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二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合集下载

《专题2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学历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

《专题2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学历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在农业、林业、医药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技术要点。

2. 技能与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能,包括外植体的选择、消毒、接种、培养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科学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技能操作评价: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考核,评价学生植物组织培养技能掌握情况及实验操作能力。

3. 综合应用评价:结合课程内容,布置相关课题研究或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理论知识学习:讲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重点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和技术要点。

3. 实验操作演示:教师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示范操作,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4. 学生实践操作: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外植体的选择、消毒、接种、培养等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植物细胞工程方面的阅读材料或网络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2020-2021人教版选修三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案

2020-2021人教版选修三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案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2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上一节学习的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的基础上,以必修2学习的突变和单倍体育种等相关内容为基础,是一节综合性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课。

在STS教育方面,教材以“资料分析”的形式介绍了我国红豆杉惨遭浩劫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重视渗透STS教育。

二、学情分析对学生来说,第1课时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的知识,必修2已经学习突变和单倍体育种等相关知识,同时,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讨论、合作、交流、分享、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这些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能力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2)理解、掌握作物脱毒和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3)了解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2.能力目标:搜集有关细胞工程研究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体验分享的快乐,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难点: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

五、教法分析1.学案导学法:教师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了解感知部分内容,并记录预习产生的问题。

2.讨论法: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预习产生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重点难点探究知识,掌握脱毒苗的培养、人工种子的原理及制作、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课前准备1.通过搜集资料,展示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中的应用的影像资料(包括微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2.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制作课件用于课堂展示;3.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9: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9: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案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2)掌握作物脱毒制备过程和意义;(3)了解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4)了解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2、过程与方法(1)搜集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研究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交流;(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2)认同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让学生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思考利用这项技术能做哪些工作?资料1 兰花因高雅美丽而深受人们喜爱,兰花常用分根法和种子进行繁殖。

在兰花的常规繁殖中,遇到的难题是,用分根繁殖速度缓慢,不利于新品种的推广,用种子繁殖又很困难,因为兰花的种子十分微小,胚很纤弱,种子几乎没有储藏营养物质,在发芽过程中很容易夭折。

(以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铺垫,提出兰花常规繁殖中遇到的难题,激发同学解决问题的兴趣,联系当前兰花市场供应充足的现状,引出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二、新课学习【问题探讨】同学们阅读教材P38内容,思考讨论解决下列问题:1.什么是微型繁殖?(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2.微型繁殖技术有哪些特点? (①繁殖速度快②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因为这是无性繁殖③不受自然生长季节的限制,因为在具有一定人工设施的室内生产)3.通过微型繁殖技术已经产业化生产的实例有哪些?(兰花、生菜、杨树、无籽西瓜)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后,总结出微型繁殖有关知识。

【总结】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1.微型繁殖(1)概念: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2)特点:①繁殖速度快②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③不受自然生长季节的限制(3)实例:兰花、生菜、杨树、无籽西瓜【资料分析】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有500多种,受害的植物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树和花卉,如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香蕉、大蒜等,而且没有有效的防治办法,只能拔除病株,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10: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10: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案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一、教材分析《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一节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2细胞工程第1节《植物细胞工程》的第二部分内容。

本节教材在上一节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操作技术的基础上,以必修二学习的单倍体育种与突变的相关内容为基础,是一节综合性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课。

本节教材共包含植物细胞工程实际应用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1)举例说明微型繁殖等实际应用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2)概述作物脱毒方法、人工种子的组成和意义。

2 、科学探究、科学思维(1)举例说明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在植物组织培养上的应用。

(2)联系实际通过问题引领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能力。

3 、社会责任关注细胞工程研究发展和应用前景,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在作物繁殖和育种两方面的应用。

2、教学难点植物细胞工程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都是前沿科技,学生难以亲身体会,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相关图片等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五、教学方法教学中应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创设情境、问题引领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初步把握植物细胞工程原理及基本技术操作程序。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落实预习的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1、植物细胞工程有哪些技术?2、绘制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示意图。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学生每三至四人为一组,结合教材,思考并回答学案上的问题。

探点一、作物繁殖的新途径(1)、微型繁殖问题1:微型繁殖与传统繁殖技术相比,有何特点?问题2:为什么微型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问题3:为什么无性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2)、作物脱毒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作物脱毒?问题2:要想使作物脱毒最佳选材部位是哪里?问题3:选择该部位最好的原因?(3)、神奇的人工种子问题1:人工种子有哪些优点?问题2:人工种子由哪些结构组成?问题3:人工种皮中应该含有的哪些有效成分?问题4:为了保证胚状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我们还在人工种皮中加入什么物质?问题5:天然种子与人工种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探点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1)、单倍体育种问题1: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包括几步?问题2:请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流程?问题3:单倍体育种有哪些优点?(2)、突变体利用:问题:尝试分析如何获得突变体?探点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问题:利用植物细胞工程可以生产哪些细胞产物?教师渗透:人参皂甙的工厂化生产过程,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的生产,都是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高中生物选修3精品学案: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高中生物选修3精品学案: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目标导航】 1.举例说明植物细胞工程在植物繁殖方面的应用。

2.列举植物细胞工程在作物新品种培育方面的应用。

3.概述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的原理。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阅读P 38-39)1.微型繁殖(1)概念: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属于无性(填有性、无性)繁殖,能够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性状。

2.作物脱毒 (1)选材部位:植物分生区附近的部位,因为此处细胞内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2)优点: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人工种子(1)组成:由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材料,以及作为保护性外壳的人工种皮和提供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所需营养的人工胚乳组成。

如右图:(2)特点:后代无性状分离,不受季节、气候和地域的限制。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阅读P 40-41)1.单倍体育种(1)过程: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

(2)优点:①后代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②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实例:烟草、小麦等。

2.突变体的利用(1)过程: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因此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突变,从中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2)优点:可以得到抗逆性(抗盐、抗病和抗除草剂等)品种和含有高蛋白的植株。

(3)实例:抗花叶病毒的甘蔗、抗盐碱的野生烟草、抗除草剂的白三叶草等。

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1)种类: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

(2)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实例:人参、三七、紫草和银杏的细胞产物都已实现工厂化生产。

判断正误:(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人工种子就是以植物种子的胚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3)单倍体育种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两年便可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极大地缩短了育种年限。

选修三专题二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导教案

选修三专题二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导教案

专题二细胞工程2.1.2 植物细胞工程地实际应用一、学习目标1、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地联系2、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地制备过程和意义3、了解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地利用二、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地实例2、学习难点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地制备过程三、学习过程1、微型繁殖与无性生殖微型繁殖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际上是无性生殖地一种.在繁殖地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亲、子代细胞内DNA相同,具有相同地基因,因此能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利用这种技术能高效快速实现种苗地大量繁殖.2、微型繁殖与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地培育过程均有采用微型繁殖地技术.作物脱毒主要是强调微型繁殖地取材一定是无毒<地如茎尖、根尖),才能繁殖出无毒地幼苗.人工种子采用地还是微型繁殖地技术,但是只需培育得到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包上人工种皮就可形成人工种子.人工种子与微型繁殖得到地幼苗一样能保持亲本地优良性状,另外还可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地限制.单倍体育种地优点是后代无性状分离,后代都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育种从本质上说属于有性生殖,这一点与微型繁殖有所区别.但单倍体育种首先要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采用还是微型繁殖地技术,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四、反思总结.在植物繁殖新途径地教学中,首先可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让学生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地基本原理和过程,思考利用这些技术能做哪些工作?再逐一讲解微型繁殖技术,作物脱毒技术及人工种子.五、当堂检测1、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地方法快速繁殖脱毒地种苗,以保证该品种地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地过程不涉及细胞地A.有丝分裂 B.分化 C.减数分裂 D.全能性[答案]C2.基因型为AaBb地水稻<含24条染色体)地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问:<1)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不断分裂后形成地不规则地细胞团,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得_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 <2)要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长,培养基中应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类激素.<3)愈伤组织分化是指愈伤组织形成芽和根,再由芽发育成叶和茎.这一过程必须给予光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供试管苗生长发育.<4)试管苗地细胞核中含_________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5)培育成地试管苗可能出现地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答案]<1)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小分子有机物 <2)细胞分裂素植物生长素 <3)叶绿体 <4)24 <5)AB、aB、Ab、ab课后练习与提高一、选择题1.马铃薯利用它地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地世代多了以后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地幼苗进行种植.获得无病毒幼苗地最佳办法是< )A.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 B.进行远缘植物体细胞杂交C.利用芽尖进行组织培养 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2.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养或生产出 <)A.食品添加剂 B.无病毒植物 C.人工种子 D.前三项都是3.科学工作者把胡萝卜地韧皮部细胞分离出来,将单个细胞放入培养基中培养,获得了许多完整地植株,这些植株地特点是<)A.彼此性状相似 B.变异频率较高C.单倍体 D.都是纯合子4.水稻<基因型为AaBb)地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经过如下过程培育试管苗.以下选项中正确地是< )A.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单倍体植株;b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愈伤组织;c培养基中至少应有乙烯和脱落酸;d试管苗地生长发育不需要光照B.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二倍体植株;b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愈伤组织;c培养基中至少应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d试管苗地生长发育不需光照C.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单倍体植株;b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愈伤组织;c培养基中应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d试管苗地生长发育需要光照D.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二倍体植株;b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愈伤组织;c培养基中至少应有乙烯和脱落酸;d试管苗地生长发育需要光照5.植物地微型繁殖技术是指<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B.嫁接C.营养繁殖 D.植物组织培养6.下列哪一项不是单倍体育种地优点< )A.缩短育种年限 B.变异率高C.得到稳定遗传地优良品种 D.节约人力、物力7.胚状体是在植物组织培养地哪一阶段上获得地< )A.愈伤组织 B.再分化C.形成完整植株 D.取离体组织8.人参皂苷干粉可以通过下列何种技术获得< )A.杂交育种 B.植物细胞培养C.多倍体育种 D.单倍体育种9.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育或生产出< )A.细胞产物——生物碱 B.无病毒植物C.人工种子 D.以上都是10.下列四个选项中没有采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地是< )A.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B. 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C.人工种子地培育 D.“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地培育过程11.植物地微型繁殖地优点是< )A.取材少 B.培养周期短C.繁殖率高 D.以上都是12.对人工种子正确地解释是< )A.通过科学手段人工合成地种子 B.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地种子C.种皮能自我生成地种子 D.人工种子发芽率低二、非选择题1.美国科学家将分离得到地成熟胡萝卜根地韧皮部细胞进行培养,由单个细胞发育成完整地新植株<如下图).请据图回答:<1)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③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④过程叫_____________,此处地“细胞团”在生物学上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实验说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4)在培养试管植物时,试管内应加入植物所必需地矿质元素.其中应大量供给地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2、.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在“神舟四号”飞船进入太空后为一对“新人”——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举办了特殊地“婚礼”.将两个“新人”放入融合器中,当充满液体地融合器加上直流电场,两个原本相互游离地细胞一下子贴到一起,开始了“窃窃私语”.紧接着,在瞬间高压脉冲地作用下,细胞膜被击出了一个小孔,透过这微小地空间,两股细胞质展开了“心灵沟通”.渐渐地,细胞核也扭摆着“亲热”起来,20min后,它们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个新生命就这样诞生了.地面实验结果显示:用于融洽地两个“新人”,一个开地是粉花<标记为“一号”),一个开地是黄花<标记为“二号”)融合后地细胞再生植株开地是黄花,但形状却和一号相同<称“一号形状”,另一个称“二号形状”).这种“太空烟草”比普通烟草个子矮,株秆粗,烟叶多,是我国太空育种实验地一项重大成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细胞地密度不同,因此在地面上进行细胞融合非常困难.从理论上讲,在太空中细胞更容易融合,可能地原因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新人”地细胞膜融合在一起,使细胞呈圆球状,这是因为膜具有特性.“细胞婚礼”中用到地诱导融合技术是.<2)两种烟草原生质体融合时,类型是我们需要地,这样地细胞经组织培养后,再生地植株属倍体.<3)植物体细胞融合技术与传统地有性杂交相比,其优点是.<4)“太空烟草”能稳定遗传吗?为什么?.3、传统农作物育种途径往往是通过杂交获得,随着生物工程技术地不断发展,新品种地培育途径逐渐被扩宽.目前至少有7种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地途径被广泛应用.下图为水稻地几种不同地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A、D方向所示地途径表示_____________育种方式,A→B→C地途径表示_____________育种方式.两个亲本地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地新品种,最简捷地途径是__________.这两种育种方式相比较,后者优越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E方法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培育新品种地方法中原理相同地有_______________.<4)G所示过程可以采用花粉粒通道法,这是基因工程操作“四步曲”地___________环节.检测目地基因是否表达地方法有_______________.<5)科学家从悬浮培养地单细胞或胚囊中,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胚状体,并将其包埋在一个能提供营养地胶质中,外包裹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目前,我国科学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在烟草、水稻、小麦和玉M等植物上成功诱导出胚状体,而美、日等国正着手将人工种子商品化.离体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人工种子中包埋胚状体地胶质可看作玉M种子地________结构.<6)由人工种子萌发出地植株与天然种子萌发出地植株有何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13: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13: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案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学目标(1)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2)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3)了解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4)了解细胞产物的实例教学重难点植物细胞工程在作物繁殖和育种两方面的应用。

教学过程1.微型繁殖(1)概念: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优点2.作物脱毒(1)取材:无病毒的茎尖组织。

(2)优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3.人工种子(1)概念:以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2)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萌发长成幼苗。

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1.作物新品种的培育(1)单倍体育种①原理:细胞的全能性和染色体变异。

②过程:花药单倍体植株纯合子植株。

③优点:a.后代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b.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2)突变体的利用①产生: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因此容易受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如射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②利用:从产生突变的个体中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2.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1)细胞产物的种类: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

(2)实例:我国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了大量生产人参皂甙干粉;另外,三七、紫草和银杏的细胞产物也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总结升华]1.作物脱毒、人工种子(1)作物脱毒主要是强调组织培养的取材一定是无毒的(如茎尖、根尖),这样才能繁殖出无毒的也是采用组织培养技术,但是只需培育得到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材料,包上人工种皮就可形成人工种子。

②人工种皮含有胚状体发芽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或植物激素,还应含有杀菌剂,以防播种后微生物的侵害,相当于种子的子叶或胚乳。

③人工种子发芽得到的幼苗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另外还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的限制。

2.人工种子与天然种子的区别(1)人工种子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产生的,属于无性繁殖,可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高中生物教案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高中生物教案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和步骤。

3. 了解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生产、园艺产业和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原理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操作步骤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细胞工程的奥秘。

2. 通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植物细胞工程相关知识储备,实验器材和药品。

2. 学生准备:预习植物细胞工程相关内容,了解基本概念。

五、教学内容1. 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介绍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其研究对象和内容。

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步骤及应用,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基础。

3. 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介绍植物细胞工程在作物育种、繁殖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4. 植物细胞工程在园艺产业中的应用:讲解植物细胞工程在花卉、观赏植物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园艺产业的认知。

5. 植物细胞工程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介绍植物细胞工程在生产药物、保健品等方面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 植物细胞工程实例分析:分析具体植物细胞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实际操作过程和成果。

7. 植物细胞工程的操作步骤:讲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如外植体选择、愈伤组织诱导等。

8.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9.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介绍植物细胞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

10. 植物细胞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细胞工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高中生物教案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高中生物教案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例。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和原理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3. 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 植物细胞工程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5. 植物细胞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生产、生物制药和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实例。

2. 难点: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步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细胞工程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

3. 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颗转基因植物的果实,引发学生对植物细胞工程的好奇心。

2. 理论讲解:介绍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原理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 实例分析:讲解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生产、生物制药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亲身体验植物细胞工程的过程。

5. 小组讨论:学生围绕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植物细胞工程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应用实例和实验操作步骤。

2. 实验材料:提供植物组织培养所需的器材和试剂。

3.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学术文章和案例,供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高中生物教案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高中生物教案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例。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具体应用3.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农业、医药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 难点: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展示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安排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实验室设备和材料,以便进行实践操作。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一、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工程是一种利用植物细胞的特性和能力,通过人工方法进行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的技术。

2. 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介绍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等。

三、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例。

第二课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具体应用一、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医药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作物繁殖、遗传改良和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的应用。

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医药中的应用: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的生产和提取、细胞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3.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修复和生物降解等方面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专题2细胞工程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选修3

人教版高中生物专题2细胞工程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选修3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重点
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难点
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时间
设计意图
个人备课
检查预习
检查世纪金榜自主预习【27】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直接导入
三、推进新课
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2)作物脱毒(3)人工种子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
B.将乙种植株耐盐基因导入甲种植株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C.两种植株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较快获得纯种的目的植株
D.诱导两种植株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答案】C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和预习
1、完成世纪金榜课时检测区P30
2、预习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3
1
30
6
4
1
检查预习情况,为讲解新课铺垫。
导入新课,口述学习目标
讲授分析,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当堂训练,检测知识运用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点。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
(1)单倍体育种(2)突变体的利用
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四、课堂训练
【例】现有甲、乙两种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要利用甲、乙两种植株各自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不可行的是()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属于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教材。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细胞融合技术和植物细胞工程在育种中的应用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植物,实现快速繁殖和脱毒,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产量。

植物细胞融合技术是通过将不同植物的细胞融合,产生新的植物体,实现植物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植物细胞工程在育种中的应用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培育新的植物品种,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产量。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植物细胞工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解决办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工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难点:植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解决办法: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动画展示,让学生理解植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工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细胞融合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实例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教学软件:使用生物学科的教学软件,模拟植物细胞融合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学建议1.在植物繁殖新途径的教学中,首先可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让学生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思考利用这项技术能做哪些工作。

再逐一讲解微型繁殖技术、作物脱毒及人工种子。

2.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其他应用,应当参照教材的思路,先介绍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说明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再介绍科技人员是如何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解决这些问题的。

例如,关于在作物脱毒中的应用,应当先介绍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易积累感染病毒,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而植物的分生区一般不会感染病毒,用分生区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就能得到大量的脱毒苗。

这样进行教学,一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先进技术的应用价值,二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中,教材仅举了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两个实例。

考虑到学生已了解单倍体、突变育种等基本知识,所以简单地介绍此部分内容即可。

4.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发酵工程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

尽管此内容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另一方面的重要应用,但由于学生对此内容易于理解,所以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再结合资料分析,师生共同讨论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

参考资料人工种子人工种子是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的具有正常发育能力的材料,外面包被着特定的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发芽的植物幼体。

人工种子的概念中包含的“具有正常发育能力的材料”通常是指胚状体(目前国外有使用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的),它可以由三种途径产生:(1)由已脱分化的外植体直接产生;(2)由愈伤组织产生;(3)由悬浮细胞培养产生。

对胚状体的基本要求:(1)播种后能快速出苗;(2)根和芽几乎同时生长,不产生愈伤组织;(3)同步化程度高;(4)活力强;(5)形成的幼苗的形态与生长要正常。

“外面包被着特定的物质”是指人工种皮,制作人工种皮的材料有海藻酸钠、明胶、树脂、琼脂糖、淀粉等。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12: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12: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案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
2、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
3、了解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
4、了解细胞产物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研究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交流,培养获取信息等科学思维能力。

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科学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发展和应用前景,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 2.1《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 2.1《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学习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师生交流,能够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2.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文本,能够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3.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分析,能够了解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并了解细胞产物的例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1.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2.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生产实践的需求催生了科学技术并使其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又要应用、服务于生产实践。

无籽西瓜:炎炎夏日将至,能祛暑、解渴、利尿的盛夏佳果——西瓜纷纷上市了,品种丰富,价格不一。

可是大部分市售西瓜都是有籽西瓜,为什么好吃方便不吐籽的无籽西瓜总是难觅身影呢?无籽西瓜的培育及推广种植的困难:(学生回忆培育过程教师提出问题)科学家应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培育出的三倍体无籽西瓜,具有无籽、含糖高、口感好等特点。

但因其不结种子,每年必须用四倍体和二倍体西瓜杂交培育种子,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给无籽西瓜的推广种植带来困难。

如何大面积推广种植无籽西瓜,在酷暑将至,市场需求渐增时尽快上市呢?想办法,解决问题: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大家来帮瓜农出主意、想办法,以使我们在难耐的夏日里,解暑水果的选择上,有更多一些的选择。

教师:人们形象地把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叫做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

【微型繁殖与无性生殖】微型繁殖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际上是无性生殖的一种。

在繁殖的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亲、子代细胞内DNA相同,具有相同的基因,因此能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

利用这种技术能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过渡:解决了无籽西瓜推广种植、尽快上市的问题后,对于吃到无籽西瓜这只是个开始。

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问题总是会接踵而至。

如何解决无籽西瓜推广种植遇到的新问题?(大家已经预想到该问题也已有了较好的解决办法,提前预防,有备无患)其实,不单无籽西瓜被没有种子不好推广的问题困扰着,其他能用种子繁殖的植物也被种子的局限性困扰着。

高中生物专题2细胞工程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专题2细胞工程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2.掌握作物脱毒方法、人工种子的组成和意义;3.了解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在植物组织培养上的应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细胞工程研究发展和应用前景,增强环保意识。

(三)能力目标模型建构提升动手能力,问题引领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在作物繁殖和育种两方面的应用。

2.教学难点:植物细胞工程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教学准备】磁力板模型。

设计意图:为本节教学作铺垫。

【复习引入】提问上节主要内容并模型构建。

植物细胞工程有哪些技术?哪位同学上黑板来构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图?设计意图:为本节新课的各个环节作好铺垫。

【新课教学】(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与传统繁殖技术相比,有何特点?为什么微型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为什么无性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明确该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复习旧知领悟新知。

过渡:由生姜无性繁殖易积累病毒资料引入下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作物脱毒?要想使作物脱毒最佳选材部位是哪里?选择该部位最好的原因?设计意图:理解脱毒原因,识记脱毒部位。

过渡:由试管苗、脱毒苗的运输问题和自然种子实际问题引出“人工种子”。

人工种子有哪些优点?人工种子由哪些结构组成?人工种皮中应该含有的哪些有效成分?为了保证胚状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我们还在人工种皮中加入什么物质?天然种子与人工种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设计意图:了解人工种子结构,理解人工种子特点。

通过讨论提升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过渡:上述三种作物繁殖的新途径都只能生产原有品种,我要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培育作物新品种应在哪个环节进行操作?(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1.突变体利用:师生共同复习基因突变的定义、时期和诱变因素等,然后以黑板上学生构建的模型为载体进行分析,从而获得突变体。

[精品]2019高中生物 专题2 细胞工程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精品]2019高中生物 专题2 细胞工程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
B.将乙种植株耐盐基因导入甲种植株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C.两种植株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较快获得纯种的目的植株
D.诱导两种植株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答案】C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和预习
(1)单倍体育种(2)突变体的利用
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四、课堂训练
【例】现有甲、乙两种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要利用甲、乙两种植株各自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不可行的是()
1、完成世纪金榜课时检测区P30
2、预习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3
1
30
6
4
1
检查预习情况,为讲解新课铺垫。
导入新课,口述学习目标
讲授分析,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当堂训练,检测知识运用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点。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重点
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难点来自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时间
设计意图
个人备课
一、检查预习
检查世纪金榜自主预习【27】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
三、推进新课
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2)作物脱毒(3)人工种子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高中生物专题2细胞工程2.1第2课时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专题2细胞工程2.1第2课时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第2课时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学习目标] 1。

理解微型繁殖技术的应用.2。

了解单倍体育种过程和优点。

3.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

知识点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知识梳理1。

微型繁殖(1)概念:错误!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错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叫微型繁殖技术。

(2)实质:植物的组织培养.(3)依据原理:错误!细胞全能性。

(4)完成该过程的细胞分裂方式:错误!有丝分裂。

(5)特点①保持优良品种的错误!遗传特性。

②错误!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6)适用对象:一些优良错误!观赏植物、经济林木、无性繁殖作物等。

(7)实例:兰花、生菜、杨树和无子西瓜等。

2.作物脱毒(1)选材部位:植物错误!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部位,因为错误!此区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2)脱毒苗①常用方法:茎尖组织培养技术。

②结果:植株错误!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3)优点:用脱毒苗进行繁殖,种植的作物错误!就不会或极少感染病毒,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4)实例:错误!马铃薯、错误!草莓、甘蔗、菠萝、香蕉等无病毒植株的培育。

3.人工种子(1)概念: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错误!胚状体、不定芽、错误!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2)(3)特点①繁殖周期短。

②实现优良杂种的后代不发生错误!性状分离,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③不受气候、季节和错误!地域限制,并可节约土地。

(4)适用对象①生长数年后才结种子的植物.②某些作物的优良杂种。

(5)实例:错误!芹菜、错误!花椰菜、桉树和水稻等.错误! 1.微型繁殖是无性生殖吗?提示:微型繁殖实际是一种无性生殖,繁殖过程中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亲、子代细胞内遗传物质相同,因此能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

2.为何植物分生区附近病毒少?提示:在植物分生区附近,细胞分裂十分迅速,病毒来不及侵入,因此就成为植物体相对无病毒的特殊区域。

3.脱毒苗与抗毒苗有何区别?提示:脱毒苗是选择植物的茎尖(刚形成,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进行组织培养而获得的,属于细胞工程的范畴.抗毒苗是把某抗病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中,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培育形成的,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细胞工程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一、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2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1节课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三方面内容。

在此基础上,本节主要学习植物细胞工程的三方面应用,即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
(2)、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
(3)、了解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
2.能力目标:
搜集有关细胞工程研究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
2、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2、教学难点
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
四、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的知识,这节课
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基础。

教师可采用学案导学、让学生理解记忆为主结合讨论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理解记忆为主结合讨论的方法
六、课前预习
1、通过预习课本、查阅资料,列举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2、说出人工种子制备技术的过程。

3、说出人参皂甙的工厂化生产过程。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问题探究】
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高效快速的实例有哪些?
2、什么是人工种子?制备人工种子技术是什么?
3、工厂化生产人参皂甙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精讲点拨】
在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的教学中,首先可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让学生回忆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思考利用这项技术能做哪些工作?再逐一讲解微型繁殖技术、作物脱毒及人工种子。

一、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
1、微型繁殖与无性生殖
微型繁殖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际上是无性生殖的一种。

在繁殖的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亲、子代细胞内DNA相同,具有相同的基因,因此能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

利用这种技术能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微型繁殖与作物脱毒、人工种子
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的培育过程均有采用微型繁殖的技术。

作物脱毒主要是强调微型繁殖的取材一定是无毒(的如茎尖、根尖),才能繁殖出无毒的幼苗。

人工种子采用的还是微型繁殖的技术,但是只需培育得到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包上人工种皮就可形成人工种子。

人工种子与微型繁殖得到的幼苗一样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另外还可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的限制。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后代无性状分离,后代都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单倍体育种从本质上说属于有性生殖,这一点与微型繁殖有所区别。

但单倍体育种首先要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采用还是微型繁殖的技术,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

2、突变体的利用: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地分生状态,因此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从这些产生的突变的个体中可以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人参皂甙的工厂化生产过程、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的生产,应用的都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生产过程:
第一步,选择人参根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经过培养选择找到增殖速度快而且细胞内人参皂甙含量高的细胞株作为种质,其中一部分作为保存用,以备下一次生产用,一部分进行发酵生产。

第二步,将第一步选择到的细胞株在发酵罐中的适合培养液中进行液体培养,增加细胞数量。

第三步,将发酵罐中培养的细胞进行破碎,从中提取人参皂甙。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九、板书设计
一、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
1、微型繁殖与无性生殖
2.微型繁殖与作物脱毒
3、人工种子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
2、突变体的利用
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过程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学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