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异常名词解释(一)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名词解释生态学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名词解释生态学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这个事儿!你知道吗,这
就好比是大自然的一场超级大循环舞会!
氮呀、磷呀、碳呀这些元素,那就是舞会上的主角们。
就说碳吧,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进去,这就像它们在舞池里
欢快地跳起来,然后动物吃了植物,碳又在生物界里流转。
等动植物
死了或者排泄了,碳又回到土壤、海洋等地方,这可不就是一曲舞结
束了嘛!这不就是一个循环嘛!氮也一样啊,大气中的氮被固定下来,变成植物能吸收的形式,然后在生物界里进进出出,多有意思呀!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这些循环,那世界得变成啥样呀?那植物不得
饿死呀,动物也没东西吃啦,咱人类不也得傻眼嘛!这不就跟咱生活
里没了电一样难受嘛!
再说说磷,它对生命也超级重要呢!它在土壤、水和生物体之间来
来回回,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就像我们每天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又
不可或缺。
在这个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大舞台上,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角色和
任务,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演绎着大自然的精彩大戏!它们的循环就
像是一首美妙的交响曲,少了谁都不行呀!所以呀,我们得好好保护
这个大循环,别让它出啥岔子,不然咱大家都得遭殃!我觉得呀,我
们都得重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好好保护我们的大自然,这样我们才能一直享受它带来的美好呀!。
1 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名词解释克拉克值:指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常用单位有%,ppm,ppb,ppt)。
地球化学体系:根据研究需要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特定的物质区域)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T、P等),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连续。
元素丰度:将元素在宇宙体或者较大的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平均含量称之为丰度。
大陆地壳:地表向下到莫霍面,厚度变化在5-80km,分为上部由沉积岩和花岗岩组成的硅铝层,下部由相当于玄武岩、辉长岩或麻粒岩等组成的硅镁层两部分组成。
类质同象: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或分子)所占据而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格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离子正负电荷的平衡保持不变或相近的现象。
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当体系与环境处于不平衡条件时,元素将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伴随着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及空间上的位移,以达到与新环境条件的平衡,该过程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共同离子效应: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的多相平衡将发生移动,原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将降低。
水-岩化学作用:由于地壳上部与水圈直接接触,两者之间发生的化学作用统称为水-岩化学作用。
水-岩化学作用是地表条件下范围广泛和极为活跃化学作用,对地表系统元素的组成、演化及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水-岩化学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壳上部,可一直延伸到上地幔。
盐效应:当溶液中存在易溶盐类时,溶液的盐度对元素的溶解度有影响。
溶液中易溶电解质的浓度增大,导致其它化合物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
共同离子效应:当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与该化合物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原难容化合物的溶解度将会降低,称为—。
总分配系数(D i):为了解微量元素在岩石与熔体间的分配行为,需计算微量元素在由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和熔体间的总分配系数。
名词解释及填空。一
,名词解释1,有效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也成为有效渗透率。
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圈闭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3,异常低地层压力:某一深度的底层压力明显小于该深度的静水压力4,输导体系:从烃源xx到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的组合5,油气田:受单一局部构造因素控制的,在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1,储集层:能够储存流体,并且能渗滤流体的岩层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必须具三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3,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以系列油气田的总和4,相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5,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1、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3、相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4、地层圈闭: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或者是由于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5、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
6、油气聚集: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
7、二级构造单元:盆地中由一系列相似的单一构造所组成的构造带称为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
8、CPI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一.名词解释1. 异戊二烯型化合物:由一个个异戊二烯单元头尾相连重复组合而成一类化合物,它广泛存在于生物体、近代沉积物、古代沉积岩以及原油中。
2. 萜类:环状的异戊二烯型化合物。
3.同位素效应:由于同位素不同,引起单质或化合物在物理、化学性质上发生微小变化的现象,称为同位素效应。
4.同位素分馏:在各种自然过程中,由于同位素的效应引起同位素相对含量在不同相之间的变化。
5.干酪根:沉积物和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性的无机酸、碱和常用有机溶剂的一切有机质。
6.腐殖质:指土壤和现代沉积物中不能水解的、不溶于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7.低熟油: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类低温早熟的非常规石油。
8.生物标志物:是沉积物(岩)、原油、油页岩和煤中那些来源于生物体,在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稳定性,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基本保存了原始生化组分的碳骨架,记载了原始生物母质特殊分子结构信息的有机化合物。
9.质谱法:通过研究分子量和离子化的分子碎片来认识分子结构的一种现代分析技术(以高能电子将单个分子击碎,用碎片的质量组成特征,推测分子的结构组成和分子量,以达到分子鉴定的目的)。
10.质谱法(棒图):将每一次扫描的记录,应用质荷比对检测器响应值作图,就可以得到由色谱分离的某一种化合物的质谱图。
11.质量色谱图:12.总离子流图:13.生物成因气:14.热成因气:二.简答题1.生物有机质的化学组分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氨基酸木质素和丹宁2.异戊二烯单元的结构及简单组合、拆分3.富沉积有机质的沉积环境4.C 、O 同位素丰度的表示方法5.自然界中碳同位素分馏的几种方式和结果6.干酪根的光学显微组分分类主要(1)统计腐泥组和壳质组之和与镜质组的比例;采用(2)采用类型指数(T 值)来划分,具体方法是将鉴定的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代入下式,计算出T 值,再依据表中的分类标准划分类型。
两种 方法以透射光为基础的干酪根显微组分分类组 分 亚 组 分腐泥组 无定形—絮状,团粒状,薄膜状有机质藻质体孢粉体—孢子、花粉、菌孢树脂体壳质组 角质体木栓质体表皮体镜质组 结构镜质体无结构镜质体惰质组 丝质体7.干酪根研究的常用测试方法干酪根研究的常用方法直接方法:显微镜SEM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荧光显光镜IR 吸收光谱X-ray核磁共振(NMR ),顺磁共振(ESR)(不破坏干酪根,根据其物理特性来研究干酪根的性质、结构)间接方法: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热解分析(热失重、热模拟、热解—-色谱)超临界抽提、氧化分解100)100()75()50()100(-⨯+-⨯+⨯+⨯=惰质组含量镜质组含量壳质组含量腐泥组含量T(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彻底的破坏干酪根,看它由哪些单元组成。
应用地球化学考试题
应用地球化学考试题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小题3分)1.应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2.地球化学障:表生带在短距离内迁移条件明显交替,并导致化学元素浓集的地段称为地球化学障。
3. 地球化学省:某区域不止是一两类岩石中某元素丰度特别高,某种元素的矿床成群出现,而且在历史演化中,某元素的矿产出现率也特别高。
通常将地壳的这一区段称为地球化学省。
4.原生环境:指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岩浆分异和变质作用发生的深部空间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5.次生环境:地表天然水、大气影响所及的空间所具有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6.表生环境:在地表发生风化、土壤形成和沉积作用以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地球表层疏松物所处的环境。
7.地球化学储量: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的总质量。
8.地球化学景观:所有影响表生作用的外部因素的总和。
9.铁帽:指含铁硫化物、氧化物风化后形成的铁的含水氧化物土状或结核物质。
10.脱硫酸作用:还原环境中脱硫酸细菌能使硫酸根还原为硫化氢,使碳酸根浓度增大,地下水碱性增强并富含硫化氢,这是地下封闭环境在有机质存在时最常进行的化学作用。
11.脱碳酸作用:当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时,一部分二氧化碳从水中逸出,水中碳酸根离子与钙镁离子结合形成碳酸钙或碳酸镁沉淀的过程称为脱碳酸作用。
12.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原生矿体及其原生晕在表生风化过程中,经过各种地球化学作用在土壤中形成的异常。
13.水化学异常:又称水文地球化学异常,是地表水和地下水溶解了矿体及其原生晕、次生晕中的某些组分,在天然水体中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
二、回答题:(共10题,每小题7分)1.简述应用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1)矿产勘查地球化学方面,研究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矿产的联系。
(2)环境地球化学方面,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化学元素的分布分配及其存在形态。
(3)农业土壤地球化学方面,研究对作物生长有益或必需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程度以及有毒有害元素在土壤中的富集程度。
《卫生学》名词解释
1.absolute lethal dose,LD100绝对致死剂量: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2.absorption吸收: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3.acid rain酸雨: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雹雾等所有降水.4.active chlorine有效氯: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成分称为有效氯,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大于-1的均为有效氯.5.air ionization空气离子化:在某些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或原子的外层电子逸出,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及空气正离子,一部分逸出与中性分子结合成为阴离子即空气负离子.这种产生空气正负离子的过程称为空气离子化或空气电离.6.Air pollution大气污染: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混入大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对居民健康和生活条件造成了危害,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来源于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生活炉灶.7.asphyxiating gas窒息性气体:指一类进入人体后,使血液的运氧能力或组织利用O2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O2的有害气体.8.atomsphere大气圈:地球表面包围着很厚的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圈.9.auditory adapation 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于强烈噪声,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听阈可上升10-15dB,脱离噪声环境后数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10.auditory fatigue听觉疲劳: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听力可出现明显下降,听阈上升超过15-30dB,脱离噪声环境后需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此现象称为听觉疲劳. 11.basal metabolic基础代谢: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基础代谢水平用基础代谢率来表示,指单位时间内人体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12.bioactivation生物活化作用:经过生物转化,环境污染物毒物增加,如对硫磷,乐果;苯并(a)芘、芳香胺.13.bioconcentration生物富集作用:环境污染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经酶的催化分解可转化另一物质,某些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在生物体蓄积,使体内浓度明显高于环境的现象.14.bio-geochemistry disease生物-地球化学疾病:由于某些地区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衡,导致当地水、土壤、植物中某种微量元素过高或缺乏,使当地人和动物从外界环境中获得该元素的量不能满足或超过机体正常需要所引起的疾病.15.biological value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是衡量蛋白质利用率的最常用指标,是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机体可以储留和利用的部分.通常用储留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数表示,吸收氮=摄入氮-(粪氮+粪内源氮),储留氮=摄入氮-(尿氮+尿内源氮).16.biomagnification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体内浓度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17.biomarker生物标志物:血液、尿液、毛发等生物样品中某些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可作为评价体内该化学物量的生物检测指标18.biomarker生物学标记物:生物样品(血液、尿液、呼出气、毛发及脂肪组织等生物样品中某些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作为评价体内化学物的生物检测指标.19.biosphere生物圈:指在生物生存的地球表面,它大致包括了12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20.biotransformation生物转化:进入体内环境化学物,在体液或组织内参与机体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使其本身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分为第一阶段降解反应(氧化、还原、水解作用)、第二阶段结合反应.21.black foot disease黑脚病:在台湾南部沿海砷中毒病区发现的由于下肢动脉狭窄、阻塞引起的脚部干性坏疽.临床表现为间隙发作性脚趾发冷发白、脉搏微弱、疼痛、间隙性跛行,一般是大脚趾先发病,然后向中心发展,皮肤变黑坏死.22.coag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混凝沉淀:天然水中的细小悬浮物,特别是胶体颗粒,难以用自然沉淀的方法加以去除,需加入适当的混凝剂才能将细微颗粒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降.plementary action互补作用:指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而混合食用,是混合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成分更接近合适比值,从而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豆类缺蛋氨酸、谷类缺赖氨酸.plimentary action25.detoxication生物解毒作用:经过体内的Ⅰ相和Ⅱ相反应,环境污染物极性增高、水溶性增加有利于排泄,多数化学物经代谢后毒性降低的现象.26.dietary fibers膳食纤维:指食物中不能被消化利用的纤维性物质.根据目前的分析方法测出的膳食纤维的组分大致可分为: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27.distribution分布:环境污染物吸收入体后,随血液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28.dose-effect relationship剂量-效应关系:化学物摄入量与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发生某些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29.dose-respons relationship剂量-反应关系: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生物效应的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以%表示.对人体有毒的元素或化合物异常反应的剂量-反应曲线:S型曲线、抛物线及直线;人体必需的元素及化合物曲线为V型曲线或U型曲线.30.ecological balance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之为生态平衡.31.ecosystem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大要素构成.32.endemic arseniasis地方性砷中毒:某些地区居民由于长期饮用含砷过高的水或暴露燃用高砷煤的空气而致的一种地方病.33.endemic cretinism地方性克汀病:较严重的缺碘性甲状腺肿病区出现的一种病,出生后有不同程度智力低下,体格矮小,听力障碍,神经运动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甲状腺肿. 34.Endemic disease地方病:由于某些地区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衡,导致当地水、土壤、植物中某种微量元素过高或缺乏,使当地人和动物从外界环境中获得该元素的量不能满足或超过机体正常需要所引起的疾病.35.endemic fluorosis地方性氟中毒:由于一定地区的外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使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36.endocrine disruptors内分泌干扰物质:能够改变内分泌系统功能,从而对整个机体或其后代,或其群体引起健康效应的外源性物质.37.Environmental pathogenic factor环境致病因素:环境中的的异常变化超过人类正常生理调节范围,可能引起人体某些功能和结构的改变,严重可导致病理性改变.38.environmental pollution环境污染: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39.environmental self purification环境自净作用:环境中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逐渐降解,转化使其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40.Environment环境: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41.essential amino acid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足,必须每日由膳食供给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氨基酸.共8种:缬、亮、异亮、苏、苯丙、色、蛋、赖,对婴幼儿而言,组也是必需氨基酸.42.essential fatty acid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而又不可缺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严格说是指w-6系亚油酸和w-3系的a-亚油酸.43.essential trace elements必需微量元素:指在微量元素中必须通过食物获得的元素,包括铁锌硒碘铜锰氟氯钴镍锡硅钒钼.44.eutrophication富营养化: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45.filtration过滤:浑水通过石英砂等滤料层,以截留水中悬浮杂质和微生物等的净水过程.46.food chain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通过食物链才得以进行的.47.food poisoning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48.food web食物网:各种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49.food-borne disease食源性疾病:指通过摄取食物而使各种致病因子进入人体,从而引起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50.functional accumulation功能蓄积: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有明显贮留,但该物质引起的功能改变逐渐累积,导致机体对该物质的反应性增强的现象.51.functional accumulation功能蓄积:长期接触某些环境污染物后体内不一定能检出该物质,但可引起机能改变并积累,表现出病理征象.52.genetoxic遗传毒性:环境中化学元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DNA和遗传过程的改变53.geochemical disease地球化学疾病:某些地区因地球化学成分异常使得水源水中某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增多,可以引起地方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54.Greenhouse effect温室效应:由于生产和生活中大量燃料的燃烧而产生大量CO2并排出大气,又因大面积森林砍伐而缺乏足够的植物来吸收CO2,使大气中CO2含量上升,CO2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报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55.Health effect spectrum健康效应谱:从预防医学的观点研究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将生理、生化效应和病理效应看做连续的健康效应谱,人群对环境因素反应的健康效应谱,呈金字塔型或称冰山现象.56.health effects spectrum健康效应谱: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生理生化效应和病理效应看作连续的健康效应谱57.health健康: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58.heat acclimatization热适应:指机体在热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59.heat cramp热痉挛:是一种高温中暑现象.在干热环境条件下劳动,出汗过度,随汗液排出很多NaCl,发生肢体和腹壁肌肉的痉挛现象.患者体温并不升高.补充食盐水即可缓解.60.heat radiation热辐射:指温度较高的物体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发的能量.61.heat stroke热射病: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内蓄热、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的疾病,多发生在强干热型或湿热型高温作业.62.high-risk group高危人群:由于环境污染物影响整个人群,其中包括了由于上述诸多个体因素不同而对该物质特别敏感的人,即高危人群,这部分人群比正常人群更易于受到环境污染物的损害.63.High-susceptibility group高敏感人群:由于环境污染物影响整个人群,其中包括了由于上述诸多个体因素不同而对该物质特别敏感的人,即高敏感人群,这部分人群比正常人群更易于受到环境污染物的损害.64.Indoor microclimate室内小气候:指室内环境中(或建筑物内)的气候,主要是由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周围墙壁等物体表面温度)四个气象因素组成.室内小气候必须维持机体的温热平衡或体温调节机能处在正常状态中.65.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碘缺乏病: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包括多种疾病形式,如在缺碘地区出现的相当数量的胎儿早产、死产、先天畸形、亚临床克汀病、智力发育障碍、单纯聋哑、甲状腺肿及克汀病等.66.irritative gases刺激性气体:是对皮肤、眼、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的统称.67.legal occupational disease法定职业病:根据国家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实际情况,以法规形式确定的确定为法定职业病的患者依法享有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不在法定职业病范围内的不能享有职业病待遇.68.limiting amino acid限制氨基酸:人体在合成蛋白质过程中,各种氨基酸需要适宜的比例,因某种氨基酸过少或缺乏,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吸收利用,称限制氨基酸.谷类缺乏赖氨酸,豆类缺乏蛋氨酸.69.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LOAEL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量:在设定的暴露条件下,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指标观察的一种物质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的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等产生有害变化的最低剂量.70.mac最高容许浓度: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71.material accumulation物质蓄积:进入机体的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72.maximal tolerance dose ,MTD/LD0最大耐受剂量: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死亡最高剂量.73.median lethal dose ,LD50半数致死剂量:毒物引起半数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74.metallothionein金属硫蛋白:肝脏可合成的一种富含半胱氨酸、分子量为6000-10000、易与镉、汞、锌、铜、铁等金属离子结合的低分子蛋白.75.minimal lethal dose ,LD01最小致死剂量: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个别死亡最小剂量.76.minsmata disease水俣病: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地区发生的由于当地居民长期食用该水湾中含有甲基汞甚高的鱼贝类而引起的一种公害病.77.natural environment自然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与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78.nitrogen balance氮平衡:是衡量机体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体内组织蛋白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动态平衡状况.氮平衡=摄入氮-(尿氮+粪氮+经皮肤排出的氮). 79.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未观察到有害作用量:在设定的暴露条件下,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指标观察的一种物质未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的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等产生有害变化的最高剂量.80.nutrients营养素: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即通过食物获取并能在人体内被利用、具有供给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六大类.81.nutrition营养:人体摄入、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成分,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的动态过程;82.occupation disease职业病: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所引起的特定疾病.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是指政府行政部门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83.occupational con-traindication职业禁忌症:某些疾病(或某种生理缺陷),其患者如从事某种职业便会因职业性危害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或易于发生事故,这使一些人不适合参加某种作业.84.occupational hazards职业性有害因素:在人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85.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职业健康监护:指以预防为目的,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分析,从而发现早起健康损害的重要措施.86.occupational injury工伤: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87.Occupational stigma职业特征:有些作用轻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虽然有时不至于引起病理损害,但可引起一些体表改变,这些改变尚在生理范围之内,顾可视为机体的一种代偿性或适应性变化,称为职业特征.88.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永久性听阈上移:随着接触噪声时间的延长,会出现在前一次接触噪声引起的听力改变尚未完全恢复前便再次接触噪声,听觉疲劳则逐渐加重,听力改变不能恢复变为永久性听阈位移.89.photochemical smog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Nox和烃类污染物在强烈日光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氧化剂,蓄积于空气中形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一种浅蓝色烟雾.90.pneumoconiosis尘肺病:即肺尘埃沉着病,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有粉尘在肺内阻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91.primary pollutant一次污染物:直接来源于污染源的污染物,如SO3,H2S,CO,CO2等,称为第一污染物.92.Primary prevention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指在疾病前期或无病期,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目标是防止或者减少疾病发生.93.primitive environment原生环境:天然形成,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其间空气、水、土壤及适宜阳光和微小气候有益健康,但有地区差异不良影响(地方病)94.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由于热能和蛋白质缺乏而引起的,主要发生在儿童,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严重时可使生长发育障碍和智力迟钝,病儿抵抗力低,易感染,死亡率高.95.public nuisancedisease公害病: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96.secondary environment次生环境:受人类活动程度影响,忽视环境保护,质量变化,使生态平衡破坏,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可引起公害.97.secondary pollutants二次污染物:进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经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如SO3,H2SO4,NO2,HNO3,醛,酮等.98.Secondary prevention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预防或三早预防,指在临床前期或疾病早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标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99.segmental vibratio disease 局部振动病:又称手臂振动病,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100.Silicosis矽肺:由于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游离型SiO2含量较高的粉尘达一定量后引起的以肺组织进行性、纤维性、结节性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01.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102.storage depot贮存库:有些组织器官中化学物含量高,但未见明显的毒作用103.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暂时性听阈位移: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听力可出现明显下降,听阈上升超过15-30dB,脱离噪声环境后需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此现象称为听觉疲劳.上述听阈提高属生理性疲劳,也称为暂时性听阈位移.104.Teriary prevention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即在临床期或康复期,采取积极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目标是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105.tertiary prevention三级预防(综合预防):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采取的相应预防或干预措施,将预防策略分为三个不同等级,称为三级预防或三水平预防.106.thermic effect of food TEF食物的热效应(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指人体摄食过程中引起的额外的能量消耗.这是摄食后一系列消化吸收合成活动以及营养素及营养素代谢产物之间相互转化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成人每日由于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而额外增加的能量消耗相当于基础代谢的10%.107.threshold阈值:一种物质使机体(人或使用动物)产生某种效应的最低剂量或暴露浓度,即低于该剂量或暴露浓度就可观察不到或预计不会发生某种效应.108.toxicant毒物: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后就能引起机体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 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109.toxicity毒性:化学物质能够引起机体损害的能力,是化学物质引起有害生物学效应的固有特性.110.water pollution水体污染: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种群及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甚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111.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介水传染病:指通过引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112.work in hot environment高温作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分为干热作业、湿热作业、夏季露天作业.113.work related diseases职业相关疾病:在人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使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现患疾病加重114.安全限值:对存在有害效应阈值的化学物,安全限值是指为保护人群健康,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及各种环境介质中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所规定的浓度和暴露时间的限制量.。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纲要1、地球化学特点:(1)通过微观领域的研究,用直接信息进行勘查(2)以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3)方法适用性强(4)快速,经济,效率高第一章勘查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1、克拉克值是元素在地壳岩石圈中的平均含量。
2、浓度克拉克值=某地质体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浓度克拉克值大于1,说明该元素在地质体中相对集中;反之,则分散。
)3、浓集系数=某元素最低可采品位/克拉克值4、元素的存在形式:⑴独立矿物:独立矿物是元素在宏观的集中状态下的主要存在形式。
⑵类质同像:类质同像是微量元素重要的存在形式,⑶吸附离子:元素以离子形式被吸附于胶体颗粒表面,少数情况下还能结合于胶粒晶格。
5、元素的迁移:⑴元素迁移的方式:I.化学及物理化学迁移①硅酸盐熔体迁移②水及水溶液迁移③气体迁移II.机械迁移III.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迁移⑵元素迁移的影响因素①元素的存在形式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③元素在水溶液中的形式①元素的沉淀①复分解反应②溶液PH值的变化③氧化还原反应④胶体作用6、地球化学异常(异常):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偏离正常的现象。
地球化学背景(背景):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正常的现象。
元素呈背景含量的地区(或地段)叫做背景地区(背景地段)背景含量的平均值称为背景值,背景含量最高值称为背景上限值。
高于背景上限值的含量即为异常含量。
7、异常的分类:与矿体或成矿作用是否有关异常的形成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元素异常与介质形成的时间关系成晕与成壤时间分散晕:习惯上常将矿床的原生晕和矿床的次生晕,统称为矿床的分散晕。
分散流: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体及其原生晕的破坏,在其附近地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次生异常地段,沿水系呈线状延伸,简称分散流。
8、地球化学找矿:(1)岩石地球化学找矿;(2)土壤地球化学找矿;(3)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4)水文地球化学找矿;(5)气体地球化学找矿;(6)生物地球化学找矿。
07-10年地球化学真题及答案---名词解释
07-10年地球化学真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平均含量)称为克拉克值。
2、地壳的丰度:指元素在宇宙体或较大的地质体中整体(母体)的含量。
3、类质同像:某些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随机的被晶体中的其他质点(原子、离子、配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体的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这一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4、同质多象: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5、常量元素:即主量元素,其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将自然体系中含量高于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
它们与氧结合形成的氧化物(或氧的化合物),是构成三大类岩石的主体,因此又常被称为造岩元素。
6、微量元素:微量(minor)或痕迹(trace)元素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将自然体系中含量低于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7、不相容元素:在岩浆结晶作用过程中,那些不容易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进入固相(造岩矿物)的微量元素,称为相容元素。
总分配系数D i<1的元素称为不相容元素,在熔体中富集。
8、相容元素:在岩浆结晶作用过程中,那些容易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进入固相(造岩矿物)的微量元素,称为相容元素。
总分配系数D i>1的元素称为相容元素,在熔体中贫化。
9、分配系数:在温度、压力一定条件下,微量元素i(溶质)在两相平衡分配时其浓度比为一常数(K D), K D称为分配系数。
10、同位素:核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原子。
11、稳定同位素:原子核稳定,其本身不会自发进行放射性衰变或核裂变的同位素。
12、同位素分馏:同位素以不同比例分配于不同物质或物相的现象。
13、分馏系数:达到同位素交换平衡时,共存相间同位素相对丰度比值为一常数,称分馏系数。
14、SMOW:标准平均大洋水,是氢和氧同位素的世界统一标准。
勘查地球化学习题
课程习题集绪论1.地球化学勘查的研究对象?2.地球化学勘查的分类?3.地球化学勘查的作用?4.地球化学勘查的特点?5.勘查地球化学的概念?6.勘查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章地球化学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1.地球化学背景;2.地球化学异常;3.原生分散晕;4.次生分散晕二、简答题1.地化异常的分类?2.分散晕与异常的异同?3.研究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找矿意义?4.化学元素在各类岩浆岩中的分配特征?5.化学元素在各类沉积岩中的分配特征?6.地壳中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哪些?7.元素迁移的方式有哪些? 8.元素迁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第二章岩石地球化学测量一、名词解释1.渗滤作用;2.扩散作用;3.指示元素;4.线金属量;5.面金属量;6.浓度分带;7.组分分带;8.轴向分带;9.纵向分带;10.横向分带;11.同生异常;12.后生异常;二、简答题1.指示元素的分类?2.化探工作对指示元素的要求有哪些?3.简述热液矿床岩石地化异常的形成机理?4.成晕元素迁移的方式有哪些?5.成晕元素的赋存形式有哪些?6.简述渗滤作用与扩散作用的区别?7. 异常组分的沉淀受哪些因素控制?8.影响热液矿床原生晕发育的地质控制因素有哪些?9.举例说明卤族元素在成矿成晕中的作用? 10.热液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11.原生晕外部形态的分类? 12.岩浆矿床原生晕的特征?三、论述题1.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的应用?第三章土壤地球化学测量1.微量元素在土壤剖面中的分配特征有哪些?2.成矿元素的次生分散有哪些?3.土壤中指示元素的存在形式如何?4.简述残积物中同生碎屑异常的特征?5.简述上移水成异常的特征?6.简述侧移水成异常的特征?7.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应用有哪些方面?第四章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一、名词解释1.分散流;2.分散流流长;3.一级水系;4.碎屑分散流;5.化学分散流二、简答题1.分散流的形成?2.碎屑分散流在水系中的哪些部位容易沉淀?3.水系沉积物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有哪些?第五章水文地球化学测量1.天然水中正常的化学成分有哪些?2.简述水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3.氧化作用与电化学作用形成的水晕有哪些不同? 4.简述水化学异常的特征? 5.简述水化学测量的应用?第六章气体地球化学测量一、简答题1.简述汞气地化异常的形成?2.土壤中汞气地化异常的控制因素有哪些?3.简述汞气测量的适用条件? 4.简述汞气测量的应用?二、论述题1.简述气体地化异常的形成机理?第七章其它化探方法及新方法一、名词解释1.生物地球化学测量;2.生物地化异常;3.地植物学异常;4.气液包裹体;5.均一温度;6.爆裂温度;7.盐晕法二、简答题1.植物地化异常的一般特征?2.植物地球化学测量的应用条件?3.热晕法的原理?4.蒸发晕法的原理?5.稳定同位素化探有哪几方面的应用?6.伽玛能谱测量的物理学依据?7.伽玛能谱测量找金矿的地质学依据?8.航空化探包括哪几种方法?9.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的含义?第八章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方法1.化探试验研究工作包括哪些内容?2.化探工作设计书的编写内容3.什么叫做采样单元?4.规则测网的采样布局?5.区域化探工作的目的及采样布局?6.化探普查工作的目的及采样布局?7.化探详查工作的目的及采样布局?8.岩石测量的采样对象、采集方法及技术要求?9.土壤测量的采样对象、采集方法及技术要求? 10.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对象、采集方法及技术要求?第九章地球化学样品分析一、名词解释1.检出限;2.分析灵敏度;3.精确度;4.准确度;5.随机误差;6.系统误差;7.容量法;8.比色法;9.重量法二、简答题1.地球化学样品分析的特点?2.化探对分析技术的要求?3.发射光谱分析的原理?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5.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原理?6.电子探针分析的原理?7.色谱分析的原理?8.电化学分析的原理?第十章化探资料整理及异常解释评价一、简答题1.地球化学图件有哪几种类型?2.异常评价的内容有哪些?3.异常评价的依据有哪些?二、论述题1.异常解释评价的方法?。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
1. 地质背景影响:地质背景对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地质区域的岩石成分和矿物组合不同,地下水走向和地下水运动速度也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土壤中某些化学元素的丰度异常。
2. 水动力作用:水动力作用包括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循环等。
降水可以通过淋溶作用将土壤中的化学元素溶解出来;地表径流可以将含有化学元素的土壤颗粒带到不同的位置;地下水运动可以通过溶蚀和沉积作用改变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分布。
3. 植被作用:植被的生长和分解会对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循环产生影响。
不同植物对化学元素的吸收和释放能力不同,植被覆盖程度的变化也会导致土壤中某些化学元素的丰度异常。
4.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影响较大。
农业、工业和废弃物排放等活动会引入大量的化学元素进入土壤,导致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另外,采矿和采石等活动也会破坏自然土壤,导致土壤中的化学元素丰度异常。
5. 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也会导致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例如,森林被砍伐后进行农业开发,农草地转为建设用地等,这些土地利用变化都会改变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分布。
综上所述,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异常丰度。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培训HJ 91.2-2022
设置方法河流监测断面(如右图)1、背景断面:原则上设置在水系源头,未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远离城市居民区、工业区、农药化肥施用区及主要交通路线。如果拟定断面处于地球化学异常区,应在地球化学异常区上、下游分别设置;如果水土流失情况较严重,应设置在水土流失区上游。
2、对照断面:应设置在河流流经本区域大型污染源之前,便于了解该水体在大型污染源汇入之前的水质状况,避开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3、控制断面:应设置在排污区(口)下游,污水与地表水基本混匀处。4、入境断面:应设置在水系进入本区域且尚未受到本区域污染源影响处,宜靠近水系入境处。5、河口断面:应设置在地貌上具备明显河流特征处,宜靠近河口,原则上在最后一个排污区(口)的下游,能反映河流汇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之前的水质状况。6、 出境断面:应设置在本区域最后一个污水排放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已基本混匀,宜靠近水系出境处。
名词解释
水环境质量监测:为了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水系中特性指标的动态变化,对水的各种特性指标取样、测定,并记录或发出讯号的程序化过程。流域: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习惯上指地表水的集水区域。水系: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相互连接组成的系统。潮汐河流:受潮汐影响的入海河流。河口:河流汇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河段。潮区界:潮汐河流河口中发生潮位变化的上界。涨潮时潮波由河口沿河道上溯,潮波变幅等于零的分界点。其位置并非固定不变,随河水流量大小与涨潮流强弱等因素的不同组合而上下移动。感潮河段:流量和水位受潮汐影响的河段。
布点与采样
布点原则监测断面的布设在宏观上能反映流域(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特征。监测断面的布设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设置在顺直河段上,。监测断面布设应考虑采样活动的可行性和方便性,尽量利用现有的桥梁和其他人工构筑物。监测断面的布设应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监测工作的实际状况和需要,要具有相对的长远性。监测断面的布设应考虑水文测流断面,以便利用其水文参数,实现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的结合。监测断面的设置数量,应考虑人类活动影响,通过优化以最少的监测断面、垂线和监测点位获取具有充分代表性的监测数据,有助于了解污染物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监测断面布设后应在地图上标明准确位置,在岸边设置固定标志。同时,以文字说明断面周围环境的详细情况,并配以照片,相关图文资料均应存入断面档案。流域(水系)可布设背景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和河口断面。行政区域可在水系源头设置背景断面或在过境河流设置入境断面或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出境断面或河口断面。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20分):1、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p56):解: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征,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2、戈尔德施密特元素地球化学分类:(p83)解:①亲石元素:与氧亲和力强,易溶于硅酸盐熔体,主要集中在岩石圈。
②亲铜元素:与硫的亲和力强,易熔于硫化铁熔体,主要集中在硫化物-氧化物过度圈。
③亲铁元素:易熔于铁,主要集中在铁-镍核。
④亲气元素:具有挥发性或倾向形成易挥发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大气圈。
⑤亲生物元素:主要集中在生物圈。
3、相律(戈尔德施密特相律) (p145)解:相律是反映体系内自由度与组分数和相数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戈尔德施密特相律:F ≥2,Φ≤ K,F是自由度,F是自由度,Φ是独立组分数。
4、微量元素(p182)解:通常将自然体系中含量低于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以低浓度(活度)为主要特征(相对含量单位常为10-6和10-9);它们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的独立矿物,而被容纳在由其他组分所形成的矿物固溶体、熔体或流体相中。
5、镧系收缩(p192)解:REE的配位数和离子半径之间存在相关性,即离子半径愈大,它们占据配位数愈大的位置,反之亦然。
REE的原子容积显示出逐渐和稳定地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的趋势。
这种原子容积的减小在化学上称之为“镧系收缩”。
二、简答题(28分)1、什么是元素克拉克值?(4分)试从找矿和地质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两个方面讨论元素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6分)。
解: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通常为地壳)中的相对平均含量就是元素克拉克值,又称元素丰度。
元素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①元素克拉克值可用于判断元素在地壳中富集成矿的能力。
元素在矿床中的最低可采品位与克拉克值的比值,称为其浓集系数。
浓集系数低的较容易富集成矿(但也不是绝对的,有的元素集中能力强)。
②现代人体的化学成分是人类长期在自然环境中吸收交换元素并不断进化遗传、变异的结果。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称。
环境介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环境因素: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典型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甲基汞化合物等)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次生环境: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清洁生产:指能够节约资源、减少资源消耗,有效预防和控制污染物和其他废物生产的工艺技术过程,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可持续发展:指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不仅应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不应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使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它具有整体性、开放性、自调性、可持续性等特征。
生态系统服务: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
生态系统健康:通常具有活力、结构稳定和自调能力的生态系统看做是健康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健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生物放大作用: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迁移的过程中,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地球化学勘查综合测试2(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地球化学勘查课程综合测试2学习层次:专升本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30分,共10个)1.机械分散流:以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屑流为主,2.盐分散流:为岩屑在水介质中搬运过程溶解形成的可溶性的离子或分子为盐分散流3.空间分带:是原生晕的两种分类方式之一,以现代方位来观察原生晕的形态,分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4.与成因分带: 是原生晕的两种分类方式之一,考虑热液成矿过程及地质体产状等具有成因意义,分轴向.纵向及横向分带等三种5.相容元素:总分配系数大于1的元素为相容元素6.不相容元素:总分配系数小于1为不相容元素,即元素在固液两相间倾向于后期流体相中富集的元素。
7.面金属量:以面进行面积分就是面金属量,具有总量的意义,可用于评价矿化规模及强度等。
8.线金属量:以线进行线积分就是线金属量,具有总量的意义,可用于评价矿化规模及强度等。
9.变异系数:地球化学指标的均方差相对于均值的变化程度,即CV=S/X*100%;反映了数据的相对离散程度。
10.衬度系数:是异常清晰度的度量,目前有多种表示方法:异常均值相对异常下限或背景值的百分比;异常峰值与异常下限的比值等三种。
该值较大时也可表现出较大的衬度系数。
二.是非判断(对-√,错-×,不一定-O)(10分)1.碱性障多发育于强蒸发的沙漠地区(√)2.灰岩风化壳具有良好的ABC分层现象(×)3.原生晕呈现同心圆状围绕着矿体分布(O)4.水系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异常形态是线状的(O)5.矿体位于潜水面之上时会表现季节性的水化学异常(√)6.原生晕就是赋存于岩石中的地球化学异常(√)7.元素平均含量相同的两个地质体具有同源性(O)8.土壤测量是区域化探的首选方法(×)9.成矿作用可以造成比矿体大得多的原生晕(O)10.B层是土壤测量的最好取样层位(×)三.论述题(60分)1.随着找矿难度的加大,深部的隐伏矿.盲矿相关的勘探技术正受到更多的重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化学专业考博真题2006-2010年
2006年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地球化学专业博士入学考题一、名词解释1.元素丰度2.半衰期3.相容元素4.稳定同位素5.类质同象6.同位素计时体系的封闭温度7.微量元素8.U-Pb同位素体系的普通Pb9.温度效应气体10.晶格能11.分配系数12.地幔交代作用二、简答1.等时线定年法的原理。
2.目前锆石U-Pb体系定年的主要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
3.简述埃达克岩的特征和形成环境。
4.简述识别地幔岩浆遭受地壳混染的地球化学手段。
5.简述氧同位素测试方法和其应用。
6.简述大气圈和水圈的形成和演化。
三、论述1.概述同位素分馏、分馏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并举例说明稳定同位素分馏程度在地球科学其一领域中的应用。
2.论述岩浆作用过程中(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的变化规律。
3.概述研究高级变质岩热演化(T-t曲线)的原理和方法(以某一岩石类型为例,如榴辉岩、麻粒岩)。
4.论述地球化学方法在花岗岩成因研究中的应用(可结合实例说明)。
2007年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地球化学专业博士入学考题一、名词解释1.球粒陨石2.相容元素3.吉布斯相率4.部分熔融作用5.稀土元素标准化6.稳定同位素分馏系数7.等时线8.封闭温度9.分配系数10.放射性衰变常熟11.地幔楔12.类质同象二、简答和论述1.列出你所了解和阅读的国际重要的地球化学杂志名称(>4)2.说明太阳、行星和陨石对元素丰度研究的贡献。
3.简述戈尔施密特元素地球化学分类的依据,结果和意义。
每类列举三种以上的代表元素。
4.简述类质同象法则。
举例说明它对微量元素集中和分散的影响。
5.论述微量元素地质温度计的原理和应用。
6.举例说明稀土元素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7.造成地幔不均一性的可能因素有哪些?简述大陆陨石的同位素组成变化大于大洋岩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原因。
8.举例说明H、C同位素在矿床地球化学示踪的应用。
9.选取某一同位素体系(Rb-Sr,Sm-Nd)及以岩类或者矿床为例,叙述其视年龄、内部矿物等时线和全岩等时线年龄方法的原理、前提、差异及应用。
地球化学障的名词解释
地球化学障的名词解释地球化学障是地球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地球上特定环境或地域中出现的一种化学状况或物质分布的障碍。
地球化学障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类活动所致。
它们在地球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深远影响。
一、自然地球化学障1. 水资源中的地球化学障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地球化学特性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水资源中存在着各种地球化学障。
例如,盐碱地区的水资源中常含有高浓度的盐分,限制了农业和水源利用。
此外,地下水中可能富含井矿物质,如铁、锰、硫酸盐等,对人体健康有害。
2. 土壤中的地球化学障土壤是地球上的一个重要的地球化学系统,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土壤中可能存在各种地球化学障,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或无法满足农业和生态系统需求。
例如,酸性土壤中可能含有过高的铝、锰和铁,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地球化学障对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循环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限制。
3. 大气中的地球化学障大气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球化学圈之一,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大气中的地球化学障可能来源于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沙尘暴等,也可能来自人类活动,如工业污染、交通尾气等。
例如,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导致紫外线的增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二、人为地球化学障1. 工业废弃物和污染物不良的工业生产和废弃物处理会导致人为地球化学障的产生。
工业废弃物中可能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等,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例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导致周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
2. 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利用模式的改变,一些人为地球化学障也出现在城市和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
例如,建筑物和道路的建设会导致地下水透过性的下降,水源补给不足;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废水和污水可能被排放到水源中,导致水污染。
化探答案
练习1一、填空题1、真溶液,胶体。
2、土壤气体测量,地面气体测量,航空气体测量。
3、原生晕,次生晕。
4、淋滤层,淀积层,母质层,基岩。
5、母岩,地形,气候,植被,时间。
6、黎彤。
二、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
三、不定项选择1、ABCD,2、AC,3、ACD,4、ABD,5、ABCD,6、ABDE,7、ABCE,8、ABCDE。
四、名词解释1、土壤:主要是残坡积的地表疏松覆盖物,同时也包括塌积物、水积的、湖积的、风积的及有机成因的地表疏松覆盖物。
2、岩石地球化学测量:通过系统采集岩石样品,分析其中元素含量或其他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岩石地球化学异常,以达到矿产勘查等目的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
3、分散流:矿体及原生晕、次生晕中的元素,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冲刷、溶解作用下,使与成矿有关的元素被水带入水系中,然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又沉淀出来,在河流和溪沟底沉积物中形成某些元素含量增高的地段,即分散流。
4、勘查地球化学:以地质学、地球化学为理论基础,通过系统测试矿体周围三度空间与成矿有关系的化学元素的分布分配、组分分带,存在形式以及与成矿有关的物理化学参数等,并用这些标志进行找矿的一门科学。
5、风化作用:在地壳深处形成的岩石和矿石进入表生带后,由于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失去了原来的平衡,它们为了适应这种新的环境,建立起新的平衡,于是发生了深刻的改造,这个改造过程就称为风化作用。
6、衬度:异常内元素的平均含量与背景值之比,是异常清晰度的度量。
7、成矿元素:形成矿床的有用元素。
一般指构成金属矿床的元素,如Cu,Pb,Zn,W,Sn,M等,有的成矿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很低,但也能和其他元素结合成矿,并且集中分布在一定的区域。
8、背景值:某些地区的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元素属于正常含量,但是正常含量是不均匀的,所以背景含量也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背景含量的平均值称为背景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化学异常名词解释(一)
地球化学异常名词解释
地球化学异常是指地球地壳、岩石或地球化学物质在空间分布上的特殊性和规律性,通常被用来识别地质过程或资源矿产的迹象。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地球化学异常名词的解释和示例。
1. 斑岩
斑岩是指由玄武岩或花岗岩等岩浆经过结晶和分异形成的具有颗粒状结构的岩石。
它通常具有明显的矿石矿物、矸石矿物等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可以作为找矿的目标。
例如,铜金矿床常与斑岩关联。
2. 斑状矿化
斑状矿化是指矿化物以斑块或脉状分布在岩石中的现象。
这种地球化学异常常见于含金、银、铜等金属的矿床。
例如,金矿床中的金矿化通常呈现斑状分布。
3. 矿化体
矿化体是指包含有一定量的矿物或矿石的岩石或岩体。
它可以是团块状、脉状、层状或块状等形式。
地球化学异常的矿物探测通常是基于矿化体的存在。
例如,石英脉是一种常见的矿化体,它往往富含金、银等金属矿物。
4. 异常浓度
异常浓度指的是某种元素或化合物在地壳中出现的异常高或异常
低的浓度。
这种地球化学异常可能与地质过程或矿床形成相关。
例如,铀矿床常常具有异常高的铀浓度。
5. 地球化学剖面
地球化学剖面是指在地球表面或地下某一区域上获取的多个地球
化学测量值之间的关系图。
通过绘制地球化学剖面图,可以更好地理
解地球化学异常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
例如,通过绘制钍的地球化学
剖面图可以发现铀矿床的存在。
6. 区域性地球化学异常
区域性地球化学异常指的是在特定地理区域上出现的共同的地球
化学异常。
这种地球化学异常常常与地质构造、矿床类型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某个区域内发现多个含铜的矿床可能是区域性地球化学异常
的表现。
7. 单一元素地球化学异常
单一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是指地球化学异常中特定元素的异常表现。
这种地球化学异常常常与某种矿床类型或矿石矿物有关。
例如,通过
测量砷元素的含量,可以发现与金矿床关联的单一元素地球化学异常。
8. 地热地球化学异常
地热地球化学异常是指在地热资源勘查中出现的与地温、地热流
等地热要素相关的地球化学异常。
这种地球化学异常常常与地热系统
的活动有关。
例如,地温异常高的地区可能是地热地球化学异常的表现。
以上是常见的地球化学异常名词的解释和示例。
地球化学异常的研究对于地质资源勘查和地球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