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解堵技术在欠注井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欠注井治理技术对策研究

欠注井治理技术对策研究

欠注井治理技术对策研究摘要:大老爷府油田属低孔低渗油田,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单井注入压力在逐年上升,经常出现注不进、欠注情况。

经过分析研究发现地层污染、水质不合格、注水泵压力低、水井出砂、井间干扰等是其水井欠注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了解堵、改善水质、提压增注等技术措施,对欠注井进行治理,解决了水井欠注及注不进的问题,确保了单井注水方案的有效落实,进而不断提高油田开发水平。

关键词:注水井欠注治理一、油田基本概况大老爷府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东南坡,华子井阶地的中南部,属构造因素控制形成的低渗透油气藏。

油田开发目的层系为高台子油层和扶余油层,是典型的低阻低渗油气藏,本身无自然产能,必须采取压裂投产,砂岩内均质性较强。

注水井吸水能力差,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油田经常出现注水井欠注甚至注不进现象,导致油层压力保持水平低,油井产量下降较快,严重制约了周围油井产能的有效发挥,急需形成治理欠注井的相关技术对策。

二、欠注原因分析通过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从而达到提高单井产液量、产油量目的,进而提高整个油田的采出程度。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使各注水井达到配注量,满足地质需求。

因此,围绕着水井欠注的问题,我们展开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水井欠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地层污染结垢,导致注水井欠注水井转注的初期,由于注入的浅层水与深层的地下水不配伍、与储层的岩石矿物不配伍等原因,易引起沉淀、粘土矿物膨胀、分散、运移,在近井地带形成一个致密带,降低地层渗透率,进而降低地层的吸水率,严重时,可导致地层不吸水。

另外,注入条件如流速、温度、压力的变化等原因也会影响注水效率的提高。

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油气层中的粘士矿物可以引起水敏、速敏、碱敏、酸敏和水锁等储层损害问题。

也就是说,油气层中的粘土矿物与不配伍的外界流体接触时,可发生水化膨胀和分散运移,堵塞渗流通道,使储层的渗透率大大降低,严重时可以堵死储层。

酸化解堵提高低渗透油层吸水能力

酸化解堵提高低渗透油层吸水能力

酸化解堵提高低渗透油层吸水能力【摘要】随着油田注水时间的延长,部分注水井由于储层污染造成水井注水压力高、不能完成配注,使地层能量不能及时补充,影响了注水开发效果。

为了解除储层污染,保证欠注井完成配注,近几年我矿采取了周期洗井、酸化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降压增注效果。

【关键词】酸化增注1 注水现状目前我矿有吸水差甚至不吸水井48口,占注水井总数的18.5%,我们从静、动态资料入手,结合注水全过程对吸水差水井原因进行了详细分类,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治理,取得了一定效果。

2 选井原则针对水井吸水差的原因,为了保证措施有效率及效果,我矿结合以往的选井原则,严格选井,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井网加密调整后建立有效驱动体系的欠注井;(2)注水井连通状况好、控制储量多,油井有生产能力的欠注井;(3)能够判断水井受到污染,具有较大的表皮系数,确定损害程度;(4)固井质量要好,以免酸化窜层,影响酸化效果;(5)没有套变或套损,以免酸化或以后注水进一步破坏套管。

3 配方及施工情况3.1 配方情况洗井液:5%盐酸+3%氢氟酸+1.0%缓蚀剂+0.5%铁离子稳定剂+1.0%破乳剂+0.3%洗油剂+0.5%黏土稳定剂+1.5%渗透剂。

前置酸:12%盐酸+3%醋酸+1.0%缓蚀剂+0.5%铁离子稳定剂+1.0%破乳剂+0.3%洗油剂+1.0%黏土稳定剂。

主体酸:12%盐酸+3%氢氟酸+3%醋酸+1.0%缓蚀剂+0.5%铁离子稳定剂+1.0%破乳剂+0.3%洗油剂+1.0%黏土稳定剂+0.2%助排剂。

后置酸:12%盐酸+3%醋酸+1.0%缓蚀剂+0.5%铁离子稳定剂+1.0%破乳剂+0.3%洗油剂+1.0%黏土稳定剂+0.2%助排剂。

顶替液:3.0%氯化铵+0.5%黏土稳定剂。

后置长效液:1.0%抑膨剂+2.0%op-10+2.0%乙氧基化烷基硫酸钠。

3.2 现场施工工艺具体施工工艺流程:冲洗干线和洗井返排→清水试压→正注洗油管液→关井24h适当返排→注前置酸→注主体酸→注后置酸→注顶替液→关井24h适当返排→注后置长效液→关井24h后开井注水。

注水井解堵新技术应用

注水井解堵新技术应用

注水井解堵新技术应用作者:孙俊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3期摘要:目前油田注水区块存在各种原因导致的欠注井有21口,日欠注量为1850方。

欠注井主要是由于污染造成了近井地带堵塞,原因主要有钻井液固相颗粒侵入、修井液与地层流体不配伍产生乳化堵塞、砂岩中某些粘土矿物膨胀、细菌群落、硫化物与原油中重质组分的混合物等原因,在采用常规酸化解堵效果不理想情况下,在分析油层堵塞原因的基础上,引进解堵新技术。

该解堵剂可以有效地解除高分子聚合物、细菌、硫化亚铁等造成的堵塞,从而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水井注入量。

关键词:注水井;欠注;解堵1前言目前锦州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由于前期向地层回注污水,以及某些增产、增注措施的影响,注水井井下状况变差,地层污染堵塞类型呈现复杂化、多样化,不仅存在碳酸盐垢、粘土颗粒无机物堵塞以及胶质、沥青质有机物堵塞,而且还会存在硫酸盐还原菌(SRB)、腐生菌(TGB)以及高分子聚合物等的污染堵塞[1]。

欠注井逐年增加,影响区块产量。

常规酸化仅能解除绝大部分无机物对地层造成的渗透性损害,但对高分子聚合物、生物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对地层的堵塞,效果较差。

在具体分析油层堵塞原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解堵工艺技术,引进新型解堵工艺,进行现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地层堵塞原因分析目前锦州油田稀油注水区块存在各种原因导致的欠注井有21口,日欠注量为1850m3,个别区块水井普遍存在欠注现象,主要由油层堵塞所致,堵塞原因复杂多样。

两个区块大部分水井都直接表现为井压高,注入量达不到配注要求,因此切实有效地解堵技术是恢复地层吸水能力的关键。

造成地层堵塞的原因主要有:1)钻井液固相颗粒侵入造成的孔隙机械堵塞;2)修井液与地层流体不配伍产生乳化堵塞;3)砂岩中某些粘土矿物(蒙脱石膨胀性最大、伊利石/绿泥石次之、高岭石几乎不膨胀)水化(地层水、外来水)膨胀、水化分散、运移堵塞油层孔隙[2];4)油井注水过程中,注入水中细菌群落、硫化物与原油中重质组分的混合物会造成地层堵塞[3];5)压井、水力压裂、酸化、高聚物驱油和调剖堵水等措施处理过程中,进入地层的可交联、可膨胀的高聚物也容易堵塞地层3解堵机理新型解堵剂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广泛消除聚合物、铁硫化物、微生物对井底的堵塞。

欠注水井成因分析与解堵增注技术研究

欠注水井成因分析与解堵增注技术研究

1欠 注水井 成 因分 析 ( 1 ) 油藏 注采 井网不 合适 注 采井距 过大 , 由于渗 流 阻力大 , 注水 井的 能量 扩散 不出去 , 在注水 井附近蹩 成高压 区 , 使得 注水量很 快降低 ; 而生产井 因注水 井太远 , 难 以见到效果 , 产量迅 速降低 。 所 以, 井 网不合理 , 注采井距 偏大 是造成 注 水压力 过高 的一个 重要 原 因。 ( 2 ) 污 水井 水质不 达标 。 采 油厂 回注污 水 , 注入 水 中悬浮 固体含 量 、 S R B 和平 均腐蚀 率等 指标严 重超 标 , 是造 成油 田欠注 的主 要原 因之一 , 由于 连续 回注 不合格污 水 , 地层 注水压力 上升 , 吸水指数 下降等 现 象 日益 突出 。 ( 3 ) 储 层敏 感 陡强 在 注水 开发过 程 中, 由于存 在着 各种敏 感 陛而 造 成油藏 伤害 , 势必 会影响到地 层有 效吸水 。 如注水 过程 中由于水敏 、 速敏 等均
成HF, 因而在 酸液耗 尽之 前可 深人地层 内部较大 范围 , 达 到深部 处理 的效果 , 此外 , 氟 硼酸还 可使 任何 不溶解 的粘 土微粒 产生 化学溶 化 , 溶化 后的微 粒在 原 地胶 结 , 使得 处理 后因流 量加大 而 引起的微 粒运 移受 到限 制 , 并且通 过不 相溶 流体 的接 触 , 用 氟硼酸 处理过 的粘土敏 感性 下降 , 不易 膨胀 或分 散 。 这类增 注工 艺在 油 田应 用6 9次。 2 . 4 盐酸 除垢 工艺— —解 除结 垢堵 塞 近年来 随着 注水 油田的不 断开发 , 由于注 入水 与地层水矿 化度的 差异 以及 地 层颗粒 运移 及矿物 中钙 、 镁 离子 成分等 的影 响 , 导 致部分 水井 炮 眼附近 及近 井地带结垢严重, 堵塞了渗流通道 , 造成水井欠注 ,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采取以 盐酸 为主 的增 注工 艺 , 即用常规 盐酸辅 以添加剂 解 除近井地带 结垢及 井筒结垢 ( 酸溶性 垢 ) 、 碳 酸盐 岩地层 酸 化解堵 ; 盐 酸可 溶物 大于2 0 %的砂岩 地层 酸化 等 。 这 类增 注工 艺应 用讲 次 3转注 并酸 化 工艺应 用 3 . 1 转注 井酸化 改造 原因 油井 转注前 , 地层 由于物 性差 、 多次改 造措施造 成的地层 伤害 、 地层 本身结

水井酸化解堵技术

水井酸化解堵技术

注水井酸化解堵工艺技术二00九年十一月一、概况随着油田注水开发不断深入进行,大量注水井都实施了多次作业,部分井由于作业时入井液污染或酸化后返排不彻底,对地层造成二次污染,近井地带岩石骨架受到一定的损害,随着注入水推进,堵塞污染也越来越深入地层,造成地层深部污染。

对这类储层的污染,单纯采用常规酸化由于酸液反应速度快,在近井地带很快消耗,难以有效进入地层深部实施解堵,使降压效果不明显,绝大部分井措施有效期短,严重影响了地层能量的补充,制约了油田的正常开发。

我公司在多年试验和应用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逐步形成了综合酸化解堵技术,在中原油田、吉林油田、吐哈油田、长庆油田等大中油田累计推广实施200余井次,取得了较好的现场效果。

二、主要酸化技术在对砂岩应用土酸酸化,对碳酸盐应用常规盐酸酸化技术的前提下,研究推广了低伤害缓速深部酸化技术、泡沫酸酸化技术、缩膨降压增注技术、CLO2复合解堵技术等具有自身特色的解堵技术。

根据不同油田地质、地层、水质、污染状况,研制了缓速酸、稠化酸、低伤害酸、高效缓蚀剂、预处理液、转向暂堵等酸化体系,复配使用可优势互补、相互增效,解堵效果明显。

(一)、砂岩低伤害缓速深部酸化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应用依靠水解作用在地下缓慢生成HF体系的氟硼酸体系或通过使酸液中活性离子逐渐释放及在地层表面产生吸附阻碍H+与砂岩接触等措施,延缓酸岩反应速度,实现深部酸化。

通过对该酸液体系的不断优化完善,其综合性能评价结果显示,该酸液体系具有较好的缓速性能,较高的溶蚀能力和防二次伤害能力,且与地层配伍性好。

低伤害缓速酸配方体系具有如下特点:1、反应速度是常规盐酸的1/2-1/4。

2、可有效的控制酸化沉淀的发生,沉淀控制率在80%以上。

3、酸液活性好,是常规土酸活性的6-8倍。

4、自身粘土防膨效果好,防膨率可达80%以上(对比注水井)。

5、新型增效活性添加剂,可使酸液表面张力降至21×10-3N/m。

6、新型螯合剂1%的浓度可在残酸PH为6时螯合9.0g/L的Fe3+。

油水井高效堵水堵漏技术、作用机理和应用

油水井高效堵水堵漏技术、作用机理和应用

封 堵 高 压 盐 水
1 口
封 窜 堵 漏
5 口
修 复 套 损 井
23 口
挽 救 废 弃 井
7 口
其 它 堵 漏 井
112 口
合计145口井
现场应用示例
文33-107井
(油井堵套漏、封层)
井况
该井经堵漏后解,决又问焕题发了青春, 1措98施4年前4,月产投油产,的含一水口9老9%井,,
措施后产完油自钻8由井-1段深3套3t/3漏d00,含、米水。30%, 该井变经2形注00破水0年裂见4段效月套后大漏,修。 S220下产020,量年4,稳75月到米换3的0封挤t/未堵d成,封。层
水泥 形成
0
超细 无封堵层 水泥 形成
0
0
全部穿过 模拟漏失

0
全部穿过 模拟漏失

表3 化学堵剂YLD-Ⅰ施工性能研究
编号
表观 粘度
mPa.s
塑性 粘度
mPa.s
动切 力
Pa
初切/ 初凝/
终切 终凝
Pa
h
1 15.5 15.0 0.5 2.5/5.0 15/17.4
2
27.5 25.0 2.5 2.8/5.5 12/13.5
该挽井救投了入这了口三近濒个2于难00报题万废。元的大油修井费。。
胡侧2-36井
(油井封窜堵漏)
该井于2000年4月投产, 因固井质量差而造成套管外窜,
含水达99%,无产油量。 实施新型的化堵技术后, 成功地进行了封窜,堵住了水层, 措施前产油0t/d,含水100%, 措施后,产油16t/d,含水20%。
主要研究内容
高强度微膨胀化学堵剂 引入的材料
主要主调要节功堵能剂主是的要功能是使化学

注水井解堵措施综合评判技术与应用

注水井解堵措施综合评判技术与应用

[ 1“ ,3“ , , 8 一 “ , 2“ , 4… U ]
[ 质 含量 , 泥 渗透 率 , 隙度 , 效厚 度 , 孔 有 注入 水悬 浮 物含 量 , 油含 量 , 浮 措施 层 位 , 施 类 型 ] 措 . ( )评价论 域 的确定 2
注水井 解堵 措施 应用 选择 决 策 的评 价论 域 为
维普资讯
14 5
广 西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第 3 卷 1
1 2 构 造一级 评判 矩阵 .
要 构造评 判矩 阵 尽, 首先 要 对 因素 论域 中的各 因 素 与评 价 论 域 中各 评 价 结果 指 标 间 的 关 系进 行 数 学 描述 , 使之量 化 , 将 量化结果 转 化为 相应 的隶属 度 r 由此 构 造评 判矩 阵 . 并 本 研究采 用现 场资 料统计 分析 的方 法 确定隶 属度 .
1 模 糊 综 合 评 判 模 型
注水 井解 堵措 施 应用选 择模 糊 综合 评判 技术 是应 用 模糊 变 换 原理 和最 大隶 属度 原 则 L , 注水 井 1 对 ] 解 堵措 施 了 与解 堵措 施 效 果相 关 的各 个 主 要 因 素及 其 与效 果 指 标 间的 数学 关 系 , 用 现场 资料 统 计分 析 的方 法 , 造 一级 评 判矩 阵 , 用 专 家 打 分 法 确定 评 判 的权 利 构 利
V一 [1口 ,3 4T] 优 , , , 般 , ] u,2 , ,5一[ 良 中 一 2 差 .
收 稿 日期 : 0 6 O — 7 修 订 日期 :0 6— 4 2 20 一 3 1 ; 20 0 — 5
作 者 简 介 : 红 霞 (9 8 ) 女 , 盂 16 一 , 山东 邹 平 人 , 国石 油 大 学 ( 东 ) 师 中 华 讲

大井段水泥挤堵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大井段水泥挤堵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大井段水泥挤堵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窦 军(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原油田采油二厂井下作业大队) 摘 要: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油水井在开采和注水过程中,由于开发方案的不断调整,在不同时期将对不同层位、不同井段进行开采和注水。

在开采过程中一般要采取一次或多次注灰上返、打桥塞、打丢手等手段来实现不同时期对不同油层的开采。

随着开采难度的加大,在原井中求新的开发层和注水层时就必须选择封堵或全部封堵原开发层和注水层。

油层跨度小的井段(小于100m)挤堵,施工简单,成功率较高,对于油层跨度大的井段(大于100m)挤堵,施工复杂,风险较大,费用高,成功率低,一个层往往挤堵三至五次,才能达到施工目的。

特别是油层跨度大于300m的大井段挤堵,风险更大,费用更高,成功率更低。

近年来,通过多次套管堵漏和小层段挤堵施工,证明水泥封堵是一种费用低、效果好的工艺措施。

今年1-10月份,成功地设计、施工三口水井大井段(大于300m)油层水泥挤堵作业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措施效果。

关键词:水泥浆;挤堵;关井侯凝;钻塞1 水泥挤堵机理1.1 水泥的物理化学性质1.1.1 性质:油井水泥是一种凝固很快,且在短时间有相当高机械强度的水泥,是硅酸盐水泥中的特殊水泥。

1.1.2 油井水泥所含的成分:氧化钙60%~67%;二氧化硅21%~24%;铝钒土4%~7%;氧化铁2%~7%。

把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上述生料煅烧后即得熟料。

而熟料中包括: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铁铝酸四钙(4CaO・Al2O3・F e2O3)或铝酸四钙(4CaO・Al2O3)。

前两种是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分(约占75%),含氧化铝化合物约占25%。

1.2 水泥凝固及影响因素水泥与水混合后发生的变化非常复杂。

当水泥与适量的水混合成水泥浆时,先发生一系列的水泥颗粒和水泥矿物的化合及水化现象。

其中最快的是水解作用,其变化过程为放热反应。

注水井水力解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注水井水力解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油工程专业 , 高级工程师 , 现从事油 田开发工作 。
第1 期
卢瑜林: 注水井水力解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Nhomakorabea1・ 4
水状况等条件相 同的情况下形成的堵塞 , 吸附截 “ 留” 堵塞使井壁孔 隙度及渗透率降低的幅度 比“ 机 械截留” 2 .% 一 0 ; 架桥截留” 大 37 4 % 而“ 使孔隙度
了欠注井酸增工作的全面展开, 导致欠注越来越多。 通过对 注水井解 堵机 理及 现 有作 业 工 艺 的研 究 , 目 的是找到一种经济实用、 适应现场, 能迅速解决欠注 问题 的有效方法 。
大 。例如 20 年 , 03 在广华、 钟市、 7 陵 6等 8口井上 洗井监测井筒水质 , 从井筒油层附近返出水杂质平 均为 10r /, 09 g1最高 的甚至达 4 Om/ , a OO e1而靠地面 附近的井筒水杂质平均为 1m /。同一个井筒不 0 gl 同部位水质差别如此巨大的原因正是沉降聚集作用
() 2 水力挤压破坏。为了使“ 产生变形并破 桥” 裂, 必须使用外力作用于“ 截面上, 桥” 外力 比“ 桥”
的结构内应力 要大。设 “ 的破裂应力 [ , 桥” ]外 力挤压应力为 P 当 P≥[ 时, , ] 桥破裂。受力作用
见图 2 。
均{ ・ , -
— ・ 油 J :
之间延伸 , 隙两边 的机杂或沉积物连结起来 , 孔 像
留形式对注水井堵塞 的影响最大。根据《 油层物理 学》 上的研究资料显示 , 在地层物性、 注入水质及注
作者简介 卢瑜林 , ,92年毕业 于西南石油 学院采 女 19
“ 一样横跨孔隙空间, 隙空间内又成了很多微 桥” 孔 孔隙内迂回流动 , 因而严重影响流体的渗流。 三种堵塞对渗流的影响差别较大, 中架桥截 其

欠注井治理新技术推广应用总结报告

欠注井治理新技术推广应用总结报告
《欠注井节点分析及治理技术推广与应用》为四级科技项目,项目期限为一年(2013.1-2013.12)。
该项目针对新木采油厂注水井的欠注现象日益严重,井组开发形式日益变差,近几年实施的增压效果效果不明显、有效期较短的技术难题,结合欠注水井原因分析、形成了欠注水井综合治理技术对策,通过项目推广,实现新技术的生产应用,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欠注井问题。
2013年通过欠注井治理技术推广,治理欠注水井53口,平均日增注水900方,日增油5.5吨,年累增注32.85万方,年累增油2007.5吨以上,年创效384.49万元以上。并且水井实现正常注水,及时补充地层能量,创造的效益是长远的。
为了避免滤罐反洗后初滤水进入注水系统影响水质,借助前60区块污水系统改造,对新建污水系统增加反洗后初滤水排污流程,减少了对注水水质的二次污染,有效提高了注水水质。
1.2油层改造降压技术
1.2.1酸化增注技术
增注机理
针对地质原因欠注原因分析,制约地层导流能力主要是地层岩性致密,堵塞物复杂,油田所应用的增注剂主要有三种类型:以解无机类堵塞为主的药剂,其主要成分以盐酸、土酸为主,对油层中存在的碳酸岩垢类、亚铁垢类可以有效溶解,同时对岩层中的硅质、泥质成分具有一定的溶蚀作用;解有机类堵塞的解堵剂,其主要成分为有机酸、有机溶剂油、氢质油等,这些成分可有效溶解油层孔道中的胶质、蜡质、沥青质沉淀物;复合型解堵剂,此种解堵剂兼顾有机解堵剂和无机解堵剂的性能经过前期对油藏物性研究,优选增注药剂。
(2)油层改造认识及增注技术还有待提高。
(3)设备高效运行、管网匹配合理是保证注水井“注够水”的基础。
(4)增压泵增注技术,是解决系统末端注水井欠注的好办法。
4.2经济效益
主要是以新木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与近几年现场治理经验相结合为出发点,建立分区分压管网调整以及管网末端增压技术与物理化学增注措施相结合治理体系,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注水井欠注问题的解决对策以及评价方法。

注水井复合解堵技术研究与应用

注水井复合解堵技术研究与应用

注水井复合解堵技术研究与应用对于当今社会来说,石油资源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原料,不仅是大部分运输工具的动力来源,工业上还可以使用石油进行发电,并且从石油中可以提炼出丰富的副产品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石油又被称作“黑色金子”,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石油资源与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基于此,本文对注水井复合解堵技术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分析。

标签:注水井;解堵技术;分析1 物理方法1.1振动解堵振动解堵技术一般是利用人為在井下设置振源,从而利用振动的效果使连续的水流变为波动水流,消除地层中出现的堵塞现象。

对于孔道表面的堵塞颗粒,可以利用振动的效果使其松动、脱落,也使注水压力降低,注水的周期变长。

目前采用振动解堵技术时,井下双重振源振动仪常被广泛应用,这一仪器可以在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产生振动,并且可以使流体产生一定的压力波,从而解决堵塞问题。

1.2脉冲解堵脉冲解堵技术是通过设备产生连续的脉冲波对地层进行冲击从而达到解堵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多利用脉冲解堵仪,对仪器不断进行充放电,激发出强力的脉冲波引起地层中流体产生振动,从而使岩石表面的具有一定黏性的物体脱落,缓解堵塞现象。

此方法在岩石或孔隙非连续均匀分布的地层中也可以发挥较为明显的作用,较好地提高孔隙地连通性。

1.3高压水射流解堵高压水射流解堵技术是通过产生高压水射流从而激发出脉冲波、高频振荡冲击波以及噪声冲击波,三种冲击波同时作用于地层,从而使堵塞物松动脱落,使原油的黏性得到大幅降低,提高原油地流动性。

在此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一般采用一种高压旋转射流工具,并且可以由人工控制其转速,通过应用此类技术可以产生较大的冲击压力,在使堵塞物脱落的前提下,还可以破碎地层中的岩石,从而使孔道的流通性大幅提高,最终达到解堵的目的。

1.4超声波解堵相对于上述技术,超声波解堵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主要利用超声波的特性通过机械作用、空化作用以及热作用对油层的渗透率、原油的黏度进行改善。

油水井解堵机理及技术

油水井解堵机理及技术

油水井解堵机理及技术摘要:本文分析了油水井堵塞原因,对解堵技术进行了理论综述,对现场注水井的解堵施工进行了论述,对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现场解堵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油水井解堵酸化施工随着油田勘探开发过程的进行,钻井、固井、完井、压裂、注水等各种措施都有可能对油层造成伤害,因而导致油层的堵塞。

当油层发生堵塞后会导致水注不进,油采不出等现象的发生,最终导致油气资源极大浪费。

因此,有关油气层保护的问题日益引起各界的重视,并成为油气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一、堵塞原因分析造成堵塞的原因很多,外部措施主要有钻井、固井、完井、试注、修井、压裂、酸化等措施不当,造成地层变化,地层原始孔隙受损或外来物堵塞喉道,造成渗透率下降。

从堵塞物性质上主要分为泥浆颗粒堵塞、粘土膨胀、次生矿物沉淀,有机垢堵,无机垢堵,乳化堵塞、水锁、润湿性反转、注入流体携微粒堵塞、地层内微粒运移、粘土矿物酸敏水敏造成的膨胀粉碎、细菌作用、出砂等。

二、解堵技术分析1.活性酸解堵技术该技术主要采用一种高效活性剂,即能解除有机物堵塞又能解除无机物堵塞。

在工艺上采用两级酸化的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地层水钠、钾离子和氟硅化合物、氟铝化合物反应产生二次污染,对于老井的混合性堵塞处理效果较好。

2.缓速酸解堵技术采用氟化氨等缓冲添加剂做潜在酸,能够降低反映速度,使解堵液到达地层深部仍可反应解除深部堵塞。

3.分层解堵技术采用水嘴投捞工艺对分层水井各层段分别解堵或采用分层挤注工艺管柱解堵。

投捞水嘴方法的优点是可不上作业,节约施工费,解堵针对性强。

缺点是如果解堵多层,反复投捞很烦琐,如果投捞过程中出现投不进、捞不出、遇卡、拔断钢丝等问题还要上作业,如果地层压力低,则反排不彻底,易发生二次污染,没有循环通道不能气举、不能洗井,如果封隔器不密封,则起不到分层解堵的作用。

分层挤注工艺即采用两级K344-110封隔器和745-5配水器管柱由下至上逐层进行解堵处理,该工艺的优点是可灵活设计解堵层段,卡距可大可小,针对性更强,不担心封隔器的密封问题,可与热洗井、热泡沫洗井、气举等工艺灵活配合,可强排酸,解堵效果有保障。

注水井酸化解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注水井酸化解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19. 6(下) 现代国企研究393摘要:扶余油田注水开发时间较长,污水全部回注,各种化学增产措施的实施,导致部分储层污染,欠注井、层逐年增加,常规处理措施已不能满足需求。

为此,深化欠注井机理认识,持续开展“管理增注一方水工程”,坚持“水井欠注,不等于油层物性差”理念,逐井查找导致欠注的主要因素,验证每口井的启动压力,提出相应解堵增注措施。

关键词:影响欠注;酸化配方;认识陈 哲注水井酸化解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储层伤害的影响因素(1)扶余油田储层特点:分布比较稳定,但物性变化比较大,无论在平面及纵向上,渗透率差异较大。

最大孔喉半径的变化范围为2.8-23.5μm,有效孔隙度一般为22%-26%,空气渗透率一般在100-500mD,平均180mD,东区物性比中西略好。

(2)引起储层伤害的因素:①外来微粒的影响:在地层中常存在着一些如钻井作业、完井作业、修井作业及增产措施带来的外来颗粒,这些外来颗粒的组分范围很宽,钻井液中的颗粒物(粘土钻屑防滤饰物质及聚合物等),注入水中的微粒:如水质差、罐涂层、罐残余物以及油管和管道的碎屑等,这些注入液体中的微粒伤害常发生在近井地带,使之堵塞地层孔隙喉道,一般深度可达到1米以上。

②细菌及井下产生垢的影响:由于注入水中细菌的含量的超标。

这些细菌都会在不同条件下各自进行繁殖,繁殖的细菌除本身造成堵塞外,由它们代谢作用而生成的化合物的沉淀也会堵塞地层。

如:硫酸盐还原菌存在时,水中SO42-被还原而生成H2S,H2S与二价铁Fe2+生成硫酸亚铁沉淀;又如由铁菌的代谢作用产生的Fe(OH)3的沉淀,由腐生菌形成的藻类,这些产物都会堵塞地层。

二、酸化的主要特点及要素酸化是注水井增注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在低于储层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液挤入储层孔隙空间,使酸液沿径向渗入地层而溶解地层孔隙空间的颗粒以及其它堵塞物,扩大孔隙空间而恢复或提高地层渗透率。

主要特点:不实施起下管柱作业,节约成本;对酸化配方体系性能要求高;一般酸液组成为: 前置液+处理液+顶替液;井口注入,施工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油水井王水酸酸化解堵技术及应用

油水井王水酸酸化解堵技术及应用

作者简介 : 高
磊(9 3 )男 , 18 一 , 陕西志丹人 , 延长油 田股份有限公 司助理工程 师。
第 3期
表 1 勘探历程年度表
油水井王水酸酸化解堵技术及应用
7 5
试着将各种酸液体系用于施工 。目前已发展完善了 多种系列化的酸化工作液体系, 可满足不 同储层条
件 的施 工需要 。
第3 O卷
第 4期
延安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un l f a a nvri N tr ce c dt n o ra o n nU i s y( a a S in eE i o Y e t u l i
V0 . O No 4 13 . De . c 20】1
21 年 1 01 2月
多种堵塞物的新酸液体系 , 是有关研究人员一直致
力 研究 的课 题 。
20 06年底 , 累计完成探采井 33 4 5口, 勘探面积 25 00
k 探明地质储量 23×1。 , m, . 0 t累计 完成原油产量
5 0 3 1 , 9 . 8× 0 t销售收入 1 19 亿元 , 0.5 实现利税 费
关键词 : 王水 ; 酸化 ; 堵塞 物 ; 稳产 中图分 类号 :E 5 . T 35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O 4 2 2 1 ) 30 7 - l 0 0 x( 0 1 0 - 4 5 0 0
酸化工艺技术作为油田投产、 增产措施 , 历来受
到 油 田的重 视并 得到 了广泛应 用 。油 井 酸化解 堵主 要 是针对 钻 井过程 和 固井 过程 的钻井 液 和完井 液 以 及 水 泥浆对 油层 的污 染 , 井增 注 主 要 是针 对 回注 水 污 水水 质不 达标对 油 层 所 造成 的伤 害 , 以解 除近 井 地 带 的堵塞 为 主要 目的 。长期 以来 , 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艺 的实 酸

临盘油田新投转注欠注井的一种小型酸化解堵工艺

临盘油田新投转注欠注井的一种小型酸化解堵工艺

带入地层的固相颗粒及射孔过程 中产生的碎屑, 堵
塞渗 流孔 隙 , 以及 炮 眼附近 压实 带渗透 率下 降 。
收稿 日期 :0 1— 6— 7 2 1 0 2
作 者简介 : 汪双喜 (9 0一) 男 , 18 , 工程师 , 现在胜利油 田临盘采油厂工艺所 主要从事油 田注水工作 。

t e rc n u c sf le a l . h e e ts c e su x mp e
Ke o d : e jci e ; eu d r net nw l s a c ict n yw r s n w i et nw l t n e jci e ;m l ai f a o n o lh i o l l di i
A s at T i at l ma l it d cstosces l xmpe fai pcl gfr h e j — b t c : hs r c i y nr u e u csf a l o cd i i o ten w i e r ie n o w ue s kn ne

汪双喜 , 李 杰 , 张朝栋
( 胜利油 田临盘采 油厂 , 山东 德州 2 10 ) 557
摘 要 : 绍 了两 口新投转 注 井试验应 用小型 酸化 的成 功 经验 。通 过 总 结分 析 , 出 了利 用 小 介 提
型 酸化解堵 工艺 , 决这 类井 的欠 注 问题 。并通 过 近期 施 工过 的成 功 实例 , 力地证 明 了此 工 解 有
欠注 的最 主要 的原 因之 一 。要 想 减 少欠 注井 , 须 必
设 法解 决新 投转 注井 的欠 注问题 。 采取 酸化 解堵 措施 是解 决新 投转 注井 欠 注 的最
a a s .S rn v e c a tipoes s oesi be o te e n e jc o e ru h nl i os ogei n et t h rcs i m r ut l frh w u d rnet nw lt og ys t d h s a n i i lh

油水井负压解堵技术的应用

油水井负压解堵技术的应用

油水井负压解堵技术的应用周波(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进出口公司,辽宁盘锦 124102)摘要:负压解堵工艺技术是通过特制的井下负压发生器对地层产生负压,结合不同的处理液以解除地层堵塞,有效避免措施过程中对油层的二次伤害。

该技术对泥浆污染、油层微粒运移、机械杂质污染的油水井效果较好。

在辽河油田大凌河等油井上现场试验效果好于其他常规酸化解堵工艺。

关键词:负压发生器;解堵;二次伤害;油层油藏在开采过程中常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其中钻井过程的泥浆伤害是近井地带完井后油井低产能、注水井注水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油水井在措施和注水过程中,由于蜡、•胶质、残余水、乳化液、残余酸以及各种机械杂质等均可能造成油层的伤害,使油水井渗流能力下降。

目前国内外进行了多种油层处理工艺,如酸化、压裂以及其它多种物理法处理油层技术,但在消除油层伤害的同时,由于处理液不同程度地进入油层又会造成二次伤害。

负压解堵工艺针对上述措施工艺的不足,解决处理液或酸液的返排问题,使油层不受处理液体和残酸的伤害。

应用地层液进行处理,净化地层,增加油层的渗透能力,从而改善注水效果,提高油井产量。

排出地层泥浆、机械杂质等污染物。

1 负压对地层的作用及负压解堵工艺适用条件1.1 负压对地层的作用净化作用:施工过程中,•工作介质在连续交变压力作用下,油流孔道会产生水击现象,被圈闭的流体在负压的作用下,迅速地冲向井底,有效地冲蚀套管孔壁上的沉积物,使射孔孔眼中的堵塞物疏通,在瞬时负压作用下,促使侵入油流通道中的介质全部流入井筒,并被排出井筒,从而达到净化渗流通道,•解除孔眼堵塞的目的。

清洗作用:在负压反复产生的条件下,•油层受干扰的近井地带保持相当高的最大压力梯度,•它远远超过一次负压产生的压力梯度。

且最大压力梯度不是发生在井壁上,而是发生在近井地带,并随着深入地层内部而消失。

•由于随时间变化的最大压力梯度在时间上与瞬间井底负压相吻合,•所以减少了孔隙空间基岩上的压紧力,更有利于分散相从油层流向井筒,实现对地层的清洗,解除孔隙堵塞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井解堵技术在欠注井中的应用
摘要:目前欢西油田注水区块存在各种原因导致的欠注井有35口,日欠注量为2060方。

采用常规酸化解堵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在分析油层堵塞原因的基础上,引进二氧化氯解堵技术。

在严格的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的情况下,证明了二氧化氯作为一种强氧化性可以有效地解除高分子聚合物、细菌、硫化亚铁等造成的堵塞,从而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水井注入量。

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欢西油田水井欠注二氧化氯解堵
前言
目前欢西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由于前期向地层回注污水,以及某些增产、增注措施的影响,注水井井下状况变差,地层污染堵塞类型呈现复杂化、多样化,不仅存在碳酸盐垢、粘土颗粒无机物堵塞以及胶质、沥青质有机物堵塞,而且还会存在硫酸盐还原菌(SRB)、腐生菌(TGB)以及高分子聚合物等的污染堵塞[1]。

欠注井逐年增加,影响区块产量。

常规酸化仅能解除绝大部分无机物对地层造成的渗透性损害,但对高分子聚合物、生物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对地层的堵塞,效果较差。

在具体分析油层堵塞原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解堵工艺技术,引进二氧化氯解堵工艺,进行现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欠注区块概况
目前锦州油田稀油注水区块存在各种原因导致的欠注井有35口,日欠注量为2060m3。

中-低渗区块锦98(杜)、锦2-6-9(杜)的水井普遍存在欠注现象,主要由油层堵塞所致,堵塞原因复杂多样。

两个区块大部分水井都直接表现为井压高,注入量达不到配注要求。

因此切实有效地解堵技术是恢复地层吸水能力的关键。

二、地层堵塞原因分析
造成地层堵塞的原因主要有:
1.钻井液固相颗粒侵入造成的孔隙机械堵塞;
2.修井液与地层流体不配伍产生乳化堵塞;
3.砂岩中某些粘土矿物(蒙脱石膨胀性最大、伊利石/绿泥石次之、高岭石几乎不膨胀)水化(地层水、外来水)膨胀、水化分散、运移堵塞油层孔隙[2];
4.油井注水过程中,注入水中细菌群落、硫化物与原油中重质组分的混合物
会造成地层堵塞[3];
5.压井、水力压裂、酸化、高聚物驱油和调剖堵水等措施处理过程中,进入地层的可交联、可膨胀的高聚物也容易堵塞地层
6.地层和井柱设备、管线常被腐蚀垢堵塞;
7.因注入速度,转抽时压差的突然增大等导致速敏矿物剥蚀、运移产生的沉淀堵塞油层。

三、解堵机理
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

1987年M.McGlathery首次用二氧化氯的强氧化作用消除聚丙烯酰胺(HPAM)对井底的堵塞。

1989年D.Brost广泛利用二氧化氯与酸的协同关系消除聚合物、铁硫化物、微生物对井底的堵塞。

1995年四川磨溪气田对二氧化氯与酸结合清除腐蚀垢、聚合物造成的气层堵塞进行了可行性探索[4]。

1.物性[5]
二氧化氯的分子式为ClO2,结构式为O-Cl-O,键角116.5°,Cl-O键长0.149 nm,分子外层含有19个电子。

具有强氧化性。

标准状态下二氧化氯为黄绿色气体,有氯的刺激性气味,熔点-59℃,沸点11℃,密度1.64 g·m-3(0℃)。

二氧化氯易溶于水,溶解度相当于氯气的5倍,二氧化氯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中,不易发生水解。

水溶液呈淡黄色,在碱性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酸性条件下处于非稳定状态,通常采用酸(HCl、HF)作活化剂。

2.解除细菌堵塞
细菌代谢作用会将Fe2(SO4)3还原为FeS和H2S,H2S使井柱设备和管线腐蚀加剧,FeS则导致地层和设备堵塞,二氧化氯分子的外层键域有一个未成对的自由电子,对细菌的细胞壁有强烈的吸附能力与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壁内的酶,分解细胞质的氨基酸,导致肽键(即氨基酸键)断裂,从而杀灭地层水和注水系统中存在的硫酸盐还原菌(SRB)、腐生菌(TGB)、铁细菌(IB)、藻类,解除细菌代谢作用导致的原油与硫化物堵塞[6]。

3.解除高聚物堵塞
二氧化氯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使高分子的聚丙烯酰胺降解,粘度大幅度降低。

进入地层的纤维素、瓜胶、田菁和聚丙烯酰胺等高聚物都能被二氧化氯降解成小分子,被注入水溶解而携带走,解除高聚物对井眼和近井地带的堵塞。

4.二氧化氯解除硫化亚铁堵塞[7]
二氧化氯是无机硫化物和有机硫化物的选择性强氧化剂,氧化能力是氯气的2.63倍,能在很宽的PH值范围(2~10)内与FeS、H2S迅速反应:
5FeS+9ClO2+2H2O→5Fe3++5 SO42-+4H++9Cl-
5H2S+8ClO2+4H2O→5SO42-+8Cl-+18H+
二氧化氯与FeS反应后,S2-生成SO42-,反应生成的H+会减缓酸液的pH 值上升速度,防止形成Fe(OH)2和Fe(OH)3胶体;还可以将Fe2+氧化成Fe3+,与Fe2+相比,Fe3+沉淀需要更高的pH值,在酸液中添加铁离子螯合剂将Fe3+螯合,可以避免产生二次沉淀,因此,二氧化氯在杀灭细菌的同时,能彻底解除生产井和注水井近井地带的FeS堵塞,并氧化H2S,减轻诱导腐蚀。

5.解除垢物堵塞
细菌垢物成分主要为二硫化铁和硫化亚铁,并含有少量氯化铁,单纯用酸处理难以清除,用二氧化氯与酸液复合处理,可理想地清除腐蚀垢物对井下管柱系统的堵塞。

四、室内试验
1.高分子聚合物溶解实验
实验室中通过对包括二氧化氯的四种药品进行对体膨颗粒溶解性性能测试,发现含有10%的二氧化氯水溶液在3小时候把体膨颗粒全部溶解为粉末,由此证明二氧化氯的溶解能力最强。

通过对二氧化氯对体膨颗
粒的定量试验最终的出该药剂的最佳使用浓度(见表4-1)。

实验条件:60℃,6h
实验结论:二氧化氯对膨体聚丙烯酰有一定的溶解能力,且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溶解能力加大,需要通过试样确定一个使用安全,经济效益高的使用浓度。

2.岩芯流动实验
岩芯流动实验的目的在于认识ClO2对模拟堵塞物的处理效果,为ClO2在现场应用提供依据。

实验程序:
取天然岩芯两块,制成φ25.4mm×64.8mm和φ25.4mm×69.9mm的圆柱,两端磨平,分别放入岩芯夹持器中,加热到实验温度。

2.1用KCl溶液测定岩芯原始渗透率。

2.2用硫化亚铁、菌体、聚合物溶液配制混合物作为人工合成的堵塞物。

用大于
3.1MPa的压力挤入岩芯,其量为孔隙体积的7倍,使岩芯受到伤害。

2.3在第一支岩芯内注入一定浓度的盐酸以除去酸溶物;在第二支岩芯内注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和胶束溶液混合物,除去酸溶物和部分有机质。

2.4将一定浓度ClO2溶于KCl溶液中,注入第一支岩芯,将一定浓度ClO2溶于酸性的(pH=2)KCl溶液中,注入第二支岩芯,使其与人工合成的堵塞物的组分反应,清除合成样品对岩芯的堵塞。

2.5接着泵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和几种酸的混合液,再次活化ClO2,清除注ClO2阶段被分解的堵塞物。

2.6最后用KCl溶液冲洗。

2.7测定最终渗透率恢复值。

实验结果看出:第一块岩芯原始渗透率为130×10-3μm2,经伤害,解堵后渗透率最后恢复到64×10-3μm2,恢复率为49%。

第二块岩芯原始渗透率为314×10-3μm2,恢复后为343×10-3μm2,恢复率为109%。

第一块岩芯的渗透率仅恢复49%,可能与原始渗透率低及硫化亚铁氧化分解生成的Fe3+在低pH值条件下形成氢氧化铁胶状沉淀,而对岩芯造成二次堵塞有关。

第二块实验中在酸中加入胶束溶液,渗透率出现波动,这可能是岩芯润湿性变化及部分有机垢被清除的结果。

第二次注入混合酸,再次激活ClO2,ClO2氧化分解的产物被冲洗出来,加之有酸化作用,岩芯渗透率得到迅速恢复。

五、现场试验
先后在欢西油田试验二氧化氯解堵5井次,工艺成功率100%,措施有效率100%,平均单井日增注27m3,平均有效期5个月,阶段增注21384m3,对应油井增油1847t。

5口措施井解堵前均因为注水压力高注不进,欠注极其严重,措施后基本达到配注要求,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结论
1.二氧化氯可以解除高分子聚合物、细菌群落等造成的有机堵塞,对铁硫化物等造成的无机堵塞也有较好的解堵效果。

2.在欠注水井解堵前,对堵塞类型分析研究。

对油层近井地带复杂多样的污染堵塞类型,可以采用将二氧化氯与酸化处理液相结合的方式,能起到显著的解堵效果。

3.二氧化氯解堵工艺成本低廉,施工简单,适应性强,是水井解堵增注的新型工艺技术,在油田注水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Glathery MS. Method for removing polymer plugging in well boreholes [Z]. US 4871 022,1988.
[2]杨兴华.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粘土矿物的变化及作用分析[D].大庆石油学院,2008.
[3]王亚娟. 砂岩储层的伤害诊断技术与伤害解除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
[4]田兴国,吴彦川,山其坤,等. 二氧化氯在油田增产增注中的应用[J].油田化学,1999,19(4):384-389.
[5] 余海棠,郝世彦,赵晨虹,等. 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J]. 断块油气田,2009,16(4):112-114.
[6]覃忠校,黎石松,张兴建,等. 二氧化氯复合解堵工艺的研究及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02,30(3):63-64.
[7] 樊世忠,王彬. 二氧化氯解堵技术[J]. 钻井液与完井液,2005,22(S1):113-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