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议
“十四五”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十四五”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是北京市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怎样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是“十四五”亟需回答的重要课题。
文章结合北京市时代背景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对“建什么、如何建”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全国文化中心;引领区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是全国文化中心“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文化中心持续发展的关键。
“什么是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怎样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是“十四五”迫切需要回答的现实问题。
1.深刻把握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的内涵本质统筹考虑首都发展时代要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任务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北京市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的本质是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在文化要素配置、内容创作、园区建设、市场消费、国际贸易、发展环境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所承担的职能是带动京津冀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其使命是代表国家文化产业参与全球竞争。
具体可从三个维度认识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的内涵。
从北京市角度看,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的内涵是,激发文化产业创新创造活力,构建“高精尖”文化产业体系,通过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
从全国角度看,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的内涵是,带动京津冀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在园区建设、产业结构优化、政策突破、创新引领、改革先行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和指向性,有担当精神,勇于开拓,为全国起到表率作用。
从世界角度看,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的内涵是,扩大文化产业领域对外开放,积极“走出去”,展示大国文化自信,代表国家文化产业参与全球竞争,成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硬实力的首要窗口。
2.明确“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的重点方向远景目标是,全面建成市场竞争力强、创新驱动力足、文化辐射力广的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推动全国文化中心与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有机结合,促进北京建设成为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推进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关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论述
关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论述摘要:一、引言: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意义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内涵与目标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现状与挑战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策略与建议五、结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前景与期待正文:一、引言: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意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是新时代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旨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平台,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内涵与目标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文化产业、文化设施、文化交流、文化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等。
其目标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多元互动、创新发展的文化格局,为全球文化交流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现状与挑战近年来,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设施日益完善,文化交流愈发频繁。
然而,面对国际文化竞争的新态势,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文化设施分布不均、文化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
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策略与建议为更好地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应采取以下策略与建议:1.加强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2.优化文化设施布局,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4.提升文化交流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5.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五、结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前景与期待在新时代背景下,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北京教案研究: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建设的战略与规划
北京教案研究: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建设的战略与规划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建设的战略与规划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步崛起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要想使北京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就需要一系列的战略与规划。
北京教案研究,作为北京学术界的一极,也应该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建设的现状和挑战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在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目前北京却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北京的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城市发展存在一些矛盾。
比如,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城市交通系统亟待完善。
同时,北京的公共服务设施也存在着短板,例如居民医疗服务、教育资源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北京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影响力也存在亟待提升的问题。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需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需要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合作,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形象。
同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北京应该注意保护和传承自身的文化传统。
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
近年来,北京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如何平衡市场需求和政策调控,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是一个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建设的战略与规划针对北京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应该提出一系列的战略和规划,全面提升北京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加强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
在交通方面,应该继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公交优先道建设,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在医疗、教育方面,应该加强医疗机构和学校的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应该加强北京与各国的交流合作,提高北京的国际影响力。
可以在诸如文化交流、教育交流、经济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项目,加强北京与国际社会的联系。
3、保护和传承北京的文化传统另外,应该保护和传承北京的文化传统,提高北京的文化影响力。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 在古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中,应利用现代化科 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古城改造中,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 注意保持旧城的格局和原有风貌,使现代化建 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交相辉映,既实现现代文明 的崭新面貌,又保护历史文化的风采,使其成 为充分适应人们居住的家园。
北京的“中轴线”从城南的永定门起,止于城北的钟楼,全长 8公里。从永定门起步 ,走不多远就会看到左侧的先农坛,右侧 的天坛,这是当年皇帝祈告上苍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地方。 再向前走穿过箭楼就来到正阳门下,进了这个门才算了内城。现 在天安门广场过去是皇城前的广场,左右两边的对称建筑是总领 全国的各部衙署。
观点1全部拆除不合理。四合院是文化遗产, 应以保护为主,但部分保留价值不搞得可以拆 除;
观点2是合理的。对四合院加以整治、改造, 从而使居民的生活的条件得到改善,并使四合 院得以长久保存。
观点3是正确的。四合院和胡同是先人馈赠 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浓缩了北京的历史、 文化,我们应妥善对待,为后代留下回味历史、 火向你们走来!我要将激情散播 世界,传递更快、更高、更强的 奥林匹克精神。北京欢迎你!北
京奥运欢迎你!
谢 谢!
穿过广场,雄伟的天安门就屹立在你的眼前,左右对称排列的
是社稷坛和太庙,走进天安门,就进了皇城。穿过端门,沿着狭 长的砖道,来到一座高大的城门下面,高耸的城墙向内凹进去, 压得你喘不过气来,这就是午门。进了午门,就来到紫禁城—— 封建王朝的心脏。到此,你已经穿过了四重城门:外城、内城、 皇城、紫禁城。沿着这条中轴线再向前,就到了太和殿,皇帝召 见大臣的地方。之后的保和殿是明清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状元 就是在这里产生的。再向北出紫禁城北门,沿着“中轴线”登上 景山中峰,到鼓楼和钟楼,才完成了整个旅程。昔日,整修北京 的政治、文化活动都紧紧围绕着“中轴线”展开,它是封建皇权 至高无上的象征。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
1 保 护 北 京 历 史 文 化 名 域 要 妥 善 处 理 好 三 个 关 系
从 历 史形 成 的现状 和 当前 存 在 的客 观 矛 盾 出
发 , 护北京历 史文化名城要处理 好以下三个关系 : 保
第一 , 都 与首都 的关 系。 古 北 京既是 历史 悠久 的文化 古 都 , 又是 当代 中 国 的首都 。作为 文化古 都 , 就要保 持 原 有 的历 史传 统
第 1 6卷 第 1 总 4 期 7期
・
迈 向现 代 化 的古 都 北 京 ・
北 京 : 史 文 化 名城 的保 护 与 可 持续 发 展 历
— —
论 全 国文化 中 心 的建 设
张 敬淦
( 京 城 市科 学 研 究 会 , 京 北 北 10 4 0 05
[ 摘
要 ] 保护 北 京历 史文' Z城 需 要妥 善 处理 好 古都 与 首都 、 f E 保护 历 史 文化 名城 与 城 市现代
高大新型建筑 , 以及 高 架 快 速 路 、 交 、 街 天 桥 、 立 过 城 市雕 塑 、 类 城 市 标 志 和广 告 牌 等 现 代 城 市 设 施 。 各
代气 息 的必 要 的改造 和建 设 。当前 的问题 是 , 近年
来 城 内新 建 的大 型高 层 公 共 建 筑越 来 越 多 。尤其 是在应 重点 体 现 首 都 功能 和 首都 风 貌 的像 长安 街 这样 的 重要 部 位 , 与全 国 政 治 中心 、 化 中心 功能 文 无 关 的大体量 商厦 、 银行 、 字 问 、 乐 部等 建筑 建 写 俱 得过 多 , 但 建 筑 性 质 不 符 合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的 规 不 定 , 些 建 筑 的 高 度 和 容 积 率 也 突 破 了规 划 的 要 某 求 , 势必 影 响 古都 风 貌 的保 护 , 不利 于 首 都 功 这 也 能 的加强 。这种 趋势应 该尽快制 止 。
浅谈北京的文化设施建设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化建设包括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两个部分,文化设施属于文化建设的重要物质载体,是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依托、媒介,是衔接文化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消费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文化设施是衡量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文化水准的标尺,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精神风貌的反映,它以最具人性化、最有亲和力的特点,被城市内外的人们瞩目和喜爱,因而是城市品格、城市魅力的物化,成为城市的代表和象征。
文化设施为社会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有些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有些虽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却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可以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可以使人们愉悦身心、振奋精神,从而给经济发展以巨大的推动力。
以上只是从一般意义看文化设施的重要性。
从特殊意义看:首先,北京不是一般的城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文化设施还具有体现城市地位、性质和功能的重要作用,故而北京文化设施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其次,举办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提出了“人文奥运”的理念,而展示文化遗产与成果、营造文化氛围、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修养与素质、增加奥运会的文化含量等,没有一定规模和水准的文化设施是绝对办不到的。
加强北京文化设施建设如此重要,那么,我们究竟应当以什么思路来指导文化设施建设呢?1.既要努力增加文化设施的数量,更要注重提高文化设施的水准。
北京究竟应当拥有多少文化设施?有人认为目前北京文化设施严重不足,有人却认为北京文化设施已经不算少,两种看法差异很大。
我想,且不谈北京特殊的城市地位、功能和性质,仅从它拥有的1300多万常住人口、每年近300万外宾、近1亿内宾来说,也决不能以一般城市的标准来衡量和确定其文化设施应当拥有的数量。
北京作为一个东方大国的首都、一个建设中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文化设施建设的参照系不应当是国内其他城市,而应当是世界其他国家的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
北京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北京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摘要:认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保障城市文化安全的现实需要。
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方面的差距。
存在这些差距的原因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资金投入机制单一、文化设施配置规律把握不准、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等。
提出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法律体系、构建“三体联动”的公共文化管理模式、完善绩效评估与问责评估机制、多措并举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拓展志愿者参与渠道等建议。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小康社会;经费增长不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①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为首都的公共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今后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定下了基调。
因此,在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文化战略重点就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北京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②的新要求,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的总和。
③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属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范畴。
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建设,必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更好地体现公共文化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使人民真正成为文化发展的主体,达到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目标。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2011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现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城市发展进步的灵魂。
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增进民生幸福、促进社会和谐,文化不仅是重要的内容、衡量的指标,更是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北京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运盛。
这座伟大的城市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50多年建都史,积淀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了“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精髓,凝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极大地推动了文化资源的聚集,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重要契机,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着力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进一步解放了文化生产力,首都文化焕发出巨大生机与活力,文化繁荣发展成为首都科学发展的鲜明特色和突出亮点。
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华文化昂首阔步走向世界,展示了科技与文化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现代文化结合的巨大魅力,首都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着力打造“演艺之都” 繁荣发展首都文化
着力打造“演艺之都”繁荣发展首都文化
北京坐拥得天独厚的演艺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资源以及遍及城市的多元演出空间,汇聚全国优秀 的艺术院团、艺术院校和艺术家,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演艺城市。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 指示,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着力廖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年来,北京 演艺城市建设就是在坚持中华文化立场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更多文化精品,激活群众文化创造力,努力建设属于我 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北京演艺之都建设助推文化发展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首都,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设关乎“国之大 者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在演艺平台、演艺团体、艺术类高校等演艺基础资源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剧场剧院多、演 出团队多、剧目创作多,演出活动丰富多彩,北京的文化市场非常活跃,也是文化演艺消费的中心城市,一直在全 国演艺领域发挥着创新引领的先导作用。
演艺产业是城市文化建设核心竞争力之一。尽管各演艺城市的竞争力特点并不相同,但这些城市的演艺产业作 为核心竞争力却是其他城市所无法超越的。比如伦敦西区,有超过10万人从事演艺事业,戏剧、音乐剧产业与影视 、旅游的内在互动,这是其作为“演艺之都”的关键,而纽约百老汇戏剧产业园区已形成完整的创意产业链,剧场数量 多、剧目品质高、观众数量大,有较完整的市场链条;从上游的创意、策划、投资到下游的剧场、演员培训、票房 推销、宣传活动、纪念品销售等,都按照社会化规模生产进行,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有若干专业公司承接业
多方面的创新迭代。
促进演艺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区域示范效应的演艺新空间。加速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演艺产业高 质量发展,助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尽快研究演艺新空间运营标准,明确场所、活动审批适用的法律法规,促进内 容产出与转化。将演艺活动与旅游、展览、商业等领域结合,构建全新文化消费场景,开展特色演艺群落建设,推 进富有城市文化特色的演艺新空间探索。要重视驻场表演、主题公园演出和沉浸式演出在内的旅游演艺市场,这也 是北京打造“演艺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重视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的双向市场发展,发挥文化和旅游结合的优势 ,结合北京城市空间特点,陆续开展特色演艺群落建设。联动商业街区,植入高品质的文化设施、文化项目、文化 业态,重点打造前门京味文化体验区、天桥现代演艺群落等演艺集聚区和特色演艺群落,建设演艺特色文化商业新 地标,打造多维演艺空间。积极探索云演出等数字演艺形式,培育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等表现形式,促进演艺多 元业态融合。
为赋能首都北京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为赋能首都北京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首都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其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提升和优化。
以下是我对于如何赋能首都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建议:1. 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北京作为文化、创新中心,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转化,促进产业升级。
2. 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
北京作为我国的“人才中心”,应该更加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梯队,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队伍。
3.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发展。
应该注重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管理和控制,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4. 加强对环保的重视和保护。
北京是我国的大都市,环保问题尤为突出。
应该加强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和保护,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5. 加强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北京作为我国的文化中心,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应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6. 加强对城市交通的规划和管理。
北京是我国的交通枢纽,城市交通的规划和管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
应该加强对城市交通的规划和管理,提高交通的效率和质量,为城市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7. 加强对金融服务的支持和创新。
北京作为我国的金融中心,应该加强对金融服务的支持和创新,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体系,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8. 加强对旅游业的支持和发展。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旅游城市,应该加强对旅游业的支持和发展,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和升级,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和机会。
9. 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北京作为我国的教育中心,应该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抓好“三件大事”,建设“四个中心”
北京遴选考点:抓好“三件大事”,建设“四个中心”1.北京提出明确一个奋斗目标、抓好“三件大事”,有哪些具体安排?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落实到北京,就是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北京要着力抓好的“三件大事”:一是组织实施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规,是首都发展的法定蓝图。
我们将严格实施“双控”、严守“三条红线”,落实好“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空间布局,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坚决维护总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是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我们将持续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以此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突出矛盾,提升首都功能,提升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推进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三是全力筹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这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
现在冬奥会已经进入“北京周期”,我们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扎实推进各项筹办工作,广泛推广冰雪运动,要确保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2.进入新时代,首都将如何进一步建设好“四个中心”?可以这么说,首都发展的全部要义,就是牢固确立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这也是首都职责所在。
北京的发展就寓于“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四个服务”之中。
政治中心建设方面,主要是做好服务保障,创造安全优良的政务环境。
文化中心建设方面,要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建设好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个文化带,在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方面,将前瞻性地谋划并加强国际交往设施和能力建设。
北京市文物局印发《北京市文物局关于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文物局印发《北京市文物局关于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文物局•【公布日期】2023.08.31•【字号】京文物〔2023〕1207号•【施行日期】2023.08.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北京市文物局印发《北京市文物局关于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京文物〔2023〕1207号北京地区各博物馆、各区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新形势下首都文博事业发展的新气象,也是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和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北京地区各博物馆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也要看到目前北京地区博物馆整体数字化水平依旧比较薄弱,为进一步推动文物科技创新,促进博物数字化工作可持续发展,助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及博物馆之城建设,我局制定了《北京市文物局关于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现将《意见》印发大家,请参照执行。
北京市文物局2023年8月31日北京市文物局关于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近年来,北京地区各博物馆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对博物馆加快推进藏品数字化、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作出具体指导。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新形势下首都文博事业发展的新气象,也是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和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深入贯彻各项文件精神,推动文物科技创新,促进博物数字化工作可持续发展,助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及博物馆之城建设,现形成相关指导意见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以及关于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数字互联为牵引,牢牢把握当前数字化建设重大机遇期,顺应新变化、开辟新路径、提升新能力,推动数字化建设与博物馆发展深度融合,开创新时代文博事业发展新气象。
关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论述
关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论述【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意义1.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2.增强民族自信心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现状与挑战1.文化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够充分2.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3.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存在挑战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策略与建议1.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2.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创新五、结论正文【引言】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论述,分析其意义、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意义】1.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示国家的文化魅力和民族风貌,从而增强国际影响力。
2.增强民族自信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可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现状与挑战】1.文化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够充分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在开发利用方面尚存在不足,有待提高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2.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仍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强文化产业创新和品牌建设。
3.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存在挑战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面临着如何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的问题。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策略与建议】1.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
2.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文化产业创新,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调查报告
北京调查报告北京调查报告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北京的发展状况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北京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经济发展北京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较快的速度,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根据我们的调查,北京的GDP在过去十年中持续增长,经济结构逐渐优化。
然而,我们也发现北京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高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对传统产业的支持不够。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应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扶持力度,以实现经济结构的更加均衡发展。
三、城市规划和交通随着北京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规划和交通问题也日益凸显。
我们调查发现,北京的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尤其是高峰时段。
此外,城市规划方面也存在问题,一些老旧的建筑物和社区亟待改造。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同时加强城市规划,提升城市的宜居性。
四、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北京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汽车尾气排放和推广可再生能源,但我们的调查显示,北京的空气质量仍然不理想。
此外,城市垃圾处理和水资源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们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
五、教育和文化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我们的调查显示,北京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好,高等教育水平较高。
然而,一些社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此外,尽管北京有许多博物馆和文化活动,但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有待提升。
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基础教育和文化产业的投入,促进教育和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六、社会问题北京作为一个大都市,也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
我们的调查显示,北京的房价居高不下,给普通居民带来了压力。
此外,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也需要关注。
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
关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论述
关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论述在当今社会,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作为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中国需要有一个既能展示本国文化传统又能吸引国际目光的文化中心。
本文将探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并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进行评估,以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解。
我们从深度角度来讨论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将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展示给国内外观众。
这不仅有助于增进国家文化认同感,还能使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在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中,我们要注重深入挖掘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我们可以设置各类专题展览、研讨会和讲座,以全面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哲学、历史、文学等各个方面。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从广度角度来探讨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文化中心应该是包罗万象、多元并具有包容性的。
我们应该打破地域壁垒,将不同地区的文化纳入到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中,以展示和推广全国各地的文化特色。
在广度方面,我们可以设置各类艺术节、电影节、音乐会等活动,吸引来自全国的艺术家和文化团体参与。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还能促进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
我们还可以引进国际文化活动和交流,进一步提升全国文化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对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有着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我相信,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将为国家带来巨大的文化提升和发展机遇。
通过集中展示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与此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也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使中国的现代文化艺术得以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总结回顾全文,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更好发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作用的主要建议
对更好发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作用的主要建议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机构的作用,下面是一些建议:1.扩大文化中心的影响力: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和运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同时,应积极扩大文化中心的影响力,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展览,向当地民众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理解。
2.加强文化交流项目: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应加强与当地大学、博物馆、艺术团体等机构的合作,开展中外文化交流项目。
例如,举办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活动,组织中外艺术家的交流和合作,以及开设语言课程、文化讲座等,使当地民众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
4.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办事处应与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合作,加强对海外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通过举办展览、培训、研讨会等,提高海外华人和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有效保护和传承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5.引导海外游客:旅游办事处应积极引导海外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在海外旅游中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树立文明旅游的形象。
同时,应提供宣传教育,向海外游客普及旅游知识和安全常识,减少因不了解当地风俗习惯而产生的纠纷和冲突。
6.建立良好形象: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应积极加强宣传工作,传播正面的形象和信息。
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体,向公众介绍中国的发展成就、品牌形象和文化魅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到中国旅游和合作。
7.加强人才培养: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应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交流和学习,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提升机构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总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作为中国在海外的形象窗口和文化交流平台,应以更加开放、专业和创新的态度,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为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友谊以及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文化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于文化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在当今社会中,文化中心的建设成为了一个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文化中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神世界,是各类艺术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它不仅可以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可以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
因此,建设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功能齐全的文化中心,是每个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首先,建设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文化中心,就需要策划和打造一套完善的文化体系。
这个文化体系应该包含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当代文化的创新和推广、各种艺术形式的展示和表演等。
它应该与城市的历史和地域环境相契合,能够反映出城市的独特文化风貌。
同时,文化中心还应该与其他文化设施和机构相连接,形成一个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文化网络。
其次,文化中心的建设需要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共享。
文化中心不仅仅是为了少数人精英的享受,更应该是全体市民共同享有的文化资源。
因此,在规划和设计文化中心时,应该注重民众的需求和参与,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文化中心还应该开展各类公众教育和培训活动,提供给市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增强市民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最后,文化中心的建设还要注重与社会经济的紧密结合。
文化中心不仅仅是一个文化设施,还应该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它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商业活动和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的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
因此,在规划和设计文化中心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经济需求和发展方向,提出可行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案。
总之,文化中心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利益。
它既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功能,又要与市民的需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契合。
只有在这样的基本思路下,文化中心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城市的发展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若干构想
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若干构想
李树江;匡仁春;王辉;王林
【期刊名称】《前线》
【年(卷),期】2017(0)12
【摘要】全国文化中心是党中央明确的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之一。
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是北京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
结合北京文化特点和时代发展要求,就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以下构想。
【总页数】5页(P99-103)
【作者】李树江;匡仁春;王辉;王林
【作者单位】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党组;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办公室;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法制监督处;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关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中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2.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对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11月29日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
3.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对市人民政府关于“聚焦’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议案办理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2018年7月27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4.北京稳步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5.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议本文探析京津冀一体化及“一带一路”双重视角下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所需的文化理念支撑及路径选择,从而对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给予一定的思考。
文章提出北京需要文化自觉、文化传承、文化再生产作为北京文化发展的理念;北京在国际国内经济合作、文化合作的实践和经验;北京需要依靠自身的经营主体、企业行为等实现区域性合作与地域政治、文化、经济的互動,从而巩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
标签: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城市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没有文化自信与文化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及先进文化之都,其城市文化发展对全国文化的发展有带动和示范作用。
早在1954年,中央就确定了北京作为我国文化中心的地位。
2016年6月,北京市正式发布实施《“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
文化作为北京城市发展建设的手段与资源,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京津冀一体化”是以三地合作为主要手段,形成三地之间互补、利益共享的产业链接,同时,依托北京作为首都的作用,形成有利的区域资源整合与区域合作。
由此,北京在文化中心建设方面需要有文化理念及正确的路径选择,这有助于建设及巩固北京的文化中心地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便是北京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
但是当时城市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发展,文化发展相对滞后。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期,北京调整产业结构,文化产业得到重视。
且在20世纪末期,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北京市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化产业才第一次被市政府提上日程。
2000年以后,北京市的文化开始逐步得到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得到政府大力扶持,传统文化也得到有力保护,并且出台了相关条例,比如2005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出台,致使城市文化的保护得到了有力支撑。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其文化建设及发展与北京原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相关。
北京成为全国文化中心经历了历时发展顺序,20世纪50年代北京被提出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至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城市规划中提出要把北京建设成全方位的国际城市,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均要成为最发达的,这给予了北京清晰明确的城市定位。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城市迅速发展之时,北京也呈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态势,尤其是作为一线城市、特大城市之后,国务院做了从2004年到2020年北京城市的总体规划,这个规划延续1993年制定规划中的部分内容,对北京定位为中国首都、全国政治中心、全国文化中心、世界著名古都、现代国际城市。
北京建设国家文化中心,无论是宏观的理论分析还是微观的数据剖析,总体来说北京文化中心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建设进程中,需要有明确的文化理念指导及合适的路径选择。
一、京津冀一体化及“一带一路”双重视角下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文化理念(一)文化自觉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理论基础文化自觉概念最早由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
他指出:“‘文化自觉’这个概念可以从小见大,从人口较少的民族看到中华民族以至全人类的共同问题。
其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虽然说费老的文化自觉是在特定时空下提出的,但是文化自觉在任何国际国内大环境下都是可以运用的,任何的文化形态、任何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尊严,当多元文化交流碰撞到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趋向,对文化本身的自信、对他者的尊重,对多元文化的理解等都是当代语境下文化自觉的主要内容。
文化自觉是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支撑。
要教育民众,增强民众的文化自觉,让民众对北京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传承。
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推动北京核心文化发展,促进北京文化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推动北京文化建设发展均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做好北京城区文化品牌建设与传承,加强文化东城、朝阳区文化产业创新、海淀区的三山五园,丰台区的戏曲文化等文化项目建设。
结合重大节庆日开展主题性文化活动,加强京津冀三地文化交流,通过举办一些人文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进民族之间对祖国文化的认同,让民众自觉增强文化意识。
国家文化中心城市需要城市居民对城市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当经济发展时,城市文化也趋同发展,形成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双重要求。
北京作为国家的中心城市,需要本地群众对北京本地区的文化有认同感且要传承和发扬,而对外来的文化则要有包容之心,从而形成多元的文化生态。
(二)文化传承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根基北京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从单纯的物质层面到深层次的文化改造阶段,文化传承在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作为辽、金、元、明、清五朝古都,其文化构成元素有宫殿街衙、皇城文化、庙会文化、建筑文化、胡同文化、饮食文化等。
从历史形成看,北京文化主要有官府文化、士大夫文化、市民文化等。
它们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文化表征,彼此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铸造了北京的文化特质,这些文化特质的传承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主要根基。
传承是架构人类历史文化的桥梁。
文化承载着过去,人们可以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脉络。
传承有继续传播人类优秀文化思想内涵的功能,人们只有了解过去,自觉地承继过去,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北京要更加自觉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北京城市文化作为中国城市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更要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任。
传承在社会大环境下使中华民族文化能够保持自己的特点。
中华民族文化自觉地传承还能为人类文化发展贡献多样的文化资源,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认同,文化只有不断被传承才能使子孙后代对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文化才有深远的影响力。
(三)文化再生产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有力推手文化再生产主要是文化通过不断再生产所进行的能够使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动态过程。
文化想要传承和发展,再生产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文化再生产涉及文化资本概念。
文化资本要么以意识形态存在,如存在于我们的精神或身体记忆中的形态;要么以客观形态存在,如实际物品、图片、文化商品、机器等。
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1930-)也曾说:“文化在我们探寻如何去理解它时随之消失,接着又会以我们从未想象过的方式重现出来。
”现代商业文明猛烈地冲击着古老的北京文化。
比如原来的北京胡同生活和今天的生活文化相比更讲究创造性、艺术性、文化性,在人类生活服务的功能上,虽然北京胡同文化已非原来样貌,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道路四通八达、商品形式繁多,现代文明装饰着、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但是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经验和价值让我们再次对它重估。
今日对北京城市文化的重新认识和挖掘,不仅表现了北京城市文化的人文精神,更是为现代人们继续在北京城市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参照。
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如何面对新旧传统文化的交织,如何面对文化生态,全新的文化观念带来的一些时代应有的社会问题又要如何面对,有些问题需要用文化再生产理论来面对、解决。
二、京津冀一体化及“一带一路”双重视角下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路径选择依托“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一体化”,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路径选择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北京参与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文化中心的文化资源分配,要立足首都是核心区域,但是要避免将各种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聚集化,要分散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推动文化建设均衡发展,让远郊地区的民族及新型社区也能享受到各种公共文化设施。
北京各个区域要重点发展其优势,“文化东城”“产业朝阳”“数字石景山”“戏曲丰台”“运河通州”“会展顺义”“冰雪延庆”“影视怀柔”,要让各个区域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多元文化建设发展。
如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要处理好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关系,要做到城市保护和更新相互衔接,要让成为遗产的古文物、古文字等活起来,展现北京历史文化风貌和城市独有的特色,要让北京能够有效参与到“一带一路”中来且突破一些限制,为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建设目标提供一些条件和机会。
(二)京津冀综合起来,相互扶持,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国家中心城市的文化规则、文化设施、文化资源拥有最多的还是北京,北京拥有诸多资源,让北京融入“一带一路”,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可以使天津和河北获得巨大经济、文化效益;北京的自然资源、市场资源、政策资源的占有为京津冀协同一体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北京加入“一带一路”的建设,也为世界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建设和机制经验。
(三)区域性合作与地域政治、文化、经济的互动1.区域性合作的探索“一带一路”建设与京津冀一体化主要以北京为主导,带动天津、河北地缘空间联结起来,实行区域性合作。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使地缘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全部结合起来,结合“一带一路”的契机与京津冀一体化的政策,促使北京在区域合作方面起到带头的实质性作用。
2.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以北京为代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促进了地缘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
“一带一路”本是中国与周边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它从中国周边出发,联合起来打造共同体,形成国际政治经济及人文新互动。
三、京津冀一体化及“一带一路”双重视角下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思考(一)全面掌握京津冀一体化的实际内涵所谓区域一体化是指不同参与主体之间,为了实现各自利益,形成既合作、妥协,又竞争、抗衡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竞合关系的状态。
区域一体化不仅能让经济有新机遇,文化也有新机遇,各个参与主体可以利用此政策做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从而使社会发展与各方面均能平衡利益。
京津冀一体化是实际需求,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能最大限度发挥文化资源的效能,也能使京津冀三地在文化方面共同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
(二)加强北京文化设施规划与建设城市文化生活的载体便是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城市社会学》认为,文化场馆的建设是城市文化建筑的基础,也是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造这些基础文化设施时,要打造民众满意的场域,满足人们应享有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保障城市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延续,提升民众精神文化水平,强调城市文化高雅品位,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规划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要让广大市民感受到北京城市文化的独特性及文化氛围。
(三)加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北京现在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有保护名城的工作人员梳理的资源,一些专家学者政府媒体反复论证的历史文化资源,一些与现阶段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化资源。
面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政府要建立专门机构,组建专门队伍,各部门在其中起到不同作用,工作人员要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专业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