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标准操作程序

合集下载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方法、染色体组型分析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方法、染色体组型分析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方法、染色体组型分析一、实验背景1、Carnoy固定液:固定液的重要特性是能迅速穿透细胞,将其固定并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还要能够增强染色体的嗜碱性,达到优良染色效果。

单纯的固定液一般难以达到这些要求,因此在实验中使用两种混合的固定液。

由于Carnoy首先使用的甲醇和冰乙酸混合液而称其为卡诺氏固定液。

Carnoy固定液(甲醇∶冰乙酸=3∶1)每次使用前需临时配制,长时间放置影响固定效果,固定时间15min至24h,冰箱、室温均可。

必要时可改变甲醇和冰乙酸的比例,冰乙酸比例增加,利于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但易导致细胞破裂、染色体散失。

2、低渗液(hypotonic solution)低渗液是指渗透压和离子强度均低于正常细胞生理条件的溶液,渗透压低于组织液,与外周血混在一起时,水分迅速进入细胞,使其膨胀,甚至破裂,获得分散良好的染色体分裂象。

常见的低渗液:水、低渗的柠檬酸钠或氯化钠、甘油磷酸钾(0.65mol/L)、氯化钾(0.075mol/L)等。

低渗效果取决于低渗液的化学组成、低渗的温度和处理时间。

低渗处理是凭借反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黏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

实验室中一般选用0.075mol/L KCl为低渗液,其优点有:①染色体轮廓清楚,可染色性强,染色时间短。

②用于显带染色时能充分显示带型特点。

低渗处理为37℃,25~30min,以预实验条件为准。

2、肝素N-硫酸和艾杜糖醛酸含量较多的一种糖胺聚糖,由D-β-葡糖醛酸(或L-α-艾杜糖醛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形成重复二糖单位组成的多糖。

肝素是一种抗凝剂,是由二种多糖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

2、PHA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是一种有丝分裂原,主要用于激活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不仅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白介素-2和干扰素;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抗体。

血细胞形态4分析

血细胞形态4分析

8)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多发性骨髓瘤,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9)泪滴形红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 10)裂红细胞:红细胞碎片,DIC、严重 烧伤 11)红细胞形态不整:某些感染或严重贫 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2)有核红细胞:病理情况有溶血性贫血; 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骨髓转移性肿瘤; 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脾切除后
三、外周血血小板形态检查 (一)正常血小板形态 两面微凸圆盘状无核细胞,直径2~3μ m,约为 红细胞的1/3 ~1/2。年轻的血小板体积大,成熟 的体积小。 (二)异常血小板形态 1、大小异常 (1)大血小板:直径4~7μ m,巨型血小板 ﹥7μ m,大小不均和大血小板增多是血小板生成 活跃的证据。主要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粒 细胞白血病、血小板无力症、MDS和脾切除后等。
一、外周血中白细胞形态检查
1、正常白细胞形态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 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正常白细胞可自然退化变性,正常的 血涂片上也可以见到变形或破裂的细胞, 数量极少
2、异常白细胞形态(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1)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 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变性;Dohle小体;退 行性变, 2)棒状小体; 3)中性粒细胞胞核的异常形态;常见多分叶核中 性粒细胞 4)其他异常形态粒细胞,多于遗传性疾病有关 注意:中毒颗粒、嗜碱性粒细胞、染色偏碱的中性 颗粒的鉴别
2)放射线损伤后淋巴细胞形态变化
3)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形态学变化 (3)浆细胞: 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反应性浆细胞 增多症、疟疾、黑热病、伤寒等。 莫氏细胞;火焰状浆细胞;拉塞尔小体
二、外周血中红细胞形态检查 各种病因作用于红细胞生理进程的不同 阶段,引起红细胞相应的病理变化,导 致红细胞产生特殊的形态改变,与血红 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结果相结合可粗 略推断贫血原因,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报告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报告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卫生部北京医院血液科郑天林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彭明婷谷小林陆红一.血液学及血细胞形态学临床应用:●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学检验学的基础工作。

●血细胞形态学适用于临床血液病诊断快速简捷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血细胞学及超微结构、免疫学、细胞遗传学、融合基因、造血干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系细胞发生及其疾病表现,细胞增殖动力学与细胞凋亡以及骨髓组织病理学应用,推动了血液的临床与实验室的新知识迅猛发展。

●当前血液病不能单凭临床与形态学作出诊断,必须以临床和血细胞形态学为基础,将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血液学中,构成现代临床血液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弥补形态学的经验性与主观性带来负面缺陷,才能提高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进入90 年代以来,国内外采用多学科联合技术综合诊断技术与方案:○FAB-AL (1976 )、NCL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对FAB-AL 分型的补充(1995 )、AL-MIC 分(类)型,MIC 及MICM 分型(1985-1990 );○FAB-CL 分型(1989 )、中国CL 分型(1997 );○FAB-MDS 分型(1982 )、MIC 协作组对FAB-MDS 分型提出补充建议(1987 );○WHO 对造血系统及髓系恶性疾病和淋巴系恶性肿瘤WHO 分类(2000 );●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技术正在进入显微图象软件时期:○创造出许多多功能软件,如血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CL 诊断与治疗及教学系统多媒体软件等。

○将显微镜与微机相连,应用储存、分类、检索软件,编辑、打印诊断报告,并可附多幅细胞图象。

二.血细胞形态学基本概念血细胞形态学作为临床血液病基础诊断:●观察血细胞形态和数量及其比例的变化来研究造血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血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基本、最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被临床普遍应用。

最新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

最新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卫生部北京医院血液科郑天林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彭明婷谷小林陆红五.血细胞形态学采样、制片染色与检查要求:( 一 ) 采样、制片及染色,三道工序至关重要,是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成败关键。

要得到合格的涂片标本,做好上述工序,应注意以下要求:1. 采样、制片:(1) 玻片要求:国内 1.0mm × 26mm × 76mm ± 0.5 ,美国 NCCLS 规定 1.0mm × 25mm × 75mm ±0.5 ,要严格清洁,接近中性 .(2) 推片:选择优质推片,推片两端边缘整齐、平滑。

也可选用有机玻璃,其大小、厚度与坡片相同,两端之边缘应加工光滑,以利推片用。

(3) 采外周血(样),擦去第一滴血,迅速采血,量适中,如绿豆粒大小,具有一定推片技术,推片倾斜 45 °±,推成血膜长度 25mm ~ 35mm ,宽度 18 ~ 20mm ,血膜四周留有空隙区,血膜终尾离玻片终端至少 10mm ,血膜均匀,薄如蝉翼,尾端形如弧状,迅速扇(摇)干,血膜具有头、体、尾不同厚薄区域。

此外,涂片时,还要考虑患者的血液状态,如贫血程度、血液粘稠度、 WBC 或有核细胞多少等因素,调整推片技巧。

(4) 如若采用静脉血推片,用 K 3 -EDTA 或肝素抗凝,推制血片应尽早进行(最迟在 1 ~ 2 小时内)。

(二)染色:是识别细胞形态的重要标记工序:常规瑞氏 - 姬姆萨染色要点:1 .要得到满意、漂亮的血细胞染色标本,新鲜涂片迅速染色是很重要的。

2 .染色液配制要合格;3 .涂片切勿用甲醛固定,否则不着色;4 .染色的好坏与染色液、缓冲液的质量及比例、加液间隔时间、保持玻片染色液面的张力等染色技巧均有重大关系。

染液要覆盖涂膜面,再加缓冲液( 1:2 ),其量要充足、混均,染色时间要 30 分钟以上。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2篇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2篇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2篇文章一: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外周血液中各种细胞在形态、数量、比例等方面的变化,辅助诊断多种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肿瘤、贫血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的相关内容。

一、外周血细胞形态分类外周血细胞形态分类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类型,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

1、红细胞:正常人的红细胞呈圆盘状,直径为7.2-7.5微米,厚度为2.2-2.5微米,中央凹陷,内有胞质色素。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对诊断贫血有很大的帮助。

2、白细胞:正常人的白细胞数量为4000-11000个/μl,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五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都有所差异,可以根据它们的比例和数量来判断人体对感染的反应以及肿瘤等疾病的情况。

3、血小板:正常人的血小板数量为150-400×10^3个/μl,它们是无肌肉、无核的小片状细胞,主要功能是在血管损伤处形成血栓,以保护身体。

二、外周血细胞形态变化的意义1、白细胞增多:当人体感染入侵病原体或出现炎症等状况时,白细胞会增加。

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而淋巴细胞数量也会增加,但比例不如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增多也可以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等造成的。

2、白细胞减少: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病情时,白细胞会减少。

减少的白细胞包括多种类型,以淋巴细胞减少为主。

3、中性粒细胞增多:当人体感染或出现炎症时,中性粒细胞会增多。

增多的中性粒细胞可以估计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感染细菌的种类。

这种情况发生在肺炎、腹腔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中。

4、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在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情中常常发生。

5、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通常发生在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和淋巴组织肿瘤疾病等情况中。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通过对患者的外周血液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观察和描述各类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

这种检验通常由临床实验室的医学实验室专业人员进行。

具体步骤包括:
一、采集外周血样本:通过采血针抽取一小量患者外周血。

二、制备血涂片:将采集的外周血涂抹在载玻片上,通过专用的技术制备出薄而均匀的血涂片。

三、染色:对血涂片进行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Wright染色或Giemsa染色。

这些染色方法能够突出血细胞的核和胞浆结构,使其在显微镜下更容易观察。

四、显微镜观察:将染好色的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室技术人员会仔细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形状、大小、颜色、核形态等方面的特征。

五、形态学描述: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详细的形态学描述。

这可能包括有关红细胞形态(比如贫血、红细胞异常)、白细胞形态(比如感染、白血病)和血小板形态(比如凝血功能异常)的信息。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报告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报告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报告摘要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观察和描述血液中各类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患者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准备样本在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之前,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样本。

通常,医生会在患者的肘部内侧或手背的静脉附近进行采血。

采血时,需要使用无菌技术,以避免样本污染。

采集到的外周血样本通常需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2. 细胞涂片制备将外周血样本送至实验室后,需要制备细胞涂片以供观察。

制备细胞涂片的步骤包括:取一滴外周血样本,将其均匀涂布于玻璃载玻片上,然后用另一片载玻片将其横向涂开。

制备完毕后,将载玻片晾干。

3. 染色制备好的细胞涂片需要进行染色,以增强细胞形态的对比度。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Wright染色、Giemsa染色等。

染色液可以根据实验室的标准制备或购买。

将细胞涂片浸入染色液中,一般需要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的时间,然后取出并用水冲洗。

4. 镜检观察经过染色的细胞涂片可以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观察时,可以使用低倍镜(如10倍或20倍)进行初步扫描,然后再切换到高倍镜(如50倍或100倍)进行详细观察。

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识别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不同类型的细胞。

5. 形态分析在观察细胞时,需要注意细胞的大小、形状、颜色、核形态等特征。

例如,红细胞的正常直径约为6-8微米,呈双凸形,中间凹陷,颜色为淡红色;而白细胞的大小和形状则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过比对细胞的形态特征与正常值的对比,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6. 结果分析根据细胞形态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如,红细胞形态异常、白细胞数量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形态异常等都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

医生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7. 注意事项在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采血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以防止样本污染。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价值
01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可观察到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情况,有助于诊断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等。
02
血液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可观察到细胞数量和形态学改变,辅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局限性
要点三
白细胞分类计数
观察白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包括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部位的检查
白细胞形态学检查
白细胞分类计数和形态学检查
03
临床应用
诊断病毒感染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可观察到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形态改变,如白细胞数量异常、淋巴细胞比例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等,有助于判断病毒感染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诊断细菌感染
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与其他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应用,探讨其在临床上的综合应用价值,并提出了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的方法,提高了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02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基础知识
红细胞形态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大小一致,无异常结构。
红细胞计数
男性正常值为5.0-6.0×10^12/L,女性正常值为4.0-5.0×10^12/L
图像分析系统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基因芯片等技术,检测与细胞形态相关的基因突变,预测细胞恶性转化的风险。
基因检测技术
实验室环境
保持实验室整洁、安静、安全,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和清洁。
选用性能稳定的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选用符合要求的实验材料,包括抗凝剂、染料、清洗剂等,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

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

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本指南规范了临床实验室进行血细胞分析(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的报告质量要求,由国内血细胞分析领域的多名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行业标准和共识共同完成,旨在为临床检验人员对全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五分类尤其是其异常结果的复检、审核及报告提供参考。

本指南着重于统一以下内容:①标本存在血细胞分析干扰因素,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时的报告方式;②血细胞分析发现异常细胞或病原生物等情况时的报告方式。

已文献对检验报告的格式、结构及发布方式等给出了较为详细的通用要求,这里不再赘述。

一、血细胞分析报告内容(一)数值报告1.红细胞相关参数:至少报告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

具有临床价值的其他相关参数亦推荐报告,如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等。

2.白细胞相关参数:至少报告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及成熟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绝对值和百分数,如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ph)、单核细胞(monocyte,Mono)、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aso)。

病理情况下出现异常细胞需进行形态学检查以纠正仪器测定的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时,推荐报告形态学检查结果。

形态学白细胞分类计数时,需进行白细胞分类鉴定并报告的细胞类型还应包括原始细胞(blast)、异常早幼粒细胞、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反应性淋巴细胞和异常淋巴细胞,以及不能识别的细胞等。

icsh外周血细胞形态特征的命名和分级标准化建议

icsh外周血细胞形态特征的命名和分级标准化建议

icsh外周血细胞形态特征的命名和分级标准化建议
对于ICSH(国际血液学标准化组织)的外周血细胞形态特征
的命名和分级标准化建议,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定义清晰的形态特征:制定清晰、具体的外周血细胞形态特征的标准,以确保不同实验室、医院或地区之间的命名和分级一致性。

2. 建立细胞分类体系:根据不同外周血细胞类型的特点,建立系统的细胞分类体系,例如包括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每个细胞类型应有独立的命名和分级标准。

3. 引入定量标准:除了描述性特征外,建议引入定量标准来衡量外周血细胞形态的变化程度。

例如,可以根据体积、形态、颜色、核结构等因素,制定定量评分工具。

4. 制定一致的评估方法:为了确保不同实验室或医生之间的可比性,建议制定一致的评估方法和步骤。

这可以包括特定染色方法、显微镜检查条件和影像分析软件的使用。

5. 多中心研究的合作:建议ICSH组织组织多中心合作的研究,以收集更多的外周血细胞形态特征数据,并进一步优化和更新命名和分级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建议,并不代表ICSH的具体标
准。

ICSH可能有自己的制定和更新标准的程序。

因此,建议参考ICSH的官方指南和标准,以获得最准确和最新的信息。

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类计数检测流程

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类计数检测流程

外围血淋巴细胞分类和计数的过程是血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诊断工具。

它涉及对边缘血液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进行量化和定性,这可以提供有关免疫系统功能和潜在潜在基本健康状况的宝贵信息。

这种测试过程通常在临床实验室环境中使用专门设备和规程进行。

这一过程的第一步是收集病人的外围血样,通常通过针灸。

然后将样品收集到含有抗凝固剂的管子中,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以防止凝固。

样品一经采集,即运至实验室分析。

到达实验室后,首先对外围血样进行检查,以进行适当的标签和病人识别,以确保整个测试过程的准确性。

然后对样品进行加工以制备薄血涂片,这涉及在玻璃滑块上撒上一小滴血,并用特异染料如莱特的污渍涂抹,以便在显微镜下可视化不同类型的血细胞。

然后由训练有素的医学技术人员或病理学家用显微镜检查污渍血涂片。

技术员仔细扫描幻灯片,以识别和区分血中存在的各类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手细胞。

每类淋巴细胞都有明显的形态特征,可以进行分类和计数。

根据对血涂片的检查,技术员进行人工差分计数,量化样本中不同淋巴细胞裙的相对百分比。

这涉及到统计一定数量的淋巴细胞,并根据其外观和污渍性能进行分类。

人工计数的结果用于计算绝对淋巴细胞计数,该计数提供了每个淋巴细胞裙每单位血量的实际数。

除人工方法外,还可以使用自动血液分析器进行外围血淋巴细胞分类和计数。

这些分析器利用流体细胞测量技术迅速量化并定性血样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

这种方法提供了高吞吐量和可复制性的优势,同时也减少了人工差价计数带来的人为错误的可能性。

淋巴细胞分类和计数过程完成后,由实验室主管或病理学家对结果进行审查和核实,然后向订购医生报告。

通常报告结果为差异性白血球计数,包括每个淋巴细胞裙的百分比和绝对数,以及总的白血球和淋巴细胞计数。

简言之,外围血液淋巴细胞分类和计数的过程在评估免疫系统功能和诊断各种血液和免疫障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准确量化和定性外围血液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这一测试过程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可以指导患者的临床管理和治疗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标准操作程序1 检验目的规范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各仪器达到复检规则的样本进行复片检查,给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观察疾病的变化及治疗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用于检验程序的原理把血液制成细胞分布均匀的薄膜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染料染色,观察各种细胞数量、形态和质量的变化。

3 性能参数不适用。

4 原始样品系统血液标本详见《血常规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

5 容器和添加剂类型血液标本采集的容器是一次性含 EDTA-K2 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添加剂是EDTA-K2 抗凝剂。

采集方法:准确采集静脉血 2.0ml 于上述容器中,轻轻颠倒混匀或直接取手指血 20μl。

要求量准,采血顺利,不能出现凝块。

取手指血或抗凝血于洁净的玻片上制片。

6 所需设备和试剂6.1 仪器、器材:显微镜或 DM96 自动阅片机、玻片6.2 试剂6.2.1 瑞氏-姬姆萨染色液6.2.2 磷酸盐缓冲液(自配):称取 10 克 KH2PO4,用 1000ml 蒸馏水溶解为 1%浓度的 KH2PO4 溶液,称取 7 克 NaHPO4,用 700ml 蒸馏水溶解为 1%浓度的2Na2HPO4 溶液,取 900 毫升 1%浓度的 KH2PO4溶液和 600 毫升 1%浓度的Na2HPO4 溶液混匀,再用蒸馏水加至 3000 毫升,充分混匀。

配制的缓冲液的 pH 值范围应该在 6.4-6.8。

7 程序步骤仪器器材/试剂准备→样本编号→制片→染色→镜检→分析测定结果→结果审核签发。

应在取血后4小时内完成血涂片制作。

7.1 样本编号按顺序将样本编号,认真核对检验目的、病人姓名、性别、科室、床号、血液质量,如有疑问应及时与临床联系。

如采血量不够、有凝块或有溶血现象等,须申请重留标本。

7.2 制片采用 SP1000I 自动推片机或手工制片。

将样本混匀后取 5~10ul 滴于玻片上,并在玻片上注明患者姓名、样本编号,推制厚薄适宜的血膜片。

良好血涂片的要求:①血膜长度 25~35mm,宽度 18~20mm,血膜四周留有空隙区,且边缘光滑,血膜终尾离玻片终端至少 10mm,血膜均匀,薄如蝉翼,尾端形如弧状,血膜应呈舌状,具有头、体、尾不同厚薄区域,从厚区到薄区逐步均匀分布。

②血膜末端无粒状、划线或裂隙,所有这些情况会使白细胞集中在这些区域内。

③在镜检区域内,白细胞形态应无人为异常改变。

通常,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抗凝血会造成白细胞形态的改变,如胞浆内形成空泡,核分解破裂等。

应将抗凝血液保存时间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除部分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外,镜检区域内破损白细胞量应<2%。

④无人为污染。

⑤在 1 小时内用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染色;或在 1 小时内,用无水甲醇(含水量﹤3%)固定后染色。

7.3 染色采用 SP1000I 自动推片机或手工染色。

推好的血膜在空气中晃动,以促使快干。

天气寒冷或潮湿时,应于 37℃温箱中保温促干,以免细胞变形缩小。

待血膜片干燥后,平置于染色架上,滴加染液 3~5 滴,使其迅速盖满血膜,约 1 分钟后,滴加缓冲液 5~10 滴,轻轻摇动玻片或对准血片吹气,与染液充分混合,5~10 分钟后用水冲去染液(在室温较低时,应适当延长染色时间),待干。

7.4 血涂片的观察方法采用 DM96 自动阅片机或显微镜镜检:首先进行白细胞分类,并记录白细胞形态;连续观察 20 个视野红细胞的排列、分布及形态;观察血小板分布及形态;发现血液寄生虫时,应仔细观察,并进行鉴定。

具体方法如下:7.4.1 肉眼观察在观察染色标本时,首先用肉眼对颜色进行观察。

如果是正常的血液则呈粉红色,白血病时白细胞高度增加或骨髓瘤的高γ球蛋白血症等情况下,血涂片会略带蓝色,此时应意识到可能为异常标本。

7.4.2 低倍镜/高倍镜下观察在低倍镜下浏览全片,观察血涂片制备和染色是否良好、细胞分布是否均匀,同时可估计白细胞数量增减情况。

选择涂片体尾部红细胞分布均匀的体尾交界处进行油镜观察。

7.4.3 油镜下观察边移动视野边观察下列各项:(1)染色是否良好:如果血涂片染色确实不好,应重新染色。

(2)观察白细胞形态并进行分类计数,在油镜下计数 100 个白细胞,按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求出各类细胞所占比值(百分率)。

(3)观察红细胞形态:①观察有无人为造成的变形,此外有时载玻片上的碱性物质的溶出(玻璃效应)会导致红细胞呈严重的棘形红细胞。

如固定不良(固定液中含有水分时)会导致呈面包圈形红细胞,从而无法观察红细胞的形态。

②观察红细胞大小及有无红细胞大小不一。

凡直径>10um 者称大红细胞,>15um 者称巨红细胞,<6um 者称为小红细胞。

③观察红细胞形态,注意有无畸形红细胞,如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唇形红细胞)、中心淡染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泪滴状红细胞、破碎红细胞及镰状红细胞等。

④观察是否有染色性的变化,如有无嗜多色性红细胞、中心淡染红细胞等。

红细胞中心区淡染的判断标准是根据视野中查见半数以上红细胞中心淡染区直径与红细胞直径之比进行记录,中心淡染区<1/3 为(—),中心淡染区>1/3 而<1/2 为(+)。

中心淡染区>1/2 为(++),呈环形为(+++)。

⑤观察红细胞内有无异常。

如是否有嗜碱性点彩、豪-周小体、卡波环状体红细胞、幼红细胞、疟原虫等。

⑥红细胞形态不均和形态异常的判断标准:每视野 0~1 个为阴性,2~10 个为(+),11~30 个为(++),31 个以上为(+++)。

(4)观察血小板形态①通过与红细胞的比较,判断血小板数量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每 15~20 个红细胞中有 1 个血小板。

②注意大小的变化。

③观察未加抗凝剂而直接从毛细血管采集的标本时,要注意血小板的凝集性,正常情况下可见若干血小板凝集。

7.4.4 采用 DM96 自动阅片机阅片,具体操作见《DM96 自动阅片机作业指导书》。

7.5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报告内容①白细胞分类比例;②有无不成熟白细胞、有核红细胞及其他异常细胞、寄生虫等;③成熟红细胞形态;④血小板数量、形态、聚集性。

7.6 检验结果的输入:同《全血细胞计数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7.7 检验结果的确认:分析评审检验结果,评价其与可利用的患者有关临床信息的符合性,审核确认报告。

7.8 检测完标本的处理:同《全血细胞计数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8 质量控制程序8.1 白细胞总数在(3.0~15.0)×109/L 之间者,分类计数 100 个白细胞。

总数在 15.0×109/L 以上时,应分类计数 200 个白细胞;总数低于 3.0×109/L 时,则应选用 2 张血涂片分类计数 50~100 个白细胞。

8.2 手工制备的血涂片细胞分布不均匀,很难对每张血涂片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关键在于熟练操作技术,严格控制各个操作环节,尽量减少误差,同时由于细胞形态变化较大,应经常由高年资细胞学专业人员进行核实,以减少误差。

9 干扰和交叉反应9.1 细胞分布不均:一般涂片尾部中性粒细胞较多,淋巴细胞较少,宜选择体尾交界处计数。

9.2 细胞形态识别存在差异,如对杆状核和分叶核细胞诊断标准的不同。

9.3 白细胞分类计数时要有秩序的、沿一定方向连续的进行,从血膜体尾交界处血膜边缘向中央依次上下或左右呈曲线移动,避免漏数和重复计数,避免主观选择视野。

9.4 涂片染色质量不佳。

9.5 分类计数白细胞的数量达不到要求亦会增加检验误差。

9.6 为尽量减少误差,白细胞分类计数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制作血涂片时要求所用玻片清洁、干燥、无尘,大小为 25 mm×75mm,厚度为 0.8~1.2mm。

并有明确标记。

如果样本中白细胞数量少时,需要制备更多血涂片。

推片质优,两端边缘整齐、平滑,涂片时,还应考虑患者的血液状态,如贫血程度、血液粘稠度、WBC 或有核细胞多少等因素,调整推片角度。

②细胞染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稀释染液必须用缓冲液,冲洗用水应近中性,否则各种细胞染色反应异常,致使细胞的识别困难,甚至造成错误。

③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高低、细胞多少有关,染液越淡,室温越低,细胞越多,所需染色时间越长或应适当增加染液量,因此染色时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特别是更换新染料时必须经试染,摸索最佳染色条件,染色时应注意保护血膜尾部细胞,不能划掉,因为体积较大细胞常在此处出现。

④染色涂片水冲洗后,应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或风干,不可用火烤干。

⑤染液量要充足,勿使染液蒸发干燥。

⑥细胞染色过浅或过深,待标本干燥后,立即用瑞氏染液或甲醇重新染色数秒或数分钟。

⑦新鲜涂片最好立即染色。

⑧分类计数同时应注意观察红细胞形态、肿瘤细胞和未成熟细胞,留心发现血液寄生虫和特殊细胞。

⑨中性粒细胞异常表现核象变化即核左移和核右移;毒性变化即退行性变(空泡、肿胀、肿胀、溶解等)和毒性颗粒,严重者可以见到 Dohle 体(胞浆中出现嗜碱性点、线、块状和云雾状物质)。

⑩要注意异形淋巴细胞其特征为Ⅰ型(空泡型):细胞类圆形,胞浆染蓝色,呈泡沫状,核呈圆形或肾形等;Ⅱ型(不规则型):胞体不规则,胞浆量丰富,染浅蓝色,边缘略深,核形不规则,有凹陷,核染色质不同于单核细胞较厚实;Ⅲ型(幼稚型):酷似原始细胞,但胞浆量较多,核染色质较粗糙,可伴随其它两型细胞出现。

⑾有核红细胞不计入 100 个白细胞内,以分类计数 100 个白细胞见到多少个有核红细胞报告,并注明幼红细胞所属阶段。

⑿除特殊情况外(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涂片中的破碎细胞及不能识别细胞数不超过 2%,若破碎细胞仍能明确鉴别,应包含在分类结果中,在结果报告时,对不能识别的细胞或破碎细胞应作适当描述。

10 生物参考区间10.1 白细胞分类生物参考区间:细胞类别成人中性粒细胞 50%-70%嗜酸性粒细胞 0.5%-5%嗜碱性粒细胞 0%-1%淋巴细胞 20%-40%单核细胞 3%-10%10.2 五种白细胞正常形态如下:10.2.1 中性粒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 10~13μm,胞核染色为深紫红色,核染色质紧密呈团块状。

核形弯曲呈杆状者称杆状核,有时核弯曲盘绕呈 C 形、S 形、V 形或不规则形;核呈分叶状,叶间有细丝相连,称分叶核。

细胞核一般为 2~5 叶,正常人以 2~3 叶者居多。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丰富,染成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的淡紫色及淡红色颗粒。

10.2.2 嗜酸性粒细胞胞体呈圆形,直径 13~15μm,核常为 2 叶,呈眼镜样,胞质内充满粗大、整齐、均匀、紧密排列、折光性强的嗜酸性颗粒,染成桔红色或砖红色。

10.2.3 嗜碱性粒细胞胞体呈圆形,直径 10~12μm。

胞质内含有少量粗大但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染成黑蓝色或蓝紫色嗜碱性颗粒,可覆盖在核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