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

高考知识点解读:

1、概括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

(1)开始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上“为政以德”。将奴隶社会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

(2)继承发展:战国时期,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除强调“仁义”和“王道”外,又提出“舟水”说,并且综合法家和道家思想,提出了“礼法并施”的主张。这样将儒家思想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遭受重创:秦朝时,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

(4)确立正统:西汉时,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宣扬“天人感应”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受到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

(6)开始复兴:隋唐时期,在“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下,儒学进一步吸收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7)继续发展:宋明时期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收有益成分,完成了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形成新的儒学——理学。

(8)遭遇批判: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儒学体系。

2、“百家争鸣”的含义、背景、主要派别及主要代表人、影响。

3、注意点:(1)“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2)孔子和老子代表着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着下层手工业者的利益,孟子、荀子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3)当时流行最广的两大学派是儒家和墨家。(4)道家是学术流派,道教是宗教流派。(5)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后来被秦王赢政所采用,主要是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迎合了赢政的需要。(6)法家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思想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我们今天强调的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不一样的。(7)“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8)“百家争鸣”阶级基础中的“士”主要指的是新兴地主阶级。

4、概括孔子的主要贡献。

(1)思想上:①思想核心:“仁”和礼;②民本思想:“为政以德”;③伦理观:“性相近”。④中庸思想,认为“过犹不及”,即过头和不及同样不好,恰到好处才是中庸,要“和而不同”,保持矛盾对立面的和谐统一。(2)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在教学目标上主要以培养“成人”和“君子”为主。

(3)文化上: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教本,统称六经。

注:(1)《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将其主要言论和思想编辑的一本书,是孔子思想精华的主要体现;《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编辑的有关孟子言论的书籍。(2)“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指的的是《诗》《书》《礼》《易》《春秋》。(3)“礼”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4)对待孔子思想,我们要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5)孔孟思想主要谈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仁”的含义(内容)和评价

(1)含义:①是孔子思想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②仁即爱人,它包含着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③仁反映在政治上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和刑杀;④仁爱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把父子、兄弟之间的爱升华为人间普遍的爱;⑤认为要将仁和礼结合起来,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留于形式,让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

(2)评价:积极:①体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和民本思想,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暴政和调整与和谐人际关系;②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现实态度,使得后来不少仁人志士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仁”的思想,在维护封建阶级利益的同时也做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事情;③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极:“仁”与“礼”相结合,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且其思想中体现的等级观念和落后思想在封建社会后期越来越阻碍社会的进步。

6、概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现的原因。

(1)必要性:北方和南方边境经常不宁;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2)可能性:儒学在秦朝遭到严重打击,汉初逐渐恢复;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思想已经不适合汉武帝巩固政权和统一需要;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迎合了汉武帝统治的需要。

7、概括董仲舒的思想来源、主张和影响。(略)

注:(1)董仲舒吸收了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建立了新儒学;(2)董仲舒的新儒学的“新”主要体现在神化皇权,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这是其思想的核心);(3)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是:以儒学为基础,阴阳无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

8、概括一下汉武帝通过采取哪些措施促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9、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视,后来为什么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春秋时期不受重视是因为:①客观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治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以图自强。②主观原因:孔子要求恢复周礼和实行“仁”的思想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要求。

(2)后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原因是:①儒家思想中的“仁”和中庸等思想适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②儒家思想强调德和礼的有机结合,能有效的促进人格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进取精神,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和近代教育及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④汉代董仲舒提出“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对巩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作用。

10、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哪些是应当吸取的,哪些是应当抛弃的?

12、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13、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

14、独尊儒术的影响

(1)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一,同时也有利于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2)从此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3)不利于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并带有神学迷信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