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为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主要由于下肢静脉压增高、静脉瓣功能不全、静脉壁结构破坏等原因致使大隐静脉及其属支扩张、迂曲、隆起,较甚者扭曲成团块状,上症以站立时明显,易导致下肢、皮炎和下肢溃疡等并发症。西医对其治疗,保守抑或手术疗效欠理想,近年来中医对其治疗方法居多,现将近5年综述如下。

内治法

1

中成药

通心络胶囊由多种中药制成,具补中益气、扩血管、加速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等功效,用于下肢静脉曲张并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效佳。黄小强等选取同时伴有2型糖尿病、慢性心衰、肺心病等严重基础疾病的下肢静脉曲张并血栓性静脉炎、慢性溃疡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抗炎,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通心络胶囊口服,发现30d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液黏度显著下降,可减少复发,适宜在临床推广。

2

自拟单方

张政认为,对于下肢静脉曲张“瘀是病之根本,腐是病之标”,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自拟解毒活血化瘀汤(毛冬青30g,鸡血藤30g,三七粉10g,丹参15g,红花15g,木瓜30g,连翘20g,白芨15g,双花20g,牛膝20g,防己15g,黄柏15g)治疗50例下肢静脉曲张,有效率达94%。周绍荣等指出气虚血瘀、脉络瘀阻为本病病机,自拟芪龙祛瘀方(黄芪40g,当归12g,川芎12g,地龙15g,忍冬藤30g,赤芍12g,川牛膝12g,路路通30g,党参15g,升麻9g,牡丹皮12g,甘草3g)以活血行气、补益气血、清利湿热,治疗21例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明显。李志湘认为,本病由瘀血阻滞所致,气虚为本、毒瘀为标,以益气活血、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方用补阳还五汤和四妙散加减(炙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

当归12g,熟地黄10g,川芎8g,赤芍10g,红花12g,川牛膝10g,土鳖虫10g,重楼15g,金银花10g,地龙10g)临床效果佳;李秀芳等以活血祛瘀、通脉利湿为组方原则,拟通脉消瘀汤(川牛膝10g,王不留行15g,木瓜20g,地龙10g,茯苓15g,桂枝10g,鸡血藤30g,红花10g,桃仁10g,萆薢15g,当归15g。伴气虚者加黄芪15g,白术10g;伴寒湿者加用肉桂10g,小茴香8g)治疗轻度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86例,有效率96.51%,疗效肯定。

3

分型论治

鲁向辉认为,本病有3种致病因素,正气不足,导致脉道不收;寒邪、热毒、湿浊侵袭下肢血脉,致气血阻滞,血脉不通;血运不畅,瘀血阻脉。上述3种因素或单独或相兼致病,终致瘀血阻滞于脉道,治疗上以调整淤血阻滞脉络为主要方向,同时考虑个体差异,遂用药上选用活血祛瘀之品(当归、丹参、乳香、没药、水蛭、牛膝、泽兰、苏木、大黄等)作为主药,随证治之。瘀血甚加用甲珠,地龙,土虫等以增强破血逐瘀的力度;湿气下注多表现为下肢水肿,适当加用白术,防己,大腹皮等利水消肿;热势胜红肿尤明显,酌情加大大黄剂量,兼用二妙散、三妙散或四妙散;病程长者,用大黄蛰虫丸缓消淤血;病势缓慢加补虚扶正之品,如气虚者加用黄芪、党参;血虚加当归、鸡血藤、熟地;脾肾阳虚加附子、淫羊藿、白术、干姜等。

外治法

1

自拟方

韦德康随机抽取12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分为研究组(通脉消瘀汤外洗:炙黄芪60g,川乌、草乌各40g,细辛、红花、木通、地龙各30g,桃根、桑枝各100g,大黄、甘草各20g)与对照组(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治疗),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效率依次为89%、76%,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马建国治疗静脉曲张性小腿溃疡,证属“静脉曲张日久,寒湿疑滞,血行障碍,患处失养”者,以土茯苓30g,白芥子30g,干姜30g,鸡血藤30g,当归30g,赤芍30g,牛膝30g,

桃仁30g,丹参30g,水蛭30,入1300g麻油内,浸泡5d后炸枯去渣,熬至滴水成珠时,加入樟丹140g,制成膏药贴敷静脉曲张处,每6d更换1次;以薏仁30g,萆薢30g,黄柏30g,忍冬藤30g,穿心莲30g,连翘30g,水煎取汁适量待凉后,以纱布蘸取,稍拧至不滴水为度,湿敷溃疡疮面,每日数次;晚间疮面撒生肌散(炉甘石粉100g,煅石膏粉100g,血竭粉10g混匀高压消毒),纱布覆盖疮面,包扎,每晚1次,以达温经散寒除湿,活血祛瘀通络之功,效佳。

2

药浴

拉浪措等以藏医坐棱疗法治疗100例下肢静脉曲张,治愈占42%,好转占50%,有效率92%,疗效理想。

3

针灸

武连仲教授指出,静脉曲张基本病机为脾气不足,带脉失约,瘀湿虚互见,针刺治疗主要以调脾胃,约带脉,通经止痛为大法,强调带脉及下肢部脾胃二经穴位,并注重特殊手法及手法的量化,治疗该病临床效果明显。“贺氏三通法”为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创立,针对本病,采用兼“温通法”和“强通法”的中粗火针针刺曲张血络,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王寅认为,本病病机多属寒凝瘀阻、气虚血瘀,火针点刺局部阿是穴配合毫针、火罐,以祛瘀生新、补火助阳、激发经气、调和气血,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周超华随机选取9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予以放血疗法,有效率96.77%,疗效理想,适宜应用于临床。尕藏卓玛将藏医放藏医放血疗法运用于5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发现治愈率为40%,显效率为60%,有效率100%,可在临床推广应用。王维运用温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双下肢静脉曲张伴脚气,证属寒湿凝滞、血瘀不通者,疗效佳。

内外联合

陈尚忠、陈吉昌将外治法(自拟槐枝膏:用麻油、川椒、槐枝、黄蜡、轻粉、枯矾等制成膏)与内治法(自拟中药恶肠汤:双花20g,连翘10g,防风15g,白芷10g,熟地15g,蒲公英20g,牛膝20g,

鸡血藤20g,木瓜15g,乳香10g,当归15g,川芍15g,黄芪30g,白术15g,赤芍15g,苡米30g,川军10g,三棱10g,泽泻10g,石斛15g,秦艽20g,桃仁10g)联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溃疡100例,治愈90例,好转10例,有效率100%,疗效满意。

彭碧波等将8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补肾通脉方(生地、熟地各10g,山药15g,山茱萸12g,茯苓15g,泽泻15g,牡丹皮15g,地龙10g,黄芪30g,牛膝15g,制附片5g,桂枝8g,赤芍12g,川芎12g,丹参25g,三七粉6g。痛甚加蒲黄10g,五灵脂10g;湿疮或溃疡选加黄柏10g,苍术10g,蒲公英20g,金银花15g,连翘10g,土茯苓10g;红肿灼热去附片、桂枝,加石膏、忍冬藤各30g等。外洗方:桃仁15g,红花15g,地龙10g,路路通10g,丝瓜络15g,金银花10g,鸡血藤15g,丹参30g,当归20g,白鲜皮15g,白花蛇舌草20g。色素沉着加皂角刺、蛇床子;有湿疮或溃疡加地肤子15g,黄连15g,桑螵蛸15g),对照组地奥司明口服,治疗8周后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64%、75%,差异显著。

吴章等对54例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术后复发及产生并发症患者,内服静脉曲张方剂1号(生黄芪60g,茯苓30g,白术15g,党参15g,香附10g,当归20g,川芎12g,桃仁10g,川牛膝15g,赤芍10g,丹参30g,三棱10g,莪术10g,苍术15g,泽泻40g,炙乳香6g,炙没药6g)、外用静脉曲张2号方(桃仁、红花、白鲜皮、川牛膝、当归、防己、赤芍各15g),均在治疗后的VCSS评分项目中症状得到改善,具有一定疗效。

高权国对45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予以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针灸、放血疗法治疗(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重型病例12例,症状明显好转;轻中型病例33例,症状消失,临床效果显著。

李正平对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火针和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赤芍15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当归10g,伸筋草15g,升麻10g,柴胡10g,丝瓜络15g,木瓜30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