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肿瘤]“脑转移瘤”的诊断要点、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脑转移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转移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 增强扫描:明显结节状或环状强化,囊壁厚薄不均,内 壁不光整而外壁光整。较多来源于腺癌的转移瘤在增强 扫描时可见病变内缘细小毛刷样征象。
• MRS:无NAA峰和Cr峰,常出现lip峰。
影像表现
• 出血常见于黑色素瘤、绒毛膜癌、甲状腺癌、肺癌及肾 癌的转移,多呈T1WI上点片状高信号影。
• 来源于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黑色素瘤、绒毛膜癌 的脑转移还可出现弥漫性脑膜浸润,即癌性脑膜炎。
v 增强呈均匀显著强化;可见“凹陷征”“缺口征”样 的不完整的环形强化。
v MRS 上Lip-Lac 峰增高明显。
淋巴瘤
A:病灶呈“握拳状”明显强化;B.尖角征(箭头);C:缺口征(箭头)
脑脓肿
脑脓肿
谢谢
• 在T2WI肿瘤表现为低或等信号者,多半是来源于胃肠道 的黏液腺癌、骨肉瘤及黑色素瘤。
胶质母细胞瘤
• 常伴有出血及瘤周水肿。 • 肿瘤常呈浸润性生长,位于深部白质,单发较多见。 • 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呈显著不规则花环状强化,环壁厚薄不
均,无张力,DWI呈高信号。 • MRS示Cho峰常升高,NAA峰明显降低,但仍存在。 • 与单发的转移瘤难鉴别。
胶质瘤
男,62岁。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WHO IV级,IDH野生型,Ki-67为25%
鉴别诊断
v 好发于脑实质深部近中线部区域,幕上多见,可单发 或多发,大多呈类圆形肿块或结节状,部分呈不规则 条片状,累及胼胝体者可呈蝴蝶状。
v CT 平扫呈略高密度;T2WI 呈等或略高信号,DWI 上 呈高信号,ADC 值偏低;肿瘤出血囊变少见,占位效 应轻至中度。
脑转移瘤的 影像诊断与
鉴发肿瘤病史(肺癌最 常见)。
Ø 临床症状: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 Ø 部位:皮髓质交界区,脑干少见。 Ø 形态:多为圆形、类圆形,囊实性病灶多不规则,外

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

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

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目的:对脑转移瘤患者的CT表现及鉴别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通过对2006年1 月~201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脑转移瘤患者的CT影像进行回顾分析,对CT 诊断结果和鉴别诊断过程中影像学特征和相关规律进行研究。

结果:脑转移的发生几率同原发肿瘤发病部位存在一定的联系,脑转移瘤患者的CT 表现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结论:根据临床实践,CT能够及时的将脑转移瘤进行正确诊断,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标签:脑转移瘤;CT 表现;诊断;鉴别诊断(2012)04-0031-01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脑转移瘤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肺癌脑转移是各种恶性肿瘤中占主要部分。

通常来说大多数患者脑转移瘤CT表现均有明显的特征,通常有瘤周广泛水肿的现象发生,病症大多处于大脑皮层或皮层下灰白质交界处。

就目前基层医院来说,CT是对脑转移瘤检查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必要时配合MRI的使用,效果更为明显。

笔者针对2006年以来我院共收治的106例脑转移患者进行临床CT资料对比,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在32-88岁不等,患者平均年龄为60.5岁。

经过CT检查确诊61例为肺癌患者,8例乳腺癌,4例胃癌,2例食道癌,2例黑色素瘤,2例直肠癌,2例腮腺癌。

另外25例为原发瘤不明者。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恶心、头痛以及语言、肢体、神志意识障碍,患者大多数以呕吐、恶心、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伴有语言、肢体、神志意识障碍等。

其中,19例患者以脑部作为首发症状,40例患者脑部症状缺乏,47例患者有视乳头水肿现象发生。

1.2扫描方法本组106例患者中,66例患者采用GE-Max640CT扫描机,其余40例采用GE-BrightSpeed螺旋CT扫描机。

“脑内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影像PPT

“脑内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影像PPT

“脑内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影像PPT颅脑转移瘤(intracranial metastasis)是成人常见的颅内肿瘤,儿童罕见。

近年来,随着CT、MRI的应用,其检出率有明显.增加。

颅内转移瘤的来源有两类:一是颅内原发瘤转移而来;二是颅外原发瘤经血行播散而至。

按转移部位划分,颅脑转移瘤分为三类:脑内转移、脑膜转移、颅骨转移。

脑内转移瘤是颅外原发瘤最常见的颅脑转移;转移瘤多发生在幕上,约占80%。

多发者占60%〜85%。

灰白质交界处为其好发部位。

(1)临床表现脑内转移瘤临床表现不一,可无症状,也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转移瘤有时可先于原发病灶被发现,尤其在肺癌脑转移时多见。

绝大多数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占位效应有关,主要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预后多不良,全脑放射治疗后平均存活时间为3〜6个月,孤立性病灶可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以取得更好疗效。

(2)病理表现大体上,典型的脑实质转移瘤呈大小不等、边界不清的圆形、类圆形结节样病灶,小者多为实质性病灶,大者可有中央坏死、囊变、出血,个别转移瘤可见钙化。

灶周常伴有与瘤体本身大小不相称的显著性水肿,水肿的程度与原发灶的性质有关;组织学所见因原发灶不同而异。

(3)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是当前颅脑转移瘤检查的主要方法,CT增强扫描优于平扫,而双倍剂量延迟扫描在转移瘤的检出率方面较常规增强扫描敏感。

MRI是当前检查转移瘤的最理想方法,多采用标准剂量增强扫描,也有作者用大剂量对比剂以发现更小的早期转移灶。

(4)CT表现CT平扫,转移瘤可呈等密度、低密度和高密度,其密度改变决定于肿瘤细胞成分、肿瘤血供以及瘤组织有无坏死、囊变和出血、钙化。

肺、乳腺、肾及结肠癌的转移多为低密度;淋巴瘤及黑色素瘤转移则常表现为高密度或等密度。

转移瘤出血常见于肾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和绒毛膜上皮癌,肿瘤出血后近期检查一般呈高密度。

转移瘤钙化常见于骨、软骨肉瘤转移,其他原发瘤少见。

颅内转移瘤如何鉴别诊断?

颅内转移瘤如何鉴别诊断?

颅内转移瘤如何鉴别诊断?1.脑原发性肿瘤根据病史,特别是晚期全身癌肿患者出现颅内占位时,一般不难鉴别,必要时可作CT等检查。

良性脑原发性肿瘤有其自身特点,易于鉴别。

恶性脑胶质细胞瘤,有时难与本病鉴别,需借助活检。

表浅的脑膜转移瘤须与小的脑膜瘤鉴别,后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和瘤周脑水肿。

有颅骨破坏者,尚需与脑膜瘤或颅外病变引起的颅骨改变相鉴别。

但是某些脑原发性肿瘤少见情况下可伴有脑转移瘤,此时明确鉴别是不可能的。

文献报道的原发性脑瘤多为良性,如脑膜瘤、听神经瘤、垂体瘤等,偶为星形细胞瘤。

脑转移瘤多见于乳腺癌和肺癌,这与脑转移瘤的一般规律符合,乳腺癌和肺癌为女性和男性常见的肿瘤,均倾向中枢神经系统转移。

这种瘤的转移机制没有明确的解释,可能因为良性脑瘤好发年龄与脑转移瘤相近,良性脑瘤存活期较长和有较丰富血供及娇嫩的肿瘤间质,这些为转移瘤提供了有利条件。

2.脑脓肿根据病史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不难与脑转移瘤鉴别,但少见情况下癌症患者可因下列因素发生脑脓肿,在诊断时要注意:(1)癌症患者全身抵抗力和因长期使用激素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细菌或真菌感染。

(2)颅内或颅底转移瘤因放疗或手术治疗造成颅内外交通,便于细菌入侵。

(3)原发或继发肺癌者常有支气管阻塞,引起肺脓疡,从而导致脑脓肿。

3.脑梗死或脑出血尸检发现15%全身癌肿患者伴有脑血管病,出血性和缺血性各半,其中半数生前可有症状,4%~5%为脑内血肿,1%~2%为硬膜下血肿。

出血原因多为凝血机制障碍或血小板减少。

单纯从临床和CT表现来区别转移瘤和脑卒中,有时很困难,特别是转移瘤内出血,如黑色素瘤、绒毛膜上皮癌、支气管肺癌和肾上腺肿瘤出血者。

由于出血常来自小血管,血肿沿神经纤维扩展,使后者发生移位而非破坏,如及时清除血肿,神经功能可望恢复。

所以手术不仅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而且能明确诊断和获得良好的生存质量,因此,对临床诊断不明者,应及时开颅。

4.脑猪囊尾蚴病须与多发性脑转移瘤鉴别。

医学影像学: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医学影像学: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颅脑组织的肿瘤
1. 原发性
80%,来源于颅骨、脑膜、脑组织、血管、 垂体、颅神经和先天性胚胎残余组织 胶质瘤(50%) 、脑膜瘤(14%) 、垂体瘤(11%) 、 听神经瘤(7%)
2. 继发性-转移瘤、邻近器官侵犯(20%)
检查方法
X线平片——少用。主要观察有无骨质增生、破 坏,蝶鞍有无增大,有无钙化灶等(对颅咽管瘤、 垂体瘤有一定的定性作用)。
颅咽管瘤
(二) 好发部位及肿瘤类型
按照颅咽管与鞍膈的关系,可分为 鞍内、鞍上、鞍内鞍上和脑室内肿瘤。 以鞍上和鞍内鞍上多见,鞍内和脑室内 少见。
按肿瘤的成份可分为三型,即囊实 性混合型,最多见;囊性型和实性型 (少见,仅约占4%)。
影像学表现
部位:鞍内、鞍上或两者有之。 形态: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状,边缘
2、形态:包括圆形、类圆形、葫芦形和不规则形。 葫芦形多由于肿瘤向上生长,突破鞍隔时受鞍隔 的限制两边狭窄而形成。
3、影像学表现:等密度或等信号。肿瘤内可慢性 坏死出血,也可液化囊变呈低信号。增强扫描肿 瘤呈明显强化,但强化程度不如残存垂体腺组织。
垂体大腺瘤
垂体大腺瘤



+C


麻雀鸟?美丽的禾雀花!
CT-----常用。 MRI----常用。多方位、多参数。 DSA----主要用于血管性病变
颅脑肿瘤的CT、MRI诊断征象
一、直接征象 1. 肿块或占位性病变。 2. 异常的密度或信号强度改变 3. 增强后扫描肿瘤有程度不一 的强化
二、间接征象
1. 周围组织结构的移位,严重可有脑疝形成 2. 肿瘤周围的脑组织间质性脑水肿 3. 骨质改变
颅脑肿瘤的定性诊断 以解剖部位为指引,先定位然后做定性鉴别诊断,

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目的:总结回顾恶性肿瘤脑转移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及特点。

方法:通过对2005年1月~2010年5月119例脑转移瘤的CT及部分MRI影像的回顾分析,总结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特征及一般规律。

结果:脑转移的发生与原发肿瘤发病部位有一定比例关系,脑转移瘤CT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特点。

结论:结合临床病史资料,CT能对脑转移瘤做出明确的定性诊断,易与其他脑内原发肿瘤鉴别。

标签:脑转移瘤;CT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恶性肿瘤可发生颅内脑转移,平均发病年龄约57岁,好发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3∶1。

近年来,随着CT、MRI的广泛应用,其检出率明显增加,有资料统计,脑转移瘤的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5%~20%[1]。

笔者收集我院2005年以来经CT诊断的脑转移病例,对其临床资料、CT片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5月我院临床和CT诊断的脑转移瘤病例119例。

其中,男性76例,女性43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0岁,平均50岁;小脑转移瘤13例,大脑半球为106例,其中,单发57例,多发49例。

采用常规平扫,其中单发52例行平扫后加增强扫描。

绝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占位效应有关,主要有头痛、呕吐、视物不清等。

2 结果119例患者,其中肺癌脑转移52例,占脑转移瘤的首位。

女性乳腺癌转移39例,居发病的第二位。

原发肾癌12例,原发大肠癌10例,来自于甲状腺癌6例,CT平扫转移瘤呈大小不等,边缘欠清的圆形、类圆形或肿块形,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增强病例肿块均有强化,可不均匀。

瘤周可见大片状水肿区。

其中,62例有明显占位效应,相邻脑室、脑池受压移位,40例转移瘤患者只表现大片状不规则低密度灶,密度均匀,5例伴有瘤卒中,表现为瘤灶内可见更高密度影CT值为60~78 Hu之间。

3 讨论3.1 脑转移瘤的病因及病理脑转移瘤是指人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经血行、淋巴或直接入侵颅内所致,亦可经脑脊液循环种植、转移,据报道,原发瘤男性以肺癌居前位,而女性则以乳腺癌最为多见[2],本组病例与其完全相符。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优秀课件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优秀课件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边界不清混杂密度或低密度肿块,多发条带状
或团块状钙化,囊变为边界清楚低密度区;瘤 周无或轻度水肿
• CT增强:2/3肿瘤轻-中度强化,1/3不强化 • MR平扫: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为高信号 • MR增强:随程恶性程度不同出现不同度强化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图)
颅内肿和掌握的知识点: -掌握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原则 -掌握常见颅内肿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熟悉各种影像学方法对颅内肿瘤诊断 的价值与限度 -了解特定解剖部位好发肿瘤的影像学 诊断及鉴别诊断
学习重点难点
• 本节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神经上皮肿瘤的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转 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桥小脑角区、鞍上、松果体区常见肿瘤种类
• CT增强:呈斑片状或不规则强化
影像学表现
• MRI平扫:T1WI呈低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
呈不均一高信号,边界不清,灶周 可有水肿和占位表现
• MRI增强:呈不规则强化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年 龄多在50岁以上,肿瘤多位于髓质深部,病理以坏死和出血为 特征
• 增强
-多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转移为带 状强化
影像学表现(MRI)
• 平扫
-T1WI呈低、T2WI呈高信号,类圆形,边界清楚, 四脑室受压变形、前上移位,常伴幕上梗阻性 脑积水
• 增强
-多呈明显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转 移灶也明显强化
髓母细胞瘤 (图)
室管膜瘤
• 概述
-占颅内肿瘤3-5%、占神经上皮肿瘤12%,儿童多 见(1-5岁),70%位于幕下,四脑室最多见,成 人多位于幕上,10-20%脑脊液转移

颅骨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颅骨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其他非血管成分。现认为是错构瘤,即衬 有内皮的血管异常增生 ❖ 好发于青少年,额颞骨多见,起源于板障
冠状位示意图:边 缘锐利的膨胀性骨 病变,由于板障内 骨小梁增厚,使病 变呈蜂窝状
1.膨胀性骨损坏,边 缘锐利
2.可伴有薄的硬化边 3.呈蜂窝状或日光征
1.膨胀性骨损坏,边 缘锐利,1/3伴有薄的 硬化边 2.完整内外板,外板 通常较内板膨胀 3.呈“辐射状”, “网格状”或“网 状”,板障内骨小梁 增粗 4.可能呈“泡状”及 “蜂窝状” 5.CECT:强化
3.T1 C+ MR信号特征取决于缓慢静脉血流量及红骨髓转化为黄骨髓的比例
先天性包涵囊肿
❖ 同义词:颅骨表皮样/皮样囊肿;外胚层包涵 囊肿
❖ 定义:由被隔离的外胚层成分形成的团块 ❖ 典型影像学表现:透光的颅骨病变,有外板
的明显侵蚀及硬化缘 ❖ 好发于青少年,表皮样囊肿:易累及颞骨和
枕骨鳞部。皮样囊肿:更常见于前部和中线
颅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与鉴别诊断
正常变异及发育畸形
❖ 蛛网膜颗粒压迹 ❖ 颅骨膜【血】窦 ❖ 闭锁性顶部脑膨出 ❖ 脑膨出
蛛网膜颗粒示意图
增强CT显示蛛网膜颗粒(3 个)形成横窦内CSF密度充 盈缺损
平片侧位:枕部蛛网膜颗粒
T1WI T2WI
颅骨膜血窦
定义:硬膜静脉窦与颅外静脉系统 之间的正常联通 影像表现
轴位CT平扫示右侧颞骨较大范围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 冠状位T1增强MR示右侧眶壁明显强化破坏性肿块,注意肿块延伸入右侧颧骨 上间隙
轴位T1增强MR示增强的位于侧脑室的脉络丛肿块。注意基底节区花斑 样增强(血管周围侵润) 轴位T2WI示小脑白质自身免疫性脱髓鞘高信号
MR矢状位T1WI示垂体漏斗增粗垂体后叶亮点消失 矢状位T1增强检查示垂体柄明显强化

脑转移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

脑转移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

脑转移瘤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颅 内肿瘤 , 男性最 常见的原发
肿瘤是肺 癌 , 性则 为乳腺癌 , 女 此外乳腺 癌 、 绒毛膜上皮 癌 、 甲
状腺癌 、 肾癌 、 黑色素瘤等也较常见 , 有少数 患者虽 经各种检 查
仍无法找到原发瘤『 多经血行转移至脑 , 1 ] 。 亦可直接侵犯 或经 脑 脊液循环种植转移 。 1 资料与方法
方面的探测 : 可以显示胎 头 、 胎体 、 位 、 胎 胎心 、 胎盘 、 死胎 、 异位
51 诊断 B超对肠道等空腔脏器病变检查 易漏 诊。其清 .
晰度 、 分辨率方面较 C T低 。抵抗气体干扰的能力差 , 一旦遇到
气体干扰 , 就会影响检查结果 。 5 诊断 B超检查时 , 时需 要改变体 位 、 . 2 有 屏气 , 于有 对
普 勒技 术监 测血 液 流量 、 向, 而辨 别脏 器 的受 损性 质 和 方 从
程 度。
面的信息 , 使得对活体进行无创 伤功能研究成为 了现实。
3 诊 断 B超 的 应 用 范 围
按照人体不同部位分成 以下三个方面 : ①对人体 内部脏 器
的轮廓及 其 内部结 构方 面的探测 : 肝 、 、 、 、 如 胆 脾 胰 肾及 肾上 腺、 膀胱及输 尿管 、 前列腺等的外形及其 内部结构 ; 可区分 肿块 性质 , 浸润性肿块病变往往无 边界或边缘不 光滑 , 若为局 限性
【 关键词 】脑转移 瘤 C T 诊断
鉴别
或低 密度影 4 O例 占 7 .%, 高密度影 8例 占 1.%, 55 呈 51 呈混 杂
密度影 5例 占 94 其 中有 1 . %, 例瘤内伴钙化 。增强扫描后均 出 现不同程度强化 , 呈环状强化 3 6例 , 均匀结 节状强化 7例 , 不 均 匀强化 l 例 。 O ②瘤周水肿 大多数 明显 , 本组病例仅 1 例无灶 周水肿 , 例轻度水肿 , 5 以中重度水肿居多。水肿大部分呈指套 样 改变 , 幕上病灶表现侧脑室受压变窄 , 中线结构移位 。 幕下病

[深度学习]脑膜转移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建议收藏)~~~

[深度学习]脑膜转移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建议收藏)~~~

[深度学习]脑膜转移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建议收藏)~~~脑膜转移瘤病理与临床特点脑膜转移瘤(meningeal metastases)包括柔脑膜(蛛网膜与软脑膜)与硬脑膜转移。

柔脑膜转移瘤更常见,也称脑膜癌病及癌性脑膜炎,多合并脑实质转移,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证实脑实质转移瘤者约50%合并脑膜转移。

原发瘤常为肺癌及乳腺癌(约50%),其他包括消化道癌、血液系统肿瘤,少数为黑色素瘤及骨髓瘤转移。

高级别胶质瘤、生殖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等可沿脑脊液途径播散。

硬脑膜转移常为乳腺癌所致。

病理表现为脑膜弥漫性或多灶性增厚与浸润似糖衣状包裹脑实质,脑膜炎性反应及交通性脑积水,脑底池为著。

一般在原发瘤诊断后6月~3年内发病,少数见于10年以上。

确诊方法是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型细胞。

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约半数出现头痛,80%病人衰弱,40%见脑神经麻痹。

CT与MRI特点①部位及形态:常见于脑底池、脚间池、桥小脑角池、小脑上池、脑神经脑池段、及大小脑凸面,也可弥漫性侵犯幕上下脑膜。

硬脑膜转移者为颅骨内板下带状或线状影,不深入脑沟;②脑脊液阳性病例中仅1/3病例CT可见局部扁平状脑膜增厚与脑膜结节、脑积水,脑膜、室管膜及邻近脑实质结节状、线状强化;③MRI敏感度约为CT的2倍,FLAIR序列最佳,表现为蛛网膜下腔结节、线状及斑块状信号增高,其原因是肿瘤细胞导致脑脊液弛豫时间改变。

T1WI可见脑沟变浅、脑回轮廓模糊、脑膜增厚。

T2WI易漏诊病变。

增强T1WI显示蛛网膜下腔线状或结节状强化,深入邻近脑沟,并可沿血管周围间隙浸润邻近脑实质,弥漫性者呈糖衣状包裹脑实质。

其他表现包括脑积水、脑实质转移瘤及其周围水肿。

三人行医学课堂知识店铺《全身影像解剖及临床应用》小程序简要病史ABC例1,男,64岁。

肺腺癌术后3年,头痛、呕吐1周。

AB例2,女,57岁。

左乳腺癌术后12年。

肢体麻木1个月,言语不清及视物模糊2周,腱反射亢进,闭目难立征(+)。

脑转移瘤影像诊断简介

脑转移瘤影像诊断简介
脑转移瘤
概述


颅内转移瘤(又称脑转移廇)系指原发于身体其他 部位的肿瘤细胞转入颅内,其发病率占颅内肿瘤 的10%-15% ,国内外均认为以肺癌脑转移最多 见,以肺小细胞癌和腺癌为多,小细胞肺癌如生 存期超过二年者,脑转移率达80%。 其次是黑色素瘤,泌尿生殖系肿瘤和消化道肿瘤; 亦有相当部分患者找不到原发灶,即使有脑转移 瘤,手术后仍不能确定肿瘤来源。发病年龄高峰 好发于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


脑转移瘤细胞常经血流、蛛网膜下腔、淋 巴系统或直接侵入转移到颅内,发病部位 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等血运较丰富区域为 主,占一半以上,而且容易发生在灰质和 白质交界处,以额、颞、顶叶多见,枕叶 少见。小细胞肺癌常发生于小脑转移。颅 内转移瘤70%-80%是多发的。 根据其病理特点,分为结节型和弥漫型。



3.CT和MRI扫描 CT扫描显示脑内单发或多 发的异常密度影,边界多较清晰,大病灶者可有 低密度坏死区或高密度出血灶,周围有较严重水 肿。增强后实体部分明显强化。MRI在T1加权上 多呈低信号,T2加权上多呈高信号。增强后的形 态变化与CT增强所见大致相仿。MRI为目前检测 脑转移瘤最佳的确诊手段。 4.全身辅助检查 尽可能寻找原发灶。通过B 超、放射性核素扫描、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胃镜、 胸片、胸部CT等检查甲状腺、肝脏、前列腺、 盆腔脏器、胃和肺等脏器有无肿瘤病灶。
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适应证 ①单发性转移瘤,原发灶 已切除或暂时尚未找到原发灶,且能耐受手术者; ②多发性病灶,较大者已引起明显颅内高压威胁 患者生命者。 2.禁忌证 ①原发肿瘤晚期,呈恶病质者。② 多发性病灶伴弥散性脑水肿者。 3.γ刀或X刀治疗 适合于单发或多发转移瘤, 其疗效与手术治疗相仿。原发灶不能切除以及病 灶超过3个者疗效差。 4.化疗 根据原发灶的病理性质选用化疗药物。

颅骨转移瘤影像分析

颅骨转移瘤影像分析

颅骨转移瘤影像分析※※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颅骨转移瘤影像分析1、颅骨转移瘤MR典型特征:病变为局灶性溶骨性、成骨性、混合性破坏,强化不均,部分呈环形强化结节或肿块,部分对颅骨内外板、皮下软组织、脑膜侵袭,为明显线状或双凸形影,强化明显。

2、MRI是诊断颅骨转移瘤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增强可进一步显示颅骨转移、脑膜转移、脑内转移的病灶,且MR较CT可发现更多的转移灶。

3、MR-DWI为为较敏感序列。

图示:增强颅骨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结节影,部分为肿块影,侵及颅骨内外板、皮下软组织及邻近脑膜呈双凸形影,膨胀性生长。

图示脑膜转移,呈结节样及线状增厚强化,脑内转移。

图示:DWI清晰显示异常高信号,与邻近正常骨质低信号分界明显。

病灶在T1WI信号较T2WI明显。

且MRI上发现了更多颅骨病灶。

总结:肺癌,乳癌、前列腺癌为最常见的骨转移瘤,颅骨转移为其中一部分。

多为血行转移。

板障为松质骨结构,血运丰富,故易了生于此,再后向颅内外板侵犯。

可有头痛、头晕不适感,也可无症状。

当局部触及包块,无痛感,质硬,宽基底,生长迅速,并有原发恶性肿瘤时要考虑颅骨转移的可能。

检查方法:正常颅骨板障高信号,内外板无信号或低信号。

颅骨转移瘤MRI:局灶性溶骨性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成骨性及混合性病灶呈长T1短或混杂T2信号,增强颅骨不均匀强化,部分呈环形强化结节或肿块影,部分对颅骨内外板、皮下软组织、脑膜产生侵袭,为明显线状或双凸形影,增强后明显强化。

MR-DWI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均能清晰显示异常高信号。

ECT敏感度相对较高,能对转移灶初步确认及定位。

但细节信息显示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CT:能够对颅骨转移进行显示,尤其对溶骨性病变较敏感。

对病灶显示范围较MRI小,小的转移灶可能会不显示或显示不清,同时软组织分辨率相对较低。

脑转移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转移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v NAA指N-乙酸门冬氨酸,Cho指胆碱,Cr指肌酸, Lac指乳酸
鉴别诊断
v 多发脑转移瘤需与多发脑结核瘤、脑囊虫病鉴别 :
v脑结核瘤: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等、稍高 密度,边界不清,周围水肿不明显,增强后呈均 匀或环形强化,壁较薄,规则或不规则,实验室 检查有助于鉴别。
脑结核瘤
鉴别诊断
v 增强后明显强化,强化方式与CT相似。
食 管 癌 脑 转 移
影像表现
v MRS:NAA峰缺乏或降低(神经元的标志,只存在于 神经组织,转移瘤无神经元),Cho峰升高(肿瘤细 胞增殖活性和有丝分裂增加有关),Cr峰降低( 可能与缺氧或低灌注有关),可见出现Lac峰(由 于肿瘤生长旺盛,有氧代谢能量供应不足,无氧 糖酵解增多,可出现肿瘤液化、坏死),如为小 病灶,应注意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或肿瘤在生长 过程中包裹了神经元,亦可显示低的NAA峰,在诊 断中需鉴别。
v 多发脑转移瘤需与多发脑结核瘤、脑囊虫病鉴别 :
v脑囊虫病:病灶较小,直径多不超过1cm,头节为 其典型特征,临床病史有助于鉴别。
脑囊虫病
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散在小低密度影,其内可 见小结节状高密度影,为囊虫头节(↑)
鉴别诊断
v 单发的脑转移瘤需与脑膜瘤、胶质瘤、脑脓肿鉴 别:
v脑膜瘤:多为于矢状窦旁、大脑镰、脑凸面等部 位,增强扫描瘤体多明显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 征”。
幕下占20% v 转移概率由高到低: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
癌、肾癌、甲状腺癌 v 临床表现主要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视
神经盘水肿等,有时表现极似脑中风,极少数表 现为痴呆,约5-12%患者无神经系统症状
病理
v数目:脑转移瘤常为多发(70%-80%),也可为单 发。

脑转移瘤(闫)

脑转移瘤(闫)
• 两者均常见于年龄较大者。肿瘤呈多发且周围水肿显著时应 首先考虑转移瘤。单发鉴别困难时MRS很有价值
• MRS:转移瘤内坏死不严重时Cr波和NAA波消失,坏死严重时 Cho波,Cr波消失,可出现Lip波。恶性星形细胞瘤Cr波和 NAA波可明显降低但仍存在,Cho波通常升高。
病例:胶质瘤
3.囊型
病例:出血性脑转移
病例:出血性脑转移
病例:出血性脑转移
病例:出血性脑转移
鉴别诊断:转移瘤内出血者,主要应与恶性胶质瘤(如恶 性星形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内出血鉴别,恶性胶质瘤 常呈不规则厚壁环形强化,周围水肿不如转移瘤明显,肿 瘤范围常较转移瘤大,常为单发肿瘤。MRS也可鉴别,缺 乏NAA波和Cr波提示转移瘤。
病例:20岁 结脑
4.出血型
许多转移瘤有出血倾向,包括黑色素瘤、肾细胞癌、绒 毛膜癌和甲状腺癌的脑转移。 尽管肺癌转移的出血倾向并不高,但由于肺癌脑转移太 常见,所以实际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脑转移出血是肺癌。
CT平扫:高密度。 MRI:T1WI呈高信号。 CT平扫的高密度及MRT1图上高信号远不如单纯脑内出血高。
1.肿块结节型
• 实质性结节或肿块,中心无坏死 • CT: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 MR:T1WI呈稍低信号,T2WI瘤灶信号高于脑实质,但明显低
于周围水肿,瘤灶也可能呈等信号。 • 瘤灶周围多有明显的水肿存在,占位效应显著,水肿多沿白
质延伸,灰质不被累及,故常呈指状
病例:肺癌脑转移
病例:乳癌单发脑转移
病例:肾癌多发脑转移
鉴别诊断:脑内感染性肉芽肿 仅根据影像学表现,两者很难鉴别,出
现钙化时应考虑感染性病变,尽管转移瘤 内偶尔也可以出现钙化。结合临床对确定 诊断很重要。

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脑转移瘤要点

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脑转移瘤要点

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脑转移瘤要点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Chinese Guidelines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Tumors)是中国肿瘤学会首次发布的一份全面综合的临床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最新的肿瘤诊疗指南。

其中,“脑转移瘤”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之一、本文将通过超过1200字的篇幅,从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介绍脑转移瘤的要点。

脑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包括:局部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颅内高压症状、癫痫等。

但由于其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准确的诊断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

脑转移瘤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脑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脑MRI是目前诊断脑转移瘤最常用的手段,对于病灶数目、大小、位置和转移途径等都能提供重要的信息。

脑脊液检查可以作为确诊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细胞学检查、蛋白电泳和检测脑转移瘤特异性标志物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最可靠的确诊手段,通过活检和手术切除等方式获得病理组织学特征。

治疗脑转移瘤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手术切除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适用于单发、局限性和可切除的脑转移瘤。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例,放射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可以通过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

化疗则是针对原发癌症部位进行的系统治疗,对于一些不能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的患者有重要作用。

对于未来可能发生脑转移瘤的高危患者,预防性脑放疗和靶向治疗等方法也可以考虑。

除此之外,对于治疗脑转移瘤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对病因的治疗、对症治疗和对并发症的治疗等。

对病因的治疗是指对原发癌症部位进行治疗,通过治疗原发癌症,减少脑转移瘤的发生和复发。

对症治疗则是针对脑转移瘤症状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对并发症的治疗则是指针对因脑转移瘤引起的并发症进行治疗,例如颅内高压、癫痫、脑水肿等。

总之,脑转移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颅脑常见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颅脑常见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 占位效应显著
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可呈不规则环状或花环
状强化,在环壁上可见
瘤节,若沿胼胝体向对
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
右额叶星形细胞瘤(Ⅲ-Ⅳ级)
精选ppt
22
MR表现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
病灶信号不均匀,多见 囊变、坏死、出血,呈 混杂信号
病灶边缘不规则,边界 不清,可跨胼胝体向对 侧扩散
肿 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瘤 鞍区肿瘤 病 理 局部肿瘤的扩延
.4 癌 Carcinoma
分 转移性肿瘤
类 未分类肿瘤
精选ppt
14
中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枢 颅神经和脊髓神经肿瘤 神 经 脑(脊)膜肿瘤 系 淋巴瘤和造血细胞肿瘤
统 生殖细胞肿瘤
肿 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瘤 鞍区肿瘤
病 局部肿瘤的扩延 理 分 转移性肿瘤 类 未分类肿瘤
类 未分类肿瘤
精选ppt
11
中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枢 颅神经和脊髓神经肿瘤 神 脑(脊)膜肿瘤
.1 拉克氏囊肿 Rathke cleft cyst .2 表皮样囊肿 Epidermoid cyst .3 皮样囊肿 Dermoid cyst .4 第三脑室胶样囊肿Collid cyst of
经 系
淋巴瘤和造血细胞肿瘤
the third ventricle .5 肠生性囊肿 Enterogenous cyst
统 生殖细胞肿瘤 肿 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6 神经胶质囊肿 Neuroglial cyst .7 粒细胞瘤 (迷离瘤, 垂体后叶细胞 瘤) Granular cell tumor (Choristoma,
.2 浆细胞型 Protoplasmic

脑转移瘤CT和MRI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

脑转移瘤CT和MRI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

脑转移瘤CT和MRI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摘要】目的了解CT和MRI对脑转移瘤检查的要点及区别。

方法对我院经手术病理及临床确诊的脑转移瘤,分别进行CT、MRI的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其影像进行分析。

结果 17例CT检查中平扫病灶呈低密度10例,等密度5例,高密度2例;15例增强扫描后病灶呈结节状强化7例,环状强化5例,结节状和环状同时存在3例。

16例MRI检查中平行表现为等长T1长T2信号影,11例增强扫描后,发现病灶较平扫增多;10例转移病灶周围有不规则片状及指压迹样水肿信号,其中轻度水肿6例,轻度水肿3例,重度水肿1例。

结论 CT扫描显示单个肿瘤时,不能排除多发性转移的可能,增强扫描可发现比平扫更多的病灶,而MRI扫描能够更好的显示病灶及更多的瘤周病灶。

【关键词】脑转移瘤;CT;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脑转移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脑肿瘤的15%-30%[1]。

全身各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到脑部,其原发肿瘤以肺癌最为常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MRI对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大部分脑转移瘤CT表现比较经典,多发及瘤周广泛水肿是其显著特点,病灶多位于皮质及皮质下去。

一般脑转移瘤多发较单发多见,CT扫描显示单个肿瘤时,不能排除多发性转移的可能,增强扫描可发现比平扫更多的病灶,而MRI显示的病灶比CT多。

CT是检查脑转移瘤的非常实用的方法,但随着MRI强化扫描的广泛应用,脑转移瘤越来越倾向于使用MRI诊断。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对象:回顾性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为肺癌脑转移瘤20例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

1.2 检查工具:CT 扫描使用东软CT-C3000扫描机,横断面扫描,层厚、层距5-10mm。

增强扫描使用碘海醇100ml,注射速率2.5-3.2ml/s,于注射开始后45s扫描。

MRI检查采用浙江嘉恒公司JC35P开放式永磁型MR机,头部线圈,行横断面和矢状面扫描,必要时加行冠状面扫描,层厚5-8mm,常规行SE-T1WI,TSE-T2WI,FLAIR,增强扫描使用Gd-DTPA0.1mmol/kg体质量,经静脉注入后行T1WI增强扫描。

脑转移诊断标准

脑转移诊断标准

脑转移诊断标准
脑转移是指脑部出现了肿瘤,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等方式进行判断。

1、临床症状
脑转移主要是由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系统、淋巴系统等途径转移到脑部所引起的。

如果患者出现了脑转移的情况,可能会引起颅内压升高,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等不适症状,还可能会导致精神萎靡、身体乏力等不良反应。

2、影像学检查
患者可以去正规医院,通过头颅CT、磁共振检查、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诊断脑转移。

3、血液检查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血液检查,可以通过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查、脑脊液检查等方式,有助于诊断脑转移。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活检等方式进行诊断,确诊以后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配合化疗、放疗、靶向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肿瘤]“脑转移瘤”的诊断要点、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
脑转移瘤
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is)
1. 要点(Key concepts)
■脑转移瘤是指与系统性原发肿瘤不连续的,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

■脑转移瘤常起源于呼吸道、乳腺、胃肠道等部位的原发肿瘤,还有部分脑转移瘤的原发灶尚不明确。

2. 概述(Brief introduction)
■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瘤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颅内转移最常见于大脑和硬脑膜,80%位于大脑半球边缘带,3%在基底节,15%在小脑。

在大脑,转移主要发生在灰白质交界处。

其他颅内转移部位还包括软脑膜、垂体、松果体、脉络丛等。

■约50%患者为单发脑转移瘤,20%存在两个转移灶,30%有3个转移灶或更多。

单发肿瘤脑转移多来源于前列腺、子宫、胃肠道和乳腺的原发性肿瘤;而多发转移瘤主要来源于恶性黑色素瘤、肺癌和其他一些来源不明的肿瘤。

3.影像表现(Imaging findings)
■ MR平扫:位于灰白质交界区的分散的实性肿块,常为类圆形。

T1WI常为等/低信号强度,某些脑转移瘤T1WI也可表现为高信号(如黑色素瘤),合并出血时信号混杂,瘤周水肿可非常明显。

T2WI信号较多变,但常为高信号强度(图1,图2,图3)。

■ MR增强扫描:常呈明显强化,强化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均一的、斑点状、实性的或环形强化。

■ DWI:常无弥散受限,ADC值较周围脑实质高。

■ MRS:缺乏NAA峰和Cr峰,常出现lip峰。

4.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脑脓肿:环壁薄、厚薄均匀、张力高是脑脓肿的典型强化表现,
DWI呈高信号,ADC值降低,MRS可出现特征的Ala峰。

■恶性胶质瘤:包括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等,常伴有出血及瘤周水肿,但此类肿瘤常呈浸润性生长,位于深部白质,单发较多见,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呈显著不规则环形强化,环壁厚薄不均,无张力,MRS示Cho峰常升高,NAA峰明显降低,但仍存在。

■亚急性期脑内血肿:在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MR增强扫描示环形强化,病灶周围水肿常无转移瘤显著。

图1 T1WI(a):右侧小脑半球见等低信号团块影;左侧小脑半球可见散在小片状稍低信号。

T2WI(b):右侧小脑半球病灶呈不均匀高信号,边界不清,周围可见水肿;左侧小脑半球病灶呈稍高信号,边界不清。

增强扫描(c):右侧小脑半球病灶呈不均匀厚壁环状明显强化,灶周见散在点状强化;左侧小脑半球见散在点状、片状明显强化影图2 T1WI(a):左额叶及脑岛见囊状团块影,呈低信号,囊壁呈等信号。

T2WI(b):病灶呈高信号,囊壁呈等信号,边界尚清,周围见明显水肿。

增强扫描(c):病灶呈不均匀薄壁环状明显强化;左侧侧脑室受压变形
图3 T1WI(a):右枕叶见团块状等低信号影。

T2WI(b):病灶呈稍高信号,局部呈低信号,边界清晰,周围见明显水肿;周围脑组织受压。

DWI(c):病灶局部见轻度弥散受限。

增强扫描(d):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