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浅析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与控制对策

浅析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与控制对策

浅析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与控制对策摘要】输液是一种静脉滴入的较大剂量的注射液,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临床应用极广,但是,由于它提供了一条直接对外的通道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在临床工工作中,应严格把握输液适应症,把好输液关,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输液微粒污染。

【关键词】微粒污染危害控制1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取决于物理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及堵塞人体血管的部位、血运阻断的程度和人体对微粒的反应。

我国1990年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μ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1]。

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μm,而那些直径在50μm左右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则直接造成毛细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导致水肿和炎性反应。

较小的微粒可能被巨噬细胞吞食,致使巨噬细胞增大,在毛细血管或细小的动脉内形成肉芽肿,阻塞人体微循环系统,引起脑、肺、眼等器官的组织改变,如慢性纤维性肺炎、肺栓塞、颅内肉芽肿、视网膜肉芽肿及肾血栓等,还有的引起血小板溶解性出血。

2 输液微粒污染的来源主要来源于药物不溶微粒、输液器具、配药及输液操作技术欠佳、输液环境不洁等。

2.1 药物不溶微粒。

药液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及出厂前未经严格把关,达不到《中国药典》规定的微粒标准。

2.2 输液器具。

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目前的终端滤器对直径5μ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滤去所有微粒;塑料管中的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摩擦等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成为污染微粒。

2.3 操作不当引起的微粒污染。

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导致内筒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细菌、微生物、尘埃及操作人员的手带入微粒污染,以及外筒与内筒因反复摩擦造成注射器本身微粒增加;加药针头穿刺胶塞致橡胶微粒增加;割锯安瓿后不消毒掰开及抽吸药液时按传统抽药方式,将安瓿倒置,安瓿断口处的微粒混入药液中,造成不溶性玻璃微粒的污染;静脉注射药物时,通常将注射器直接与头皮针连接,使药液不通过过滤网直接进入静脉及临床使用三通装置,当从侧孔推注药液时,就会把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直接注入病人的血管中,引起严重的微粒污染[2];操作时无菌观念淡漠、技术不过关等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也是引起输液微粒污染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口服给药: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的一种给药方法。

2、注射给药法(administering injection)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3、皮内注射法(intradermic injection,ID),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皮内组织的方法4、皮下注射法(hypodermic injection ,HD),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5、肌内注射法(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M),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6、静脉注射法(intravenous injection ,IV and blood sampling),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7、雾化吸入法(Inhalation),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治疗方法8、超声波雾化吸入法:应用超声波声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再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9、氧气雾化吸入法:借助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随吸气进入呼吸道的方法。

10、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治疗方法。

11、输液微粒: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一般为1-15微米,较大达50-300微米。

12、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13、静脉输血(blood transfusion)是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14、直接交叉配血试验:用受血者血清和供血者红细胞进行配合试验,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检验结果要求绝对不可以有凝集或溶血现象。

15、间接交叉配血试验:用供血者血清和受血者红细胞进行配合试验,检查供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受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16、自体输血:术前采集患者体内血液或手术中收集自体失血,经过洗涤、加工,在术后或需要时再输回给患者本人的方法,即回输自体血。

输液不溶微粒污染的危害

输液不溶微粒污染的危害

输液不溶微粒污染的危害输液过程中,有不少病人会私自调整点滴速度。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输液不溶微粒污染的危害,一起来看一看吧。

输液不溶微粒污染的危害输液中的微粒质量控制为限度检查,也就是说有微粒是肯定的,无微粒是相对的,只是控制在一定的粒径范围内。

微粒包括空气中的烟尘、粉尘,生产过程中的玻璃屑,橡胶瓶盖的橡胶微粒,输液袋、输液管中的塑料微粒,药物结晶及石棉纤维等。

当这些微粒被带入肌体,进入血液循环后,易堵塞毛细血管,造成局部组织栓塞、坏死或引起肉芽肿。

微粒超标可直接导致病人在半小时内死亡。

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是不超过10毫微米的,因此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

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指出,药品进入血液后,全身所有的静脉血都要回流到一个屏障器官,即肺脏,它能起到过滤器的作用,所以只要是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只能停留在肺里。

这些颗粒无法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这样就会造成肺部堵塞,肺部血管本来都是通畅的,这些颗粒积聚在肺部就使得氧气交换不够,人体呼吸困难。

相对而言,口服药要经过肠道吸收,将身体不需要的或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过滤掉,之后才进入肝脏代谢,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就会降低血药浓度,进而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

而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相对就大,而且快,甚至有些过敏反应是致命的。

输液药品微粒过大,长期积累,易造成肺部堵塞,影响肺脏功能。

相对于口服药而言,频繁地输液可能还会对身体的一些器官造成影响。

输液的弊端1.容易引起感染输液时如果注射器、针头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不严,有可能使针眼红肿、化脓,严重的还能引起全身感染。

2.输液更易引发不良反应相比口服药和肌肉注射,输液时药品不经过任何屏障直接进入血管,一旦过敏,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如果输液速度过快,有可能因循环负荷过重造成肺水肿。

3.耗时费钱输一次液,少则一小时,多则四、五小时,显然比口服药和肌注浪费时间。

输液微粒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输液微粒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输液微粒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来源,及其危害,制定预防措施。

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

结果输液微粒形成的来源包括配制前的原料,容器及输液用具,配制中的橡胶塞,玻璃安瓿微粒,环境空气,以及人为因素可能产生微粒。

了解其危害,做好预防措施。

结论减少临床输液微粒的产生应从各个环节开始,必须加强对各方面的严格监控和管理。

标签:静脉微粒污染;来源;危害;预防措施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静脉输入的药液中存在直径为1~15 μm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大的直径可达50~300 μm,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过程。

本文现就输液配制前,配制中微粒的来源,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做以下叙述。

1配制前微粒来源为原材料,容器及输液用具1.1原料如果水溶性的或大分子的颗粒杂质存在于输液的原材料中,则成品会出现小白点、乳光、发混等现象。

活性炭杂质的含量多,对药液的澄明度和稳定性都有影响。

1.2容器及输液用具1.2.1PVC输液袋PVC输液袋的成分主要为聚氯乙烯和某些增塑剂,聚氯乙烯的耐热性和透明性均较差,因此很容易出现白块和小白点,在强烈振荡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轻度乳光,增加输液微粒。

故对PVC输液袋的产品质量要严格把关。

1.2.2注射器、输液器不洁净普遍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同样存在潜在污染问题。

每个厂家的生产环境、生产条件和灭菌方法都不一样,有的外包装简陋,可能因装卸运输时过度挤压而引起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破损漏气,从而导致细菌热原污染,有的在生产过程中带有未塑化的离子微粒异物或是混入尘埃、纤维等杂质,导致静脉微粒污染。

2输液配制中微粒来源2.1橡胶塞橡胶塞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为天然橡胶,此外还有大量附加剂。

注射剂接触到橡胶塞后,可导致药液变混、出现异物。

随着大剂量和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药物的广泛应用,输液微粒污染的概率也随着增高。

因这些大剂量和广谱抗生素制剂多采用橡胶塞的玻璃瓶装,配液过程中,会反复穿刺橡胶塞,从而切割下橡胶皮屑。

输液微粒的来源及危害

输液微粒的来源及危害

热原的致热量因菌种而异,如革兰阴性杆菌致热能力最强;由于注射途
径不同,引起发热的程度也有所差异。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 选择良好的制剂和输液用品 ❖ 改善配药环境 ❖ 查对制度,注意配伍禁忌和现配现用 ❖ 改进安瓿的切割和消毒 ❖ 正确的抽吸药液 ❖ 穿刺方法和注射针的选择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 生产药厂要改革车间的环境卫生条件,安装空 气净化装置,以防止空气中悬浮尘粒及细菌污 染,选用优良器材和合理的生产装备,采用先进 工艺,先进技术,提高检验技术,确保药液质量。
量减少工作人员来往走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 未设配液中心的基层医院,在配液前一定要对 治疗室进行空气及地面、桌面的消毒。
❖ 有条件的医院最好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 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等,使治疗室 空气质量达到Ⅲ类环境的要求,有效地滤除空 气中的尘埃并吸附或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使 细菌总数≤500cfu/ m2 。
❖ 有人实验证实,锯割安瓿1/4周较锯割1周,安瓿内药液被玻 璃微粒污染为少,故又提倡仅割锯1/4,并用酒精或稀释碘酊 擦拭后掰开为宜。安瓿不宜倒置,针尖
❖ 药液的正确抽吸方法可有 效地减少微粒。抽药操作 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 “一把抓”,应采用正确的 抽吸方法。
相互作用而产生。
药液中微粒的污染途径分为:
❖ (1)生产过程中的微粒污染:生产厂家。 ❖ (2)临床准备、操作时产生微粒污染;
a.切割安瓿会产生大量的细小的玻璃屑。 b.穿刺橡胶胶塞会造成橡胶微粒脱落。 c.输液、配液时的环境会对药液产生污染。 ❖ (3)输液和注射器具可引入微粒污染 (4)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对药液的影响 (5)添加药物产生微粒污染,实验表明: a.添加药物品种和数量越多,产生微粒就 越多。 b.产生微粒的数量与添加药物的次序有关。 c.添加药物是临床产生微粒最主要的原因。

护理学(医学高级)十八、静脉输液与输血名词解释(2015.12.07)

护理学(医学高级)十八、静脉输液与输血名词解释(2015.12.07)

1.名词解释浓集红细胞参考答案
是新鲜全血经离心或沉淀移去血浆后剩余部分。

适用于携氧功能缺陷和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

2.名词解释间接交叉相容配血试验参考答案
用供血者血清和受血者红细胞交叉配合,检查输入血液的血浆中有无能破坏受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其结果绝对不可有凝聚或溶血现象。

3.名词解释输液微粒污染参考答案
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4.名词解释微量输液泵参考答案
是电子输液控制装置,能将药液精确、微量、均匀、持续输入体内,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

5.名词解释静脉输血参考答案
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2.2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
2.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2.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变态反应。
3防止与消除微粒的措施
3.1环境 尽可能采取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或采用配液中心配制液体,以减少因空气中不溶性微粒带入液体而造成的污染。未设配液中心的医院,在配液前一定要对治疗室进行空气及地面、桌面的消毒,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控制闲杂人员等进入治疗室,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减少空气中微粒的含量,定期进行空气培养。
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1-15µm,少数较大的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300µm。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操作及治疗手段,因此,加强对静脉输液中微粒的控制及减少其对患者带来的危害越来越被医院及患者所重视。本文将微粒产生的来源、危害及防治分析如下。
1.3.1安瓿锯割与微粒污染1只5ml安瓿,砂轮锯割后用手掰开切割口时带有玻璃微粒1300~3000个。如果用碘伏棉签擦拭后再掰开,微粒污染减少1/4[1]。
1.3.2加药时针头穿刺胶塞与微粒引入 输液过程中,液体内常会加入多种药物,特别是目前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大多为橡胶塞的玻璃瓶制剂,在溶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药中用针头反复刺橡胶塞,会导致橡胶塞微粒进入药液。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护理人员习惯直接用注射器乳头抽吸药液,这使微粒污染的几率大为增加。
2微粒污染的危害
我国1990年药典规定:每1ml输液剂中直径>10µ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µ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个。人体最小毛细血管直径为5~15µm,当微粒直径大于毛细血管直径时,可引起阻塞。容易受损害的是肺、脑、肝、肾等部位。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实习)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实习)

输液微粒的种类
• 药物结晶 • 这类微粒是因为湿度变化、pH值变化以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 药物作为化合物的水溶剂,在运输、储存及使用过程中会因环境改变而 影响其性状,甚至转变为固体微粒。临床上常见的因违反配伍禁忌而产 生的药液浑浊就是因药液的存在环境发生改变而致。 • 石棉纤维 • 这类微粒主要来源于输液器的过滤介质。为尽量防止输液过程中各种 微粒进入病人体内,我国先用的输液器终端都有一个过滤装置,用于对 进入病人体内的药液过滤,尽量减少外界微粒对病人的影响。然而,这 个过滤装置可因生产过程中相关因素及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纤维脱落 ,这些脱落的纤维将随着药液进入病人体内,造成不良影响。 • 其他 • 输液微粒的种类除以上常见种类之外,碳颗粒、细菌、真菌、肉芽肿 、钙及锌等都可以作为输液微粒,对病人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输液微粒的种类
• 橡胶微粒 • 加药时穿刺橡胶塞切下的橡皮塞屑。有研究表明,一次性输液器塑料 穿刺针穿输液胶塞后,可使输液中微粒增加1.6倍~27.6倍,并可使药液 中出现可见性胶屑。临床加药时常用20 mL注射器的针头是16号或18号 的,这类较大的针头在穿刺胶塞过程中,很容易切割下大量的橡胶颗粒 ,而且随着穿刺次数的增加,产生微粒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 • 塑料微粒 • 主要来源于输注装置,有的是塑料管中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有的是因 制造材料不耐摩擦而脱落的颗粒,有的是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 组装等带入的机械性微粒。在我国,一次性使用的输液器或注射器在使 用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引入微粒的现象。这些微小的塑料颗粒会随着 输液过程进入病人体内,产生不良影响。 •
造成局部组织栓塞或坏死
据有关报道,长期输液的病人死后解剖发现其肺部有明显的 沉淀物,就是由于长期静脉输液微粒缓慢沉积的结果。过多 的微粒栓塞将会直接影响这些重要脏器的功能。 有研究表明,不溶性微粒栓塞脑血管可以引发语言障碍、运 动障碍甚至瘫痪,阻塞肾动脉可引发肉眼或镜下血尿及肾血 管球性肾炎。

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 输液⽅式会导致进⼊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省略了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环节,药液直接经由⾎液进⼊⼼脏。

现在就跟着店铺⼀起来看⼀看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资料仅供参考。

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 ⽣产或使⽤的过程中,注射液经过各种途径污染后就会残留⼀些输液微粒,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机盐,活性炭微粒等,如果处理不当时会易产⽣全⾝性或局部性的感染,例如:过敏、发热等。

局部反应有输液性静脉炎。

输液微粒的污染病由于掩藏在其他的疾病中,很难再早期发现,且致病过程缓慢,所以会给诊断治疗带来很⼤的困难。

此外静脉注射时,注射器的使⽤时间过长或受到空⽓细菌或操作⼈员的污染,注射部位⽪肤消毒不严格等均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的感染。

静脉输液时,微粒的污染是⽆可避免的,因此在⼀定要谨慎输液。

过度输液危害⼤ 专家提醒,输液不是“万能药”,不可能“液到病除”。

相反,过度输液还可能导致⼀些不良后果。

⼀、降低⼈体免疫⼒。

在⾃然状态下,⼈体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

如果⼤病⼩病都依赖输液,久⽽久之就会降低⼈体⾃⾝的免疫能⼒。

⼆、损伤⼈体肝肾等器官。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输⼊的药液进⼊⼈体后,⼤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

三、存在较⼤风险。

既使输液前做了⽆菌化处理,溶液的浓度合理,速度得当,输液也依然存在难以预知的风险。

专家提醒,静脉输液发⽣不良反应的⽐例,在所有药物剂型中“⾼居榜⾸”,是最不安全的给药⽅式。

四、导致⼈体菌群失调。

⼈体的体表及体内寄存着许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

过度输液会导致⼈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五、可能造成⼈体不良反应。

当体内输⼊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或其他代谢产物时,这些物质的输⼊可能造成⼈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死亡。

静脉输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静脉输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静脉输液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一、名词解释1.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1.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2.输液微粒污染2.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人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二、填空题1.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

2.静脉补钾时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快、不宜过早。

3.静脉输液的原则是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见尿补钾。

4.常见输液故障有液体不滴、滴管内液面过高、滴管内液面过低、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5.对于长期输液的病人,应先从四肢远心端静脉开始使用,逐渐向(近心端)移动,做到有计划的使用静脉。

6.静脉输液时,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调节输液的速度,一般成人 40~60 滴/分,儿童 20~40 滴/分。

三、选择题1.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 d )A.半卧位 B.端坐位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2.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病人应采取的正确体位是( d )A.平卧位 B.半卧位 C.坐位 D.坐位,双下肢下垂 E.中凹位3.静脉补钾的浓度一般不超过( b )A.% B.% C.% D.% E.%4.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 a )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C.寒战者给予保温处理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5.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A )A、0、9%氯化钠液B、注射用水C、5%葡萄糖液D、1、2%氯化钠液6.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常用脱敏注射的药物是:(D )A、青霉素B、细胞色素CC、链霉素D、TAT7.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 (D)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8.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A)A.肺静脉入口 B.下腔静脉入口 C.肺动脉入口 D.主动脉入口9.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D )A.局部无变化 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 C.苍白、水肿 D.呈树枝状分布苍白10.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D )A.输入药物不纯 B.药物含致敏物质 C.药液灭菌不彻底 D.药物刺激性强11.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的原因是(A )A.茂菲氏滴管有裂缝 B.输液管管径粗 C.患者肢体位置不当 D.输液速度过快12.一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

静脉输液(第六版)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护理考研)

静脉输液(第六版)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护理考研)

一、名词解释1、静脉输液2、输液微粒3、输液微粒污染二、简答题1、简述静脉输液的目的2、简述补钾原则(重点)3、简述静脉输液前的评估内容(重点)4、简述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重点)5、简述PICC的适应症6、简述静脉输液速度的调节依据(重点)7、简述常见的输液故障(重点)8、简述输液时溶液不滴的原因、判断及处理方法。

(重点)9、简述常见的输液反应10、简述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热反应的护理11、简述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急性肺水肿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重点)12、简述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重点)13、简述空气栓塞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重点)14、简述病人发生空气栓塞需采取左侧头低足高位的原因(重点)15、简述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重点)16、简述在输液过程中预防输液微粒污染的主要措施(重点)答案:一、名词解释1、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

(重点)2、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微米,少数较大的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300微粒。

输入溶液中微粒的多少决定着液体的透明度,可由此判断液体的质量。

(重点)3、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二、简答题1、简述静脉输液的目的①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者。

②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及循环灌注量。

③供给营养,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

④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2、简述补钾原则(重点)①不宜过浓:不超过0.3%或40mmol/L。

②不宜过快:不超过20-40mmol/L。

③不宜过多:限制补钾总量,约需4.5-6g/L。

④不宜过早:见尿补钾,一般尿量超过40ml/h或500ml/d方可补钾。

3、简述静脉输液前的评估内容(重点)评估病人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及营养状况等;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及肢体活动度。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液体中存在的微小颗粒或微团,其直径一般在1微米至100微米之间。

这些微粒通常由药物成分、添加剂、杂质、沉淀物等组成,并可以通过目测、显微镜观察或其他粒度测试方法进行检测。

输液微粒分为两种类型,即可溶性微粒和不溶性微粒。

可溶性微粒主要是指输液中的溶解固体颗粒,例如药物晶体、粉末等,它们具有完全溶解或部分溶解的特性。

这些微粒通常能够通过过滤器或层析膜等方法除去,对患者身体也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不溶性微粒则是指在输液中存在的无法溶解的物质颗粒,例如沉淀物、颗粒、气泡等。

这些微粒具有较大的直径和较高的浓度,如果被患者体内吸收可能会引起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除去不溶性微粒对于患者的健康十分重要。

要控制输液微粒的存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1. 药物选择:选择可溶性药物,避免使用含有可见颗粒或不溶性物质的药物。

2. 药物制备:在制备药物时,应严格遵守药物的配制指导,妥善处理药物晶体、粉末等固体药物,避免产生不溶性微粒。

3. 储存和运输:输液药物需要在干燥、无尘、无异味的环境中
储存和运输,避免与其他杂质接触。

4. 过滤器:在输液过程中,使用符合规范要求的过滤器,能够有效地去除不溶性微粒和其他杂质,确保输液液体的纯净度。

5. 维护设备:维护输液设备的清洁和完好,减少输液过程中微粒的生成和污染,同时定期检查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情况。

总结而言,输液微粒是指输液中存在的微小颗粒或微团,可分为可溶性微粒和不溶性微粒。

控制和管理输液微粒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需要从药物选择、制备、储存、过滤器和设备维护等方面进行细致管理。

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溶液中含有微小颗粒或微粒污染物的现象。

这些微粒可以是来源于输液器材、药物、溶剂等的残留物、氧化物或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附着物。

输液微粒污染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并引发输液相关的并发症。

输液器材造成的微粒污染主要来源于输液器皿、输液管道和输液针头等。

这些器材在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带入微小颗粒或微粒污染物。

此外,一些低质量的器材可能含有更多的微粒杂质。

药物是另一个常见的微粒污染来源。

在制药过程中,药物可能因为不当的制备、分装或保存等问题导致微粒污染。

此外,溶液的稀释、沉淀和共存等也可能导致微粒污染的产生。

溶剂作为溶液的基础,也可能含有微粒污染物。

例如,水中存在的微小颗粒物、溶解氧化物或硬水垢等污染物可能对溶液的纯净度产生影响。

微生物也是输液微粒污染的重要来源。

在制药、输液器材的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可能附着于或污染药物和器材表面,形成微生物微粒污染。

这些微生物污染不仅有可能导致患者感染,还可能引发输液系统感染,增加患者并发症的风险。

输液微粒污染可能对患者产生多种不良影响。

首先,微粒颗粒可能引起机械性刺激和炎症反应,导致局部或全身组织损伤。

其次,微粒污染可能引发输液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皮疹、呼吸道症状等。

此外,一些微粒污染物还可能增加血栓或栓塞的风险,导致血流受阻,甚至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为了预防输液微粒污染,有几个重要的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使用符合标准的高质量器材,如无菌的输液器皿、无菌的输液管和针头。

其次,选择高纯度的药物和溶剂,并严格控制其制备、分装和保存的条件。

最后,注意输液环境和操作规范,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潜在的微生物污染。

总之,输液微粒污染是输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通过严格控制器材质量、药物和溶剂的纯度以及操作规范,可以有效预防输液微粒污染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静脉输液与输血法

静脉输液与输血法

第十七章静脉输液与输血法一、名词解释1.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2.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3.静脉输血法:将全血或成分血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一、名词解释1.静脉输液:是利用和静压的物理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2.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液体中的颗粒杂质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过程。

3.静脉输血法:将或血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一、名词解释4.间接输血法:是将血液制品按静脉输液的方式输给病人的方法。

5.直接输血法:是将供血者的血液抽出后,立即按静脉注射的方式直接输给病人的方法。

6.溶血反应:是指输入血中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一、名词解释4.间接输血法:是将血液制品按静脉()的方式输给病人的方法。

5.直接输血法:是将供血者的血液抽出后,立即按静脉的方式直接输给病人的方法。

6.溶血反应:是指输入血中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二、简答题1.简述静脉输液的目的。

答:静脉输液的目的有:①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②补充营养,供给热能。

③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④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⑤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二、简答题1.简述静脉输液的目的。

答:静脉输液的目的有:①补充水分和,维持平衡。

②补充营养,供给能。

③补充血,改善循环,维持。

④输入物,治疗。

⑤输入剂,降低内压,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二、简答题2.如何调节静脉输液的点滴速度?答:静脉输液点滴速度的调节方法:根据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①一般成人40~60滴/min,儿童20~40滴/min。

②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功能不良者输入速度宜慢;脱水严重、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可适当加快。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实习)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实习)
6
输液微粒的种类
• 橡胶微粒 • 加药时穿刺橡胶塞切下的橡皮塞屑。有研究表明,一次性输液器塑料
穿刺针穿输液胶塞后,可使输液中微粒增加1.6倍~27.6倍,并可使药液 中出现可见性胶屑。临床加药时常用20 mL注射器的针头是16号或18号 的,这类较大的针头在穿刺胶塞过程中,很容易切割下大量的橡胶颗粒 ,而且随着穿刺次数的增加,产生微粒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5
输液微粒的种类
• 尘埃微粒 • 非常常见,空气中的烟尘、粉尘可能随着药品的生产、运
输、储藏和使用过程而进入药液,形成微粒并随着输液而进 入病人体内,引发不良后果。
• 玻璃屑 • 较为常见,切割安瓿的方式和步骤不当会产生大量细小的
玻璃屑。安瓿开启的一瞬间,由于安瓿内外压力的不均衡, 瓶内负压使气流倒吸,会将用砂轮锯掉的玻璃屑吸入安瓿内 ,污染药液。
35
第一法(光阻法)
• 结果判定 • (1)标示装量为100ml或10 0m 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 • 除另有规定外,每lm l中含10Mm 及10Mm 以上的微粒数 • 不得过2 5 粒,含25^111及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 • 3粒。 • (2 )标示装量为100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静脉注射 • 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除另有 • 规定外,每个供试品容器(份)中含lO jum及1 0 p m 以上的微 • 粒数不得过6000粒,含25Hm 及25^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 • 600 粒。
22
输液微粒的危害
23
造成局部组织栓塞或坏死
成人毛细血管的内径一般平均是6 μm~8 μm,婴幼 儿的毛细血管内径仅3 μm~5 μm。当药液中的微粒 直径超过毛细血管的内径时,就可以堵塞毛细血管 ,引起局部组织供血不足,进而组织缺氧。人的心 、肝、肾、肺有大量的毛细血管网,这些器官是输 液微粒常见的沉积部位。

护士资格考试考点:输液微粒污染

护士资格考试考点:输液微粒污染

护士资格考试考点:输液微粒污染2016护士资格考试考点:输液微粒污染下面就“输液微粒污染”这一护士资格考试的重要考点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提供给大家参考。

1.概念指在输液过程中,将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带人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这些微粒直径多在1~15斗m,少数在50~300斗m。

2.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1)液体中微粒过多,直接堵塞血管,造成血管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2)微粒本身作为抗原,引起发热反应、静脉炎等输液反应。

(3)微粒可因巨噬细胞增殖包围造成肉芽肿,易受微粒阻塞损害的有肺、脑、肝、肾等部位。

3.微粒污染的来源(1)药液生产的环境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中混入异物与微粒,如不洁净的.空气、水或工艺过程中的污染。

(2)盛放药液的容器不洁净。

(3)输液器不洁净。

(4)输液前准备工作中的污染,如输液环境不洁净,切割安瓿、开启瓶塞、反复穿刺橡胶瓶塞等。

4.预防和消除微粒污染的措施(1)保持输液环境中的空气净化。

如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输液前的配液及添加药液的工作,定期对病室进行空气消毒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减少病原微生物和尘埃的数量。

(2)选用有过滤装置的输液器。

(3)对输入药液及包装进行严格查对。

(4)输入药液最好现用现配,避免污染。

(5)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在输液过程的各个环节均应严格操作规程,防止因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污染。

(6)选用工艺及技术先进厂家的制剂。

拓展阅读:2016年护士资格证考试辅导资料:标本采集的原则(一)按医嘱采集标本按医嘱采集各种标本,由医生填写检验申请单,要求目的明确、字迹清楚,并签全名。

(二)作好采集前准备1.采集标本前,应明确检验项目、检验目的,选择采集的方法,确定采集标本的量,了解注意事项。

2.根据检验目的,选择适当的标本容器,并在容器外贴上标签,标明科别、病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检验目的、送检日期等。

3.采集标本前应仔细查对医嘱,核对检验申请单,核对病人,以防发生差错。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处理发热的关键在于诊断而不是急于输液退热,但一些人过于迷恋消炎药抗生素,这是国内医疗体制的长期误导所致。

下面店铺和大家一起学习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据统计用电镜观察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里有大约30万个直径在10--30Å玻璃碎屑及橡胶微粒,而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只有10Å,所以这些看不见的微粒将沉积在肺脏导致肺功能下降,现代人肺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与此不无关系!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

因此,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导致了各种输液污染病。

很多病人患上了输液病静脉输液和口服药物的最终效果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病人胃肠功能正常,是万万不可滥用静脉输液的。

滥用静脉输液一则多花钱,二则可使你的身体受到伤害,严重的甚至断送性命。

那么,什么情况才能静脉输液给药呢?专家认为只有3种情况: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

多年来,医学界一直延用老一辈专家提出的“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静滴”的用药原则,但是现在,很多病人因为输液好得快,无论什么病都要求输液。

特别是换季之时,感冒发烧的患者大幅增加,各大医院输液室人满为患,而实际上,大部分患者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其实根本用不着输液,吃些药,多休息休息就会好。

输液的5大危害1、发热反应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2、肺水肿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
生产或使用的过程中,注射液经过各种途径污染后就会残留一些输液微粒,如橡胶
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等,如果处理不当时会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例如:过敏、发热等。

局部反应有输液性静脉炎。

输液微粒的污染病由于掩藏在其他的
疾病中,很难再早期发现,且致病过程缓慢,所以会给诊断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外静脉注射时,注射器的使用时间过长或受到空气细菌或操作人员的污染,注射部位皮
肤消毒不严格等均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的感染。

静脉输液时,微粒的污染是无可避免的,
因此在一定要谨慎输液。

过度输液危害大
专家提醒,输液不是“万能药”,不可能“液到病除”。

相反,过度输液还可能导致
一些不良后果。

一、降低人体免疫力。

在自然状态下,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

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久而久之就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二、损伤人体肝肾等器官。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
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

三、存在较大风险。

既使输液前做了无菌化处理,溶液的浓度合理,速度得当,输液也依然存在难以预知
的风险。

专家提醒,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在所有药物剂型中“高居榜首”,是
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四、导致人体菌群失调。

人体的体表及体内寄存着许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

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
象的不良后果。

五、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

当体内输入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时,这些物质的输入
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
至死亡。

引发输液反应
输液需要遵循无菌原则,并受到患者体质的影响,发热、过敏性休克、静脉炎等都是
常见的输液反应。

输液的药物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微粒,如果它们堵在细小的血管中,可
能聚集,引起栓塞。

增加循环负担
输液需要把药物溶解在盐水或糖水中,如果一次输两袋500毫升的液体,相当于短时
间增加了1升的血容量。

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人,正常情况下全身血量约为4~5升,粗
略估算,输液1升相当于加大了20%的循环负荷。

老人的心肺功能较差,尤其是有心衰等
心脏病的老人,频繁输液的风险更大。

加速过敏和耐药
药物过敏可能引起休克等严重后果,输液时药物迅速进入血液,过敏可能更快出现,
症状更重。

同时,如果输抗生素,相当于把抗生素带到全身,更容易引起耐药。

但是,若
经过各项检查,医生认为确实需要输液时,不应拒绝,而应遵医嘱输液并注意观察症状。

导致输液不良反应,发烧最常见
静脉滴注的输液反应包括发热、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等。

其中发热是最常见的
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如致热源、死菌等)而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
或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所致。

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停止输液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烧达40℃~41℃,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搏加快等症状。

降低宝宝抵抗力
长时间的输液,宝宝身体对药物产生了依赖,以至于再发生感冒发烧时,宝宝即使只
是普通的鼻流清涕,也会慢慢出现发烧病症,主要就是因为宝宝的抵抗力越来越低了。

普通药剂对宝宝失效
当宝宝流鼻涕、打喷嚏时,一般吃些感冒药就会好转,但是对于长期输水的宝宝,吃
药都不管用了,主要是药片的药效慢,不如输液来的快,很多家长都想宝宝快些好,所以
还是去输水,如此会造成了恶性循环。

加重肺部负担
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不超过10毫微米,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
成堵塞。

药品进入血液后,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停留在肺里,致使肺形成纤维化,呼吸能力就会下降,同时可能影响全身氧的供应。

猜你感兴趣:
1.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2.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3.输液不溶微粒污染的危害
4.输液一周对血管的危害
5.输液半个月的危害程度
6.减轻儿童输液的危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