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酒文化的说法

中国酒文化的说法

中国酒文化的说法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中国的酒文化包括酒的酿造、饮酒方式、礼仪、酒器和酒文学等多个方面。

第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应用酿造技术的国家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使用糯米、黄米等作
为原料酿造酒的记录。

中国的传统酿酒工艺独特,包括泥巴窖、竹管窖等多种方法,使得中国的酒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第二,中国酒文化注重饮酒方式和礼仪。

古代中国有“食色、
性也”的观念,认为酒可以增进人们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中国
的饮酒方式讲究酒不离肉,意味着酒与食物的搭配是必不可少的。

在喝酒时,人们还注重用特定的酒器,如瓷杯、酒缸等,表达自己的身份和品味。

同时,在饮酒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独特的饮酒礼仪,如敬酒、干杯等。

第三,中国的酒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雅士对于酒的热爱与创作是不可分割的。

从古代的《离骚》、《诗经》到现代的鲁迅、李白等,他们都用自己的诗歌、文章来赞美、抒发对酒的情感。

酒与文化的结合,使得中国的酒文化更加丰富和深厚。

总结起来,中国酒文化是一个独特而庞大的文化体系,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多元的酒饮方式和礼仪,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特点。

它不仅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人民传承和发扬的重要的文化遗产。

中国酒文化(完整版)PPT课件

中国酒文化(完整版)PPT课件

.
11
三、各类名酒简介
(一)白酒
以各种含淀粉或糖分的原料及酒曲、酵 母、水等辅料,记过糖化、发酵后,用 蒸酒法制成。
(二)分类
1、酱香型:又名茅香型,属大曲酒类; 其特点: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 厚、酒香馥郁。典型代表:贵州茅台
.
12
茅台酒
产地:贵州省仁 怀市茅台镇
香型:酱香
酒精度数:53度 38度
茅台酒的历史
早在 2000 多年前,今茅台镇一带盛产枸酱酒就受 到了汉武帝 “ 甘美之 ”的赞誉,此后,一直作为朝廷 贡品享盛名于世。
茅台酒历史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令唐 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 带)所产的枸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受到汉武帝的称 赞,并留了“唐蒙饮枸酱而使夜郎”的传说。
1915年,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全 球。
建国后先后荣获国际金奖。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陈毅有诗:
金陵重逢饮茅台,万里长征洗脚来。 深谢诗章传韵事,雪压江南饮一杯。
2、 清香型:又名汾香型,属大曲酒类。 此类酒在地缸内发酵制成。
其特点:清亮透明、口味纯净、味甜 绵长、余味爽净。
• 那么酒到底是怎样、何时酿出来的呢?有以下几 种说法:
.
3
仪狄酿酒
• 仪狄是夏禹的一个属下,《世本》相传 “仪狄始作酒醪”。公元前二世纪《吕氏 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的 《战国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 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 必有饮酒而亡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 酒”。
• 陕西白水县康家卫村,传说是杜康的出生地;河 南汝阳县的杜康矾、杜康河,传说是杜康酿酒处; 河南伊川县皇得地村的上皇古泉,传说是杜康汲 水酿酒之泉。

中国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
配制酒:主要是用蒸馏酒 与其他原料配制而成, 如药酒。酒度适中,在 22度左右,成本低,周 期短。
(三)按酒精含量分
高度酒:酒精度在40度以上,如茅台、五粮液等。
中度酒:酒精度在20-40度之间,如五加皮、竹叶 青酒等。
低度酒:酒精度在20度以下,如啤酒、黄酒等。
(四)按商业销售习惯分
白酒 黄酒 啤酒
代表酒2---广东豉香肉冰
烧酒,以大米为原料,
代表酒1---桂林三花酒, 以小曲(酒饼)为糖化发
以大米为原料,以小 酵剂,采用半固态边糖
曲(酒药)为糖化发酵 化边发酵工艺,经蒸馏
剂,采用半固态先培 而成30度(V)泡入肥膘
菌糖化、后发酵生产 肉生产而成的白酒。
工艺发酵,经蒸馏而
成,于山洞陈酿生产
而成的白酒。全国优
甜黄酒:总糖含量高于100g/L,酒精度不低于8.0%, 如香雪酒。
主要品种(三种)
(1)绍兴酒 主要品种有: ①元红酒:状元红(女儿红)。 ②加饭酒:花雕酒 ③善酿酒,用摊饭法酿造,用贮存1~3年的元红酒代水 酿制而成。酒色深黄,香气芬芳浓郁,味醇和甜美,是 绍兴酒中的珍品。 ④香雪酒,以加饭酒糟制成烧酒代水,再加工酿造,
用葡萄以外水果酿造的酒 称果酒。
发展历史
世界史上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发源于小亚细亚里 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希腊人创始,古罗 马人推广,现在世界上以法国葡萄酒生产最为发 达。
我国公元前118年,张骞带回葡萄种子,并引入酿造 技术。
1892年,清代爱国华侨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创办张裕 葡萄酿酒公司。
2.1酒的命名和分类
2.1.1酒的命名
(1)以原料命名:五粮液、双粮酒
(高粱、小麦、大米、 糯米、玉米) (高粱、小麦)

中国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酒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背景、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多种酿造技艺而闻名于世界。

一、历史渊源中国酒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据考证,在距今约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开始了采摘、加工并饮用野生水果发酵酒。

在商周时期,酒已成为封建贵族追求高雅生活和交际的必备品,著名的《诗经》中就有大量描写饮酒的诗篇。

到了唐宋时期,酒文化和制酒业达到了巅峰,此时中国各地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酒文化和酿造技艺。

二、文化内涵中国酒文化内涵丰富,包括礼仪文化、审美文化、哲学思想等多个方面。

首先,酒与礼仪文化密不可分。

自古以来,酒是交际场合的必需品,人们以饮酒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友好,也以饮酒作为庆祝团圆、婚礼等重大场合的方式。

其次,中国酒文化倡导审美主义,强调酒的颜色、香味、滋味、口感等方面的美感,将品鉴酒与品味人生相联系。

最后,酒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传统的“仁者爱人,爱酒者更要谨慎”、“饮酒经过三思——福祸在一念之间”的观念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情感、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理解和思考。

三、酿造技艺中国酿酒技艺独具特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酿造方法和工艺流程。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黄酒、白酒和啤酒。

黄酒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浅发酵酒类,千年来一直是江南文化的代表,散发着独特的芳香和风味;白酒是中国秦汉时期流传下来的烈性酒,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酒类市场的主流;啤酒则是随着近代工业化生产而出现的一种酒类,迅速成为了年轻人喜爱的饮品。

四、酒文化在中国社会和生活中的地位中国酒文化在中国社会和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饮食文化之一,酒被视为家宴、朋友聚会、政务交际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的陪伴。

此外,中国酒文化也是中国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的名酒和酒文化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品尝美酒、了解当地酿酒工艺和历史文化。

五、中国酒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中国酒文化不仅在国内广泛传播,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中国酒文化(全面) PPT

中国酒文化(全面) PPT
适量饮酒,有利健康 解除疲劳,放松心情 激发灵感,创作源泉 增加友谊,催化感情 丰富社交,彰显魅力
•2021/2/26
酒在营销中的作用
解除戒备,交心交底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升华友谊,融洽氛围
—“一杯浊酒喜相逢”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延长时间,利于交流
•2021/2/26
酒菜的搭配
无酒不成席,无菜不成酒。 荤素搭配,冷热搭配,清辣结合,汤果未忘 男多荤多,男少素多,男多量大,男少量小 核心主菜看宴请领导级别决定;
•2021/2/26
酒菜的搭配
无酒不成席,无菜不成酒。 点菜过程中不问价格切忌讨价还价; 按中餐程序分类点不同的菜(冷盘-果盘); 视客人情况21/2/26
中国酒文化 之饮酒礼仪
•2021/2/26
酒文化基础知识 饮酒之前的准备 饮酒之中的礼仪 饮酒之后的安排 需要注意的事项
•2021/2/26
酒文化基础知识
酒的作用 酒的起源 酒的分类 酒的器具 酒的文艺
•2021/2/26
酒的作用
“杯小乾坤大 壶中日月长”
•2021/2/26
酒菜的搭配
点菜中的四忌:
宗教的饮食禁忌; 健康的原因忌讳 ; 地方的饮食偏好; 工作职业的禁忌;
•2021/2/26
饮酒之中的礼仪
斟酒礼仪 祝酒礼仪 饮酒礼仪 其他礼仪
•2021/2/26
斟酒礼仪
选择斟酒的人员,服务员/内部员工/主人 啤酒8分满,白酒8-9分满,红葡萄酒6分满; 先主宾后主人,再顺时针方向逐位斟酒; 啤酒汽水沿杯内徐徐斟下,先汽水后洋酒;
酒席的安排
酒席的安排要尊重商务礼仪和当地的风俗,多桌席

中国酒文化—酒的习俗

中国酒文化—酒的习俗

三、定亲酒
男女双方同意后,举行订婚仪式,男方备礼在媒 人的带领下,去女方拜认直系亲属,为“认亲”,将 婚姻关系正式确定下来,女方备酒席,请陪客,招待 男子、亲朋和媒人,称“订亲酒”,“订亲酒”也可 在男方举行。
四、婚庆酒
男女结婚庆典,要大摆酒席,招待女方前来送亲 的“送亲”和前来贺礼的亲朋好友,称为“婚庆 酒”。婚庆酒的重点是要“送亲”喝好酒,男方要安 排有海量的、有身份的已亲厚友去陪。
七、除夕酒
大年三十夜,人们有守岁的 习俗,即除夕夜通宵不寝,回顾 过去,展望未来。始于南北朝时 期
除夕午夜,全家聚餐又名为 团圆酒,向长辈敬辞岁酒,这一 习俗延续到今
2 婚嫁酒
了解婚嫁酒的种类 掌握各类婚嫁酒的特点
的习俗
婚嫁是人生的终身大事,从启 媒到结婚的整个过程,是少不了各 种宴席喜酒的。
五、交杯酒
婚庆日晚上闹房时,有的就 在婚庆典上,新郎新娘双方要手 挽手,有的还要挽着对方的脖颈 喝“交杯酒”。俗言:“喝了交 杯酒,夫妻白到头”。
六、回门酒
结婚后的第二天(有的地方第三或第四天),新郎 陪新娘一同回娘家,备礼看望父母。岳父母家在新女婿 回门这天设丰盛酒宴招待,名曰“回门酒”。回门要早 去早归,太阳落山之前必须返回,否则月亮照了新娘光 生女子不生男孩。至此婚嫁酒席习俗即告结束。。
一、女儿酒
南方人生下女儿数岁后, 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藏于 地窖,待女儿出嫁之时取出供 宾客饮用。
二、启媒酒
现时男女婚姻自由,但男女双方有 意,还得请个媒人从中牵线搭桥,沟通双 方父母的联系。一般由男方请媒人向女方 家提亲。请媒人要向媒人送四色礼叫“启 媒礼”,请媒人喝“启媒酒”,俗言: “是媒不是媒,嘴上抹三回”。
唐王驾《社日》: “桑枳影斜春 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原创】中国酒文化

【原创】中国酒文化

武松醉拳打猛虎,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表现了大丈 夫的豪勇和威仪。五代时后梁大将王景仁带兵有方, 作战晓勇, 他带兵打仗时, 往往在交战方酣时回到 营中, 同诸将大饮几杯后再挥戈上阵, 诸将因此威 勇倍增, 以一当百, 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公元前 480年, 经过12年卧薪尝胆的勾践发动伐吴战争, 当 军队誓师时, 群众纷纷来献美酒劳师, 无奈酒少兵 多, 勾践便将酒倒人河中, 自己首先舀起一碗,一饮 而尽, 然后让军民共饮投有美酒的河水, 顿时群情 激昂, 士气倍增, 同仇敌汽奔赴前线, 终于消灭吴 国, 生擒吴王夫差, 报了当年切齿之恨。
1、磁山文化时期(7355-7235年前):磁山文化时期发现了 一些形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和大量谷物,谷物酿酒的可 能性很大。 2、河姆渡文化时期(6000-7000年前):发现有陶器和农作 物遗存,具备酿酒的物质条件。 3、三星堆遗址(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该遗址 地处四川省广汉,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铜酒器,其器形有 杯,觚,壶等。 4、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2400年):该遗址 地处山东莒县,随葬80多件陶器中有25件洁白的白陶器,主 要是成套的酒器,计有贮酒的背壶,温酒的陶规、注酒的陶 瓮和饮酒用的规杯。
四、文人与酒
中国酒的历史它跟一切古 Biblioteka 的文化一样,也有着一个变 化发
展的历程,即酒文化不断 文人
化的过程。古时候,酒已 经成
了诗人们对待世事的态度 和精
神。这种精神,就是人类 对理
性世界的自我超脱,是人
(一)以酒名德,千载留香(先秦两汉的文人与酒):
先秦时期的文学 是中国文学的发端,萌芽时期,奠 定了后世中国文学的框架。而与文学相比,饮酒要早 得多。先秦时文人对酒尚是“慎慎”饮之,而汉代文 人已经将酒融入到他们的文学创作中去了。先秦的文 人只是在作品中提到酒,而在汉代就已经有人以酒赋 诗、因酒成赋了。“饮醇酒,炙肥羊,请呼心所欢, 可用解忧愁。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 九首),酒在这一时期更多的是与社会风俗紧密相关, 即孔子所谓的“酒德”。

酒 文 化

酒 文 化
汉代时期,制曲技术得到发展,有了葡萄酒的生产;唐宋时期,有了保健酒药酒;元 代出现了蒸馏法酿制的烧酒技术,这已很接近我们今天常喝的白酒了,不过度数并不高; 明清时期,伴随着造酒业的进一步发展,酒度较高的蒸馏白酒迅速普及。
3
一、酒与祭祀
酒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身负重任。这个重任就是成为神的贡品,也就是祭祀所用的祭 物之一。夏商时期开始行神鬼之祭,到了周朝则开始进一步行天地万物之祭。
5
二、酒与艺术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饮酒和吃饭是同义词。 酒还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担当重要角色,宋词的词牌与酒有关者甚多。 酒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同时它又催生和滋养了中国其他诸多艺术。由此可见,酒对中国 艺术的贡献不可谓不大。
6
三、酒与人生
酒从诞生开始,就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 中的各个角落。结婚嫁娶的喜宴酒自是必不可 少。婚礼的代名词就是喜酒。
周代已形成了严密的祖先祭祀制度,设立了专门负责祭祀与宴饮事宜的酒官。 总之,祭必用酒,饮酒必祭,是我国历代相袭的礼则。 酒是液体,必有载体,这个载体就是酒器。中国古代的酒器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的重要载 体,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古代酒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而且最直接地表现了传统酒文化的精神 气质。
4
二、酒与艺术
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 俯拾即是。例如,“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 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 甫《饮中八仙歌》)
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书法中,酒神的精灵 更是活泼万端。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 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 中求字者即可如愿。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 《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
中国传统文化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中国酒文化(完整版)课件

中国酒文化(完整版)课件

中国酒文化(完整版)课件中国酒文化(完整版)课件一、引言酒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本课件将全面介绍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中国酒文化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酒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的酿酒技术与工具古代中国人使用的酿酒技术和工具包括酒母的制备、泡打酒技术、陶罐、銹铁器和青铜器等。

这些工具不仅为古代酿酒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智慧和文化水平的发展。

2. 酒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在中国古代,酒是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礼仪和宴会的必备品。

酒被赋予了祈祷、庆祝和纪念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的文化和精神寄托,代表着团结、友谊和欢乐。

三、中国酒文化的特点1. 多样性的酒类品种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酒类品种,其中包括黄酒、红酒、白酒、米酒等。

每种酒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酿造工艺,代表着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酒文化。

2. 独特的酒文化仪式中国酒文化有着独特的仪式和礼仪,如敬酒、干杯、碰杯等。

这些仪式不仅表达了对客人的尊重和友好,也凝聚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家族的凝聚力。

3. 健康与养生观念中国人崇尚“饮酒养生”的观念,认为适量的饮酒有益健康,可以消除疲劳、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

饮酒过程中,还注重慢饮和品味,以感受酒的香气和口感。

四、中国酒文化的影响1. 社交和商务场合的重要礼仪中国人对酒文化的重视,使得在社交和商务场合中,饮酒成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和沟通方式。

通过酒宴,人们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建立信任和友谊,促进合作和交流。

2. 促进旅游和经济发展中国的酒文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酒爱好者。

酒文化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3. 丰富人们的生活与情感交流中国酒文化的深厚积淀,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在家庭和友人聚会中,分享美酒成为表达情感、增进亲密关系的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品酒、赏酒,不仅增长知识,也享受到生活的愉悦与乐趣。

4.3琼浆玉酿——中国酒文化

4.3琼浆玉酿——中国酒文化
琼浆玉酿——中国酒文化
浮伟忠
LOGO
一、酒文化的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着大量与酒有关的记载。《诗经》中有“即醉以酒,即 饱以德”的诗讯;《礼记》中记载“酒者可以养老”;《左传》记载“酒以成 礼”;《水浒传》中出现饮酒场面647次,平均每回饮酒5次还多;《三 国演义》中出现饮酒场面319次,平均每回饮酒3次;《西游记》中出现 饮酒场面103次,平均每回饮酒1次;《红楼梦》中出现饮酒场面152次, 有的整回都是饮酒。酒生豪气,长侠气;酒肉穿佛过,佛祖心中留;酒 与爱情、家庭、社会变迁紧密相关,在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LOGO
3.白酒的生产原料
粮食白酒:以高粱、玉米、大米及大麦为原料,大多数优良白酒为此类酒。 薯干白酒:以甘薯、马铃薯等为原料,它出酒率高,但酒质不如粮食白酒。 其它白酒:以大米/高粱糠、甘蔗、土茯苓及葛根等农副产品或野生植物 为主要原料,酒质不如上两类酒。
LOG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白酒的酒曲
大曲白酒:以麦曲为酿酒用的糖化剂与发酵剂,形状像大砖块。曲得馥郁、 品味醇厚、饭后回甜,但耗费粮食、生产周期长。 小曲白酒:酒曲为米曲,因添加药材又称药曲或酒药,香气清雅、口味醇甜, 但不如大曲香气馥郁。 麸曲白酒:麸曲(麸皮为原料)作糖化剂,酵母菌作发酵剂,出酒率高、节 约粮食、生产快,但酒质相对较差。
LOGO
1.酒与政治
儒家思想向来重视“礼教”治国,《左传》中说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作为“礼”的重要组成 部分,祭礼及酒宴等场合都离不开酒。“鸿门 宴”、“曹操醉后杀杨修”、越匡胤“杯酒释兵权” 等政治事件中,酒都充当了重要媒介。
LOGO
2.酒与民俗
酒在古代因较难得而多用在祭祀、宴饮等较庄严的场合,并逐渐形成较系 统且程式化的酒俗习惯。周代的冠、婚、丧等礼仪活动,大都有酒在其中。 在男子二十加冠行成人礼的活动中,“嫡子醮jiào用醴,庶子则用酒”(《中 国文化史》),酒成为祝福生命的圣水;婚礼中,夫妇要“合卺而饮”,共 馀新婚酒,寄托白头到老的愿望;射礼中,“不胜者饮”,酒成为惩罚之物, 情趣无穷。今天婚酒、丧酒、祭酒、节日酒、月米酒、生期酒等仍受到不 少古代酒俗的影响。

中国的酒文化知识简介

中国的酒文化知识简介

中国的酒文化知识简介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酒文化,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酒文化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简单介绍中国的酒文化知识,按类别进行划分。

一、酒的分类在中国,酒的种类非常丰富,常见的酒有白酒、黄酒、啤酒等。

1.白酒:白酒是中国最为著名的酒之一,主要分为四大酒类:茅台、五粮液、洋河和泸州老窖。

2.啤酒:啤酒是一种以麦芽和酵母为基础,用啤酒花进行调制的发酵酒,啤酒在中国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品。

3.黄酒:黄酒也是中国的传统酒类之一,通常是以北方的高粱为原料酿造而成的,是一种甜润的酒。

二、酒文化1.酒的礼仪:饮酒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统,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饮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敬酒:中国人有一种敬酒的传统,主人可以先端起酒杯,敬客人们一起举杯,不及时同座的要跟着举杯,做到一碗不落空。

(2)斟酒:中国人在斟酒时是要向前斟的,因为这种方法既可以表现出尊重,也可以避免剩余的酒滴到桌子上。

(3)喝酒:喝酒时候,不能一杯接一杯,要清着喝,不能溅丢,手中拿杯也要放平。

2.酒的文化活动: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其中一些庆典活动与酒文化有关,如:(1)春节:在中国的春节期间,饮酒是一种传统的庆祝方式。

吃饺子的时候,人们会喝一杯热腾腾的白酒,象征着新年的好兆头。

(2)中秋节:在中国的中秋节,人们会喝一种叫“桂花酒”的酒,这种酒富含丰富的营养,一饮就能使人充满力量和信心。

(3)宴席:在中国人们有很多的庆典宴席,如婚宴、寿宴、节日宴席等,都离不开酒。

酒是中国的传统饮品,代表了人们温情、欢乐和感恩的心情。

三、酒文化传统中国的酒文化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著名的酒文化个例,下面列举了其中一些:1.杯中漏:杯中漏将指同饮一杯酒的两人相互举杯,喝到一半自动转到对方的杯子里,寓意着友谊的升华。

2.斗酒诗:斗酒诗是古代的一种酒文化形式,意味着朋友们喝酒时互相娱乐,同时也决斗智慧的展现。

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四、酒德、酒礼
• 1、酒德即酒行为的道德。酒德最早见于《尚书》 和《诗经》。中国人的酒德简言之为“量力而饮, 节制有度”。 • 2、酒礼即酒行为的礼仪,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 贱、尊卑、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谢谢 观赏
注:红色字体为强调,蓝 绿色字体为超链接。
五加皮
竹叶青
二、酒的社会功能
1、酒的交际功能。 2、酒的医品、酒器与酒戏
1、酒品。
根据酒的酿造方法不同可以 分为蒸馏酒、发酵酒和配制 酒。 根据酒精含量的不同 可以分为高度酒(一般在 40°以上)、中度酒(2040°之间)和低度酒 (20°以下)。根据商业习 惯可以分为白酒、黄酒、葡 萄酒、啤酒、果酒、露酒、 和药酒。
2、从夏王朝到秦王朝,为中国酒的成长期
• 1、酿酒业中发明了曲糵 • 2、酒馆的设置,标志着酿酒已成 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 3、西周初年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的 第一部禁酒法典——《酒诰》。 • 4、西周酒业的发展状况基本奠定 了中国酒文化发展的两个方向:一
用曲酿酒,二、把酿酒、饮酒和用酒 都纳入法制化、礼制化、礼仪化的轨 道,大大增加了酒的文化价值,减少 了酒的负面作用。
博大精深 的酒文化
一、酒文化的形成
• 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 1、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至夏朝初 年为启蒙期(原始社会的晚期,先民 们用发霉但已发芽的谷物制酒) • 酿酒的先决条件是农业的发达和陶器 的出现。(仰韶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重
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约为 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前,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 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以渭水 河谷为中心,范围由陕西省宝鸡 市向东延伸至河南省。1922年 由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三门峡 地区的仰韶村发现,这一发现成 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起始点。 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 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 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 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 南省三门峡市渑池的仰韶村遗址。

中西饮食文化之酒文化

中西饮食文化之酒文化
《水浒传》:描述了梁山好汉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 放场景。
04
西方文学作品
05
《傲慢与偏见》:描述了达西先生为伊丽莎白调制了一杯 混合了白兰地和红酒的鸡尾酒,展现了他的绅士风度和品 味。
06
《教父》:描述了黑帮家族成员在宴会上品鉴红酒和白酒 的场景,展现了西西里岛的独特文化和传统。
04 中西酒文化的历史与传承
酒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酒品种的创新
01
随着酿酒技术的不断进步,酒的品种和口感不断丰富和创新,
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酒文化的传播
02
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酒文化得以更广
泛地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
酒与艺术的结合
03
酒文化与艺术相结合,如酒标设计、酒品鉴赏等,提升酒的文
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中西酒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 2
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西酒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 频繁,双方互相了解和学习彼此的酒文化传统和 习俗。
融合创新
中西酒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融合,产生新的酒文化 形式和内涵,推动酒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3
共同发展
中西酒文化在交流与融合中共同发展,丰富世界 酒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
02
03
红酒
常与主菜搭配,注重酒的 年份、产地和酿注重酒的清爽度和口感。
烈酒
如威士忌、伏特加等,常 用于制作鸡尾酒或单独饮 用。
酒的礼仪与习俗
敬酒
晚辈向长辈敬酒表示尊敬。
罚酒
对不尊重长辈或违反规矩的人进行罚酒。
酒的礼仪与习俗
回礼
客人离开时主人会回敬一杯酒。
开瓶礼仪
在正式场合,需要使用开瓶器打开红酒或香槟,并让主人先品尝。

中国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有:1、历史源远流长根据可靠的历史文献和大量出土的文物证明,我们祖先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甚至早期),也就是距今七八千年(甚至万年)左右,就已经学会饮酒,并有了较成熟的酿酒知识。

约三四千年前熟练掌握了“酒曲”酿酒技术。

例如,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藁城西台村的商代遗址中,发现距今3400年左右的酵子残壳,这是中国劳动人民发现和利用微生物的一大成就,是独步世界之先的伟大创造,也是对世界酿造技术的一个特殊的贡献。

2、讲求色、香、味中国酒讲究个性的完美,要求酒中各种成分相互协调,追求色、香和味的平衡。

酒色,是酒液的颜色作用于人的视觉而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白酒透明无色,例如贵州茅台酒、四川五粮液和广西桂林三花酒,有如琼浆玉液,美得清淡质朴。

色酒则五彩斑斓,美得浓艳纤巧。

3、中国酒类的酿造起源与变革革。

.文人墨客与酒的渊源。

.历史长河中借酒发生的一些重大事务。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

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

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

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中国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

一白酒又名烧酒酒的起源(1)酒的起源- - 猿猴造酒的传说。

《粤西偶记》中,还有这么一段记载猿猴“造酒”的说法:平乐等府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

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

饮之香美异常,曰:“猿酒”(2)酒的起源- -仪狄、杜康作酒的传说。

《北山酒经》开头说“酒之作尚矣,仪狄做酒醪láo,杜康做秫酒,岂以善酿得名,盖柳贻始于此耶?(3)酒的起源- - 3000年说。

在河南安阳市的最新考古发现表明,公元前3000多年,中国人已经开始发酵酿酒了。

二分类中国白酒以黄酒演化而来,虽然中国早已利用酒曲及酒药酿酒,但在蒸馏器具出现以前还只能酿造酒度较低的黄酒。

蒸馏器具出现以后,用酒曲及酒药酿出的酒再经过蒸馏,可以得到酒度较高的蒸馏酒,即中国白酒。

1、按生产原料分:粮食白酒:以高粱、玉米、大米及大麦等为原料酿制而成。

出名及优良白酒中绝大多数为此类酒。

薯干白酒:以甘薯、马铃薯及木薯等为原料酿制而成。

薯类作物富含淀粉和糖分,易于蒸煮糊化,出酒率高于粮食白酒,但酒质不如粮食白酒,多为普通白酒。

其它原料白酒:以富含淀粉和糖分的农副产品和野生植物为原料酿制而成。

如大米糠、高粱糠、甘蔗、土茯苓及葛根等。

这类酒的酒质不如粮食白酒和薯干白酒。

2、按酿造用曲分:大曲法白酒:以大曲(麦曲)(一种粗制剂,由微生物自然繁殖而成)作为酿酒用的糖化剂和发酵剂。

因其形状像大砖块而得名。

酒醅经蒸馏后成白酒。

具有曲香馥郁、口味醇厚、饮后回甜等特点。

多为名酒和优质酒。

但因耗费粮食,生产周期长等原因,发展受到限制。

小曲法白酒:以小曲(米曲)(相对于大曲而言,又因添加了各种药材而又称为药曲或酒药)作为酿酒用的糖化剂和发酵剂。

此酒适合气温较高的地区生产。

具有一种清雅的香气和醇甜的口感,但不如大曲酒香气馥郁。

麸fu曲法白酒:以麸曲(用麸皮为原料,由人工培养而成。

因生产周期短,又称快曲)为糖化剂,酵母菌为发酵剂制成。

以出酒率高,节约粮食及生产周期短为特点,但酒质不如大曲白酒及小曲白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
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酒文化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酒文化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

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

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无论,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直接或间接地与酒搭上关系。

这种关系的物化表现就是酒趣。

酒趣富于酒令之中,酒令则纯是以文化入酒的,是酒文化中的文化精粹。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酒令就在黄河流域的宴席上出现了。

酒令分俗令和雅令。

猜拳是俗令的代表,雅令即文字令,通常是在具有较丰富文化知识的人士间流行。

白居易曰:“闲徵雅令穷经吏,醉听新吟胜管弦。

”认为酒宴中的雅令要比乐曲佐酒更有意趣。

文字令又包括字词令、谜语令、筹令等。

酒令是酒与游戏的结合物。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投壶游戏,秦汉之间的“即席唱和”等都是一种酒令。

但是游戏的发展成了一种带有强制性与结束性的游戏后,就成了既轻松又严肃的—种文化现象了。

西汉时吕后曾大宴群臣,命刘章为监酒令、刘章请以军令行酒令,席间,吕氏族人有逃席者,被刘章挥剑斩首,为喝酒游戏而戏掉了脑袋这也许就是戏中之戏了。

此即为“酒令如军令”的由来。

唐宋是中国古代最会玩的朝代,酒令当然也丰富多彩。

白居易便有“筹插红螺碗,觥飞白玉卮”之咏。

酒令在明清两代更步上层楼,发展到了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清代俞敦培将酒令分为四类:占令、雅令,通令、筹令、筹令是酒令中的重头戏。

筹令,顾名思义,行酒令必用筹子,筹子是此类酒令的显著特征。

说起筹令先要弄明白是筹。

筹本是古代的算具。

古代没有计算器,一般用竹木削制成筹来进行运算、善计者可以不依赖算具求得结果,因此筹引申为筹谋、筹划。

《汉书.高帝汜》记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现在把军事指挥将在室内制订作战计划,即称为运筹帷幄。

其中的筹,志义为筹划、筹略、筹谋之义。

从唐代开始,筹子在饮酒中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用法:其一,仍用以记数、白居易诗“醉折花枝作酒筹”中的”酒筹”即为此类、这种意义下的筹在后代酒令游戏中仍可见到,作用是以筹计数,后再按所得的筹的数量行酒。

另一种就比较复杂了,人不满足于筹子的原始用法,而把它变化成了一种行令的工具。

筹的制法也复杂化,在用银、象牙、兽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筹子上刻写各种令约和酒约。

行令时合席按顺序摇筒掣筹,再按筹中规定的令约、酒约行令饮酒。

据考,唐代的《论语》酒筹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种筹令。

筹令的包容量很大,长短不拘。

大型筹令动辄有八十筹,而且令中含令,令中行令。

筹令因有这样的特点,才有能力从长篇巨作的戏剧《西厢记》及《水浒传》、《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小说中取材,也才能有包容像《易经》的六十四卦等具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

酒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也是—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不能设想,在高节奏运转的现代化生活的今天,再有几个年轻人慢腾腾地坐麦当劳玩什么《红楼梦》酒筹。

但是酒筹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仍然是我们老祖宗留下一份宝贵财产,除了有一定的文化研究价值外,在某种特定的`适当场合也会有一定的文明作用。

比如,无论如何、总比什么“感情深,一口闷”式的蛮喝,“哥俩好哇,五魁首哇”地俗喝要好一些。

因为“附庸风雅”总比“附庸粗俗”要有品位。

而“附庸风雅”本来也就不是个贬义词。

酒筹文化是中国饮食合餐制的产物,它的本质是农业文化。

酒宴中的酒筹令有着很大的文化含量,参加者自古今名著、诗词歌赋,至天文地理、民俗俚语都要胸中有数才能现场发挥得好而不被罚酒。


们在欢宴中也锻炼了才思敏捷和竞争精神;既活跃了饮食的氛围又增添了审美情趣。

酒的饮法
黄酒的饮法黄酒的饮法,可带糟食用,也可仅饮酒汁。

后者较为普遍。

传统的饮法,是温饮,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温。

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酒味柔和。

但加热时间不宜过久,否则酒精都挥发掉了,反而淡而无味。

一般在冬天,盛行温饮。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常温下饮用。

在香港和日本,流行加冰后饮用。

即在玻璃杯中加入一些冰块,注入少量的黄酒,最后加水稀释饮用。

有的也可放一片柠檬入杯内。

饮酒时,配以不同的菜,则更可领略黄酒的特有风味,以绍兴酒为例:干型的元红酒,宜配蔬菜类、海蜇皮等冷盘;半干型的加饭酒,宜配肉类、大闸蟹;半甜型的善酿酒,宜配鸡鸭类;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菜类。

在饮酒前要先吃些饭菜或少量主食,或者慢慢地边吃东西边喝酒,可以减轻酒精对胃的刺激,降低发生低血糖和酒精中毒的发生。

而且喜欢饮酒时调兑可乐、绿茶之类的年轻人,最好选择酒精含量较低、浓度较小的酒。

养生酒的功效
1、增强免疫
血液、生殖、内分泌、免疫、骨骼、神经人体六大系统,是为细胞提供营养和为人体提供精气的通道,而免疫系统则是人体健康的守护神,免疫力强,小病不得,大病不来。

免疫失调,人体易受毒邪侵袭,聚集脏腑,久瘀成毒,造成心脑、肝、肺、脾胃、肾、胰脏的衰老和病变。

古汉养生酒高效成份通过酒力提升,迅速增强人体免疫力,重建机体保护屏障,针对脏腑,清除、修补、保护同步进行,六大系统同调同养,远离各种大病、重病、疑病、难病,更是病后、术后、人体久虚不愈的强身良方。

2、调阴阳、合五行,阴阳平衡,百病不生
阴阳失衡,人体易受风寒湿暑燥火六淫,喜怒忧思惊恐悲七情困扰,造成人体各种器质性损伤及功能性病变,加速人体衰老,诱发动
脉硬化、三高症、糖尿病、男女肾阴虚肾阳虚、关节屈伸不利、风湿、失眠、神经衰弱、女性内分泌失调等症。

古汉养生酒,让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驱邪扶正,阴阳平衡。

人体经络畅通,精气旺盛,血脉充盈,六大系统健康循环,有效防止脏腑毒素再生,机体有活力,人有精气神。

3、激活脏腑,补肾健脾,抗衰老,活力旺
肾主精,肺主气,心主神,精气神乃人体三宝。

脏腑受损,损害最重的是人体“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造成肾精亏耗,脾胃不合,各项生理功能急剧下降,男人肾阴虚,女人肾阳虚,精神萎靡、五谷不纳,未老先衰,多病缠身。

【中国酒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