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地区龙潭组页岩气储层特征

合集下载

贵州黔西南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解析

贵州黔西南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解析

下,孕育出较多矿体,其中包括金矿,这些矿体的分布通常呈沿断裂和背斜分布,中心是背斜轴部,不断向两侧延伸,
通过分析为找矿工作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关键词 :背斜分布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065(2021)10-0081-2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ore deposits in Southwest Guizhou
M 矿产资源 ineral resources
贵州黔西南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解析
余雷
(贵州省兴义市贵州金州能矿股份有限公司,贵州 兴义 562400)
摘 要 :本文针对贵州黔西南州某矿床,这一矿床具有较大的规模,矿体呈层状和似层状分布,局部呈现出透镜状。通
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成矿原因为沉积盆地和火山喷发等,在各种成矿因素的共同影响
2 矿体及矿石特征 2.1 矿体特征
在背斜一侧第一段和蚀变体都存在矿体,上下地层呈现 出平行状态,二者是不整合的接触状态,其中包括茅口组顶 部的灰岩和龙潭组第一段的粘土岩,根据蚀变强度,分为强 硅化角砾状灰岩、强硅化灰岩以及 P2m 灰岩,这些灰岩属于 渐变关系,上层的粘土岩过渡于正常的 P3l 粘土岩,根据由 下至上的顺序,分布为弱硅化灰岩和强硅化灰岩以及碎裂化 粘土岩 [4]。
收稿日期 :2021-05 作者简介 :余雷,男,生于 1987 年,汉族,江西南昌人,本科,工程师,研 究方向 :热液型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
下到上分布着强硅化角粒状灰岩和强硅化灰岩以及弱硅化 灰岩,各自呈现渐变关系,通常是硅化角砾状粘土岩和硅化 碎裂化粘土岩过渡为 P3l 粘土岩。岩石结构有白色和绿色的 石英,呈现出斑块状或细脉状,偶尔会见到片状的石膏,普 遍存在金矿化 [2]。

黔西南者相二金矿龙潭组沉积特征与金富集规律研究

黔西南者相二金矿龙潭组沉积特征与金富集规律研究

床、滥木厂大型汞( 铊) 矿床、水银洞超大型金矿
西向的构造ꎬ然后又受东西向的应力挤压形成了
床及等一系列金矿( 化) 点、汞、铊矿( 化) 床( 点)
南北向的构造ꎬ后期东西向挤压对早期形成的构
造进行复合叠加改造后ꎬ形成了北东向构造或使
东西向构造发生了转向 ( 陈发恩 等ꎬ2019ꎻ 刘建
一同构成了灰家堡背斜 Au、 Hg 成 矿 带 ( 张 贞 翔
岩和粉砂质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和钙质粘土岩ꎬ均有不同程度的见矿ꎬ是金富集的有利场所ꎬ
为后期找矿预测方向提供了依据ꎮ
[ 关键词] 沉积特征ꎻ岩性组合ꎻ构造控矿分析ꎻ金富集规律ꎻ者相二金矿ꎻ黔西南
[ 中图分类号] P618 51ꎻP534 51ꎻP512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0-5943(2021)02-0184-08
细碎屑岩中主要见到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双粘土
生时ꎬ碎屑岩所携带的部分浅海碳酸盐岩沉积形
层、以及脉状和透镜状层理ꎬ局部还可见负载、砂
为 475 12
581 64 mꎮ
发恩 等ꎬ2019ꎻ刘建中ꎬ2017) ꎮ
(2) 褶皱
灰家堡背斜:是灰家堡主干构造在东段的延
伸部分ꎬ是一个继承性发育的背斜构造ꎬ表现为一
轴向近东西向的宽缓短轴背斜ꎬ被多条北东向断
裂切割而复杂化ꎮ 研究区轴向为北西西向ꎬ近地
表与深部褶皱形态不一致ꎬ翼部岩层总体倾角 5°

黔西南者相二金矿龙潭组沉积特征与金富集规律研究
邓亚梅ꎬ何金坪ꎬ李应辉ꎬ徐良易ꎬ何彦南ꎬ黄露露ꎬ叶 连ꎬ李登明
(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105 地质大队ꎬ贵州 贵阳 550018)
[ 摘 要] 本文利用岩心、样品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龙潭组的沉积环境、岩性组合、隐伏断裂构造以

川南地区龙潭组煤系气藏特征及地球

川南地区龙潭组煤系气藏特征及地球
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1441(
2023)
01

0056

12
DOI:
10.
3969/

s
sn.
1000

1441.
2023.
01.
004
ji
Co
a
l
Gme
a
s
u
r
eg
a
sr
e
s
e
r
v
o
i
r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ndg
e
ophy
s
i
c
a
le
xp
l
o
r
a
t
i
on
58
石 油 物 探
第 62 卷
1.
1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P3l)地层的特点
上二叠统 龙 潭 组 (
P3l)总 体 上 包 括 7~25 个 层
2)二 段 (
P3l2 ):
C23 煤 层 顶 板 底 至 C12 煤 层 顶 板
底,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粘土质泥岩和煤层,
气特征可分为 3 段(图 2),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了川南地区龙潭组煤系气藏地质特征,发现川南煤系气藏呈现以泥岩 煤层 泥岩地层为主的叠置组合模 式,富 含 Ⅲ 型 干 酪 根,具
有变质程度高、有机碳含量高、含气量高的特点.煤系上覆长兴 灰 岩、下 伏 茅 口 灰 岩 地 层,存 在 较 大 的 密 度 差 异,为 地 震、测 井 探

黔西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交互相页岩气储层特征

黔西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交互相页岩气储层特征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continental shale gas in Upper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DENG Ende1, YAN Zhihua1,2, JIANG Bingren1,2, WANG Ran3
2样品采集及实验测试由于野外露头样品风化较为强烈不能真实反映泥页岩储层特征本次研究的测试分析样品均采自黔西地区盘关向斜的hv2井jv3井yv2井yv3井4口参数井岩心样品主要为灰黑色黑色含碳页岩深灰色泥页岩和深灰色粉砂质图1黔西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及yv2井岩性柱状图fig1regionalgeologicalbackgroundandlithologyhistogramofwellyv2inwesternguizhouprovince864石油实验地质第42卷表1黔西地区龙潭组泥页岩测试样品基本情况table1informationofshaletestsamplesfromlongtanformationinwesternguizhouprovince样品编号井名岩性wtocro孔隙度渗透率103m2吸附气含量m3t1pg1hv2深灰色粉砂质泥岩123094pg2hv2黑色含碳泥岩520105155208pg3hv2深灰色粉砂质泥岩1861282260000878pg4hv2灰黑色泥岩312089pg5jv3深灰色泥岩4410920670000322245pg6jv3灰黑色含碳页岩799090309pg7jv3深灰色页岩208087715351pg8jv3黑色碳质页岩864102pg9jv3黑色碳质页岩5860993020000447pg10yv2深灰色粉砂质泥岩3881093390001065pg11yv2灰黑色粉砂质泥岩653122419353pg12yv2深灰色粉砂质泥岩275106pg13yv2深灰色泥岩391112pg14yv2深灰色泥岩451108441pg15yv3深灰色泥岩367104pg16yv3深灰色粉砂质泥岩419109pg17yv3灰黑色泥岩290068295pg18yv3深灰色粉砂质泥岩315096泥岩

川南煤田龙潭组煤系泥页岩气与煤层气组合模式及合采前景分析

川南煤田龙潭组煤系泥页岩气与煤层气组合模式及合采前景分析

川南煤田龙潭组煤系泥页岩气与煤层气组合模式及合采前景分析尹中山;蒋琦;熊建龙;罗勇;琚宜文【摘要】文中研究的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层及其顶底板泥页岩含气性特征、组合模式及合采对煤系气勘探开发意义重大.为改变煤层气产业低产低效长周期的现状,实现综合效益的目标,将龙潭组作为目标层进行研究;简述了川南煤田龙潭组含气泥页岩与煤层的组合模式,并初步探讨了上述组合模式合探合采的必要性、条件和前景,并提出了开展综合勘探开采的建议.【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9(031)005【总页数】6页(P30-35)【关键词】龙潭组;煤系泥页岩气;煤层气;煤系气;组合模式;合采【作者】尹中山;蒋琦;熊建龙;罗勇;琚宜文【作者单位】四川省科源煤矿瓦斯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成都 610072;自然资源部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成都 610072;四川省煤田地质局成都 610072;四川省科源煤矿瓦斯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成都610072;四川省煤炭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成都 610072;四川省科源煤矿瓦斯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成都 610072;四川省煤炭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成都 610072;四川省煤炭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成都 61007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古叙、芙蓉、筠连矿区构成了川南煤田的主体(以下简称研究区),煤炭资源丰富(图1),现有十余对国有矿井、年产煤约1 500万t,作为煤矿生产安全措施的井下抽采瓦斯约1.5×108m3,用于瓦斯发电(石屏一矿)、民用(芙蓉、筠连矿区),在综合利用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但四川省作为清洁能源示范省,煤层气资源开发力度远不如省内的天然气、页岩气、水电、风电等能源,而煤层气开发除在筠连沐爱约60km2规模化开发取得成功外,其他地区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1]。

据有关文献综合,山西临兴、陕西延川南、贵州六盘水等地区在不同埋深、煤系中煤层气与致密砂岩气开展了合采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给煤层气产业带来了希望。

页 岩 气 地 质 特 征

页 岩 气 地 质 特 征
3)页岩气与其它类型气藏对比
表1页岩气与其它类型气藏对比对比参数常规来自藏煤层气页岩气藏
岩性
砂岩或石灰岩
固定碳、灰分、挥发分
暗色含硅、钙质泥页岩
孔隙度
一般大于10%
一般小于10%
一般小于10%
孔隙结构
孔喉连通
孤立的基质微孔隙+割理
孤立的基质微孔隙+裂缝
渗透率
一般大于1md
小,具有应力敏感性
小,具有应力敏感性
成藏特征
有运移,气藏受岩性和构造控制
自生自储
自生自储
地下流动
渗流
解吸+渗流
解吸+渗流
投产特点
一般不需要措施
压裂投产
压裂投产
压裂改造
只需要造一条主缝
需要形成三维立体裂缝网络,才能获得高产
需要形成三维立体裂缝网络
页岩气地质特征
页岩气: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
1)页岩气成因
生物成因、热解成因、生物成因+热解成因
2)页岩气赋存方式
•吸附态:吸附于有机质颗粒、粘土矿物颗粒、干酪根颗粒以及孔隙表面,占40%—60%;
•游离态:存在于岩石孔隙与裂隙中;
•溶解态:少量溶解于干酪根、沥青质、残留水以及液态原油中

黔中隆起及周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前景

黔中隆起及周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前景

黔中隆起及周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前景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是国内页岩气资源丰富的区域之一。

其中,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储层受到广泛关注,具有较高开发潜力。

本文将就该地区的页岩气勘探前景进行探讨。

一、地质条件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地处火山岩分布范围内,因此以沉积岩层为主,其中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为主要开发目标。

页岩储层具有厚度大、连片性强、孔隙度低的特点,且热力演化程度较为适宜,使得储层物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含气量。

二、地质勘探现状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的页岩气勘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特别是在寻找佳区方面有了不少进展。

两种探潜方法被普遍地应用于储层勘测:一是测井,二是地震法。

同时,地震反演、地质调查等勘测方法也广泛采用。

总的来说,地质勘探已相对成熟,寻找新气田难度逐渐增加。

三、前景展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早期地区大部分已经发现、开采,因此未来主要会从新发现中进行开发。

从勘探结果来看,该地区的页岩气藏分布广泛且规模较大,一些区块的已探明储量达到数百亿方,而目前文化差异和地方保护意识抬头,等人文环境稳定后,再通过扩大投资规模、强化调查管理等,将有可能加快开发。

总的来说,黔中隆起及周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取得的成果丰硕,证实其开发潜力巨大,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是黔中隆起及周边地区的重要油气资源,近年来该地区开展的勘探和开发工作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果。

以下将以相关数据为基础,进一步分析该地区页岩气资源的潜力和前景。

一、页岩气储量黔中隆起及周边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储层具有良好的物性,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但热解气含量高。

据统计,该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储量可达到8788.6亿立方米。

二、开发潜力目前,该地区探明已开发的页岩气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重庆等省市,不同区块的储量差异较大。

其中,贵州省毕节市、铜仁市等地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藏同时具有规模和品质优势,在未来开发及产出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黔西南地区龙潭组煤系页岩气勘探前景

黔西南地区龙潭组煤系页岩气勘探前景

黔西南地区龙潭组煤系页岩气勘探前景罗沙;汪凌霞;石富伦;唐显贵【摘要】黔西南地区龙潭组煤系地层富有机质泥页岩广泛发育,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实测剖面、钻井验证以及样品测试等手段,系统分析了上二叠统龙潭组泥页岩分布特征和储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龙潭组泥页岩主要形成于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页岩单层厚度较薄、层数多、累计厚度大.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Ⅱ2型为主,Ⅲ型和Ⅱ1型次之,为偏生气型;有机质丰度高,变化范围大,TOC介于0.6%~18.87%之间,平均为4.37%;热演化程度适中,Ro主体介于1.00%~2.50%之间,平均为2.03%,处于高一过成熟阶段,利于干气生成;脆性矿物含量相对较低,平均为37.11%,黏土矿物含量相对较高,平均为48.56%,有利于页岩气的吸附赋存;页岩含气量较高,平均可达到2.4 m3/t,达到工业开发标准.综上所述,研究区龙潭组页岩具备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可考虑与相邻煤层和致密砂岩实施多目标分段压裂、“三气”合采.%The organic rich shales of Longtan coal-bearing formation are widely developed in Southwestern Guizhou,shale distribution an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based on the field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ection measuring,drilling verification and Sample experiment,et al.The results indicates that the Longtan formation shale in study area was formed in marine continental transitio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with small individual thickness,many layers and huge cumulative thickness.The shale was featured with organic matter type main for Ⅱ 2,type Ⅲ and Ⅱ 1 second,as for the rare gas type,and with high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wide range and TOC between 0.6%~ 18.87%,average4.37%,and with moderate thermal evolution degree which Ro between 1%~2.50%,average 2.03%,in a high a mature stage,for dry gas generation;brittle mineral content is relatively low with average of37.11%,and relatively high clay content average 48.56%,which favorable for adsorption of shale gas;the shale gas content is relatively higher with average 2.4 m3/t,reaching the standar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In summary,the Longtan Formation shale in study area has good shale gas exploration prospect,can be considered with adjacent coal seam and dense sandstone to implement multi-objective reservoir fracturing and "three gas" mining together.【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7(017)022【总页数】7页(P162-168)【关键词】晚二叠世;龙潭组;煤系页岩气;勘探前景【作者】罗沙;汪凌霞;石富伦;唐显贵【作者单位】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550008;贵州省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贵阳550008;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550008;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水源队,六枝563400;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一一三队,贵阳550008;贵州省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贵阳5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贵州省发育多套含气页岩层系,厚度大、范围广,具有形成大规模页岩气资源的地质潜力[1]。

泥页岩储层特征及油气藏描述讲解

泥页岩储层特征及油气藏描述讲解

泥页岩储层特征及油气藏描述1、页岩气地质理论页岩气藏因其自身的有效基质孔隙度很低,主要由大范围发育的区域性裂缝或热裂解生气阶段异常高压在沿应力集中面、岩性接触过渡面、脆性薄弱面产生的裂缝提供成藏所需的储集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度最高仅为4%-5%,渗透率小于1x10-3µm2。

页岩在地层组成上多为暗色泥岩与浅色粉砂岩的薄互层。

在页岩中,天然气的赋存状态多种多样,除极少量的溶解状态天然气以外,大部分以吸附状态赋存于岩石颗粒和有机质表面,或以游离状态赋存于孔隙、裂缝中。

吸附状态天然气的赋存与有机质含量关系密切,其中吸附状态天然气的含量为20%-85%,其成藏体现出非常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表现为成藏过程中的无运移或极短距离的有限运移,因此页岩气藏具有典型煤层气、典型常规圈闭气成藏的多重机理。

页岩气藏的形成是天然气在烃源岩中大规模滞留的结果,是“自生自储”式气藏,运移距离极短,现今保存状态基本上可以反映烃类运移时的状态,即天然气主要以游离相、吸附相和溶解相存在。

在生物化学生气阶段,天然气首先吸附在有机质和岩石颗粒表面,饱和后则富余的天然气以游离相或溶解相进行运移,当达到热裂解生气阶段,由于压力升高,若页岩内部产生裂缝,则天然气以游离相为主向其中运移聚集,受周围致密页岩烃源岩层遮挡、圈闭,易形成工业性页岩气藏。

由于扩散作用对气态烃的运移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天然气继续大量生成,将因生烃膨胀作用使富余的天然气向外扩散运移,此时无论是页岩地层本身还是薄互层分布的砂岩储层,均表现为普遍的饱含气性。

在陆相盆地中,湖沼相和三角洲相沉积产物一般是页岩气成藏的最好条件,但通常位于或接近盆地的沉降-沉积中心,导致页岩气的有利分布区集中于盆地中心处。

从天然气的生成角度分析,生物气的产生需要厌氧环境,而热成因气的产生也需要较高的温度条件,因此靠近盆地中心方向是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区域。

2、页岩气的主要特征2.1页岩气的成因特征页岩气的成因类型有生物成因型、热解成因型和热裂解成因3类型及其混合类型。

勘探阶段页岩气的评价

勘探阶段页岩气的评价

黔西南区页岩气勘查评价摘要:由于页岩气被很多国家重视,且我国页岩气勘查程度低,理应提高页岩气勘查程度,通过黔西南地区页岩气7口调查井野外施工总结出一些经验,为以后页岩气勘查提供参考。

关键词:页岩气;勘查;页岩气资源评价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非常规能源,越来越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在少数国家还得到了大力发展,页岩气的开发利用不仅能给国家带来了宝贵的资源,也可以改变国家能源结构。

贵州省黔西南地区境内页岩气蕴藏量较大,页岩气资源勘查程度低。

应提高该地区的页岩气勘查程度,加快边远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振兴地方经济,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由于无以往页岩气调查井施工经验,因此只能边摸索边施工,通过黔西南地区页岩气7口调查井野外施工总结出一些经验,为以后页岩气勘查提供参考。

一、钻孔部署及采送样1.井位部署原则(1)泥、页岩厚度大(大于30m),地层埋深适中(埋深小于4000m)。

(2)目的层及上覆地层分布稳定,产状较平缓(最好小于20°),井区2km范围内最好无断层。

(3)井位附近无大型断裂分布,距离断层最好大于2km。

(4)井位与附近地层高差小(最好小于100m),有较宽缓的场地适合井场布置,场地上空尽量无障碍物。

(5)井位应选择在有利于施工的地方,如交通方便,水源尽量有保障,用电方便。

2.调查井井位优选黔西南区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区、云贵高原东部,紫云—垭都断裂西南部,目标层位为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二叠系及中生界三叠系等含气页岩层系,范围大,各目的层位由于构造影响变化大。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井位论证及优选,本区共实施7口页岩气调查井,调查井大部分位于喀斯特地区,上部碳酸盐岩岩溶、裂隙较发育,目的层多为含泥页岩的软质岩层,钻探施工技术要求较高,须满足目的层段岩芯采取率、采样测试、现场解吸各项技术要求,必须按照页岩气勘查开发相关技术规范执行。

因此,井位选择应合理,有利于钻井施工及目的层页岩气参数获取。

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气性评价

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气性评价

第36卷第1期2024年1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6No.1Jan.2024收稿日期:2022-11-13;修回日期:2022-12-06;网络发表日期:2023-07-07基金项目:国家“十三五”油气重大专项“页岩气区域选区评价方法研究”(编号:2016ZX05048-002)资助。

第一作者:杨博伟(1998—),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页岩油气储层地质。

地址:(430074)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Email :*****************.cn 。

通信作者:石万忠(1973—),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与成藏动力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Email :*************.cn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4)01-0045-14DOI :10.12108/yxyqc.20240105引用:杨博伟,石万忠,张晓明,等.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气性评价[J ].岩性油气藏,2024,36(1):45-58.Cite :YANG Bowei ,SHI Wanzhong ,ZHANG Xiaoming ,et al.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gas-bearing properties of shale gasreservoirs of Lower Carboniferous Dawuba Formation in southern Guizhou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4,36(1):45-58.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气性评价杨博伟1,2,石万忠1,2,张晓明1,2,徐笑丰1,2,刘俞佐1,2,白卢恒1,2,杨洋3,陈相霖4(1.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教育部构造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3.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成都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41;4.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029)摘要: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全岩X 射线衍射分析、N 2与CO 2等温吸附实验等,对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气性进行系统研究。

黔西北龙潭组煤系地层层序-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研究

黔西北龙潭组煤系地层层序-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研究

黔西北龙潭组煤系地层层序-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研究孙昌花;许浩;汤达祯;辛福东;任鹏飞;曹立坤【摘要】基于Vail提出的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录井、岩心、测井等资料,并结合小波分析的方法划分了黔西龙潭组含煤地层的三级层序.与传统方法相比,小波变换具有定量划分地层层序的优势,避免了主观人为因素过多的弊端.最终,将黔西北龙潭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8个体系域.在对层序结构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对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类型与特征进行分析,确定研究区主要的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相和泻湖-潮坪相.进而对层序格架下的煤层发育情况进行分析,三角洲平原最大海泛面附近和潮坪海侵体系域聚煤作用最强.%Based on the sequence theory of Vail,the third-order sequence stratigraphy framework of Longtan coal strata in northwestern Guizhou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analysing coredata,logging data and using the wavelet transform paring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that involve many subjective human factors,the wavelet transform technique has the advantage of dividing sequence stratigraphy quantitatively.Finally, Longtan Formation into 4 third-order sequences,8 tracts.Based on the division of sequence formation unit,the sedimentary facies and its distribution law in study area was discussed.This area mainly develops delta and lagoon-tidal flat. Proceed to the next step, the coal-accumulat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was dis-cussed.The thick coal seams are developed in the maximum flooding surface of delta plain environments and trans -gressive system tract of tidal flat.【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8(018)009【总页数】10页(P46-55)【关键词】黔西北;煤系地层;地层层序;小波变换;测井数据;聚煤规律【作者】孙昌花;许浩;汤达祯;辛福东;任鹏飞;曹立坤【作者单位】贵州天然气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贵阳55008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煤储层物性实验室,北京100083;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评价与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煤储层物性实验室,北京100083;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评价与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煤储层物性实验室,北京100083;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评价与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煤储层物性实验室,北京100083;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评价与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煤储层物性实验室,北京100083;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评价与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贵州煤层气资源总量约3.15万亿立方米,居中国第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黔西南部分地区龙潭组碎屑物组成及其物源背景研究

黔西南部分地区龙潭组碎屑物组成及其物源背景研究
洞金矿 、 木场铊 汞金矿 区 、 仁 与贞 丰交界 处 的 烂 兴 紫木 凼金矿 、 太平 洞金矿 , 岭 以南 花 江背斜 金矿 关
异常区。
在龙 潭 组地层 下部 与 中二 叠 统茅 口组 ( 2 Pm) 灰 岩顶部 之 间 , 有一 层在 贵 州地 质 界 叫 “ 厂层 ” 大 的成分非 常 复杂 、 有 区域 性 的地层 , 带 属龙 潭组第
长期 以来 , 于黔 西 南 部 分 地 区 卡林 型 金 矿 对 的重要矿 源层二 叠系龙 潭组 地层 的岩 性及 物质组 成, 主要有 两 种 看法 : 一 ) 为 是 一 套含 煤 碎 屑 ( 认 岩 夹灰 岩 , 隆地 区下 部 见玄 武 岩 ( 中华 人 民共 晴 《 和国贵 州 省 区域 地 质 志 》18 ) 含 煤 陆 源 碎 屑 97 ,

l ・ 0




21 0 1年 2 8卷
度 2 7m~ 3 0 m, 1 6 紫木 凼矿 区 6 0I 右 , 0 n左 太平 洞 2 0m左右 , 岭花 江背斜矿 区 5 0m~5 0m 5 关 0 5
程 中 的水 解 作 用 , 组 成 物 质 显 微 镜 下 很 难 鉴 其
2 岩 相 古 地 理 特 征
3 岩 相 学 特 征
研究 区距离 贵州 的峨 眉 山玄 武岩 很 近 ( 陈文


刘 平 (0 6 )龙潭期 属浅 海 台地 相 和滨 海 潮 20 ) ,
坪相 、 湖相 , 泻 工作 区东 、 两边 则 为深 水 开 阔陆 南
3 1 岩 屑 .
主要 由玄 武岩 屑组成 , 尽管水 云母化 , 白云石 化 , 其间 隐结构 、 但 交织结 构等 中基 性熔 岩特有 的 结 构现象仍 保 留 ( 片 1 , 时见 浮 石状 玄 武 岩 照 )有

黔北地区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及其储气性

黔北地区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及其储气性

第17卷第24期2017年8月 1671 — 1815(2017)024-0190-06科学技术与工程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Vol. 17 No.24 Aug. 2017©2017 Sci.Tech.Engrg.石油、天然气工业黔北地区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及其储气性邓恩德1金军1王冉2石富伦M汪凌霞1(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贵阳550008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2,徐州221116;贵州省煤田地质局i队3,贵阳55〇〇〇8)摘要为了深入研究黔北地区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选取了二叠系龙潭组钻井岩心页岩样品进行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实验、氮气吸脱附实验及相关地化和等温吸附等测试,研究页岩微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并探 讨微观孔隙对页岩储气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龙潭组页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包括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微裂缝 4种,以矿物颗粒粒间孔和黏土矿物粒内孔最为发育,有机质孔发育较少,这主要是因为m型干酪根显微组分为结构稳定的镜质组和惰质组在生烃过程中不易产生有机质孔;氮气吸附实验结果显示龙潭组页岩孔隙类型复杂,主要表现为两类:细颈广 体的墨水瓶孔隙和四边开口的平行狭缝型孔隙,孔径主要介于3 ~5m n,以发育中孔为主,B E T比表面积平均为15.846m V g,B J H总孔体积平均为0.01258 m l/g;龙潭组页岩样品吸附气含量较高(平均为2.37m3/t),页岩储层微观孔隙对吸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吸附气含量与页岩的孔径呈负相关关系,与页岩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页岩的纳米级孔隙为烃类气体的赋存和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页岩气 龙潭组 孔隙类型 孔隙结构 储气 黔北地区中图法分类号T E121; 文献标志码A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态和游离态为主要赋存 方式的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吸附态页 岩气存在于有机质和无机矿物表面,游离态页岩气 存在于微裂缝和粒间孔隙中[1’2]。

黔南罗甸地区中泥盆统火烘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页岩气潜力初步分析

黔南罗甸地区中泥盆统火烘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页岩气潜力初步分析

黔南罗甸地区中泥盆统火烘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页岩气潜力初步分析发表时间:2018-05-16T16:52:20.1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作者:徐斯强庞发友[导读] 摘要:黔南罗甸地区中泥盆统火烘组地层发育一套黑色岩系,主要为黑色碳质泥页岩,其成为页岩气烃源岩的潜力较大。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广西南宁 530000摘要:黔南罗甸地区中泥盆统火烘组地层发育一套黑色岩系,主要为黑色碳质泥页岩,其成为页岩气烃源岩的潜力较大。

火烘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主要研究其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有机质类型等方面内容。

其成因机理的初步分析主要以其沉积相为突破口,重点分析有机质物源、运移、生烃演化等方面内容。

研究表明,罗甸地区中泥盆统火烘组黑色页岩系地层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质成熟度较好,粘土矿物所占比重较大,是较为理想的页岩气烃源岩。

地层中有机质来源主要是菌、藻类生物,形成于缺氧环境下。

关键词:中泥盆统;黑色岩系;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黔南罗甸地区;页岩气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贵州省南部边缘,为罗甸县所辖。

研究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右江造山带结合部位,地形地貌复杂,主要山脉和沟谷展布与地质构造、岩性分布基本一致。

研究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炎热,降雨量丰富。

交通以公路为主,属珠江水系之蒙江河在本区内并无通航之利。

公路网络以罗甸县城为中心,可通达相邻各县及省会贵阳,另有简易公路可达县辖各乡镇。

2 火烘组地层特征研究对象为火烘组地层,岩性为黑色炭质泥岩夹砂岩或黑色炭质泥岩与砂岩互层,该组地层沉积厚度大(紫云一带厚890m)、分布局限(裂陷槽)、所夹砂岩夹层多为主要特征。

按岩性可划分为三段。

第一段仅出露于床井背斜核部。

出露零星,风化程度较强烈。

厚度大于80m。

下部为黄灰色薄至厚层钙质粉砂岩、泥岩,具正粒序。

中部为黑色含碳质粘土质页岩、灰色中厚至薄层生物碎屑灰岩及黑色粘土质页岩与灰白色中薄层细粉粒石英砂岩互层,生物碎屑主要以海百合茎、腕足等碎片为主。

黔西南地区龙潭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黔西南地区龙潭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黔西南地区龙潭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郑 俊(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81)摘要:为了探讨黔西南地区龙潭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对研究区页岩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储层特征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黔西南地区龙潭组页岩厚度在20-40m之间,主要为潮坪、潟湖及三角洲间弯环境;有机碳含量4.0%-6.0%之间,平均4.37%,Ro值在0.86%-2.91%之间,平均2.03%;孔隙度平均为1.18%,渗透率平均为0.0291mD;含气量在0.75m3/t-5.07 m3/t,平均含气量为2.41 m3/t,具有较好的储层物性条件。

关键词:页岩气;龙潭组;成藏条件;黔西南地区贵州省页岩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寒武系-二叠系地层,根据“贵州省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结果,煤系地层中页岩气地质储量共计4.55x1012m3,接近于全省页岩气储量的40%[1]。

龙潭组作为研究区主要的含煤地层,具有良好的页岩气资源前景。

鉴于此,通过收集大量资料,结合沉积环境、储层特征等,分析黔西南地区龙潭组页岩气成藏条件,为后期页岩气勘探提地质依据。

1 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黔西滇东,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沉积盆地黔西坳陷和黔南坳陷,晚二叠世龙潭组地层厚137-474m,以浅灰、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灰岩以及煤层为主,其中泥页岩与煤层共存,因此,页岩中有机质含量高、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

2 页岩分布与沉积环境龙潭组页岩一般厚20-40m,在晴隆、普安一带页岩厚度普遍超过30m,在晴隆花贡地区可达47m,整体上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增厚的特征[2]。

晚二叠世龙潭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受东南向频繁的海侵作用,为碳酸盐潮坪-潟湖-浅水三角洲沉积,空间上表现为西部以浅水三角洲为主,东部以潮坪、潟湖为主。

龙潭组泥页岩主要沉积于潮坪、潟湖以及三角洲间弯环境,因此泥页岩在空间上表现为东厚西薄的特点。

同时,脉冲式的海侵作用也使得水介质还原性增强,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贵州晴隆地区龙潭组沉积环境与富有机质页岩展布特征

贵州晴隆地区龙潭组沉积环境与富有机质页岩展布特征

贵州晴隆地区龙潭组沉积环境与富有机质页岩展布特征陈榕;张子亚;贺敬博【摘要】本文在野外剖面测量、老井复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晴隆地区龙潭组沉积环境,划分了黔西晴隆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层序,绘制了晴隆地区龙潭组的连井剖面图和沉积相图.在晚二叠世龙潭组沉积期间,晴隆地区以机械-化学沉积为主,沉积体系为碳酸盐缓坡-平台-陆棚-斜坡-深水盆地.在龙潭组早期,主要沉积物为泥质沉积物和生物沉积物,主要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深水沉积位于晴隆县北部.龙潭组中期,沙质沉积占主导,泥质沉积位于晴隆-兴仁一带.龙潭组晚期,晴隆地区以泥质和生物沉积为主,台地环境进一步扩大,富有机质页岩分布面积减少.晴隆地区有机质丰富的页岩分布广泛,其中晴隆北部和兴义地区龙潭组有机质页岩厚度较大.【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8(027)0z2【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上二叠系;龙潭组;沉积环境;富有机质页岩【作者】陈榕;张子亚;贺敬博【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北京100083;自然资源部 ,北京10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 引言贵州地区晚二叠世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广泛,前人对贵州西部古生代沉积环境及构造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3],但缺乏对特定地区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环境的研究。

晴隆地区龙潭组发育多套富有机质泥页岩,目前对龙潭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叠系整体沉积格架[4-5]、煤层气[6-7]及煤层地化特征[8]等方面,缺乏对龙潭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背景及展布特征的研究。

本文在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连井剖面分析等手段,对晴隆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富集层段进行划分对比,并且对晴隆地区晚二叠世时期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环境进行探讨。

1 区域地质背景晴隆地区地处滇东-黔西隆起构造带,位于紫水断裂带以西,右江盆地以北,由碧痕营背斜、晴隆向斜、长流向斜等构造单元组成。

贵州龙潭组海陆交互相页岩气评价

贵州龙潭组海陆交互相页岩气评价

贵州龙潭组海陆交互相页岩气评价彭艳霞;郭少斌;马啸【摘要】为评价海陆交互相页岩气选区评价关键参数,通过热模拟实验及岩石热解实验,以贵州YV-1井2个不同深度的龙潭组海陆交互相页岩样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国海陆交互相页岩从未成熟阶段到过成熟阶段的产烃过程,Ro与烃类产出量及热解烃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热解烃量与总烃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Ro的升高,液态烃产量先增加后减少,气态烃产量及总烃量增加,热解烃量减少.热解烃量越大,生烃潜力越大.中国海陆交互相页岩生烃演化过程可分为液态烃低成熟阶段气液共生高成熟阶段、气态烃过成熟阶段3个阶段;初步确定中国海陆交互相页岩气有利区Ro下限约为1.7%,目标区Ro下限约为2.1%.该研究对中国海陆交互相页岩气的进一步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8(025)004【总页数】5页(P7-11)【关键词】页岩;海陆交互相;热模拟;热成熟度;总有机碳;龙潭组【作者】彭艳霞;郭少斌;马啸【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0 引言页岩气作为一种生产周期很长、产量相对稳定、分布面积广泛、资源量巨大的清洁能源,已成为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热点[1-3]。

目前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和研究多围绕南方海相地层展开,在海相页岩的储层特征、形成条件、成藏机理、赋存方式、地球化学特征、选区评价及资源潜力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4-14]。

而海陆交互相页岩气的研究较少[15-19],针对其有利区和目标区的评价仍是空白。

海相页岩与海陆交互相页岩在泥岩厚度、成气潜力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20]。

因此,对海陆交互相页岩的研究不能照搬海相页岩气有利区和目标区的评价标准,需要根据海陆交互相富有机质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和热成熟度等特征,确定中国海陆交互相页气选区镜质体反射率Ro的下限,并判断TOC值是否达到产气标准。

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及其对储层改造的影响_琚宜文

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及其对储层改造的影响_琚宜文

第29卷第4期2014年4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Vol.29No.4Apr.,2014琚宜文,卜红玲,王国昌.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及其对储层改造的影响[J].地球科学进展,2014,29(4):492-506,doi:10.11867/j.issn.1001-8166.2014.04.0492.[Ju Yiwen,Bu Hongling,Wang Guochang.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gas reservoir and its effect on the reservoir reconstruction [J].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2014,29(4):492-506,doi:10.11867/j.issn.1001-8166.2014.04.0492.]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及其对储层改造的影响*琚宜文,卜红玲,王国昌(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0049)摘要:页岩气储层是页岩气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少量溶解态赋存于页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储层,非均质性强,并且具有低孔隙度超低渗透率的物性特征,页岩气井完井后需要经过储层改造才能获得理想的产能。

水力压裂技术是非常规储层中主要的储层改造方法,以此提高页岩气的可采性。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页岩空间分布、储层非均质性、岩石组成、地质环境、岩石物性特征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页岩气储层的主要地质特征,并探讨了这些特征对储层后期改造的影响。

页岩气储层有纵向、横向非均质性之分,这些非均质性归因于页岩组成和结构特性。

不同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控制着储层的结构和构造,并进一步制约着岩石力学性质、储层敏感性以及天然孔裂隙的发育。

岩石组成与结构、天然孔裂隙发育状况和地应力作用是影响储层改造的重要因素。

由此,认识储层地质特征及其对后期改造的影响,不仅对丰富页岩气地质勘探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提高页岩气产能和开采效率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西南地区龙潭组页岩气储层特征钟方德【摘要】随着南方海相页岩气开发的突破,黔西南地区煤系泥页岩研究工作迫在眉睫.通过系统实验测试分析,以黔西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页岩为主要研究目标,对该区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南地区龙潭组含煤地层自北西向南东逐渐由陆相、海陆交互相演变为海相沉积,其内发育多段富含有机质泥页岩.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为0.60%~22.30%,平均4.37%;储层矿物成分以黏土矿物为主,为9.83%~ 95.23%,平均48.56%;等温吸附测试结果显示,龙潭组泥页岩最大吸附量为6.13m3/t,含气潜力好.综上所示,基于黔西南地区泥页岩储层特征并结合构造保存条件分析,认为关岭岗乌—花江、普安地瓜—青山、兴仁巴铃—安龙龙山为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区.本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为中国南方地区龙潭组页岩气勘探提供借鉴.【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8(030)002【总页数】6页(P39-43,49)【关键词】页岩气;储层;龙潭组;黔西南【作者】钟方德【作者单位】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贵阳5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 引言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和勘探人员已对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成藏机理有了基本认识并取得了勘探成果,在重庆涪陵焦石坝区块获得很好的工业气流,步入了初步的商业化开发阶段[1]。

贵州地区页岩气的研究同时取得阶段性进展,在海相牛蹄塘组和龙马溪组取得重大发现[2]。

煤系页岩气作为页岩气的主要类型之一,存在较好的聚集成藏潜力[3],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但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研究勘探工作仍有待深入推进。

本文以黔西北地区海陆过渡相龙潭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分析其储层特征基础上,结合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以期为该研究区勘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地质概况研究区褶皱、断裂构造较为发育,褶皱总体上以NW向展布为主,NE向、WE向、SN向褶皱也有发育;主要以隔档式褶皱为主,背斜狭窄紧陡,向斜宽阔舒缓,亦可见隔槽式褶皱。

区内断裂较褶皱更为发育,总体上以NE向和NW向展布为主,主要为走向断层,各处断层发育程度很不均一,在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分支小断层十分发育,断裂数量虽多,但深大断裂不多(图1)。

图1 黔西南地区构造地质图Figure 1 Structural map of southwestern Guizhou 研究区内大面积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二叠系和石炭系,其中三叠系出露面积占黔西南地区的1/2左右,其它地层分布有限,有的只在局部地区零星出露。

区内普遍缺失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及白垩系。

2 龙潭组泥页岩储层分布特征2.1 泥页岩沉积环境和展布龙潭组沉积相自北西向南东逐渐由陆相、海陆交互相演变为海相沉积。

根据沉积相控油气作用理论,黔西南龙潭组煤系因中心部位物源补给充足,有利于油气富集成藏[4]。

龙潭组埋深小(3 000m以浅)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盘县—兴仁—贞丰—望谟一线北部,以及黔西南州苞谷地背斜和滥木厂背斜等地。

埋深大(3 000m以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州晴隆向斜、龙头山向斜轴部附近,以及兴义和望谟南部地区;兴义仓更附近,埋深最大约5 000m。

上二叠统龙潭组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地区中部,泥页岩沉积厚度20~55m,泥页岩沉积厚度>30m的区域,主要位于晴隆、紫云一带。

2.2 源岩有机地化特征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有机质丰度(TOC)越高表明页岩气成藏潜力越大[4]。

黔西南地区通过对研究区34块地表露头样品和113块岩心样品的有机碳含量进行测试,测得有机碳含量在0.60%~22.30%,平均4.37%,普遍大于2.00%,有43.54%的样品有机碳含量在2.00%~4.00%,35.37%的样品有机碳含量大于4.00%,表明上二叠统龙潭组富有机质页岩的有机碳丰度较高,满足页岩气成藏需求(图2)。

研究区龙潭组富有机质页岩的演化程度总体较高,有机质成熟度在0.86%~2.91%,平均2.03%,样品成熟度在2.00%~3.00%的占到65.52%。

龙潭组页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值δ13C分布在-35.8‰~-27.9‰,平均-33.3‰,干酪根类型以Ⅰ型为主。

图2 上二叠统龙潭组主要样品点有机碳含量Figure 2 Organic carbon contentof main sampling points in upper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综合上述分析可知,黔西南龙潭组泥页岩TOC含量较高,有机质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进入生烃阶段即能生成大量的天然气,生气能力强。

2.3 页岩气储层特征2.3.1 矿物组成龙潭组岩性主要为灰黑色泥页岩、砂质泥岩夹灰色砂岩、泥质灰岩和煤层。

根据泥页岩样品测试结果:石英含量4.77%~88.47%,平均32.97%;长石含量0~17.67%,平均4.32%,以斜长石为主;碳酸盐岩含量0~25.00%,平均2.99%;铁矿物含量0~30.72%,平均11.12%,以黄铁矿为主,次为菱铁矿(图3);黏土矿物含量9.83%~95.23%,平均48.56%。

黏土矿物中非晶质含量较高,平均含量36.14%,结晶体中以伊蒙混层、伊利石为主,高岭石次之,绿泥石和蒙脱石含量较少(图4),高岭石含量是煤系页岩中特有的主要原因推测为当时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中含丰富的有机酸,使古水介质呈酸性,有利于高岭石的形成和保存[5]。

图3 龙潭组页岩矿物成分Figure 3 Longtan Formation shale mineral components图4 龙潭组页岩黏土矿物含量分布Figure 4 Longtan Formation shale clay mineral content distributions泥页岩的脆性指数是反映储层可压裂性的重要指标。

将黔西南地区龙潭组泥页岩脆性指数(脆性指数=石英含量/(石英含量+碳酸盐岩含量+黏土含量)×100%)与美国三大页岩气产区[6]及重庆礁石坝页岩气产区[1]泥页岩脆性指数对比,显示该研究区脆性指数均大于35%,黔西南龙潭组脆性指数平均为45%,显示出该区页岩气开发具有良好的可压裂性。

2.3.2 孔裂隙发育特征(1)扫描电镜下孔裂隙特征。

运用扫描电镜对泥页岩孔裂隙特征进行分析(图5),表明泥页岩发育多种类型孔裂隙。

有机质孔、黏土矿物粒间孔、层间孔是泥页岩中最常见的孔隙类型,孔径多在1~3 μm,少量可达到几百纳米,是页岩气的富集的主要空间。

此外矿物之间的粒间孔溶蚀孔的发育程度也较高。

微裂缝的发育也比较明显,缝宽1~3 μm,长约几十微米(图5)。

微裂缝不仅为页岩气提供有利的赋存空间,且对于连通孔隙和气体渗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孔隙结构。

黔西南地区兴页1井10件岩心样品测试结果表明,龙潭组富有机质页岩BET比表面积分布在6.836~33.541m2/g,平均15.683m2/g,变化范围较大;孔隙体积在0.009~0.039ml/g,平均0.019ml/g;孔隙直径在3.451~3.662nm,平均3.575nm,主要为中孔体积。

较高的比表面积能够吸附更多的甲烷,有利于页岩气的富集[7]。

兴页1井岩心样压汞实验资料显示(图6)排驱压力Pd在2.56~5.12MPa,平均4.27MPa;孔喉半径平均值分布在71.68~127.51nm,平均90.29nm;退出效率稳定,分布在12.29%~13.75%,平均13.00%。

图5 扫描电镜下龙潭组孔隙特征Figure 5 Longtan Formation pore features under SEM图6 龙潭组页岩毛细管压力曲线Figure 6 Longtan Formation shale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s根据兴页1井18件岩心样品和普安地瓜2706孔3件岩心样品测试资料分析,龙潭组富有机质页岩密度在1.85~2.51g/cm3,平均2.20g/cm3;孔隙度分布在0.13%~3.15%,平均1.18%,孔隙度低;渗透率在0.000 8~0.263 5mD,平均0.029 1mD,渗透率特低。

孔隙度与渗透率呈微弱的相关性。

此外,龙潭组宏观裂缝较发育,主要为构造裂缝和成岩层间裂缝。

裂缝以高角度裂隙为主,少量低角度裂缝,局部见高角度裂缝相切。

裂缝大多被方解石充填,偶尔有少量黄铁矿。

微裂缝不仅是页岩气赋存的空间,而且有利于页岩气的运移,特别是在压裂时起到沟通宏孔和中孔的微通道作用。

2.4 页岩含气性基于等温吸附测试实验结果,获得龙潭组页岩气储层样品的吸附曲线特征:样品的最大吸附量为6.13m3/t,兰氏压力为1.71MPa,最大吸附量为6.13m3/t(图7),表明龙潭组泥页岩吸附甲烷能力强,泥页岩的吸附能力较好。

此外对兴页1井、普安地瓜某孔的现场解析数据分析,龙潭组富有机质页岩含气量为0.8m3/t~5.1m3/t,平均2.4m3/t。

图7 兴页1井上二叠统龙潭组黑色页岩等温吸附曲线Figure 7 Upper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black shale isothermal adsorption curves in well XY No.13 构造对页岩气保存影响黔西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构造演化历经海西-印支、燕山、喜山三次大的构造运动,对研究区页岩气的保存条件产生重大影响。

早、晚二叠世之交发生的东吴运动致使全区整体隆起,局部地区剥蚀强烈,该区西部有强烈的玄武岩喷发和辉绿岩侵入,对晚古生代页岩保存具有一定影响。

印支运动早期区域性海侵、地壳沉降,三叠系快速沉积,晚古生代页岩地层埋深增大,达到生烃门限。

印支运动后期地壳抬升,海水向西南方向退出,研究区结束了海相沉积历史。

该期运动对晚古生代页岩地层的二次生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晚古生代页岩保存影响较小。

燕山-喜山运动是影响页岩气保存的重要构造运动。

构造褶皱致使晚古生代以上地层大面积剥蚀,仅在复向斜中保留了三叠系及其以下地层,并形成多条北东向和北西向深大断裂。

深大断裂将原本深埋地下的页岩气系统与地表相连通,形成开放系统,导致局部页岩气散失,不利于页岩气保存。

但局部构造在断裂影响下,尤其在紧闭向斜区形成网状裂缝,对于页岩气储集和开采都具有积极的贡献。

4 有利区预测基于相关文献分析,页岩气的成藏富集取决于以下因素:有机质含量和成熟度、泥页岩厚度和埋深、矿物成分、含气量、孔裂隙的发育程度等[8]。

依据页岩气成藏的关键性指标,采用沉积厚度、有机质丰度、构造发育程度等综合信息叠合法对研究区有利区进行预测,在上二叠统龙潭组优选出3个页岩气发育的有利区,分别为关岭岗乌—花江有利区、普安地瓜—青山有利区、兴仁巴铃—安龙龙山有利区,3个有利区面积为2 843.17km2(图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