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胆囊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2022胆囊癌治疗的进展(全文)

2022胆囊癌治疗的进展(全文)

2022胆囊癌治疗的进展(全文)摘要外科手术仍为治愈早期胆囊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而手术策略则依据原发肿瘤的解剖位置、准确的术前分期、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手术方式以达到最佳外科疗效。

然而,大多数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或发生转移,即使接受胆囊癌根治术,其术后复发率和5年总生存率仍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更多治疗策略参与胆囊癌患者的全程治疗管理,如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以及局部进展期和转移胆囊癌的一线、二线治疗。

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的应用,为胆囊癌治疗带来更大的希望和更广阔的前景,但其对改善患者预后仍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尚需进一步研究结果解决诸多问题。

笔者结合国内外胆囊癌研究最新进展,系统梳理胆囊癌治疗动态,期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幅宏观系统但又不失必要细节的治疗简图,怀抛砖引玉之心,求按图索骥之功。

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S中瘤,约占全部胆道恶性肿瘤的2∕3o我国胆囊癌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4%~3.8%,位列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6位,且发病率和院年均收治量呈逐年升高趋势[1-3]0由于胆囊癌的特殊解剖位置和胆囊癌症状的隐匿性及非特异性,多数患者通常在初次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导致胆囊癌预后不良,5年总生存率仅约为5%β目前,胆囊癌仍采取以外科根治性切除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模式[4]0笔者在胆囊癌治疗领域开展大量工作并积累丰富经验,以胆囊癌病情分期为导向,结合国内外胆囊癌研究的最新进展,从胆囊癌外科治疗、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不可切除晚期胆囊癌治疗、靶向及免疫治疗5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梳理。

一、胆囊癌的外科治疗手术治疗是早期胆囊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根治性切除术是胆囊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治疗手段,而术前明确胆囊癌临床分期是施行规范性胆囊癌根治术的重要前提。

目前胆囊癌临床分期主要使用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TNM分期系统[5]o AJCC第8版TNM分期系统根据原发肿瘤浸润胆囊壁和肝组织的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数目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进行评估,其中T分期决定胆囊癌的肝切除范围,即采取标准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6]oTis和Tla期胆囊癌仅侵及胆囊黏膜固有肌层,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即可,其5年总生存率达100%[7]0而Tlb期胆囊癌治疗方式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结果显示:15%~20%的Tlb期胆囊癌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Tla期[8-9]o此外,Tlb期胆囊癌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Tla期(9%比1%,P<0.01),其中Tlb期胆囊癌患者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率为12.5%,而行扩大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率为2.7%,且Tlb期胆囊癌患者行根治术后中位生存时间比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患者延长约3年5个月(分别为9.85年和6.42年)[10-11]o因此,对于Tlb期胆囊癌患者,笔者更推荐行与T2期相同的根治术。

胆囊癌的研究进展概述

胆囊癌的研究进展概述

胆囊癌的研究进展概述胆囊癌分子基因学研究对寻找胆囊癌的血清标志物以及判断其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就胆囊癌的高危因素、病理学路径及分子形态学进行综述,以期为推动胆囊癌临床研究献出微薄之力。

[Abstract]Molecular genetic studies on gallbladder cancer is essential for identification of serum markers in diagnose of gallbladder cancer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prognosis.This paper reviews the risk factors,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pathology for gallbladder cancer,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clinical researchon gallbladder cancer.[Key words]Gallbladder cancer;dysplasia;molecular pathology胆囊癌在发生率上存在着地理学的差异,在印度和智利发生率较高,而在许多西方国家发生率相对较低。

高危险因素包括胆石病、感染和胆胰管汇合部发育异常。

目前,临床在胆囊癌的临床、影像特征和其他的高位因素方面等做了大量工作,表明了胆囊癌的高风险性。

本文就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和分子形态学进行综述。

1 流行病学胆囊癌在大部分西方国家较为少见,但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却较常见。

据报道,胆囊癌发病率最高的是印度(21.5/100000)、智力(18.1/100000)、巴基斯坦(13.8/100000)、和厄瓜多尔(12.9/100000)[1]。

我国胆囊癌发生率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占第5位。

高发年龄为50~70岁,女性多发于男性2~3倍。

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等中欧和西欧的国家发病率也较高。

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39卷第11期2023年11月J Clin Hepatol, Vol.39 No.11, Nov.2023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乐羿,杨豪,刘虎,崔昭扬,赵向宁,安亮,李海珠,张绍庚上海孟超肿瘤医院肿瘤外科,上海 201805通信作者:张绍庚,**********************(ORCID: 0000-0003-0680-2322)摘要: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特异性差,恶性程度极高,进展迅速,难以早期诊断。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超声检查是其首选检查,CT、MRI、PET等也各具优势。

胆囊癌缺乏根治性治疗手段,外科手术仍是胆囊癌首选的治疗方式,但其进展迅速,很多患者确诊时已难以行手术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联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预后,但其远期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因此,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胆囊肿瘤;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学基金项目: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健康委科研立项项目(2022-KY-19)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llbladder carcinomaLE Yi, YANG Hao, LIU Hu, CUI Zhaoyang, ZHAO Xiangning, AN Liang, LI Haizhu, ZHANG Shaogeng.(Department of Tumor Surgery, Shanghai Mengchao Cancer Hospital, Shanghai 201805,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Shaogeng,**********************(ORCID: 0000-0003-0680-2322)Abstract:Gallbladder carcinoma is a common malignant tumor of the biliary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poor specificity of early symptoms,a high degree of malignancy,and rapid progression,and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an early diagnosis. Gallstones and gallbladder polyps are considered the most common risk factors for gallbladder carcinoma. Ultrasound is the preferred examination,while CT,MRI,and PET also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There is a lack of radical treatment methods for gallbladder carcinoma,and surgical operation remains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method for gallbladder carcinoma; however, due to the rapid progression of this disease, most patients have lost the opportunity for surgery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A combination of various treatment modalities,such as radiochemotherapy,targeted therapy,and immunotherapy, has improve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with an unsatisfactory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ect. Therefore,it i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to give priority to prevention rather than treatment and emphasize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Key words:Gallbladder Neoplasms; Risk Factors; Diagnosis; TherapeuticsResearch funding: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approved by Health Commission of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22-KY-19)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胆道恶性肿瘤的80%~95%,在消化道肿瘤中死亡率排名第6位[1]。

胆囊癌临床诊疗的新进展

胆囊癌临床诊疗的新进展

胆囊癌临床诊疗的新进展中华外科杂志普外空间 2022-08-10 10:00 发表于北京作者:杨自逸,刘诗蕾,蔡晨,吴自友,熊逸晨,李茂岚,吴向嵩,全志伟,龚伟文章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2022, 60(8)摘要胆囊癌的恶性程度极高,尚缺乏早期诊断方法和有效治疗手段,亟需高质量研究突破诊疗瓶颈。

本文回顾了2021年国内外发表的胆囊癌研究相关文献,对临床诊疗领域的重要进展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胆囊癌最新流行病学数据及危险因素、新兴的外周血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方法、病理学类型新分类、外科治疗的热点与争议及系统性综合治疗动态。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探索更有效的胆囊癌诊治方法,为改善胆囊癌患者的预后带来希望。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症状隐匿、发展迅速、早期转移、预后极差的特点。

我国是胆囊癌的高发地区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缓慢上升趋势。

目前仍缺乏特异度和灵敏度均较好的胆囊癌早期诊断手段,临床发现的胆囊癌多为中晚期。

尽管医学科技不断发展,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可能治愈胆囊癌的手段,行之有效的系统性治疗方法依然在不断探索中。

本文展示了2021年胆囊癌临床诊疗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探索更好的胆囊癌诊疗方法。

一、流行病学特征(一)发病率与死亡率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胆囊癌新发115 949例(男性41 062例,女性74 887例),死亡84 695例(男性30 265例,女性54 430例)[1],均居消化系统肿瘤第6位。

胆囊癌全球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全球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平均为2.3/10万人,以东亚、南美最高,西欧、北美则发病率较低[2];且近年来男性和年轻群体的胆囊癌发病率呈升高趋势。

我国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国内胆囊癌发病率为3.95/10万人(男性3.70/10万人,女性4.21/10万人),死亡率为2.95/10万人(男性1.9/10万人,女性2.1/10万人)[3]。

胆囊癌解读

胆囊癌解读

• AJCC第7版胆囊癌TNM分期的改变包括:T3重新回到了III
期,T4重新回到了IV期,N1作为IIIB期的标志(与第5版相 比较,更加强调了淋巴结分站在胆囊癌分期中的特殊生物源自学表现),N2作为IVB期的标志。
NCCN V2 2012解读
• 截止2012年12月7日,NCCN Version 2 2012版本为最
• AJCC肿瘤分期第7版将胆囊癌淋巴结重新分为两站,与第5
版淋巴结分站相似(但是具体淋巴结的归属略有不同。门 静脉旁淋巴结从第5版的N2变成了第7版的N1)。同时将N1 、N2分别并入IIIB、IVB期。
• N1作为IIIB期,说明AJCC认为第一站淋巴结转移仍然可
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并且其预后与IIIA期(T3N0) 相似,但是强调了出现淋巴结转移表明有其特殊的生物学 特性,同时也表明了淋巴结分期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 因为IIIB期的根治手术一定要联合规范的淋巴结清扫。
新版本。
Thank for Your Attentions
• TNM Staging for Gallbladder Cancer • T1 Tumor invades lamina propria (T1a) or muscular (T1b) layer • T2 Tumor invades perimuscular connective tissue, no extension beyond
• Yokoyama的诊断标准即瘤体中心位于胆囊管的即可诊断为
胆囊管癌,并随后将其分成肝门型(HH)、胆囊管汇合型 (CC),对其病理分型、手术方式、神经侵润、淋巴结转 移及预后等进一步分析,指出胆囊管癌有其特殊的生物学 特性。从临床首发症状,生物学特性,手术方式的选择, 胆囊管癌倾向于胆管癌的范畴。

肿瘤学科的发展现状

肿瘤学科的发展现状

肿瘤学科的发展现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肿瘤学科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致力于研究各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肿瘤学科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疾病谱的变化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重,不同类型的肿瘤发病率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

有些以往较为罕见的肿瘤类型,如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正逐渐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这些新的疾病谱特点也给肿瘤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肿瘤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及靶向治疗方法,为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方法。

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已经成为肿瘤学科的一个重要方向,为肿瘤治疗的个体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三、靶向治疗的突破随着对肿瘤细胞生长、转移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靶向药物的研究和应用,使得肿瘤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

目前,针对各类肿瘤的靶向药物正在不断研发和应用中,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四、综合治疗的发展由于肿瘤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一的治疗手段难以完全根除肿瘤。

综合治疗的概念应运而生,将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五、精准医学的兴起精准医学是指根据个体的遗传信息、生活方式等因素,为每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精准医学的兴起为肿瘤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可以更好地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当前肿瘤学科的发展正朝着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在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疾病谱的变化下,肿瘤学科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选择,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现状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现状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现状原发性胆囊癌Primary Gallbladder Carcinoma(PGC)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增高。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PGC治疗的主要手段,免疫、基因等正逐渐发展成为治疗PGC的新方法。

标签:原发性胆囊癌;诊断;治疗PGC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系统肿瘤的第5位,居胆道肿瘤首位[1],恶性程度高,早期难发现,一旦发现多属中晚期或进展期,且手术切除率低,5年总存活率<15%[2],中位生存期仅3~6 个月[3-4]。

1 胆囊癌的高危因素目前,据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与年龄、性别、人种、饮食、肥胖、激素、细菌感染、炎症、吸烟、瓷化胆囊、胆胰汇合部畸形、胆石症及胆囊良性肿瘤(胆囊腺瘤与息肉)、职业等是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主要因素。

而胆囊结石是原发性胆囊癌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刘晓晨等[5]研究报道EB病毒与PGC的发生有关。

2 诊断2.1影像学超声检查是诊断PGC首选方法,能直接显示胆囊壁的改变和胆囊内的肿块以及肝脏和淋巴结有无转移,能发现0.5cm以下的早期肿瘤,诊断准确率约为83.3%[6]。

在PGC的早期诊断中,超声内镜(EUS)优于B超,采用高频探头能清晰显示胆囊壁3层图像,能判断肿瘤侵润的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7],有助于临床分期及指导手术治疗。

CT可显示胆囊的病变,且能提供肿瘤侵犯肝脏和淋巴结转移的范围,为PGC的临床分期提供有力依据,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情况提供依据[8]。

MRI和MRCP也可用于病情评估,有助于判断肝外胆管和门静脉有无受侵犯[8]。

Koh等研究FDG-PET对于PGC的鉴别诊断能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FDG-PET诊断PG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和87.5%。

通过ERCP可行胆囊内造影,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意义重大。

2.2细胞学检查早期确诊困难时可采用细胞学检查,可达到定性目的。

有研究表明,细针穿刺胆囊胆汁行肿瘤标志物检查更有诊断意义。

设计两种制备胆囊癌模型的实验方法

设计两种制备胆囊癌模型的实验方法

设计两种制备胆囊癌模型的实验方法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常常发生于中老年人。

该疾病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其对患者健康的危害非常大,常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和扩散。

为了研究胆囊癌的病理生理机制,应该建立一种实验模型,该实验模型能够模拟人类胆囊癌的发病过程,并可用于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的优化。

本文将介绍两种制备胆囊癌模型的实验方法。

一、动物模型法1. 思路及方法本方法通过在实验动物体内植入癌细胞或直接注射致癌物质来建立胆囊癌模型。

实验材料主要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等常用实验动物和人工培养的肝癌细胞株、胆囊癌细胞株等。

具体实验流程如下:(1)动物准备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并按照实验室动物管理规定进行饲养、麻醉等操作。

(2)细胞培养获取胆囊癌细胞株,进行人工培养至指定密度。

收集癌细胞,稀释至适宜浓度。

(3)植入癌细胞将癌细胞移植至实验动物的胆囊内或胆囊周围组织中,通过术后监测动物的体重、活动度、食欲等生理指标来评估实验效果。

(4)注射致癌物质将致癌物质注射至实验动物的胆囊内或胆囊周围组织中,随访动物的健康状况,观察动物出现的癌症病变。

2. 优缺点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可以制备各种类型的模型,如胆囊切除前后、炎症后、基因修饰等模型;但是由于动物模型的复杂性以及饲养难度大、费用高,此方法不适用于大规模的高通量筛选。

二、胆囊癌细胞移植法1. 思路及方法该方法利用人工培养的胆囊癌细胞移植到另外一只动物体内,通常移植到裸鼠、同种异体小鼠中,形成胆囊癌模型。

具体实验流程如下:(1)胆囊癌细胞培养获取人工培养的胆囊癌细胞,进行文化和扩增,检测细胞的活性。

(2)裸鼠/小鼠建立选用合适的实验动物进行裸鼠或小鼠建立,检测鼠体前列腺特异蛋白(PSA)基因和CD1d缺陷,避免自身免疫反应。

(3)细胞移植将培养好的胆囊癌细胞移植至裸鼠或小鼠身体内部,监测实验动物的体重、活动、食欲等指标,并定期观察生长的癌瘤。

胆囊癌

胆囊癌

胆囊癌胆囊癌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er)占首位,其它尚有肉瘤、类癌、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巨细胞腺癌等。

原发性胆囊癌临床上较为少见,较长时间内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国内教科书报道仅占所有癌总数的1%左右。

发病率由于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开展,胆囊癌已逐渐被认识,发现率有所提高。

然而胆囊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别。

在印度Gupta报告胆囊癌的发病率在所有癌中占3.6%,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1.8%,而美国在消化道肿瘤中位于直肠、结肠、胰腺和胃后,占消化道肿瘤的3%。

胆囊癌病人的发病率女性较男性多2~4倍。

多见于50~70岁,50岁以上者占90%。

病因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多数人认为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Moosa指出“隐性结石”5~20年后发生胆囊癌者占3.3%~50%,国内大宗资料报告20%~82.6%的胆囊癌合并有胆结石,国外报告则高达54.3%~100%。

癌肿的发生与结石的大小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小于10mm者癌发生的几率为1.0,结石直径20~22mm者的几率为2.4,结石直径在30mm以上者的几率可高达10%。

还有人提出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胆总管下端和主胰管的汇合连接处存在畸形有关,因有此畸形以致胰液进入胆管内,使胆汁内的胰液浓度提高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粘膜变化生,最后发生癌变。

胆囊癌发生在底部多见颈部,次之体部较少,组织学上腺癌占80%,未分化癌占6%,鳞癌占3%,混合癌占1%。

胆囊癌可直接浸润周围脏器,亦可经淋巴道血循环神经胆管等途径转移及腹腔内种植,晚期病人可发生远处转移,但一般发生的较晚和较少表现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只有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早期诊断很有困难,一旦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包块黄疸等病变已到晚期,其各种检查亦出现异常。

因此,对于胆囊区不适或疼痛的病人,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有胆囊结石炎症息肉者,应进行定期B超检查以求早日明确诊断。

胆囊癌综合治疗进展

胆囊癌综合治疗进展

胆囊癌综合治疗进展刘颖斌;吴文广【摘要】胆囊癌的发病率在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因其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丧失手术机会,预后极差。

包括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模式得到了临床上广泛的重视,本文就胆囊癌综合治疗的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提高对胆囊癌综合治疗手段的认识。

%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 (PCG) is the most malignancy in biliary system. Because of no speciifc clinical manifestation, most of the patients are undiagnosed untill intermediate or advanced stage of the PCG. These patients lose the chance of radical resection of gallbladder cancer and have a poor prognosis. The model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cluding surgery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in clinical practise. This article brielfy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in treatment of gallbladder cancer.【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4(000)014【总页数】3页(P6-8)【关键词】胆囊癌;综合治疗;R0切除;化疗;放疗【作者】刘颖斌;吴文广【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胆道疾病研究所上海 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胆道疾病研究所上海 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8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胆道肿瘤的2/3左右,而且胆囊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解读最新版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解读最新版

·指南解读·《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解读最新版[关键词]胆囊癌;指南解读;肿瘤外科治疗;胆囊癌预防;肿瘤辅助治疗胆囊癌总体预后差,为贯彻胆囊癌预防为先的策略,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率和总体治疗效果,改善我国胆囊癌总体预后,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制定了2019版的《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1]。

2019 版指南从七个方面对胆囊癌的预防、诊治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精要论述[1]:(1)胆囊癌发病危险因素及可能相关因素;(2)胆囊癌TNM分期、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型;(3)诊断依据;(4)胆囊癌术前与术中评估;(5)胆囊癌外科治疗;(6)胆囊癌非手术治疗;(7)随访。

本次指南提出胆囊癌的的危险因素包括明确危险因素和可能危险因素[1-2]。

明确危险因素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慢性炎症、“保胆取石” 术后胆囊。

和以往相比,本次指南首次明确把“保胆取石”术后胆囊作为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认为保胆取石后的胆囊,致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和胆囊炎症未消除,“保胆取石”术是不科学不规范的治疗手段。

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胆囊腺肌症等。

指南同时明确对伴有胆囊癌危险因素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应择期行胆囊切除术。

若不手术者,应每 3 个月到大型医院肝胆胰外科或普通外科就诊,行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并进行密切随访。

对胆囊癌危险因素的论述必须从预防胆囊癌的角度高度重视,因为和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相比,中晚期胆囊癌预后较差,早期胆囊癌诊断率非常低,但胆囊癌的发生有明确的病因,而这些诱发胆囊癌的胆囊良性疾病通过超声就能获得诊断,通过胆囊切除术就能干预,因此,只要医护人员和胆囊良性疾病患者高度重视,胆囊癌的发生率是可以显著下降的。

指南引导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到大型医院的专科进行检查和随访,有利于科学的决策,减少误导。

胆囊癌的临床分期和分型。

本次指南继续推荐使用AJCC和UICC联合发布的TNM分期系统,因为该分期提供了胆囊癌临床病理学诊断的统一标准,对胆囊癌的局部浸润深度、邻近器官侵犯程度、门静脉和肝动脉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因素给予了全面评估,有助于评估胆囊癌的可切除性、选择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对临床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胆囊癌的最新诊治进展

胆囊癌的最新诊治进展

胆囊癌的最新诊治进展胆囊癌的概述胆囊癌分原发性胆囊癌和继发性胆囊癌,后者只占极少一部分,主要来自于消化系肿瘤的侵犯和转移。

原发性胆囊癌是指原发于胆囊及胆囊颈部的恶性肿瘤,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隐匿,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或黄疸。

胆囊癌的发病在消化道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肝癌及胰腺癌居第6位。

其发病率在我国占全部癌肿的0.76-1.2%。

胆囊癌平均发病年龄为58岁,性别与胆囊癌发病有一定关系,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3-1:4。

一.病因:胆囊癌发生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可与下列因素有关:<1>胆石症与慢性胆囊炎在国外有70%-90%的胆囊癌与胆囊结石同时存在,国内近年来报道二者同时存在率为观40%-86%,另外有资料证明在结石手术切除胆囊后,可发现1.5%-6.3%有胆囊癌存在;同时发现结石直径越大,发病率越高,结石直径<20-22mm和直径>30mm的发病率分别是直径小于10mm的2.4和10倍。

moos a指出“隐性结石”在5-20年后有33%-50%可发生胆囊癌,还有学者认为50岁以上的胆囊结石患者中约6%-10%最终可发生胆囊癌,有胆囊结石者发生胆囊癌的危险性较无胆囊结石者高出6-15倍。

在胆石症及慢性胆囊炎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粘膜上皮增生,而不典型增生是由单纯上皮增生演变而来。

原位癌伴有不典型增生,从而推测胆囊癌的发展过程是:胆石症/胆囊炎→胆囊粘膜上皮增生→部分不典型增生出现→轻者引起原位癌,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引发浸润癌。

此外研究证明在胆汁代谢过程中,鹅去氧胆酸的产物胆石酸为一致癌物质,胆囊癌病人的胆石酸增加,同时也有人认为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酸盐,在感染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厌氧菌校形芽胞杆菌感染时),可演变成致癌物质如甲基胆直(methy loholanthre ne)等。

可能是刺激胆囊粘膜产生癌症的原因之一。

2>胆囊腺瘤和胆囊腺肌增生症在1977年Leslie就已报道过胆囊腺瘤演变成胆囊原位癌的病例,进一步研究也曾证实所有的胆囊原位癌和19%的浸润癌组织内有腺瘤成分,只提示二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很多资料已公认胆囊腺瘤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约有10%-30%的胆囊腺瘤可以演变成癌,特别多见于直径大于12mm的腺瘤。

进一步提高胆囊癌诊治的总体水平 石景森

进一步提高胆囊癌诊治的总体水平 石景森

K e yw o r d s : g a l l b l a d d e r n e o p l a s m s ;e a r l yd i a g n o s i s ;t h e r a p y
㊀㊀胆囊癌是胆道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占胆道肿 瘤的 2 / 3左右, 约占胆道手术的 1 . 5 3 %。早在 1 7 7 7年奥地利 医师 S t o l l 就报道了第 1例胆囊癌, 而两个世纪后的今天,国内 外资料表明胆囊癌的诊治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疗效不尽人
。然而国内外资料报道手术治疗疗效仍不尽人意, 所以
为单纯胆囊切除术即可, 但笔者认为 T 1 b 需要切除Ⅳb 或Ⅴ段肝段 2c m , 也可Ⅳb 或Ⅴ段肝段切除连同淋巴结清扫。对于 期胆囊癌 Ⅱ 是进展期胆囊癌中行根治术绝对指征, 预后较好。对于Ⅲ期胆囊 癌不能教条地采用胆囊癌根治切除, 无肝外侵犯时行胆囊癌根治 性切除, 当肿瘤侵犯肝外脏器, 采用胆囊癌扩大根治性切除, 行联 合其他脏器切除。I V期胆囊癌有多处脏器的侵犯、 远处淋巴结转 移及远处其他脏器的转移, 预后极差。所以是否行根治性手术需 结合患者的年龄、 术前评估等综合判断, 不能盲目的行扩大根治 术, 甚至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当今没有切不掉的肿瘤, 但切除后 能否长期存活仍是待解决的问题。这样容易造成临床工作的混 乱, 造成一些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并不能达到改善预后的 目的, 相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毕竟这些手术创伤大、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应严格选择适应证。 5 ㊀抓住再手术机会, 提高意外胆囊癌患者生存率 随着胆囊癌诊断技术的提高, 多数 T 3 、 T 4期胆囊癌可在 术前获得诊断, 而T 1和 T 2期最易术中误诊而导致再次手术。 L C术后意外胆囊癌的预后远较开腹胆囊切除术后意外胆囊癌 的预后差,特别是切口种植、 腹腔种植的病例。 A J C C第 7版 具体阐述了意外胆囊癌的临床特点及根治性手术的必要性, 明 确提出意外胆囊癌病理证实为 T 2 、 T 3期的患者, 须再次手术

胆囊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胆囊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血清学检查可辅助诊断,如CEA 、CA19-9等肿瘤标志物增高。
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01
胆囊良性疾病
02
其他肝胆肿瘤
如胆囊炎、胆囊结石等,可通过病史 、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如肝癌、胆管癌等,需通过病理学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03
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 胆囊
如胃癌、胰腺癌等,可通过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
本研究仅纳入了国内一家医院的病例,未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可能存在 一定的地域和医院差异。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胆囊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遗传易感性、新型治疗手段等, 为胆囊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临床实践建议
对于存在胆囊癌发病风险的人群应积 极采取预防措施,如改善生活习惯、 定期进行体检等。
对于已确诊胆囊癌的患者应选择合适 的手术时机和术式,同时结合个体化 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 质量。
需要加强胆囊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结合影像学、肿瘤标志物等辅助检查 手段,提高胆囊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准确率。
THANKS
感谢观看
黄疸、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消瘦等。
体征
右上腹肿块、胆囊增大、肝脏肿大、淋巴结肿大等。
胆囊癌的诊断方法
病理学检查
通过手术获取胆囊组织进行病理 学检查,观察癌细胞形态、分化 程度和浸润深度等。
影像学检查
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 显示胆囊占位性病变及其周围组 织情况,有助于诊断。
其他检查
05
胆囊癌的治疗与预后
胆囊癌的治疗方法
1 2
手术切除
对于早期胆囊癌患者,胆囊切除是主要的治疗 方法,包括开腹胆囊切除和腹腔镜胆囊切除。

胆囊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胆囊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胆囊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杜丽文1,刘建生21 山西医科大学,太原 030001;2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太原 030001通信作者:刘建生,****************(ORCID: 0000-0002-6038-2560)摘要:胆囊癌(GBC)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由于该疾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患者在确诊时大多已进展至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

在现有的辅助治疗方法中,靶向治疗是一种特异性较高且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手段,对多种癌症的预后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本文通过研究GBC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对GBC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潜在靶点及靶向药物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GBC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胆囊肿瘤;信号传导;治疗学Research advances in targeted therapy for gallbladder carcinomaDU Liwen1, LIU Jiansheng2.(1.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2.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 The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Jiansheng,****************(ORCID: 0000-0002-6038-2560)Abstract:Gallbladder carcinoma (GBC)is a type of malignant tumor with an extremely poor prognosis,and at present,surgical opera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for this disease. Unfortunately, due to a lack of typical symptoms in the early stage, most patients have progressed to the advanced stage at the time of confirmed diagnosis and lost the opportunity for radical surgery. Among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adjuvant treatments, targeted therapy has higher specificity and fewer side effects and has improved the prognosis of a variety of malignancies. With reference to the latest research advances in targeted therapy for GBC,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potential targets,and targeted medications of targeted therapy for GBC,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GBC patients.Key words:Gallbladder Neoplasms; Signal Transduction; Therapeutics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胆道肿瘤的2/3左右,5年生存率仅有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胆囊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现状
分析胆囊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现状
【摘要】胆囊癌(carcinoma of gallbladder)的发病率虽然较低,但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困难,当经临床诊断出结果时,已进入晚期阶段,且对于胆囊癌的手术治疗后,复发率高,所以对于该疾病的诊治仍是仍需长期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通过分析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胆囊癌;早期诊断;机制;研究现状
1、胆囊癌的流行病学调查
据相关文献报道胆囊癌具有性别差异、地区差异及种群差异的特点。

目前,该病患病率最高的地区在南美洲,10万人中约有27人发病,无论在我国还是国外,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在所有的胆道疾病中,胆囊癌占的比例地区差异性强,天津地区为0.4%,陕西地区为3.8%,西北及东北地区的患病率高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该病的致病因素目前尚不明确,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胆囊炎(cholecystitis)、胆囊息肉样病变(gallbladder polyp likelesion)、异常胆胰管连接(AJPBDS)、Mirizzi综合征(Mirizzi's syndrome)等因素己被验证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

此外多度肥胖、年龄超过50岁、从事重体力劳动者、体质量指数(≥27)、生育次数超过3次、女性绝经、A 型血型等是引发胆囊癌的非胆道疾病致病因素。

2、胆囊癌分子生物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在胆囊癌分子层面发生发展的深入研究,对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2.1胆囊癌标志物水平
目前,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是诊断肿瘤的主要手段。

肿瘤标志物通过由癌变细胞或癌变细胞作用于正常细胞产生。

标志物的水平可以提示疾病发生、进展及预后,但是至今还没有找到只存在于癌变细胞及组织中肿瘤标志物。

胆囊癌的标志物主要存在于患者胆汁及血清中,虽然对胆汁检测到的标志物较在血清中的敏感度高,但由于医学技术
的限制,提取胆汁有一定的困难度,所以对胆囊癌的检测只要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标志物。

检测的标志物主要有CA199、CEA、CA153、CA125、CA242等,由于CA199的敏感度高,所以CA199是检测胆囊癌主要的标志物。

由于CA199及其它肿瘤标志物缺乏特异性,所以联合检测标志物对诊断胆囊癌有重要作用。

运用联合检测以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报道有许多,王云峰通过78例胆囊癌患者的CA199、CEA、CA125、CA242四种标志物水平的检测,发现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且胆囊颈部发生癌变的标志物检出率显著高于胆囊底部癌变的标志物检出率。

随着胆囊癌的病程进展,标志物的敏感性也出现显著差异,当该病处于IVA,IVB期与处于II期时,CA199、CA242及CA125水平有明显差异。

龚平明等通过胆囊癌组、健康组、良性肿瘤组各40例患者CA199、CA125、CEA、CA153的敏感性进行检测,发现癌症组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其余两组。

张鹏等通过研究CA199、CA125及AKP 在该病的.临床分期及对于手术治疗的指示的意义,将159例患者按分期进行分组并检测三种标志物的水平,发现不同分期三者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以上文献中,均报道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疾病的诊断优于标志物单独检测。

CA199的敏感性强,但特异性弱,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没有任何意义,CA242虽然敏感性弱,但在早期阶段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2胆囊癌基因表达
胆囊癌相关基因为癌基因及抑癌基因。

K-ras癌基因突变频率最高可达65%,突变热点为第12位密码子,该基因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胆囊癌新方法之一。

胆囊癌的抑癌基因目前被报道的可达十几种,最近报道在胆囊癌中检测到RASSFIA启动子存在高甲基化,针对该基因在胆囊癌中的作用机制还未明确,李永通过对RASSFIA在该病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失活情况,并建立肿瘤细胞模型在RASSFIA过表达对细胞模型的影响,探讨该基因的作用机理。

研究发现RASSFIA的表达缺失率高达35%,RASSFIA在GBC-SD、NOZ、TGBCITKB、OCUG1癌细胞株中失活,而在健康的胆囊组织中正常表达,该基因在癌变组
织较健康组织去甲基化发生率高,RASSFIA过表达能促使胆囊癌细胞的凋亡,且抑制肿瘤生长。

这为胆囊癌的诊治提供参考。

3、总结
总之,通过对胆囊癌标志物及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深入研究,为探索胆囊癌的发病机理,靶向基因治疗提供理沦依据,也为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