R AP AB AD λμλμ=+∈,则λμ+的最大值为()A .3B D .2 7.已知单位向量a ,b 满足0a b ⋅=,若()()0a c b c -⋅-=,并且c a b λμ=+,那么λμ+的最大值为()A .2B .D .32 8.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3cos 10C =,若92CB CA ⋅=,则c 的最小值为() A .2B .4C D .17 9.已知P 是等边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AB =1BP =,则AP CP ⋅的最小值是() A.1BC .210.如图所示,点C 在以O 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弧AB 上运动,且AOB 120∠=,则CB CA 的最小值为() A .4-B .2-C .0D .211.飞镖运动于十五世纪兴起于英格兰,二十世纪初,成为人们在酒吧日常休闲的必备活动.某热爱飞镖的小朋友用纸片折出如图所示的十字飞镖,该十字飞镖由四个全等的四边形拼成.在四边形ABCO 中,OA OC ⊥,4OA OC ==,AC BC ⊥,AC BC =,点P 是八边形ABCDEFGH 内(不含边界)一点,则OA AP ⋅的取值范围是()A .(16,48)-B .(48,16)-C .(-D .(-1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AB BC ⊥,//AB DC ,AB =1,AD =3,23πBAD ∠=,设点P 为直角梯形ABCD 内一点(不包含边界),则AB AP ⋅的取值范围是()A .3,12⎛⎫- ⎪⎝⎭B .3,12⎡⎤-⎢⎥⎣⎦C .30,2⎛⎫ ⎪⎝⎭D .30,2⎡⎤⎢⎥⎣⎦ 13.如图,已知点P 在由射线OD 、线段OA ,线段BA 的延长线所围成的平面区域内(包括边界),且OD 与BA 平行,若OP xOB yOA =+,当12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A .[]0,1B .1,12⎡⎤-⎢⎥⎣⎦C .13,22⎡⎤-⎢⎥⎣⎦D .13,22⎡⎤⎢⎥⎣⎦第01讲平面向量与三角形中的范围与最值问题【学习目标】1.掌握求平面向量范围与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2.掌握求解三角形中范围与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常见的模型【基础知识】知识点一.平面向量范围与最值问题常用方法:1.定义法第一步:利用向量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将所求问题转化为相应的等式关系第二步:运用基木不等式求其最值问题第三步:得出结论2.坐标法第一步: 根据题意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相应点的坐标第二步: 将平面向量的运算坐标化第三步: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如二次函数的思想、基本不等式的思想、三角函数思想等求解3.基底法第一步:利用其底转化向量第二步:根据向量运算律化简目标第三步: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如二次函数的思想、基本不等式的思想、三角函数思想等得出结论4.几何意义法第一步: 先确定向量所表达的点的轨迹第二步: 根据直线与曲线位置关系列式第三步:解得结果知识点二.极化恒等式1.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边的平方和:()22222==+=+⋅+(1)AC A a b a a b bC2()22222==-=-⋅+(2)2DB DB a b a a b b(1)(2)两式相加得:2.极化恒等式: 上面两式相减,得:()()2214a b a b ⎡⎤+--⎢⎥⎣⎦————极化恒等式 (1)平行四边形模式:2214a b AC DB ⎡⎤⋅=-⎣⎦ 几何意义: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表示为以这组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和对角线”与“差对角线”平方差的41。

2023年新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专题二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第1讲平面向量(含答案)

2023年新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专题二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第1讲平面向量(含答案)

新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专题:第1讲 平面向量[考情分析] 1.平面向量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命题突出向量的基本运算与工具性,在解答题中常与三角函数、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相结合,主要以条件的形式出现,涉及向量共线、数量积等.2.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考查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中低等难度;平面向量在解答题中一般为中等难度. 考点一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核心提炼1.平面向量加减法求解的关键是:对平面向量加法抓住“共起点”或“首尾相连”.对平面向量减法应抓住“共起点,连两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再观察图形对向量进行等价转化,即可快速得到结果.2.在一般向量的线性运算中,只要把其中的向量当作一个字母看待即可,其运算方法类似于代数中合并同类项的运算,在计算时可以进行类比.例1 (1)如图所示,AD 是△ABC 的中线,O 是AD 的中点,若CO →=λAB →+μAC →,其中λ,μ∈R ,则λ+μ的值为( )A .-12B.12 C .-14D.14答案 A解析 由题意知,CO →=12(CD →+CA →)=12×⎝ ⎛⎭⎪⎫12CB →+CA →=14(AB →-AC →)+12CA →=14AB →-34AC →, 则λ=14,μ=-34,故λ+μ=-12.(2)已知e 1,e 2是不共线向量,a =m e 1+2e 2,b =n e 1-e 2,且mn ≠0.若a ∥b ,则m n=________. 答案 -2解析 ∵a ∥b ,∴m ×(-1)=2×n ,∴m n=-2.(3)A ,B ,C 是圆O 上不同的三点,线段CO 与线段AB 交于点D ,若OC →=λOA →+μOB →(λ∈R ,μ∈R ),则λ+μ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1,+∞)解析 由题意可得,OD →=kOC →=kλOA →+kμOB →(0<k <1),又A ,D ,B 三点共线,所以kλ+kμ=1,则λ+μ=1k>1,即λ+μ的取值范围是(1,+∞).易错提醒 在平面向量的化简或运算中,要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恰当地选取基底,变形要有方向,不能盲目转化.跟踪演练1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边AB ,BC 的中点,连接CE ,DF ,交于点G .若CG →=λCD →+μCB →(λ,μ∈R ),则λμ=________.答案 12解析 由题意可设CG →=xCE →(0<x <1), 则CG →=x (CB →+BE →)=x ⎝ ⎛⎭⎪⎫CB →+12CD →=x 2CD →+xCB →.因为CG →=λCD →+μCB →,CD →与CB →不共线,所以λ=x 2,μ=x ,所以λμ=12.(2)如图,在扇形OAB 中,∠AOB =π3,C 为弧AB 上的一个动点,若OC →=xOA →+yOB →,则x +3y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1,3]解析 设扇形的半径为1,以OB 所在直线为x 轴,O 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略), 则B (1,0),A ⎝ ⎛⎭⎪⎫12,32,C (cos θ,sin θ)⎝ ⎛⎭⎪⎫其中∠BOC =θ,0≤θ≤π3.则OC →=(cos θ,sin θ)=x ⎝ ⎛⎭⎪⎫12,32+y (1,0),即⎩⎪⎨⎪⎧x 2+y =cos θ,32x =sin θ,解得x =23sin θ3,y =cos θ-3sin θ3,故x +3y =23sin θ3+3cos θ-3sin θ=3cos θ-33sin θ,0≤θ≤π3. 令g (θ)=3cos θ-33sin θ, 易知g (θ)=3cos θ-33sin θ在⎣⎢⎡⎦⎥⎤0,π3上单调递减,故当θ=0时,g (θ)取得最大值为3, 当θ=π3时,g (θ)取得最小值为1,故x +3y 的取值范围为[1,3].考点二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核心提炼1.若a =(x ,y ),则|a |=a ·a =x 2+y 2. 2.若A (x 1,y 1),B (x 2,y 2),则|AB →|=x 2-x 12+y 2-y 12.3.若a =(x 1,y 1),b =(x 2,y 2),θ为a 与b 的夹角, 则cos θ=a ·b |a ||b |=x 1x 2+y 1y 2x 21+y 21x 22+y 22. 例2 (1)(2020·全国Ⅲ)已知向量a ,b 满足|a |=5,|b |=6,a ·b =-6,则cos 〈a ,a +b 〉等于( )A .-3135B .-1935C.1735D.1935答案 D解析 ∵|a +b |2=(a +b )2=a 2+2a ·b +b 2=25-12+36=49, ∴|a +b |=7,∴cos〈a ,a +b 〉=a ·a +b |a ||a +b |=a 2+a ·b|a ||a +b |=25-65×7=1935. (2)已知扇形OAB 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2π3,点C 是弧AB 的中点,OD →=-12OB →,则CD →·AB →的值为( )A .3B .4C .-3D .-4 答案 C解析 如图,连接CO ,∵点C 是弧AB 的中点, ∴CO ⊥AB ,又∵OA =OB =2,OD →=-12OB →,∠AOB =2π3,∴CD →·AB →=(OD →-OC →)·AB →=-12OB →·AB →=-12OB →·(OB →-OA →)=12OA →·OB →-12OB →2=12×2×2×⎝ ⎛⎭⎪⎫-12-12×4=-3. (3)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AD =2CD =2,∠ADC =90°,若点M 在线段AC 上,则|MB →+MD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 ⎣⎢⎡⎦⎥⎤255,22 解析 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0,0),B (2,0),C (1,2),D (0,2),设AM →=λAC →(0≤λ≤1),则M (λ,2λ), 故MD →=(-λ,2-2λ),MB →=(2-λ,-2λ), 则MB →+MD →=(2-2λ,2-4λ), ∴|MB →+MD →|=2-2λ2+2-4λ2=20⎝⎛⎭⎪⎫λ-352+45,0≤λ≤1, 当λ=0时,|MB →+MD →|取得最大值为22, 当λ=35时,|MB →+MD →|取得最小值为255,∴|MB →+MD →|∈⎣⎢⎡⎦⎥⎤255,22.易错提醒 两个向量的夹角的范围是[0,π],在使用平面向量解决问题时要特别注意两个向量的夹角可能是0或π的情况,如已知两个向量的夹角为钝角时,不仅要求其数量积小于零,还要求不能反向共线.跟踪演练2 (1)(2019·全国Ⅰ)已知非零向量a ,b 满足|a |=2|b |,且(a -b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 )A.π6B.π3C.2π3D.5π6 答案 B解析 方法一 设a 与b 的夹角为θ,因为(a -b )⊥b ,所以(a -b )·b =a ·b -|b |2=0, 又因为|a |=2|b |,所以2|b |2cos θ-|b |2=0, 即cos θ=12,又θ∈[0,π],所以θ=π3,故选B. 方法二 如图,令OA →=a ,OB →=b ,则BA →=OA →-OB →=a -b .因为(a -b )⊥b ,所以∠OBA =π2,又|a |=2|b |,所以∠AOB =π3,即a 与b 的夹角为π3,故选B.(2)(2020·新高考全国Ⅰ)已知P 是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ABCDEF 内的一点,则AP →·AB →的取值范围是( ) A .(-2,6) B .(-6,2) C .(-2,4) D .(-4,6)答案 A解析 如图,取A 为坐标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0,0),B (2,0),C (3,3),F (-1,3). 设P (x ,y ),则AP →=(x ,y ),AB →=(2,0),且-1<x <3. 所以AP →·AB →=(x ,y )·(2,0)=2x ∈(-2,6).(3)设A ,B ,C 是半径为1的圆O 上的三点,且OA →⊥OB →,则(OC →-OA →)·(OC →-OB →)的最大值是( ) A .1+ 2 B .1- 2 C.2-1 D .1答案 A解析 如图,作出OD →,使得OA →+OB →=OD →.则(OC →-OA →)·(OC →-OB →)=OC →2-OA →·OC →-OB →·OC →+OA →·OB →=1-(OA →+OB →)·OC →=1-OD →·OC →,由图可知,当点C 在OD 的反向延长线与圆O 的交点处时,OD →·OC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2,此时(OC →-OA →)·(OC →-OB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 2.故选A.专题强化练一、单项选择题1.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点E 为边CD 的中点,则BE →等于( )A .-12AB →+AD →B.12AB →-AD →C.AB →+12AD →D.AB →-12AD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可知,BE →=BC →+CE →=-12AB →+AD →.2.(2020·广州模拟)加强体育锻炼是青少年生活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某学生做引体向上运动,处于如图所示的平衡状态时,若两只胳膊的夹角为π3,每只胳膊的拉力大小均为400 N ,则该学生的体重(单位:kg)约为(参考数据: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0 m/s 2,3≈1.732)( )A .63B .69C .75D .81 答案 B解析 设该学生的体重为m ,重力为G ,两臂的合力为F ′,则|G |=|F ′|,由余弦定理得|F ′|2=4002+4002-2×400×400×cos 2π3=3×4002,∴|F ′|=4003,∴|G |=mg =4003,m =403≈69kg.3.已知向量a =(1,2),b =(2,-2),c =(λ,-1),若c ∥(2a +b ),则λ等于( ) A .-2B .-1C .-12D.12答案 A解析 ∵a =(1,2),b =(2,-2),∴2a +b =(4,2),又c =(λ,-1),c ∥(2a +b ),∴2λ+4=0,解得λ=-2,故选A.4.(2020·潍坊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3,1),将向量OP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π2后得到向量OQ →,则点Q 的坐标是( )A .(-2,1)B .(-1,2)C .(-3,1)D .(-1,3) 答案 D解析 由P (3,1),得P ⎝⎛⎭⎪⎫2cos π6,2sin π6,∵将向量OP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π2后得到向量OQ →,∴Q ⎝ ⎛⎭⎪⎫2cos ⎝ ⎛⎭⎪⎫π6+π2,2sin ⎝ ⎛⎭⎪⎫π6+π2, 又cos ⎝⎛⎭⎪⎫π6+π2=-sin π6=-12,sin ⎝ ⎛⎭⎪⎫π6+π2=cos π6=32,∴Q (-1,3).5.(2020·泰安模拟)如图,在△ABC 中,点O 是B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 ,AC 于不同的两点M ,N ,若AB →=mAM →,AC →=nAN →,则m +n 等于( )A .0B .1C .2D .3 答案 C解析 如图,连接AO ,由O 为BC 的中点可得,AO →=12(AB →+AC →)=m 2AM →+n 2AN →, ∵M ,O ,N 三点共线, ∴m 2+n2=1. ∴m +n =2.6.在同一平面中,AD →=DC →,BE →=2ED →.若AE →=mAB →+nAC →(m ,n ∈R ),则m +n 等于( ) A.23B.34C.56D .1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得,AD →=12AC →,DE →=13DB →,故AE →=AD →+DE →=12AC →+13DB →=12AC →+13(AB →-AD →)=12AC →+13⎝ ⎛⎭⎪⎫AB →-12AC →=13AB →+13AC →,所以m =13,n =13,故m +n =23.7.若P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PA →-PB →|=|PA →+PB →-2PC →|,则△ABC 的形状为(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 C解析 ∵|PA →-PB →|=|PA →+PB →-2PC →|,∴|BA →|=|(PA →-PC →)+(PB →-PC →)|=|CA →+CB →|,即|CA →-CB →|=|CA →+CB →|,两边平方整理得,CA →·CB →=0,∴CA →⊥CB →,∴△ABC 为直角三角形.故选C. 8.已知P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ABC 外接圆上的动点,则||PA →+PB →+2PC →的最大值为( )A .23B .33C .43D .5 3 答案 D解析 设△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 则圆的半径为332×12=3,OA →+OB →+OC →=0, 故PA →+PB →+2PC →=4PO →+OC →.又||4PO →+OC→2=51+8PO →·OC →≤51+24=75, 故||PA →+PB →+2PC →≤53, 当PO →,OC →同向共线时取最大值.9.如图,圆O 是边长为23的等边三角形ABC 的内切圆,其与BC 边相切于点D ,点M 为圆上任意一点,BM →=xBA →+yBD →(x ,y ∈R ),则2x +y 的最大值为( )A.2B.3C .2D .2 2 答案 C解析 方法一 如图,连接DA ,以D 点为原点,BC 所在直线为x 轴,DA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圆心为坐标(0,r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12×l △ABC ×r =12×AB ×AC ×sin60°(l △ABC 为△ABC 的周长),解得r =1.易得B (-3,0),C (3,0),A (0,3),D (0,0), 设M (cos θ,1+sin θ),θ∈[0,2π),则BM →=(cos θ+3,1+sin θ),BA →=(3,3),BD →=(3,0), 故BM →=(cos θ+3,1+sin θ)=(3x +3y ,3x ),故⎩⎨⎧cos θ=3x +3y -3,sin θ=3x -1,则⎩⎪⎨⎪⎧x =1+sin θ3,y =3cos θ3-sin θ3+23,所以2x +y =3cos θ3+sin θ3+43=23sin ⎝⎛⎭⎪⎫θ+π3+43≤2.当θ=π6时等号成立.故2x +y 的最大值为2.方法二 因为BM →=xBA →+yBD →,所以|BM →|2=3(4x 2+2xy +y 2)=3[(2x +y )2-2xy ]. 由题意知,x ≥0,y ≥0, |BM →|的最大值为232-32=3,又2x +y 24≥2xy ,即-2x +y 24≤-2xy ,所以3×34(2x +y )2≤9,得2x +y ≤2,当且仅当2x =y =1时取等号. 二、多项选择题10.(2020·长沙模拟)已知a ,b 是单位向量,且a +b =(1,-1),则( ) A .|a +b |=2 B .a 与b 垂直C .a 与a -b 的夹角为π4D .|a -b |=1 答案 BC解析 |a +b |=12+-12=2,故A 错误;因为a ,b 是单位向量,所以|a |2+|b |2+2a ·b =1+1+2a ·b =2,得a ·b =0,a 与b 垂直,故B 正确;|a -b |2=a 2+b 2-2a ·b =2,|a -b |=2,故D 错误;cos 〈a ,a -b 〉=a ·a -b |a ||a -b |=a 2-a ·b 1×2=22,所以a 与a -b 的夹角为π4,故C 正确. 11.设向量a =(k,2),b =(1,-1),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k <-2,则a 与b 的夹角为钝角B .|a |的最小值为2C .与b 共线的单位向量只有一个为⎝ ⎛⎭⎪⎫22,-22 D .若|a |=2|b |,则k =22或-2 2 答案 CD解析 对于A 选项,若a 与b 的夹角为钝角,则a ·b <0且a 与b 不共线,则k -2<0且k ≠-2,解得k <2且k ≠-2,A 选项正确;对于B 选项,|a |=k 2+4≥4=2,当且仅当k =0时等号成立,B 选项正确;对于C 选项,|b |=2,与b 共线的单位向量为±b |b |,即与b 共线的单位向量为⎝⎛⎭⎪⎫22,-22或⎝ ⎛⎭⎪⎫-22,22,C 选项错误;对于D 选项,∵|a |=2|b |=22,∴k 2+4=22,解得k =±2,D 选项错误.12.已知△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两点,且AE →=EB →,AD →=2DC →,BD 与CE 交于点O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 →·CE →=-1B.OE →+OC →=0C .|OA →+OB →+OC →|=32D.ED →在BC →方向上的投影为76答案 BCD解析 因为AE →=EB →,△AB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CE ⊥AB ,所以AB →·CE →=0,选项A 错误;以E 为坐标原点,EA →,EC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所以E (0,0),A (1,0),B (-1,0),C (0,3),D ⎝ ⎛⎭⎪⎫13,233, 设O (0,y ),y ∈(0,3),则BO →=(1,y ),DO →=⎝ ⎛⎭⎪⎫-13,y -233, 又BO →∥DO →,所以y -233=-13y ,解得y =32, 即O 是CE 的中点,OE →+OC →=0,所以选项B 正确;|OA →+OB →+OC →|=|2OE →+OC →|=|OE →|=32, 所以选项C 正确;ED →=⎝ ⎛⎭⎪⎫13,233,BC →=(1,3),ED →在BC →方向上的投影为ED →·BC →|BC →|=13+22=76,所以选项D 正确. 三、填空题13.(2020·全国Ⅱ)已知单位向量a ,b 的夹角为45°,k a -b 与a 垂直,则k =________. 答案 22解析 由题意知(k a -b )·a =0,即k a 2-b ·a =0.因为a ,b 为单位向量,且夹角为45°,所以k ×12-1×1×22=0,解得k =22. 14.在△ABC 中,AB =1,∠ABC =60°,AC →·AB →=-1,若O 是△ABC 的重心,则BO →·AC →=________.答案 5解析 如图所示,以B 为坐标原点,BC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 =1,∠ABC =60°,∴A ⎝ ⎛⎭⎪⎫12,32.设C (a,0). ∵AC →·AB →=-1,∴⎝ ⎛⎭⎪⎫a -12,-32·⎝ ⎛⎭⎪⎫-12,-32 =-12⎝ ⎛⎭⎪⎫a -12+34=-1,解得a =4. ∵O 是△ABC 的重心,延长BO 交AC 于点D ,∴BO →=23BD →=23×12()BA →+BC → =13⎣⎢⎡⎦⎥⎤⎝ ⎛⎭⎪⎫12,32+4,0=⎝ ⎛⎭⎪⎫32,36. ∴BO →·AC →=⎝ ⎛⎭⎪⎫32,36·⎝ ⎛⎭⎪⎫72,-32=5. 15.(2020·石家庄模拟)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点O为△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A =π3,且AO →=λAB →+μAC →,则λμ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19解析 ∵△ABC 是锐角三角形,∴O 在△ABC 的内部,∴0<λ<1,0<μ<1.由AO →=λ(OB →-OA →)+μ(OC →-OA →), 得(1-λ-μ)AO →=λOB →+μOC →,两边平方后得,(1-λ-μ)2AO →2=(λOB →+μOC →)2=λ2OB →2+μ2OC →2+2λμOB →·OC →,∵A =π3,∴∠BOC =2π3,又|AO →|=|BO →|=|CO →|. ∴(1-λ-μ)2=λ2+μ2-λμ,∴1+3λμ=2(λ+μ),∵0<λ<1,0<μ<1,∴1+3λμ≥4λμ,设λμ=t ,∴3t 2-4t +1≥0,解得t ≥1(舍)或t ≤13, 即λμ≤13⇒λμ≤19,∴λμ的最大值是19.16.(2020·浙江)已知平面单位向量e 1,e 2满足|2e 1-e 2|≤2,设a =e 1+e 2,b =3e 1+e 2,向量a ,b 的夹角为θ,则cos 2θ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 2829解析 设e 1=(1,0),e 2=(x ,y ),则a =(x +1,y ),b =(x +3,y ).由2e 1-e 2=(2-x ,-y ),故|2e 1-e 2|=2-x 2+y 2≤2,得(x -2)2+y 2≤2.又有x 2+y 2=1,得(x -2)2+1-x 2≤2,化简,得4x ≥3,即x ≥34,因此34≤x ≤1.cos 2θ=⎝ ⎛⎭⎪⎫a ·b|a |·|b |2=⎣⎢⎡⎦⎥⎤x +1x +3+y 2x +12+y 2x +32+y 22=⎝ ⎛⎭⎪⎫4x +42x +26x +102=4x +12x +13x +5=4x +13x +5=433x +5-833x +5=43-833x +5,。

高考中的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问题

高考中的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问题
高考专题突破二
高考中的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问题
内容索引
考点自测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课时作业
考点自测
1.(2016·全国Ⅱ)若将函数 y=2sin 2x 的图象向左平移1π2个单位长度,则平移
后图象的对称轴为
A.x=k2π-π6(k∈Z)
√B.x=k2π+π6(k∈Z)
C.x=k2π-1π2(k∈Z)
123456
解答
解答
2.(2016·北京)在△ABC 中,a2+c2=b2+ 2ac.
(1)求 B 的大小;
解 由 a2+c2=b2+ 2ac,得 a2+c2-b2= 2ac.
由余弦定理,得
cos
a2+c2-b2 B= 2ac =
22aacc=
2 2.
又 0<B<π,所以 B=π4.
123456
解答
(2)求 2cos A+cos C 的最大值.
解答
(2)若bcos C+ccos B=1,△ABC的周长为5,求b的长. 解 由余弦定理可知,
a2+b2-c2 a2+c2-b2 bcos C+ccos B=b· 2ab +c· 2ac =22aa2=a=1, 由(1)知ca=ssiinn CA=2,则 c=2, 由周长a+b+c=5,得b=2.
D.x=k2π+1π2(k∈Z)
12345
解析 答案
2.(2016·全国Ⅲ)在△ABC 中,B=π4,BC 边上的高等于13BC,则 cos A 等于
A.3
10 10
B.
10 10
√C.-
10 10
D.-3
10 10
解析 设 BC 边上的高 AD 交 BC 于点 D,由题意 B=π4,可知 BD=13BC,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关系及应用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关系及应用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关系及应用一、引言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相互关联,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有关角度和距离的问题,还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本文将探讨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关系1. 向量的模与方向角平面向量可以表示为以原点为起点的有向线段,它具有模和方向两个重要的性质。

向量的模即向量的长度,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

而方向角表示了向量相对于正 x 轴的角度,可以用三角函数来表示。

2. 向量的坐标表示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向量可以用其在 x 轴和 y 轴上的投影表示。

设向量的坐标为 (x, y),则它的模可以表示为√(x² + y²)。

通过简单的几何推导,我们可以发现,向量和 x 轴的夹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x 分量与模的比值,即cosθ = x/√(x² + y²);而正弦和向量和 y 轴的夹角的余弦值相等,即sinθ = y/√(x² + y²)。

3. 向量之间的夹角与三角函数的关系对于两个向量 u 和 v,它们之间的夹角可以通过它们的数量积和模的关系来计算。

设夹角为θ,则有cosθ = (u·v)/(|u||v|),其中 ·表示向量的数量积,|u| 和 |v| 分别表示向量 u 和 v 的模。

三、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应用1. 导航系统导航系统通过使用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来确定用户的位置和方向。

通过已知的坐标系和三角函数,导航系统可以计算出用户到目的地的方位角和距离,并提供相关的导航指引。

2. 物体运动的分解与合成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在平面坐标系中的向量运动。

通过分解和合成运动向量,我们可以对物体的运动进行分析和计算,提供准确的速度、加速度等信息。

3. 力的分解在物理学中,力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向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通过向量的分解,我们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的合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计算复杂的力系统。

2020高考数学核心突破《专题三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含往年真题分析)

2020高考数学核心突破《专题三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含往年真题分析)

专题三三角函数、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第1讲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题型一三角函数的图象1.(1)要得到函数f (x )=cos ⎝⎛⎭⎫2x +π3的图象,只需将函数g (x )=sin ⎝⎛⎭⎫2x +π3的图象( C ) A .向左平移π2个单位长度B .向右平移π2个单位长度C .向左平移π4个单位长度D .向右平移π4个单位长度(2) (2017·山西朔州模拟)函数f (x )=A sin(ωx +φ)⎝⎛⎭⎫A >0,ω>0,|φ|<π2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f (x )在区间⎣⎡⎦⎤0,π2上的最小值为__-1__.突破点拨(1)先利用诱导公式将两函数化为同名三角函数,再利用平移法则求解. (2)先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再利用解析式求最值. 解析 (1)因为f (x )=cos ⎝⎛⎭⎫2x +π2-π6 =sin ⎝⎛⎭⎫π6-2x =sin ⎝⎛⎭⎫2x +5π6=sin ⎣⎡⎦⎤2⎝⎛⎭⎫x +π4+π3, 所以要得到函数f (x )=cos ⎝⎛⎭⎫2x +π3的图象,只需将函数g (x )=sin ⎝⎛⎭⎫2x +π3的图象向左平移π4个单位长度.故选C. (2)由函数f (x )=A sin(ωx +φ)⎝⎛⎭⎫A >0,ω>0,|φ|<π2的部分图象,可得A =2,14·2πω=5π6-7π12,解得ω=2.再根据图象经过点⎝⎛⎭⎫7π12,0, 可得2·7π12+φ=π+2k π,k ∈Z .因为|φ|<π2,所以φ=-π6,故函数f (x )=2sin ⎝⎛⎭⎫2x -π6. 因为x ∈⎣⎡⎦⎤0,π2,所以2x -π6∈⎣⎡⎦⎤-π6,5π6, 故函数f (x )的最小值为2×⎝⎛⎭⎫-12=-1. 2. 某同学用“五点法”画函数f (x )=A sin(ωx +φ)⎝⎛⎭⎫ω>0,|φ|<π2在某一个周期内的图象时,列表并填入了部分数据,如下表:(1)(2)将y =f (x )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行移动θ(θ>0)个单位长度,得到y =g (x )的图象.若y=g (x )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为⎝⎛⎭⎫5π12,0,求θ的最小值.突破点拨(1)由表中数据先写出A ,ω,φ的值,再由ωx +φ=0,π,2π,求出其余值. (2)写出函数y =g (x )的解析式,由y =sin x 图象的对称中心为(k π,0),k ∈Z ,利用整体思想建立关于θ的方程,根据k ∈Z 及θ>0,求出θ的最小值.解析 (1)根据表中已知数据,解得A =5,ω=2,φ=-π6.数据补全如下表.且函数表达式为f (x )=5sin ⎝⎛⎭⎫2x -π6. (2)由(1)知f (x )=5sin ⎝⎛⎭⎫2x -π6, 得g (x )=5sin ⎝⎛⎭⎫2x +2θ-π6. 因为y =sin x 的对称中心为(k π,0),k ∈Z . 令2x +2θ-π6=k π,解得x =k π2+π12-θ,k ∈Z .由于函数y =g (x )的图象关于点⎝⎛⎭⎫5π12,0中心对称, 令k π2+π12-θ=5π12,解得θ=k π2-π3,k ∈Z . 由θ>0可知,当k =1时,θ取得最小值π6.(1)三角函数图象平移问题需注意三点:一是函数名称是否一致;二是弄清由谁平移得到谁;三是左右的平移是自变量本身的变化.(2)对于由三角函数的图象确定函数解析式的问题,一般由函数的最值可确定A ,由函数的周期可确定ω,由对称轴或对称中心和φ的范围确定φ.题型二 三角函数的性质1. 已知函数f (x )=sin ⎝⎛⎭⎫π2-x sin x -3cos 2x . (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大值; (2)讨论f (x )在⎣⎡⎦⎤π6,2π3上的单调性. 突破点拨(1)先将已知解析式化简,然后求解.(2)根据y =A sin(ωx +φ)+k (A >0,ω>0)与y =sin x 的关系求解. 解析 (1)f (x )=sin ⎝⎛⎭⎫π2-x sin x -3cos 2x =cos x sin x -32(1+cos 2x ) =12sin 2x -32cos 2x -32=sin ⎝⎛⎭⎫2x -π3-32. 因此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2-32.(2)当x ∈⎣⎡⎦⎤π6,2π3时,0≤2x -π3≤π,从而当0≤2x -π3≤π2,即π6≤x ≤5π12时,f (x )单调递增; 当π2<2x -π3≤π,即5π12<x ≤2π3时,f (x )单调递减.综上可知,f (x )在⎣⎡⎦⎤π6,5π12上单调递增;在⎝⎛⎦⎤5π12,2π3上单调递减. 2. 设函数f (x )=sin ωx +sin ⎝⎛⎭⎫ωx -π2,x ∈R . (1)若ω=12,求f (x )的最大值及相应x 的集合;(2)若x =π8是f (x )的一个零点,且0<ω<10,求ω的值和f (x )的最小正周期.突破点拨(1)先用公式化简,再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求解. (2)将x =π8代入,求ω,则周期可求.解析 由已知得f (x )=sin ωx -cos ωx =2sin ⎝⎛⎭⎫ωx -π4. (1)若ω=12,则f (x )=2sin ⎝⎛⎭⎫12x -π4. 又x ∈R ,则2sin ⎝⎛⎭⎫12x -π4≤2,所以f (x )max =2,此时12x -π4=2k π+π2,k ∈Z ,即f (x )取最大值时,x 的取值集合为⎩⎨⎧⎭⎬⎫x ⎪⎪x =4k π+3π2,k ∈Z .(2)∵x =π8是函数f (x )的一个零点,∴2sin ⎝⎛⎭⎫π8ω-π4=0,∴π8ω-π4=k π,k ∈Z . 又0<ω<10,∴ω=2,∴f (x )=2sin ⎝⎛⎭⎫2x -π4,其最小正周期为π.求解函数y =A sin(ωx +φ)的性质的三种意识(1)转化意识: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将所求函数转化为f (x )=A sin(ωx +φ)的形式. (2)整体意识:类比y =sin x 的性质,只需将y =A sin(ωx +φ)中的“ωx +φ”看成y =sin x 中的“x ”,采用整体代入的方法求解.(3)讨论意识:当A 为参数时,求最值应分情况讨论.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预测】 已知函数f (x )=sin ⎝⎛⎭⎫2ωx -π6-4sin 2ωx +2(ω>0),其图象与x 轴相邻两个交点的距离为π2.(1)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2)若将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m (m >0)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函数g (x )的图象恰好经过点⎝⎛⎭⎫-π3,0,求当m 取得最小值时,g (x )在⎣⎡⎦⎤-π6,7π12上的单调递增区间. 思维导航(1)解题导引:①先化简函数f (x )的解析式,再利用图象与x 轴相邻两个交点的距离是半个周期求解析式;②先求函数g (x )的解析式,再求在⎣⎡⎦⎤-π6,7π12上的单调递增区间. (2)方法指导: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主要是将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与三角变换相结合,通过变换将函数化为y =A sin(ωx +φ)的形式再研究其性质,解题时注意观察角、名、结构等特征,注意整体思想的应用.规范解答(1)函数f (x )=sin ⎝⎛⎭⎫2ωx -π6-4sin 2ωx +2 =32sin 2ωx -12cos 2ωx -4×1-cos 2ωx 2+2 =32sin 2ωx +32cos 2ωx =3sin ⎝⎛⎭⎫2ωx +π3(ω>0). 根据函数f (x )的图象与x 轴相邻两个交点的距离为π2,可得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2=2π2ω,得ω=1. 故函数f (x )=3sin ⎝⎛⎭⎫2x +π3. (2)将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m (m >0)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 g (x )=3sin ⎣⎡⎦⎤2(x +m )+π3=3sin ⎝⎛⎭⎫2x +2m +π3的图象.根据g (x )的图象恰好经过点⎝⎛⎭⎫-π3,0, 可得3sin ⎝⎛⎭⎫-2π3+2m +π3=0, 即sin ⎝⎛⎭⎫2m -π3=0, 所以2m -π3=k π(k ∈Z ),m =k π2+π6(k ∈Z ).因为m >0,所以当k =0时,m 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π6.此时,g (x )=3sin ⎝⎛⎭⎫2x +2π3. 令2k π-π2≤2x +2π3≤2k π+π2,k ∈Z ,得k π-7π12≤x ≤k π-π12,k ∈Z ,故函数g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 π-7π12,k π-π12,k ∈Z . 结合x ∈⎣⎡⎦⎤-π6,7π12,可得g (x )在⎣⎡⎦⎤-π6,7π12上的单调递增区间为⎣⎡⎦⎤-π6,-π12和⎣⎡⎦⎤5π12,7π12. 【变式考法】 已知向量a =(m ,cos 2x ),b =(sin 2x ,n ),函数f (x )=a·b ,且y =f (x )的图象过点⎝⎛⎭⎫π12,3和点⎝⎛⎭⎫2π3,-2. (1)求m ,n 的值;(2)将y =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φ (0<φ<π)个单位后得到函数y =g (x )的图象,若y =g (x )图象上各最高点到点(0,3)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求y =g (x )的单调递增区间.解析 (1)由题意,知 f (x )=a·b =m sin 2x +n cos 2x .因为y =f (x )的图象经过点⎝⎛⎭⎫π12,3和⎝⎛⎭⎫2π3,-2, 所以⎩⎨⎧3=m sin π6+n cos π6,-2=m sin 4π3+n cos 4π3,即⎩⎨⎧3=12m +32n ,-2=-32m -12n ,解得m =3,n =1.(2)由(1)知f (x )=3sin 2x +cos 2x =2sin ⎝⎛⎭⎫2x +π6. 由题意知g (x )=f (x +φ)=2sin ⎝⎛⎭⎫2x +2φ+π6. 设y =g (x )的图象上符合题意的最高点为(x 0,2),由题意知x 20+1=1,所以x 0=0,即y =g (x )的图象上到点(0,3)的距离为1的最高点为(0,2). 将其代入y =g (x )并整理得sin ⎝⎛⎭⎫2φ+π6=1, 因为0<φ<π,所以φ=π6.因此g (x )=2sin ⎝⎛⎭⎫2x +π2=2cos 2x . 由2k π-π≤2x ≤2k π,k ∈Z ,得k π-π2≤x ≤k π,k ∈Z ,所以函数y =g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 π-π2,k π,k ∈Z .1.(教材回归)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π且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是( A ) A .y =cos ⎝⎛⎭⎫2x +π2 B .y =sin ⎝⎛⎭⎫2x +π2 C .y =sin 2x +cos 2xD .y =sin x +cos x解析 y =cos ⎝⎛⎭⎫2x +π2=-sin 2x ,符合题意,故选A. 2.(2017·广西南宁质检)将函数y =cos ⎝⎛⎭⎫2x +π3的图象向左平移π6个单位长度后,得到f (x )的图象,则( B )A .f (x )=-sin 2xB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3对称C .f ⎝⎛⎭⎫7π3=12D .f (x )的图象关于点⎝⎛⎭⎫π12,0对称 解析 将函数y =cos ⎝⎛⎭⎫2x +π3的图象向左平移π6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为f (x )=cos ⎣⎡⎦⎤2⎝⎛⎭⎫x +π6+π3=cos ⎝⎛⎭⎫2x +2π3.函数f (x )的图象的对称轴满足2x +2π3=k π(k ∈Z ),即对称轴方程为x =k π2-π3(k ∈Z ),所以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3对称;令2x +2π3=k π+π2,得x =k π2-π12(k ∈Z ),即f (x )的图象关于点⎝⎛⎭⎫-π12,0对称;f ⎝⎛⎭⎫7π3=-12.故选B. 3.(2017·湖北襄阳模拟)同时具有性质“①最小正周期是4π;②直线x =π3是图象的一条对称轴;③在区间⎝⎛⎭⎫2π3,5π6上是减函数”的一个函数是( D )A .y =sin ⎝⎛⎭⎫2x -π6B .y =cos ⎝⎛⎭⎫2x -π6 C .y =cos ⎝⎛⎭⎫x 2+π3D .y =sin ⎝⎛⎭⎫x 2+π3解析 对于A 项,B 项,∵T =2π2=π,故A 项,B 项不正确.对于C 项,若直线x =π3为其图象的一条对称轴,则π3×12+π3=k π,k ∈Z ,得π2=k π,k ∈Z ,k 不存在,不满足题意,故C 项不正确.对于D 项,因为T =2π12=4π,且由x 2+π3=k π+π2,k ∈Z ,解得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x =2k π+π3,k ∈Z ;当k =0时,x =π3为图象的一条对称轴.由2k π+π2≤x 2+π3≤2k π+3π2,k ∈Z ,解得单调递减区间为⎣⎡⎦⎤4k π+π3,4k π+7π3,k ∈Z ,所以函数在区间⎝⎛⎭⎫2π3,5π6上是减函数,故D 项正确.故选D.4.(2017·山西晋中考前测试)已知函数f (x )=A sin(ωx +φ)⎝⎛⎭⎫A >0,ω>0,|φ|<π2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将函数y =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4π3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 =g (x )的图象,则函数y =g (x )在区间⎣⎡⎦⎤π2,5π2上的最大值为( C )A .3B .332C.322D .22解析 由图象可知函数y =f (x )的周期为2⎝⎛⎭⎫7π3-π3=4π, ∴ω=12.又点⎝⎛⎭⎫π3,0,⎝⎛⎭⎫0,-32在函数y =f (x )的图象上, ∴⎩⎨⎧A sin ⎝⎛⎭⎫π6+φ=0,A sin φ=-32,且|φ|<π2.∴φ=-π6,A =3,则f (x )=3sin ⎝⎛⎭⎫12x -π6, ∴g (x )=3sin ⎣⎡⎦⎤12⎝⎛⎭⎫x +4π3-π6=3cos 12x . 由x ∈⎣⎡⎦⎤π2,5π2,可得12x ∈⎣⎡⎦⎤π4,5π4,则3cos 12x ∈⎣⎡⎦⎤-3,322,即g (x )的最大值为322.5.(书中淘金)某城市一年中12个月的平均气温与月份的关系可近似地用三角函数y =a +A cos ⎣⎡⎦⎤π6(x -6)(x =1,2,3,…,12)来表示,已知6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8 ℃,12月份的平均气温最低,为18 ℃,则10月份的平均气温为__20.5__℃.解析 依题意知,a =28+182=23,A =28-182=5,所以y =23+5cos ⎣⎡⎦⎤π6(x -6),当x =10时,y =23+5cos ⎝⎛⎭⎫π6×4=20.5. 答案 20.56.(高考改编)把函数y =sin 2x 的图象沿x 轴向左平移π6个单位,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横坐标不变)后得到函数y =f (x )的图象,对于函数y =f (x )有以下四个判断:①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 =2sin ⎝⎛⎭⎫2x +π6;②该函数图象关于点⎝⎛⎭⎫π3,0对称;③该函数在⎣⎡⎦⎤0,π6上是增函数;④若函数y =f (x )+a 在⎣⎡⎦⎤0,π2上的最小值为3,则a =2 3. 其中,正确判断的序号是__②④__.解析 将函数y =sin 2x 的图象向左平移π6个单位得到y =sin 2⎝⎛⎭⎫x +π6=sin ⎝⎛⎭⎫2x +π3的图象,然后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得到y =2sin ⎝⎛⎭⎫2x +π3的图象,所以①不正确.f ⎝⎛⎭⎫π3=2sin ⎝⎛⎭⎫2×π3+π3=2sin π=0,所以函数图象关于点⎝⎛⎭⎫π3,0对称,所以②正确.由-π2+2k π≤2x +π3≤π2+2k π,k ∈Z ,得-5π12+k π≤x ≤π12+k π,k ∈Z ,∴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5π12+k π,π12+k π,k ∈Z ,而⎣⎡⎦⎤0,π6⃘⎣⎡⎦⎤-512π+k π,π12+k π(k ∈Z ),所以③不正确.y =f (x )+a =2sin ⎝⎛⎭⎫2x +π3+a ,当0≤x ≤π2时,π3≤2x +π3≤4π3,所以当2x +π3=4π3,即x =π2时,函数取得最小值,y min =2sin 4π3+a =-3+a ,令-3+a =3,得a =23,所以④正确.所以正确的判断为②④.7.(考点聚焦)设函数f (x )=32-3sin 2ωx -sin ωx ·cos ωx (ω>0),且y =f (x )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到最近的对称轴的距离为π4.(1)求ω的值;(2)求f (x )在区间⎣⎡⎦⎤π,3π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析 (1)f (x )=32-3sin 2ωx -sin ωx cos ωx =32-3·1-cos 2ωx 2-12sin 2ωx =32cos 2ωx -12sin 2ωx =-sin ⎝⎛⎭⎫2ωx -π3=sin ⎝⎛⎭⎫2ωx +2π3. 因为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到最近的对称轴的距离为π4,又ω>0,所以2π2ω=4×π4.因此ω=1.(2)由(1)知f (x )=-sin ⎝⎛⎭⎫2x -π3. 当π≤x ≤3π2时,5π3≤2x -π3≤8π3,所以-32≤sin ⎝⎛⎭⎫2x -π3≤1. 因此-1≤f (x )≤32.故f (x )在区间⎣⎡⎦⎤π,3π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2,-1. 8.(2018·山东青岛调考)已知函数f (x )=2sin x sin ⎝⎛⎭⎫x +π6. (1)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递增区间; (2)当x ∈⎣⎡⎦⎤0,π2时,求函数f (x )的值域. 解析 (1)f (x )=2sin x ⎝⎛⎭⎫32sin x +12cos x=3×1-cos 2x 2+12sin 2x=sin ⎝⎛⎭⎫2x -π3+32. 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T =π. 由-π2+2k π≤2x -π3≤π2+2k π,k ∈Z ,解得-π12+k π≤x ≤5π12+k π,k ∈Z ,所以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π12+k π,5π12+k π,k ∈Z . (2)当x ∈⎣⎡⎦⎤0,π2时,2x -π3∈⎣⎡⎦⎤-π3,2π3, sin ⎝⎛⎭⎫2x -π3∈⎣⎡⎦⎤-32,1, 可得函数f (x )的值域为⎣⎡⎦⎤0,1+32. 9.(母题营养)已知函数f (x )=sin x cos x +12cos 2x .(1)若tan θ=2,求f (θ)的值;(2)若函数y =g (x )的图象是由函数y =f (x )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右平移π4个单位长度而得到,且g (x )在区间(0,m )内是单调函数,求实数m 的最大值.解析 (1)因为tan θ=2,所以sin θ=2cos θ. 代入sin 2θ+cos 2θ=1,得cos 2θ=15.所以f (θ)=sin θcos θ+12cos 2θ=2cos 2θ+12(2cos 2θ-1)=3cos 2θ-12=110.(2)由已知得f (x )=12sin 2x +12cos 2x =22sin ⎝⎛⎭⎫2x +π4. 依题意,得g (x )=22sin ⎣⎡⎦⎤2⎝⎛⎭⎫x -π4+π4, 即g (x )=22sin ⎝⎛⎭⎫2x -π4. 因为x ∈(0,m ),所以2x -π4∈⎝⎛⎭⎫-π4,2m -π4. 又因为g (x )在区间(0,m )内是单调函数,所以-π4<2m -π4≤π2,即0<m ≤3π8,故实数m的最大值为3π8.10.(母题营养)设函数f (x )=sin 2ωx +23sin ωx ·cos ωx -cos 2ωx +λ(x ∈R )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对称,其中ω,λ为常数,且ω∈⎝⎛⎭⎫12,1.(1)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2)若y =f (x )的图象经过点⎝⎛⎭⎫π4,0,求函数f (x )在x ∈⎣⎡⎦⎤0,π2上的值域. 解析 (1)因为f (x )=sin 2ωx +23sin ωx ·cos ωx -cos 2ωx +λ=-cos 2ωx +3sin 2ωx +λ=2sin ⎝⎛⎭⎫2ωx -π6+λ,由直线x =π是y =f (x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可得sin ⎝⎛⎭⎫2ωπ-π6=±1,所以2ωπ-π6=k π+π2(k ∈Z ),即ω=k 2+13(k ∈Z ).又ω∈⎝⎛⎭⎫12,1,k ∈Z ,所以k =1,从而ω=56. 所以f (x )的最小正周期是6π5.(2)由y =f (x )的图象过点⎝⎛⎭⎫π4,0,得f ⎝⎛⎭⎫π4=0, 即λ=-2sin ⎝⎛⎭⎫56×π2-π6=-2sin π4=-2, 即λ=- 2.故f (x )=2sin ⎝⎛⎭⎫53x -π6-2, ∵x ∈⎣⎡⎦⎤0,π2,∴53x -π6∈⎣⎡⎦⎤-π6,2π3, ∴函数f (x )的值域为[-1-2,2-2].1.函数f (x )=cos(w x +φ)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D )A.⎝⎛⎭⎫k π-14,k π+34,k ∈Z B.⎝⎛⎭⎫2k π-14,2k π+34,k ∈Z C.⎝⎛⎭⎫k -14,k +34,k ∈Z D.⎝⎛⎭⎫2k -14,2k +34,k ∈Z 解析 由题图可知T 2=54-14=1,所以T =2.结合题图可知,在⎣⎡⎦⎤-34,54(f (x )的一个周期)内,函数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4,34.由f (x )是以2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可知,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2k -14,2k +34,k ∈Z ,故选D. 2.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π且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是( A ) A .y =cos ⎝⎛⎭⎫2x +π2 B .y =sin ⎝⎛⎭⎫2x +π2 C .y =sin 2x +cos 2xD .y =sin x +cos x解析 y =cos ⎝⎛⎭⎫2x +π2=-sin 2x 是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且最小正周期为π,A 项正确.y =sin ⎝⎛⎭⎫2x +π2=cos 2x ,是偶函数,B 项错误.y =sin 2x +cos 2x =2sin ⎝⎛⎭⎫2x +π4,非奇非偶,C 项错误.y =sin x +cos x =2sin ⎝⎛⎭⎫x +π4,非奇非偶,D 项错误.故选A. 3.为了得到函数y =sin(2x +1)的图象,只需把函数y =sin 2x 的图象上所有的点( A ) A .向左平行移动12个单位长度B .向右平行移动12个单位长度C .向左平行移动1个单位长度D .向右平行移动1个单位长度 解析 ∵y =sin(2x +1)=sin 2⎝⎛⎭⎫x +12, ∴只需把y =sin 2x 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左平移12个单位长度即得到y =sin(2x +1)的图象.故选A.4.将函数y =sin(2x +φ)的图象沿x 轴向左平移π8个单位后,得到一个偶函数的图象,则φ的一个可能取值为( C )A.3π4 B .π2C.π4D .-π4解析 y =sin(2x +φ)――→左移π8sin ⎣⎡⎦⎤2⎝⎛⎭⎫x +π8+φ=sin ⎝⎛⎭⎫2x +π4+φ是偶函数,即π4+φ=k π+π2(k ∈Z )⇒φ=k π+π4(k ∈Z ),当k =0时,φ=π4,故选C.5.如图,某港口一天6时到18时的水深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y =3sin ⎝⎛⎭⎫π6x +φ+k ,据此函数可知,这段时间水深的最大值为( C )A .5 mB .6 mC .8 mD .10 m解析 由题意可知,当sin ⎝⎛⎭⎫π6x +φ=-1时,函数取得最小值2,即3×(-1)+k =2,∴k =5.因此,函数的最大值是8,故水深的最大值为8 m.6.将函数y =3cos x +sin x (x ∈R )的图象向左平移m (m >0)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m 的最小值是( B )A.π12 B .π6C.π3D .5π6解析 y =3cos x +sin x =2sin ⎝⎛⎭⎫x +π3,向左平移m 个单位长度后得到y =2sin ⎝⎛⎭⎫x +π3+m ,由它关于y 轴对称可得sin ⎝⎛⎭⎫π3+m =±1,∴π3+m =k π+π2,k ∈Z ,∴m =k π+π6,k ∈Z ,又m >0,∴m 的最小值为π6.7.已知函数f (x )=A sin(w x +φ)(A ,w ,φ均为正的常数)的最小正周期为π,当x =2π3时,函数f (x )取得最小值,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f (2)<f (-2)<f (0)B .f (0)<f (2)<f (-2)C .f (-2)<f (0)<f (2)D .f (2)<f (0)<f (-2)解析 ∵ω>0,∴T =2πω=π,∴ω=2.又A >0,∴f ⎝⎛⎭⎫2π3=-A , 即sin ⎝⎛⎭⎫4π3+φ=-1,得φ+4π3=2k π+32π(k ∈Z ), 即φ=2k π+π6(k ∈Z ).又∵φ>0,∴可取f (x )=A sin ⎝⎛⎭⎫2x +π6, ∴f (2)=A sin ⎝⎛⎭⎫4+π6, f (-2)=A sin ⎝⎛⎭⎫-4+π6,f (0)=A sin π6. ∵π<4+π6<3π2,∴f (2)<0.∵-7π6<-4+π6<-π,且y =sin x 在⎝⎛⎭⎫-7π6,-π上为减函数, ∴sin ⎝⎛⎭⎫-4+π6<sin ⎝⎛⎭⎫-7π6=sin π6,且sin ⎝⎛⎭⎫-4+π6>sin(-π)=0,从而有0<f (-2)<f (0).故有f (2)<f (-2)<f (0).故选A.8.将函数f (x )=sin 2x 的图象向右平移φ⎝⎛⎭⎫0<φ<π2个单位后得到函数g (x )的图象.若对满足|f (x 1)-g (x 2)|=2的x 1,x 2,有|x 1-x 2|min =π3,则φ=( D )A.5π12B .π3C.π4D .π6解析 g (x )=sin[2(x -φ)] =sin(2x -2φ). ∵|f (x )|≤1,|g (x )|≤1, ∴|f (x )-g (x )|≤2,当且仅当f (x 1)=1,g (x 2)=-1或f (x 1)=-1,g (x 2)=1时,满足|f (x 1)-g (x 2)|=2. 不妨设A (x 1,-1)是函数f (x )图象的一个最低点,B (x 2,1)是函数g (x )图象的一个最高点, 于是x 1=k 1π+3π4(k 1∈Z ),x 2=k 2π+π4+φ(k 2 ∈Z ).∴|x 1-x 2|≥⎪⎪⎪⎪3π4-⎝⎛⎭⎫π4+φ=⎪⎪⎪⎪π2-φ. ∵φ ∈⎝⎛⎭⎫0,π2,|x 1-x 2|min =π3, ∴π2-φ=π3,即φ=π6,故选D. 9.已知函数f (x )=2sin x +φ2cos x +φ2⎝⎛⎭⎫|φ|<π2,且对于任意的x ∈R ,f (x )≤f ⎝⎛⎭⎫π6,则( C ) A .f (x )=f (x +π) B .f (x )=f ⎝⎛⎭⎫x +π2 C .f (x )=f ⎝⎛⎭⎫π3-xD .f (x )=f ⎝⎛⎭⎫π6-x解析 f (x )=sin(x +φ).由题意,可知f (x )≤f ⎝⎛⎭⎫π6对于任意的x ∈R 恒成立,即sin(x +φ)≤sin ⎝⎛⎭⎫π6+φ.又因为|φ|<π2,所以π6+φ=π2,所以φ=π3,所以f (x )=sin ⎝⎛⎭⎫x +π3.f ⎝⎛⎭⎫π3-x =sin ⎝⎛⎭⎫π3-x +π3=sin ⎣⎡⎦⎤-⎝⎛⎭⎫π3+x +π=sin ⎝⎛⎭⎫x +π3=f (x ).故选C. 10.已知函数f (x )=3sin w x +cos w x (w >0)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可构成一个公差为π2的等差数列,把函数f (x )的图象沿x 轴向左平移π6个单位,得到函数g (x )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g (x )在⎣⎡⎦⎤π4,π2上是增函数B .g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4对称C .函数g (x )是奇函数D .当x ∈⎣⎡⎦⎤π6,2π3时,函数g (x )的值域是[-2,1]解析 f (x )=3sin ωx +cos ωx =2sin ⎝⎛⎭⎫ωx +π6,由题意知T 2=π2,∴T =π,∴ω=2πT=2,∴f (x )=2sin ⎝⎛⎭⎫2x +π6.把函数f (x )的图象沿x 轴向左平移π6个单位,得到g (x )=2sin ⎣⎡⎦⎤2⎝⎛⎭⎫x +π6+π6=2sin ⎝⎛⎭⎫2x +π2=2cos 2x 的图象,易知g (x )是偶函数且在⎣⎡⎦⎤π4,π2上是减函数,其图象不关于直线x =-π4对称,所以A 项,B 项,C 项错误.当x ∈⎣⎡⎦⎤π6,2π3时,2x ∈⎣⎡⎦⎤π3,4π3,则g (x )min =2cos π=-2,g (x )max =2cos π3=1,即函数g (x )的值域为[-2,1],故选D.11.函数f (x )=2x -4sin x ,x ∈⎣⎡⎦⎤-π2,π2的图象大致是( D )解析 因为函数f (x )是奇函数,所以排除A ,B 项,f ′(x )=2-4cos x ,令f ′(x )=2-4cos x =0,得x =±π3,故选D.12.函数f (x )=A sin w x (A >0,w >0)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f (1)+f (2)+f (3)+…+f (2 018)的值为( A )A .2+2B .32C .62D .-2解析 由题图可知,A =2,T =8,2πω=8,ω=π4,∴f (x )=2sin π4x ,∴f (1)=2,f (2)=2,f (3)=2,f (4)=0,f (5)=-2,f (6)=-2,f (7)=-2,f (8)=0,而2 018=8×252+2,∴f (1)+f (2)+…+f (2 018)=f (1)+f (2)=2+ 2.故选A.第2讲 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题型一三角恒等变换1.(1)(2018·河南郑州模拟)若tan α=13,tan(α+β)=12,则tan β=( A )A.17 B .16C .57D .56(2) (2017·河北唐山中学模拟)已知α是三角形的内角,sin ⎝⎛⎭⎫α+π3=45,则cos ⎝⎛⎭⎫5π12-α=( D )A.210B .-210C .-7210D .7210突破点拨(1)注意到β=(α+β)-α,再结合已知条件求tan β的值. (2)注意到cos ⎝⎛⎭⎫5π12-α=-cos ⎣⎡⎦⎤⎝⎛⎭⎫α+π3+π4,再实施运算. 解析 (1)tan β=tan[(α+β)-α] =tan (α+β)-tan α1+tan (α+β)·tan α=12-131+12×13=17.故选A.(2)∵α是三角形的内角,sin ⎝⎛⎭⎫α+π3=45<32, ∴α+π3是钝角,∴cos ⎝⎛⎭⎫α+π3=-35,cos ⎝⎛⎭⎫5π12-α=-cos ⎣⎡⎦⎤π-⎝⎛⎭⎫5π12-α=-cos ⎝⎛⎭⎫712π+α=-cos ⎣⎡⎦⎤⎝⎛⎭⎫α+π3+π4=-cos ⎝⎛⎭⎫α+π3·cos π4+sin ⎝⎛⎭⎫α+π3sin π4=7210.故选D. 2. 已知cos ⎝⎛⎭⎫π6+α·cos ⎝⎛⎭⎫π3-α=-14,α∈⎝⎛⎭⎫π3,π2. (1)求sin 2α的值; (2)求tan α-1tan α的值. 突破点拨(1)利用诱导公式转化为二倍角公式,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求解. (2)切化弦,转化为二倍角公式,再利用(1)的结论求解. 解析 (1)cos ⎝⎛⎭⎫π6+α·cos ⎝⎛⎭⎫π3-α =cos ⎝⎛⎭⎫π6+α·sin ⎝⎛⎭⎫π6+α=12sin ⎝⎛⎭⎫2α+π3=-14, 即sin ⎝⎛⎭⎫2α+π3=-12. ∵α∈⎝⎛⎭⎫π3,π2,∴2α+π3∈⎝⎛⎭⎫π,4π3, ∴cos ⎝⎛⎭⎫2α+π3=-32, ∴sin 2α=sin ⎣⎡⎦⎤⎝⎛⎭⎫2α+π3-π3=sin ⎝⎛⎭⎫2α+π3cos π3-cos ⎝⎛⎭⎫2α+π3sin π3=12. (2)∵α∈⎝⎛⎭⎫π3,π2,∴2α∈⎝⎛⎭⎫2π3,π, 又由(1)知sin 2α=12,∴cos 2α=-32.∴tan α-1tan α=sin αcos α-cos αsin α=sin 2α-cos 2αsin α cos α=-2cos 2αsin 2α=-2×-3212=2 3.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解题的常用技巧(1)项的分拆与角的配凑:如sin 2α+2cos 2α=(sin 2α+cos 2α)+cos 2α,α=(α-β)+β等. (2)降幂与升幂:通过二倍角公式得到. (3)弦、切互化:一般是切化弦. 题型二 解三角形1. 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内角A ,B ,C 的对边,sin 2B =2sin A sin C . (1)若a =b ,求cos B ;(2)设B =90°,且a =2,求△ABC 的面积. 突破点拨(1)根据正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的关系,然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解.(2)利用勾股定理得到边的一个方程,结合已知条件解方程组求得边长,然后求面积.解析 (1)由题设及正弦定理可得b 2=2ac . 又a =b ,可得b =2c ,a =2c . 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B =a 2+c 2-b 22ac =14.(2)由(1)知b 2=2ac . 因为B =90°,由勾股定理得a 2+c 2=b 2,故a 2+c 2=2ac ,进而可得c =a = 2. 所以△ABC 的面积为12×2×2=1.【变式考法】 (1)在本例条件下,求角B 的范围. (2)在本例条件下,若B =60°,b =2,求a 的值. 解析 (1)因为b 2=2ac ,所以cos B =a 2+c 2-b 22ac ≥2ac -2ac2ac =0,又因为0<B <π,所以0<B ≤π2.(2)因为b 2=2ac ,b =2,所以ac =1, 又因为b 2=a 2+c 2-2ac cos B ,所以a 2+c 2=3, 所以a +c =5, 所以a =5+12或5-12. 2. △ABC 中,D 是BC 上的点,AD 平分∠BAC ,△ABD 面积是△ADC 面积的2倍. (1)求sin ∠B sin ∠C; (2)若AD =1,DC =22,求BD 和AC 的长. 突破点拨(1)利用面积关系得边的关系,再利用正弦定理求解. (2)先利用面积比求BD ,再利用余弦定理求解. 解析 (1)S △ABD =12AB ·AD sin ∠BAD ,S △ADC =12AC ·AD sin ∠CAD .因为S △ABD =2S △ADC ,∠BAD =∠CAD ,所以AB =2AC .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B sin ∠C =AC AB =12.(2)因为S △ABD ∶S △ADC =BD ∶DC ,所以BD = 2. 在△ABD 和△ADC 中,由余弦定理知 AB 2=AD 2+BD 2-2AD ·BD cos ∠ADB , AC 2=AD 2+DC 2-2AD ·DC cos ∠ADC . 故AB 2+2AC 2=3AD 2+BD 2+2DC 2=6. 由(1)知AB =2AC ,所以AC =1.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技巧解三角形问题一般要利用正、余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可以将角转化为边,也可以将边转化成角,当涉及边的平方关系时,一般利用余弦定理,要根据题目特点和正、余弦定理的结构形式,灵活选用.有关解三角形的综合问题(1)求∠ACP ;(2)若△APB 的面积是332,求sin ∠BAP .思维导航(1)由已知条件选择余弦定理求得AP .(2)由三角形的面积和(1)结论解得PB ,再由余弦定理及正弦定理求得AB 和sin ∠BAP . 规范解答(1)在△APC 中,因为∠P AC =60°,PC =2,AP +AC =4, 由余弦定理得PC 2=AP 2+AC 2-2AP ·AC ·cos ∠P AC ,所以22=AP 2+(4-AP )2-2AP ·(4-AP )·cos 60°,整理得AP 2-4AP +4=0,解得AP =2,所以AC =2.所以△AP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P =60°.(2)因为∠APB 是△APC 的外角,所以∠APB =120°.因为△APB 的面积是332,所以12AP ·PB ·sin ∠APB =332,所以PB =3.在△APB 中,AB 2=AP 2+PB 2-2AP ·PB ·cos ∠APB =22+32-2×2×3×cos 120°=19,所以AB =19.在△APB 中,由正弦定理得AB sin ∠APB =PBsin ∠BAP,所以sin ∠BAP =3sin 120°19=35738.【变式考法】 (2017·广州模拟)如图,在△ABC 中,∠ABC =30°,AB =3,AC =1,AC <BC ,P 为BC 右上方一点,满足∠BPC =90°.(1)若BP =2,求AP 的长; (2)求△BPC 周长的最大值.解析 由题意知1=AC 2=AB 2+BC 2-2AB ·BC ·cos ∠ABC =3+BC 2-3BC ,解得BC =2(BC =1舍去,则∠CAB =90°.又∠BPC =90°,且BP =2,所以∠PBC =45°,从而∠ABP =75°.连接AP ,由余弦定理得AP =3+2-2×3×2×6-24=6+22. (2)由(1)可知BC =2或BC =1,又因为求△BPC 周长的最大值,所以BC =2,设BP =m ,PC =n ,则m 2+n 2=4.由于BC 长为定值,因此求△BPC 周长的最大值只需求BP +PC =m +n 的最大值即可. 又4=m 2+n 2≥(m +n )22,则m +n ≤22, 当且仅当m =n =2时取等号,此时△BPC 的周长取得最大值,为2+2 2.1.(教材回归)sin 20°cos 10°-cos 160°sin 10°=( D ) A .-32B .32C .-12D .12解析 原式=sin 20°cos 10°+cos 20°sin 10°=sin(20°+10°)=sin 30°=12,故选D.2.(2017·“江南十校”模拟)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C=2B ,则sin Bsin A=( D )A.c 2a 2+b 2-c 2 B .b 2a 2+b 2-c 2C.a 2a 2+b 2-c2 D .c 2a 2+c 2-b2解析 由已知,得sin C =sin 2B =2sin B cos B , 所以sin C sin B =2cos B .由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得c b =2×a 2+c 2-b 22ac ,则b a =c 2a 2+c 2-b2. 再由正弦定理,得sin B sin A =c 2a 2+c 2-b 2,故选D.3.已知tan α=-2,tan(α+β)=17,则tan β的值为__3__.解析 tan β=tan[(α+β)-α]=tan (α+β)-tan α1+tan (α+β)tan α=17-(-2)1+17×(-2)=3.4.(2017·河南郑州调考)已知△ABC 中,角C 为直角,D 是边BC 上一点,M 是AD 上一点,且CD =1,∠DBM =∠DMB =∠CAB ,则MA =__2__.解析 如图,设∠DMB =θ,则∠ADC =2θ,∠DAC =π2-2θ,∠AMB =π-θ,∠ABM =π2-2θ,在Rt △ABC 中,cos θ=cos ∠CAB =ACAB ;在△CDA 中,由正弦定理得CD sin ⎝⎛⎭⎫π2-2θ=ACsin 2θ; 在△AMB 中,由正弦定理得MA sin ⎝⎛⎭⎫π2-2θ=ABsin (π-θ), ∴CD MA =AC ·sin θAB ·sin 2θ=AC ·sin θ2AB ·sin θcos θ=12,从而MA =2. 5.在△ABC 中,a =4,b =5,c =6,则sin 2Asin C=__1__.解析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可得cos A =b 2+c 2-a 22bc =52+62-422×5×6=34,由正弦定理可知sin 2A sin C =2sin A cos A sin C =2a ·cos Ac =2×4×346=1.6.(书中淘金)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 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 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 后到达B 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解析 依题意有AB =600,∠CAB =30°,∠CBA =180°-75°=105°,∠DBC =30°,DC ⊥CB . ∴∠ACB =45°,在△ABC 中,由AB sin ∠ACB =CB sin ∠CAB ,得600sin 45°=CBsin 30°, 有CB =3002,在Rt △BCD 中,CD =CB ·tan 30°=1006, 则此山的高度CD =100 6 m.7.(考点聚焦)已知函数f (x )=2sin ωx +m cos ωx (ω>0,m >0)的最小值为-2,且图象上相邻两个最高点的距离为π.(1)求ω和m 的值;(2)若f ⎝⎛⎭⎫θ2=65,θ∈⎝⎛⎭⎫π4,3π4,求f ⎝⎛⎭⎫θ+π8的值. 解析 (1)易知f (x )=2+m 2sin(ωx +φ)(φ为辅助角), ∴f (x )min =-2+m 2=-2,∴m = 2.由题意知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2πω=π,∴ω=2.(2)由(1)得f (x )=2sin 2x +2cos 2x =2sin ⎝⎛⎭⎫2x +π4, ∴f ⎝⎛⎭⎫θ2=2sin ⎝⎛⎭⎫θ+π4=65, ∴sin ⎝⎛⎭⎫θ+π4=35, ∵θ∈⎝⎛⎭⎫π4,3π4,∴θ+π4∈⎝⎛⎭⎫π2,π,∴cos ⎝⎛⎭⎫θ+π4=-1-sin 2⎝⎛⎭⎫θ+π4=-45, ∴f ⎝⎛⎭⎫θ+π8=2sin ⎣⎡⎦⎤2⎝⎛⎭⎫θ+π8+π4=2sin ⎝⎛⎭⎫2θ+π2 =2sin ⎣⎡⎦⎤2⎝⎛⎭⎫θ+π4=4sin ⎝⎛⎭⎫θ+π4cos ⎝⎛⎭⎫θ+π4 =4×35×⎝⎛⎭⎫-45=-4825. 8.(教材回归)在△ABC 中,已知AB =2,AC =3,A =60°. (1)求BC 的长; (2)求sin 2C 的值.解析 (1)由余弦定理知,BC 2=AB 2+AC 2-2AB ·AC ·cos A =4+9-2×2×3×12=7,所以BC =7.(2)由正弦定理知sin C =AB BC ·sin A =2sin 60°7=217.因为AB <BC ,所以C <A ,所以C 为锐角, 则cos C =1-sin 2C =1-37=277. 因此sin 2C =2sin C ·cos C =2×217×277=437. 9.(2017·河北唐山二模)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2+b 2=λab . (1)若λ=6,B =5π6,求sin A ;(2)若λ=4,AB 边上的高为3c6,求C . 解析 (1)已知B =5π6,a 2+b 2=6ab ,结合正弦定理得4sin 2A -26sin A +1=0,解得sin A =6±24. 因为0<A <π6,所以sin A <12,所以sin A =6-24.(2)由题意可知S △ABC =12ab sin C =312c 2,得12ab sin C =312(a 2+b 2-2ab cos C )=312(4ab -2ab cos C ). 从而有3sin C +cos C =2,即sin ⎝⎛⎭⎫C +π6=1. 又π6<C +π6<7π6,所以C =π3.10.(2017·山东淄博模拟)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且a cos C +3a sin C -b -c =0.(1)求A ;(2)若a =2,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解析 (1)由a cos C +3a sin C -b -c =0及正弦定理, 得sin A cos C +3sin A sin C -sin B -sin C =0. 因为B =π-A -C ,所以3sin A sin C -cos A sin C -sin C =0. 易知sin C ≠0,所以3sin A -cos A =1, 所以sin ⎝⎛⎭⎫A -π6=12.又0<A <π,所以A =π3. (2)方法一 由(1)得B +C =2π3⇒C =2π3-B ⎝⎛⎭⎫0<B <2π3,因为a sin A =2sin π3=43,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b =43sin B ,c =43sin C . 所以S △ABC =12bc sin A =12×43sin B ×43sin C ·sin π3=433sin B ·sin C =433·sin B ·sin ⎝⎛⎭⎫2π3-B =433⎝⎛⎭⎫32sin B cos B +12sin 2B =sin 2B -33cos 2B +33=233sin ⎝⎛⎭⎫2B -π6+33.易知-π6<2B -π6<7π6, 故当2B -π6=π2,即B =π3时,S △ABC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233+33= 3.方法二 由(1)知A =π3,又a =2,由余弦定理得22=b 2+c 2-2bc cos π3,即b 2+c 2-bc =4⇒bc +4=b 2+c 2≥2bc ⇒bc ≤4,当且仅当b =c=2时,等号成立.所以S △ABC =12bc sin A =12×32bc ≤34×4=3,即当b =c =2时,S △ABC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3.1.已知函数f (x )=2cos 2x -sin ⎝⎛⎭⎫2x -7π6. (1)求函数f (x )的最大值,并写出f (x )取最大值时x 的取值集合;(2)已知△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f (A )=32,b +c =2,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析 (1)f (x )=(1+cos 2x )-⎝⎛⎭⎫sin 2x cos 7π6-cos 2x sin 7π6 =1+32sin 2x +12cos 2x =1+sin ⎝⎛⎭⎫2x +π6, ∴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2,当且仅当sin ⎝⎛⎭⎫2x +π6=1, 即2x +π6=2k π+π2,k ∈Z ,即x =k π+π6,k ∈Z 时取到.∴函数f (x )取最大值时x 的取值集合为x ⎪⎪⎭⎬⎫x =k π+π6,k ∈Z . (2)由题意,f (A )=sin ⎝⎛⎭⎫2A +π6+1=32, 化简得sin ⎝⎛⎭⎫2A +π6=12. ∵A ∈(0,π),∴2A +π6∈⎝⎛⎭⎫π6,13π6, ∴2A +π6=5π6,∴A =π3.在△ABC 中,a 2=b 2+c 2-2bc cos π3=(b +c )2-3bc .由b +c =2,知bc ≤⎝⎛⎭⎫b +c 22= 1,即a 2≥1,当b =c =1时取等号. 又由b +c >a ,得a <2, ∴a 的取值范围是[1,2).2.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且c =2,C =π3.(1)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 ; (2)若sin C +sin(B -A )=2sin 2A ,求A 的值. 解析 (1)∵c =2,C =π3,∴由余弦定理得4=a 2+b 2-2ab cos π3=a 2+b 2-ab .∵△ABC 的面积等于3, ∴12ab sin C =3,∴ab =4, 联立⎩⎪⎨⎪⎧ a 2+b 2-ab =4,ab =4,解得⎩⎪⎨⎪⎧a =2,b =2.(2)∵sin C +sin(B -A )=2sin 2A , ∴sin(B +A )+sin(B -A )=4sin A cos A , ∴sin B cos A =2sin A cos A . ①当cos A =0时,A =π2;②当cos A ≠0时,sin B =2sin A ,由正弦定理得b =2a ,联立⎩⎪⎨⎪⎧a 2+b 2-ab =4,b =2a ,解得⎩⎨⎧a =233,b =433,∴b 2=a 2+c 2,∵C =π3,∴A =π6.综上所述,A =π2或A =π6.3.(2017·浙江重点中学联考)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若C =2B ,求证:cos A =3cos B -4cos 3B ;(2)若b sin B -c sin C =a ,且△ABC 的面积S =b 2+c 2-a 24,求角B .解析 (1)证明:∵C =2B ,∴A =π-3B , ∴cos A =cos(π-3B )=-cos(B +2B ) =-cos B cos 2B +sin B sin 2B =-cos B (2cos 2B -1)+2sin 2B cos B=cos B -2cos 3B +2cos B (1-cos 2B )=3cos B -4cos 3B , ∴cos A =3cos B -4cos 3B .(2)在△ABC 中,∵S =b 2+c 2-a 24,∴S =b 2+c 2-a 24=12bc sin A .由余弦定理知b 2+c 2-a 24=12bc cos A ,∴12bc cos A =12bc sin A ,∴tan A =1, 而A ∈(0,π),∴A =π4.∵b sin B -c sin C =a ,由正弦定理,得 sin 2B -sin 2C =sin A =22, ∴cos 2C -cos 2B = 2.∵2C =2π-2A -2B =3π2-2B ,∴-sin 2B -cos 2B =2,∴sin ⎝⎛⎭⎫2B +π4=-1. ∵B ∈(0,π),∴2B +π4=3π2,∴B =5π8.4.(2017·武汉武昌五月调研)已和函数f (x )=sin(ωx +φ)⎝⎛⎭⎫ω>0,0<φ<π2的图象经过点⎝⎛⎭⎫0,12,且相邻两条对称轴的距离为π2.(1)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及其在[0,π]上的单调递增区间;(2)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内角A ,B ,C 的对边,若f ⎝⎛⎭⎫A 2-cos A =12,bc =1,b +c =3,求a 的值.解析 (1)将⎝⎛⎭⎫0,12代入f (x )的解析式,得sin φ=12. 又因为0<φ<π2,所以φ=π6.又因为最小正周期T =π2×2=π,所以ω=2.所以函数f (x )的解析式为f (x )=sin ⎝⎛⎭⎫2x +π6. 因为x ∈[0,π], 所以π6≤2x +π6≤13π6,所以2x +π6∈⎣⎡⎦⎤π6,π2或2x +π6∈⎣⎡⎦⎤3π2,13π6时,f (x )递增,即x ∈⎣⎡⎦⎤0,π6或x ∈⎣⎡⎦⎤2π3,π时,f (x )递增.所以函数f (x )在[0,π]上的单调递增区间是⎣⎡⎦⎤0,π6,⎣⎡⎦⎤2π3,π. (2)由(1)知f ⎝⎛⎭⎫A 2=sin ⎝⎛⎭⎫A +π6,代入已知等式得 sin ⎝⎛⎭⎫A +π6-cos A =32sin A +12cos A -cos A =32sin A -12cos A =sin ⎝⎛⎭⎫A -π6=12, 所以A -π6=π6或5π6,即A =π3或A =π(舍去).又因为bc =1,b +c =3,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bc =(b +c )2-3bc =6,所以a = 6. 5.(2018·山东青岛模拟)在△ABC 中,边a ,b ,c 的对角分别为A ,B ,C ,且b =4,A =π3,面积S =2 3. (1)求a 的值;(2)设f (x )=2(cos C sin x -cos A cos x ),将f (x )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2(纵坐标不变)得到g (x )的图象,求g (x )的单调增区间.解析 (1)在△ABC 中,∵S =12bc sin A ,∴23=12×4×c ×32,∴c =2.∴a =b 2+c 2-2bc cos A =16+4-2×4×2×12=2 3.(2)∵a sin A =b sin B ,即2332=4sin B,∴sin B =1, 又0<B <π,∴B =π2,∴C =π6,∴f (x )=2(cos C sin x -cos A cos x )=2sin ⎝⎛⎭⎫x -π6, 将f (x )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2(纵坐标不变),得到的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g (x )=2sin ⎝⎛⎭⎫2x -π6, 令2k π-π2≤2x -π6≤2k π+π2(k ∈Z ),解得k π-π6≤x ≤k π+π3(k ∈Z ),故g (x )的单调增区间为⎣⎡⎦⎤k π-π6,k π+π3(k ∈Z ). 6.(2018·辽宁协作体一模)设△ABC 是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sin A -sin B )(sin A +sin B )=sin ⎝⎛⎭⎫π3+B sin ⎝⎛⎭⎫π3-B . (1)求角A 的值;(2)若AB →·AC →=12,a =27,求b ,c (其中b <c ).解析 (1)∵(sin A -sin B )(sin A +sin B )=sin ⎝⎛⎭⎫π3+B ·sin ⎝⎛⎭⎫π3-B ,∴sin 2A -sin 2B =⎝⎛⎭⎫32cos B +12sin B⎝⎛⎭⎫32cos B -12sin B , 即sin 2A =34cos 2B -14sin 2B +sin 2B=34(cos 2B +sin 2B )=34, ∵角A 为锐角△ABC 的内角,∴sin A >0, ∴sin A =32,∴A =π3. (2)AB →·AC →=bc cos A =12,∴bc =24,又a 2=b 2+c 2-2bc cos A =(b +c )2-3bc =(27)2, ∴b +c =10,又∵b <c ,∴b =4,c =6.第3讲 平面向量题型一 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高考中常从以下角度命题:1. (1)平面内给定三个向量a=(3,2),b=(-1,2),c=(4,1).若(a+k c)∥(2b-a),则k=-1613.(2)如图,E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DC的中点,F为△ABD的重心,且AB→=a,AD→=b,则FE→=23b+16a.突破点拨(1)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和向量共线定理求解.(2)利用向量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和重心公式求解.解析(1)因为(a+k c)∥(2b-a),又a+k c=(3+4k,2+k),2b-a=(-5,2),所以2×(3+4k)-(-5)×(2+k)=0,所以k=-1613.(2)由F为△ABD的重心,得AF→=23×12AC→=13(a+b).又AE→=AD→+DE→=b+12a,所以FE→=AE→-AF→=23b+16a.2.(1)在△ABC中,点M,N满足AM→=2MC→,BN→=NC→.若MN→=xAB→+yAC→,则x=12,y=-16.(2)已知向量a=(2,1),b=(1,-2),若m a+n b=(9,-8)(m,n∈R),则m-n的值为__-3__.突破点拨(1)画出图形,利用向量加减法则求解.(2)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求解.。

例说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性问题

例说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性问题

说 :题 以线 量 载 , 、 , . 明本 是 共 向 为体利 / 求 t 0 丁
谊, o

. . +

莲 髻 鬟





中 角
, ,


, 上∞ ,


I 嘉 豫 掰 求的 g ; 三
1:( 譬 一 小解 : 1) 1,) , , 2 ‘ m 4 (
u 手。 ~
‘ .

・ c, z 手 唔, ・ 手 一
时 L o 6 nZ u— o i



取范 手 孑 詈 J2 值 一, , 亍 时 【 ̄ 2s i 3 :
哨 的向量运算。 蓄 赛 署
年 囊 高磊 盂
竺嘉 耄荦
篙量 垒
] 。 i AA C 角 对 .  ̄ . B A , , 的 对 B C
o]=A 曰 + ss … 或 s: i A一 8i n =2 n 2 ,B 手  ̄


线
3 I. ). . (+ t n ,+ 。 x 2 a0y 1)
x 2 a0 + t n 一1
c.c , , 一 等 3 手
三 磊 角嚣袤妻
; 巍麓 鋈
2抓 表 现 手 法 中 的 以 动 写 静 、 小 见 . 以 大、 虚实 结 合 等 3抓 修 辞 手 法 中 的 比 喻 、 人 、 张 、 . 拟 夸 抒 发 了作 者 怎 样 的 思 想 感 情 或 间 接 流 露 出 作 者 怎 样 的 情 感 。 其 主 要 方 法 就 是 运 用 上 面 所 说 的 联 系 法和 诗 词 的 艺 术 手 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向量与三角恒等变换
相结合问题分析
平面向量与三角恒等变换都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中的内容,这些内容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一个高考考察的热点问题。

其中平面向量是重要的数学概念和工具,它的有关知识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很多问题。

三角函数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的定义和性质有着十分鲜明的特征和规律性。

它们都与与代数、几何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此我仅对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结合性问题做简要分析。

准备知识:向量加、减、数乘运算及两向量间共线、垂直,数量积、夹角关系等知识点。

三角函数中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平面向量与三角恒等变换相结合问题如下:
一:结合平面向量运算律考察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

利用向量的运算律得到一个与三角函数有关的式子然后利用三角函数公式进行三角恒等变换进行化简求值。

例1:已知向量
a ),cos x x =
,()=b ,若//a b ,求sin cos x x 值。

解:由//a b ,
x x = (利用向量平行公式)
∴tan 2x = (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sin tan cos x x x
=) sin cos x x sin cos 1x x =22sin cos sin cos x x x x =+2tan 1tan x x
== (此处用到两个技巧:①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将1转化为22sin
cos x x + ②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cos x 将正弦、余弦转化为正切问题)
将tan 2x =带入得到:sin cos x x 25
=。

二:结合平面向量数量积与三角函数性质求特殊角
利用平面向量夹角公式等问题求解三角函数中某角的值或范围。

例2:已知向量()sin ,1x =a ,()2sin x x =b ,若2⊥a b ,且角x
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求夹角x 。

解:由2⊥a b ,∴2∙a b 0=, (两向量垂直,则它们的数量积为0)
∴()()2sin ,12sin 0x x x ∙=
∴()()
2sin ,22sin 0x x x ∙= (利用数乘向量)
∴24sin 0x x += 即 (s i n 2s i n 30
x x +
= (注:此处以sin x 为自变量,当成一个整体,提取公因式)
∴sin 0x =或sin 2x =- 由角x 终边不在坐标轴上∴sin 2
x =- ∴423x k ππ=+或523
x k π=+()k z ∈ (考察知识点:向量的数乘运算,向量数量积,向量垂直公式,三角函数特殊值,三角函数周期性等问题)
三:利用平面向量,结合三角函数性质求新函数周期,最值,单调性
例3:设函数()f x =∙a b ,其中向量()2c o s ,c o s x x =a ,()sin ,2cos x x =b ,x R ∈。

①求函数()f x 周期。

②求函数()f x 最大值及此时x 值的集合。

③求函数
()f x 的单调增区间。

解:()f x =∙a b 22sin cos 2cos x x x =+ sin2cos21x x =++ (利用二倍角正弦、余弦公式)
sin 2cos2122x x ⎫=++⎪⎭
(形如函数sin cos y a x b x =+
()sin y A wx ϕ=+的形式,再进行一系列求解)
sin 2cos cos2sin 144x x ππ⎫=++⎪⎭
214x π⎛⎫=++ ⎪⎝
⎭ (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进行转化) ①周期2T w
π=22ππ== ②当sin 214x π⎛⎫+= ⎪⎝
⎭时,(
)max 1f x =+此时2242x k πππ+=+ ∴|,8x x k k z ππ⎧⎫=+∈⎨⎬⎩⎭
③当22,2422x k k πππππ⎡⎤+∈-++⎢⎥⎣⎦
时,函数()f x 单调递增。

∴222242
k x k πππππ-+≤+≤+ ∴388k x k ππππ-+≤≤+ 即单调增区间为3,88k k ππππ⎡⎤-++⎢⎥⎣⎦,()k z ∈ (②③两个问题中需将24x π+
当成一个整体θ,具有整体代换思想,再利用正弦函数最基本的性质求解)
向量与三角函数结合是高中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也是高考的一个考点,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变形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考查学生对平面向量的综合运算能力。

熟练掌握这方面问题,对学生的高考去得好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