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硬碳和软碳转变规律

生物质,硬碳和软碳转变规律

【最新版】

目录

1.生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硬碳和软碳的定义和性质

3.生物质到硬碳和软碳的转变规律

4.转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5.转变技术的应用和前景

正文

1.生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生物质是指来源于生物体的有机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质可以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分为两大类:硬碳和软碳。

2.硬碳和软碳的定义和性质

硬碳,又称为生物质硬炭,是由生物质经过高温热解或化学气相沉积等过程形成的一种高纯度、高孔容、高稳定性的碳材料。硬碳具有耐高温、高强度、高导电性和高抗腐蚀性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环境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软碳,又称为生物质软炭,是由生物质经过低温热解或生物转化等过程形成的一种多孔、富氮、高表面积的碳材料。软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催化性能和生物活性,可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生物医学和绿色农业等领域。

3.生物质到硬碳和软碳的转变规律

生物质到硬碳和软碳的转变主要包括两个过程:生物质到生物质炭的转变和生物质炭到硬碳或软碳的转变。

生物质到生物质炭的转变主要是通过热解或生物转化等过程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生物质中的非碳元素如氢、氧、氮等会被释放,形成含碳量较高的生物质炭。

生物质炭到硬碳或软碳的转变主要是通过后处理过程实现的。硬碳的制备通常采用高温热解、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而软碳的制备则采用低温热解、生物转化等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生物质炭的孔结构、表面化学和物理性质会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具有不同性能的硬碳和软碳。

4.转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生物质到硬碳和软碳的转变过程中,许多因素会影响到最终产品的性能,如温度、气氛、反应时间、生物质的种类和形态等。合理控制这些因素,可以调节硬碳和软碳的孔结构、孔容、表面积和含碳量等性能,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5.转变技术的应用和前景

生物质到硬碳和软碳的转变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一方面,硬碳和软碳具有优良的性能,可替代传统的石油基碳材料,减少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另一方面,通过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锂电池的关键电极材料技术简介

锂电池关键电极材料技术简介 熊志高 3090702010,金属090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摘要:电池种类繁多,本文中主要讨论二次电池的相关内容。本文搜集传统电池和锂电池的特性,通过二者的对比,简叙锂电池取代传统电池的原因。本文介绍锂电池的分类以及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其中重点介绍锂电池电极材料的关键 ,石墨。其他技术。电极材料种类多,但目前已经成熟应用的电极材料是LiCoO 2 电极材料由于性能研究还未成熟,所以尚未投入实际生产应用。 关键词:电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充电、碳材料。 【1】传统二次电池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比较 所谓二次电池就是能反复充电放电循环使用的电池。这里简单介绍传统二次电池是铅酸电池和镍镉电池。铅酸电池具有电动势大,操作温度广、结构简单、技术成熟,使用可靠等优点,是目前电动汽车常用电池,但比容仅为35Wh·Kg-1,循环寿命约400次。镍镉电池比能可达到55Wh·kg-1,比功率200W·kg-1,循环寿命到2000次,但镉对环境污染,应用受到限制。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重量是相同容量的镍镉或镍氢电池的一半,体积是镍镉的40-50%,镍氢的20-30%。高电压:一个锂离子电池单体的工作电压为3.7V(平均值)。无污染:锂离子电池不含有诸如镉、铅、汞之类的有害金属物质。不含金属锂:锂离子电池不含金属锂,因而不受飞机运输关于禁止在客机携带锂电池等规定的限制。循环寿命高:在正常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周期可超过500次。无记忆效应:记忆效应是指镍镉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电池的容量减少的现象。锂离子电池不存在这种效应。快速充电:使用额定电压为4.2V的恒流恒压充电器可以使锂离子电池在一至两个小时内得到满充。 【2】锂离子二次电池工作原理 为正极,如图: 这里以石墨为负极,以LiCoO 2

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材料的现状和发展

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材料的现状和发展 2010-11-10 14:45:06 中国石墨碳素网 文/苗艳丽杨红强岳敏 天津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石化燃料的耗竭日益受到关注,空气污染和室温效应也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为解决能源问题、实现低碳经济,基于目前能源技术的发展水平,电动汽车技术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美国、日本、德国、中国等国家相继限制燃油车使用,大力发展电动车。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也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动力电池是指应用于电动车的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燃料电池等,其中,锂离子电池因具有比能量高、比功率大、自放电少、使用寿命长及安全性好等特性,成为目前各国发展的重点。 国外政府及企业在动力锂离子电池研发上均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我国的锂离子电池产业起步虽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同时,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十一五”期间,“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对混合动力(HEV)、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PHEV)用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和电池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与锂离子电池其他部件相比,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较为成熟。在商业应用中,石墨类碳材料技术较为成熟,市场价格也比较稳定,但随着锂离子动力电池对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等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硬碳、钛酸锂(Li4Ti5O12)、合金等其他材料也相继成为研究热门。 一、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简介 1.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特性 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和其他附属材料组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要求具备以下的特点:①尽可能低的电极电位;②离子在负极固态结构中有较高的扩散率;③高度的脱嵌可逆性;④良好的电导率及热力学稳定性;⑤安全性能好;⑥与电解质溶剂相容性好;⑦资源丰富、价格低廉;⑧安全、无污染。 2.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类型 早期人们曾用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但由于存在安全问题没有大规模商业应用。目前,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较多有:碳材料、硅基材料、锡基材料、钛酸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等。本文将主要介绍3类负极材料:碳材料、合金材料(锡(Sn)、硅(Si)等)和钛酸锂。 (1)碳材料 碳材料是人们最早开始研究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负极材料,至今仍然为大家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碳材料根据其结构特性可分成3类:石墨、易石墨化碳及难石墨化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软碳和硬碳)。软碳主要有中间相炭微球、石油焦、针状焦、碳纤维等;硬碳主要有树脂碳(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糠醇PFA-C 等),有机聚合物热解碳(包括聚乙烯醇基、聚氯乙烯基、聚丙烯腈基等)以及碳黑等。由于软碳与石墨的结晶性比较类似,一般认为它比硬碳更容易插入锂,即更容易充电,安全性也更好些。 石墨类碳材料技术比较成熟,在安全和循环寿命方面性能突出,并且廉价、无毒,是较为常见的负极材料。常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天然石墨、天然石墨改性材料、中间相炭微球和石油焦类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和天然石墨改性材料价格比较低,但是在充放电效率和使用寿命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中间相炭微球结构特殊,呈球形片层结构且表面光滑,直径在5~40μm之间,该材料独特的形貌使其在比容电量(可达到330mAh/g以上)、安全性、放电效率、循环寿命(循环次数达到2000次以上)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成本有待降低。石油焦类的产品在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方面比较突出,但存在着高成本和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通过对石墨和各类碳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和结构调整,或使石墨部分无序化,或在各类碳材料中形成纳米级的孔、洞和通道等结构,有利于锂在其中的嵌入-脱

生物质生产硬碳工艺流程

生物质生产硬碳工艺流程 引言: 生物质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和材料等领域。其中,生物质生产硬碳作为一种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将介绍生物质生产硬碳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炭化过程和产品处理等环节。 一、原料准备 生物质生产硬碳的原料主要来自于农林废弃物、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等。首先,将这些原料进行收集和分类,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水分。然后,通过粉碎和研磨等处理,将原料制成适合进行炭化处理的颗粒状。 二、炭化过程 炭化是将生物质原料在高温下进行分解和转化的过程。首先,将原料装入密闭式反应器中,并将温度升高到800℃以上。在高温下,原料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会逐渐释放出来,并与氧气反应生成燃烧产物。同时,原料中的固定碳会逐渐聚结形成硬碳。 三、产品处理 经过炭化过程后,得到的硬碳需要进行处理和提纯。首先,将硬碳进行机械处理,去除其中的灰分和杂质,提高碳素含量。然后,通过化学方法进行活化处理,增加硬碳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提高

其吸附性能。最后,对硬碳进行筛分和包装,使其符合市场需求。四、应用领域 生物质生产的硬碳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能源储存和材料制备等领域。例如,硬碳可用于废水处理中,吸附有害物质,净化水质。同时,硬碳还可以作为电池电极材料,储存和释放电能。此外,硬碳还可用于制备高性能材料,如超级电容器和阻燃材料。 结论: 生物质生产硬碳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炭化过程和产品处理等环节。通过精细的操作和处理,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能的硬碳产品。生物质生产硬碳不仅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还能满足环境治理和能源需求的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生物质生产硬碳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生物质生产硬碳工艺流程

生物质生产硬碳工艺流程 生物质是指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中获得的可再生有机物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因为它不仅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还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生物质生产硬碳是一种利用生物质材料制造高质量炭材料的工艺流程。 生物质生产硬碳的工艺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选择:生物质生产硬碳的原料主要是木材和农作物秸秆等植物纤维。选择合适的原料对生产硬碳的质量和产量至关重要。 2. 原料处理:选择的生物质原料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如破碎、干燥和筛分等,以便于后续的加工和转化过程。 3. 生物质炭化:生物质炭化是将生物质原料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热解,使其转化为固体炭材料的过程。炭化过程可以通过干燥炭化或湿炭化等不同方式进行。 4. 炭化设备:炭化设备是生物质生产硬碳的关键设备,常用的设备包括炭化炉和炭化机等。这些设备可以提供高温和适宜的气氛条件,使生物质原料在炭化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转化。 5. 硬化处理:炭化后的生物质材料还需要进行硬化处理,以提高其密度和机械强度。硬化处理可以通过高温煅烧或化学处理等方式进

行。 6. 产品制备:经过炭化和硬化处理后的生物质材料可以用于制备各种硬碳产品,如炭黑、活性炭和炭纤维等。这些产品在能源、环境和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生物质生产硬碳的工艺流程充分利用了生物质资源的可再生特性,同时也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通过合理选择原料和优化生产工艺,可以提高硬碳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生物质生产硬碳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转化工艺,通过合理选择原料、优化工艺流程和加工设备,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硬碳产品。这种工艺流程不仅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经济意义。随着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生物质生产硬碳的技术和工艺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生物质,硬碳和软碳转变规律

生物质,硬碳和软碳转变规律 摘要: 1.生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硬碳和软碳的定义和性质 3.生物质到硬碳和软碳的转变规律 4.转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5.转变规律的应用和意义 正文: 1.生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生物质是指来源于生物体的有机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质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分为两大类:硬碳和软碳。 2.硬碳和软碳的定义和性质 硬碳是指生物质在高温下经过热解或炭化等过程形成的一种高碳物质,具有高稳定性、高硬度和高密度等特点。软碳则是指在生物质中存在的一种较为松散的有机物质,其结构较为复杂,含有较多的氧、氢等元素,稳定性较差。 3.生物质到硬碳和软碳的转变规律 生物质在经过高温热解或炭化等过程时,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从而转变为硬碳和软碳。这一过程受到温度、时间、生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其转变规律也因这些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4.转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温度是影响生物质转变为硬碳和软碳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温度越

高,转变的速度越快,硬碳的产量也越大。时间也会影响转变过程,时间越长,硬碳的产量也会越大。此外,生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会影响转变过程,不同种类的生物质在转变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硬碳和软碳,含量越高,转变的产量也会越大。 5.转变规律的应用和意义 了解生物质到硬碳和软碳的转变规律,对于生物质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硬碳是一种高碳物质,具有高稳定性、高硬度和高密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领域。另一方面,软碳则是一种较为松散的有机物质,其结构较为复杂,含有较多的氧、氢等元素,稳定性较差,但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生物质生产硬碳工艺流程

生物质生产硬碳工艺流程 生物质生产硬碳的工艺流程 引言: 生物质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可以通过热解工艺将其转化为各种有价值的产品,其中之一就是硬碳。硬碳具有高热值、低含水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冶金、化工等领域。下面将介绍生物质生产硬碳的工艺流程。 第一节:生物质预处理 生物质预处理是生产硬碳的第一步。首先,将原料生物质进行储存和堆放,确保原料的干燥和质量稳定。然后,对生物质进行粉碎处理,将其打成适当的颗粒大小,以便于后续的工艺处理。 第二节:生物质热解 生物质热解是生产硬碳的核心工艺环节。将经过预处理的生物质颗粒送入热解炉中,通过高温和缺氧条件下的热解作用,将生物质分解为固体产物、液体产物和气体产物。其中,固体产物就是我们所需的硬碳。 第三节:固体产物处理 经过热解后,固体产物中含有大量的硬碳。为了提取和纯化硬碳,需要进行固体产物处理。首先,将固体产物进行破碎和筛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未热解的生物质颗粒。然后,通过重力分选和磁选等

方法,将硬碳与其他固体物质分离。最后,对硬碳进行洗涤和干燥,以获得高纯度的硬碳产品。 第四节:硬碳成型 将经过处理的硬碳进行成型是为了提高其密度和机械强度。常见的成型方法有压制和烧结。在压制过程中,将硬碳粉末放入模具中,施加适当的压力,使其形成固体块状。在烧结过程中,将硬碳块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热处理,使其颗粒之间发生结合,形成坚固的硬碳产品。 第五节:硬碳包装和储存 硬碳经过成型后,需要进行包装和储存,以便于运输和使用。通常采用密封包装的方式,将硬碳产品装入袋子或容器中,并进行密封,以防止湿气和灰尘对其质量造成影响。同时,将硬碳存放在干燥、通风和阴凉的地方,避免暴露在阳光下和高温环境中。 结论: 生物质生产硬碳的工艺流程包括生物质预处理、生物质热解、固体产物处理、硬碳成型以及硬碳包装和储存。通过这一工艺流程,可以高效地将生物质转化为高纯度的硬碳产品,为能源和工业领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同时,生物质生产硬碳的工艺流程也有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意义。

锂离子电池负极(碳材料、钛酸锂、硅基材料)的研究进展概述

锂离子电池负极(碳材料、钛酸锂、硅基材料)的研究进展概 述 1989年,SONY公司研究发现可以用石油焦碳材料替代金属锂制作二次电池,真正拉开了锂离子电池规模化应用的序幕,负极材料的研究也自此开始。之后30年时间里,已经先后有碳、钛酸锂、硅基材料等三代产品作为负极材料使用。 文中将根据负极材料的结构分类,分别简要介绍各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结构特征、性能特点、改进方向等方面研发进展,重点关注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碳材料 碳材料是当今商业化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负极材料,主要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硬碳、软碳、MCNB(中间相碳微球),在下一代负极材料成熟之前,碳材料特别是石墨材料仍将是负极材料的首选和主流。 1.1 石墨 石墨根据其原料和加工工艺的区别,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因其具有对锂电位低、首次效率高、循环稳定性好、成本低廉等优点,石墨成为目前锂离子电池应用中理想的负极材料。 天然石墨:一般采用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经过改性处理制成球形天然石墨使用。天然石墨虽然应用广泛,但存在几个缺点:①天然石墨表面缺陷多,比表面积大,首次效率较低;②采用PC基电解液,有严重的溶剂化锂离子共嵌入现象,导致石墨层膨胀剥离,电池性能失效;③天然石墨具有强烈的各向异性,锂离子仅能从端面嵌入,倍率性能差易析锂。 天然石墨的改性: ①针对天然石墨表面缺陷多和电解液耐受性差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进行改性。CHENG等通过强碱(KOH)水溶液刻蚀后高温无氧气氛烧结的方式,改变孔隙结构表面,增加石墨表面微孔和嵌锂路径的方式改善天然石墨倍率性能。WU等采用不同强氧化剂溶

石墨石墨烯硬碳软碳得结构

石墨石墨烯硬碳软碳得结构 石墨、石墨烯、硬碳、软碳是碳元素在不同结构下的变化形式。它们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应用领域上都有所不同。 我们来看石墨的结构。石墨是一种层状结构的碳材料,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碳原子层构成。每个碳原子通过三个共价键连接到周围的三个碳原子上,形成六角形的晶格。每两个相邻碳原子之间的距离为0.142纳米。石墨的层状结构使得它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接下来,我们转向石墨烯的结构。石墨烯是一层厚度仅为一个碳原子的二维材料。它的结构由一个个六角形的碳原子构成,形成一个类似蜂窝状的晶格。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它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硬的材料之一,同时也具有非常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石墨烯的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除了石墨和石墨烯,还有硬碳和软碳这两种碳材料。硬碳是一种非晶态的碳材料,其结构不规则,没有明显的晶格。硬碳的硬度较高,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常用于制作研磨材料、电极材料等。与硬碳相对应的是软碳,软碳是一种多孔材料,其结构呈现出类似海绵的形态。软碳的孔隙结构使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吸附性能,常用于制备电容器、电池等。 这四种碳材料在应用领域上各有侧重。石墨常用于制作铅笔芯、电

极材料等。石墨烯因其独特的二维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储能材料等领域。硬碳常用于研磨材料、电极材料等。软碳由于其多孔结构和较好的吸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容器、电池等领域。 总结起来,石墨、石墨烯、硬碳、软碳是碳元素在不同结构下的变化形式。它们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应用领域上有所不同。石墨和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硬碳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腐蚀性,软碳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这些材料在电子器件、储能材料、研磨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对碳材料性质和制备方法的深入研究,我们相信碳材料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应用价值。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综述(精)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综述 一、引言 从上世世纪70年代起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至第一个可充式锂-二硫化钼电池于1979年研究成功,再到1991年SONY公司首次推出商品化锂离子电池产品算起,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的时间。锂离子电池是以Li+嵌入化合物为正负极的二次电池,实际上是一个锂离子浓差电池,正负极由两种不同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组成。与其它蓄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开路电压高、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高、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对环境友好等优点。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讯、便携式笔记本电脑、摄像机、便携式仪器仪表等领域。随着这些电器的高能化,轻量化,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同时被看作是未来电动汽车动力电源的重要候选者之一,并在空间技术、国防工业等大功率电源方面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通常正极采用锂化合物,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电介质为锂盐的有机电解液。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正极处于贫锂态,同时电子的补偿从外电路供给到碳负极,保证负极的电荷平衡。放电时, Li+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正极处于富锂态。在正常充放电过程中, Li+在层状结构的碳材料和层状结构的金属氧化物的层间嵌入和脱出,一般只引起层面间距变化,不破坏晶体结构。 三、电极材料 (1)电极材料的性能要求 简单来说,电池主要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与隔膜四个部分。正极材料通常是一种嵌入化合物,在外电场作用下化合物中的锂可逆的嵌入和嵌出;负极材料一般是层状结构的碳材料。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改善电池容量方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理想的正极材料应具备以下品质:点位高、比能量大、电池充放

负极材料综述

锂电负极材料综述1、概述 锂电负极材料需具备可逆地脱/嵌锂离子,这类材料要求具有以下要求: ①正负极的电化学位差大,从而可获得高功率电池; ②锂离子的嵌入反应自由能变化小; ③锂离子的可逆容量大,理离子嵌入量的多少对电极电位影响不大,这样可以保证电池稳定的工作电压; ④高度可逆嵌入反应,良好的电导率,热力学稳定的同时还不与电解质发生反应; ⑤循环性好,具有较长循环寿命; ⑥锂离子在负极的固态结构中具有高扩散速率; ⑦材料的结构稳定、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 2、负极材料介绍 目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有两大类:碳负极材料和非碳(金属氧化物)材料。 2.1 碳负极材料 碳材料对锂的电位比较低,一般小于1V,是较理想的负极材料,也是人们探索研究最多的一种材料,目前己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所用的负极材料几乎均是碳材料。 锂电池中具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碳主要有三种:(1)高度石墨化的碳;(2)软碳和硬碳;(3)碳纳米材料。 2.1.1石墨类碳负极材料 石墨类碳负极材料具有以下特点:导电性好,结晶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适合锂的嵌入脱嵌;充放电比容量可达300 mAh/g以上,充放电效率在90%以

上,不可逆容量低于50 mAh/g;锂在石墨中脱嵌反应发生在0~0.25V左右(Vs.Li+/Li),具有良好的充放电电位平台。它分为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 石墨类负极材料具体分类图 人造石墨是将易石墨化炭(如沥青焦炭)在N2气氛中于1900~2800℃经高温石墨化处理制得。常见人造石墨有中间相碳微球(MCMB)、石墨化碳纤维。MCMB的优点:球状颗粒,便于紧密堆积可制成高密度电极;光滑的表面,低比表面积,可逆 容量高;球形片层结构,便于锂离子在球的各个方向迁出,可以大倍率充放电。应 用方向为动力电池和倍率电池。缺点:价格略高、容量略低,在高容量和超高容量 型产品中处于劣势。 天然石墨一般都以天然石墨矿石出现。鳞片石墨原矿品位一般为3~13.5%,个 别富矿可达20%。天然石墨经过选矿后成为中碳石墨(物理方法提纯,含80~93%碳),由于天然鳞片石墨中的杂质主要为石英、长石、高岭土、云母、黄铁矿、方 解石以及其他氧化物,在锂电应用中需要提纯为含碳在91~99%的高碳石墨。多以常用化学方法提纯。 天然石墨由于表面有较高的活性点,比表面高,不能直接用作负极材料,需要 做表面改性处理。优点:嵌锂电化学容量高;放电电压平台平稳;来源广泛,加工

钠电池负极材料:硬碳高性能与软碳低成本,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分析

钠电池负极材料:硬碳高性能与软碳低成本,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近年来,财政部通过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等政策,带动了新 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蓬勃发展,推动新型电池产品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成本迅速下降。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国家正式提出研究 开展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试点示范。方案提出, 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集中攻关超导、超级电容等储能技术,研 发储备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高能 量密度储能技术。突破全过程安全技术。突破电池本质安全控制、电 化学储能系统安全预警、系统多级防护结构及关键材料、高效灭火及 防复燃、储能电站整体安全性设计等关键技术,支撑大规模储能电站 安全运行。 一、钠电池负极材料:硬碳高性能与软碳低成本,鱼和熊掌不可兼 得 硬碳比容量占优,软碳经济性占优,目前硬碳是主流。硬碳内部 碳微晶在晶体c轴方向上的碳片层堆积较少且整体呈现出随机取向排

列的特点,前驱体主要包括树脂、沥青及生物质三类。硬碳材料具有 长循环寿命,储钠的比容量相对较高并且具有低电压平台,但仍面临 着首次库仑效率低、倍率性能略差等问题。相比之下,石墨烯相关材 料往往呈现出更高的平均电压和更低的库伦效率,而软碳的储钠比容 量较低,因此硬碳综合性能相对较优,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软碳 是有序度较高,是在2800℃以上高温热解能够完全石墨化的非晶碳材料,前驱体主要是石油焦和沥青这类矿物质,具有低成本优势。软碳 材料具有更高的电子导电性和倍率性能,但由于石墨化程度比较高, 直接碳化的软碳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表现出较低的可逆容量,储钠容 量较低,实用性受限。 二、从电池的安全性来看,钠离子电池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全球锂电池起火事故频出,电动车、储能起火事故频发,据不完 全统计,2011-2021年全球共发生32起储能电站起火爆炸事故,其中 26起事故采用三元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相对稳定,热失控过程中容易钝化失活, 安全实验表现较锂离子电池更好。目前,钠离子电池已通过中汽中心 的检测,针剌时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经受短路、过充、过放、 挤压等实验也不起火燃烧。对比锂离子电池起始自加热温度达到165℃,

钠离子电池行业研究:钠电量产元年来临,重视“变革”与“切换”

钠离子电池行业研究:钠电量产元年来临,重视“变革”与“切换” 钠离子电池发展历程 钠离子电池具备成锂离子电池互补方案的天然优势 钠元素储量丰富分布均匀,是锂离子电池可期互补方案。锂离子电池较早开始商业化进程,主要是由于锂相对原子质量小、标准电极电位低、比容量高。而钠元素储量丰富、分布更均匀,且能兼容已有的锂电产线,从资源供应保障、成本角度考虑,钠离子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优选互补方案。 钠离子电池研究发源已久,即将进入爆发期 萌芽期:1967年从高温钠硫电池出发。停滞期:在1979年法国Armand提出“摇椅电池”概念后,由于锂离子电池体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石墨负极储钠能力欠缺,对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几乎停滞。重启期:直至2000年加拿大Dahn等发现硬碳负极具备优异的可逆储钠能力,学界才继续推进。复兴期:到2010年,随锂离子电池研究和产业链建设趋于成熟,以及对锂资源的担忧,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和产业化进程,进入复兴时期,海内外出现产业化公司和零星商业化应用。爆发期:直至2021年7月,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宣布计划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叠加锂价在

2021年底-2022 年年初快速上涨,引发全产业链对互补、替代方案——钠离子电池的高度重视,涌现数十家推动钠离子电池及原材料量产的企业。当前碳酸锂价格突破60万元/吨,更近一步加速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 电池及材料技术路线对比 电池:工艺与锂离子电池类似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基本类似,传统锂离子电池产线可调试转产。钠离子电池生产工序主要包括极片制作(制浆-涂布-辊压-模切)和电芯的组装(卷绕/叠片、入壳、封装、化成、分容),整体生产工艺与锂离子电池类似,仅在负极集流体上换用铝箔、以及配方调整。目前锂离子电池产线基本在调试之后可切换成钠离子电池产线,不需要额外设备投资。与锂离子电池类似,钠离子电池也可制成软包、圆柱、方壳形态。 正极:三条路线各有千秋,层状氧化物有望率先应用 层状氧化物(基本已攻克,量产首选方案):结构类似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比容量相对较高、综合性能好,通过调整过渡金属元素选择和比例,可以兼顾动力、储能等多场景需求。工艺成熟(工艺流程和设备和锂电三元材料相似),配套企业基本为成熟三元正

钠电池行业市场分析

钠电池行业市场分析 1.锂价高企,钠电池发展迎来新机遇 1.1钠电池由于其成本优势突出重围,或将成为锂电池的有效补充 锂资源价格不断上涨,成本优势驱动钠电池产业化加速。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兴起和爆发,以碳酸锂为代表的锂电池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目前电池级碳酸锂的平均报价已升至50万元/吨以上,远高于两年前4万元/吨左右,锂电池成本的居高不下推动了钠电池产业链的加速布局。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2月26日,纯碱现货价仅为2948元/吨,意味着钠电池存在明显的原材料成本优势,性价比较高。另一方面,钠资源较锂资源而言限制程度较低,我国钠资源存量丰富,分布广泛,可以支撑产业链大规模可持续发展,同时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与锂电池进行对比,钠电池具有的优势是:更好的安全性(发热少,温度低)、倍率性能优异(如宁德时代第一代钠电池的充电速度约为锂电池的两倍)、低温性能优异、电化学性能稳定;所具有的劣势是:钠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方面仍存在天然的不足。由此决定了钠电池未来将在低速电动车、两轮车、储能等领域形成对锂电池的有效补充和替代,以缓解锂电池成本持续上涨给供应链带来的压力。 1.2钠电池产业链加速布局,大规模商业化在即 得益于锂电产业链的成熟,各厂商高效布局钠电上下游。与锂电池工作原理相同,钠电池同样是依靠离子在正负极间往返嵌入脱出的摇椅式电池。从制备工艺和生产路线上来看,二者高度相似,因此钠电池

可与锂电池共用已有产线中的大多数环节。生产体系相通,整体技术壁垒较小、产线建设成本小,助力多家厂商加速布局钠电池相关产能。目前来看,无论是传统锂电企业还是初创钠电企业,钠电池相关技术都在不断成熟。 2.硬碳成为当下钠电池首选负极材料 2.1钠电池众多负极材料路线中,硬碳具有极强的商业化潜力 石墨负极难以适用于钠电池,负极材料需重新选型。负极材料起着负载钠离子的重要作用,是钠电池的核心构成材料,直接影响到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首次效率等性能。在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中已经成熟的石墨负极在钠电池中难以适用,这是由于其片层间距仅为 0.3354纳米,而钠离子原子半径比锂离子大35%以上,无法与石墨形成热稳定的插层化合物,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另外,研究表明钠离子-石墨嵌入反应的结合能G大于0,导致钠离子在石墨层间进行嵌脱的有效性下降。在选择负极材料时,应综合考虑离子电子导电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标准解读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标准解读 周军华;褚赓;陆浩;刘柏男;罗飞;郑杰允;陈仕谋;郭玉国;李泓 【摘要】随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兴起,其负极材料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我国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仅次于日韩,已有多家负极材料厂商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为了促进锂离子电池负极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从2009年开始就陆续颁布了相关标准,涉及原料、产品和检测方法,提出了各项参数的具体指标,并给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对负极材料的实际生产和应用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本文介绍了这些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包括晶体结构、粒度分布、密度、比表面积、pH值、水含量、主元素含量、杂质元素含量、首次放电比容量和首次充放电效率.此外,本文还对今后的标准制定工作提出了部分建议. 【期刊名称】《储能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2019(008)001 【总页数】9页(P215-223)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标准;技术指标;检测方法 【作者】周军华;褚赓;陆浩;刘柏男;罗飞;郑杰允;陈仕谋;郭玉国;李泓 【作者单位】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溧阳213300;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100190;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溧阳213300;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90;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溧阳213300;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溧阳213300;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90;溧阳天

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溧阳213300;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11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和环境友好等众多优点,已经在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地应用,具有最大的消费需求。同时,它在纯电动、混合电动和增程式电动汽车领域正在逐渐推广,市场份额的增长趋势最大。另外,锂离子电池在电网调峰、家庭配电和通讯基站等大型储能领域中也有较好的发展趋势(图1)[1-3]。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部分组成,其中负极材料的选择会直接关系到电池的能量密度。金属锂具有最低的标准电极电势(−3.04 V,vs. SHE)和非常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g),是锂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首选[4]。然而,它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产生枝晶,形成“死锂”,降低了电池效率,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并未得到实际应用。直到1989年,Sony公司[5]研究发现可以用石油焦替代金属锂,才真正的将锂离子电池推向了商业化。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石墨因其较低且平稳的嵌锂电位(0.01~0.2 V)、较高的理论比容量(372 mA·h/g)、廉价和环境友好等综合优势占据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主要市场[6-7]。此外,钛酸锂(Li4Ti5O12)虽然容量较低(175 mA·h/g),且嵌锂电位较高(1.55 V),但是它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稳定,是一种“零应变材料”,因此在动力电池和大规模储能中有一定的应用,占据着少量的市场份额[8-9]。随着人们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追求越来越高,硅材料和金属锂将是负极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图2)。 我国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国内电池产业链从原料的

化学(新高考)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四)学生版

(新高考)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化学(四)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科技、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德尔塔(Delta ),是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传播性更强,其成分含有蛋白质 B .市面上的防晒衣通常用聚酯纤维材料制作,忌长期用肥皂或碱性较强的液体洗涤 C .“天和”核心舱电推进系统中的霍尔推力器腔体,使用的氮化硼陶瓷基复合材料属无机非金属材料 D .中芯国际是我国生产芯片的龙头企业,所生产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2.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制取SO 2 B .收集NO 2气体 C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D .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3.已知氯化硼BCl 3的熔点为-107℃,沸点为12.5℃,其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为120°,它能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氯化硼液态时能导电而固态时不导电 B .氯化硼中心原子采用sp 3杂化 C .氯化硼分子呈三角锥形 D .氯化硼遇水蒸气会产生白雾 4.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工业上可用液氨作制冷剂 B .在加压条件下,氯气转化为氯水,可储存于钢瓶中 C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可在食品中添加适量的二氧化硫用于漂白 D .在石膏资源丰富的地方,可用来制硫酸 5.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工业上制漂白粉:22Cl 2OH =ClO Cl H O ---+++ B .大理石与食醋的反应:2333222CH COOH CaCO Ca 2CH C =OO H O CO +-++++↑ C .向4CuSO 溶液中滴加少量的()2Ba OH :2424SO BaS Ba =O -++↓ D .向()3Fe OH 中加入过量的HI 溶液:()323O =Fe OH 3H Fe 3H ++ ++ 6.奎宁酸是一种白色透明结晶,存在于金鸡纳树树皮中,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奎宁酸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式为7126C H O B .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C .六元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 .一定量的该物质分别与足量Na 、NaOH 反应,消耗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5∶1 7.X 、Y 、Z 、M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Z 与M 同主族,X 和Z 基态原子L 层上均有2个未成对电子;W 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 3d 轨道半充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负性:Y>Z>X B .键角:MZ 2-3>MZ 2-4 C .W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s 区 D .Y 基态原子核外有5种空间运动状态的轨道 此 卷 只 装订 不 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