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胃论治肺病
中医如何从脾胃功能论预防和治疗肺病
中医如何从脾胃功能论预防和治疗肺病中医一直以来都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医如何从脾胃功能论预防和治疗肺病。
我先给您讲个事儿啊。
之前我有个朋友,他老是咳嗽,去了好多医院,吃了不少药,可这肺病就是不见好。
后来他找到我,我就琢磨着从中医的角度给他看看。
我发现他平时饮食特别不规律,还爱吃那些油腻辛辣的东西,脾胃功能很差。
在中医的理论里,脾胃和肺的关系那可是相当密切。
脾胃是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精微,为全身各个脏腑提供营养。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
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不仅要滋养自身,还要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布散到全身。
如果脾胃功能失调,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那么肺气就得不到充足的滋养,肺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容易引发肺病。
比如说,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就会内生,聚而成痰。
痰浊上犯于肺,就会导致肺气不利,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
而且脾胃虚弱的人,正气不足,抵抗力也差,更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比如风邪、寒邪、热邪等,引发肺病。
那从预防肺病的角度来说,首先就得把脾胃照顾好。
怎么照顾呢?饮食方面得特别注意。
一日三餐要按时吃,别饥一顿饱一顿的。
而且要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像小米粥、山药、南瓜这些,都是健脾益胃的好东西。
可别老是吃那些油炸的、烧烤的、辛辣刺激的食物,那对脾胃的伤害可大了。
还有啊,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别狼吞虎咽的。
这样能减轻脾胃的负担,让脾胃更好地工作。
另外,心情也很重要。
中医讲“思伤脾”,如果老是忧心忡忡、思虑过度,也会影响脾胃的功能。
所以要保持心情舒畅,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要是已经得了肺病,那在治疗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调理脾胃。
比如在用药方面,常常会加入一些健脾和胃的药物,像白术、茯苓、陈皮等,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肺气的恢复。
我再给您说个例子。
有位患者得了肺炎,老是咳嗽、气喘。
医生在给他开的药方里,除了有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的药,还加了白术、党参这些健脾的药。
中医肺系病证理论及从胃论治的探讨
生, 提高 存 活 率 和 延 长 生 存 期 , 患 者 的 生 活 质量 大 大 提 高 。 使 综 上 所 述 , 慢 阻肺 ” 期 诊 断 是 防 治 “ 阻 肺 ” 最 重 要 的 “ 早 慢 的 第 一 步 , 有 早 期 诊 断 就 谈 不 上 早 期 治 疗 , 有 脚 踏 实 地 地 做 没 只 好 “ 阻 肺 ” 期 筛 查 工 作 , 能有 效 做 好 早 期 防 治 工 作 。 慢 早 才
[ ] 肖立 宁 , 桂香 , 瑞 慧 , . 性 便 秘 临 床 特 点 及 相 关 因 素 调 查 3 李 耿 等 慢 1 7例 E] 世 界华 人 消 化 杂 志 ,0 0 1 () 4 34 7 7 J. 2 1 ,8 4 :1 —1 . [ ] 赵 贞 贞 , 征 , 琳 , . 性 便 秘 患 者 生 活 质 量 及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4 林 林 等 慢 [] 护 理 学 杂 志 ,0 0 2 (7 :-1 J. 2 1 ,5 1 ) 91. [ ] 吴 嘉 垤 , 晓红 , 巍 . 性 慢 性 便 秘 的 特 点 分 析 : 中 心 横 断 面 5 刘 刘 女 多 临 床 调 查 口] 中华 医学 杂 志 ,0 9 8 (8 :2 51 5 . . 2 0 ,9 1 ) 15 —28 [] 张怀星. 6 慢性 便 秘 I床 特 点 及 相 关 因 素 调 查 [ ] 中 国 医 药 科 学 , 临 J.
*江 西 省 吉 安 市 中 心 人 民 医 院 (4 0 0 ; 西 省 吉 安 市 吉 州 区疾 330)江 控 中 心 ( 4 00 330) 21 0 2年 5 2 日收 稿 月 2
目前 病 情 进 展 程 度 。这 一 简 便 的检 查 方 法 将 有 望 推 动 “ 阻 慢 肺 ” 期 防 治 策 略 的提 升 。它 适 应 了 社 区 早期 筛 查 及 早 期 干 预 早 防治 。简 单 的 社 区 干 预就 可 以减 少 “ 阻肺 ” 慢 的危 险 因 素 , 显 能 著 降 低 肺 通 气 功 能 下 降 率 , 过 改 变 生 活 方式 ( 戒 烟 等 ) 治 通 如 和
中医治疗肺部疾病古代医案
中医治疗肺部疾病古代医案一、引言肺部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自古以来,中医在治疗肺部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古代医家通过实践探索,总结了许多有益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本文通过对古代医案的分析,旨在了解古代中医对肺部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并为现代肺部疾病治疗提供借鉴。
二、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古代医案概述1.古代中医对肺部疾病的认识在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中,对肺部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化。
肺主气,司呼吸,肺病多因外邪侵袭、内伤情志、饮食不节等原因引起。
古代医家对肺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转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2.古代医案中的肺部疾病治疗方法在治疗肺部疾病方面,古代医家主张辨证论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拔罐、刮痧、中药内服等,其中以中药治疗最为常用。
3.古代医案中的药物应用古代医家在治疗肺部疾病时,注重药物的选择和配伍。
常用的药物有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甘草等,代表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杏仁膏、白虎汤等。
三、具体古代医案分析1.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对肺部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书中的麻黄汤、桂枝汤等方剂,为后世治疗肺部疾病奠定了基础。
2.李东垣的《脾胃论》李东垣认为,肺部疾病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
他在《脾胃论》中提出了“培土生金”的治疗原则,强调通过调理脾胃,达到治疗肺部疾病的目的。
3.朱震亨的《丹溪心法》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对肺部疾病的治疗提出了“清热、化痰、润肺、滋阴”的四大法则。
这一观点为后世中医治疗肺部疾病提供了重要指导。
四、古代医案在现代肺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辨证论治现代中医在治疗肺部疾病时,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医家的辨证论治思想。
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史、症状和舌脉等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2.中医肺病专科的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肺病专科逐渐崛起。
专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将古代医案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提高肺部疾病的治愈率。
3.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部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部疾病取得了显著成果。
肾病从脾治,脾病从肝治,肝病从肺治,肺病从心治、心病从肾治
肾病从脾治,脾病从肝治,肝病从肺治,肺病从心治、心病从
肾治
注:本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中医认为:心主肾、肺主心、脾主肝、肝主肺、肾主脾。
所以,心病要从肾治,肾病要从脾治,脾病要从肝治,肝病要从肺治,肺病要从心治!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归来归去又回到了原点,这就说明一点,心、肝、脾、肺、肾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无论哪一个器官出现问题,都会连累其他的器官。
这便是中医的五行之说的内在含义。
《素问·五脏生成篇》:心,其主肾也;肺,其主心也;脾,其主肝也;肝,其主肺也;肾,其主脾也。
五行,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不二法宝。
心病从肾治疗,肾病从脾治疗、脾病从肝治疗,肝病从肺治疗,肺病从心治疗。
具体来讲:
心病从肾治疗
心血不足、心阴不足,出现心火上炎,临证可见心烦意乱,心悸,心中空洞感,入睡困难,舌尖红少津,脉细数等表现,可以通过滋补肾阴来治疗,达到水能制火的目的。
心阳不足,也通过温补肾阳来治疗。
肾病从脾治疗
肾不好,多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有关。
脾病从肝治疗
脾与胃为表里,肝与胆为表里,互为阴阳,健胃可以实脾,运脾可以和胃,疏肝可以利胆,肝气瘀滞,脾胃不能运化,故疏肝常与健脾同用。
肝病从肺治疗
体现在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中,可以通过宣降肺气的方法来达到利水之目的,因为肺主通调水道,水道一通,水邪有了出路,自然病见好转。
另外,肝主升,肺主降,欲升先降,欲降先升
肺病从心治疗
主要表现在肺朝百脉,通调水道,心主血脉,肺与心同居高位,总属于一身阳气之所在。
在一些病久的肺病中注意运用活血化瘀,温振心阳的方法来治疗,如西医之肺心病等。
浅谈补肺健脾益气法治疗肺癌
浅谈补肺健脾益气法治疗肺癌近年来,因咳嗽至我院呼吸科就诊,入院后经肺部CT、痰查脱落细胞以及纤支镜检查确诊为肺癌的患者有显著的增加。
其中约80%的患者在确诊后已属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这些患者中又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因为机体基础较差或伴有其他脏器器质性病变,而无法接受放疗和化疗。
这类患者常以咳嗽、咳痰、喘气、胸胁胀满、气短、乏力、夜间汗出明显、纳呆、便干等临床症状来就诊,通过中医临床的辨证论治,患者多属肺脾两虚,治疗上常以患补肺健脾益气为治疗原则,予以中药方剂,收到较好的效果。
今浅谈拙见如下。
1 肺脾气虚是肺癌的病机关键肺为气血之源,五脏之华盖,虚如蜂窝,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司气化清浊之运化与肃降,为人身血气调和之枢纽,地位非常重要。
肺癌的发生究其病机首先为正气内虚,则邪毒袭肺,痰湿内聚,外界致癌邪毒侵犯至肺,形成肺气膹郁,肺气宣降失司,雍郁不宣,脉络运行受阻,由气滞而致血瘀,日久化热,逐渐形成包块;加之脾肺功能失调,湿贮肺络,痰湿郁结,痰凝毒聚,可形成包块;同时各种原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阴阳亏损,正气内虚,如脾虚不运、肾气不足、肺气虚损等脏腑病变,均可导致肺气不足。
由于常年接触有害气体和吸烟,伤及津液,阴液内耗,致气机不舒,血气不畅,肺阴不足,气阴两虚,运行失调,外邪乘虚而入,留滞客邪而不去,血行阻滞日久而成肿物。
其病证为本虚标实。
肺主气,司呼吸,既主呼吸之气亦主一身之气。
脾主运化,司津液之输布运化,更为气血生化之源。
肺属金,脾属土,两者在生理上是”母子”相生关系。
在病理上,肺脾功能失常,肺失宣发肃降,脾失健运,既影响气机,又影响津液的输布运化。
《脾胃论》中”肺金受邪,由脾胃虚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也”。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肺脾气虚,阴阳失和,受于风寒或风热之邪,初未能成积聚,正虚祛邪不力,日久留滞成痰,痰气胶结,乃成肺积。
痰瘀化热,灼伤血脉,则咳唾痰血。
痰凝着于皮下,则见缺盆结核,流着于骨,则成骨痹,流于脑,则头痛目瞑。
从肺脾关系论治肺结核
·7·
从肺脾关系论治肺结核
何 森 徐婧熙 朱 为 项 尚 唐 潮 陆婷婷△
摘要: 脾、肺二脏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脾脏来论治肺结核是对中医理论的完善与发展。本文从肺结核的认识、 肺脾关系、从脾论治等方面对从脾治肺结核的内涵进行深入、系统的阐述,极大地丰富了临床辨证论治体系内容。肺结核从脾脏进 行中医治疗的同时,辅以抗痨化疗药物是在继承中西医理论的基础上,提( 合肥 230038) △通讯作者
痛引肩项…… 肩 髓 内 消 ”。 明·徐 春 甫《古 今 医 统·痨 瘵门》曰: “凡此诸虫……著于怯弱之人……日久遂成 痨瘵之证。”可见,中医认为病因可分为两点。其一是 感染“痨虫”,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痨瘵诸证》 指出: “诸证虽曰不同,其根多有虫”。元·危亦林《世 医得效方 》更 指 出“有 骨 肉 亲 属 绵 绵 相 传,以 至 于 灭 族”者。明确了“痨虫传染”是形成本病不可缺少的外 因。其二是正气虚弱。先天禀赋不足,或病后失调,正 气虚弱,易得“痨 病 ”,正 如《外 台 秘 要·灸 骨 蒸 法 图 》 曰: “婴孺之流,传注更苦”。后 天 摄 身 不 慎,酒 色 过 度,或劳倦过度,忧思伤脾,而导致正气虚弱,痨虫入侵 而发病,如《古今医统·痨瘵门》曰: “凡人平素保养元 气,爱惜精血,瘵 不 可 得 而 传,惟 夫 纵 欲 多 淫,苦 不 自 觉,精血内耗,邪气外乘”。生活贫困,营养不良,使体 虚不能抗痨病,如《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曰: “因境 遇者……贫贱而窘迫难堪”。故正虚是发病的基础。 2 肺脾关系 2. 1 属性方面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曰: “言 人身之脏腑 中 阴 阳,则 脏 者 为 阴 …… 背 为 阳,阳 中 之 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黄帝内经· 六节藏象论篇》亦曰: “肺者,气之本……为阳中之太 阴,通于秋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 ……此至阴 之 类,通 于 土 气。”因 而 肺 为 阳 中 之 太 阴, 脾为阴中之至 阴,则 阴 阳 互 助,而 达“阴 平 阳 秘,精 神 乃治”。且 就 十 二 经 脉 阴 阳 来 说,肺 脾 属 太 阴 之 脉, 《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篇》曰: “太阴为开,厥阴为阖, 少阴为枢”,故脾肺太阴,同气相求。明·高濂在《遵生 八笺·脾旺四季论》中曰: “脾脏属中央土,旺于四季 ……脾 为 心 子,为 肺 母,外 通 眉 阙,能 制 谋 意 辨,皆 脾 也。”《外经微言·肺金篇》亦曰: “肺金也,脾胃土也,土 宜生金”。故就五行关系来说,肺金乃脾土之子。 2. 2 生理方面 2. 2. 1 宗气生成 《素问·经脉别论》曰: “饮入于胃, 游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 精,上 归 于 肺。”故 在 肺
张仲景肺病从脾胃论治探讨
张仲景肺病从脾胃论治探讨张仲景被后人奉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临床著作,张仲景十分重视脾胃之气,在《内经》和《难经》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理论观点,这一观点贯穿《伤寒杂病论》始终,为后世脾胃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临床实践基础。
笔者梳理了《伤寒杂病论》中肺病从脾胃论治的经典条文,总结了其常用治法,兹探讨如下。
1 肺与脾胃的生理联系《内经》为肺脾相关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
指出肺脾的经脉联属是肺脾之间生理病理联系、相互作用的基础。
肺脾之间的生理联系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两方面,“脾者,主为卫”,“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肺的经气来源于中焦运化的谷气,只有脾胃中焦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正常,卫气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供养,以完成自身抵御外邪的生理功能。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人体的津液通过脾胃运化并上输至肺,依靠肺的宣发肃降以布散至全身并下输于肾与膀胱,排出体外。
2 肺病从脾胃论治之机理肺脾之间的经络联系是肺脾病理相关的重要原因。
“形寒饮冷则伤肺”、“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胃中虚冷,可导致肺中阳气不足,内外合邪,发为肺咳。
同样,若胃阴不足,虚火上炎,或胃中实火上犯,灼伤肺津,肺阴亦伤,可出现肺干咳无痰、口燥咽干等肺阴不足之症。
脾胃居于中央,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难经》言:“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气也,其脉在中。
”指出呼吸动作与心肺及肝肾相关,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生成谷气,亦可间接地影响呼吸。
若化源不足,则呼吸气虚;若中焦邪实,如阳明腑实,或中焦寒湿内盛等阻碍气机升降,宗气不能盛于上,吸气不能下达于肝肾,则可出现“吸而微数”甚至“腹满而喘”的症候。
探究李东垣从脾胃防治肺系疫病思想及现代应用
探究李东垣从脾胃防治肺系疫病思想及现代应用
孔令源;宋晓宾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24(33)2
【摘要】探讨李东垣脾胃藏象的现代科学内涵、疫病辨辩治学术思想、防疫“治未病”思想、肺系疫病治则治法等,探究其肺系疫病证治经验。
李东垣创立的脾胃藏象学说与现代医学中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等关系密切,疫病辨治思想主要包括“疫病防治,首在辨证”“疫病诡变,不拘古方”“疫病防治,主治未病”,其防疫“治未病”思想亦基于脾胃藏象系统,善从脾胃论治肺系疫病,有关肺系疫病的主要治法包括“风升辟秽,透达调神”“斡旋中焦,健复气机”“清涤脏腑,予邪出路”等。
【总页数】4页(P309-312)
【作者】孔令源;宋晓宾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
【相关文献】
1.李东垣论肺之脾胃病学术思想探讨
2.论李东垣脾胃学术思想在无症状HIV感染期防治中的作用
3.燕赵医家李东垣《脾胃论》治疗发热无名方组方配伍及现代临
床应用探析4.“肺之脾胃虚”论及其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探析5.李东垣脾胃学说现代研究进展及新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理论看肺与脾胃的关系
中医理论看肺与脾胃的关系
在中医理论看来,脾胃和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水液代谢方面脾主运化,为水液升降出人的枢纽,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脾肺共同作用,维持着水液代谢的平衡。
水液经过脾胃的吸收运化,再由脾上输于肺,肺再通过宣发将津液输布于全身,多余的水液再通过肺的肃降和脾的传输,向下到达肾和膀胧排出体外,有升必有降,有人必有出,这样有序的周而复始,人体才能维持动态平衡,保持健康。
第二,气生成的方面脾主运化,可以运化饮食,产生水谷精微之气,是产生气的基础;肺主气,司呼吸,可以吸入清气。
所以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之说。
如水谷精微之气与清气可以生成宗气并积于胸中,宗气走息道助肺呼吸,贯心脉助心行血。
五行中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所以脾与肺之间是母子的关系。
《薛生白医案》中有:“脾为元气之本,赖谷气以生.肺为气化之源,而寄养于脾也。
”的论述。
脾肺的关系在治疗肺癌的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在上边已经提到了痰湿疲滞是肺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痰由肺出只是外在表现,痰作为水液的一种存在形式,在脾与肺的在水液代谢方面的关系中可以发现痰是由脾而生的,上传到肺,故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由于脾气虚衰,水湿不运,湿浊内生,化痰成饮,而痰饮就会上传至肺,并聚集于肺,这样痰湿淤滞就产生了。
脾气虚衰,运化失司,水谷精微化源不足,导致肺气不足,这就是所谓的土不能生金。
痰湿淤滞这是邪盛,肺气虚衰这是正虚,邪盛正虚疾病乃至。
由此可见肺癌的发生中肺不是病源,又由于“肺为娇脏”不容异物,不容易直接用药,所以我主张治肺癌当先治脾,正所谓釜底抽薪,在临床中的效果十分理想。
肺系疾病可从脾论治(唐汉论语)
肺系疾病可从脾论治(唐汉论语)《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第2期报道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林沁臻关于肺系疾病从脾论治的体会。
肺脾相关理论是中医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对肺系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对肺系疾病的治法很多,林沁臻着重就肺脾相关理论及肺系疾病从脾论治做了介绍。
从脾论治的理论根据:从五行相生的关系而论,脾属土,肺属金,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
从经络的观点而言,一是肺之经气源于母脏脾,正如《灵枢·经脉篇》所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
”二是脾肺两经同属“太阴”,有“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之意。
二者在气血阴阳的盛衰消长变化过程中,具有同步变运趋势。
肺脾间气血的生化与输布,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过程中,能相互协调、感应和影响。
肺与脾在生理功能上的联系还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方面,肺主气司呼吸,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相结合产生宗气。
在津液的输布代谢方面,脾主运化,化生气血,肺的生理活动所需要的动力,有赖于脾的运化精微提供;同时脾运化水液也有赖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的协调。
如《素问·经脉别论》说:“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肺与脾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不足和水液代谢失常两个方面。
其一,若脾气受损,常可导致肺气不足。
其二,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滞,则聚而生痰成饮,多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出现喘咳痰多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有较高的食管形态学病变的检出率(63.6%)和食管反流率(65.5%),同时伴有食管括约肌静止压降低的倾向。
从而提示对一些原因不明的顽固性哮喘,进行食管检查,可能为探明哮喘的发病病因,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供途径。
另有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有明显的胃肠道功能异常。
同时,在对胃溃疡患者的研究中也发现,有胃病患者的肺活量、1分钟呼吸量,无论吸烟与否均较无胃病者有降低,说明胃病日久可导致肺功能受损,故在治疗上可以补益肺气,充实卫气,增加机体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
中医如何从脾胃功能论治疗肺部疾病
中医如何从脾胃功能论治疗肺部疾病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脏腑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脾胃与肺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来治疗肺部疾病,是中医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思路。
脾胃居于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精微,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输送到全身各个脏腑组织,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气相结合,形成宗气,从而推动肺的呼吸和全身的气血运行。
当脾胃功能失调时,往往会影响到肺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肺部疾病的发生。
例如,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生,聚而为痰,痰湿上犯于肺,可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
再者,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导致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引发感冒、咳嗽等疾病。
此外,脾胃积热,胃火上炎,灼伤肺津,也可导致肺热燥咳。
基于脾胃与肺的密切关系,中医在治疗肺部疾病时,常常会从调理脾胃功能入手。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健脾益气。
对于肺气虚弱,因脾胃气虚所致者,常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方剂,以健脾益气,培土生金。
通过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从而补充肺气,提高肺的功能。
其次是祛湿化痰。
对于痰湿阻肺的患者,在祛痰止咳的同时,注重健脾祛湿。
常用二陈汤、参苓白术散等方剂,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通过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消除痰湿生成的根源,从而达到治疗肺部疾病的目的。
再者是清热和胃。
对于肺热燥咳,因胃火上炎所致者,在清肺润燥的同时,兼清胃火。
常用白虎汤、玉女煎等方剂,以清热泻火,养阴润肺。
通过清泻胃火,防止灼伤肺津,使肺的功能得以恢复。
除了中药方剂的治疗,中医还注重饮食调理。
在肺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建议患者饮食清淡,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同时,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益肺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百合等。
此外,中医的针灸推拿疗法也常被用于调理脾胃功能,从而辅助治疗肺部疾病。
从脾论治肺系疾病探讨
从脾论治肺系疾病探讨作者:解开红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年第03期摘要:从脾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源于《内经》。
肺脾相关是中医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脾肺之间除了五行相生关系外,还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联系,尤其体现在气的生成与运行、津液输布与水液代谢方面,对肺系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肺脾相关,从脾论治,肺系疾病中图分类号:R25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3-0007-03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之间息息相关,任何一个脏腑的功能失调都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脾胃健旺,五脏之气皆能得到充养,才能防御外邪入侵,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到“脾为后天之本,能资生一身。
脾胃健壮,多能消化饮食,则全身自然健壮”。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也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主张从脾论治百病。
肺系疾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脾肺相关理论在肺系疾病的病机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脾论治肺系疾病可取得较好疗效。
现就从脾论治肺系疾病的理论探索及实践探讨如下。
1;肺脾相关的理论基础1.1;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肺者,气之本”。
喻嘉言在《医学实在易》中说:“气通于肺脏,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所宣”。
肺主气,司呼吸,摄纳清气;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气,两者结合化为宗气。
宗气为后天之气,是全身之气的主要物质基础,决定着人体气的盛衰的。
脾化生的谷精、谷气和津液,依赖于肺气的宣降而输布全身;肺主气的功能也需要依靠脾之运化完成,只有肺脾两脏相互协同,才能保证宗气的充足。
肺在上主气之宣降出入,脾在中斡旋中焦,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二者共同调节人体气机的运动。
《灵枢·五味》云:“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
论COPD“源于肺,治在脾胃”
・ 2 ・ 5
月 论 C P “ 于肺 ,治 在脾 OD 源
田
, ’
2 江 璇 丘梅清
. 广 110 1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 东 广 州 5 0 0 ) 2 广 州 市 中 医 医 院 ( 东 广 州 50 3 ) . 广 14 5
摘 要 :本 文 以脾 胃 为 “ 生痰 之 源 ” ,是 “ 天之 本 ” 作 为 理 论 依 据 ,论 述 C P 后 O D产 生 的 痰 喘 咳 三 大 症 状 及 现 代 医
咳 、痰 、喘三 大症状 为 主要 临床 表 现 的消 耗 性 疾病 ,
塞特征 的慢 性 支 气 管 炎 和
正 如 “ 气 管 … …各 种 致 炎 因子 的 聚 集 和 炎 症 感 染 , 支
使支气 管 粘 膜 肥 厚 增 生 ,粘 液—— 纤 毛 系 统 受 损 , 粘 膜 下 层 粘 液 腺 肥 大 。 杯 状 细 胞 增 生 , 粘 液 分 泌 增 稠 不 易 排 出 ,在 局 部 积 聚 … … 出 现 C P 加 重 ” 。 O D … “ ” 在 C P 中扮 演 了 病 程 产 物 和 致 病 因 素 双 重 角 痰 O D 色 ,使得
关 键 词 :C P O D 肺胀 从 脾 胃论 治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0 —6 9 (0 6 10 2 —2 0 03 4 2 0 )1 — 50 0 中图 分 类 号 :R 9 ,R 6 32 53
C P 亦称 O D
“ 性 阻 塞 性 肺 病 ” 包 括 有 气 流 阻 慢 , ( ) 肺 气 肿 ,是 当 今 世 或
学提 出 “ 营养 不 良” 与 “ 疫 力 低 下” 的 问题 均 以脾 胃虚 弱 为 病 理 基 础 ,提 出应 重 视 脾 胃功 能 在 C P 中 的 决 定 性 作 免 OD 用 ,从 而 缓 解 三 大 症 状 ,解 决 “ 疫 力低 下” 及 “ 养 不 良” 并 存 问题 。 免 营
中医调理补脾益肺改善脾虚肺虚
中医调理补脾益肺改善脾虚肺虚脾虚与肺虚是中医常见的两种虚证,往往相互影响,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身体不适。
脾虚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而肺虚则表现为咳嗽、气短、乏力等呼吸系统问题。
对于脾虚肺虚的患者,中医调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调理脾肺的功能,改善身体状况。
本文将介绍中医调理补脾益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医理论中的脾脏和肺脏在中医理论中,脾脏被视为人体的消化中心,主要功能是转化、运输和吸收水谷精微,为身体提供营养物质;而肺脏则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呼吸和气血运行。
当脾脏功能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脾虚,进而影响到肺脏的功能,造成肺虚。
因此,中医调理补脾益肺是解决脾虚肺虚问题的关键。
二、中医调理补脾益肺的方法1. 饮食调理脾虚肺虚的患者应该注重饮食调理,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并合理搭配。
首先,应多食谷类食物,如米、面、杂粮等,以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其次,应多食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梨、莲藕、山药等,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还应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蛋类等,以满足身体修复和免疫功能的需要。
2. 药物调理中医药物对于调理脾虚肺虚有着独特的功效。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这些药物有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增强脾脏的消化功能和肺脏的气血循环。
同时,中药还可以搭配其他药材,如川贝、麦冬、百合等,以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然而,药物的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使用或者副作用的发生。
3. 穴位按摩针对脾虚肺虚的情况,中医推拿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调理方法。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脏气的调整和运行,从而改善脾肺的功能。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太溪等,按摩时可以用拇指、食指适度用力揉动,每天进行一定次数的按摩,可以得到明显的效果。
三、注意事项1. 饮食调理需要有节制,不宜过饱或过饥。
饭后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 药物调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处方剂量服用,并注意药物的保存和有效期。
肺病的病根不在肺,在脾胃肾。
肺病的病根不在肺,在脾胃肾。
肺病的病根不在肺,在脾胃肾营养来源于脾脏,它的热气来源于膀胱。
一旦膀胱虚衰,肺就得不到太阳的温照,常常受寒;中焦断源,肺就得不到营养的供应,这样肺哪有不病之理?这叫肺病——病于胃,毁于脾,伤于肺。
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三经不能互助,肺必生大病,肺出现种种症状,症状虽多,它的病根在于脾胃。
我们中医临床见到此病,思维要明,诊断要清,不能错误用方,不能头疼治头,脚疼治脚,顾头不顾尾,苦了病人,毁了病人,这是医生之错。
胃的本性是热,它需要脾津的供应,才能得到营养平衡。
一旦脾津被耗,阳动者损阴,本身脾阴被损,脾脏不能保护自身,阳明热不断的熏蒸,脾津更损,脾损者,肺就得不到长生,何谓长生?肺的长生靠脾,脾的长生靠肾,长生而生,人就无病,一旦某一脏失去了长生,必生大病。
二、伤寒描述足六经,杂病描述手六经有学生常常问我,仲景六经辨证只写足六经,为什么不写手六经?医圣张仲景是个全人,能写出足六经,难道不知道手六经吗?上述谈到肺痿,肺痿是不是手太阴,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是不是手阳明,难道仲景没有写么?可能你的书看少了,你光看《伤寒论》没有看《金匮要略》,伤寒写的是足六经,杂病写的是手六经。
三、肺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清除胃热和大肠热肺与大肠为表里,这两经有表里之称。
肺病者大肠必病,大肠病者肺必病。
大肠称腑,为六腑之一,阳明胃也称腑,阳明者为胃腑,胃为水谷之海,能纳百味,胃要无病,百物入口,马上就知道酸甜苦辣,这就是阳明的本能。
阳明无病,它的本能最强,之所以有水谷之海之称,又有敏感之腑之称。
阳明好比湖与海,大肠好比太平洋;阳明好比转运站,大肠好比垃圾场。
阳明者胃也,盛五谷,纳百味,所以叫水谷之海。
百味通过阳明消化、吸收、转化,日夜不停的运送。
它不能病,它病了热必然过极,它的本性是热,外邪入里,借助阳明的热气必然化热,化热必然多汗,耗伤阳明的本能,耗伤脾阴的储蓄,阴阳就失去了平衡。
这种病人常常生躁火,好出汗,睡着了口干舌燥,甚至于口干口苦,夜里口苦是少阳之热,全天口苦是阳明之热。
中医如何从脏腑功能论治疗肺部疾病
中医如何从脏腑功能论治疗肺部疾病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在治疗肺部疾病时,中医不仅仅着眼于肺部本身,还会从脏腑功能的整体角度进行考量和调理。
肺在中医脏腑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被称为“华盖”,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然而,肺的功能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其他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肺与脾的关系紧密。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输布到肺,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形成宗气,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如果脾气虚弱,运化失常,不能正常输布水谷精微,则会导致肺气不足,出现气短、乏力、咳嗽等症状。
反之,肺气虚弱,宣降失常,也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失健运,出现腹胀、便溏等症状。
因此,在治疗肺部疾病时,常常需要兼顾健脾益气。
例如,对于肺气虚弱、容易感冒的患者,可以使用玉屏风散,其中黄芪、白术健脾益气,防风祛风解表,从而达到益气固表、预防感冒的目的。
对于慢性咳嗽、痰多稀白、食欲不振的患者,可以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健脾祛湿、化痰止咳。
肺与肾的关系也颇为密切。
肾为先天之本,主纳气。
肺吸入的清气必须下纳于肾,才能维持呼吸的深度和均匀。
如果肾气不足,不能摄纳肺气,就会出现呼吸短促、动则气喘等症状,称为“肾不纳气”。
在治疗上,常常采用补肾纳气的方法。
比如,对于肾不纳气所致的喘证,可以使用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以补肾助阳、纳气平喘。
此外,肺阴与肾阴相互滋养,肺阴不足可累及肾阴,肾阴亏虚也会导致肺阴亏损。
因此,对于肺肾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腰膝酸软等症状,可以使用百合固金汤,滋养肺肾之阴。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机的调节方面。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
肝气升发,肺气肃降,两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平衡。
如果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逆犯肺,就会导致肺气上逆,出现咳嗽、胸胁胀痛等症状。
反之,肺气不利,也会影响肝气的疏泄,导致肝气郁结。
浅谈肺系疾病从脾论治
3 典型病 例[ 7
肺 与脾在 生理功 能上 的联 系还表 现在气 的生 成 和津 液代谢方 面 。肺 主气 司呼 吸 , 为后 天之本 , 脾 气 血生化 之源 , 由肺 吸入 的 清气 与脾 胃化 生 的 水谷 精 气相结 合产生 宗气 。在 津液 的输 布 代 谢方 面 , 主 脾 运化 , 生气 血 , 的 生 理 活 动所 需 要 的 动力 , 赖 化 肺 有 于脾 的运 化精微 来 提供 ; 时脾 运 化 水 液 亦 有赖 于 同 肺气 的宣发和 肃降 功 能 的 协调 。如《 问 ・ 脉 别 素 经 论 》 :脾气 散精 , 归 于肺 , 调水 道 , 输膀胱 。 云 “ 上 通 下 ”
再 服 6剂 , 愈 。 病 参考 文献 :
[ ] 陈瑞 , 1 梁风霞. 浅谈治肺 当求治脾 胃[ ] J 湖北中医杂志 ,0 1 20,
2 3 2 3( ) 0
方 面。其 一 , 脾 气 受损 , 可导 致肺 气 不 足 , 谓 若 常 所 “ 不生金” 导致 久 咳不 已 。其 二 , 失 健运 , 液 土 , 脾 津 代谢 障碍 , 液停 滞 , 聚 而 生痰 成 饮 , 水 则 多影 响肺 的 宣发和肃 降 , 出现 喘 咳痰 多 等症 。 清代 医家 李 潆在 经通 考 》 { 身 中论述 肺 系疾 病 与 脾 的关 系时说 :若 脾气 虚冷 , 能相生 , “ 不 则肺 不足而 易感 风邪 , 故患肺病 恶寒 者 , 由脾虚得 之 。若 脾气 多 盛实 , 则又 痞满 中焦 , 而大 肠 与肺 表 里 不 能相 通 , 夫 中焦 膈热 , 与大 肠 不通 , 热 必 上蒸 于 肺 , 患肺 肺 其 故 热者 , 由脾 实得 之 。 多 ” 2 肺 与脾相 关理 论的现 代研 究
肺虚从脾论治
肺虚从脾论治
郝连欣
【期刊名称】《中国航天工业医药》
【年(卷),期】1999(001)003
【摘要】肺位于胸中.其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宜发和通调水道。
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中所需的津气,要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供养,亦即五行中所谓土生金。
因此,肺中津气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脾运化功能的强弱。
脾气健运,则人呼吸通畅,胸廓饱满,语音宏亮;反之,脾不散精,肺也因之而受损,产生种种虚症。
因此治肺先实脾,使后天之本健旺.则肺之诸病也随之而愈。
从临床实践和总结先辈的经验,从中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
【总页数】1页(P33)
【作者】郝连欣
【作者单位】航天七三一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1
【相关文献】
1.从脾论治肺系疾病探讨 [J], 解开红
2.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谱变化研究 [J], 杨艳;梁薇;苟小军
3.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谱变化研究 [J], 杨艳;梁薇;苟小军
4.基于虚瘀毒理论探讨从脾论治膝骨关节炎 [J], 方仁杰;卢敏;段航
5.过敏性鼻炎患者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J], 梁薇;杨艳;李晓燕;赵创;苟小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脾胃论治肺病
【摘要】肺病是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
属中医学“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认为应该从治气、治痰入手,采用六君子汤,收到明显效果。
【关键词】肺疾病;辨证论治;调补脾胃
肺病是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
属中医学“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肺的生理功能均离不开“肺主气”这一功能,肺受邪就自会导致“肺主气”功能失调。
同时“肺为贮痰之器”,肺病中,“痰邪”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故辨证治“肺”不能离开“治气”,同时也不能离开“治痰”。
目前,现代医学对这类疾病作了不少研究,但仍然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从脾胃着手论治本病有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调补脾胃的基本方药
针对肺病“虚、痰、瘀”的基本病因病机这一表征,笔者临床常以健脾益气化痰为其主要治疗方法,基本方选用六君子,既可益肺,又可助肾。
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六君子汤的记载,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组成。
本方标本同治,在临床辨证施治中,需灵活运用。
虚甚者重用党参,加黄芪;咳甚者加杏仁、百部;瘀血重者加丹参、葛根、川芎;顽痰不化者加皂荚或白芥子;阴虚甚者加生脉散;肾虚明显者加补骨脂、熟地黄、蛤蚧;喘甚、咳吐黄稠痰者加全瓜萎、浙贝母、黄芩;喘甚、痰稀白且量多者加炙麻黄、细辛、干姜;颜面或四肢浮肿甚者加制附子、葶苈子、五加皮;痰涎壅盛、神志恍惚者加石菖蒲、制胆星;稀痰不易咳出者加旋复花;痰粘难咯者加海蛤粉。
2治气,需求治于脾胃
所谓肺主气,指肺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对全身气机升降出入所起的调节功能。
这一生理功能又是通过肺主宣发与肃降来完成的。
肺主宣发,表现为: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浊气;二是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外达于皮毛;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肺主肃降,体现为: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将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胃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三是清肺和气道内的异物,保持气道洁净;四是降大肠之气,有助排便。
不难看出,宣发与肃降是相反相成的升降矛盾体。
因此,对于脾胃疾病引起的肺主气失司,或者其它因素导致的肺不能正常主气,都要重视中焦脾胃升降总枢纽的调整。
刘某,男,69岁。
因反复咳嗽、咳痰6年,气促4年,伴腹泻1周。
于2009年10月来我处就诊。
患者2000年因感冒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未到医院就诊,自服“急支糖浆”及消炎药(具体不祥)后,病情缓解。
但此后每逢冬春季节受
凉感冒后,常出现咳嗽、咳痰,每年发作持续3个月以上,5年前起患者出现气促。
曾在多家省级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后患者病情时轻时重。
1个月前患者因感冒而致诸症加重,故入我中医院内科治疗,经抗感染、解痉、止咳等药物治疗,患者咳嗽、咳痰好转。
经中医诊断判断为肺胀。
即以六君子汤加味。
处方:茯芩159法半夏109五味子109神曲159炒麦芽109陈皮l0g补骨脂109内苁蓉l0g甘草69党参209黄芪209白术109。
每天1副分2次服用。
服用10副后,患者泄泻停止。
并且咳嗽、咳痰明显好转,食欲有所增加,只有气促没有缓解,于是在前方中去掉神曲,增加杜仲109、蛤蚧109。
并要求患者要进行户外活动,注意衣服的加减,预防感冒,约半月后病情明显改善,经追踪查访半年再没有发作。
3 治痰,要从中焦化之治痰
其一,要搞清“痰源”与“痰位”。
古训道:“肺为生痰之源”,意为:中焦脾土失运,邪气内阻而使脾胃升降失常,运化无权,则水液不能正常转输,凝滞停留,聚而为痰。
正如张景岳所说:“夫人之多痰,皆中虚使然”,“脾家之痰,有虚有实,如湿滞太过者,脾之实也;土表不制水者,脾之虚也”。
所以,痰的产生部位主要在脾胃,且有虚实之别。
其二,虽然“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但若肺不虚无损,痰难以寄存于肺,即使寄存于肺,肺也能气化而痰消。
临床上所见寒痰、热痰蕴肺,其肺必会受损,或感受寒邪伤肺,与脾胃转输来的痰浊相合成寒痰,或为感受热邪伤肺,与脾胃转输来的痰浊相合成痰热。
所以,要治肺中寒痰与热痰,应将温肺或清肺与化中焦之痰浊联系起来。
其三,治中焦之痰,要弄清楚“脾之实”与“脾之虚”之别。
如果属于脾之实的,就要燥湿化痰,以攻为主;如果属于脾之虚的,就要健脾化痰,以补为主,这就是六君的奥妙处。
李某,女,70岁。
因反复咳嗽、咳痰6年,加重伴气促1周。
于2009年1月来我处就诊。
患者5年来反复咳嗽,咳痰,每逢感冒或天气变冷即加重。
曾摄片检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常在大医院治疗,病情时好时坏。
1周前因天气骤变受凉引发,咳嗽,咯白色泡沫痰,气促,动则加剧,需高枕卧住,胸闷,面色少华,不思饮食,体倦乏力,腹胀,大便溏,舌质淡,苔白稍腻,脉细稍滑。
中医诊断为喘证,辨证为肺脾气虚,痰湿内停,湿痰上壅于肺。
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
处方:党参209白术109茯苓159法夏109陈皮109杏仁109扁豆109莱菔子109芡实159款冬花109瓜蒌159甘草69。
7剂后,患者诉腹胀、恶心减轻。
纳食明显增加,咳喘好转,故继守方10剂。
四诊患者诉咳、喘症状明显减轻,精神好转,纳食正常,二便调,原方去瓜蒌,加黄芪159。
15剂后,患者病情平稳,随访1年未见急性发作。
总之,肺病病程抑或“痰”或“虚”、抑或“虚、痰”并作、抑或“虚、痰、瘀”三者为患,而且表现为本虚标实、虚中夹实之证,但治疗上笔者从脾胃入手,采用标本同治之法。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蔡光先,朱莹.从脾胃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0年3月第2期。
[2]陈瑞,梁凤霞,王鹏.浅谈治肺当求治脾胃[J].湖北中医杂志, 20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