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语复习教案(教师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成语的含义、用法和出处。
2.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丰富语言表达。
3.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成语的分类和特点4. 高考成语题型解析5. 成语运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来源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成语题目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3. 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成语的起源和演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分类和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高考成语题目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整理本节课学习的成语,总结其含义、用法和出处。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检查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 练习题成绩:评估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1. 成语辨析与运用2. 成语错误类型分析3. 成语辨析技巧讲解4. 成语运用实例解析5. 高考成语辨析题目练习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及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错误类型及实例,提高学生辨析能力。
3. 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成语辨析与运用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成语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及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错误类型及实例,提高学生辨析能力。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成语辨析与运用知识。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成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高学生的成语辨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构成3. 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4. 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及辨析5. 成语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考查形式和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
2. 难点: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成语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考查形式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高学生的成语辨析能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构成,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5.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成语故事:介绍一些成语的由来,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底蕴。
2.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和反应能力。
3. 成语运用实例:分析一些著名文学作品中的成语运用,让学生学会在实际语境中正确使用成语。
七、高考成语真题解析2. 解析高考成语真题中的错误用法,让学生了解高考成语考查的难点。
3. 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成语真题的解题策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八、成语辨析练习1. 设计成语辨析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成语辨析能力。
2. 分析练习题的答案,讲解成语错误用法的原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版)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使学生能够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成语。
3. 培养学生对成语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成语的来源与分类3. 成语的运用与辨析4. 成语典故与成语故事5. 成语游戏与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分类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典故和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实践训练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游戏教学法:通过成语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成语教材或相关资料2. 课件:制作成语教学课件,包括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等知识点3. 道具:准备一些成语相关的典故和故事素材4. 游戏道具:如成语卡片、成语接龙道具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来源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成语的丰富内涵。
3. 案例分析:通过成语典故和故事,分析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4. 实践训练: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游戏环节:组织成语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成语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成语的活学与活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运用能力。
2. 教学内容成语的创意运用:通过造句、仿写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成语应用于不同语境中。
成语的辨析与纠正:分析常见的成语误用情况,提高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3. 教学方法实例演示法:通过具体例句展示成语的灵活运用。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语使用的经验和创意。
4. 教学准备实例句集:准备一系列使用成语的例句。
误用案例:收集一些常见的成语误用例子。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的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高考成语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4. 成语辨析练习三、教学过程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成语的概念、来源和构成,分析成语的特点。
2. 高考成语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归纳总结高考成语错误类型,分析错误原因。
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讲解成语的正确用法,举例说明。
4. 成语辨析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成语辨析练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错误类型及正确使用方法。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成语的正确用法。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成语辨析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错误类型及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对成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在教学评价方面,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练习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成语复习策略1. 分类复习:将成语按照词义、用法、出处等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 归纳总结:对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错误原因,提高识别和避免错误的能力。
3. 成语接龙:通过成语接龙游戏,增加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七、成语辨析技巧1. 词义辨析:掌握成语的准确词义,区分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别。
2. 语境分析:根据句子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填空。
3. 逻辑关系:注意成语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使用错误的成语。
成语复习教案4篇
成语复习教案4篇成语复习教案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语复习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语复习教案篇1一、成语的一般特点成语是定型的语素组合,不但结构稳定,其构成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
譬如“心广体胖”的“胖”,只能读pán,而不能读pàng,因为它是安泰舒适的意思;“自怨自艾”的“艾”只能读yì,而不能读ài,因为它是治理、惩治的意思。
又如“闻鸡起舞”的“舞”只能指舞剑,而不是指跳舞;“不名一文”的“名”只能是占有的意思。
懂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现在各种媒体尤其是其中的广告,乱写、乱读、乱用的情况实在太多,这给知之不多的高中学生制造了很大的混乱。
不少成语有特定的含义,不能随意解释,不能不分场合随意乱用。
譬如“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绝不是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七步之才”指很有才华,绝不是才华很低;“江郎才尽”,是指本来有才而后“尽”了,不能用于本来就无才的人;“豆蔻年华”只能用于形容十几岁的少女,而不能形容其他人;“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而“汗牛充栋”只是形容书籍多,而不表明学问大;“美轮美奂”,形容高大华美,一般多用于称赞房屋,而不能用于化妆品。
这也是应该注意的。
成语同其他词语一样,也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譬如,“无微不至”是褒义的,“无所不至”、“无所不为”是贬义的;“东山再起”是中性的,“死灰复燃”是贬义的。
“杀一儆百”是书面语体的,“杀鸡吓猴”是口头语体的。
二、成语的结构如前所说,成语的结构是稳定的。
从结构形式看,同其他短语一样,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并列、承接、目的、因果、主谓、偏正、连动、兼语等:懂得一点成语结构的知识,有助于正确书写、理解,从而正确使用。
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交际和写作中能够运用成语丰富语言。
3. 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提高学生对成语故事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运用4. 成语的辨析与练习5. 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成语的正确运用。
2. 难点:成语的含义理解和辨析,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分析成语的正确运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实例,分析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练习法: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成语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使用场合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成语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举例说明成语的正确运用。
3.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成语的正确与错误,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成语的使用场合和注意事项,分享成语故事和文化背景。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的正确运用和注意事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练习题的正确率:统计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相关成语题目,评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成语词典:提供成语的定义、例句和故事背景。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成语例句、成语故事和教学课件。
高考成语复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高考必考的常见成语,掌握其基本含义和用法;2.加深学生对成语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水平;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提高写作和阅读水平。
二、教学内容:1.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常见高考必考成语的解释和用法;3.成语的运用和创新。
三、教学过程:1.成语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导入例子:请同学们举出一些常见的成语,并询问他们对成语的理解。
解释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是具有固定结构和特定含义的词组,通常由四个字组成。
常见成语的特点是形象、生动、简练,能够准确表达一定的意义和象征。
2.常见高考必考成语的解释和用法(4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或两个成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并准备小组展示。
展示成果: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研究的成语,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讨论。
常见高考必考成语:- 突飞猛进:形容进展很快,发展迅猛。
- 拔苗助长:比喻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 不可或缺:形容非常重要,不能缺少。
- 不胫而走:形容消息传播得很快,像没有腿而能够奔跑一样快。
- 触类旁通:从一个事物推知另一个事物。
- 心领神会:指对别人的意图、情绪、要领等有很深的理解。
3.成语的运用和创新(60分钟)创新游戏:请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创造一些与生活和时事相关的新成语,要求含义准确,运用得当,并能进行合理解释。
创新展示:每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他们创造的新成语,并进行合理解释和运用扩展。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小组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高考必考的常见成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创造新成语的方式提高了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成语等语文素材,培养了学生们的语感和修辞能力,对于提升写作和阅读水平有一定好处。
教师可以结合听、说、读、写的方式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版)
“成语专题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考试说明》对成语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掌握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强化基础训练。
4、 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学习重点1、掌握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强化基础训练。
2、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学习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考纲要求熟语包括成语在高考中属于必考题型.“考试大纲”规定:“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运用两个层面。
北京市命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
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
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二、高考语文使用成语的八点注意事项成语是历年高考都要考查的一项,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弄清成语来源,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切忌望文生义成语、熟语的意义具有固定性和整体性,望文生义是理解成语、熟语的第一大忌讳,因而成为命题者首选的“机关”设计方式。
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
例1:高考试题回顾①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②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③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④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提示:“万人空巷”指街上人群集结,绝非静悄悄;“炙手可热”指权势大,并非指“热销”;“每况愈下” 指情况越来越坏,此处误认为是“越来越低”;“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此处误以为是进入危险境地。
成语、熟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
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
高考成语复习题专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题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让学生熟悉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3.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3. 成语的分类和用法4. 成语的辨析和修改5. 成语的应用和练习三、教学重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3. 成语的分类和用法4. 成语的辨析和修改5. 成语的应用和练习四、教学难点:1. 成语的辨析和修改2. 成语的应用和练习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3. 练习法:进行成语辨析、修改和应用的练习。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辨析和应用,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分析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第二课时:1. 讲解成语的分类和用法。
2. 进行成语辨析的练习。
第三课时:1. 讲解成语的修改方法。
2. 进行成语修改的练习。
第四课时:1. 讲解成语的应用和答题技巧。
2. 进行成语应用的练习。
第五课时: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成语定义、特点、分类和用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成语辨析和修改的练习,评价学生对成语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3. 通过成语应用的练习,评价学生对成语应用和答题技巧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教辅资料。
2. 高考成语题真题和模拟题。
3. 教学PPT或黑板。
八、教学步骤:1. 引入成语的概念,讲解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分析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3. 讲解成语的分类和用法,进行相关练习。
4. 讲解成语的修改方法,进行相关练习。
5. 讲解成语的应用和答题技巧,进行相关练习。
高考成语学习教程(教师教案)
高考成语学习教程(成语复习专题突破)目录教师教案部分成语学案一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成语学案二感知高考高频考查成语成语学案三掌握高考常考望文生义类成语成语学案四掌握高考常考对象误用类成语成语学案五掌握高考成考近意辨析类成语成语学案六掌握高考常考褒贬色彩和谦敬类的成语成语学案七掌握高考常考特殊用法类成语成语学案八掌握其他特殊用法成语成语学案一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一、翻译下列文段,写出成语并解释文段一: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翻译: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他口渴,想要喝水,把黄河、渭河都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又去喝北方的大湖喝水。
夸父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而他死之前把手中的手杖化作了桃林。
注释:①逐走:竞跑,赛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得:得到④于:到。
⑤河、渭:即黄河、渭河。
⑥不足:不够。
⑦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⑧大泽:大湖。
传说其大横纵千里,在雁门山北。
⑨至:到。
⑩弃:遗弃⑾邓林:地名,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即“桃林”。
成语及释意:夸父追日。
褒义: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
贬义:自不量力。
文段二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翻译: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高三成语专题复习(苏教版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成语专题复习(苏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考纲要求,把握熟语误用类型。
2、积累重要熟语,了解熟语的意义、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明确熟语误用类型,掌握做题思路、方法。
2、能区分易误解的成语解释,分清熟语的使用范围、适合语境。
教学难点:1、“韬光养晦”、“等量齐观”等熟语的解释和用法。
2、要善于结合熟语考察语境,仔细辨析熟语运用的正确与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1、熟语误用类型2、试卷讲解分析教学步骤:一、熟语误用类型(一)、语义不当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2、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3、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二)、对象不当1、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的年纪,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2、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3、该房屋建筑装潢工作室有经验丰富的专门美术设计师,他们作风严谨、技术精良,把居室交由他们装修,保管使您蓬荜生辉。
(三)、轻重不当1、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2、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特点。
(四)、褒贬不当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
2、为了迎接第六届华商大会,青年志愿者队伍粉墨登场,大显身手。
3、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五)、语法不当1、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2、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3、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六)、逻辑不当1、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2、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高考成语教案 (教师版)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版)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分类一、成语的定义1. 解释成语的概念2. 强调成语的特点:固定结构、丰富内涵、深刻寓意二、成语的分类1. 根据来源分类:神话传说、历史事件、文学名著、口头俗语等2. 根据结构分类:单音节成语、双音节成语、多音节成语等三、成语的学习方法1. 记忆成语的技巧:拼音记忆、故事记忆、联想记忆等2. 成语的运用:正确使用、避免误用、灵活运用第二章:成语的来源与结构四、成语的来源1. 神话传说:举例说明,如“精卫填海”2. 历史事件:举例说明,如“破釜沉舟”3. 文学名著:举例说明,如“黛玉葬花”4. 口头俗语:举例说明,如“一举两得”五、成语的结构1. 单音节成语:如“急”、“勇”、“智”、“懒”等2. 双音节成语:如“春暖花开”、“风吹草动”等3. 多音节成语:如“一举两得”、“三心二意”等六、成语的例句与解析1. 举例说明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2. 解析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第三章:成语的正确使用与误用七、成语的正确使用1. 成语的语境:根据句子意思、语气、情感等选择合适的成语2. 成语的搭配:注意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关系,如“一举两得”中的“一举”和“两得”八、成语的误用1. 望文生义:误解成语的字面意思,如将“破釜沉舟”误解为“破坏船只”2. 误用对象:将成语用于不合适的对象,如将“黛玉葬花”用于形容男性3. 重复冗余:使用成语时与句子的其他部分重复,如“他的能力非常突出,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中的“独一无二”九、成语的灵活运用2. 成语的创新:结合现代语境,创造新的成语,如“手机依赖症”第四章:成语的练习与巩固十、成语练习题1. 选择题:判断句子中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2. 填空题:根据句子意思填入合适的成语3. 改错题:找出句子中成语的错误使用并进行修改十一、成语巩固活动1. 成语接龙: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下一个成语的首字与上一个成语的尾字相同2. 成语猜谜:学生分组进行成语猜谜游戏,一个组描述成语,另一个组猜测3. 成语故事分享: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成语,分享成语的故事背景和寓意第六章:成语的辨析与运用六、成语的辨析1. 同义成语的区分:举例说明,如“一举两得”与“一箭双雕”2. 反义成语的辨别:举例说明,如“大同小异”与“大相径庭”七、成语的运用技巧1. 成语的活用:根据语境需要,灵活运用成语,如将“破釜沉舟”用于形容决心很大2. 成语的创新:结合现代语境,创造新的成语,如“手机依赖症”八、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1. 识别成语:在阅读文章时,能够识别出文章中使用的成语2. 理解成语: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九、成语在写作中的应用1. 成语的运用:在写作中恰当运用成语,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2. 成语的引用:引用经典的成语,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十、成语的复习与考试策略2. 成语的考试策略:分析高考成语题型,制定针对性的应试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成语的分类与学习方法难点解析:学生需要掌握不同来源的成语特点,以及如何有效地记忆和运用成语。
高考成语教案 (教师版)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版)第一章:成语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一、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 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汉语中固定结构、固定意义的短语或句子。
2. 成语的特点:结构凝练、含义丰富、表现力强。
二、成语的分类1. 按来源分类: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动物名称等。
2. 按结构分类: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成语。
3. 按性质分类:褒义成语、贬义成语、中性成语。
第二章:成语的运用与误用三、成语的正确运用1. 成语的语境搭配:根据句子的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
2. 成语的词性搭配:注意成语中各个字的词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
四、成语的误用现象1. 望文生义:只根据成语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忽视了成语的实际含义。
2. 褒贬不当:将褒义成语用于贬义场合,或将贬义成语用于褒义场合。
3. 对象误用:将成语用于不适合的对象,导致语义不通。
第三章:成语的积累与记忆五、成语的积累方法1.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成语的来源和用法。
2. 制作成语卡片:将遇到的成语记录在卡片上,便于随时复习。
3. 成语接龙游戏:通过游戏方式增加成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六、成语的记忆技巧1. 拼音记忆法:通过成语的拼音特点进行记忆。
2. 故事记忆法:将成语与经典故事相结合,便于记忆。
3. 联想记忆法:将成语与生活中的事物或场景相结合,形成联想。
第四章:成语在高考中的考查形式七、高考成语考查形式1. 选择题:考查对成语含义、用法的理解。
2. 填空题:考查对成语的识记和正确运用。
3. 改错题:考查对成语误用的辨析和修改。
八、高考成语题型解析1. 选择题解题技巧:注意选项中的成语含义、用法差异,排除错误选项。
2. 填空题解题技巧:根据句子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3. 改错题解题技巧:分析成语的误用原因,进行准确修改。
第五章:成语在写作中的应用九、成语在写作中的作用1. 丰富词汇:使用成语可以增加文章的词汇量。
2. 提高表达能力:恰当运用成语,使文章表达更准确、生动。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成语误用类型的辨析能力。
4. 引导学生学会成语的积累和运用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成语误用类型的辨析。
3. 成语的积累和运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误用情况。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误用的原因和对策。
3.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四、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1.1 成语的定义1.2 成语的基本特点(来源、结构、意义等方面)2. 成语误用的类型及原因2.1 成语含义与语境不符2.2 成语用法错误2.3 成语搭配不当2.4 成语色彩误用2.5 成语重复或矛盾3. 成语的积累和运用方法3.1 成语来源分类积累3.2 成语用法分类积累3.3 成语典故和例句记忆3.4 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误用的类型及原因,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成语误用的严重性。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检测学习效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正确使用和积累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践环节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成语接龙游戏1.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成语的第一个字与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相同。
2. 教师点评游戏的精彩瞬间,纠正成语使用不当的情况。
活动二:成语辨析竞赛1. 教师给出成语,学生判断其是否使用正确。
2. 学生分组进行竞赛,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3. 教师总结错误类型,并进行讲解。
七、教学策略策略一:案例分析法1. 教师展示成语误用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2. 学生通过案例学会识别成语误用的类型,提高辨析能力。
策略二:情境教学法1. 教师创设实际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成语。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版)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版)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特点一、成语的定义1. 解释成语的概念2. 成语的来源:古代文献、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3. 成语的结构:四字短语、固定搭配二、成语的特点1. 语音特点:四字韵律,声调和谐2. 意义特点: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多义性、比喻性3. 用法特点:固定搭配、不能随意改动三、成语的学习方法1. 记忆成语:通过朗读、背诵、联想记忆等方法2. 理解成语:了解成语的来源、含义、用法等3. 运用成语:学会在适当的语境中使用成语第二章:成语的分类与用法四、成语的分类1. 根据来源分类:古代文献成语、历史故事成语、神话传说成语等2. 根据结构分类:单音节成语、双音节成语、多音节成语等3. 根据意义分类:形容词成语、动词成语、名词成语等五、成语的用法1. 成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修饰语、动词、名词等2. 成语的固定搭配:不能随意改变成语中的词序和成分3. 成语的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表达意思,注意语境的适宜性六、成语的常见错误1. 望文生义:误解成语的含义2. 误用成语:成语的用法和语境不合适3. 成语搭配错误:改变成语的固定搭配第三章:成语的考核与运用七、成语的考核方式1. 选择题:判断成语的正确用法和含义2. 填空题: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3. 改错题:找出成语使用中的错误并进行改正八、成语的运用技巧1. 积累成语:扩大成语词汇量2. 理解成语: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3. 运用成语:学会在适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成语第四章:成语的实战训练九、成语的练习题1. 选择题:判断成语的正确用法和含义2. 填空题: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3. 改错题:找出成语使用中的错误并进行改正十、成语的练习答案与解析1. 解答练习题: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解释2. 分析错误原因:解释错误选项的错误原因3. 总结成语用法:通过练习题的解答和分析,总结成语的用法和注意事项第五章:成语的学习资源与拓展十一、成语的学习资源1. 成语书籍:成语字典、成语故事书籍等2. 网络资源:成语网站、在线成语词典等3. 成语学习软件:成语游戏、成语学习应用程序等十二、成语的拓展学习1. 成语故事: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2. 成语接龙:通过游戏方式练习成语的运用和记忆3. 成语运用实例:分析名人名言、文章中的成语运用,提高运用能力第六章: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十三、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1.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成语丰富的含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2. 提高阅读速度:熟悉成语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提高理解效率3. 分析作者意图:通过成语的使用,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十四、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难题解析1. 成语的含义与上下文不符:如何根据上下文推断成语的确切含义2. 成语的用法不清晰:如何判断成语在句子中的正确用法3. 成语的错误使用:如何识别并纠章中的成语错误第七章:成语在写作中的运用十五、成语在写作中的优势1. 丰富表达:使用成语可以使文章语言更加丰富和生动2. 提升文采:恰当的成语使用能够提高文章的文学色彩3. 彰显文化底蕴:成语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使用得当能够展现个人文化素养十六、成语在写作中的注意事项1. 成语的恰当选择:根据文章主题和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2. 成语的合理运用:注意成语的用法和成语之间的搭配3. 避免成语的滥用:不要为了显示成语的丰富而过度使用,造成堆砌第八章:成语的备考策略十七、成语备考的要点1. 成语的记忆:制定记忆计划,定期复习2. 成语的理解:通过阅读、练习加深对成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3. 成语的运用:多进行成语接龙、填空、改错等练习十八、成语备考的技巧1. 制作成语卡片:将成语及其含义、例句整理成卡片,便于携带和复习2. 成语真题练习:分析历年高考成语题型,进行真题练习3. 成语学习小组:与他人一起学习成语,互相讨论和解答疑惑第九章:成语的文化价值与传承十九、成语的文化价值1. 成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故事2. 成语的教育意义:成语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3. 成语的审美价值:成语的韵律美和语言艺术二十、成语的传承与传播1. 成语的教学:在教育中传承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2. 成语的使用与创新: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灵活运用成语,传承文化3. 成语的数字化传播: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平台,推广成语学习和使用第十章:成语学习与考试的策略总结二十一、成语学习的策略1. 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持之以恒2. 多种学习方式结合:阅读、记忆、练习、游戏等综合运用3. 及时复习巩固:定期复习,防止遗忘二十二、成语考试的策略1. 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2. 答题技巧:根据题目要求,准确、简洁地回答3. 检查:完成试卷后,认真检查,纠正可能的错误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成语的定义与特点重点:成语的来源和结构特点难点:成语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多义性二、成语的分类与用法重点:成语的分类和用法难点:成语的语境适宜性和固定搭配三、成语的考核与运用重点:成语的考核方式和运用技巧难点:成语的误用和搭配错误四、成语的实战训练重点:成语练习题的类型和解答方法难点:成语的错误分析和修改技巧五、成语的学习资源与拓展重点:成语的学习资源和拓展途径难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文化背景的挖掘六、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重点: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和分析方法难点:根据上下文推断成语含义和识别错误使用七、成语在写作中的运用重点:成语在写作中的优势和提升文采的方法难点:成语的恰当选择和合理运用八、成语的备考策略重点:成语备考的要点和技巧难点:成语记忆的有效方法和真题练习的策略九、成语的文化价值与传承重点:成语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难点:成语的审美价值和数字化传播方式十、成语学习与考试的策略总结重点:成语学习和考试的策略总结难点:制定学习计划和答题技巧的运用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涵盖了成语的学习内容,从成语的定义、分类、用法到考核和实战训练,再到学习资源和拓展,以及成语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的应用,总结了成语学习和考试的策略。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通过对成语的复习,加深学生对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与用法2. 成语的来源与故事3. 成语的分类与辨析4. 成语的应用与实践5. 成语的复习与测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
2. 难点:成语的分类、辨析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故事和实例。
3. 小组讨论法:进行成语分类和辨析。
4. 实践法:运用成语进行表达和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举例说明。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的故事和实例,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成语分类和辨析,分享学习心得。
5. 实践环节: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表达和实践,提高成语运用能力。
6. 复习与测试:进行成语复习和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享心得的准确性等。
3. 成语运用评价:通过学生的成语运用实践,评价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4. 测试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成语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给予适当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成语。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和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
八、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和资料:用于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2. 成语卡片或挂图:用于学生分组分类和辨析成语。
成语复习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成语复习教学设计(大全五篇)第一篇:成语复习教学设计成语复习教学设计课堂活动:成语运用错误常见角度教学目标: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重点: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教学过程:学生小组探讨交流,最后总结成语运用错误常见有如下角度:角度一望文生义熟语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蕴是约定俗成的。
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导致理解不确切而造成的运用错误,就属于望文生义。
如把“泼冷水”的意思理解成“把冷水泼出去”就是典型的望文生义,这个熟语的意思是“挫伤别人的积极性或让他人清醒”;把“万人空巷”理解成“人们都离开街巷回到家里”也是望文生义,实际上正确的意思是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聚集在一起,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容易让人望文生义的成语很多,如“不名一文”“不足为训”“不经之谈”“不刊之论”“屡试不爽”“吊民伐罪”“细大不捐”“危言危行”“首当其冲”“明日黄花”等。
角度二褒贬误用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附带上一定的感情色彩,或褒义,或中性,或贬义。
具有褒义色彩的成语通常表达肯定、赞扬的情感态度,如“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等;具有贬义色彩的成语则表达否定或批判的情感态度,如“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等;具有中性色彩的成语则无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如“四通八达”(形容交通极便利)、“筋疲力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等;还有一些成语,既能用在褒义方面,又能用在贬义方面,如“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暗送秋波”(本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现也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结)、“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等。
运用时,不顾感情色彩,易造成误用现象。
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讲课用】
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讲课用】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考纲要求:高考对成语(熟语)的考查要求是“正确使用成语(熟语)”,即能够正确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并正确运用到语境中去。
成语(熟语)检测是高考基础考查的重点之一,每年必考。
复习目标:1、了解成语(熟语)的特点;2、辨析成语(熟语)误用的原因;3,归纳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方法。
教学重点:教师重在分析学生判断和使用成语(熟语)的失误原因,并针对其确定正确学习成语(熟语)的方法,进而指导判断和使用成语(熟语)。
让学生明确考查的重点一般是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教学难点:成语(熟语)的量非常大,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平时积累不多的学生而言。
掌握方法,学会分析是本专题需要突破的难点。
因此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归纳。
难点在于具体语境中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考查形式:考试形式为选择题,分值3分。
所考成语为常见常用成语(熟语)。
教学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成语体现一个人的学识:新华社报道: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在面对全台湾义工进行演讲时,称赞义工的善行为“罄竹难书”,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
2 、成语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中央台2006年全国青年歌手比赛中,一位参赛歌手的唱功赢得了广大评委的一致称赞。
随后,著名学者余秋雨向她提出了一个成语题:请解释“杯水车薪”的含义?该歌手想了半天,解释如下:“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发的工资,比喻贪婪刻薄、吝啬之极”。
于是,该歌手在评委心目中的形象急转直下。
最终与决赛失之交臂。
二:成语的特点:1、什么是成语?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2、成语的来源:①古代寓言例、守株待兔揠苗助长②历史故事例、破釜沉舟乐不思蜀③诗文语句例、老骥伏枥万马齐喑④口头俗语例、一言为定三教九流3、成语的特点:①意义的整体性。
成语的词义往往超出字面,不能望文生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使用熟语教学过程:一、高考试题示例1(2010年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可以附庸风雅....。
”【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
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D、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
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答案】B2.(2010年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解析: A项弱不胜衣:胜,禁得起。
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
C项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D项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三项都使用正确。
B 项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用来说别人不恰当。
故选B。
3.(2010年北京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 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范围以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解析:A项防患于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
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C项信马由缰:信、由,听任。
骑着马不拉缰绳,任其自由移动。
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
比喻随便走走。
也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
D项殊途同归:殊,不同,差异。
途,道路。
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此三项使用都正确。
B项无第四句中的“茹毛饮血”,茹,吃。
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
,比喻处在未开化状态。
本句话是说历史上有很多残酷的流血冲突事件,此处犯了曲解此意的错误第五句中的“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此句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如:例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1999年高考题第4题B项) 例2: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2000年高考题第4题A项)例3。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的两鬓白发,他不由地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叹。
例4.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的时,我总会把眼神转向他,一种非常温柔、期待的眼神。
我的问题不难,又在提问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此处命题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和对象。
例1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例2句中“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例3句中“行云流水”形容文章、唱歌等就像飘着的云和流着的水那样自然流畅例4的“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中出来,也形容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只适用于文学、绘画方面]类似的,还有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
“年富力强”“崭露头角”多指青年人-------3、误用褒贬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例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1998年高考题第5题B项)例2: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2000年全国高考题C项)例3:小王深受大家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同学们无不弹冠相庆....。
例4:这个饭店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因别无分店,只好在这里吃饭了。
[这几例,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
“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2,洗心革面,是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
比喻彻底悔改。
“弹冠相庆”这一成语出自《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这是封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写照,可见它是一个贬义成语。
小王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学校的其他同学为其高兴庆贺,并非人人皆可当官,不能用这一成语贬损他们。
有口皆碑:“口碑”比喻群众口头上的称颂(称颂的文字有很多是刻在碑上的),“有口皆碑”这一成语比喻人人称赞,是一个褒义成语。
作者批评饭店服务质量差是绝不能用这个成语的。
如果是用以讽刺,也需要用引号标明出来。
]4、颠倒尊卑,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如:例1: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2: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这点涉及语言得体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尤显重要。
不耻下问,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常见的谦辞有: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
敬辞有: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等。
]例3: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否则,愧对我们大家都喜爱的大文豪——苏轼。
【“洗耳恭听”,谦辞,指恭敬而认真地听,用于听别人讲话,不能用于要别人听自己讲话。
】例4: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
用作谦词,只能对己。
这里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例5: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力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前赴后继,褒义词}5、自相矛盾例1: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1997年高考题第4题A项) [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的矛盾处设误,以考查考生的逻辑能力。
“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
]例2: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豆蔻年华是.....之少女十三四岁到时候,这与句中的所说的大学生相矛盾】例3: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因人成事”这一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曰:‘公等录录,此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意思是: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此成语用在句中,明显与后面的“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相矛盾。
】例4: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这一成语出自《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意思是:像水里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
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此成语用在句中,明显与前面的“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相矛盾】6、语义重复语义重复是指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造成了语境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自身的含义重复。
例1: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
前面不能再用“还”。
】例2: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遍体鳞伤”意为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重。
“遍体”与前面的“全身”意思重复。
】例3: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生灵涂炭” 意为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
“生灵”与前面的“人民”意思重复。
】例4: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难言之隐” 意为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
“隐”与后面的“苦衷”意思重复。
例5:把这样的诗歌拿给中文系讲授现代文学史和文艺理论的教授去分析,不见得一定就能讲出更多到位的真知灼见....。
真知灼见意即正确透彻的认识,用“到位”来修饰它,亦显重复例6:只有那个突然不期而遇的另一个郁霆,依旧留在心里,成为永远活在心里的梦想,关于爱情,关于生活。
不期而遇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的相逢,含有意外的意思;突然指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也含有意外的意思。
例7:他乐不可支,笑醒了,原来是一场南柯一梦....。
因为成语本身含有个“一”字,故它的前面不能再加上数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