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步骤
教学教案中的情景模拟与案例分析
教学教案中的情景模拟与案例分析一、引言教学教案是教师在备课阶段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其中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是教案编写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景模拟是指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或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案例分析则是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构的案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本文将从教案编写的角度,探讨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情景模拟的设计与实施情景模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近乎真实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下是情景模拟的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步骤:1.明确学习目标:在设计情景模拟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选择适当情境:选择一个与学习目标相关的情景,并将其转化为适合学生参与的虚拟环境。
3.设计情景任务:根据学习目标,设计适当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任务可以是个体任务,也可以是合作任务。
4.提供支持材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材料,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支持材料的设计要与情景背景相呼应,真实可信。
5.组织实施过程:教师可以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引导他们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实践等方式参与其中。
6.引导反思总结:在完成情景模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案例分析的设计与实施案例分析是指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构的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下是案例分析的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步骤:1.选择适当案例:选择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案例,并确保案例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2.明确分析目标:在开始案例分析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生应该从案例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3.分析案例背景:让学生了解案例的背景情境,了解案例中的关键人物、事件和问题。
4.引导分析思考:根据案例的不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因果分析、解决方案思考等。
5.组织讨论或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实践活动,促进思想碰撞,培养合作精神。
小学数学教案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教案创设情境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拿出四个水果,分别是苹果、橘子、香蕉和西瓜,让学生猜一猜这四种水果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们纷纷伸出手指头算算,答案都不一样。
接着,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将四种水果的数量依次相加,得出正确答案。
二、探究:
1. 继续使用水果示例,教学减法运算。
老师拿掉其中一种水果,让学生计算剩下的水果数量,巩固减法运算的方法。
2. 利用水果示例,引导学生学习乘法运算。
比如,每个学生都拿了三个苹果,老师让学生计算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3. 最后,老师拿出一些小糖果,让学生分组分享。
通过分组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除法运算。
三、实践:
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加减乘除的练习。
2. 设计一些情境题目,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应用所学的加减乘除方法。
四、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回答一些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老师可提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应用加减乘除的情境?
五、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进行加减乘除的练习,并写一篇小作文,描述生活中一个使用加减乘除的情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生动地感受到加减乘除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情境,加深对这些运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如何设计大单元教学情境数学
如何设计大单元教学情境数学设计大单元教学情境数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学生需要展示的表现水平。
2. 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包括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方法和技巧等,并将其组织成有机整体,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3. 教学策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例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教学资源:设计合适的教学资源,例如案例、课件、小组讨论、实验等,为学生提供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评价方式: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例如考试、作业、项目、表现等,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习效果。
具体设计大单元教学情境数学的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本次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学生需要展示的表现水平。
步骤二:选择教学内容。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明确每个教学单元的主题、知识点、重点和难点。
步骤三:确定教学策略。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例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步骤四:设计教学资源。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设计合适的教学资源,例如案例、课件、小组讨论、实验等,为学生提供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五:评估教学效果。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例如考试、作业、项目、表现等,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习效果。
步骤六:持续改进教学。
根据教学评价结果和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案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我们家现在都有电话。
有的小朋友家里有固定电话,有的家里有手机,那么你会打电话吗?生:(齐声说)“会!”……师:“谁能说说怎样才能打电话给别人呢?”生:“先拿起电话,然后拨数字。
”……师:“拨的数字是什么?”生:“是电话号码。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还会打电话。
那你们知道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吗?请你们现在用数字写出家里的电话号码。
”生:“写好了。
”师:“请你们数一数,你们家里的固定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分别由几个数字组成?”生:“ 7 个…11个…”师:“我们县的家庭固定电话号码都是 7个数字,所以,你们打电话的时候,这 7个数字一个也不能遗漏;同样你打手机的时候,11个数字也是一个都不能少。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别的小朋友家里的电话号码吗?”生:“想。
”师:“好!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你们可以自由活动去记一下你们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记住带上纸和笔!”(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去记电话号码。
)……师:“同学们刚才都记得很认真,你们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生:“想。
”(教师写出电话号码,学生记。
)师:“如果学习遇到什么困难,就打电话给老师吧,老师帮你解决!”生:“谢谢老师。
”案例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寻找生活中的数、让数学走进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特意设计了一节《我们身边的数》的活动课。
一、在选择教学内容和定位教学目标上寻求创新本节课将“我们身边的数”专门作为一节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是对教材的把握与创新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第一篇: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我探索出了“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主要分四步进行教学,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反思过程,激励评价。
具体如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情境:这一步骤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
情境可以是直观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须是有价值的。
情境的创设要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数学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和活动情境等几种类型。
生成问题: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第二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有些数学问题是由学生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然后提出的;有些数学问题是随着情境的出现而直接提出的。
有的问题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而有的问题只是一节课若干问题中的第一个,并且不是最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可以建立这样的“环节模式”培养学生能力:观察主题图——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本环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小组合作,寻找方法——班组交流,优化方法——反思提升,构建模型1、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学生根据教学情境或预习情况自主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小组合作做好理论储备,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2、小组合作,寻找方法小组合作是一个生生互动,共同建构学习活动的过程。
小组合作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把操作和思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讲题说理,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培养说的习惯,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同步性。
情景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情景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概述情景教学法是一种以真实生活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创造性地模拟真实场景,激发学生参与和探索的兴趣。
本文将探讨情景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对学生数学知识理解、技能提升和兴趣培养方面的影响。
介绍情景教学法•什么是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构建主义和认知心理理论的教育方法,通过营造真实且具有挑战性的情境来促进学习者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情景教学法的原理:通过呈现生动、具体、真实的情境,激发学习者独立观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景教学法的特点:灵活多样、鼓励合作与交流、关注问题解决过程和思维方式。
情景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设计与实施情景教学法的步骤:确定目标、选择适当情境、设计任务和活动、设立评价标准等。
•数学领域中的情景教学法应用案例:通过设置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和效果1.数学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通过制定相关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趣味性的情境让数学变得有趣,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参与活动和角色扮演,增加了互动和体验。
3.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情景教学法鼓励小组合作,促使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与协作。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想法和解决方法,提高了学习效果。
4.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意识增强:•情景教学法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结论情景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通过创造性、趣味性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提升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情景教学法还有助于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并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因此,在中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考虑运用情景教学法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
小学数学情景式教学在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数学情景式教学在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小学数学情景式教学是一种以生活情境为基础,通过情景设计和情景演绎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情景式教学在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小学数学情景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小学数学情景式教学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依据而提出的,尤其是基于Piaget的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构建自己的知识,情景式教学正是提供这种互动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
情景是学生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的重要媒介,通过情景设计和情景演绎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已经知晓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1. 设计具有情境性和真实性的教学情景。
教学情景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情景要具有情境性和真实性,以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情景中,体验其中的数学问题和解决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小学生天生对于触摸、感知和动作具有强烈的需求,情景式教学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操作和模型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来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3. 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
情景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
4.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小学生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还不够成熟。
情景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互相启发和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1. 制定情景设计的步骤1) 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情景式教学的内容。
2) 设计教学情景。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情景要具有真实性和情境性。
3) 完成情景故事和角色设定。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汇总5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汇总5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篇一(一)四步情境教学法对于该课题研究,初步总结了有效数学情境的操作体系:导――学――练――结四步数学情境教学法,即创情激趣(导)――境中促思(学)――情境巩固(练)――学生小结(结)。
例如我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一课时,创设了用手指操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的游戏情境。
因为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是本单元的难点,当我说出十个小手指就可让大家牢固记住口诀时,学生别提有多好奇,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
这就是情境操作的第一环节:“导”由教师导出情境。
接下来孩子们一边读口诀一边认真学记忆指操,这是第二环节“学”。
当孩子知道每个手势所代表的口诀后就进入第三环节“练”,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同桌共同练习。
大家都掌握了这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后,学生会说出“我会用手指操记忆口诀”并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这就是第四环节“结”即总结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二)情境类型及应用: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情境类型的应用1、丰富学生感知,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实验情境等。
2、启迪学生探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操作情境等。
3、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可以创设模拟情境、冲突式情境等。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
5、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模拟情境等。
6、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实验情境等。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游戏”情境,开启学生“乐学”的大门。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中,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后,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换钱的游戏情境:(同桌两人各有十个一角的、二三个二角、五角、一元的硬币)同桌的同学一位拿几角的换另一位同学一角的,看能换几个。
他们在游戏中便可得出1元=10角。
可见,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趣味的游戏情境,能把学生引进“乐学”的大门,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道路。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数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的科目,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
然而,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我们可以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际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本文将讨论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并介绍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和应用效果。
一、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情境教学法可以提供一个真实而有趣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抽象的数学概念。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理论与公式的传授,但学生通常很难将这些概念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而情境教学法通过将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
通过参与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步骤1. 选择适当的情境:教师应该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2. 提出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具体问题,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和探索,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教师应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并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实验或其他手段来寻找解决方案。
4. 分享和讨论:学生应该有机会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解决方案,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5. 知识总结与归纳:在完成情境教学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
通过系统化的整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此外,情境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思维和合作精神。
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可以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术素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数学感的学科,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通过设计一些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强他们的数学能力。
1.实际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乘法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小明家里的地板是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5米,他要铺地板砖,每块地板砖的长和宽分别是0.5米和0.3米,他需要几块地板砖才能把地板铺满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将乘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2.多种解法的情境创设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多种解法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比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时,设计一个情境:小明在烘培蛋糕,菜谱上要求加入1/4杯的糖,但是他只找到了1/8杯的量杯,他需要几个1/8杯的糖才能加入1/4杯呢?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找出1/4和1/8的公倍数,然后比较大小来解决,也可以通过化为相同分母来解决,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加减法则。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面积时,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小明有一块不规则形状的底板,他要用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瓷砖铺满这块底板,他需要多少块瓷砖才能完全覆盖住?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割不规则形状,计算每部分的面积,再相加得出总面积,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步骤问题的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多步骤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计算、推理等多个环节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教学代数方程时,可以设计一个多步骤的问题情境:小红有一些钱,她花了1/3的钱买了一本书,然后又花了10元钱买了一双鞋,最后剩下50元钱,她原来有多少钱?通过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先设代数式表示小红原来有多少钱,然后列方程解方程,最后得出答案,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还能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七步骤
小学数学教学七步骤小学数学教学“七步骤随着新改的进一步实施,新标对教育的要求愈愈精确,它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真正的引导着,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历程我逐步形成了一种四环七步的教学模式,我觉得这对上好一节扎实有效的数学很有帮助。
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如下:情景导入(1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2明确目标3自主探究4合作交流汇报展示6点拨升华)——当堂检测(7质疑问难)——全总结这种教学模式的每一环节的具体教学说明如下:一情景导入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应该是学生能经历的、熟悉的、身边的事例。
我们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中引出知识。
要再现学生的生活现实或片断,从学生的生活现实中引入学习,这就是创设情境。
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这节知识时,我是这样创设情景的:让学生回顾在超市买东西的情景,问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很自然的回答就是“价格”,紧接着问他们关注过哪些商品的价格,他们就很快说出很多,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很普通的问话让学生很快知道这节要学的内容,而且知道这节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这一环节的学习分五个步骤:2 明确目标每节教师都要依据标、教材、教参、学情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己这节可要学会什么,该怎么做。
在上例中,我制定的学习目标是:1 结合情景体会小数的意义(要探究操作的),2 能认读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要独立学会的),3学会用小数描述有关现象(要实践活动的)。
3自主探究明确目标之后,学生就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探究。
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动手摆拼,可以是学习本,也可以是实验研究。
在上例中,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可以解决目标2,目标1需要通过操作实践才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4合作交流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有了困惑教师不必要急于去讲,,而是要通过学生的汇报随机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案例与思考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案例与思考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
下面我们以一个初中数学问题为例来介绍如何进行情境教学。
问题情境:小华在开学第一天便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她说:老师,我在假期的时候收集了一些邮票,其中有5000枚是发现澳大利亚的邮票,其他邮票是发现其他国家的邮票。
我想知道,如果把这些邮票分成12个相等的组,每组各有多少枚邮票?问题分析: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数学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除法运算能力。
但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来创造一个生动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案例: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运用。
具体如下:1. 引入情境:物品分类教师先提供一个分类物品的案例,比如把一箱苹果分成相等的12份,每份有多少个?让学生思考解决方法,并想一想他们是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2. 了解邮票问题接下来,教师再向学生提出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他们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
3. 讨论解决步骤大多数学生可能会首先考虑用乘法来解决问题。
但教师可以提醒他们,乘法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邮票除不尽,只能用“余数”来表示。
然后引导学生使用“除法”来解决问题,并且为学生介绍商的概念。
4.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挑战题或扩展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思考:通过情境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引入和情景的定制,可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快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 教学场景细节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运用道具、图片等资源来渲染教学场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在数学学习中时,结合他们的⽣活实际,利⽤他们直接或间接看见、听说的事和物,或⼀些与他们⾃⼰和同伴密切相关的事情创设情境,以引起学⽣主动作出反应,点燃学⽣⼼中的探索欲望,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边,⽽且学数学有⽤的、必要的,从⽽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根据不同学段学⽣的特点,根据学⽣的⽣活经验,根据学⽣的知识基础,在⼩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运⽤以下⼏种策略: ⼀、激“趣”——创设趣味情境 研究表明:兴趣是⼀种带有情感⾊彩的认识倾向。
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种重要动机,是学⽣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提出数学问题,⾃主探索是探索式教学的⼀个重要措施。
1.利⽤童话寓⾔故事创设情境。
低中段⼉童感兴趣的情境⼀般有讲故事,特别是与⼩动物有关的,或者是动画⼈物改编的故事,这种故事⼀般都具有童话或寓⾔⾊彩,满⾜了⼉童喜欢幻想的天性,若能产⽣“虚构的真实”,⼜结合了教学⽬标,就会把⼉童“骗”进思维的陷阱。
2.利⽤活泼有趣的游戏创设情境。
⼉童好动好奇喜欢做游戏,有些游戏他们是天天何等,反复做,乐此不疲。
把游戏引⼊课堂⽐课外的参与更有吸引⼒。
3.利⽤形象直观的模拟创设情境。
模拟⽣活创设教学情,能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活,使学⽣⾝临其境,如见其⼈,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
⼆、设“疑”——创设“愤悱”情境1.开门见⼭式:在创设情境时直截了当,直奔主题,以数学问题和激励语⾔使学⽣从⼼底⾥掀起波澜,达到激励促进内化需求的⽬标。
如,在“除数是⼩数除法”的计算教学时,新课伊始就出⽰“2.4÷0.12”直奔主题,在教师“你能尝试⾃⼰解决吗?”“⽼师相信⼤家⼀定能⾏!”“⽼师期待着同学们惊⼈的发现!”寥寥数语中,激发学⽣对⾃我、对同伴产⽣挑战的勇⽓和欲望。
2.联系⽣活式:研究表明,与学⽣学习的内容和学⽣熟悉的⽣活背景越接近,学⽣⾃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
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小课题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一、课题背景及界定1、课题研究背景一个好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
但在学校开展的几次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创设的情境过于哗众取宠,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有些情境过分追求生活化,缺乏“数学味”;有些情境过多的依赖信息技术演示,忽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更加有效合理,既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激发起学生探究、思考数学的作用。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从而使教学情境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课题界定“数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学习的“情境”。
“数学情境”可以是富有时代气息的生活情境、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境、学生喜欢参与的游戏情境等。
本课题主要研究课堂中创设情境的作用、学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情境、如何创造性的使用课本中的情境、课堂中创设情境的策略等。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建构知识和积极思维的过程;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
因此,教师要着力建构有利于知识内化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型转变。
高中教案数学情景创设
高中教案数学情景创设
教学目标: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数学情景创设
教学重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
教学准备:
1. 准备数学情景创设的素材,例如数学问题、数学游戏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辅助工具,如图表、实物模型等;
3.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展示(10分钟)
教师展示数学情景创设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三、讨论(15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数学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法。
四、实践(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数学情景创设的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10分钟)
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六、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数学知识,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七、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数学情景创设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发挥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情景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情景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让学生跳出日常生活,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常常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教师们常常采用各种教学方法。
其中,情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体验、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二、情景教学的意义和特点情景教学是一种以情境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情景中,通过对情景的观察、分析和体验,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理解知识。
情景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特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教学通过创设具有情境感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在学习平面几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水平面贴贴纸、建模工具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定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景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亲自参与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比如,在学习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时,可以设计情景让学生亲自调查和测量某个具体函数模型的变化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情景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贴近实际生活的情景中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对于数学的学习和将来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情景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情景教学可以应用于初中数学的许多内容和领域,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
1.平面几何的情景教学平面几何涉及到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定理,让学生直接理解和应用往往很困难。
情景教学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面几何知识。
比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时,可以通过使用带有平行线的图片和模型,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感受中理解平行线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美国教育心理学家E.D.加涅认为:教学策略是指导教师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以达到最佳效益。
数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老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设中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点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情感需要,为学生创设产生问题、提出问题的环境。
我认为可以在学生的兴趣点上探究。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在玩的过程中,使学生有所发现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并努力探究其中所蕴涵的奥秘,那么这样的玩将是最有意义的。
教学《圆的认识》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陀螺各一个,谁来和老师比比赛,看看哪种形状的的陀螺转得最平稳、最持久?”通过操作验证得知,正方形旋转最平稳、受外界的影响最小。
进而出示正八边形、正十六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与哪个图形比较接近,学生观察到与圆越来越接近。
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削方为圆”中国古代研究圆的方法,进而揭示课题《圆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
为什么圆形的比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转得更平稳、更持久呢?它与其他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呢?这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地探究欲望。
有趣的活动、巧妙的设疑,使学生带着追根求的强烈好奇心进入了新知的探索阶段。
二.激励提出“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数学创新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步骤
引言
数学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引导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本文将介绍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步骤,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
步骤一:选择情境
选择适合的情境是数学情境教学的第一步。
情境应当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
相关,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可以通过故事、问题、模拟实验等形式来创造情境,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进行选择。
步骤二:明确学习目标
在确定情境后,教师需要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当与教育部的课程
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一致。
目标应当具体、可衡量,并与情境相适应。
例如,通过一个购物情境,学习目标可以是计算折扣、税费等。
步骤三:设计情境活动
在设计情境活动时,教师应当确保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活动
可以包括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步骤四:组织学习
在教师组织学习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
互相检查,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担任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并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步骤五:探究和发现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探究和发现。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讨
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背后的数学规律。
步骤六:总结和归纳
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策略,归纳出一些数学规律和方法。
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误解和错误。
步骤七:评价学习成果
在评价学习成果时,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作品、讨论和思考过程。
评价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小组展示等形式进行。
教师应当向学生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
数学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
通过选择适合的情境,明确学习目标,设计情境活动,组织学习,探究和发现,总结和归纳,以及评价学习成果,教师可以有效地实施数学情境教学,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