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雨霖铃》预习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课前预习案】一、目标导航1、抓取情词,品味意象,感悟离愁别绪。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二、文本助读1、连线作者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初名三变,字耆卿,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

有《乐章集》传世。

柳永出身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际遇坎坷,多次应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考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成为北宋第一位专业写词的词人。

从内容上看,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歌伎生活、羁旅行役、下层市民生活,尤其长于书写羁旅行役之情,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柳永的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当时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

2、探寻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不顺。

当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于是与恋人痛别。

本词正是他当时心境的体现。

3、词牌简介《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

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翻制而成。

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而入蜀,进斜谷,大雨连下十数日,栈道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4、诗词意象积累(1)寒蝉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礼记•月令》)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卢挚《沉醉东风》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曹植《赠白马王彪》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2)长亭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王褒《送别裴仪同》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李白《菩萨蛮》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李白《劳劳亭》(3)秋雨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陶澹人《秋暮遣怀》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代别离》(4)烟波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5)杨柳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送别》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雨霖铃》预习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雨霖铃》预习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雨霖铃》预习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分析意象,理解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学习虚实结合的手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意象,理解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虚实结合的手法。

【考情分析】1.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试题型:五选二的选择题、主观题3.分值:11分【课前学习案】1.作者回顾: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 ”、“柳七”。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柳永是的代表词人。

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

有词集《》。

2.基础知识(1)字音。

雨霖铃()骤雨()凝噎()呜咽()暮霭()和蔼()今宵()云霄()(2)解释下列词语。

凄切:无绪:经年:风情:【课上学习案】1.预习检查:小组交流完成【课前学习案】的所有内容,并用红笔在学案上进行补充。

(小组交流1分钟,展示1分钟)2.知识讲解:(1)整体感知全诗①一读诗歌,注意字音和停顿。

(读诗歌1分钟)②二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听录音1分钟,读诗歌和理解诗意3分钟,展示3分钟)③三读诗歌,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读诗1分钟,独立完成1分钟,展示1分钟)(2)品读•探究①词的上片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和场景?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独立完成3分钟,小组探讨4分钟,展示结果 5分钟)②结合虚实的定义,说说上片哪些诗句运用了实写,哪些诗句虚写?有何作用?(独立完成2分钟,小组探讨2分钟,展示结果3分钟)3.知识应用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钟)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此诗作于被贬滁州期间。

《雨霖铃》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雨霖铃》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雨霖铃》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雨霖铃》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雨霖铃》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一、课程背景《雨霖铃》是唐代诗人柳永的代表作,是一篇较长的绝句诗。

此诗是柳永的自嘲和抒发爱情不遂之情的产物。

学习此诗,不仅能加深对唐诗的理解和欣赏,还能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的特点;2.理解《雨霖铃》诗歌的真正含义和转折点;3.感悟《雨霖铃》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古人情感世界。

三、教学内容1.柳永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的特点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背景,如他的身世、性格和生活经历等。

同时,配以柳永诗歌的赏析,让学生了解柳永的诗歌创作特点和流派,如他的小调词和绝句诗等。

2.《雨霖铃》诗歌的真正含义和转折点学习《雨霖铃》时,教师可以逐句逐句地解读诗歌的含义。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柳永用“雨霖”来形容铃声?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柳永的抒发的情感有哪些?重点解读转折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到“乱乱翻翻,总总这这,道道涟涟”这一段,柳永用“乱乱翻翻”和“总总这这”来交替并列,和之前冷清凄惨的语调形成鲜明的对比。

讲解这一转折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转折,体会到人生的波澜,从而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3.感悟《雨霖铃》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古人情感世界学生在了解了柳永的生平背景和《雨霖铃》的诗歌含义后,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情感表演和心得分享等方式感悟诗歌的内涵和柳永抒发的情感。

通过此过程,不仅能感悟到古人的情感世界,还能加深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从而增强自我认知和生命意义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通过提问、讨论、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

2.情感表演法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运用情感表演法,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提取情感原料,表达出对《雨霖铃》诗歌的感悟和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素养和表达能力。

柳永词课前预习学案第一课时《望海潮》第二课时《雨霖铃》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柳永词课前预习学案第一课时《望海潮》第二课时《雨霖铃》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柳永词课前预习学案第一课时《望海潮》第二课时《雨霖铃》导学案 (高柳永词课前预习学案第一课时《望海潮》第二课时《雨霖铃》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课前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2、了解作者柳永。

3、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4、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重点】1、品悟词的意境,体味其中情感。

2、学习解读词的意境、情感的简单方法,会解读词的意境,情感。

【学习方法】自读预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诵读体味和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基础积累】(一)注音参差()堤沙()珠玑()罗绮()叠巘()箫鼓()千骑()凝噎()暮霭()(二)名句默写(1),,骤雨初歇。

(2)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3)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

(4)重湖叠巘清嘉,有,。

(5),,吟赏烟霞。

(三)文学常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盛行于,并在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58字以内)、(59-90字)(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等。

(词的段落叫: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4、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课内探究学案第一课时《望海潮》一、整体感知《望海潮》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雨霖铃》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雨霖铃》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雨霖铃》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雨霖铃》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雨霖铃》是唐代诗人柳永的一篇山水词,这篇词通过对雨霖铃声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沉沦、流离失所的忧伤与深情。

这篇词语言简洁,寓意深刻,是一篇经典的唐词代表之作。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授《雨霖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唐诗的了解和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文献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雨霖铃》背景、名家评价和主题内容。

2. 学习《雨霖铃》词的形式和语言特点,掌握词的基本结构和辞藻。

3. 通过分析词的语言、情感和意境,深入理解柳永的创作思想和精神面貌。

4.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鉴赏古典文学的习惯,开拓文学视野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雨霖铃》的创作背景和评价。

针对学生对唐代文学的陌生和不熟悉,教师可以通过彩色图片、小故事、名句摘抄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化、社会风貌、文学思潮。

2. 介绍《雨霖铃》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

通过分析词牌的构成和发展、词牌的音节和格律、词的修辞和表现等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语言特色。

3. 逐段分析《雨霖铃》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一段段分析词的情感转折、意境反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唱、背、解释、写作等方式,加深对词的理解和感悟。

4. 阅读如何应该鉴赏《雨霖铃》的文学价值。

通过探究词的意义、文学价值、出版影响等多方面,帮助学生明白《雨铃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份杰出的艺术精品5. 进行文献研究和创新写作。

通过学习《雨霖铃》的研究方法和细节、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在创新写作上启发学生跨越历史的限制,将古代文学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

三、教学策略1. 交互式课堂互动。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小组合作、PPT汇报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雨霖铃》课前预习学案完美版

《雨霖铃》课前预习学案完美版

《雨霖铃》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通过阅读把握诗词中的基础知识,初步体会诗词情感。

一、基础知识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雕阑玉砌(q 1)骤雨(j u)暮霭(a i)樯橹(qi S ng)B.乍暖还寒((hS)槛菊(ji cn)凝噎(y i)都门(d u)C.良辰美景(ch en)舞榭(xi e)彩笺(ji cn)不谙(c n)D.寒蝉凄切(q i)将息 ( ji c ng) 豆蔻(kdu)苍陌(m o)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婉约沦陷愤激凄切帐蓬B.颓废良晨樯橹迢迢韵脚C.暮蔼鹊桥苍陌仓皇豆蔻D.飘零烽火不虞芍药贬谪3. 诗句填空:A 《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B 《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选出下面对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C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5. 根据提示填空:A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每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______________ 亭送别。

B “ ___________ ”是指木兰木制造的船,文字作品中常把它用做对船的美称。

答案1. C2. D3. A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B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4. C。

5. A在长亭送别。

B “兰舟”。

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3 )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教师设疑,学生探究。

1 (1).本词的基调是什么?(感受是什么)(2)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3) .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2学生逐句讨论,分析的重点是每句的意象、意境、遣词造句、写作手法(自由表达)提示:上片:意象细节手法炼字(思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景物描写应如何理解?是否给人以宽广雄伟的气势之感?下片: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的艺术效果。

柳永《雨霖铃》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_0

柳永《雨霖铃》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_0

柳永《雨霖铃》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掌握送别词的鉴赏方法2.掌握本诗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送别词的鉴赏方法【考情分析】1.课标要求:理解性默写常见名句名篇;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表达技巧;能够鉴赏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试题型:名句默写及诗歌鉴赏3.分值:1-11分【学习内容】【课前学习案】1.了解作者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了解相关背景资料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

当时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

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是觉得痛苦万状。

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3.了解词的基本常识:(1)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2)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 诗余”“ 曲子词”“ 曲词”“ 歌词”“ 倚声”“ 填词”等。

《雨霖铃》预习案

《雨霖铃》预习案

《雨霖铃》预习案学习目标:1、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2、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1、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知识链接一、词的有关知识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词的分类:按长短:小令 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 90字以上按风格: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虚实结合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艺术特色。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1、虚幻世界和梦境。

2、想象和回忆。

3、设想之境。

“实”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通常情况下一般这样区分虚实: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虚实往往是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的,有的虚实还因角度不同而相互转化。

三、作家作品简介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

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死于润州(江苏镇江县)。

《雨霖铃》预习案1

《雨霖铃》预习案1

《雨霖铃》预习案【预习目标】1、了解柳永生平及本词写作背景。

2、熟读成诵,初步把握词作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自主学习】一、知人论世1、作者柳永(约980--1053),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

北宋著名词人。

青年时风流不羁,出入青楼妓馆,曾数赴科举均不就,遂作《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时人向仁宗荐其才,仁宗怒曰:“且去浅斟低唱,何用浮名!”遂不用。

乃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开始漫游生活,更加风流放荡不羁。

后改名永,方中进士。

曾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不久因作《醉蓬莱》词忤旨,自此不复用。

死时贫不能葬,群妓合金葬之。

每遇清明,人多携酒肴饮于柳永墓侧,谓之“吊柳会”或“吊柳七”。

宋代词人中,柳永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

他是北宋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

宋初词人多作小令,柳永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行很广,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人誉柳永“如诗家之有白居易”,有《乐章集》传世。

2、写作背景作者才情卓著,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困潦倒,处世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分。

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自此之后,“雨霖铃”三个字便成了传递离愁、思念等伤感情绪的象征。

3、词牌名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凄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

玄宗触景生情,甚是思念贵妃,遂作《雨霖铃》。

二、诵读提示寒蝉凄切——“凄”字要读得长,“切”字要短促,要读出词的凄切情感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今宵酒醒何处?——“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预习自测】一、注音都.门()帐.饮()凝噎.()暮霭.()更.那.堪()()二、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试概括。

《雨霖铃》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共3篇

《雨霖铃》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共3篇

《雨霖铃》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共3篇《雨霖铃》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1《雨霖铃》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教材分析:本篇课文选自唐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的一则记载,是一首描写雨夜中各种情景的散文诗。

课文深刻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行为细节,展示出人类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崇拜,以及对家庭、友情、爱情等人际关系的关注和描写。

同时,本文也描绘了人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和无力感,表达了民间苦难和天灾人祸的深远影响。

知识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与作品特点,学习唐代散文诗的写作技巧和特点2. 掌握生词、短语和相关语法知识,提高词汇运用和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对自然、人际关系及人性美好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富有想象力的阅读能力能力目标:1. 能够阅读理解课文及相关文献,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2. 能够理解和分析语言文学的表现形式及其内涵,提高成文和口头表达的能力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和创新,提高综合素质和创造力情感目标:1.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2. 增强学生对生命、自然和人类情感的关注和指导,提高人文精神和价值观3. 培养学生美好习惯和良好的人格品质,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自信心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讲解标题和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展示相关图片,呈现雨夜的自然和人文景观3. 结合学生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和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Step 2:阅读课文1. 默读和朗读,理解课文大意和文学技巧2. 听读和分析课文语言特点和表现形式,提高语言文学素养3. 分组讨论,梳理文意、语言和情感,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Step 3:学习重点知识1. 掌握生词、短语和语法结构,提高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2. 学习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作品特点,理解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关系3. 学习唐代散文诗的写作技巧和特点,提高写作能力和想象力Step 4:情感体验和价值引导1. 介绍作者和作品的背景,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2. 引导学生感悟自然、友情、亲情、爱情等人际关系,提高人文精神和价值观3. 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创新,提高创造力和心理素质Step 5:巩固评价1. 课堂小测,测试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2. 综合评价,提高学习综合素质和学生自信心3. 反馈和总结,检验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策略:1.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布置任务和活动。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雨霖铃教案3篇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雨霖铃教案3篇
能让苏轼与之一争高下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雨霖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
二、矢于柳永:
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LLI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 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 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 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大约在少年 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儿任小 官•晚年死时家无余财,群伎和金葬之于南门.
最新高中语文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词牌的来历:这首词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据《明皇杂 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 为《雨霖铃》曲•所以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下面是 小编为大家收 集了雨霖铃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雨霖铃教案一
师: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
后来传奇戏曲中常有这样一句唱词: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语出于此,然 却不如柳词凝炼有力・词人竟无语凝噎•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
师:这句写什么?
生:写景.
这里的念 字用得特别好•念字是上声还是去声?(是去声・)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 声,何也?非去则激不起•此词以去声 念 字作为领格,承上启下,表明是 设想别后的道 路遥远.
景语:寒蝉句、念去去和下阕中今宵句.
情语:都门、执手二句和更那堪等句.
3.这首词的另一特点是虚实相生,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实写:上阕询三句是实写;

雨霖铃学案

雨霖铃学案

《雨霖铃》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二、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三、学习过程:(一)复习词的知识这些知识你记住了吗?1、词又称:“”“”和“”“”“”,按篇幅分为“____ _、____ _、____ ”。

宋代词坛上形成了_____ 和_____ 两大流派。

(二)预习反馈2、柳永,词人。

原名,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

有《乐章集》。

3、给加点字注音:骤.雨()凝噎.()暮霭.()4、理解划线词的意思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三)课文赏析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写他要离开汴京(今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

(1)、分析上阕,从景和情地角度,请分别划出上阙中写景的词和抒情的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赏析下阕,重在赏析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结合具体的诗句说一说本词的写作特色:(四)延伸拓展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词的上阙没有直抒思乡之情,而是作了大量景物描写。

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描写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这首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象人思我:“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写为什么更为动人?(五)布置作业必做: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雨霖铃》2、完成优化积累运用的1、2、3、4,阅读鉴赏(一)选做:3、阅读鉴赏(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雨霖铃》预习案新人教版
高一语文《雨霖铃》预习案新人教版
《雨铃》作者:倪倩
[预习目标]
1.理解单词的相关知识2。

了解作者刘勇
3、能够明确本词句读,并熟读背诵[预习检测]
1.词的起源:词的兴起、盛行和发展达到顶峰。

词是歌词,是指可以用音乐和歌曲演
唱的诗体,也就是说,词是一种诗歌,所以它也被称为“词”、“词”等等。

2、词牌和标题: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
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58字以内),(59-90字)(91字以上)。

根据段落的数量,它可以分为,,,等等(这个词的段落被称为:或电影)。

根据作者的体裁和风格,它可以分为
4段。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排行第七,景v进士,官屯田
员外郎,世称“”“柳七”“”。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
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是婉约词派代表作家。

5.选择下列正确划分诗歌节奏的项目之一:()冷蝉/荒凉,到长/亭晚,淋浴/第一
次休息。

牵手/对视/含泪的眼睛,出乎意料地/无语/哽咽。

读着要走,千里/烟波,薄雾
重/天空宽阔。

D即使有/成千上万的/习俗,也更像是/谁/说!
6、写出《雨霖铃》中你喜欢的句子,说明理由。

并熟读背诵全词。

[我想我怀疑]
课堂学案班级:姓名:

《雨霖铃》
一、自主学习
(1)词中所写的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是,人物当时的动作是,神态是,心理活动
为(2)本词中能揭示主题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哪首诗与这首诗中的一首相似:“明镜在黎明,但云和寺庙
在变化,夜晚歌唱时月光是寒冷的”?
(4)诗词篇幅虽短,但在时间和思绪上环环相扣,步步照应。

比如“此去”对应上
片“念去去”,“酒醒”对应,“经年”对应;“千里烟波”暗合“千种风情”,“无语
凝噎”暗合。

词中也多次使用对照的手法,如“寒蝉凄切”与“无语凝噎”对照,“骤雨
初歇”与对照。

二、师生合作研究
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本词具体分析。

课堂培训班:姓名:
《雨霖铃》
阅读诗歌并完成以下练习
2
坝盛赣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我不能忍受爬得很高,面对远方。

看着我的家乡,我无法停止思考。

叹息岁月的痕迹,你为什么要留下来?美女小姐,妆楼凝望,思念几次,天空知道要回到船上。

我知道靠在
栏杆上,我很担心!
此词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稻∶坊ㄎ藓靡猓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在地球的尽头,寺庙充满了美丽。

看看晚风,梅花应该很难看。

[注]读Ruó,
意思是“摩擦”。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
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欣赏梅花的不同感受。

请选择其中一种方法
进行解释。

课后巩固班级:姓名:
“雨铃”
1、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

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
的词语的含义、内

容十分丰富,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纵豆蔻字功,青楼梦好,难以给人深刻的感情。

”与今天破败荒凉的扬州相比,杜朗的诗歌含蓄地表达了他对现在和过去的回忆。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
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十里春风”指的是扬州以前繁华的街道。

在这里,诗人对比了他面前“使荠菜
和小麦变绿”的悲伤和遗憾。

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
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2.以下诗句都是关于风景的,其中真实的是:()
①渐黄昏清角吹寒②杨柳岸晓风残月③一片神鸦社鼓④墙橹灰飞烟灭⑤枫叶荻花秋瑟
瑟⑥茅飞度江洒江郊⑦青冥浩荡不见底⑧秋天漠漠向昏黑⑨暮霭沉沉楚天阔⑩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A.②④⑧⑩B①②③⑤C⑤⑥⑧⑩D③⑥⑦⑨
3、下面各句中黑体的词指代的人正确的一组是:()①谢公宿处今尚在
② 杜郎君的奖赏如此之重,他一定很惊讶
③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④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⑤ 当孩子们见面时,他们微笑着问客人从哪里来。

⑥ 这是江南的好风景。

他们在落
花季节再次遇见你
a.①谢灵运②杜甫③刘义隆④虞舜⑤白居易⑥贺知章
b.①谢②杜牧③辛弃疾④楚怀王
⑤王昌龄⑥王之涣c.①谢灵运②杜牧③霍去病④虞舜⑤贺知章⑥李龟年d.①谢灵运②杜
牧③刘义隆④虞舜⑤贺知章⑥李白
4.“阅读万里烟波,薄雾重天阔”的正确理解是:()
a.这是词人送行情人的心理的描写。

她想到词人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
远浩渺的江面,更不舍让词人离去。

b、这是他们的心理活动。

他们想到诗人的离去,便独自漂流在遥远辽阔的河面上,更加舍不得离别。

c、这是诗人的心理活动。

诗人想象着离别后的广阔世界,并能从离别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d.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

词人想象到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江面,更不舍离开情人。

《雨铃》教案
主备人:倪倩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创作风格;
2、诵读,理解大意,背诵;
3.艺术欣赏:情景交融;缺陷与现实并存;巧妙的过渡;
4
4.理解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论
1、回忆有关离别的名句:
对于那些沮丧的人来说,这只是再见。

(姜岩的《别府》)是分离的悲伤不断切割,原因混乱。

(李煜的黑夜哭泣)如果你喝醉了,你会难过地离开。

当你离开时,浩瀚的河流被月亮浸透了。

(白居易的《琵琶行》)劝你去喝杯酒,在没有朋友的情况下离开西边的阳关。

围城戏(王伟著)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是啊!很难遇见彼此,也很难在心里“不”品味。

今天,让我们欣赏刘涌的《雨铃》,看看他是如何写《不要》的?2、刘涌及其创作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

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

至景v元年(1034年),方进士及第。

曾任屯田员外郎。

卒于襄阳。

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他的创作风格可以从历代的评论中看出: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柳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尽致,尤工于羁旅行役。


宋向峰的《乐府玉论》:“刘词曲折委婉,但有迷茫之气。

俚语虽多,但却高高在上。

刘熙载的《艺术观》:“齐青词密而流畅,清晰朴实,善于叙事。

它比前辈好,但是有很
多齐罗祥泽的样子,所以我在风的时候没有听到过。

"
周济《宋四家词选》:“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勾
勒提摄,有千钧之力。

”三、初读感知
1.听和读;(多媒体)2。

自己阅读并理解大意:
翻译:傍晚,大雨刚停,寒蝉凄切地对着长亭鸣叫。

京城门外设帐饯行时没有好的心绪,在这难舍难分的地方,在这难舍难分的时刻,划船的人摧着行船了。

拉着手,泪眼相望,竟然哽噎说不出话来。

想到我这一去千里之遥,水上雾霭朦胧,傍晚浓云笼罩着的南
方天空是多么的辽远。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怕悲伤地离别,更难忍受的是今天这冷落凄
清的秋天时节。

今晚酒醒我将在哪里?也许是在泊船的杨柳岸边,晨风徐徐,天空中悬挂
着一轮残破的月。

经年累月,就算是遇到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景物,也形同虚设。

即使有
千种愁情,又能跟谁说呢!
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