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现代名医表

合集下载

30位当代国医大师

30位当代国医大师

30位当代泰斗级老中医成“国医大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评选出首届“国医大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他们将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jiǎ、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按姓氏笔画)。

这30位首届“国医大师”,是从全国中医(包括民族医药)临床工作者中遴选出来的,均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工作经历都在55年以上。

6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人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北京10人、上海3人、江苏3人,广东、浙江、天津、山东、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河南、四川、广西、内蒙、西藏各1人。

1. 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擅治多种疑难杂症。

方和谦之父方伯屏师从御医赵云卿,为当年京城“十大名医”2. 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1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15岁时从开药铺的父亲手中得到本《黄帝内经》,在江南奉贤出诊12年中几乎每天抚读,在江苏省中医学校进修破格留校,后调北京中医学院,创建内经教研室。

对五行、气血循环、运气学说提出独到见解。

3. 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2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全国500位名老中医目录

全国500位名老中医目录

国务院授予的全国500位名老中医目录今天去某医院,找国务院授予的500位名老中医目录。

顺便去门诊挂号处看了看。

只见挂号窗口的上方写着:李军翔教授限号30个,史利卿教授限号15个,陈淑长教授挂号费300元,姜良铎挂号费300元…… 在排队挂号的人中,有很人在嘀咕:这几个都是教授,那个姜良铎什么名头都没写,挂号费要300元,怎么回事啊?这就是所谓的有缘和无缘了。

说起姜良铎,要从刘海若的事迹说起。

2002年5月8日,凤凰卫视主播刘海若与台湾女记者巫佳静、林家欣结伴到英国旅游时遇上火车出轨意外,巫、林两人在意外中死亡,刘海若经英国医院抢救后,被判定脑干死亡。

海若的家人无法接受这一事实,要求中国专家一同会诊。

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飞往伦敦会诊,并推翻了“脑死亡”的判定。

回国后,在凌风、周德安、姜良铎三人组成的救治专人组的鼎力治疗下,刘海若奇迹般的康复了。

姜良铎是排毒养颜胶囊的发明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头衔一大堆。

医院觉得以姜良铎的医术造诣,无需写上教授什么的,但普通百姓不是对每一个行业的名人都熟悉,因而还在议论,姜良铎什么称谓都没有,挂号费怎么要300元?无独有偶,有些我亲爱的读者朋友,强烈要求我推荐好的中医大夫。

象凌风、周德安、姜良铎、冯天友这样的名医,现在基本挂不到号,因为都被号贩子给挂走了,然后高价倒卖。

冯天友的号被号贩子炒到:当天看5000元,三天后看3000元。

所以,我选择那些淡泊名利,又有真才实学的医生推荐给读者。

这些名老中医是被国务院正式受封的500位名老中医之一。

年龄都在65岁以上,从医几十年,经验丰富。

但一辈子致力于临床治疗,不出去演讲,普通百姓知之甚少。

八零后的女性朋友,知道的更少。

但这些名老中医都是国宝,那个年代的医生,功利心不强,一心治病救人。

能得到他们中任何一位的救治,对于当今的我们,都算是幸运的缘分。

这些名老中医,大部分年事已高,不再给人看病。

三十位国医大师

三十位国医大师

三十位国医大师摘至新浪博客的转载他们是我国老中医药专家的代表,具有德高望重、众望所归,医术精湛、疗效显著,医德高尚,德艺双馨,学术鲜明、成就突出,传承授业、胸怀博大的共同特点,他们是中医药事业成长的旗帜。

为中医药事业成长赤诚相见,呕心沥血,为五千年中医药血脉代代相传做出重要贡献。

下面是他们的简介:1. 方和谦男,汉族,首都医科大学从属北京朝阳病院主任医师、传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担任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法宗伤寒经方新用◆他出身京城中医世家,父亲方伯屏、兄长方鸣谦皆名中医◆他精通伤寒,却不自诩为经方派,主张经方和时方合用,自创多张经验方◆他对京剧、象棋、美食样样爱好,还写得一手标致的毛笔字方和谦小传1923年生于中医世家,12岁随父行医,19岁取得医师资格。

1954年~1958年在北京市卫生局任科员。

1958年调入北京市中医病院任内科医师、教研组组长,兼任北京中医进修学校伤寒教研室组长。

1968年~1999年任北京朝阳病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首都医科大学传授。

1993年享受国务院颁布的当局特殊津贴。

1991年~2008年,先后担任第一、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担任工作指导老师。

1998年起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副主委、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常委、北京市红十字会理事等职务。

2. 王玉川男,汉族,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传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内经》研究领军人。

王玉川小传1923年,生于江苏省奉贤县。

1941-1943年,从医于中医名家戴云龙先生、陆渊雷先生,学成后在当地行医。

1943年-1955年,在奉贤县开设门诊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1955年-1956年,在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深入学习中医相关常识。

1956年-1957年,在南京中医学校从事中医药教学与临床工作。

最新国家级名医大师及擅长名单全知道!

最新国家级名医大师及擅长名单全知道!

最新国家级名医大师及擅长名单全知道!最新国家级名医大师及擅长名单全知道!2018-10-14 07:16导读:中医中医不仅能治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对慢性病、疑难杂症非常有效。

对于这些多因素疾病,现代医学可能没有很好的办法,而这些疾病正是中医的优势。

今天,就向您介绍北京那些“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

除此外,在北京看中医,还能找更多别的医师,他们一样很棒!!一这些中医名师就在您身边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颁布30位医生获“国医大师”、100位医生获“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

在北京,看看他们都是谁?“国医大师”名单吕仁和1934年9月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1962年10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擅长:糖尿病、肾脏病的中医药防治。

出诊信息:周二、周五下午,东直门医院国际部出诊。

许润三1926年10月生,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

1949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擅长: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肌瘤等的中医诊断及治疗。

出诊信息:周三上午出诊。

柴嵩岩1929年10月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1948年1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擅长:女性闭经、不孕症。

出诊信息:周二上午,北京中医医院明医馆出诊。

薛伯寿1936年8月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1963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擅长:内、妇、儿科疑难病。

出诊信息:周二、五上午出诊。

“全国名中医”名单王庆国男,汉族,中共党员,1952年10月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古今名医

古今名医

∙上古名医-巫咸∙上古名医-巫彭∙上古名医-巫妨∙上古名医-桐君∙上古名医-鬼臾区∙上古名医-僦贷季∙上古名医-少俞∙上古名医-俞跗∙上古名医-少师∙上古名医-雷公∙上古名医-伯高∙上古名医-岐伯[图]∙上古名医-黄帝[图]∙上古名医-神农氏[图]∙上古名医-伏义氏∙周汉晋名医--葛洪∙周汉晋名医--涪翁与程高、郭玉∙周汉晋名医--皇甫谧∙周汉晋名医--王叔和∙周汉晋名医--华佗∙周汉晋名医--张仲景∙周汉晋名医--淳于意∙周汉晋名医--扁鹊∙南北朝名医--甄权∙南北朝名医--许胤宗∙南北朝名医--徐之才∙南北朝名医--全元起∙南北朝名医--陶弘景∙南北朝名医--雷斆∙隋唐名医--巢元方∙隋唐名医--孙思邈∙隋唐名医--张宝藏∙隋唐名医--崔知悌∙隋唐名医--张文仲∙隋唐名医--韦讯∙隋唐名医--王焘∙隋唐名医--鉴真∙隋唐名医--王冰∙隋唐名医--刘禹锡∙隋唐名医--昝殷∙隋唐名医--李珣∙隋唐名医--韩保升∙宋金元名医--王惟一∙宋金元名医--林亿∙宋金元名医--唐慎微∙宋金元名医--朱肱∙宋金元名医--苏颂∙宋金元名医--钱乙∙宋金元名医--沈括∙宋金元名医--许叔微∙宋金元名医--成无己∙宋金元名医--王履∙宋金元名医--戴思恭∙宋金元名医--滑寿∙宋金元名医--危亦林∙宋金元名医--忽思慧∙宋金元名医--朱震亨∙宋金元名医--王好古∙宋金元名医--罗天益∙宋金元名医--窦默∙宋金元名医--张从正∙宋金元名医--张元素∙宋金元名医--陈自明∙宋金元名医-李东垣∙宋金元名医-张子和∙宋金元名医-刘完素∙宋金元名医-宇陀宁玛·元丹贡布∙明代名医--汪机∙明代名医--薛己∙明代名医--万全∙明代名医--高武∙明代名医--李时珍∙明代名医--徐春甫∙明代名医--龚廷贤∙明代名医--方有执∙明代名医--杨济时∙明代名医--张介宾∙明代名医--傅青主∙明代名医--张景岳∙明代名医--王肯堂∙明代名医--吴昆∙明代名医--缪希雍∙清代名医--邹润安∙清代名医--刘奎∙清代名医--李延∙清代名医--尤怡∙清代名医--薛雪∙清代名医--叶天士∙清代名医--徐大椿∙清代名医--赵学敏∙清代名医--承淡安∙清代名医--祝味菊∙清代名医--施今墨∙清代名医--恽铁樵∙清代名医--张山雷∙清代名医--曹颖甫∙清代名医--何廉臣∙清代名医--张锡纯∙清代名医--唐宗海∙清代名医--费伯雄∙清代名医--王旭高∙清代名医--王士雄∙清代名医--王清任∙清代名医--陈念祖∙清代名医--吴塘∙清代名医--张璐∙清代名医--喻昌∙清代名医--沈之问∙清代名医--李中梓∙清代名医--赵献可∙清代名医--吴有性∙清代名医--汪昂∙近代名医--陈莲舫∙近代名医--丁德恩∙近代名医--刘道信∙近代名医--赵文魁∙近代名医--关月波∙近代名医--冯济卿∙近代名医--韩一斋∙近代名医--梁保和∙近代名医--杜自明[图] ∙近代名医--王仆诚∙近代名医--魏舒和∙近代名医--赵树屏∙近代名医--郑守谦∙近代名医--哈锐川∙近代名医--王文鼎∙近代名医--于道济∙近代名医--王乐亭∙近代名医--金厚如∙近代名医--钱伯煊∙近代名医--时逸人∙近代名医--刘寿山∙近代名医--卢英华∙近代名医--秦伯未∙近代名医--沈仲圭∙近代名医--冯泉福∙近代名医--陆石如∙近代名医--杨艺农∙近代名医--赵心波∙近代名医--周慕新∙近代名医--郗霈龄∙近代名医--赵锡武∙近代名医--韦文贵∙近代名医--许公岩∙近代名医--章次公∙近代名医--马龙伯∙近代名医--丁化民∙近代名医--祝伯权∙近代名医--夏寿人∙近代名医--白啸山∙近代名医--罗止园∙近代名医--袁鹤侪∙近代名医--冉雪峰∙近代名医--杨浩如∙近代名医--张菊人∙近代名医--金书田∙近代名医--刘辅庭∙近代名医--王石清∙近代名医--黄竹斋∙近代名医--高凤桐∙近代名医--蒲辅周∙近代名医--陈邦贤∙近代名医--佟阔泉∙近代名医--方伯屏∙近代名医--杨济生∙近代名医--陈慎吾∙近代名医--牛泽华∙近代名医--曹锡珍∙近代名医--祁振华∙近代名医--杨子谦∙近代名医--赵炳南∙近代名医--岳美中∙近代名医--宗维新∙近代名医--余无言∙近代名医--姚正平∙近代名医--叶心清∙近代名医--崔萃贤∙近代名医--胡荫培∙近代名医--卢冶忱∙近代名医--房芝萱∙近代名医--王鹏飞∙近代名医--刘奉五∙近代名医--刘春圃∙近代名医--魏龙骧∙近代名医--胡荫培∙近代名医--赵绍琴∙近代名医--王鸿士∙近代名医--朱颜∙近代名医--梁宗翰∙近代名医--任应秋[图]∙近代名医--祝谌予[图]∙近代名医--郭士魁∙近代名医--王大经∙近代名医--黄乐山∙近代名医--李介鸣∙近代名医--刘渡舟[图]∙近代名医--董建华[图]∙近代名医--哈玉民∙近代名医--方鸣谦∙近代名医--董万鑫∙近代名医--方药中∙近代名医--任徵五∙近代名医--夏锡五∙近代名医--董怀一∙丁季峰[图]∙佟忠义[图]∙张重华[图]∙张赞臣[图]∙陆南山[图]∙徐仲才[图]∙顾伯华[图]∙孟仲法[图]∙黄鸿舫[图]∙方慎盦[图]∙陆瘦燕[图]∙程门雪[图]∙蔡小荪[图]∙朱南孙[图]∙顾筱岩[图]∙柏连松[图]∙陆德铭[图]∙于尔辛[图]∙陈健民[图]∙柴松岩[图]∙吴定寰[图] ∙巫君玉[图] ∙陈文伯[图] ∙刘韵远[图] ∙王玉川[图] ∙王绵之[图] ∙方和谦[图] ∙邓铁涛[图] ∙朱良春[图] ∙任继学[图] ∙苏荣扎布[图] ∙李玉奇[图] ∙李济仁[图] ∙李振华[图] ∙李辅仁[图] ∙吴咸中[图] ∙何任[图]∙张琪[图]∙张灿玾[图] ∙张学文[图] ∙张镜人[图] ∙陆广莘[图] ∙周仲瑛[图] ∙贺普仁[图] ∙班秀文[图] ∙徐景藩[图] ∙郭子光[图] ∙唐由之[图] ∙程莘农[图] ∙强巴赤列[图] ∙裘沛然[图] ∙路志正[图] ∙颜正华[图] ∙颜德馨[图]。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

张茅1、何任,男,汉族,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

2、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著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程莘农,男,汉族,1921年8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5、贺普仁,男,汉族,1926年5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6、李辅仁,男,汉族,1919年6月出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1941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7、路志正,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8、郭子光,男,汉族,1932年12月出生,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30位当代泰斗级名老中医

30位当代泰斗级名老中医

30位当代泰斗级名老中医(民族医)成为首届“国医大师”1. 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2. 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3. 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4. 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5. 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6. 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7. 何任男,汉族,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

8. 吴咸中男,满族,1925年8月出生,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起即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症,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9. 张灿玾男,汉族,1928年7月出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9 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10. 张学文男,汉族,1935年10月出生,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53 年5 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汇集]中国现代十大名医

[汇集]中国现代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1、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

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

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

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

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

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

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

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

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

有一次,他到了晋国(今山西、河北、河南一带),正碰到了晋国卿相赵简子由于“专国事”,用脑过度,突然昏倒,已五天不省人事了。

大夫(官名)们十分害怕,急忙召扁鹊诊治。

扁鹊按了脉,从房里出来。

有人尾随着探问病情,显得很焦急。

扁鹊沉静地对他说:“病人的脉搏照常跳动,你不必大惊小怪!不出三日,他就会康复的。

”果然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醒过来了。

准确地用切脉诊病是扁鹊的首创。

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高度赞扬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近代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扁鹊“是切脉治病的创始人”。

2、张仲景,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一五O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活了七十岁左右。

他自小好学深思,“博通群书,潜乐道术。

”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

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颙别传》)。

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

”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

各朝代名医及代表医籍

各朝代名医及代表医籍

医家:一、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原姓秦,名越人,又号卢医,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生卒年代不详,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

因其医术精湛,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轩辕时代的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

扁鹊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同时反对巫术治病,认为医术和巫术势不两立。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当时扁鹊称之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

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

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妨忌杀害。

扁鹊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尚的医德。

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

在《史记》中概括归纳为六条戒律,称为“六不治”。

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病情严重到“形羸不能服药、藏气不定”等。

即: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不治。

这是他治病的信条,由此也反映出他高尚的医疗品德。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

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二、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

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

为此,他不愿做官,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了不起,这个中医流派,竟诞生了7位国医大师!

了不起,这个中医流派,竟诞生了7位国医大师!

了不起,这个中医流派,竟诞⽣了7位国医⼤师!“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

孟河医派是发源于常州,流布于全国的地域性医学流派,形成可追溯⾄东汉三国时期,可谓为葛洪医药余绪。

⾃明末清初以来,孟河医派不断发展壮⼤,影响⼒⼀直延续⾄今⽇;全国仅有的90位“国医⼤师”中,竟有七位出⾃孟河医派,可谓名家辈出,⼈才济济。

⼀、陆⼴莘(1927-2014)⾸届国医⼤师。

18岁学中医,早年师从孟河医派陆渊雷、章次公、徐衡之等名家,进⼊过“陆渊雷医室遥从部”,曾随章次公临诊,在中央⼈民医院中医科⼯作时接受了徐衡之主任的⾔传⾝教。

陆⽼是我国第⼀批“中学西”⼈员,受过正规的中西医教育,曾在中医、西医权威机构临床、科研和教学。

他⼼智超群,且博极医源,遍求中外,不断参悟中医学的精髓,在中西医模式⽐较、当代中医的使命和发展⽅向等⽅⾯形成了逻辑严密、⾼屋建瓴的学术思想。

在当今中医界中,因为敢于提出尖锐问题、善于逻辑思辨和观点独具创见,⽽被誉为“中医界的哲学家”。

⼆、裘沛然(1913-2010)⾸届国医⼤师。

13岁跟随叔⽗学医,1931年求学于孟河医派⼤家丁⽢仁创办的上海中医学院,并在孟河医派名医丁济万诊所临床实习,也常向章次公等名医请教。

裘⽼临床经验丰富,对疑难杂症的治疗尤多⼼得,总结出疑难病证治疗⼋法,在医学界引起热烈反响;在学术理论上,裘⽼搜百家学说,在伤寒温病学的融合、经络的研究、养⽣学说、中医药学术思想等⽅⾯发表了许多新见解。

三、朱良春(1917-2015)⾸届国医⼤师。

1936年,拜孟河医派清代御医后⼈马惠卿为师学医,深得太医家传;后考⼊苏州国医专校继续深造,⼜转⼊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孟河医派名医章次公先⽣。

朱⽼擅⽤⾍类药治疗风湿⾻病和肿瘤等疑难病症,是继明代李时珍《本草纲⽬》后,系统、详细论述⾍类药,并做实物对照的第⼀⼈。

他撰写的《⾍类药的应⽤》,被中医药院校师⽣、临床医师奉为学习、研究、应⽤⾍类药的范本。

四、颜德馨(1920-2017)⾸届国医⼤师,海派中医颜⽒内科第⼆代传⼈,其⽗颜亦鲁师从孟河医派⼤家马培之弟⼦贺季⾸届国医⼤师,海派中医颜⽒内科第⼆代传⼈,其⽗颜亦鲁师从孟河医派⼤家马培之弟⼦贺季衡。

近代易学家名录

近代易学家名录

近代易学家名录张锡纯(1860-1933)近代名医。

字寿甫。

河北盐山县人。

对医学主张衷中参西,溯源《易经》、《内经》异典。

尝谓“中华'苞符’之秘启自三坟,伏羲易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是也。

”其理“至精至奥”,“余蕴犹多”,指出医学的真正渊源非此莫属。

着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十卷。

叶德辉(1864-1927)近代学者。

湖南湘潭人。

对星命颇有研究,善采前人四柱之说,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干支相生,盛衰死亡相基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

生平藏书甚富。

著作有《星命真原》、《藏书十约》、《书林清话》、《观古堂藏书》、《自园读书志》等。

魏元旷近代学者。

原名焕奎。

江西南昌人。

光绪进士,著作有《易独断》一卷。

韦千里近代命理学家,所命书《千里命稿》流传至今,颇具影响。

徐乐吾生于1836年,近代著名的命理学家。

著作颇丰其代表力作《子平真诠评注》颇享盛名。

与任铁礁评注《滴天髓》称姊妹篇而交相辉映。

(又名徐东海,两江派之一)。

袁树珊江苏镇江人,生于1881年,清末著名文人,命理学家,其代表作《命谱》及《命理探源》。

被后人视为命学精典。

金士麟清末江苏武进人。

字仁甫。

说易原旨以来知德为宗,兼综象数与义理,为宋元易说支流。

着有《易义来源》。

张步骞清末易学家。

字乘搓,湖南益阳人。

终身玩易,认为阴阳之理蕴于河图,羲之画卦本于河图。

说易者必溯源于河图而后可。

并曾历论西汉以来诸易家之短长,著作有《易解经传证》、《易理寻源》等。

黄元炳近代易学家。

字景若,江苏无锡人。

善治易学,其易兼主汉宋,旁搜博征,探究易学之本源,并融易、数、理于一炉,即体即用,说多所阐发。

著作有《易学探原》包括《易学入门》、《河图象说》、《经传解》、《卦气集解》四种。

凡六十余万言,并附插图百余幅。

杭辛斋(1869-1924)近代易学大家。

名慎修,字一苇,浙江省海宁县人。

以天下之重自任,觉世牖民,锄奸去恶,声震海内,曾被袁世凯逮捕入狱,在狱中得异人传授易学真传,出狱后乃搜集古今论《易》之书而精研之。

中国十大名医

中国十大名医

中国十大名医1、中西医结合的鼻祖——张锡纯张锡纯是晚清著名的医学家,是中西医结合的鼻祖,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杰出贡献,他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被誉为“近代中医第一人”,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被称为我国中医界“第一可法之书”,是近代中医最受欢迎的医学著作。

所创方剂200多个,有不少方剂至今仍被广为流传,且屡用屡效。

2、药圣:李时珍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早年入主太医院,后来辞去太医职务,跋山涉水,走遍大江南北,考证古今本草著作成百上千,花费27时间,终于写成震惊中外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被达尔文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李时珍的卓越成就,被后世誉为“药圣”,被李约瑟誉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

晚年所著《濒湖脉学》更是中医脉诊入门的不二神作,至今“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成为中医入门的必读专著。

3、儿科鼻祖:钱乙钱乙是宋代的太医院丞、翰林医学士,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

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他一生妙手仁心,终其一生旨在使“幼者无横夭之苦,老者无哭子之悲”,践行中医医道的博大与慈爱。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被后人誉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另外,钱乙创方也极其精妙,他将张仲景的肾气丸改为六味地黄丸,名流千古,至今广为流传。

4、药王:孙思邈孙思邈是唐代杰出的医学家、道士,天资聪明,却不愿入朝为官,终身为科普中医而奋斗。

写成的《千金方》(由《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组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是全世界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医生,全世界第一个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早一千年;全世界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近代最有影响力名医--张锡纯

近代最有影响力名医--张锡纯

近代最有影响力名医--张锡纯一代名医--张锡纯(一)衷中参西,融会贯通祖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数千年的预防保健和医疗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东方医学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随列强的侵略,西方文化亦大量传人中国,而医学是先锋。

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名医家张锡纯不为流俗之所惑,摒除畛域之所见,力主中西贯通,取长补短,以中为本,以西为用。

1.正确处理中医学继承和发扬的辩证关系张锡纯认为:"自西医之人中国也,维新者趋之恐后,守旧者视之若惊,导致互相抵牾,终难沟通。

"加之当时的统治阶级为迎合帝国主义利益,制造种种限制,竞欲取缔中医。

先生挺身直言,捍卫中医事业,上书南京政府,日:"近闻京中会议,上峰偏西医之说,欲废中医中药,不知中医之实际也。

且中医远自农、轩,保我民族是以我国民族之生齿,实甲于他国之人也。

今若将中医中药一旦废却,此于国计民生大有关系。

"为继承和捍卫祖国医学宝贵遗产大声疾呼。

"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这是张氏的治学宗旨,是对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的辩证方法。

他提出"合中西融贯为一"的设想,并以"中医包括西医之理"学说为理论依据,力图沟通中西医。

他指出:"中医谓人之神明在心,西说谓人之神明在脑,及观《内经》,知中西医之说皆涵盖其中也。

《内经·脉要精微论》日:头者精明之府。

为其中有神明,故能精明;为神明藏于其中,故日府。

此西法神明在脑之说也。

"在病理方面认为,脑出血"其溢出之血,着于左边之运动神经,则右半身痿废;着于右边之运动神经,则左半身痿废,此乃交叉神经以司其身之左右也"。

在治疗方面认为,中药、西药不应互相抵牾,而应相济为用,指出:"西药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药用药求因,是重在病之本也。

本世纪岭南名医

本世纪岭南名医

本世纪(1900~)经历了满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

百年岁月,几经沧桑,南粤医林,名医辈出,抒写了广东中医近现代历史的壮丽诗篇。

在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回顾二十世纪广东中医著名人物医事活动及他们对祖国医学作出的贡献,显得特别有意义。

本世纪初乃清末民初之际,近代的广东已成为我国商业资本发展的重要区域,中外文化沟通之枢纽。

在这种特定的地理环境下,中医药学术跃然崛起,创造了具有地方时代特色的岭南医学文化。

而这一切,往往是通过著名医学人物历史贡献来体现的。

1、陈伯坛及伤寒四大家陈伯坛(1863~1938年),字英畦,新会人,近代著名经方派医家,著作有《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麻痘蠡言》等。

陈氏乃光绪甲午(1894年)科举出身,儒而通医,1905年受聘于广州陆军医学堂任中国医学总教习,1924年在广州书坊街设伯坛中医夜学馆,1930年迁居香港创办伯坛中医专科学校。

临证善用经方,药量奇重故有“陈大剂”美誉。

学术上主张“以经注经”的方法研究《伤寒》、《金匮》,其治学皓首穷经,在《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里用了很多功夫作经文考证,表面看来泥古,注经以文字求,但深入细读则可发现其不但以经注经,更复以临证经验注经,正如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所说:广东伤寒四大家表面看来泥古,但确能挽救危重病者。

广东伤寒四大家之称,首见于民国苏任之为易巨荪《集思医案》所写序言:“清季之末,广州医林中,以专研经方著名者有四人焉,当归称为…四大金刚‟,乃陈英畦、黎庇留、谭彤晖、易巨荪是也。

”黎庇留,名天佑,顺德人,著《伤寒崇正篇》;谭彤晖,号星缘,亦作星沅,举人出身,有无著述未详;易巨荪,名庆棠,鹤山人,著《集思医案》,其运用经方比之英、庇两公更为灵活。

2、杨鹤龄杨鹤龄(1875~1954年),大埔人,近代著名儿科医家。

杨氏出身医学世家,祖父杨湘南、父亲杨继香均有医名,在各善堂及广东育婴堂当医生职。

鹤龄自幼随父研读医书,长即在堂帮同诊视,1892年考取前清官医,1907年任广州东山育婴堂内儿科医生职,育婴堂收养婴幼共分七栅,其中一栅住危重病儿,鹤龄每天细心诊治,前后任职6年,积累丰富儿科临床经验。

甘肃近代十大名中医考证对象基础材料

甘肃近代十大名中医考证对象基础材料

慕元春,清,字善卿。

镇原县南乡平泉镇人,生于乾隆盛时。

隐居不仕,高尚其志,所居曰古城山慕氏,元春高卧山中,萧然尘表,视天下无一物撄其心。

精歧黄术,其医病以养生为本,服药次之。

是以声名洋溢乎陇东。

凡踵门求诊者,令季子性生切脉立方,元春略为增减,无不霍然愈。

泾州牧谢某,得不治之症,闻元春名,修车路以至古城山,倩泾州某绅劝驾,元春抵州署甫三月,州牧视事如常。

将归。

馈以千金,却之。

后亲书“山中宰相”匾额。

以鼓乐送进山庄,镇之人传以为荣。

同治二年冬卒。

年八十余。

(参考民国二十四年《重修镇原县志》卷十二《慕元春传》)慕元春精歧黄术,其医病以养生为本,服药次之。

尝引邱长春对元太祖之语以告人曰:药为草,精为髓。

去髓添草,譬如囊中贮金,以金易铁。

久之金尽,所有者铁耳,夫何益哉!著有《养生论》。

甘肃近代名医之二秦霖熙秦霖熙,字瑞泉,号春帆。

光绪丁丑(1877年)进士。

光绪甲申(1884年)入京为官。

任户部主事,后改官广西恭城知县。

素善岐黄,精于别白。

在京二十余年,公务之暇,行医活人,由于他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

无论贫富老幼,均一视同仁,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于是仁声远播数百里外。

(参考民国《皋兰县新志》之《略传十二·文化上·艺术类》)医著:1.《外感辨证录》二卷(清光绪十年甲申恭城县署刻本,现藏国家图书馆)《外感辨证录》综风、寒、湿、热,而究其原,分门别类,将伤风、伤寒各证,分为十门,并脉诀、伤寒六经歌,风寒内外各证辨,粗加注解,名曰《外感辨证录》。

文义浅显,方法无多,取其易知易从,人见则晓。

2.《小儿惊风治验录》一卷(清光绪十二年丙戌刻本,现藏甘肃省图书馆)该书分为总论、续论诸章,剖析分明,言简意赅。

自谓:在京二十余年,公余常为人诊病。

每见小儿患此证者,非内伤、即外感。

分门施治,无不愈者。

甘肃近代名医之三张鼎成张鼎成,清,字丹陵。

陕西知县,历署华阴等县知县。

生平事迹不详,精医学,所著有《验方》数十则,抄行于世。

近代杭城“四大名医”

近代杭城“四大名医”

近代杭城“四大名医”近代杭城“四大名医”分别是:叶熙春,史沛棠,魏长春,潘澄濂。

-------------------叶熙春(1881—1968),名其蓁,字熙春,以字行,祖籍慈溪,迁居钱塘(今杭州),幼随祖母居武林门外响水闸。

5岁时至良渚与父母一起生活。

稍长,从良渚名中医莫尚古习医,研考医学典籍,深得其旨。

随师临诊,虚心好学,不数年即能独立行医。

晚清名医姚梦兰见叶年少有志,延其侍诊二年,得传心要,医术大进。

初行医于瓶窑镇,后悬壶于余杭镇木香弄。

名诊室为“问苍山房”,以治病救人,问心无愧自勉。

当年木香弄医家云集,各有千秋。

一日,老中医葛载初治一湿温重症。

正潜心揣摩,拟方犹豫中,在旁观摩的叶熙春不禁脱声而出,可用某药否?葛抚掌大悦,方遂就。

叶在诊治之余,博览群书,治学严谨,对金、元、明、清医学家学说兼收并蓄,冶于一炉,又吸收现代医疗技术,参考民间验方,取长补短,自成一格;识症遣药,自出机杼。

治病注重卫气营血与六经结合,辨证施治,处方丝丝入扣,出险入夷。

精通内科、妇科,对外感时症、内伤虚痨、痰饮、臌胀诸病均有独到之处,蜚声浙北。

1929年,至上海行医,接连治愈若干疑难绝症,名声益振,江、浙、皖诸省慕名求医者亦众。

寓沪期间,对家乡医药事业极为关心,1946年得知余杭县建立卫生院(今余杭市第二人民医院),即解囊相助。

院内建“熙春亭”以彰其举,再三谦辞,乃改“回春亭”。

1948年,年近古稀,回杭定居,悉心著述。

1952年,与杭州著名老中医史沛棠、张硕甫等发起集资创办杭州广兴中医院(今杭州市中医院前身),不顾年高,出任中医门诊部主任。

后又任浙江中医院主任、顾问等职。

1954年当选为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并任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

1956年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补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后连任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

参加农工民主党,任浙江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黄炎培先生有诗云:“中西法冶一炉新,日夕辛苦为人民,浙江农村行一遍,家家争诵叶熙春。

当今火神派名医录

当今火神派名医录

当今火神派名医录火神派是由清末四川名医郑钦安(1824~1911)创立的一个重要医学流派,以注重阳气,擅用附子而著称,具有十分鲜明的学术特色。

火神派名医(个别名医后附有简评:以免名医简介误导患者;个别名医是经方派但与火神派理念相近关系密切一起收录)------------------------------------------------------张存悌: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7年)或:沈阳市大东区人民医院男,1947年生,辽宁沈阳人。

1982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内科主任医师,全国扶阳论坛组委会常务委员。

从医30年,以经典为本,擅用经方,对内、妇、儿、皮肤等科常见病、疑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近年一直钻研、阐扬火神派,著有《中医火神派探讨》、《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火神派温阳九法》等书,系统揭示、总结了火神派的学术思想,开设网上“中医火神派”论坛,擅用附子治疗疑难重症,人誉“关东火神”。

发表论文、医话200余篇,出版有《欣赏中医》、《品读名医》等专著20部。

-------------------------------------------------------------------傅文录: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463400)电话:136********傅文录(1960年~)副主任医师,任职于河南省平與县人民医院(463400),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自2004年起涉猎火神派学术思想之后,从理论上研究郑钦安阴阳至理学术精髓,临床上推崇阴阳辨病脉证(症)之方法,擅长应用扶阳药治疗疑难杂症多有奇效。

曾先后出版火神派系列著作8部,受到众多人关注与学习。

临床上应用附子与配伍方法,多有体验与收获。

--------------------------------------------------------------------------------刘力红门诊: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座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族,1923年6月出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2 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 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 张镜人:沪上中医旗帜 他是上海张氏内科第十二代传人,幼承家学,医文兼修,18岁悬壶沪上,民国中医考试一榜成名 他于新中国建立之初,关闭私人诊所,投身中医工作管理公务,为当代上海中医医教研事业“开业奠基” 他行医60余年,疗效卓然,擅长内科杂病诊治,尤于热病和脾胃病甚有建树,曾获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奖 今年6月24日,87岁的国医大师张镜人溘然长逝,中医界至为惋惜。 张镜人毕生悬壶沪上,是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苍生大医。在上海报纸刊登的一篇记叙其事迹的文章说:“老年人知道张镜人是上 海滩名医张骧云的后裔、治疗伤寒的名家;中年人知道张镜人是中医界的泰斗、治疗疑难病的能手;青年人知道张镜人是沪上名 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专家”。这3句话,既褒扬了他的临床证治效验,也勾勒出他的学术成果概图。 奚伯初1904-1979年),字绍祖,江苏无锡人。系武进戴溪桥著名奚氏儿科四世传人,家学渊源。其曾祖龙泉公弃儒学医,受业于 同郡许公定甫(当时许氏儿科遐迩闻名),学成归里,悬壶应世,曾着《儿科心得》三卷,未及付梓而毁于兵燹。先祖子型公继承 父业,医名更着,求诊才络绎不绝,创制“辰金丸”治风痰壅盛,“宝金丸”治急惊风。父泳裳公幼承庭训,好学不倦,对《内 经》钻研尤深,执业后声望日隆,病者暮名而来,门庭若市,远者来自浙江之长兴,安徽之广德,近者江苏溧阳、宜兴、常、锡 一带,以致戴溪桥河内舟楫相接。奚氏少年时边上私塾,边在其父督教下习诵中医经典著作,课余也常侍诊父侧,由于生性敏 慧,勤奋好学,因而尽得家传之秘,18岁开始襄诊,20岁即在无锡市挂牌行医。奚氏因治学严谨,治病认真,起大病难症甚多, 故医名大噪。1937年迁居沪上,设诊所于陕西北路,长期来诊务繁忙。著述有《中医儿科学》等教材,及《内科 要》、《奚伯 徐小圃(1887~1959年),名放,上海宝山人。幼承庭训,尽得其父杏圃公之传。弱冠时父亡,即悬壶问世,设诊所于上海东武昌 路,专业儿科。徐氏除继承古代儿科诸家之长外,对汉代张仲景撰<<伤寒论>>钻研颇深,临证细致,处方果敢审慎,屡用峻剂以 起少小沉疴。徐氏常谓: “儿科古称哑科,审证察色不可粗心大意。”他在诊病过程中,总是弃座站立的,此因小儿不能与医生 合作,坐在诊察椅上难以精确诊断,故其子弟们均是站立诊病。徐氏临证一丝不苟,对每一病儿的口腔都仔细检查,毫不遗漏, 而绝不因业务繁忙而求快。他遇重病者,即给予提前诊治;贫病交迫者,则免收诊金。早年抗菌素尚未发现,西医对小儿肺炎等 杨永璇(1901-1981年),男,上海市南汇县人。幼读诗书,长而习医。17岁受业于浦东唐家花园王诵愚先生门下,白天随师临 诊,听讲授课,晚上挑灯夜读,选篇背诵,悉心钻研,好学不倦,勤求古训,博览群书,学医数年,尽得王氏真传。1921年返回 周浦以“针灸疯科方脉”悬壶应诊。为了方便病人就医,先后在上海董家渡、浦东三林塘等地设立定期分诊所,1937年迁居上海 八仙桥行医。专长针灸,兼理疯科,通晓内、外、妇、儿、皮肤诸科。擅治中风偏瘫,历节痹痛,小儿麻痹症,急性腰扭伤,脚 气病,软脚风,丹毒,痛风,鹅掌风,大麻风以及脊椎肥大等顽痹痼疾。临诊时按脉察舌,辨证论治,根据病情需要,以针、灸 、拔火罐为主要治疗手段,兼用汤药丸散,膏滋药酒,药熨熏洗,外敷搽擦等多种治疗方法,针药并用,刺罐结合,内外同治, 疗效卓著,贫病患者,义诊给药。故以医技多样,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廉洁,著称于世。慕名求医者踵接,日达数百人
陈健民
陈健民,男,汉族,上海市人,生于1941年8月。现任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中医科教授。196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为上 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本科,同年分配到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工作至今。现任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委 员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杂志》编委。曾任上海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教学秘 书、上海医学辩证法学会理事、上海市静安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 准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研究班指导老师。 卅余年的治学格言是博采众长、一专多能、见难而上;医哲求索、中西 结合、融汇贯通。临床擅长肿瘤病及癌前病变等疑难杂症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尤以青紫舌、舌脉异常等诊断及活血化瘀、扶正 培本等治疗见长。1974年起发表医学论文90余篇、医学译文12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8次,递交论文10篇。自制芎龙汤对 癌症、心脑血管病、肝病、痛经、糖尿病、胶原性病等血液高粘状态有所改善;地黄汤对癌症、免疫性病等免疫功能紊乱有所调 整;地冬合剂对乳腺癌、乳腺小叶增生等乳腺病有所控制;六妙汤对舌苔厚黄腻诸病证有清热燥湿作用;升坠汤对内脏下垂等中 气下陷证有升提功能;抗柯片对长期使用激素者有抽戒疗效。临床行医准则是诊断病证明确、指标客观可靠、治疗简明有效。另 对医学哲学、医学史有所研究,“略论晋唐时期医学家的哲学观”刊登于《复旦学报》1985年第6期,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 料中心《中国哲学史》月刊所选汇。对近代名中医陆渊雷生平及学术思想研究发表论文数篇。 任上海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教学秘书10余年,对教研室建设呕尽心血,面对西医院校学生、西学中医师课堂教学甚获好评。主编 教材《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针灸学》等5种。发表教学论文5篇,专著9种。至今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医学普及文章 达200多篇。 坚持高尚医德,1992年获欧阳街道“十佳社区服务明星”称号; 1994年获虹口区“社区服务明星”,同年获上海市民政局、老 龄委、卫生局、教育局、托幼办、退管会联合表彰,并荣获“上海市1992~1993年社区服务实事”先进个人。
于尔辛
于尔辛 (1931年-),男,汉族,上海市人。原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工作,现已退休,教授职称。1955年上海第一医 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进肿瘤医院放射科任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1958年至1961年在上海第二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并 结业。1964年任肿瘤医院中医中药研究室负责人。1978年任肿瘤医院中医科主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室主任。1986年任上海医科大 学肿瘤教研室主任。1986年任教授。1998年退休。曾为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 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食疗研究会理事,上海 市抗癌协会理事。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任中国癌症杂志副主编、肿瘤委员、实用肿瘤杂志编委、上海中医药杂志编委、全国 肿瘤学期刊研究委员会科学论文特聘审稿人。任中国癌症基金会上海抗癌药物咨询中心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 性非传染性疾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为上海市第二届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研究班导师,上海市名中医。曾为上海市教卫系统优 秀共产党员。曾为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镜人
奚伯初
徐小圃
杨永璇
董廷瑶
丁甘仁
曹余德
董廷瑶,字德斌,号幼幼庐主,(1903~2000)。出生于浙江鄞县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得父祖亲授,勤诵经史子集,唐宋范 文,进而能文作赋。15岁起严父亲自督教医经典籍及汉唐方书,精读《素问》、《灵枢》、仲景学说,继而各家学说。又遍访名 师,博采众长。弱冠之年,家父病逝,即继祖业,独立应诊,以其家学渊源,医术精湛,名闻江浙。抗战避难迁沪,悬壶上海, 专擅幼科,名噪遐迩,享誉海内外。1959年晋升为沪上首批主任医师之一。历任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馆长、上海市中医门诊部顾问、中华全国医学会上海分会中医儿科学会顾问、历上海市届中医研究班主任,以及静安区第三至第 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市委委员等职。现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名誉馆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 授、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中医儿科学会顾问、上海市中医门诊部顾问、农工民主党市委顾问委员。从事 中医工作70余年,以其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救治危重病儿无数,被尊为当代中医儿科泰斗。1990年被聘为全国首批 500位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之一。1991年荣获国务院颁发表彰特殊津贴及荣誉证书。1995年评为上海市名中医。 1996年市卫生局拍摄录像片《儿科泰斗》,以志业绩。著有《幼科刍言》及《幼科撷要》专著两本,前者获上海中医药研究院科 研成果二等奖,后者获1993年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已发表论文近百篇。 丁甘仁(1865~1926),名泽周。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人。家世业医。丁甘仁初拜圩塘马文清为师,又从业于名医马培之,兼收 并蓄马培之内科、外科(包括喉科)之长。同时常与其族伯丁松溪(为费伯雄门人)切磋医学。由于勤奋好学医术日精。丁氏学 成之后先行医于无锡、苏州,后到沪上,医道大行。为振兴中医,联合夏应堂等集资办学。1915年。向北洋政府申请备案,获得 教育部嘉许,并在内务部注册备案。该校成为兴办中医教育援以立案的先例。1917年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正式创办,尔后并开办沪 南、沪北两所广益中医院。 丁氏研究外感热病,宗法仲景而不拘泥于伤寒方,宗温病学说而不拘于四时温病,其治法融汇伤寒、温病学说之长,用药轻灵, 以轻去实。丁氏行医之时烂喉丹痧流行猖獗,亲身诊治万余人,积累了丰富经验。著有《喉痧症治概要》。丁氏兼通内、外、喉 科。治学不偏执一家之言,对前贤经验择善而从,而以审证精确,用药丝丝入扣见长。丁氏医疗风格以“和”、“缓”为特色。 丁甘仁的子孙及闻人继其医业。丁氏学术流派在江南医界颇有影响。 丁甘仁(1865~1926),名泽周,江苏孟河人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学有渊源,先受教于其兄松溪(费伯雄之徒),继受业于圩塘马仲清, 又从巢氏习外科,故通晓内科及外、咽喉科。丁氏先行医于苏州等地,后徙居沪上,先后设诊所于仁济善堂及凤阳路等处,临证多佳 效,声誉日隆。1915年始,与夏应堂、谢利恒等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及女子中医专门学校,又兴办沪南、沪北广益中医院,为广大 劳动人民服务,又为学生实习奠定基地,从此各省求学者闻风而来,年有增加,因之门墙桃李,遍及全国,丁氏内科医学得以逐步形成 曹余德,男,汉族,江苏省扬州人,生于1921年1月。出身于中医药世家。原任上海华东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上海医科 大学医疗系中医学兼职教授。 194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曾从师于丁济万、程门雪之传授、 指点和培育,深得两老学术之精髓,后悬壶沪上。1957年毕业 于北京医学院, 得以深造学习完整的现代医学知识。由于出身于中医药世家之优越条件,所以既能聆悉中西医之医术,又可懂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