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说“血瘀”生百病!想要身体好,这些活血化瘀方,收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常说“血瘀”生百病!想要身体好,这些活血化瘀方,收
好!
“血瘀”生百病,瘀,堵也!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等一系列瘀堵,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浊邪积聚,进而导致疾病缠身,甚至导致脑梗、心梗、女性痛经、长斑等症。
说起癌症、肿瘤,很多人认为与遗传有关,中医认为肿瘤属于“瘀痕积聚”的范畴 , 那么什么是“瘀痕积聚”?
就是无形的邪气慢慢地积聚成有形物质的这么一个过程。
尽管形成肿瘤的原因很多, 中医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血瘀”。
体内有积血,没有及时排出、消散,即成淤青,这其实是血瘀的早期表现。若是莫名地出现淤青或淤青经久不散,大多是血液运行不畅,体内经络、组织器官形成淤血造成的。
中医讲“瘀”的原因
1阳气不足
人身血液的运行,有赖于阳气的推动。如果血中的阳气不足,血液失去阳气推动就会滞涩而不流行。《素问·离合真邪论》说:“寒则血凝泣。”血液凝涩,不能濡养人体,则成为瘀血。
2热伤血脉
脉为血之府,而血循行于脉中,脉能壅遏营血,令其无所去而只在经脉之中循环运行。血液在经脉循环运行过程中,如热邪损伤血脉,则血脉无以壅遏营血,血液溢于脉外,失去运行之道而留止不行,遂成为瘀血。
3气滞
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由于情志内伤或其他因素,使气机不利,气行受阻而郁滞,遂导致血液不行而留止为瘀。
4外伤
用力过度,跌打闪挫,必然损伤络脉,络脉因伤而破裂,则血溢于脉外而留止不行,从而形成瘀血。
瘀血有哪些症状呢?
1疼痛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有瘀血停留在体内,必然会引起脉络不通而致疼痛。
血瘀引起的疼痛特点:痛如针刺、痛有定处、疼痛拒按,一般在晚上疼痛加重。
2肿块
肿块是血瘀常见的表现形式,瘀血在局部凝聚,日久不散,即变成肿块。外伤后的血肿即是瘀血形成的,这大家最容易理解,其实现在我们常说的各种囊肿、肿瘤也是瘀血所致。
3面色晦暗,皮肤瘀斑
瘀血体质的人通常面色比较暗,尤其是两个眼圈,鼻和嘴唇紫暗,舌上有红色或青紫色的瘀点。瘀血长时间不能消除,则精血不能濡养
肌肤、经络而致肌肤甲错,或见皮肤肥厚隆起,或见皮肤僵如皮革。脉象脉细涩沉弦或结代。中医为什么说“血瘀”生百病?想要身体好,这些活血化瘀方法收好。
治疗瘀血症主要以活血化瘀的方法
出现淤血停滞证,要采用活血散瘀的方法治疗,常用的药物: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乳香、没药、牛膝、泽兰、丹参等等,由这些药物组成的配方,比如血府逐瘀丸、桃红四物汤、桃仁承气汤、大黄蔗虫丸等方药,用来治疗各个部位各种病症血瘀证,都有非常不错的疗效。
而且,中医有久病多瘀的说法,在很多疾病的慢性期疾病后期。各种证候都会夹杂着血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有非常大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给大家介绍几款中医临床诊疗中常用的活血化瘀方:行血定痛:血府逐瘀汤或活络效灵丹;血府逐瘀汤: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赤芍、枳壳、甘草各6g,柴胡3g。用法:水煎服。活络效灵丹:当归;丹参;生明乳香;生明没药;各15克(五钱)。用法:上四味作汤服。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
益气通络:补阳还五汤;组成:黄芪(生)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各3g。用法:水煎服。
破血消瘀:大黄庶虫丸;组成:大黄十分(75克),黄芩二两(60克),甘草三两(90克),桃仁、杏仁各一升(各60克),芍药四两(120克),干地黄十两(300克),干漆一两(30克),虻虫一升(60克),水蛭百枚(60克),蛴螬一升(60克),蛰虫(土蟞虫)半升(30克)。用法:将蛴螬另串;桃仁、杏仁另研成泥。其余9味共研为细粉,过罗,与桃仁等混合均匀,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每粒3克,蜡皮封固。每服1丸,温开水或酒送服。
化瘀清热凉血:桃仁承气汤或仙方活命饮;桃仁承气汤:大黄(制)、桃仁(炒)各三钱,细生地六钱,丹皮四钱,泽兰、人中白各二钱。用法: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候六时,得下黑血,下后神清渴减,止后服。不知,渐进。仙方活命饮:白芷3g,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各6g,金银花、陈皮各9g。用法: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
祛瘀生新:少腹逐瘀汤;组成:小茴香(炒)1.5g(7粒)、干姜(炒)3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生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行血止血:圣愈汤;组成:生地(20克)熟地(20克)、白芍(15克)、川芎(8克)、人参(一般用潞党参20克)、当归(15克)、黄芪(18克)。用法:水煎服。化瘀止痛续筋骨:七厘散及跌打丸;七厘散: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3克己霜(去油)血竭自然铜(锻)硼砂半夏各3克归尾6克。上药做成细末。每服0.21克,老酒或温开水送下。跌打丸:没药、乳香、麻黄、自然铜各60克,当归、川芎、土鳖虫、血竭各30克,马钱子、麝香各12克,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丸重4.5克。每服1丸,每日2次,黄酒或温开水送下。
散寒祛瘀:温经汤;组成:吴茱萸、麦冬(去心)各9g,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去心)、生姜、甘草、半夏各
6g。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冲。
清除热毒化瘀:犀角地黄汤;组成:犀角一两(水牛角代30g)生地黄八两(24g)芍药三两(12g)牡丹皮二两(9g)用法:上药四味,畋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化瘀利水:当归芍药散;组成:当归三两(9克),芍药一斤(30克),泽泻、川芎半斤(15克),茯苓、白术四两(12克)。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化痰祛瘀:活血方加半夏白术天麻汤,或涤痰汤或温胆汤等。温胆汤: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60g,陈皮90g,甘草(炙)30g,茯苓45g。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更有如丹参饮、失笑散、四妙勇安汤、桃红四物汤诸方。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所以中成药方可能适合大部分的人,但是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同一类的疾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由于个人体质不同,表现的症状、轻重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以上提到的中成药,切不可自行判断服用,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望、闻、问、切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根据个人体质特点用药,才能达到快速的活血化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