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十年通俗小说 附关于中国当代通俗的思考

合集下载

第三个十年的散文

第三个十年的散文

一、 报告文学和小品文的发展
(一)报告文学
“七七”事变激发了作家为抗日写作的热情,而当时人们渴望文 学能更加贴近现实,要求文学能迅速的反映战况,担负起传递战 斗信息,记录抗战业绩的任务,因此,报告文学成为很多作家首 选的文体。
1、新闻性战地报告 A、丘东平:《第七连场别动队》等 C、曹白:《这里,生命也在呼吸》、《在敌后穿行》等
觉玩味庸常人生。
第二讲 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
(一)《野草》作家群
1、夏绀弩 A、创作成就:《历史的奥秘》、《早醒记》、《血书》等。 B、基本主题:抨击腐朽事物和黑暗现实,批判伦理道德,力求
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C、艺术风格:善用反语,多有冷嘲风格,平易朴实中见深沉。
2、秦似 A、创作成就:《感觉的音响》、《时恋集》、《在岗位上》等。 B、主题:对抗战中的官僚统治的弊端予以揭露 C、风格:文化气息较浓,行文如同拉家常,说闲话,却诙谐精
神品质。即尊重事实,又采用了小说的艺术手法。
(二)小品文
抗战爆发后小品散文相对沉寂,新进作家较少,然而已经成名的作家 所写的散文大都比前一时期更圆熟,有更多的风致。
1、萧红 A、代表作:《回忆鲁迅先生》 B、散文与小说相互融会,以女性感觉捕捉日常的生活化细节,
随意点染,感情充沛。
2、何其芳 A、代表作:《星火集》、《星火集续编》等。 B、文风转变,从沉醉幻美转向关注现实,于深情、沉思和想
3、文风:从抗战前的生涩转向平易通脱
(四)解放区杂文
丁玲:《三八节有感》 萧军:《论同志之“爱”与“耐”》 艾青:《了解作家与尊重作家》 王实味:《野百合花》
40年代杂文的写作量相当大,很少有作家未曾涉及此领域,这是因 为在那个多难的年代,杂文这种短促突击的文体可以更直接的与现 实对话,也更能适应读者的需要;但杂文较之其他散文文体更难体 现艺术个性。这一时期的杂文大都着眼于现实批判,较少如鲁迅的 深层次的文化批判与思想批判,尽管有人提出过超越“鲁迅”的目 标,但要达到依然存在困难。

激荡三十年读书心得3篇简短版

激荡三十年读书心得3篇简短版

激荡三十年读书心得3篇简短版《激荡三十年》的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作品,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激荡三十年读书心得三十年风起云涌扑面而来,八千路英雄豪杰绝尘而去。

这是我在读了《激荡三十年》后的感喟。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不平凡的阶段。

它源起于““””后百废待兴的危急时刻,发端于国家领导人举目四望后的英明决策,是十三亿人民决绝地告别贫困、追求富裕的迫切愿望众志成城地书写了这段浓墨重彩的历史,是一个大国在三十年时间从3624.1亿元向300670亿元波澜壮阔迈进的历程。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总结、反思、表现这三十年历史的书籍、纪录片、影视剧数不胜数。

在此,我向大家推荐吴晓波著、中信出版社推出的《激荡三十年》(上、下二册)。

它以编年的体例,网罗大量的素材,以一个记者敏锐而独特的眼光,一年年、一件件、一笔笔忠实地记录了自1978年来每一年可堪载入史册的大事及人物。

年代并不久远,那些曾经在报纸上、媒体上吸引了全国经济界、企业界、政界、市场和民间的大事件、大人物、大品牌,那些耳熟能详的人名、地名、产品名,如繁花般在眼前闪现,如群星般璀灿闪耀。

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有人窥见先机,一跃而起抓住了机遇,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和急速的膨胀;有人随改革的进程,在不断廓清思路的拉锯中起起伏伏;亦有人始终站在政策的前端,捞取着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的厚利;还有更多的人,他们以自己的勤勉、奋斗在这个英雄的年代,大写英雄的历史。

掩卷沉思,这本书令我印象深刻、时常回味和思考的不仅仅是纷繁的事件和卓俊的群雄,而是以下几个问题。

我想,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他知道在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他不以自己的结论来圈囿别人的思想。

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系统、宏观、冷静地思考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规律、趋势和大局,做好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应该会有所裨益。

通俗小说发展史

通俗小说发展史

通俗小说第一个十年一.市民通俗小说鸳鸯蝴蝶——礼拜六派(鸳鸯蝴蝶派)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民国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一个文学派别,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

代表作:徐枕亚的《玉梨魂》、《雪鸿泪史》吴双热的《孽冤镜》李定夷的《賈玉怨》二.民国旧派小说1.社会小说代表作家:李涵秋,徐卓呆,程瞻庐,张恨水代表作:李涵秋的《广陵潮》(白话章回体)《广陵潮》最大的贡献是他开创了旧派社会言情长篇的体例海上说梦人(朱瘦菊)的《歇浦潮》,《新歇浦潮》。

它们录民国初期上海社会情状揭露穷形极相。

毕倚虹所著《人间地狱》包天笑的《上海春秋》滑稽体式:徐卓呆的《浴堂里的哲学家》《小说材料批发所》《万能术》程瞻庐的《茶寮小使》《葫芦》。

张恨水的《春明外史》2.武侠小说武侠小说源于古代的传奇、公案和清代的侠义小说。

代表作家及作品平江不肖生的两部武侠代表作《江湖奇侠传》和《近代侠义英雄传》。

赵焕亭的《奇侠精忠传》《大侠殷一官轶事》《马鹞子全传》等姚民哀的《山东响马传》《盐枭残杀记》3.侦探小说这类作品先是翻译,如清末《新民丛报》里就译载过《福尔摩斯探案》;后是创作,如程小青1914年的"霍桑探案’系列。

逃不出福尔摩斯的阴影,是这类中国侦探小说最大的局限。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程小青的“霍桑探案”,其中名篇《江南燕》、《神农》、《活尸》、《新婚劫》、《案中案》4.历史演义代表作有叶小凤的用明末来喻清的《古戍寒笳记》,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包天笑的《留芳记》第二个十年一.北派言情小说1.张恨水代表作品:《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通俗巨制。

《啼笑因缘》《丹凤街》又名《负贩列传》,章回体贴近现实、反映现实的作用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八十一梦》是一部社会讽刺想象小说,同时作品中还有一些荒诞表现方法,这也标志着张恨水完成了他实现章回小说体制现代化的文学使命。

2.刘云若代表作品有《红杏出墙记》、《小扬州志》、《旧巷斜阳》、《粉墨筝琶》。

中国现代文学史十七章节三个十年文学运动

中国现代文学史十七章节三个十年文学运动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解放区文学上承“五四” 新文化运动优良传统,下开社会主义文艺之先河,有 着承先启后的特殊意义。
■第十七章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运动
□“孤岛文学”
上海的外国租界是1937年11月日军攻占上海后剩 下的一个相对平稳的地区,一些进步文艺工作者利用 “孤岛”这一特殊环境,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 文艺活动,直至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外 国租界全部沦陷,才告结束。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十七讲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运动
■第十七章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运动
一、抗战文艺运动
(一)抗战文艺运动的背景和发生
1、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极具变化的政治 形势,文学随之改变了原有发展的轨道,反映时 代感、使命感。
2、1936年前后已经形成全国范围文艺界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个口号的论争”与文 艺界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第十七章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运动
2、抗战文学题材和方法的探讨 在抗战文学的热潮中,一些作家制作了不少根据道 听途说随意点染和空喊口号的“急就章”。茅盾和周扬 曾指出过这种概念化的倾向,但并未引起注意。梁实秋 在他主编的《中央日报》副刊上也批评了这种“抗战八 股”倾向,并指出也可以写“与抗战无关”的题材。稍 后施蛰存也在《文学之贫困》中相附和。 这些意见对于改变文学题材单一化,创作概念化有 积极意义,但毕竟冲淡了抗战文学的主题,加上历史的 积怨,因而遭到抗战文艺界主流的严辞反击,甚至连抗 战文艺的一些缺点也加以偏激地袒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十七章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运动
6、自由文艺思潮再批判与文艺思想的激进化 抗战胜利后,应合着政治上“第三条道路”的思 潮,回到文学岗位的原“京派”同人朱光潜、沈从文、 萧干等人开始了“自由主义”文艺的重新倡导。 虽 然这种思考对于恢复文学多元开放的文学生态具有一 定的合理性,但是不合时宜的。在新与旧、方生与未 死、反动与进步两大社会势力生死决战的历史巨变时 期来鼓吹文艺的自由与超脱,必然要受到文艺界进步 潮流的批判。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新诗】(第三个十年)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新诗】(第三个十年)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新诗】(第三个十年)第三个十年一、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一)抗战初期的新诗的特征(1)抒情内容:忠实地纪录了抗战初期的民族情绪:战斗性、宣传性写实主义诗风,记录抗战初期昂扬乐观的民族情绪。

诗歌题材领域的扩大。

健康浅露的抒情内容,宣言式直书胸臆,议论式陈词,描摹再现的叙写方式。

(2)抒情方方式:大多是直抒胸臆的宣言式呐喊与大量的议论式陈词。

民族化、大众化旧瓶装新酒:用民间形式来宣传抗战的热潮。

如老舍的《剑北篇》诗朗诵运动:主张使诗重新成为“听觉艺术”,以服务于抗战。

如高兰的《我的家在黑龙江》,光未然(张光年)的《屈原》等。

(3)叙述方式:回到了直接描摹、具体再现的简单粗陋的形式上。

散文化自由诗体田间被称为“时代的鼓手”,《给战斗者》创造了鼓点式的诗。

自由形式而有节奏。

(二)相持阶段的的新诗1.关于新诗发展方向问题的论争:有人认为,诗需要政治内容,不是技巧;诗人必须是人民的号手与炮手,时代的发言人。

讲求诗歌的艺术规律,向古典传统学习就是“开倒车主义”。

有人认为,文学应有独立的价值,主张“为文学而文学”。

也有人认为,诗歌应注意如何丰富和提高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表现力,推动现实主义诗歌走向成熟。

如力扬《我们的收获与耕耘》现代诗学的雏形:他的长篇叙事诗《射虎者及其家族》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另如艾青,为扩大现实主义诗歌思想艺术的容量,就向象征主义诗歌艺术借鉴,追求语言的暗示性和总体象征抒情手法的运用。

李广田《论新诗的内容和形式》《诗的艺术》艾青《诗论》朱自清《新诗杂话》朱光潜《诗论》卞之琳《十年诗草》多方面尝试引起诗坛的讨论和总结。

2.个性化的自觉追求1)臧克家《泥土之歌》洗净铅华的朴素美,更生活化,更纯净。

2)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深沉感情的外化,舒缓中悲壮的情思。

3)王亚平《火雾》以具体形象表现诗人战士的性格与情操。

3.七月诗派艾青影响下,胡风为中心。

1)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重要诗歌流派。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戏剧
一广场戏剧 1 国统区的无产阶级戏 剧 2解放区的红色戏剧 3九一八后的国防戏剧 4田汉洪深的戏剧创作 5熊佛西的农民戏剧实 验二剧场戏剧曹禺夏衍 李健吾袁牧之宋之的陈 白尘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
一.论争 1 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2 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问题的论争 3 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 二.文艺理论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文学创作(一)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三.文学创作(二) 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孤岛文学、沦陷区文 学。
巴金
巴金的中、长篇小说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 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一起, 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 峰。 第二个十年: 小说:内容:“青年世界” 艺术:主观性、抒情性,情感汪洋恣肆,语 言行云流水。 第三个十年: 小说:内容:1旧家庭的没落 2抗战时期现实生活 艺术:单纯、朴素、流畅中表现鲜明的感情,以 情动人是其一贯的风格。
老舍
小说:内容:市民世界 艺术:“京味”与幽默是其独 特的风格
曹禺
戏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家》五部经典 内容:追索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 人的生命存在的奥秘。 艺术:“大融合”的戏剧境界。
沈从文
小说:内容:湘西世界 艺术: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小说 体式: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 说,被称为“文体作家”。 2追求纯、真的美文效果。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现当代文学重要作家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 (1917年——1927年)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
小二黑小芹和二诸葛三仙姑的冲突是民主意识和封建意识的冲突和金旺兴旺的冲突是民主力量和乡村恶势力的冲突对这种种冲突的揭示反映了40年代抗日根据地农村中阶级斗争的新动向而小二黑和小芹在民主政权的支持下喜结良缘地痞流氓金旺兴旺在斗争大会上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糊涂落后的家长备受嘲弄后也相继认输被迫进行自我改造二诸葛收起了自己的那一套阴阳八卦三仙姑则把30年来装神弄鬼的香案也悄悄地撤去了说明了作者对历史进步倾向的准确把握
师陀的系列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萧红的《呼兰河传》, 都从多角度对国民生活方式、生活情调的表现中,流露出了对处于 文化过渡时代国人所共有的爱恨交织的文化情结。 (四)、侧重于人生探索的小说。 这一类小说主要表现知识者对人生和生存意义的求索追寻,比较有 代表性的有:钱钟书的《围城》;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巴金 的《寒夜》;李广田的《引力》;严文井的《一个人的烦恼》;夏 衍的《春寒》等,通过描写知识分子和人民的关系、中下层知识分 子的悲惨命运、抗战现实下知识青年的弱点和苦闷、以及知识青年 如何摆脱对政府抗日的幻想奔向新天地的历程。此外,一批女作家, 如张爱玲、苏青、梅娘的小说都是从女性的视角来探视女性人生, 是继庐隐、冯沅君、丁玲之后的又一代女性作家。
第四节 上海孤岛及沦陷区文艺思潮
一、上海孤岛 “上海孤岛”定义:所谓“孤岛”,指的就是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之后处 于被包围之中的上海租界。因为当时日本并未向英、法、美宣战,所以这些 租界就成为了日军侵略洪水之中的孤岛,当时有一部分留在上海租界这一类 似“孤岛”的特殊环境中的作家仍然坚持创作,并利用各种艺术形式配合抗 日救亡活动,史称“孤岛文学”,直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太平 洋战争爆发,日本进驻租界为止。 孤岛文学中戏剧运动最活跃,出现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剧作,如于伶的《夜 上海》、《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李健吾的《草莽》以及他改编的 一些外国剧作,都代表了孤岛文学时期戏剧创作艺术的水准。 二、 沦陷区 “沦陷区”定义: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结束了上海孤岛文学的时代, 纳入了沦陷区文学的轨道,在此之前,已经有了1931年“九一八”之后的东 北沦陷区文学、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的华北沦陷区文学,再加上台湾地 区文学、后来沦陷的南京、武汉、桂林、香港等地的文学,统称为“沦陷区 文学”。 沦陷区文学处于政治高压之下的"不自由"状态,所以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对乡土文学的倡导。 (二)对凡俗人生的发现和肯定。出现了“反英雄、反浪漫”的倾向。 (三)雅文学和俗文学两大文学潮流在对立中的接近趋向。 (四)由于一 些成名作家的流亡,新进作家得以出现。如华北沦陷区有梅娘、上海沦陷区

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 战时战后文学(1937年-1949年)

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 战时战后文学(1937年-1949年)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艺界抗敌协会(文协)界抗敌协会(文协)抗敌协会(文协)敌协会(文协)协会(文协)会(文协)(文协)文协)协))中国抗战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国抗战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抗战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战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体1938年武汉成立1938年武汉成立1938年武汉成立1938年武汉成立938年武汉成立38年武汉成立8年武汉成立年武汉成立武汉成立汉成立成立立大会通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会通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通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协会简章》等文件会简章》等文件简章》等文件章》等文件》等文件等文件文件件《简章》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简章》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章》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文艺,保障作家权益艺,保障作家权益,保障作家权益保障作家权益障作家权益作家权益家权益权益益文协号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协号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号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家深入现实战争深入现实战争入现实战争现实战争实战争战争争组织编写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织编写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编写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写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战文艺》1938年—1946年文艺》1938年—1946年艺》1938年—1946年》1938年—1946年1938年—1946年938年—1946年38年—1946年8年—1946年年—1946年—1946年1946年946年46年6年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日战争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战争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争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全国文艺界协会国文艺界协会文艺界协会艺界协会界协会。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n?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 ,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 ,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

鲁迅《估学横》,批驳。

n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会刊:《小说月报》。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

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n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6月。

日本东京。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
❖ 1934年10月,他们离开青岛去上海。 1934年11月30 日,萧红、萧军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第一次会面。
❖ 12月19日,鲁迅在梁园豫菜馆请客,特意将萧红、萧 军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这 些人后来都成为萧红的好朋友,对她的创作和生活产 生一定的影响。不久,叶紫、萧红、萧军在鲁迅的支 持下结成“奴隶社”,并出版了“奴隶丛书”。
❖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 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 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 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 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 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 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 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 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 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 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 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 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 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呼兰河的女儿——萧红
“……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 遇着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 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这批人马在 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 田娣。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 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
❖ 唯一能给萧红的童年带来欢乐和幸福的人物, 就是她的祖父张维祯了。这位慈祥善良的祖 父影响了她的一生,关于她对祖父的回忆是 萧红日后所能得到片刻陶醉的主要源泉。
❖ 她以充满爱慕的笔调将这位老人写进了她的长篇纪 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中:
❖ 祖父不怎么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祖 父只是自由自在的一天闲着;我想,幸好我长大 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我会走了, 我会跑了。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 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 寸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花园里。于是我也 在后花园里。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概述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概述

现代历史题材创作 主流是表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重大历史事件, 比较突出的 艺术体裁是长篇小说,不但数量可观,而且也拥有比较强 烈的个人 风格。代表作有梁斌的《红旗谱》、 杨沫的《青春之歌》、 冯德英 的《苦菜花》和《迎春花》、高云览的《小城春秋》、李英儒 的 《野火春风斗古城》、欧阳山的《三家巷》和《苦斗》、艾明之的 《火种》、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红岩》等。
“乡土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花街》 等中篇小说, “市井小说”的邓友梅的《烟壶》、《那五》, 冯骥才的《神 鞭》、《三寸金莲》,陆文夫的《小巷人物志》系列中 短篇小说等, 有以家乡纪事来揭示民间世界的汪曾祺的短篇小说,有 以家乡风情描 写社会改革的林斤澜的《矮凳桥风情》系列,有拟寓言体的高晓声的 《钱包》、《飞磨》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一. 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茅盾:代表作:《子夜》《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老舍--市民诗人 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巴金: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寒夜》
二. 左联准备期的小说--革命加恋爱的流行主题 主要代表: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田野的风》) 三. 左联青年作家群的小说--标志着现代文学在创作上真正结束了 “革命文学”的时代而向前迈进了。
新的矛盾和困惑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
“伤痕文学”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反思文学” 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 的故事》 王蒙的《布礼》、《蝴蝶》,的《天云山传奇》,张一 弓的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
女性写作在小说方面的主要作家有陈染、林白、海男和徐小斌等, 她们都在90年代写出自己的代表作,如陈染的中篇小说《无处告 别》、 《与往事干杯》和长篇小说《私人生活》,林白的长篇小说 《一个人 的战争》、《说吧,房间》和中篇小说《回廊之椅》 海外新移民题材

第三个十年诗歌

第三个十年诗歌

第三个十年诗歌依然是两股潮流,写实主义和纯诗。

但是普遍水平都很高,已经很成熟了,不会有特别偏废瘸腿的样子。

前者的成熟代表是七月派诗人群,领导是胡风,后者则是中国新诗派。

还有解放区的歌谣型诗歌,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代表。

|受到政治影响的国统区激进诗歌一开始随着抗战的爆发,诗歌进入了同声歌唱的时代,有大量宣传性的诗歌,其代表是时代鼓手田间。

但是这波运动对于诗艺的方面有所忽略,于是在对其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出现了七月派的诗歌。

到了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时期,汹涌澎湃的学潮又掀起了一波激进讽刺诗的浪潮。

①同声歌唱的时代抗战爆发以后,诗人不约而同在爱国激情的感染下,写起了战斗宣言式的诗歌,其情感总是昂扬乐观的,抒情方式多半是直抒胸臆式的呐喊,同时加入大量的议论陈词,忠实记录抗战初期的事件和民族情绪。

其又开始追求起诗歌的政治宣传作用,吸纳民间形式的尝试,诗朗诵运动(“让诗歌成为听觉艺术”)的尝试是其中比较极端的做法。

不过大部分都还是追求通俗化和散文化的诗体的,于是自由诗体在中国诗坛再次崛起,成为抗战时期诗歌形式的主流。

抗战初期最受欢迎的诗人是田间,其正是这样一个时代鼓手,其成名作是《给战斗者》。

其诗歌被称为鼓点式的诗歌,将铺垫和过渡加以省略,直接展示富有激情的特写画面,诗句精干短促,以反复出现来渲染感情,形成暴风雨般的感情和闪电般的节奏。

②对于艺术审美性的忽略之后逐渐引发诗歌评论界的思考,有力扬的《我们底收获和耕耘》,还有李广田的《论新诗的内容和形式》等文章,还有艾青《诗论》,朱自清《新诗杂话》,李广田《诗的艺术》、朱光潜《诗论》等成熟的诗评诗论著作问世,于是产生了现代诗学的雏形,等到卞之琳《十年诗草》出版,诗学的发展就激发了自觉创作的发展。

这时的诗人们又重新拾起了自己的创作个性,臧克家有《泥土的歌》,戴望舒有诗集《灾难的岁月》,其中《用我残损的手掌》被认为是他最成熟的作品。

王亚平有《火雾》而影响最大的诗派则是七月诗派。

总结中国现代文学前十年

总结中国现代文学前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的黎明——总结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10级汉本三班张欣然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一个十年从1917年到1927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文学”逐渐过渡到“新文学”,作者檄文不再受统治者严厉地控制,思想空前解放,涌现出许多著名作家与新文学。

——题记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以“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晚清裘廷梁等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以及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为背景,文学革命爆发。

但作家在此时只是模仿与借鉴世界文学,并没有出现那种足以造成整个民族思想文化向现代突变的作家。

改变这一现象的是影响中国命运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主要从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尝到思想自由;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新文化运动为这场文学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学革命为新文化运动的激流裹挟而下,势不可挡。

文学革命发动后,很快便形成规模和声势,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取得重大实绩。

首先是白话文全面推广;第二是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第三是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第四是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一)鲁迅在第一十年里鲁迅的出现成为此时迷茫的中华民族的福音,为此时麻木的中国人进行思想鞭挞,他的精神深刻的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

鲁迅拥有独立而又超前的思想,他看到了当时国民的劣性,创作出一系列代表那个时代的小说,他深刻的见解与犀利的笔触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硬汉在向全中国呐喊,他的一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更是其思想的典型。

鲁迅的《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小说总是以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进行写作,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范文5篇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范文5篇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范文5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激荡三十年》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范文5篇(一)激荡三十年指的是改革开放之年1978年至2008年的30年,是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时期。

这本书来自机器人小度的推荐,它告诉我国有企业是如何崛起的,私人经济是如何产生的,市场经济是怎么提出来的,互联网领域是如何席卷中国的……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房子、钢铁、可乐、电脑等等,他们是在何种境地下衍生出来的,这本书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

换一种角度而言,我认为,虽然我们不是一定需要知道这些事实,但去认真了解一下,可能我们会更加理解我们的国家。

即使她在很多方面让我们失望了,至少她在其他方面让我们看到了她的确很努力。

出人意料的,这本书开篇就说“此前的中国不堪回首,一场长达10年的文化浩劫几乎让国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还是要称赞这位学者的勇气,明确点出了文革的错误,还是在10年前,民众的包容性还不那么大的时候。

为了说明中国此时的窘境,我想用一些数据来表示,“在金融体系上,1978年前的中国基本上只有一家银行,没有保险公司及其他任何金融性企业,国营企业存款和财政存款之和为1089.9亿,占银行存款总额的83.3%。

”银行几乎全是国家资产,国民手中握而无一物。

感谢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的同时,还应感谢他的理解与包容,他首次向国民明确了知识分子的地位,“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在文革刚结束没几年的情况下,将知识分子纳入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不得不说小平同志眼光的犀利。

“无知”是幸运的。

“如果在1978年,我们就清楚地知道中国与世界的差距竟然有这么大,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还有追赶的勇气。

”1978年的中国人民因为闭塞,不知道自己与世界竟存在大的差距,因为无知,所以无畏。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1.1915年9月,陈独秀发表《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是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

2.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周作人、沈雁冰、许地上、王统照等等;月刊《小说月报》;写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

3.文学革命取得重大胜利是白话文推翻文言文,白话文获得全面的推广;4.创造社于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等,都是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五卅”为界分前后期,前期为艺术而艺术,后期同情无产阶级革命;5.新月社、语丝社6.鲁迅主要作品《呐喊》《彷徨》深刻思想主题:国民性与人性主题(1)对旧中国不幸人生的艺术概括(例如啊Q的不幸人生)(2)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彻底揭露(《狂人日记》《祝福》)(3)对国明精神弱点的揭露批判(阿Q精神、阿Q主义)(4)对普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隔膜,冷酷关系的揭露批判(祝福中的人们把祥林嫂的悲剧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5)对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思考(伤逝中)(6)对美好人性的赞颂(一件小事中车夫撞了人之后。

)7.小说情节,结构模式:(1)看/被看模式,例如《示众》里面因为一个示众的罪犯而引起的人们的聚集,将看与被看体现得淋漓尽致.罪犯被人看,也在看别人,而围观的人们在相互的看,又被看;(2)离去-归来-再离去的还乡模式,例如《故乡》,小时候看到的闰土形象,后来出去读书回来时再看到润土,此时的形象完全不同了,后面又离开了故乡,体现了这一模式;8.阿Q的精神特征:一般特征:遵守“男女之打防”,盲目排外;主要特征:精神胜利法,虚妄自大,麻木健忘,自轻自贱,化丑为美,欺软怕硬;9.问题小说,针对社会现象,人生问题,提出问题,试图解决问题核心,人生目的,意义,价值题材;主题:个性自由,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故事社会(问题)代表作家:冰心,庐隐,许地山10.问题小说衰落的原因:1.一般只是提出问题而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或是抽象的“爱的哲学”或是皈依宗教信仰等,削弱了作品的思想艺术力量,客观上也造成某些积极影响;2.在艺术上问题讲说比文学革命初期的作品元素,更多的摆脱了旧小说的痕迹,但作品视野比较狭窄往往承载概念化的毛病。

第五章 第三个十年的小说创作

第五章 第三个十年的小说创作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钱钟书:才学兼胜的讽刺奇才
一、生平与创作
钱钟书,江苏无锡人,他 是一位学者型作家,他的小说 创作成果并不多,只有短篇小 说集《人-鬼-兽》(1946)和 长篇小说《围城》(1947)。 虽然钱钟书的成果并不多,但 他的小说创作却标志着40年代 讽刺小说的成熟。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第五章 第三个十年的小说创作 (1938-1949)
■七月派小说 ■上海孤岛及其后的小说
■解放区小说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第一节 七月派小说 一、七月派简介 七月派是抗战时期形成的一个以小说 和诗歌为主体的文学流派。它因胡风于 抗战初期创办的文学刊物《七月》而得 名。《七月》创刊于1937年10月,1941 年因皖南事变被迫停刊。1945年,他们 又开辟了第二个文艺阵地《希望》,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遍体鳞伤,又遭烫烧,强奸而死。作者以 出众的才华,在充分展现生活本身的丰富 复杂性的同时,有力地写出了劳动妇女追 求幸福解放的坚韧意志—一种可惊的“原 始的强力”。这部小说在国统区文学界赢 得了极高的声誉,被邵荃麟认为是:“中 国的新现实主义文学中已经放射出一道鲜 明的光彩”。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七七事变,集中展现了以蒋捷三为代表的 封建大家庭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冲突中分崩 离析的过程(金素痕挟制丈夫蒋蔚祖掠夺 财产,致使蒋捷三气死,蒋家败落);下 部有八-一三抗战写到苏德战争爆发,主 要描述蒋家老三 蒋纯祖在战乱中的曲折经 历,穿插写到蒋家儿女在后方的平庸、麻 木生活以及青年一代的摸索挣扎。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现在已被公认的七月派作家,理论方 面有胡风、舒芜、阿垅;小说创作方面有 邱东平、彭柏山、路翎、冀汸。其中七月 派理论的核心代表人物是胡风,而小说方 面的核心代表人物是路翎。

第三个十年文学概述

第三个十年文学概述

第三个十年文学概述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中国的文艺思潮、文化生态和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变革和创新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中国文学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的主要特点:一、文学思潮的多元化。

60年代初期,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要脱离封建主义、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文艺路线”,并号召用“新人、新事、新语言”创造新文学。

这使得中国文学在思潮上出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文学思潮。

其中,代表性的思潮是“革命文学”、“反映时代”的文学、民间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

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针对传统文学的束缚,以及现实主义文学的铺陈、崩溃,强调个体意识,多元文化的呈现,导致在文学形式、内容、意义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二、文学中的思想与艺术的关系。

在这个时期,思想和艺术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中国文学争议的焦点。

是先有思想后有艺术?还是知行合一?这成为了中国文学作品的内在问题。

文学与文艺思潮、哲学思潮的融合,可以在许多作品中看出来,如《蛇身》、《天罪》、《瘦骨嶙峋》等。

在这些作品中,作家将自我充分融入艺术中,并将现代主义的思想和艺术手法融合进去,突破了传统文学的限制,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

同时,也将自我满足带入文学作品中,成为文学的一种风格和特色。

三、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

这个时期,中国走过历史的大事,生产力的爆发,社会的变革、革命和后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重大的事件和变革,成为了创作家们的创作素材。

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和“四人帮”的出现和消亡,成为中国文学的一个统一的历史版块。

它们既是历史的“遗产”,也是创作者当时的“生命”的记录,同时也影响了很多年后的社会和思想。

四、文学和社会生活的融合。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是在经济上的,也反映在文化上。

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文学思潮·赵树理51页PPT

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文学思潮·赵树理51页PPT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三ຫໍສະໝຸດ 十年的文 学·文学思潮·赵树理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个十年通俗小说附关于中国当代通俗的思考一般认为当通俗小说也采用常规化的现实主义写法以后,大面积的雅俗对立就变得不再可能了。

在通俗的一面,它往雅的方面移动,主要是加强了其现实批判性,加强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探索精神,其文体形式和审美情感也渐渐向雅的方向转化,其代表是予且。

在高雅的一面,为了争取更多读者,其也将自己往俗方面发展,比如张爱玲。

这一时期通俗作家已经基本上是在新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新人了,其作家多半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另外,这一时期通俗小说发展的成果,基本上被港台文学所继承,对东南亚华语文学影响也颇大。

于是在这一时期,介于雅俗之间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

这段时间的报刊杂志也呈现出雅俗共赏的状况,其代表是《万象》,这是有名的通俗文化月刊,在与旧传统不截然断绝的状况下,调和新旧关系,在和通俗小说不断绝的情况下,还刊登不少文艺色彩很浓的作品。

一般认为在沦陷区的通俗文学产业力量最为强大,国统区是新文学创作力量最强的区域,解放区的雅俗共赏则是在政治力量推动下进行的,而沦陷区的通俗小说产业才是最时兴的。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通俗文学是在这个时期才建立起来的。

|社会言情小说社会言情小说这个题材,新文学作家写,通俗小说作家也写,大多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或许有的雅多一点,有的俗多一点,但却并不能泾渭分明地区分开。

其代表有两位,张爱玲和予且。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作家。

他们的小说被称为新市民小说,历来被人称为新鸳鸯蝴蝶体,新洋场小说等。

张爱玲,其小说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大都市中旧式大家庭的丑陋,城市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现代的转变,但是其中的人们的习惯和观念依然是传统的封建的,另一方面则是写女性在这样的环境中所处的生存困境,主要写她们的毁灭和挣扎。

其小说虽然取材偏狭小,但是在心理深度的开掘上达到一定的深度。

其小说能在叙述中运用联想和意象,有现代派印象主义的痕迹,而构造故事和叙述风格又有极强的市井小说的风格,达到了雅俗中外古今的融合混同。

其有《传奇》集,成名作是《倾城之恋》,除此以外,还有《金锁记》《白玫瑰与红玫瑰》,《连环套》等。

予且,抗战后进入写作的高峰,其有长篇《女校长》《乳娘曲》,短篇集《七女书》等,还有一系列纳入“百记”计划的作品,比如《试婿记》《觅宝记》《拒婚记》等。

其主要写大都市中形成的“物质”观念,常常写浪漫婚恋明明白白地沦落为一种生存的手段,从经济的一面而创作某种意义的“反言情”。

其小说能把新文学的创作方法通俗化,心理分析等写得连一般大众都能看得懂。

其尤其强调趣味性,追求情致等。

除了他们两个以外,还有不少小说家。

张恨水,这一时期把通俗小说创作志趣的严肃性提高到从来没有过的程度,几乎尝试了通俗文学展示社会的各种功能,《大江东去》是较早的抗战+言情的小说,《虎贲万岁》是新闻纪实的写法,《八十一梦》是幻想型的忧患讽刺,《魍魉世界》《五子登科》是对国民党官僚的讽刺,《巴山夜雨》是对知识分子精神物质困境的展示。

另外说一句,这时候还要说其“把通俗小说表现社会的本事膨胀到了极致,违背了游戏娱乐功能”这种屁话,有立场的文学研究者当真是不好伺候啊。

刘云若,有《粉墨琵琶》《小扬州记》,写复杂的人性表现。

秦瘦鸥的《秋海棠》红极一时,其故事虽然像是旧式言情的样子,但是叙述的重点放在秋海棠的人生悲剧上,全书以悲情动人,主题严肃,故事讲述一丝不苟,又不忘发掘人生意义。

作者在大学中任教,故事也改编自新闻,其中的趣味性依然满足一般市民的需求,显示了社会言情现代化的水平。

(这些句子塞给雨果之类也不为过吧,还要暗讽一句“骨子里的情调是通俗的”,果然有立场的文学评论者巨TM难伺候)和张爱玲相仿的有苏青和梅娘。

苏青有《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还有中篇《歧途佳人》,主要写一个现代女性,如何摆脱家庭妇女的命运,走向职业妇女的道路。

其成功主要是在内容上,坦率地表达一个城市新妇女的经历,还带着点忧伤和无奈,尤其能引发共鸣。

其叙述平实细致,带有实录的风格,并没有什么特别技巧。

梅娘,主要写官商大家庭中女性的生活状态,其代表是水族系列小说,中篇《蚌》《鱼》《蟹》,讲究标题的象征性,表示对生存困境的注视,其故事和行文都有相当的可读。

另外,她是华北东北地区活跃的作家。

先锋和通俗的混合也有代表,其为徐讠于和无名氏,他们的小说带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的特色,但是又能一定程度上满足通俗市民读者的需求。

而且通俗市民读者的品位本身也在提高过程中。

徐讠于赴法国留学哲学前,有中篇《鬼恋》,一举成名,归国之后,又有《荒谬的英法海峡》《吉卜赛的诱惑》《精神病患者的悲歌》等中篇,之后有长篇小说《风萧萧》。

后来其到香港继续创作。

其善于编织充满异域风情的传奇故事,又能将其上升到严肃抽象的地步,充满着哲理,其名言“小说是书斋的雅静和马路的繁闹融合的艺术”,大俗大雅在他的创作中结合在一起。

其叙述技巧上很现代,多使用象征手法,在心理体验上很出色。

无名氏,有无名丛刊和无名书初稿,包含十余种小说。

其抗战时期发表的《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非常成功,根据作者自述,其采用“媚俗手法”,是为了向“自命拥有广大读者的成名文艺作家挑战”,其爱情悲剧中加进生命探索的意味,女性角色的刚烈彻底和男性角色的妥协对照,显示出很深的意旨。

后来隐居杭州后转向先锋写作,在无名书初稿中的七部长篇都是先锋性很强的作品。

|北派武侠小说北派武侠崛起,一般有“北派四大家”或者“北派五大家”的说法,是还珠楼主、宫白羽、郑证因、王度庐和朱贞木五人,各自有各自的创作风格。

这些人的创作将武侠这个题材近乎完全现代化,一手为后来港台武侠,尤其是台湾武侠的兴盛奠基。

其表现武侠社会的现代社会的困境,以武侠的世界进行现实批判,其故事也大多具有现代性的思考,人道主义等已经很普遍了。

而早先章回体的套路格式已经近乎完全消融了,叙述人称的多变,描写能力的加强,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形式大量运用,其写作体例已经完全拥抱了现代的体制。

还珠楼主继续创作《蜀山剑侠传》,开辟了仙侠这个类型,在文化资源运用和主题境界上,都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上的顶峰。

宫白羽的成就主要是社会武侠小说,受到现实主义的影响,主要用武侠的题材来描摹当时的社会。

其和五四时期的许多作家都有良好的关系,后来在报刊的邀请下走上武侠的创作,其成名作是《十二金钱镖》。

有趣的是,这部作品的前一回半是基友郑证因代写的,然后他顺着写补完。

其著名的武侠小说还有《联镳(biao1)记》《武林争雄记》《偷拳》等,主要写现代实际生活中的武师镖客,写他们的英武敬业,也写他们现实处境的可怜可悲,这样一定程度就把理想化的侠消解了。

其成就是全面的,写社会、感情、武功、侠义精神都有成就。

郑证因走的是技击武侠小说的一脉,也带有帮派武侠的特点,其本人本身就会武。

其有《鹰爪王》和后续的很多作品。

他的作品写天津黑社会中的技击,几乎不涉及男女爱情,其写武有技击的功底,但是又加以虚化,对后续硬派的武侠很有影响。

王度庐以悲情武侠著称,属于言情武侠,有《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五部小说写三个悲情的故事,构成了所谓的鹤-铁系列。

江南鹤和阿鸾之间的悲剧是因为世仇酿成,李慕白俞秀莲的悲剧是由义的过分抬高酿成,罗小虎和玉娇龙则是因为门户造成,其爱情悲剧具有性格悲剧、社会悲剧、乃至命运悲剧的特点。

其还有《洛阳豪客》《风尘四杰》,后者几乎是对天桥平民的现实主义刻画了。

朱贞木,也写奇情武侠,格调奇诡,有《七杀碑》《魔窟风云》《罗刹夫人》,后面两本写苗疆历史背景下的武侠故事,也有历史武侠的特点。

侦探小说在此时发展不良,这主要是因为文化土壤不足,以至于完全沦为武侠的一个亚类,比如孙了红的鲁平系列,写一个类似于盗匪豪侠的反侦探形象,有《血纸人》《三十三号屋》等。

|附录一些思考,关于当代通俗的。

绝大多数都是胡话。

①要想发展就要扎根大学生群体这个群体,有钱有闲,有钱不是重点,重点是有闲工夫,还有一定文化水平,而且还处于前职业状态,激情又还没消退好忽悠,是最适合做行业劳动力再生产的。

所以通俗小说要想发展,就必须要做好大学生社团的工作,把兴趣社团和职业化路径打通。

其中史哲社科更加重要,可以给文艺创作提供更多知识性文化资源,中文系则要徐徐图之。

因为只有中文系是唯一指定教育机构,但是它积重难返,受到新文学传统影响太大,学院派是肯定聊不来的,不能把期待放在他们身上。

打入其中的切口,我觉得文论是更合适的。

②和其他艺术相比的成本优势小说相比于其他当代大众文艺,其吸纳劳动力和产业发展的优势还是在成本低廉上,一个人一台电脑就能工作,对设备的要求小。

相比于小说这种文字体裁的文艺产业,无论是影视行业还是游戏行业,资本和技术的密集程度都要更高,因而入职门槛高——你很难听说某资深观众或者资深玩家轻易参与产品开发,但是对于小说来说,经过相对短暂的训练,劳动者就能快速成熟。

而且其他行业的受众在无法直接参与生产的时候,其生产愿望是未被释放的,如果小说行业能够提供这种渠道和机会(事实上已经提供了),使得这些受众可以在通过模仿等形式释放出来,确实是一笔客观的生产资源。

另外,如果小说产业没法抓住这十几年的短暂窗口期,等到影视之类的行业真正成熟,没能完成统一和转型,那就一切休提,等着做其他行业的附属,跟在别人屁股后头吃灰吧。

③通俗小说的寻根如何名正言顺地进入文学系的教育中,使得文学系成为整体通俗业界的一个再生产环节呢?日漫的做法好像是另起炉灶,直接建设附属于业界的职业学校,不过这样也就限制了发展,永远高不上去,还有品位下跌之虞。

这个名正言顺就是之前说的,将当代的通俗纳入20世纪整个世界的通俗文学史当中,纳入中国长期被忽略的通俗史中,要为当代的通俗“寻根”,寻到了,就能名正言顺大摇大摆地走进殿堂里去了。

以前谈过,不再赘述。

④社会文化任务新文学被确定为中心,形成快速发展的浪潮,这是由于新文学承担了白话文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任务。

要想进一步发展,搭上社会思潮的便车是个还算不错的注意,但是具体怎么做不知道了。

但是科幻在这一点上做的就挺好,和科学教育唯科学主义等结合得比较紧密,虽然现在已经不行了,但借着这股风气也是很有发展的。

⑤雅俗共赏的品位打铁还要自身硬,这一点我想是最重要的。

还是要探索和发展现有通俗类型的潜力,开发新的雅俗共赏的类型题材,形成一个不高也不低的整体品位——太低了没有潜力,也很难吸引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劳动者参与,太高了等同于自绝生路,在再生产方面会很弱势,最好的就是一种雅俗共赏各取所需的综合性审美,既有趣味性,还能在趣味性中开掘更深的东西。

这也是以前枪城评论《庆余年》所秉持的指导思想,要有思想,但是要在轻松中情不自禁地领着你稍微思考一点,这就很合适。

伴随着文学内部的品位,还需要的就是建设成熟而现代的场域体制,评论评奖正常的资本交换(主要是政治资本文化资本等)还有更多样化的曝光和盈利机制,以及更合理的行业内收入分配以及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等等都要以此为核心跟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