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块诊断步骤、疾病规律及颈前区-颈侧区、颈后区疾病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颈部包块诊断与鉴别诊断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1 深入研究颈部包块的发病机制
尽管我们已经对颈部包块的分类和诊断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各 种类型包块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为治疗提供理论依 据。
2 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目前颈部包块的诊断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未 来需要继续探索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 性和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体格检查
观察包块大小、形状、质地、活 动度等,同时注意检查颈部其他 部位有无异常。
影像学检查
B超
可显示包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内 部结构,有助于判断包块性质。
CT或MRI
可更清晰地显示包块及其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有助于确定包块来源和性质 。
实验室检查
01
02
03
血常规
了解患者有无感染、贫血 等。
01
02
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而恶性肿瘤 生长迅速。
03
04
压痛与疼痛
良性肿瘤多无压痛,恶性肿瘤可 有压痛或自发痛。
炎症性包块与非炎症性包块鉴别
症状表现
炎症性包块常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非炎症性包块则无此类表现。
病程发展
炎症性包块病程较短,经抗炎治疗后可消退 ;非炎症性包块病程较长,抗炎治疗无效。
2
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我们强调了鉴别诊断在颈部包块诊断中 的关键作用,通过详细分析各种包块的 特征,有助于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包块 ,避免误诊和漏诊。
3
诊断技术的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颈部包块的 诊断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我们总结了目 前常用的诊断技术,如超声、CT、MRI 等,并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
颈部肿块
颈部肿块入院记录主诉:查体发现颈部肿3天。
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在健康查体时发现颈部包块,无烦躁易怒,无心慌胸闷,无疼痛,无怕热,易出汗,无皮肤潮湿、食欲亢进、性格改变,无声嘶呛咳、呼吸困难,无腹泻。
今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门诊以“结节性甲状腺肿”收入我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平素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无手术、外伤、输血史;无结核病、肝炎等传染病病史及其接触史;无长期用药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免疫接种随当地。
个人史:出生生长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生活规律,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无毒物接触史,适龄结婚,子女体健。
月经婚育史:月经15,2-4天/28-30天,2005,规律,量中等,色鲜红,无痛经史。
适龄结婚,夫妻和睦,丈夫健康。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病人,无家族性及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T 36.8 ℃ P 72 次/分 R 18 次/分BP 122/75 mmHg 中年女性,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良好,一般情况良好,自主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出血点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头颅无畸形;双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及调节反射存在;耳鼻未见特殊异常。
口唇无紫绀,牙龈无出血,颊结膜无溃疡,咽及扁桃体未见异常。
胸廓对称,无胸壁静脉曲张,双乳房对称,未发现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律规整,各心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肝脾未扪及,未扪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无扣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
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
脊柱、四肢无畸形,关节活动灵活,肌张力正常。
腹壁反射、肱二头肌、三头肌以及跟、膝腱反射正常存在,巴彬斯基征、脑膜刺激征阴性。
专科检查:颈软,气管居中、两侧不对称,无颈静脉怒张;颈前气管左侧可扪及直径3cm、右侧扪及直径1cm大小的圆形肿块,质韧、表面光滑,边界较清,随吞咽上下活动。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1.急性淋巴结炎:肿块有红、肿、热、痛。
2.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约0.5一1.0cm,质软。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
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3.淋巴结结核:多低热,肿大淋巴结质较硬(纤维化或钙化)、表面不光滑,质地不均匀(干酪样变),或因干酪样坏死而呈囊性,或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 ,可破溃。
常伴发肺结核。
这类患者结核菌素实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确诊方法是多次、多部位地做淋巴结穿刺、涂片和活体组织检查,并找出结核原发病灶。
4.结节病 :多见于青少年及中年人,淋巴结多在2cm直径以内 ,质地一般较硬 ,不融合,不与皮肤粘连。
常侵犯双侧肺门,呈放射状,临床上90%以上有肺的改变,伴有长期低热。
全身淋巴结都可肿大,尤其是耳前后、颌下、气管旁。
可有乏力、发热、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
在临床上很难与恶性淋巴瘤鉴别。
可有肝和(或)脾肿大,纵隔及浅表淋巴结常受侵犯而肿大。
活动进展期可有白细胞减少、贫血、血沉增快。
约有1/2左右的患者血清球蛋白部分增高,以IgG增高者多见,血浆白蛋白减少。
血钙增高,血清尿酸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活性在急性期增加(正常值为17.6-34u/ml),对诊断有参考意义,血清中白介素-2受体(IL-2R)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升高,对结节病的诊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5.坏死性淋巴结炎:多为青壮年,骤起高烧持续不退,或持续低烧,常伴有上呼吸道症状,似流感样。
肿大的淋巴结常有压痛,相互之间不融合。
病理检查示淋巴结广泛凝固性坏死,周围有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
本病可在1—2个月内自然缓解(自愈),预后良好 。
6.巨大淋巴结增生: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侵犯胸腔、纵隔及肺门与肺内。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与处理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与处理通过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可对颈部肿块有初步的诊断印象,如:①肿块所处的分区;②单发或多发;③实质性或囊性;④先天性或后天性;⑤原发性或转移性;⑥良性或恶性。
同时,为判明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应注意是否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标签:颈部肿块鉴别诊断处理一、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能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有3种类型:①肿块在甲状腺内;②肿块在甲状腺表面,与甲状腺有直接的组织联系;③肿块在甲状腺表面无直接联系,但在甲状腺被膜内。
对于甲状腺内和其表面的肿块,临床体检难以鉴别,但与甲状腺有直接组织联系的表面肿块,可通过是否随伸舌运动而活动以区别。
1.随伸舌运动者(1)甲状舌管囊肿:为颈部先天性囊性疾病中最常见者,位于颈前舌骨以下,甲状腺峡部以上颈前正中线附近,有时稍偏左。
治疗:甲状舌管囊肿手术切除时应包括全部胚胎残留组织,否则囊肿会复发。
残留组织为一边界清楚的纤维束带,由囊肿向上延伸,常见的部位是在舌骨中央的背侧,与舌骨关系密切,故手术时要注意切除舌骨中段。
2.不随伸舌运动者多见于甲状腺病变。
二、不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在排除甲状腺肿块后,可按肿块所处的颈部分区,考虑其好发疾病。
1.颈前三角区肿块1)腮裂囊肿与腮裂瘘治疗:襄肿连同瘘管切除,因囊肿来源于腮裂残留,故在囊肿的深部常有一条纤维组织束在颈内、外动脉之间上行,直达扁桃体附近的咽管上。
应将这一纤维组织束完全切除,否则易复发。
2)咽食管憩室治疗:手术切除时先切断甲状腺下动脉和中静脉后游离甲状腺左叶,在甲状腺和气管后方追寻到憩室起点切除。
同时,必须切断环咽肌,该肌恰在咽和食管交界处,为咽下缩肌的最下缘,在吞咽时发生痉挛是憩室的发生原因之一。
3)颈淋巴结核及寒性脓肿治疗:手术前如诊断明确,可先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如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等。
如果形成寒性脓肿,手术切开排脓后应将脓肿壁上的肉芽做刮片检查并做药敏试验,以后的治疗可参考药敏试验结果而作调整。
颈部肿块的诊断
颈部肿块的诊断颈部肿块的诊断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项常见工作。
颈部肿块可以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炎症、感染等。
对于颈部肿块的诊断,医生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然后根据病史和体检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特殊检查和鉴别诊断。
首先,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颈部肿块的发生时间、症状的出现情况、肿块的大小、是否伴有疼痛、是否有全身不适等。
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是否有类似的肿块的疾病史、是否有肿瘤病史、是否有慢性炎症病史等。
接下来,医生会进行颈部的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肿块的外观、大小、形状、质地等特征。
肿块的质地可以给医生一些线索,例如柔软的肿块可能是脂肪瘤,而硬结的肿块可能是恶性肿瘤。
医生还会检查肿块是否可移动,有无压痛等。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颈部周围的淋巴结是否肿大,以便判断颈部肿块是否与淋巴结肿大有关。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结果,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一些特殊检查来确定颈部肿块的诊断。
常见的特殊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超声波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MRI)等。
血液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炎症指标、肝肾功能等,并且可以通过检查肿瘤标记物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超声波检查可以提供肿块的形态学信息,如大小、质地、血流情况等,有助于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
CT扫描和MRI可以进一步提供肿块的三维结构图像,有助于确定肿块的部位、大小和侵犯范围。
在特殊检查的基础上,医生可能还需要进行活检或穿刺吸引等操作来明确诊断。
活检是通过取出部分肿块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颈部肿块的良恶性。
穿刺吸引则是通过穿刺肿块并抽取细胞或组织样本,可以进一步确定肿块的性质和原因。
最后,根据病史、体检、特殊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确定颈部肿块的诊断。
常见的颈部肿块的诊断包括甲状腺肿瘤、淋巴结炎、囊肿、脂肪瘤、神经纤维瘤、颈部肿瘤等。
在得出诊断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能是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并进行必要的随访和复查。
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方法
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方法1.超声检查因其简便、无创,且可重复进行,故而成为颈部肿块辅助检查的首选方法。
应用此项检查可以了解肿块的大小、部位、形态,其与周围组织,特别是邻近血管的关系;肿块为实质性还是液性;有无结节,结节边界是否规整等情况。
然而超声影像对肿瘤的诊断仍不够理想,尤其是良、恶性的鉴别尚有困难。
2.X线拍片颈、胸部的x线正侧位平片检查可以观察颈部软组织块影,及其内有无钙化影,如沙粒样钙化影较常见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还可了解气管有无受压移位、狭窄、肺部有无原发灶或转移灶等情况。
3.CT、MRI检查对颈部肿块的定位和鉴别,不仅具有诊断意义,更具有指导手术的意义。
可观察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密度改变,在周围组织与肿块密度对比尚小时,还可通过注射造影剂行增强扫描,提高对肿瘤的分辨率。
对于判断肿块的良、恶性,以及了解肿块与周围组织、颈部大血管的关系上,有独到的优越性。
4.核素扫描可用于甲状腺肿块的鉴别。
此外,对于颈前正中线肿块,有排除异位甲状腺的意义。
5.喉镜和鼻咽镜检查淋巴结转移性恶性肿瘤中,原发灶多来自鼻咽、口咽、喉咽、喉部等区域,应用喉镜和鼻咽镜含纤维或电子鼻咽镜、喉镜对上述部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寻找原发灶有重要意义。
发现可疑原发灶者,应行病理学活检以明确诊断。
6.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目前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
穿刺后,针道种植性转移的机会极少。
可判断颈部肿块的组织来源和良、恶性,因其简便、安全,以及阳性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高等优点,目前临床被广泛应用。
7.肿块切除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肿块尽可能整块切除活检,非做楔形切除不可时,应妥善缝合被膜,防止肿瘤对创面的种植。
颈部炎症肿块病程多为7天,颈部肿瘤性肿块病程多为7个月,颈部先天性畸形肿块病程多为7年。
从年龄上来看,婴幼儿患者多为先天性肿块,如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囊性水瘤等;青少年患者多为炎性淋巴结肿大;青壮年和中年患者应警惕恶性肿瘤;老年者多为转移性恶性肿瘤。
颈部肿块
颈部肿块颈部是人体***部分,既是人体美的征象,又可作为健康的标志。
尽管颈部的长短、粗细个体之间有明显差异,但对每个个体来说其比例恰到好处,仍不失健康之美。
颈部是淋巴组织的汇集区域,主要收集头部和全身各处的淋巴。
这些区域的炎症、肿瘤等疾病,以及全身各部的疾病,均可引起颈部淋巴结的肿大,因此颈部常出现肿块,这是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颈部本身也有许多疾病造成局部出现肿块,如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等。
1.自我观察颈部是人体外露部分,只要细心观察,颈部肿块比较容易发现。
其具体作法是选择光线充足的地方,取站位或坐位,解开衣领,充分显露出颈部,用镜子对照,首先应熟悉自己平素颈部特征:颈部两侧对称,粗细如常,颈部正中有喉结突起,两侧各有一条胸锁乳头肌自外上方斜向内下方,两侧对称,同时还有颈部静脉血管等。
如果局部出现异常,有肿块突出,或显露有不平之处,则表示有肿块;有时取正面观察,看不到有何异常,可将头部转向左侧或右侧,观察右侧或左侧颈后部情况。
或者用手拿一小镜子,对照后头部,观看颈后部情况,至此颈部的正面、左右侧及后颈部均可以看清,一定能够及时发现颈部异常。
2.触摸检查上述方法是视诊检查,确切地说,能用肉眼看到的肿块是比较大的肿块,发现已经不是早期,因此提倡用手触摸进行检查。
其方法是用手指掌面(单手或双手),自上而下,自前至后,自左至右的顺序摸颈部的一个区域,注意发现异常。
一旦触到有肿块,先不要紧张,再细心体会一下自己发现肿块长在什么部位和深浅,进一步了解肿块来自甲状腺,还是颈部淋巴结。
还应注意肿块的硬度,大小和数量。
肿瘤类肿块硬韧,表面有时不平,活动性差,一般数目少,其大小随病程长短而定。
一般有继续增大的趋势;而炎症类肿块,一般伴有局部红肿,有时有触压痛,质地较软;如果是淋巴结肿块,其数目偏多。
了解这些情况对进一步就医非常方便。
颈部肿块种类很多,现介绍四种最常见的病症:①淋巴结炎症性肿块。
最为常见的一种炎症性肿块,其特点是:位于颌下、颏下和颈两侧部、一般呈圆形,单个或多个,表面光滑,有移动性,触摸时有疼痛感,肿块有时增大,有时又很快缩小,这种可变性,大部分是炎症肿块的特征,同时也能发现炎症病灶(病原),如扁桃体炎、咽喉炎、牙齿及牙周炎症等。
颈部各分区常见肿块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颈部肿块颈部肿块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对其作出正确的诊断对一个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乃至耳鼻喉科、外科医生如何决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颈部解剖层次复杂,组织结构精细,以及胚胎发育、淋巴回流等特点,使该部位不但肿瘤类别多,就是同类肿瘤其表现亦有很大差别,再加上自胸腹腔及鼻咽部等其他部位转移而来的肿瘤,使之诊断比较困难,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故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1,4,5]。
本文试就颈部各分区的好发肿瘤、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文献资料作一综述。
1 诊断步骤和全身其他部位的肿块的诊断步骤一样,问诊、视诊、触诊、听诊都是必须的。
在问诊中应特别注意病史的长短,Skandalakis提出的“7”的规律,对颈部肿块的初步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即发病时间在7天以内的多为炎症,发病在7周~7个月的多为肿瘤,发病在7年以上的多为先天性畸形[3]。
视诊要着重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表面皮肤色泽、有无搏动等现象。
触诊是颈部肿块的重要检查方法,它可初步探知肿块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且还可探查肿块的硬度、光滑度、活动度、有无波动感,以及肿块的大小、形态、有无压痛、搏动、震颤等情况。
听诊一般不属常规检查,但对一些特殊肿瘤如蔓状血管瘤、颈动脉体瘤和颈动脉瘤等有一定帮助。
全身检查在鉴别其他部位原发灶在颈部的转移性肿块是十分必须的。
如发现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应想到消化道或呼吸道肿瘤转移的可能。
某些辅助检查有时可成为颈部肿块最后确诊的重要依据,如X线、造影、B超、穿刺、脱落细胞检查、活组织检查、同位素、超声波检查等,必要时可选择CT、磁共振检查,以提供确诊的可靠依据[4]。
Skandalakis提出的“颈部肿块80%规律”可使临床医生在作出诊断之前就有一条正确的思路。
此规律如下:颈部肿块甲状腺肿块占±20%非甲状腺肿块占±80%炎性肿块、先天性畸形及其他占±20%肿瘤性肿块占±80%良性肿瘤占20% 恶性肿瘤占80%原发性占±20%转移性占80%来源于锁骨下占±20%来源于锁骨上占±80%国内所报道的百分率与上述结果有所差距,但大体相近,基本符合这一规律[3,8]。
2021临床医学 外科学-颈部疾病-颈部肿块的鉴别
颈部肿块的鉴别颈部或非颈部疾病都可能出现颈部肿块。
其中恶性肿瘤约占颈部肿块的1/3,及时鉴别诊断的意义重大。
(一)颈部肿块的常见类型1肿瘤(1)原发性肿瘤:良性的有甲状腺腺瘤、舌下囊肿和血管瘤。
恶性肿瘤有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涎腺癌。
(2)转移性肿瘤:原发病灶多在口腔、鼻咽部、甲状腺、肺、纵隔、乳腺、胃肠道等处。
2炎症急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涎腺炎、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等。
3先天性畸形甲状腺舌骨囊肿或瘘、胸腺咽管囊肿或瘘、囊状淋巴管瘤、颌下皮样囊肿等。
(二)颈部肿块的诊断颈部肿块较容易发现,但要明确其性质和寻找原发病灶常非易事,着重于部位、病史、临床表现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1病史了解肿物出现时间、生长速度、局部和全身症状。
比如儿童期出现并生长慢之肿物,考虑为畸形。
肿物仅有数天伴有红肿热痛和全身发热不适者,考虑为炎症。
无痛性肿物,进行性增长考虑为肿瘤。
2体格检查(1)局部检查:恶性肿瘤多为无意中发现,生长较快、肿块质硬、活动性差、不光滑,患者年纪较大多见。
良性肿瘤表面光滑、活动度好、生长较慢、以年轻者多见。
炎症性肿物有红肿热痛的表现,如有波动感则形成脓肿。
颈动脉瘤肿块表现为扩张性搏动并有震颤。
甲状腺肿块可随吞咽上、下活动。
甲状腺舌管囊肿位于颈部正中,随舌的伸缩而上、下活动。
(2)辅助检查:细针穿刺吸取组织做细胞学检查,但搏动性肿物应禁忌,以免出现难于控制的大出血。
B超检查能较全面了解肿物性质、大小、及与邻近组织关系。
胸部X线检查,可排除与颈部肿物相关的胸部疾病。
X线胃肠道钡造影,可排除与颈部肿物相关的胃肠道疾病。
颈动脉造影有助于颈动脉瘤的诊断。
(三)常见的颈部肿块1慢性淋巴结炎很常见。
①病因:多继发于头、颈、颜面及口腔的感染灶。
②临床表现:肿大淋巴结多位于颌下,颈下或颈侧区域,有轻压痛,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活动度好,一般无全身症状。
③诊断:如能找到原发病灶,诊断并不困难,若未能找到原发灶,则要随诊,观其变化。
颈部肿块的诊断和处理
颈部肿块的诊断和处理颈部肿块是指颈部任何区域出现正常所不应有的有形肿物,包括淋巴结异常。
不论病史长短、肿块大小、形状和性质,凡具有临床意义者均属此范畴。
确诊颈部肿物首先要有应用解剖学的概念。
在诊断方面双侧胸锁乳突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胸锁乳突肌前内方为颈前三角,包括颏下、两颌下和甲状腺区。
其后外方为两个颈后三角,分为上下两个部分,锁骨上窝属于后者,淋巴结、先天性疾患和转移性病灶均好发于此处。
熟悉各三角区内正常的解剖结构对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了解各区好发何种病变,同时不要把正常结构误认为肿块,例如将颈椎横突、舌骨角、舌骨茎突误认为坚硬腺体或新生物,将颈前增厚脂肪误认为甲状腺肿等。
其次将肿物分为甲状腺和非甲状腺肿物是非常有用的。
非甲状腺肿物按病因分为先天性、肿瘤性和炎症性。
1 甲状腺舌管囊肿和瘘甲状腺舌骨囊肿和瘘是未完全退化的甲状腺舌管或上皮所引起。
甲状腺舌管再在胎儿发育至第三周时出现,其上端在原口腔底部,其下端发生在甲状腺,至胎儿第五周时退化,其上端残留为舌根部的盲孔。
甲状腺舌管囊肿通常位于颈中线,舌骨下,呈圆形,直径约2~3cm,表面光滑,无压痛,检查时囊肿固定,不能向上或左右推移,但吞咽或伸舌时肿块向上移动为其特征。
大而浅表的囊肿透光试验阳性,较小的囊肿可扪及一条索带连接舌骨。
在青春期,由于囊内分泌物潴留或并发感染,囊肿可破溃而形成瘘管,瘘管可向上延伸,紧贴舌骨前后或穿过舌骨,直达盲孔。
由瘘管经常排出半透明黏液,经过一段时间后,瘘管可暂时愈合而结痂,不久又因分泌物潴留而重新溃破,这样时发时愈,在瘘管上方可扪及一条向舌骨方向潜行的索带组织。
这是甲状舌管囊肿的特征性表现。
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将囊肿或瘘管全部切除,必须将囊肿或瘘管连同舌骨中段完整切除,并切除舌骨上方与其相邻的肌肉,直达舌根盲孔,才能保证不再复发。
手术前可在瘘管内注入造影剂后行X线片拍摄以确定瘘管的长度和走向,或在手术时注射美蓝以指引切除瘘管的方向和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部肿块诊断步骤、疾病规律及颈前区,颈侧区、颈后区疾病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诊断步骤
视诊要着重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表面皮肤色泽、有无搏动等现象。
触诊是颈部肿块的重要检查方法,可初步探知肿块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探查肿块的硬度、光滑度、活动度、有无波动感及肿块的大小、形态、有无压痛、搏动、震颤等情况。
X线、造影、B超、穿刺、脱落细胞检查、活组织检查、同位素、超声波检查等辅助检查可成为颈部肿块最后确诊重要依据,必要时可选择CT、磁共振检查,以提供确诊的可靠依据。
颈部肿块规律
肿块加压回缩及体位试验多用于鉴别海棉状血管瘤;穿刺检查用于鉴别囊性肿瘤。
神经鞘瘤可吸出陈旧性血水,不凝固为特点。
颈部各分区肿块及其诊断要点
颈部上界为下颌骨下缘、乳突、上项线及枕外隆突的连线,下界为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肩峰和第七颈椎的连线。
整个颈部可分为三部分:即颈前区,颈侧区、颈后区。
(一)颌下三角区
1、涎石病及慢性颌下腺炎
(1)临床上二者多并存或互呈因果关系,以中年男性多见,表现为颌下腺肿大,质地变硬,并且多为单侧受累。
(2)症状:涎石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为阻塞症状,在进食时,尤其以进酸性食物时腺体肿大、胀痛,称之为涎绞痛。
慢性颌下腺炎早期颌下区不适或轻微疼痛,口腔内常感有咸味,待颌下腺导管阻塞时,亦可发生涎绞痛。
(3)检查:肿大之腺体可有压痛,颌下腺导管口常有红肿,挤压腺体有时可有脓性或粘稠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出,口底扪诊可触及呈条索状的导管或可扪及导管内的结石。
(4)X线检查或造影:阳性结石X线咬合片可显影,阴性结石在碘油造影时可见导管充盈缺损或造影剂不连续。
慢性颌下腺炎时碘油造影常表现为导管外形不整齐,扩张或狭窄,分支导管扩张,形成所谓雪花状或葡萄状的影像。
2、慢性淋巴结炎
(1)临床上表现为颌下区无痛性肿块,有时大、时小、反复肿大的发作病史,无腺体导管阻塞症状。
(2)肿块位置表浅,数日可能有多个,呈串珠状,可活动,腺体导管口粘膜正常。
(3)结核性淋巴结炎还可以有:a:血沉加快;b:OT试验阳性;c:可有低热、盗汗;d: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
3、颌下腺囊肿和舌下腺囊肿
(1)仔细观察口底有无肿胀,用手指轻压颌下区肿块,如口底出现有波动感的囊肿,即可确定为舌下腺囊肿。
(2)二者穿刺液淀粉酶试验均为阳性,但以舌下腺囊肿液体较为粘稠。
(3)无法在术前确定囊肿来源,手术中观察囊肿与二腺体内的关系,最后确诊。
4、颌下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按其组织结构和临床特性可分为毛细管型、海绵型和囊肿型三种,发生于颌下区多为海绵型淋巴管瘤。
(1)位置靠近颌下三角后缘,患处明显肥大畸形,多为无痛性
肿胀。
(2)早期质地柔软,压迫可有部分回缩,但体位试验阴性。
晚期肿块可变硬。
(3)穿刺有时可抽出清亮透明的淋巴液,不含胆固醇结晶,淀粉酶试验阴性,以此与腮裂囊肿、颌下腺囊肿鉴别。
5、腮裂囊肿
(1)多见于青壮年,肿块生长缓慢,质地柔软,有波动感但无搏动。
(2)病人多无自觉症状,如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时,肿块可骤然增大,并可有疼痛且向腮腺区放射。
(3)穿刺液多为黄绿色或棕色清亮液体,多数含胆固醇结晶,继发感染后穿刺液则呈脓性。
(4)囊肿破溃后可引起长期不愈,形成腮裂瘘。
6、颌下腺肿瘤
(1)发病年龄在50岁上下,恶性者年龄更大一些。
症状多为无痛性,肿块呈进行性增大。
(2)恶性肿瘤多于良性肿瘤,良性肿瘤中95%为多形性腺瘤,恶性肿瘤中35%为腺样囊性癌,其次为恶性混合瘤,粘液表皮样癌各占20%左右,其余25%为表皮样癌、腺癌、未分化癌和腺泡细胞癌等。
(3)颌下腺恶性肿瘤除病程较短,晚期可有疼痛外,临床表现与良性肿瘤相似,以吸取活检鉴别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仅达70%左右,确诊多靠冰冻切片。
(二)颈动脉三角区
1、神经鞘瘤
(1)临床上以中年人多见,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初起时质地
坚韧,长大后容易粘液变,质地变软。
(2)触诊时肿块可沿神经轴左右移动,但不能上下移动,较大的肿瘤可有囊肿样感觉。
(3)穿刺可抽出陈旧性血性液体,不凝固。
2、颈动脉体瘤
(1)较少见。
在颈动脉分叉处出现无痛单个肿块,生长缓慢,常有数年病史。
(2)检查见肿块位置较深,质地较硬,可左右移动但不能上下移动。
(3)颈动脉造影可见颈内、外动脉分叉部角度增大,角顶端由锐角变为钝角。
(4)B超、CT检查确诊时具有重要意义,CT 检查可清楚显示肿瘤与颈动脉的位置关系。
(5)双侧同时患病。
3、颈动脉瘤
(1)极为罕见。
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或颈内、颈外动脉干。
(2)肿块不能被拉动,有明显搏动感及杂音,压迫其近心端动脉,肿块可缩小。
(3)颈动脉造影可见患部呈囊性扩大。
B超显示与颈动脉相连的囊性影像,CT检查更有助于确诊。
(三)颌下三角区
1、甲状舌管囊肿
(1)属先天性疾病,多见于1~10岁儿童,囊肿多在颈正中线舌骨上下部,尤以舌骨上区为多,一般无自觉症状。
(2)肿块质软,界清,和表面皮肤无粘连,但可随吞咽活动,
伸舌试验阳性。
(3)穿刺液为黄色,透明微混浊或粘稠。
易继发感染,感染后内容物即为脓性液体。
2、皮样、表皮样囊肿
(1)好发于儿童或青年,尤以颏下区多见。
肿块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
(2)肿块质地中等,界清,和表面皮肤无粘连,触诊呈典型的坚韧而有弹性的所谓面团样感觉。
(3)穿刺可抽得乳白色豆渣样物质。
(4)临床上难以鉴别,最后确诊靠病理切片;囊腔内有皮脂腺汗腺等皮肤附件者,为皮样囊肿。
3、甲状腺机能亢进
(1)甲状腺对称性、弥漫性肿大,腺体上有极明显震颤,听诊有杂音。
(2)眼球突出。
(3)由于基础代谢率增加所引起出汗,食欲增加,体重下降,易于疲劳,心率加快,脉压增大等症状。
(4)T3 、T4 明显升高具有确诊意义。
4、慢性甲状腺炎
(1)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表面有细颗粒感,亦可有硬结感。
(2)可出现甲亢症状,化验结果正常,基础代谢率正常或降低。
后期可出现疲劳、怕冷、皮肤干燥等机能减退症状。
5、甲状腺腺瘤
(1)多为无意中发现颈前中、下部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
(2)肿块边界清,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3)同位素扫描示肿块区为典型的热结节,具有诊断意义。
(4)B超、CT、ECT扫描对甲状腺腺瘤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6、甲状腺恶性肿瘤
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常见的多为乳头状癌,与良性肿瘤相似,恶性程度较低,病史较长;滤泡状腺癌多发于中老年,易侵犯血管,导致血行播散,肿瘤远处转移;髓样癌多有家族史,常并发嗜酸细胞瘤,甲状旁腺瘤等内分泌肿瘤;
未分化癌恶性程度很高,进展迅速,常有明显疼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肿块坚实而固定,常于确诊后一年内死亡;还有恶性淋巴瘤、肉瘤等。
(四)颈侧区
1、囊性肿块
(1)腮裂囊肿:颈侧区亦为好发部位;
(2)囊性水瘤:①临床上以儿童多见,尤其以2岁以内男性幼儿好发,90%在颈侧部,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
②触诊有波动感,但体位试验阴性,透光试验阳性。
③穿刺可吸得清亮的淋巴液。
(3)海绵状血管瘤:①属先天性疾患,临床上位置表浅可使表面皮肤呈兰色或紫色,位置深则皮肤颜色正常。
②触诊肿块边缘不清,既有压迫性,又有回复性的特点,仔细扪诊有时在肿块内可触及绿豆大小的静脉石,体位移动试验阳性。
③穿刺可吸得可凝固的血液。
(五)实质性肿块
1、转移癌
颈部出现实质性、位置较固定的肿块,高度怀疑转移癌可能,及时准确地寻找原发灶,对早期治疗,提高病员生存率十分重要。
①按80%规律首先在锁骨以上区域寻找原发灶;
②按淋巴引流的区域寻找原发灶;
③穿刺抽吸或手术活检,根据病理、肿瘤细胞类型,结合转移灶部位,寻找原发灶;
④在原发灶隐匿的颈部转移癌,进行系统有重点全身检查,B超、CT、核磁共振都可有选择的应用。
2、颈部淋巴结核和慢性淋巴结炎:
须除外其他疾病,尤其是转移癌后,定期检查,以免误诊。
3、恶性淋巴瘤
①以青壮年多见,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淋巴结肿大,逐渐互相融合成团,不移动。
②局部疼痛、头痛、咽吞困难、咀嚼困难、鼻塞、气短等全身症状明显,很快出现发热、消瘦、贫血、盗汗等症状。
③确诊主要靠活组织检查。
血沉、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查,骨髓穿刺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六)颈后区
1、脂肪瘤
(1)临床上多表现为无痛性,生长缓慢圆形肿块。
(2)触诊表现呈分叶状,质软、基底大、活动度小、界限不清、有假波动感。
(3)穿刺偶尔可吸得淡黄色油脂样物质。
2、纤维瘤
(1)亦为无痛性、生长缓慢的圆形肿块。
(2)触诊表面光滑、质地较硬、活动度大、界清,和周围组织无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