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第2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合集下载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word教案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word教案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word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在地势图上识别五种要紧的地势类型。

2.会在等高线地势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3.能够在等高线地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悬崖等常见的地势部位,判定陡缓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看图求知的好适应。

2.通过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把握五种地势的特点与等高线地势图的判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关注当地的地势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阻碍,培养学生关怀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2.增进同学们的交流合作,并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1. 等高线地势图上山体不同部位的识别、坡度陡缓的判定。

2.五种差不多地势及特点。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势图上山体不同部位的识别。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课前预备课件、课前学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现课件:由“山体的不同部位”和“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导入新课。

板书:地势图的判读(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现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

在“授课”活动中展现。

)二、新课学习1.海拔和相对高度(1)概念展现课件:设疑:p31页图2-2-1“海拔和相对高度”中的1000米、1500米、500米他们表示的含义一样吗?学生观看比较:地面高度的测量有几种方法有几种?它们的测法有什么不同?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五种差不多地势展现图片,明白地势的概念。

五种差不多地势的识别:教师展现课件,学生观看讨论五种地势的特点。

总结出五种地势的特点。

五种差不多地势的特点2.等高线地势图过渡:在地图上我们通常采纳等高线地势图来表示各种各样的地表形状。

(1)等高线与等高距的概念:教师展现课件:明白什么是等高线,什么是等高距。

(2)等高线地势图的绘制教师展现课件:等高线地势图的绘制与等高线的绘法学生通过观看、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分析出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高度相同数值大——海拔高数值小——海拔低分布密集——坡度陡分布稀疏——坡度缓(3)等高线地势图的判读读图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本P33图2-2-4“等高线表示的地势部位及特点”:认识山体素描图上山顶、山脊、山谷、鞍部、悬崖的形状。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能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和判读坡的陡缓。

(重点)3.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重点),尤其是识别山脊和山谷(难点)。

4. 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启发、观察、思考讨论探究、模拟体验法。

【教具准备】用橡皮泥制作的等高线地形模型、苹果、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新课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展示,可观察到大自然的美。

而且这些美景高低起伏,各不相同。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自然之美。

思考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来。

通过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探究地形图的兴趣。

衔接与过渡地表形态高低不同,我们如何量算它们的高度呢?观察思考提问粉笔盒有多高?多数学生应回答大约8厘米,启发:还有其他答案吗?(提示量算起点)(过渡)可见,观察讲桌并回答其高度。

思考讨论并回答。

应有学生自地面算起约1.5米。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由于量算起点的不同,地表高低起伏的状况有不同的确定量算起点很重要,那么,地表各种地理事物高度的量算起点如何规定。

由此,引入对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学习。

表示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科学正确理解。

探究一: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说出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异同。

海拔和相对高度。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31页并结合观察图2-2-1探究思考。

1、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2、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3、甲地比乙地高多少米?提问;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学生读图并思考回答:1、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1500米。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目标】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学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重点)2、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重点)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重点)4、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难点)、【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准备】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模型、橡皮泥、黏土解惑海拔和相对高度1、检测学生课下预习情况(1)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2)读上图,完成下列要求。

甲地的海拔是----米,乙地的海拔是-----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生思考回答:海拔:是指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为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500,500,1000甲海拔―乙海拔掌握情况熟悉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培养归纳问题能力。

质疑解惑2、学以致用:据测量,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高度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却说珠穆朗玛峰高度为4000多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珠穆朗玛峰高米”指的是什么高度?而青藏高原上的藏民说的穆玛峰的高度是4000多米”则指的是什么高度?3.拓展延伸:你认为是什么一直吸引着人们勇攀珠峰?思考回答: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学生各抒己见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吃苦精神,实现人类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愿望等抒己见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

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的能力。

.诱发情感,培养积极向精讲解惑等高线地形图师生互动突破难点1.引出等高线的概念?2:等高线线上标注的数值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3.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4.如何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1)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参与学生的制作过程,把做得较成功的展示给大家欣赏、借鉴;帮助学生在已做的雏形上使山脊、山谷的凹凸更加突出。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以下能力:一是形成地理空间观念,通过地形图的判读,使学生能够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二是提升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分析和绘制地形图,增强学生对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能力;三是培养地理思维,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是强化地理探究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地形图的价值,并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与地形图判读相关的科普文章和地理杂志,让学生了解地形图在科学研究、探险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例如,《国家地理杂志》中关于地形图的文章,以及地形图在自然灾害预警和资源管理中的案例研究。
-视频资源:推荐一些关于地形图的纪录片或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方式更直观地了解地形图的制作过程和应用场景。例如,国家地理频道的纪录片《地图的秘密》以及地形图在军事和航空领域的应用。
-地形图判读相关书籍:推荐一些与地形图判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形图的知识和应用。
-地理科普视频:推荐一些关于地图和地形图的科普视频,增加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拓展知识视野。
2.拓展建议:
-观察身边的地理环境: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自然地形,尝试用所学地形图知识去解释和描述这些地形特征。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他们不仅掌握了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还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地理问题。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上还存在一定困难,这说明我在讲解这方面的知识点时还需更加细致。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地形图的判读》教案(第2课时).doc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地形图的判读》教案(第2课时).doc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谷。

)陡崖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如何区分陡坡和缓坡?(陡坡:等高线密集。

缓坡:等高线稀疏。

)实践应用此图的等高距是多少?( 50米)字母ABCDE分别代表山地哪部位地形?(A:山顶、B:鞍部、C:陡崖、D:山谷、E:山脊)小明和他的好朋友想要爬到山顶A处,有甲、乙两条路线,选择哪条路线较容易呢?为什么?(乙路线;乙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

)方法总结:利用握紧的拳头记忆地形部位口诀:线疏则缓,线密则陡,线交则崖,凸高山谷凸低脊,两山相连为鞍部。

作用学生讨论小组完成学生对照图片体会这个方法阅读教材33为解决生活中登山的问题,做了—方面的准备。

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要善于归纳,并找到好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伏和坡度陡缓。

)某一点上地势起伏的是(B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C.平面示意图D.分层设色地形图3. 下列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A. 等高线上注记的高度是海拔高度B. 等高线上注记的高度是相对高度C. 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平缓D.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陡峻4.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 地形类型一般是(C )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5. 关于如图“等高线地形图”,叙述正确的是 (D )A.②为山谷课堂练习1. 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 在山脊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B. 在山谷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小 D.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面坡度小2. 下列各类型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面学生完成巩固本节所学内 容。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1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1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二节》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

但地形图的判读相对于普通地图更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地形符号、等高线等地理信息。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也会影响本节内容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学会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判读地形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难点:等高线的识别与计算,地形图的实用性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形图,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样例: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等地形图。

2.准备相关地理知识资料:如等高线、地形符号等。

3.准备投影仪或白板,以便展示地形图和进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地形图有哪些特点?地形图与普通地图有什么区别?”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形符号、等高线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提问:“请大家来说说这些地形符号代表什么意思?等高线是如何表示地形高度的?”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地形图样例,学生分组进行地形图判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二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判读方法。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地形图进行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对地理信息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地形图的判读,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特别是在地形图的分类和判读方法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判读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地形图进行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探索地理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判读方法。

2.难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特别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实际地形图为案例,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地形图的图片或实物地形图,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地形图判读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形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地形图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判读方法。

通过讲解和展示,使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以实际地形图为案例,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地形图的特点和判读技巧。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二节》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以及其应用进行展开。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要素,了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并能够运用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地图的基本知识之后,对地图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是培养学生地图素养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这一节的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以及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图的基本要素,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能够运用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地图素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图的基本要素的识别和理解。

2.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使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视频等形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地形图的实例图片或视频。

3.与地形图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地形图的实例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地形图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地形图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反映地形的?”从而引出本节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如等高线、地形符号等,并解释这些要素是如何反映地形的。

同时,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地形图,让学生学会如何识别和理解地形图的基本要素。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地形图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运用地形图解决这些问题。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2.2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2.2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课题】七上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目标】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学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重点)2、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重点)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重点)4、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准备】地图册、课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展示几种地形类型图片: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

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高原,这是物产丰富的盆地,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画面,有高山、有低地。

然而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

她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大家想不想知道?(板题)观察几种基本地形类型图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壮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同时积极思考,明确本课目标优美的图片并充满激情的导语,可在最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整个课堂洋溢着盎然的生机,弥漫着动人的芬芳,让本来枯燥的地理课也可以变成求知的天堂。

衔接过渡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差别通常用什么来表示?重点强化质疑解惑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教师展示图片:1、检测学生课下预习情况(1)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2)读上图,完成下列要求。

甲地的海拔是----米,乙地的海拔是-----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2、学以致用:据测量,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高度8844.13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却说珠穆朗玛峰高度为4000多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珠穆朗玛峰高8844.13米”指的是什么高度?而青藏高原上的藏民说的穆玛峰的高度是4000多米”则指的是什么高度?观察思考:结合课本,观察图2-2-1海拔和相对高度图生思考回答:海拔:是指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为绝对高度。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教具准备:等高线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二、新课板书:1、海拔和相对高度多媒体演示:课本P16图1.27“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2、等高线地形图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

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地图册第11页“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教具准备:等高线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二、新课板书:1、海拔和相对高度多媒体演示:课本P16图1.27“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2、等高线地形图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

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地图册第11页“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计海拔和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度的陡缓。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即海拔和相对高度。

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掌握等高线疏密程度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3.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过程与方法1.通过校外实践、动手测量、制作模型等环节,让学生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亲自观察山体的外貌,能借助工具实地测量海拔。

2.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绘制、课堂展示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绘制过程,探究山地各部位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3.利用景观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校外实践活动、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和亲自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

【教学重点】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教学方法】校外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高线模型、制作模型的材料、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过程】(2)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约为8844 米,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死海的海拔约为﹣415米,它们的相对高度大约是__________海拔和相对高度是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

下面请大家分小组合作学习课本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完成大屏幕上的问题,一会儿,各小组的派代表来回答:观察动画演示,理解等高线的概念。

)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是否相等?观察动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这是坛山等高线地形图,你知道是怎么绘制的吗?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绘图工具(global mapper.练一练)不同山体部位的地形特征和等高线特征。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商务星球版
2、同一幅等高线地图上只允许有一个等高距。
动手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承转
过渡
【设问质疑】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比如山体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等,等高线地形图能表现出来吗?以便于我们一目了然?
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将山体模型与课本P33的山体实景图结合,在山体模型上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指导读图】读课本P32的“图2-2—2”,认知:
1、陆地表面主要有哪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2、说出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异同(注意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对比)
生读文后,合作思考作答: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8844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起算点在海平面;4000多米高是相对高度,起算面是在青藏高原面(青藏高原面高出海平面有4000多米呢).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目标】
1.理解等高线和等深线等基本概念(重点)
2.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谷、山脊、鞍部、山峰、陡崖等地形部位(重点)。
3.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和分成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难点)
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承转
过渡
【对比】课本P34的“图2—2—5等高线地形图”与课本P35的“图2-2—8分层设色地形图”,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你会绘制后者吗?(生答:略)
分层设色地形图
【探究】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绘制的?
【点拨】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在陆地上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在海洋里涂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蓝色越深表示海洋越深,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2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2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形图的判读【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度陡缓,估计海拔和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别。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不同含义;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②理解等高线概念,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

学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地海拔,初步学会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②培养学生制作地形模型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等实践活动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模式】图案导学。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操作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山体模型、橡皮泥、小刀等。

【教学过程】(1)甲地的海拔,乙地的海拔(2)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图中的数字表示地形的部三、七嘴八舌谈收获B A综合题甲四个村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是:;余村地处;李村地处。

)大王山与丁山的相对高度是米。

五种基本【教学反思】《地形图的判读》是《地图》这一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

如何在教学中既讲清概念,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形成一个结构完善的整体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flash动画、山体模型、动手制作山体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由平面图到立体模型转化,加深对基本地形等高线的学习,从而深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发现并能够总结出不同地形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始终是和谐的,教学思路较为清晰,有流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流程。

但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较差,学生读图能力较差;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图的判读【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目标【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读图分析法、观察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等高线地形图媒体文件swf【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景创设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国庆节,小明同学准备随家人去枣庄抱犊崮山区游玩。

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幅抱犊崮山区地形图。

这下他们犯难了,地形图怎么读呢?我们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

大家都知道地球外表有高山,有低地,是上下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上下起伏的地表特征比拟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听问题看图。

提出困惑。

引起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学生对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热情高,思维活泼,在这里用地理学科特有的魅力设疑导思吸引着他们。

过渡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上下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我们这节课分为以下五步来学习。

自主探究第一步:会读地图上的高度设疑:图中的1300米、1500米200米他们表示的含义一样吗?学生观察比拟:地面高度的测量有几种方法有几种?它们的测法有什么不同?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闯关题〔一〕:甲山的海拔为米,乙山的海拔为米,甲山相对乙山的相对高度为米。

学生自学解决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的定义。

2、学生注意看——相近的概念,要从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进行比拟,这样记忆得才牢固。

〞3、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

归纳: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归纳总结,认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指导学习,探究创新第二步:绘制等高线学生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制过程,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学生认真观察形象感知〕动画演示:学生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①、学生认真观察②、形象感知③、动手操作学生交流指导学习,探究创新学生交流感悟心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切土豆演示〕总结: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成的线〔板书〕闯关题〔二〕:〔见以以下图〕第三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坡度陡缓设疑:小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山春游。

请你帮他们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线路上山最好?为什么?提问:你能把你的原因用这座山的等高线图加以解释吗?〔出示等高线图,学生解释,教师引导归纳〕闯关题〔三〕:〔电脑出示〕图中①、②、③、④哪条线路登山省力,你能用等高线原理解释一下吗?〔二〕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态读图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本P33“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1〕认识山体素描图上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形态。

〔2〕区分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特点。

教师精讲点拨:用电脑出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相关图进行分析比照感悟心得1、举例:请你选择路线2 、说明理由。

3、让学生进一步归纳总结:理解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之间的关系。

搞清下面的原理对于山地不同部位名称,让学生小组合作,去观察、分析,激发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其观察能力。

观察五种不同山体部位的形状找出五种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的特点重点会区分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该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等高线的疏密状况与地面坡度的陡缓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我利用了自制的等高线模型,并举例:“安排,请你选择路线并说明理由。

〞让学生进一指导学习共同感悟演示:用拳头演示闯关题〔四〕:写出右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A CD E 的特点搞清山谷、山脊的等高线的区别:山谷山脊步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形图的根底。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非常枯燥抽象,因此,利用自制感观教具,依赖学生最直观的自身体验,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

指导学习共同感悟第四步:分层设色地形图设疑:用电脑出示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怎么读呢?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读课本P35“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识别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种地形并区分它们的特征。

然后再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比照高度表从颜色上区分五种根本地形。

〔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归纳总结第五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判读同学们,前面我们学到的两种地形图都属于从上空观察到的俯视图。

如果想要像这幅坐标折线图这样更直观的了解地表沿某一方向上的地形起伏状况,我们需要借助于什么地图呢?读图观察:出示地形剖面图〔电脑出示〕,让学生观察地形起伏状况。

设问:地形剖面图反映地形起伏一目了然,它是怎么绘制出来的?电脑出示动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学生仔细观察,感悟画法〕归纳总结〔三步法〕第一步: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第二步: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相应的点;第三步: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会了地形图的判读,在学习和生活中为了大家更好的运用地形图,我给大家了总结了一段歌谣: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和标注;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学生明确以下两个问题:①、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作用: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出我们最常见的五种地形类型。

②会看分层设色地形图这五类地形判读时一般借助颜色进行,比方蓝色的代表海洋,绿色的代表平原,黄色代表山地、高原、丘陵;白色表示雪线以上。

读图观察感悟画法3、总结画法的三个步骤。

明确地图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感受生活中的地理。

【当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乔戈里峰是世界第二顶峰,海拔8 611米,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海拔是-155米,那么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B 〕A.8 456米B.8 766米 C.8 611米D.-155米2.以以下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A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3、河流一般形成在〔〕陡坡 B、山脊 C、缓坡 D 、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上,陡坡的地方〔〕A、等高线重叠 B 、等高线稀疏 C 、等高线密集 D、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二、读图分析题5.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

〔1〕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B 〕A.高原B.盆地 C.丘陵D.山地〔2〕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 A 〕A.①B.② C.③D.④6、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图中C点的海拔为米,A点的海拔在米与米之间,C点与D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米。

图中所表示地区的地形是〔选择填空〕山地 B、高原 C、平原 D 、盆地假设图中的粗实线为一条公路线,那么该公路的延伸方向大致为。

图中E点所在地属于〔选择填空〕。

山谷 C 、山脊 C、鞍部 D、山顶海陆变迁【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外表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根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阅读分析等方法。

【教具准备】熟鸡蛋、剪刀、透明纸、学生课前收集的海陆变迁的实例、简单PPT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利用实物展台,投影展示海洋生物化石。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他们生活在哪?可是,人们却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4800米处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追问:这些海洋生物怎么会“游上〞高山的呢?学生观察,思考并答复以下问题。

鱼、海螺、海藻等。

生活在海洋。

产生疑问,并思考、试着答复:喜马拉雅山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隆起成为陆地。

产生疑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便于组织和开展进一步的教学。

学案导学教师要求学生以?地理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为依据,先自学本课知识,并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1〕在书上标注知识点;〔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3〕标记疑难问题。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学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做到:〔1〕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在课本上标出;〔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3〕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标记,以待解决。

通过自学从总体上把握本课的知识脉络,对于比拟抽象的两种学说,那么有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心理准备。

重难点突破一、海陆变迁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山脉是海变陆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其它由海洋变成陆地的例子吗?点拨:日本、香港均是人多地少,寸土寸金,为扩展生存空间进行填海造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海陆变迁的实例,如:香港填海造陆、荷兰围海造田、日本填海造陆等。

学生倾听,了解。

海陆变迁的实例很多,由学生自己课前查阅收集,感悟“地球表层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陆。

荷兰那么由于地势低洼,进行填海造陆。

追问:由陆地变成海洋的例子有哪些呢?这种海陆变迁现象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哪个成语吗?——沧海桑田。

播放视频:“沧海桑田〞的故事。

追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海陆的变迁呢?补充:除上述原因外,某些外力作用也会引起海陆变迁。

比方:黄河三角洲的“生长〞,是由黄河填海造陆而形成的。

二、大陆漂移本卷须知:①描出大致轮廓②相互合作,一起参与③剪时注意平安。

教师进行评价。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我国东海海底发现了古水井。

少数同学会答复:“沧海桑田〞。

看视频,领会“沧海桑田〞的含义。

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此外,人类活动也能引起海陆的变化。

听讲。

活动1:体验魏格纳的发现①在东西半球图上,找出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②用透明纸描出两个大陆的轮廓,标上洲名;③沿线剪下来,变换位置拼一拼,说出你的发现。

各小组通过观察、拼合发现: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可以拼合起来。

化之中。

〞知道海陆变迁的另外一种描述是“沧海桑田〞。

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发现的喜悦。

承转正是有了这一发现,才使人类开始关注海陆的变迁,并最终揭开了海陆变迁的神秘面纱。

那么,是谁最早发现了这个现象呢?要求学生读课本第50页文字和图,以导学问题为索引,自主学习。

设置问题导学:①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是谁,哪个国家的科学家?②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依据是什么?③大陆漂移学说的根本观点是什么?学生读书自主学习。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大陆轮廓线惊人的吻合,甚至能拼合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