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合集下载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美论(3)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美论(3)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美论(3)3.以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为例,说明从客不雅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的本质这一求解路径的基本理论内涵。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柏拉图。

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也认为美是理念。

但他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理念的性质,并且大大地发展了美是理念的理论,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

这一命题的核心内容在于:(1)现实世界是从理念世界派生出来的,或者说是理念的自我显现,因此,只有理念是真实的,理念就是真。

美作为一种理念,因此,美也是真。

强调符合理念的真实性,这是黑格尔对美的第一个要求。

(2)单纯是真实的理念还不美,还要理念直接呈现于客不雅现实的外在现象中,显现为感性的形象,成为我们感官感知的对象,这时理念才不仅是真的,并且放出光辉,显出外形,变成美的。

因此,美一方面是理念,另一方面还必需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例如,勇敢的精神是理念,但仅有关于勇敢的精神的概念还不成其为美,勇敢的精神还必需显现为感性的英雄形象,这时才美。

(3)”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它虽然分成理念和感怀显现两个方面,但实际上是一个不成分割的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理念始终占据统治的地位。

所谓”感性显现”,只是理念的自我显现,也就是说,理念为了实现本身,必然要把本身显现出来,理念之所以要把本身显现为感性的形象,完全是由于人们的精神和心灵需要在实践的活动中,在改变外在事物的过程中直接实现本身、认识本身、创造本身和欣赏本身,而美和艺术的根本特征就在于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满足理念这方面的需要,也就是说,使理念显现为感性的形象。

由于包罗黑格尔在内的西方客不雅唯心主义哲学家提出的”理念”是超乎客不雅现实之上而独立存在的一种非物质性的精神实体,是现实世界的”原型”或本原,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因此,从客不雅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这一求解路径的基本理论内涵也就是从抽象的精神存在物中寻找美。

对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评价

对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评价

大 众 文 艺
对黑格 尔 “ 美是理念 的感性显现 ’ ’的评 价
周 巍 ( 四 川 大学锦 江 学院 思想政 治理 论教 学部 6 2 0 8 6 0 )
摘 要 :对 于 “ 美是 什 么 ” , 黑格 尔 的 回 答 是 “ 美 就 是 理 念 的 感 可 以看 出 ,在 黑格 尔这 里 ,人 要 想 参 与 到 美 中与 其 发 生 关 性 显 现 ” , 这 是他 整 个 美 学体 系 的核 心 和 线 索 ,他 的 美 学 就 是 对 这 一 联 ,条件 是十 分 严 苛 的。一 方 面 ,不 存在 单纯 的 “ 主 观 的美像打 开黑格 尔美学大 门的 “ 钥匙” , 自 洽 于他 的美学和整个哲 学体 系,是 我们探 究黑格 尔美 学的 出发点和 线 索,也 是我们理解黑格 尔整 个哲 学体 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因此 , 本文 想做 的努 力就是 :以整 个 黑格 尔哲 学思想 体 系为大的 背景 ,以 “ 美是理 念的感性 显现” 为线索 , 对黑格 尔 《美学 》 ( 主要 是 第一 卷 )进一步加 以解读 ,进 而真正理解其对 “ 美是什 么”的 回答,并对
不具 有 私密 性 。如 果一 个 艺术 作 品是 美 的 ,这理 由绝不 在 具体 的 个人 ,而在 于 无所 不 能 的理念 是 否 能将 自己灌注 生 气于 感 性 的形 象 中 ;如 果一 个人 居 然判 定某 个 艺术 作 品 是美 的 ,那么 他 必定 是 作 为大 写 的 “ 人 ” 、作为 精 神 的代 言人 在 说话 。单 个人 对 美没 有 评 判 的 权 利 ,唯 有 感 受 , 唯 有 理解 , 唯有 臣服 。美 不 为 着 人 而 美 ,它 为着 精神 ;精 神 为美加 冕 ,也 为人 。 3 . 艺术 终 结了 吗 黑格 尔对 艺 术终 结 的宣 判 至今 仍在 被 人们 谈论 ,尤其 是 当代 艺 术 的状 况 ,使得 黑格 尔 的这 一观 点得 到 了广 泛 的响应 ,不 断被 提 及 和探 讨 。 同时 ,也 引发 了理论 界对 于 艺术 概念 、艺术 本 质 的 重 新 思考 。 在黑 格 尔 的理论 体 系 中 ,艺术 的 终结 随着 绝对 精 神 的展 开 而 到 来 ,不 但 不可 避 免 ,也无 需 忧虑 。因为 , 艺术将 自身扬 弃 在 更 高 的环节 中了 ,这 本身 是 向前 向上 的 。海 德格 尔 就 曾给 予黑 格 尔 这一 观 点很 高 的评 价 ,他 说 : “ 在 美 学达 到 它最 高最 广 以及 获 得 最严 密 的形 式 的历 史 时刻 ,伟 大 的艺 术走 到 了终 点 。美 学 的成 就 通过 认 识到 伟 大艺 术 自身 的终 结 ,宣 告 伟大 艺 术的 自身 的终 结 而 获得 了 它 的伟 大 。西方 传 统 中最后 的也 是最 伟大 的美 学 是黑 格 尔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除了认为癞蛤蟆、鳄鱼之类不美以外,甚至认为混种的鸭嘴兽也是不美的,因为它不符合人对动物的某种定型的习惯概念。他说:“所以混种显得是奇怪的,自相矛盾的……”
这是站在人的(而且是个人的)好恶的立场,从事物的某种局部的现象来评审其美丑,而未抓住自然事物的美的本质特性来评审其美丑。
我以为:正是生活环境或某种进化演变的特定时期性,使鸭嘴兽形成了其类属所特有的“混种”的形式及其“内容”(内在特性)。这种内容和形式,使之得以适应其特定环境和演变时期的生活,因此而使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即生命力(它和人类中被阉割了的男人或天生的阴阳人——不男不女的混种是不同的,后者是其类属形态被摧残后的退化和畸形变异,并不符合其所
但是,关键在于:如果仅仅强调人的主观印象,而不给出具体的、客观的、符合美的本质的审美标准,这种审美判断就有可能只是建立在人的主观的、对事物的表面现象的似是而非的印象上。因为,隐藏在这不同形态中的动物的生命力本身,却有可能是等值的!正如黑格尔自己所言:“这种情形可能首先只是由于习惯;我们对于某一物种的定型有一种习惯的观念,但是就连在这习惯里也有一种朦胧的感觉在活动……”正因如此,堂堂的大黑格尔对于动物之美丑的评论,就显得十分小气和狭隘——充满了人类的偏狭的“习惯”的观念。
就我所能理解的黑格尔的美学理论而言,我感觉他在论述其“理念”这一概念本身,和论述其他有关美的问题时,几乎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譬如他对“理念”这一概念的解释,就见出其内涵是唯物的,它并非是一种先验的、超验的和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经验的回归并升华了的概念。
正如他自己反复强调的:“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从表面上看,黑格尔还是企图把“美是感性的理念显现”这一定义,套用在艺术、人和一切自然美中,但是,由于这一定义根本不能适应万物(无机物就干脆被摈弃在美的大门之外),甚至不能适应艺术(请参看下文),所以,实际上其套用就似是而非。在黑格尔这里,“美论”就是专属艺术的“美论”。实际上,这艺术的“美论”,即“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也是仅就艺术形式及其内容的关系而言。

黑格尔美学的几个基本观点

黑格尔美学的几个基本观点

黑格尔美学的几个基本观点1、第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理念是绝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又把它叫做“神”、“普遍的力量”、“意蕴”等。

3、这就是艺术的内容。

4、就内容说,艺术、宗教和哲学都是表现绝对精神或“真实”的;三者的不同只在于表现的形式。

5、黑格尔认为艺术要有感性因素,又肯定了艺术要有理性因素,最重要的是二者还必须结成契合无间的统一体。

6、黑格尔的这种理性与感性统一说在美学史上是有进步性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或意蕴就是理性因素,形式就是感性形象;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其实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7、第二,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

8、黑格尔的主客观统一观点包含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

9、黑格尔认为外在现实世界是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人在认识和实践之中,就在外在现实世界打下了人的烙印,人把他的“内在的”理念转化为“外在的”现实;同时,人作为心灵,就是他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总和,也就是和外在世界由矛盾对立而转化成的统一体。

10、第三,艺术美与自然美。

11、黑格尔没有忽视自然美,黑格尔所了解的艺术必然要有自然为理念的对立面,才能造成统一体。

12、黑格尔对于自然美的轻视是从“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美的定义所产生出来的。

13、黑格尔也并非完全否认自然美。

14、只有在有机物的阶段,自然才现出灌注生气于全体各部分的“观念性统一”,因此才可以有美。

15、黑格尔采取了美是“寓杂多于整一”的看法。

16、由于自然美有这种缺陷,艺术美才有必要。

17、第四,艺术的发展史:类型与种类的区分。

18、黑格尔对于艺术发展史的看法也是由“理念的感性显现”那个美的定义推演出来的。

19、艺术是普遍理念与个别感性形象,即内容与形式,由矛盾对立而统一的精神活动。

20、但是这两对立面的完全吻合只是一个理想,而事实上它们之间却有不同程度的吻合,因此艺术就分成三种类型,即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每个类型之下又分若干种类。

黑格尔美学思想

黑格尔美学思想

黑格尔美学思想1、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

在黑格尔那里最一般的美学范畴: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丑等是相互联系和矛盾转化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与艺术的具体历史发展的阶段和形式相联系和相对应,形成一个自在而自为的发展圆圈。

他以美为核心构筑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美学范畴体系,总结了西方美学发展一千年来的全部美学成果,达到了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

(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同谢林一样,黑格尔把美学视为艺术哲学,他把艺术由一般经过特殊再到个别的发展过程作为他的美学体系和美学范畴体系建构的线索。

他的整个美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

①一般的部分,研究艺术美的普遍理念,即作为理想来看的艺术美,主要分析了“美”这个中心范畴。

②特殊部分,研究从艺术美概念发展出的一系列特殊表现形式,即三种艺术类型(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主要分析了与这些艺术类型相对应的美学范畴,崇高、美和丑。

③个别部分:研究艺术美的个别化,即艺术的类和种及其系统,在这里分析了悲剧性和喜剧性等美学范畴。

A、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是把艺术美作为理想来看待的。

他把艺术美放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先验的分析。

艺术美是符合其理念本质,是理念本质显现为具体形象。

就美是理念而言,是说它作为理念,是符合它的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而且是作为符合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东西来思考的,就美是理念的外在的实现而言,即“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中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B、这个定义包含着极重要的哲学美学价值。

其一,在理念的运动中把握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是对理性派和经验派两大美学思潮在当时最辩证的综合。

这种综合,既超过了康德和席勒的二元对立的外在综合,也超过了谢林的内在绝对同一(无差别)。

在黑格尔看来,感性的客观因素在“美”里并不保留它的独立自在性,而是要把它的存在的直接性否定掉(取消掉),这种感性存在于美里仅仅被看作概念的客观存在与客体相对立,理念的感性显现运动是理念本身所包含的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

美学黑格尔读书笔记

美学黑格尔读书笔记

美学黑格尔读书笔记提起黑格尔的美学,那可真是一场奇妙的思想之旅。

在阅读他的著作时,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深邃思考的神秘世界。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刚开始接触这个观点的时候,我还有些迷糊,啥叫理念的感性显现?随着深入阅读,我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就拿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朵花来说吧。

这朵花,它不仅仅是我们肉眼看到的那个色彩鲜艳、形状优美的物体。

在黑格尔的美学观念里,这朵花背后蕴含着一种理念。

比如说,花代表着生命的绽放、成长和衰落,这就是一种理念。

而当我们看到这朵花,被它的美丽所吸引,感受到它的芬芳,这就是理念通过花这个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了。

有一次,我去公园散步。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带来阵阵清爽。

我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一片花海。

那是各种各样的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我走近其中一丛玫瑰,仔细地观察起来。

那些玫瑰花瓣层层叠叠,像是精心制作的艺术品。

花瓣边缘略带褶皱,仿佛是大自然这个巧手特意留下的痕迹。

每一片花瓣都有着细腻的纹理,就像是岁月在上面写下的故事。

花心处,金黄色的花蕊簇拥在一起,散发着甜蜜的香气。

我忍不住伸手轻轻触摸了一下花瓣,那触感柔软而光滑,带着一丝凉意。

当我的手指碰到花瓣的瞬间,我仿佛能感受到花的生命在微微颤动。

就在这时,一只蝴蝶飞了过来。

它轻盈地落在一朵玫瑰上,翅膀微微扇动着。

它的翅膀上有着精美的花纹,和花朵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

我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蝴蝶和花,突然就明白了黑格尔所说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朵玫瑰,它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表,更在于它所代表的生命的美好、爱情的象征等理念。

而蝴蝶的到来,更是增添了这份美的生动性和活力。

再想想我们平时看到的建筑。

那些古老的宫殿、庄严的教堂,它们不仅仅是一堆石头和木材的组合,而是蕴含着当时人们对于宗教、权力、艺术等理念的追求。

当我们站在这些建筑面前,感受到的那种震撼和敬畏,正是理念通过建筑这个感性的形式传达给我们的。

《西方美学史》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西方美学史》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西方美学史》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朱光潜黑格尔的全部美学思想都是从一个中心思想生发出来的,这就是他的美学定义: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

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

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学》第一卷第138页理念就是绝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又把它叫做“神”、“普遍的力量”|“意蕴”等等。

这就是艺术的内容。

就内容说,艺术、宗教和哲学都是表现绝对精神或“真实”的;三者的不同只在于表现的形式。

艺术表现绝对精神的形式直接的,它用的是感性事物的具体形象;哲学表现绝对精神的形式是间接的,即从感性事物上升到普遍概念,它用的是抽象思维;至于宗教介乎二者之间,它所借以表现绝对精神的是一种象征性的图像思维,例如用父子的图像来表现神与基督一体,是用既含有个别形象又含有普遍概念的东西来表现普遍真理。

美的定义中所说的“显现”有“现外形”和“放光辉”的意思,它与“存在”是对立的。

比方说画马只取马的外在形象,不把马当作实际存在的可骑行的东西来看待。

如果舍形象而穷究“存在”的实质,那就成为哲学的抽象思考,就失去艺术所必有的“直接性”了。

这种“显现”就是一种自否定即自生发的辩证过程。

“显现”的结果就是一件艺术作品。

在艺术作品中,人从一种有限事物的感性形象直接认识到无限的普遍真理。

人们常说,艺术寓无限于有限。

这种说法其实就是黑格尔的美的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说法。

黑格尔的定义肯定了艺术要有感性因素,又肯定了艺术要有理性因素,最重要的是二者还必须结成契合无间的统一体。

拿我们中国目前文艺为例来说,大多数文艺作品都体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黑格尔所理解的“理念”或理性内容,这普遍的理性内容体现于不同作品的不同的感性形象。

每一部成功的作品都是这个理念(总路线精神)的具体的感性显现,都是理性与感性的辩证的统一。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黑格尔的关于美的本质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接观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

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个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去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达到的高度和优点,就要取决于理念与形象能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

”黑格尔由此得出结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个定义包括两种因素、一层关系:一是理念,这是内容、目的、意蕴、内在精神(主要因素)二是表现,内容的外观、表现形式、外在表现三是两者的关系:融会贯通的关系①理念是美的内核、美的本质。

黑格尔的理念不是抽象的,而是抽象概念与具体实在的统一,只有出现在实在里面而且与这实在结成统一体的概念才是理念。

这里的“理念”不同于柏拉图的理念。

柏拉图的理念是抽象的不要求任何实在性。

黑格尔的理念既有抽象性,又要求实在性。

柏拉图的理念是永恒的、不变的(不生不灭),黑格尔的理念是运动、发展变化的。

艺术的理念与哲学中的概念不同(美与真不同),理念不等于概念,艺术美与哲学逻辑中的真都可视作理念,真作为理念,作为事物的本质、普遍性存在,不呈现于意识;美作为理念,要有指定的存在形式,要在外在世界中实现自己,直接呈现于意识。

哲学的真可以作为抽象概念存在,艺术美则不能,只能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再高明的艺术家也不能离开具体形象单凭概念去进行艺术创造。

理念不等于客观实在。

理念的感性显现,更接近概念所体现的本质,“是从一大堆个别偶然的东西中捡回来的现实”。

②“感性显现”是美的形式、美的外观(指理念的感性化、具体化)。

美是理念的外观、放射,只有当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样式时,艺术美才得以实现。

“感性显现”同感性事物相联系。

理念完满地贯通于感性形象,感性形象无处不表现理念,达到水乳交融的一致。

③“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

黑格尔:艺术即“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艺术即“理念的感性显现”

⿊格尔:艺术即“理念的感性显现”刘刚/⽂格奥尔格·威廉·弗⾥德⾥希·⿊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德国最伟⼤哲学家之⼀,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德国古典哲学运动巅峰。

⿊格尔的美学体系是他客观唯⼼主义辩证法哲学体系的⼀个有机组成部分,他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绝对精神,这个绝对精神是⼀种客观存在的精神实体,是精神将⾃⾝显现为世界本质的⼀种⽅式。

⿊格尔认为宇宙是⼀个⾃我发展的、动态的整体,即精神,它遵循⼀套理性的⽅案,这套⽅案体现在绝对精神的三⼤要素,即艺术、宗教和哲学中。

在今天,⿊格尔的美学思想依然具有其现实意义,并为艺术实践提供某种哲学指引。

艺术的特点在于它总是要依附于以直观的形式,即可感知的、具体的作品的形式⽽存在。

⽽宗教,尤其是哲学,其⽬的为通过纯粹普遍的概念来揭⽰真理。

正因为这样,⿊格尔认为艺术就是理想,艺术家意识到⾃我及处境,并通过形象载体,⽤绘画、⾳乐和⽂学的形式来表现这种意识。

他认为,在艺术作品中“理念的感性显现”才是真正的艺术美,就是指作品“意蕴”和思想的显现。

在⿊格尔所著的《美学》中,对艺术的本质进⾏了概括描述。

他⾸先提出的⼀个总体的观点就是,作为理想的艺术,必须具备总体性。

所谓总体性,是指整体的某个特定的类型,这个类型的每⼀部分都反应出整体的本质。

⿊格尔指出,作品的每个组成要素必须反应整部作品的内容,传达⼀种整体的感觉,这种整体的感觉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格尔将艺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别。

这种分类⽅法正是他总体哲学思想特⾊的体现。

尽管它在艺术概念范畴内对艺术进⾏了逻辑上的区分,但它同时也是对艺术从历史演变的⾓度加以区分,这种归类概括地说明了艺术是如何⼀步步向其⾃⾝本质发展的。

第⼀类艺术是象征艺术,即那⼀类尚未实现形式与内容和谐统⼀的艺术。

⿊格尔把思想内容视作艺术的真谛,因为它太抽象,所以难以在艺术中表达。

简述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思想

简述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思想

简述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思想黑格尔是古典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他对现代哲学的影响无与伦比。

黑格尔的重要思想之一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思想对人类的文化、艺术、审美生活和审美经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以后会在今天的哲学、社会学以及艺术等领域拥有深远的意义。

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思想建立在他观察过的一系列审美经历的基础上。

他发现,美可以将我们带入一个特殊的“思想之旅”,虽然我们也许不知道,但这旅程是美的本质它鼓励我们去追求它所承载的不同理念,并看到每种理念的特定的表现形式。

一件艺术品所展现的理念可能是无边无际的,而理念的不同表现就可以分解成有价值的层次。

因此,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它是我们处在不同理念之间引起感性兴趣并由此开启思想之旅的表象。

究其本质,美就是一种抽象的感觉,如果能够把一种抽象的感觉显现出来,那么就会引起人们感性上的联想,进而触发思想上的好奇心,从而开启思想之旅。

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认为通过美的显现,理念的思想可以被人们明白,这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且还可以让人们从审美中获得更多的认识。

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思想是一种概念的延伸,它不仅可以用于审美和文学,而且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例如哲学、社会学、艺术等。

除了艺术创作,美也可以充当一种理念的表现形式,这一表现形式可以促进人们不断探索和发现,从而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认识。

此外,黑格尔也认为美是一种理念传达的方式,这也为后世的艺术家和哲学家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

总之,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思想是一种深刻的审美理念,它的思想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还可以激发我们对审美价值的探究。

通过观察、思考和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黑格尔所说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思想,从而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艺术之美。

简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简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简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作者:周剑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01期[摘要]:“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黑格尔对美的定义,黑格尔的其它美学思想都是从这个概念中滋生出来的。

本文从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概念的理解、“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在中国绘画创作中的贯通与运用以及“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意义和缺陷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字]:美理念感性显现贯通意义中图分类号:TU242.5文献标识码:TU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01-0318-01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和美学家,是西方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称之为哲学巨人。

他的《美学》著作是他的哲学思想日臻成熟时期的美学思想的汇集和总结,代表着德国古典美学的顶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美学专著之一。

作为一部完整而系统的美学著作,它对美学的本质、对象、方法、美感、自然美、艺术美等美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的分析和探索。

而这些都是围绕着他对美学的定义,即“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中心而展开的。

一、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内涵的理解要想真正理解“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定义的内涵,应从以下三个要点入手:一是理念,其中包含内容、目的、意蕴、内在精神;二是感性显现,指的是内容的外观、表现形式、外在表现;三是理念和感性显现融合贯通的关系。

第一,黑格尔的定义里讲的理念,即绝对理念,具体说就是绝对精神阶段的理念,也就是真,即最高真实和普遍真理。

美是理念或真实的一种表现,这指的是艺术的内容、目的和意蕴。

黑格尔说:“艺术作品中所提供关照的内容,不应该只是它的普遍性的出现,这普遍性须经过明晰的个性化,化成个别的感性的东西。

如果艺术作品不是遵循这个原则,而只是按照抽象教训的目的突出地揭出内容的普遍性,那么,艺术的想象的和感性的方面就变成一种外在的多余的装饰,而艺术作品也就被割裂开来,形式与内容就不相融合了。

”1因此,黑格尔强调艺术离不开真实,而所谓的真实也就是矛盾的表现和解决,艺术的目的就是显现和表现真实,也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和评价。

对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定义进行分析阐释

对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定义进行分析阐释

对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定义进行分析阐

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他在他的著作《美学》中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定义。

此定义在美学研究领域,尤其是西方美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一定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阐释。

其次,感性显现是美的体验与表达的方式。

感性显现是通过感官和情感来传递和呈现美的体验。

美不是一种孤立的概念,而是需要通过感官和情感的参与来进行体验和表达。

这种感性的显现将美从简单的思维活动转化为情感共鸣和直观的体验。

通过美的感性显现,人们能够超越理性的局限,直接而深刻地与美进行交流和沟通。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与传统的美学观点有所不同。

传统的美学观点往往将美视为客观存在或者个体的主观情感,而黑格尔则将美置于理念的层面。

他认为美是与理念相连的存在,是一个充满思想和深度的概念。

通过对理念的感性显现,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欣赏美的内涵和意义。

此外,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也表明了美的普遍适用性和超越性。

美是一种跨越时空和文化差异的普遍存在。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美都包含着理念并通过感性显现来体现。

美不受时间、空间和个体的限制,而是一种普世的价值和意义。

正是通过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得以超越个体的主观体验,具有普遍的价值和意义。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在阅读黑格尔美学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座宏伟而深邃的思想殿堂,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令人不禁沉浸其中,深思不已。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体系庞大而复杂,初读时,或许会感到有些晦涩难懂,但随着深入的研读,便能逐渐领略到其中的精妙之处。

他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观点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在他看来,美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理念紧密相连。

理念是绝对精神的体现,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而美则是理念通过感性形式的外在表现,使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理念的存在。

这种对于美的定义,让我对日常所接触到的艺术作品有了全新的审视角度。

以往,我们可能仅仅从表面的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欣赏一幅画作或一件雕塑,但黑格尔的理论提醒我们,要去挖掘作品背后所蕴含的理念和精神内涵。

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仅仅是因为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迷人的微笑而成为经典,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出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对人性的赞美和思考。

黑格尔还强调了艺术的历史性和发展性。

他认为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从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到浪漫型艺术的演进过程。

象征型艺术中,理念还未能找到合适的感性形式,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古典型艺术则达到了理念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而浪漫型艺术则又重新打破了这种统一,强调了精神的超越性。

这种对于艺术发展的动态观点,让我们能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艺术风格的变化和演变。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禁思考起当下的艺术现象。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艺术形式也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

从传统的绘画、雕塑到现代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再到数字艺术、虚拟艺术等,艺术的边界不断被拓展和突破。

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表象背后,是否真正蕴含着深刻的理念和精神内涵呢?还是仅仅为了追求新奇和刺激而流于表面?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让我对此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提醒我们在欣赏和创作艺术时,不能忽视理念的重要性。

此外,黑格尔对于悲剧的论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黑格尔的美学观点

黑格尔的美学观点

黑格尔的美学观点
嘿,咱来说说黑格尔的美学观点哈。

有一回啊,我去看了一场艺术展览。

那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画啊、雕塑啊啥的。

我看着那些作品,心里就琢磨着,这美到底是啥呢?这时候,我就想起了黑格尔的美学观点。

黑格尔说啊,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啥意思呢?就是说美不是单纯的外表好看,而是背后有一个深刻的理念。

比如说,一幅画如果只是画得像,那不一定美。

但如果这幅画能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思想或者情感,那它就是美的。

我记得有一幅画,画的是一个老人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

那画面很简单,但是却让人感觉很有故事。

我站在那幅画前面看了好久,心里就想,这画里的老人在想啥呢?他是不是在回忆自己的过去呢?这时候,我就觉得这幅画很美,因为它让我产生了很多联想。

还有啊,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绝对精神的表现形式之一。

啥是绝对精神呢?咱也说不太清楚,反正就是一种很高级的东西。

艺术呢,就是通过各种形式来表现这个绝对精神。

比如说,音乐、舞蹈、文学等等。

我有一次去听了一场音乐会。

那音乐可好听了,让我听得入了迷。

我就想,这音乐就是一种艺术,它通过声音来表现出一种情感或者思想。

这就是黑格尔说的艺术是绝对精神的表现形式吧。

总之啊,黑格尔的美学观点虽然有点深奥,但是还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可以想想他的观点,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美啦。

嘿嘿,这就是我对黑格尔美学观点的一点理解啦。

大家觉得呢?。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3篇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3篇

[标签:标题]篇一:浅析黑格尔美学浅析黑格尔美学-------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的美学(即艺术哲学)是他的哲学体系圆圈上的一段弧,它就是一个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中心的美学体系。

正是这个“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中心命题,在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理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把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了。

黑格尔充分地吸收前人的美学研究成果,并以他丰厚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为基础,经过严密而辩证的论述,最后精辟地总结出他的美学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简明又完整的概括,证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深化了对于美的本质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具有科学的里程碑意义。

尽管黑格尔的美学体系同他的哲学体系一样,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可是他在论证美的本质问题时,却能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理论界定,深刻地揭示出人与对象、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等等之间辩证而统一的关系,为我们认识什么是美、怎样去创造美,提供了巨大的启示空间。

黑格尔浓缩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定义,虽说看似简单的一个判断,可是它里面却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具有很高价值的思想和智慧,同时又显示了它的内容根基特别深厚。

认清这一问题首先应对黑格尔的理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黑格尔指出:“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黑格尔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先于它而存在的概念生发出来的,事物的存在是概念显现自身于事物的活动,是概念的自我实现。

当概念出现于实在里并且与实在结成统一体时概念就成为了理念。

黑格尔的理念是具体的概念与实在的统一,是主观理解的,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

黑格尔这一定义的三个来源首先,这一定义来自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黑格尔认为由概念生发出外在的自然界,而自然界是概念的异化。

理念才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

理念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初级阶段就是艺术,就是美。

因此,黑格尔的美其实就是他哲学体系的一个发展阶段。

西方美学史(黑格尔)

西方美学史(黑格尔)

黑格尔(HEGEL)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3点)基本内容:理念是绝对精神,是最高的真实,是艺术的内容;就内容而言,艺术、宗教和哲学都是表现绝对精神或“真实”的,三者的不同在于表现形式,其中艺术表现绝对精神的形式是直接的,用的是感性事物的具体形象;是一种自否定的辩证过程。

显现的结果就是艺术作品,在艺术作品中,人们可以从一种有限事物的感性形象中窥见到无限的普遍真理。

因此,艺术寓无限于有限。

哲学表现绝对精神是间接的,即从感性事物上升到普遍概念,用的是抽象思维,宗教介乎于两者之间内容与形式的一致以及。

形式的缺陷起于内容的缺陷,艺术作品的表现越越美,其内容和思想越具有深刻的内在真实。

1.基本原则:理性与感性相统一也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从(黑格尔)对美的定义可以看出,(黑格尔)既肯定艺术的感性因素,又肯定艺术的理性因素。

他将理性放在艺术的首要地位,认为艺术在诉之感性的同时更要诉之心灵,即强调思想性在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但另一方面,(黑格尔)又反对艺术的抽象公式化,他指出抽象的思想在艺术作品中应该以有血有肉的感性具体形象来体现,这便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2 .黑格尔强调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以及内容的作用。

内容就是理性因素,形式就是感性形象。

艺术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并且内容决定形式。

这是对形式主义美学的有力批判。

3.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理性在人的精神方面是以主观的、内在的形式存在的,它的对立面是客观的外在的现实。

因此,理性观念必须通过自否定的辩证过程,才能达到主客观统一、内外在统一,才能成为有生命的现实存在。

艺术就是将主观的内在理性观念通过客观的外在感性形式表现出来。

局限性:(黑格尔)的出发点是抽象的理性概念,而非现实具体的生活,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总结:“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包括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高度概括性。

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在自然界与人的关系中,自然界成为人认识的对象,人将自身的理念作用于自然,形成人化自然。

论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矛盾性——以自然美与艺术美之

论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矛盾性——以自然美与艺术美之
r 2 o 1 4 . 0
盈匮
论以 自然美 与艺术美之 间的关系为例
文/ 杨涛涛
摘 要 :古今 中外对 “ 美”的探讨呈现 多元化特征 ,即 “ 美”具有朦胧性 与模糊性。每个美学流派或 美学家其观点总是各执其说 ,莫 衷一是。在 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 中, “ 美”也会使人产生一种难以言说 ,无以名状的困惑感 。无论是 自然美,还 是艺术 美,都是我们无法用 语言文字等诸形式准确完美地呈现 出来的 。本文试以黑格 尔 “ 美是理念 的感性显现”之观点 为统摄 ,从 自然美与艺术 美二者 关系的角度 切 入,# g i - , f 其美学思想的矛盾性和美的特性等相关问题 。 关键词 : 自然美:艺术美:矛盾性:艺术真实


艺术家 的创 作取 向和价 值追求 。应 该说艺术美是 对 自然美在更 深层次上 的再加 工和再创造 。而 这一过程 并非简单地处 于感性层面或 人类大脑 思 维 的表层 意识形态之 中,而是处 于理性层面和大 脑思维深层 次的意识形 态之 中而进行的艺术创 造,提炼和 升华。 因此 , 自然美与 艺术美相辅相 成 ,不可分割 ,二者共 同服 务于人们 的审美创作和欣赏等活动 。
自然美的表层性 。纯粹性和艺术美 的深层性 。内蕴性 黑格 尔在 其 《 美学 》中认为, 自然美 是一种具有整齐一律 ,平衡对 称 ,规律和谐且源于 人类理念 思维 的一种美 ,其 本质 是属于精 神性的 。 大自 然 中的 山水 鸟兽 ,花草鱼虫等 客观之物 ,人们对 其本身所 具有 的形 状 、线条等所形成 的结果惊 叹不已。它们所具有 的这些独特性 对我们的 视觉 ,听觉等感 官器 官进行一 定的刺激后 ,便会 在我们 的大脑 中进行表 层 的潜意识地加 工,因此我们 才称 其为 自然美 。对于纯粹 的客 观 自然物 而 言,它们是不 具有 “ 美 ”的,而这种所谓 的 自然美也只是 为了其它现 象 而美。倘若 失去了人类思维 的加 工,那么它所 具有美便会 荡然无存 , 失去了任 何值得称 赞的审美价值。 而 与 自然美相对应 的艺术美则不 同。他认为艺术美 是由心灵产生和 再 生的美 , “ 美 是理念 的感性 显现 ”。艺术美 是一种具有人 为创造性 , 包 含人文情怀 和意念性 的精 神艺术产 品,它具有完备 的人类 主体 的思维 结构。创作主 体通过各种艺 术手法将人类对 美的最高理性 认识等融于 艺 术 品之 中,从 而使其包含着深 刻的思想 内蕴和 主观理念 。在 它所体现 的 假 定性真 实中,通过所谓 “ 诗艺性 ”的艺术创造 ,能够 使人的主观价值 取 向得到理想 性的完美呈现 ,产生强烈 的艺术感染力和 心灵震撼力 使 抽象中具有 形象性 ,又 使形象中包含抽象 性 。因而 ,艺 术美必须充 分地 达到 内容 与形式的有机 统一,在理念 的艺术形象 中表现 自己,欣赏 自己 和 评判 自己,成为一个 自由和谐的艺术整体 。 二 、自然美是艺术美的前提和基础 .艺术美是 自然美 的提炼和升华 黑格尔 《 美学》开篇 即言 “ 我们的这 门科 学的正当名称却是 ‘ 艺术 哲学 ’,或者更确切一 点, ‘ 美 的艺术 哲学 ’”。他认 为 自然美是 不完 善 的,不是真正意义 上的美 ,只有 艺术美才是真 正的美。可见 ,其美学 研 究的 范围就是 “ 美 的艺术 ”。那 么,黑格尔美 学便 理所当然地将 自然 美的诸种 形态 排除在美 学研究领域 之外 ,而仅仅将 其范围限定在 艺术领 域之 内,限定为 “ 美 是理念 的感性 显现 ”,这一观 点无疑具有一 定程度 上的偏颇性和狭隘性 。 按 黑格 尔的美学思想 原则, 自然美是 这样 一种美 :具有 依存 性 ,是 不 自由的;没有 自我 感觉 ,是没有 灵魂的 ; 自然 美本身具有很大 的局限 性 ,超不出其物种 的限制范围。而与此相对应 的艺术美则表现 为:它是心 灵 的产 物 ,是理念 ,感性 ,内容和 形式的完美统 一和契合 ,也是对 自然 美本身所具有的缺 陷的一种补充。可见, 自 然美和艺术美二者之 间是具有 差异性的 然而在 具体谈到艺术美在现 实领域 内所 占有的地位 时,他把社 会生活看作是一个庞大 的系统 ,把复杂的经济 网看作是第一个层次 ,把庞 大的国家机构看 作是第二个层次,把 宗教艺术等精神生活看 作是最高 的层 次 ,并要求从研 究它们之 间的 内在联系和必然性 ,来确定艺术美的本质 。 这种深刻的认识 ,可 以说 已 经具有 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 从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 于物质和意识 的辨证 关系来看 ,由于物 质第一 性和 意识第二性 原则,物质 决定 意识 ,意识 能动地反作用于 物质 并对其 进行 反映 。在这种辩 证思维 中, 自然美无疑是 处于低级阶段 且最 接近于 客观之 物的表层 上的美.它是处 于基础性位置 的。而艺术美 则不同 ,它 更 多的是属于意 识领域的 ,是处 于高级阶段和 深层次 的美 。 自然美包含 的感性 因素颇 多,是现实客观之物 的一种直接 性表现 。而 艺术美则更多 的包含 着人类 的理性思维 ,诸如 创作主体 的情 感,真善美价 值观等种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朱光潜
黑格尔的全部美学思想都是从一个中心思想生发出来的,这就是他的美学定义:
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

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

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学》第一卷第138页理念就是绝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又把它叫做“神”、“普遍的力量”|“意蕴”等等。

这就是艺术的内容。

就内容说,艺术、宗教和哲学都是表现绝对精神或“真实”的;三者的不同只在于表现的形式。

艺术表现绝对精神的形式直接的,它用的是感性事物的具体形象;哲学表现绝对精神的形式是间接的,即从感性事物上升到普遍概念,它用的是抽象思维;至于宗教介乎二者之间,它所借以表现绝对精神的是一种象征性的图像思维,例如用父子的图像来表现神与基督一体,是用既含有个别形象又含有普遍概念的东西来表现普遍真理。

美的定义中所说的“显现”有“现外形”和“放光辉”的意思,它与“存在”是对立的。

比方说画马只取马的外在形象,不把马当作实际存在的可骑行的东西来看待。

如果舍形象而穷究“存在”的实质,那就成为哲学的抽象思考,就失去艺术所必有的“直接性”了。

这种“显现”就是一种自否定即自生发的辩证过程。

“显现”的结果就是一件艺术作品。

在艺术作品中,人从一种有限事物的感性形象直接认识到无限的普遍真理。

人们常说,艺术寓无限于有限。

这种说法其实就是黑格尔的美的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说法。

黑格尔的定义肯定了艺术要有感性因素,又肯定了艺术要有理性因素,最重要的是二者还必须结成契合无间的统一体。

拿我们中国目前文艺为例来说,大多数文艺作品都体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黑格尔所理解的“理念”或理性内容,这普遍的理性内容体现于不同作品的不同的感性形象。

每一部成功的作品都是这个理念(总路线精神)的具体的感性显现,都是理性与感性的辩证的统一。

黑格尔的这种理性与感性统一说在美学史上是带有进步性的。

西方美学自从1750年鲍姆嘉通创立美学这门科学的称号起,经过康德、许莱格尔、叔本华、尼采以至于柏格森和克罗齐,都是一个一线相承的中心思想统治着,这就是美只关感性的看法。

美学的名称Aesthetik 这一词的原义就是研究感觉的学问。

是与逻辑对立的;这就是说,美只是感性形象上,美的享受只是感官的享受。

这种思想发展到最后,就成为克罗齐的直觉说。

在这个潮流之中,黑格尔可以说是一个中流砥柱,他把理性提到艺术中的首要地位。

他说得很明确:艺术作品却不仅是作为感性的对象,只诉之于感性领会的,它一方面是感性的。

另一方
面却基本上是诉之于心灵的,心灵也受它感动,从它得到某种满足。

——第42页这里的“心灵”,依黑格尔惯用的意义,是自觉的心灵活动,主要指“心智”。

黑格尔这样强调理性,意义是重大的。

他肯定了思想性在艺术中的重要性,但是他同时也反对另一极端,即艺术的抽象公式化。

他说:
艺术作品所提供观照的内容,不应只以它的普遍性出现,这普遍性须经过明晰的个性化,化成个别的感性的东西。

如果艺术作品不是遵照这个原则,而只是按照抽象教训的目的突出地揭出内容的普遍性,那么,艺术的想象的和感性的方面就变成一种外在的多余的装饰,而艺术作品也就被割裂开来,形式与内容就不相融合了。

——第60页
所以抽象的思想在艺术作品中虽是重要的。

却不应只是以抽象的思想出现,而应化成有血有肉的感性形象,这样才能达到艺术所要求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这一点在下文讨论人物性格时还要谈到。

其次,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或意蕴就是理性因素,形式就是感性形象。

黑格尔说:
遇到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

前一个因素——即外在的因素——对于我们之所以有价值,并非由于它所直接呈现的:我们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即一种意蕴,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意蕴。

那外在形状的用处就在指引到这意蕴。

——第22页
这段话可以看作是对康德的形式主义的批判。

依康德,“纯粹的美”只是“直接呈现”的外在因素,即艺术的外在形式。

美的东西最好不带意蕴,如带意蕴,美就不是“纯粹的”而是“依赖的”。

这种学说其实就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观的哲学基础。

欧美美学一直是由康德思想中形式主义一方面统治着的。

黑格尔是孤立的,尽管他费尽力气阐明理性内容在艺术中的首要地位,而在资产阶级的美学和艺术实践中,他的学说没有发生多大影响,感性主义和形式主义一直在泛滥着。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一方面强调内容与形式的一致,另一方面也强调内容的决定作用:
形式的缺陷总是起于内容的缺陷。

……艺术作品的表现愈优美,它的内容和思想也就具有愈深刻的内在真实。

——第89页
第三点,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其实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

第一点是黑格尔把理性因素看作是主观方面的。

这与他强调理念的客观性(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在表面上好像是互相矛盾的。

但是这里含着一个辩证的道理。

就其作为客观世界的根源来说,理念是普遍的逻辑范畴,是万事万物后面的理,所以是客观的。

就其作为人的生活理
想和生活的推动力来说,绝对精神即理念同时也是主观的。

第三点是存在于人心中的理念(真理认识,理想,愿望)必须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否定它原来的片面性,才能变成统一的整体,这就是黑格尔的下面一段话的意思:
内容本来是主观的,只是内在的;客观的因素和它对立,因而产生一种要求,要把主观的变成客观。

……而且只有在这完满的客观存在里才能得到满足。

……按照它的概念,主体就是整体,不只是内在的,而且要在外在的之中,并且通过外在的,来实现这内在的。

……只有借取消这种自身以内的否定,生命才能变成对它本身是肯定的。

经历这种对立、矛盾和矛盾解决的过程是生物的一种大特权;凡是始终都是肯定的东西,都会始终都没有生命。

生命是向否定以及否定的痛苦前进的,只有通过消除对立和矛盾。

生命才变成对它本身是肯定的。

如果它停留在单纯的矛盾上面,不解决那矛盾,它就会在那矛盾上遭到毁灭。

——第119、120页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须经过主观与客观(即内在与外在)的矛盾和统一,包含艺术在内。

总观以上三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句定义包括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及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三个基本原则,足见它有丰富的内容和高度的概括性。

但是由于它的基础是客观唯心主义,它就必然具有客观唯心主义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上所犯的首尾倒置的基本错误。

如果我们回想起歌德所指出的“为一般而找特殊”和“在特殊中显出一般”的分别,黑格尔的美的定义所包含的缺点就更显而易见,因而他的出发点是一般而不是特殊,是抽象的理念而不是具体的现实生活,即歌德所说的“为一般而找特殊”而不是“在特殊中显出一般”,尽管他在讨论人物性格时,也强调过人物性格应具有生动鲜明的个性,反对过抽象化。

他的客观主义的出发点是抽象的理念,在这种哲学基础上他就无法克服这个基本缺点。

后来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里批判了黑格尔的美的定义,提出“美是生活”的定义来代替它,就把美学移置到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这是一个极大的功绩。

但是车尔尼雪夫斯基把理念内容与感性形式的统一这个合理内核也一并抛弃了,却是不正确的。

他坚持艺术从生活出发,在这一点上他与歌德是一致的,但是他没有理解歌德的“在特殊中显出一般”的道理,所以他不能理解典型化在艺术中的重要性,而这一点黑格尔却是理解得很清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