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十年通俗小说 附关于中国当代通俗的思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个十年通俗小说附关于中国当代通俗的思考

一般认为当通俗小说也采用常规化的现实主义写法以后,大面积的雅俗对立就变得不再可能了。在通俗的一面,它往雅的方面移动,主要是加强了其现实批判性,加强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探索精神,其文体形式和审美情感也渐渐向雅的方向转化,其代表是予且。在高雅的一面,为了争取更多读者,其也将自己往俗方面发展,比如张爱玲。这一时期通俗作家已经基本上是在新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新人了,其作家多半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另外,这一时期通俗小说发展的成果,基本上被港台文学所继承,对东南亚华语文学影响也颇大。

于是在这一时期,介于雅俗之间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

这段时间的报刊杂志也呈现出雅俗共赏的状况,其代表是《万象》,这是有名的通俗文化月刊,在与旧传统不截然断绝的状况下,调和新旧关系,在和通俗小说不断绝的情况下,还刊登不少文艺色彩很浓的作品。

一般认为在沦陷区的通俗文学产业力量最为强大,国统区是新文学创作力量最强的区域,解放区的雅俗共赏则是在政治力量推动下进行的,

而沦陷区的通俗小说产业才是最时兴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通俗文学是在这个时期才建立起来的。

|社会言情小说

社会言情小说这个题材,新文学作家写,通俗小说作家也写,大多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或许有的雅多一点,有的俗多一点,但却并不能泾渭分明地区分开。其代表有两位,张爱玲和予且。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作家。他们的小说被称为新市民小说,历来被人称为新鸳鸯蝴蝶体,新洋场小说等。

张爱玲,其小说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大都市中旧式大家庭的丑陋,城市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现代的转变,但是其中的人们的习惯和观念依然是传统的封建的,另一方面则是写女性在这样的环境中所处的生存困境,主要写她们的毁灭和挣扎。其小说虽然取材偏狭小,但是在心理深度的开掘上达到一定的深度。其小说能在叙述中运用联想和意象,有现代派印象主义的痕迹,而构造故事和叙述风格又有极强的市井小说的风格,达到了雅俗中外古今的融合混同。其有《传奇》集,成名作是《倾城之恋》,除此以外,还有《金锁记》《白玫瑰与红玫瑰》,《连环套》等。

予且,抗战后进入写作的高峰,其有长篇《女校长》《乳娘曲》,短篇集《七女书》等,还有一系列纳入“百记”计划的作品,比如《试婿

记》《觅宝记》《拒婚记》等。其主要写大都市中形成的“物质”观念,常常写浪漫婚恋明明白白地沦落为一种生存的手段,从经济的一面而创作某种意义的“反言情”。其小说能把新文学的创作方法通俗化,心理分析等写得连一般大众都能看得懂。其尤其强调趣味性,追求情致等。

除了他们两个以外,还有不少小说家。

张恨水,这一时期把通俗小说创作志趣的严肃性提高到从来没有过的程度,几乎尝试了通俗文学展示社会的各种功能,《大江东去》是较早的抗战+言情的小说,《虎贲万岁》是新闻纪实的写法,《八十一梦》是幻想型的忧患讽刺,《魍魉世界》《五子登科》是对国民党官僚的讽刺,《巴山夜雨》是对知识分子精神物质困境的展示。另外说一句,这时候还要说其“把通俗小说表现社会的本事膨胀到了极致,违背了游戏娱乐功能”这种屁话,有立场的文学研究者当真是不好伺候啊。

刘云若,有《粉墨琵琶》《小扬州记》,写复杂的人性表现。

秦瘦鸥的《秋海棠》红极一时,其故事虽然像是旧式言情的样子,但是叙述的重点放在秋海棠的人生悲剧上,全书以悲情动人,主题严肃,故事讲述一丝不苟,又不忘发掘人生意义。作者在大学中任教,故事也改编自新闻,其中的趣味性依然满足一般市民的需求,显示了社会

言情现代化的水平。(这些句子塞给雨果之类也不为过吧,还要暗讽一句“骨子里的情调是通俗的”,果然有立场的文学评论者巨TM难伺候)

和张爱玲相仿的有苏青和梅娘。

苏青有《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还有中篇《歧途佳人》,主要写一个现代女性,如何摆脱家庭妇女的命运,走向职业妇女的道路。其成功主要是在内容上,坦率地表达一个城市新妇女的经历,还带着点忧伤和无奈,尤其能引发共鸣。其叙述平实细致,带有实录的风格,并没有什么特别技巧。

梅娘,主要写官商大家庭中女性的生活状态,其代表是水族系列小说,中篇《蚌》《鱼》《蟹》,讲究标题的象征性,表示对生存困境的注视,其故事和行文都有相当的可读。另外,她是华北东北地区活跃的作家。

先锋和通俗的混合也有代表,其为徐讠于和无名氏,他们的小说带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的特色,但是又能一定程度上满足通俗市民读者的需求。而且通俗市民读者的品位本身也在提高过程中。

徐讠于赴法国留学哲学前,有中篇《鬼恋》,一举成名,归国之后,又有《荒谬的英法海峡》《吉卜赛的诱惑》《精神病患者的悲歌》等中

篇,之后有长篇小说《风萧萧》。后来其到香港继续创作。其善于编织充满异域风情的传奇故事,又能将其上升到严肃抽象的地步,充满着哲理,其名言“小说是书斋的雅静和马路的繁闹融合的艺术”,大俗大雅在他的创作中结合在一起。其叙述技巧上很现代,多使用象征手法,在心理体验上很出色。

无名氏,有无名丛刊和无名书初稿,包含十余种小说。其抗战时期发表的《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非常成功,根据作者自述,其采用“媚俗手法”,是为了向“自命拥有广大读者的成名文艺作家挑战”,其爱情悲剧中加进生命探索的意味,女性角色的刚烈彻底和男性角色的妥协对照,显示出很深的意旨。后来隐居杭州后转向先锋写作,在无名书初稿中的七部长篇都是先锋性很强的作品。

|北派武侠小说

北派武侠崛起,一般有“北派四大家”或者“北派五大家”的说法,是还珠楼主、宫白羽、郑证因、王度庐和朱贞木五人,各自有各自的创作风格。这些人的创作将武侠这个题材近乎完全现代化,一手为后来港台武侠,尤其是台湾武侠的兴盛奠基。其表现武侠社会的现代社会的困境,以武侠的世界进行现实批判,其故事也大多具有现代性的思考,人道主义等已经很普遍了。而早先章回体的套路格式已经近乎完全消融了,叙述人称的多变,描写能力的加强,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形式大量运用,其写作体例已经完全拥抱了现代的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