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内容包括商朝的青铜文明以及甲骨文的发现。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本课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两个概念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商朝的历史背景、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以及甲骨文的演变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商朝的历史背景,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商朝的青铜文明,认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掌握甲骨文的特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提高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甲骨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和意义。

2.难点: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

2.图片展示法: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甲骨文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及资料。

2.制作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商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出现时期。

2.呈现(10分钟)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材分析本课在于使学生对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

首先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子目中,介绍了自夏至西周重要的手工业青铜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以及其他手工行业如陶瓷业、漆器制造业、玉器制造业及酿酒业的概况;第二个子目“甲骨文记事”中介绍了甲骨文的发现和地位;最后,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这一子目明确了甲骨文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和甲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古中国的文明发达。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五、教学过程1、青铜制造业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2、青铜制造业鼎盛于:商周时期3、青铜制造业中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4、青铜制造业的特点: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分布范围广探讨: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而在这个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统称为“青铜文明”。

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器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

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

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

过渡: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到文明时代的标志,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从何时开始的?最早的文字是什么?展示:二、甲骨文记事1.什么是甲骨文?谁最早发现了甲骨文?(指导学生看书24页25页相关文字,找出问题答案)教师:王XX(清):一片甲骨惊天下他是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

问题: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到哪些方面?甲骨文的地位如何?展示:(1)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等方面、(2)是中国已发现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现、发展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青铜器的制作技术、种类和用途,以及甲骨文的起源、结构和演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培养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图片、文字资料等多媒体资源来直观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

同时,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和加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的制作技术、种类和用途,掌握甲骨文的起源、结构和演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制作技术、种类和用途,甲骨文的起源、结构和演变。

2.难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2.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物图片:准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实物图片,以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2.文字资料:收集与青铜器和甲骨文相关的文字资料,以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3.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如夏商西周的更迭,引起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并提出问题,如青铜器是什么?甲骨文是什么?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与青铜器和甲骨文相关的文字资料,并回答问题,如青铜器的制作技术、种类和用途,甲骨文的起源、结构和演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青铜器和甲骨文,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图片、文字资料等多种方式,直观地感受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掌握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

2.难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美。

2.讲授法:教师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演示。

2.提前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知识。

3.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授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内容教材P23~P26,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目标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重点难点重点:学生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老师:中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创制了文字的国家。

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独树一帜,它结构复杂,被誉为方块字。

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语是其中一种。

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请打开教材23页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板书一、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其实,商代留下的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文明成就不止甲骨文还有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我们在电视上或参观博物馆一定见过不少青铜器。

关于青铜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想知道有关青铜器的什么?请小组讨论后提出至少三个感兴趣的问题。

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最有助于我们了解青铜器。

老师:1.首先应该明确商代是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时期。

2.什么是青铜器?3.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4.不同种类的青铜器调配铜和锡的比例是一样的吗?5.代表作司母戊鼎。

设问假设你是博物馆的文物讲解员你该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件文物请写出简介。

不超出80个字。

老师请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做解说员。

6.这样大型的青铜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说明了什么?主要老师讲解制造过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现、发展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独特魅力,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认识相对较浅。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西周的更迭等基础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现、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现、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2.难点: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2.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使学生直观地感受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

3.讨论法: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4.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实例,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与青铜器和甲骨文相关的图片资料。

4.实物: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实物或模型。

5.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商朝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高峰期,商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青铜器的主要材料是铜和锡,经过多次熔炼、铸造、打磨等工艺制作而成。

商代青铜器的形状奇伟,花纹瑰丽,其中最著名的青铜器之一是司母戊鼎。

2.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和用途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之一,它是在商王武丁时期铸造的。

司母戊鼎高1.33米,重875公斤,是中国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

它的造型独特,花纹精美,是商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代表之一。

司母戊鼎的用途是祭祀时用来盛放食物和酒水的。

二、甲骨文的演变和意义1.甲骨文的起源和历史地位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

它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诞生和发展,对后来的汉字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2.甲骨文的构字方法和意义甲骨文的构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和会意等几种。

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含义和用法,通过研究甲骨文,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

同时,甲骨文的研究也为后来的汉字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搜集资料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和范例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收集青铜器相关资料和图片来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和用途,通过模拟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来体会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精神,通过质疑解疑的活动来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构字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成就和甲骨文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同时,学生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甲骨文构字方法和认识今天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国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甲骨文的特点是形体古朴、笔画简单、结构规整、纹理清晰,具有一定的象形性和指事性,而且它的语言表达方式非常简洁、生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甲骨文的图案和文字,让学生感受甲骨文的神秘和古老,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商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是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价值。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认识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青铜器和甲骨文这类古代文化遗产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图片和文字中获取信息,激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同时,学生可能对甲骨文的刻写技巧和应用感兴趣,可以在教学中适当拓展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价值,认识甲骨文的形态、刻写方法和应用场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认同,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价值,甲骨文的形态、刻写方法和应用场景。

2.难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形态和特点。

2.讲授法:教师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相关知识。

3.讨论法:分组讨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话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模拟甲骨文的刻写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或模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3.准备甲骨文刻写工具(如小刀、毛笔等),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和甲骨文。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形态和特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设计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点到线寻找历史规律的能力;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像,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真实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高度智慧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与甲骨文难点:从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的内容及其造字特定又是什么呢?(二)、讲授新课(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铅熔化后按照一定比例合成合铸而成的器具,颜色为青绿,故称“青铜”。

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用途:饮食,祭祀,军事2、我国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的阶段:(1)、出现:原始社会后期地点: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出现了铜器。

代表: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2)、发展——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礼器是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食器:乐器:兵器酒器生产工具繁荣丰富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内容包括夏商西周的青铜器文化以及甲骨文的产生和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我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独特魅力,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青铜器和甲骨文作为古代文化的代表,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的青铜器文化,掌握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了解甲骨文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2.甲骨文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阐述其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展示法: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讨论法:学生就青铜器和甲骨文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青铜器和甲骨文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点和内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内容。

3.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古代文化的瑰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价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讨论: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扮演了哪些角色?其制作工艺对后世有何影响?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青铜器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加深对青铜器文化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甲骨文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情况。

2.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

重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难点:甲骨文的简况介绍及文字的演变。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 青铜器的高超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工艺青铜是红铜与铅、锡的合金。

由青铜的合金铸造的器具,因颜色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器。

出现时期:原始社会末期用途:饮食、祭祀、军事。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乃至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_商_朝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最重的青铜器。

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立人像,反映商代巴蜀文化。

2. 甲骨文___商朝__时出现的刻在__龟甲__和_兽骨上的文字,记录和反映了___商____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商朝__朝开始。

甲骨文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文字仍是以字为基础的形符文字。

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延用,是汉字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

四、合作学习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1.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

简介:甲骨文的发现。

清末的王懿荣无意中看到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

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么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1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CBA总冠军奖杯,是一尊极具中国文化精髓的奖杯——中国篮球至尊鼎。

鼎重约10千克,高45厘米,底座为边长22厘米的正方形,底座正面刻有“中国篮球至尊鼎”和“CBA联赛总冠军牟作云杯”字样。

这座奖杯是仿造青铜器小臣缶方鼎模型而造的。

CBA总冠军的奖杯为什么选用鼎的造型?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吗?古代的青铜礼器有哪些作用和用途呢?让我们进入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来一探究竟吧。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教师:阅读教材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学生:我国在黄河流域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 000-4 000年的铜器,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图片展示教师:结合教材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教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学生:祭祀、酒具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入,介绍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由来和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青铜器的历史发展,包括青铜器的制作方法、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和青铜器的艺术特点等。

第三部分介绍了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包括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形式和内涵和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等。

第四部分介绍了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指出商代文化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和由来2. 了解青铜器的历史发展、种类和用途,掌握青铜器的艺术特点3. 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形式和内涵,掌握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4. 了解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掌握商代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 帮助学生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3. 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心2.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三、教学重点1. 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意义2. 青铜器的历史发展、种类和用途,青铜器的艺术特点3. 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形式和内涵,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四、教学难点1. 甲骨文的形式和内涵2. 商代文化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五、教学方法1. 活动导入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自己得到一些启示,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路径。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内涵和意义,更好地理解商代文化的特点。

4. 课堂互动法: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课件展示法、图表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A.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商代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并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吗?它们在商代有什么作用?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自己得到一些启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角色体验:如果国宝会说话,让我们一起聆听!人们都视我们为国宝,都以我们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和象征,可是你们知道我们的身世和历史渊源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图片展示夏朝: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商朝:见课件展示图片西周:西周利簋,高28厘米。

有4行共计32字铭文,记载周武王在甲子日上午击败商王军队的史实。

2.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青铜器的功能有哪些?提示: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青铜器是由哪些金属元素构成?答: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故称青铜。

青铜器采用哪种铸造技术?答: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司母戊鼎有何历史地位?答: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商代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答: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4.教师小结: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制造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目标导学二:甲骨文1.图片展示:殷墟甲骨文2.教师讲述:(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甲骨文的发现情况及记载内容。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有哪些?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4.教师强调:甲骨文首次被发现是在清朝,记载的是商朝、西周社会的内容。

5.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目标导学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教师讲述: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内容是商朝的青铜文明以及甲骨文的出现。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本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两个概念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理解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在商朝的地位,掌握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史料,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和史料实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明的灿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在商朝的地位;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价值。

2.难点:甲骨文的结构和书法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2.展示法:教师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引导学生直观认识。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理解。

4.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模仿甲骨文书写。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实物或模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内容。

提问:“你们对这些物品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实物图片,详细讲解它们的种类、特点及历史价值。

同时,介绍甲骨文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它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理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含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含反思)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二、甲骨文记事(重点)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2.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有1500个以上。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知识拓展】金文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课时教案
课题:第 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课时总第个教课设计
课型:新授
21 世纪教育网
编写时间:年月日履行时间:年月日
课程目标:认识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21 世纪教育网
知识与能力标注: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认识
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经过认识汉字的演变,培育学生从点到线找寻
21 世纪教育网
历史规律的能力;经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锻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培
养学生历史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
经过“甲骨文 ---汉字,汉字 -- 甲骨文”正反双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
增强对今日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踊跃展开采集青铜器有关图
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经过展览、解说、想象,增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
文化珍宝的认识;经过对司母戊鼎锻造过程的资料阅读及想象,能剖析总
结出中国古代办感人民的聪慧才华和共同合作的精神。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健康的审美情味。

经过对本课的学习,能真切地感觉到“中华
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芒绚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长的,中华民族是高度
智慧的”,进而增强民族骄傲感,增强复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

教课要点: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21 世纪教育网
教课难点: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为何是商王权利的象征。

教课器具: PPT
教课方法:
多媒体教课,学生在阅读、察看、议论中感知历史,自主得出历史结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商朝是谁成立的吗?甲骨文和青铜器是商朝文明中最
拥有典型意义的两个代表,今日我们就走进甲骨文和青铜器,来认识它们。

【新课教课】
一、甲骨文
教师第一指引学生阅读本目课文,找出本目的主要知识点。

经过学生
讲话,最后确立本目有关甲骨文的主要知识点以下:①殷墟出土。

②是刻
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③和今日的汉字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④记录了
商王的活动,反应了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
开始。

多媒体打出《商朝期间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域图》,让学生找出殷墟
的地点。

增补资料介绍甲骨文出土的状况。

发问:王懿荣为何能发现甲骨文
呢?学生经过议论讲话,教师可归纳为:①王懿荣具备必定的专业知识,这
是他平时勤苦学习、累积的结果。

②王懿荣注意察看和思虑,因此可以在
很平时的平时生活中做出重要的科学发现。

多媒体打出商朝“全形卜甲”和“牛骨刻辞”的图片,要修业生仔细
察看。

问:同学们在这些图片上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观看后,分组议论,而后每
组由一个代表讲话。

综合后,得出以下结论:①形状不一样,有的像龟甲,有的像兽骨。

②上边有文字,并且不是写的,是刻在上边的。

③上边有很多不规则的裂纹。

④上边的文字有的多,有的少。

教师依据前两点得出“甲骨文”的观点,并重申文字是刻上去的。

用多媒体在商朝“全形卜甲”和“牛骨刻辞”的图片中选出几个甲骨
文字,放大后要修业生辨识;用多媒体打出它们相对应的今日的汉字后,
请学生说说它们的造字方法。

多媒体显示一个刻有文字的甲骨,并打出其已被认出的文字,介绍甲
骨文字的内容。

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二、青铜工艺
要修业生阅读第二目“青铜工艺”。

教师帮助学生落实青铜技术产生、
发展和走向鼎盛的时间。

多媒体从多角度展现司母戊鼎,同时选择局部展现它的纹饰。

观看后,要修业生说说对它的感觉。

学生议论后讲话,教师注意落实两点:①造型
宏伟。

②纹饰古朴。

多媒体展现四羊方尊、铜象尊、大盂鼎图片,并适合增补资料,指导
学生赏识,说明青铜器的造型除了宏伟外,还有精巧的一类。

在教师的启
迪下,学生归纳前方所见的鼎有司母戊鼎和大盂鼎,四羊方尊、象尊。


此,教师再次要修业生归纳青铜器的种类,进而说明青铜器种类众多。

教师发问:同学们在方才看到的各样青铜器中,是否是见到了生产
工具呀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在商朝青铜器为何没有宽泛地用于生产
呢?学生议论后,教师重申:这主假如因为青铜在当时仍是稀罕的,它比较
名贵。

多媒体再次展现司母戊鼎,并发问:青铜这样名贵,为何要拿这样
多的青铜铸这么大的一个鼎呢 ?这说了然什么 ?
教师从这个鼎是用于祭祀的,启迪学生进行议论,认识到商周期间权
力的继承主假如经过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来确立的。

因此对祖宗的祭祀过
程,也就是权利的认可过程。

雄大的鼎也就是预示着权利的强盛、牢固。


师解说“司母戊”三字的含义。

多媒体再次展现司母戊鼎,要修业生归纳它所反应的历史现象。

学生议
论后,教师注意从三个方面进行提示:①在青铜工艺方面;②在社会政
治方面:司母戊鼎是当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利的象征。

③在文字方面:它是甲骨文字的发展。

教师总结: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
要标记,人们称夏商周期间为青铜时代。

三、金文
教师要修业生阅读本课第三目“金文”,认识金文的观点和价值。

教师
利用多媒体就“夏”与“学”两个字,联合课本的小字部分,来
介绍甲骨文、金文与今日汉字的联系。

【本课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商朝文明的两项重要标记:甲骨文和青铜器,认识了
我们的先人在 3000 多年前就已有成熟的文字,而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充足表现了商朝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水平,反应了我国人民的勤奋
与智慧。

教课(后记)反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