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课标要求】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教材分析】
环境保护属于选修内容,虽然是选修内容,但是环境保护是我国现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更是热点中的热点,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所以,本节内容有较强的实际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掌握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防治措施。
(3)、学会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2)、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思想意识。
(2)、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1、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这几年大气污染现象频发,所以学生对大气污染是有所了解的。本节课就是在学生有大量感性的认识基础上,形成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对大气污染的认知。
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分析,作为高二的学生,他们不同于初中生的过于活跃,他们相对保守甚至有些女生比较羞涩,优点是他们学习的注意深度和持久性都有大幅提升,对感兴趣的话题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要求地理教学要有实用性,同时要更直观,更贴近生活,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在必修二和必修三中都已经学到一部分环境保护基本内容,但大部分学生对大气污染的基本知识几乎没有了解,知识深度很浅,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加深对环境保护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分析,大部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知识的了解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认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
探究,动口、动手、动脑,才能活跃思维,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效果分析
从整体来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新课导入部分,首先用山东电视台新闻导入,引导学生感知大气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从而激发学生探求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欲望。
二、然后从大气污染的概念入手,展开教学。本节课重点内容为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及酸雨两大环境问题,依托这两个环境问题本节课重点设计两组典型贴近生活案例,通过案例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分析材料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意识,效果较好。
三、用一段山东电视台社论进行升华,强调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落实到力所能及的行动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最后通过训练题对学生本节所学情况进行检验与提升,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了读图能力。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保护属于选修内容,虽然是选修内容,但是环境保护是我国现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更是热点中的热点,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所以,本节内容有较强的实际价值。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学会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
2、掌握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树立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思想意识;
2、面对当前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使学生能够结合社会实际,思考解决的措施,培养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课时作业】
读“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完成1~3题。
1.
①冬季燃煤取暖②汽车尾气排放③北京春季干旱
④冷锋活动频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为降低以上首要污染物,北京采取的措施是( )
A.限制使用私人汽车
B.控制城市发展速度
C.减少城市人口数
D.大力开展绿化工程
3.北京市春季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增多的动力原因是( )
A.大气的热力环流
B.冷气团的快速移动
C.土地荒漠化速度的加快
D.气旋的频繁活动
4.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我国西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日久变得“面目残缺”。这主要是因为( ) A.酸雨淋蚀加剧
B.紫外线辐射强烈
C.沙尘暴频繁肆虐
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5~7题。
材料一像粮食和蔬菜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迄今为止,已有25 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多个省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和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 000万元,排污权交易机制(指政府在对污染排放总量限定的情况下,允许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在我国初步形成。
材料二全国酸雨分布图
5.材料一中所列省市中,处于重酸雨区的是( )
①上海②河南③柳州④山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从长远看,“排污权交易机制”的运行,将会( )
①造成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②鼓励企业追求生产工艺的环保化③使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收益④促使环境质量趋向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