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博士入学考试题

合集下载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地理考博历年真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地理考博历年真题

2012 年试题1. 简答1)基本地貌类型2)季风气候3)生态系统的组分2. 论述4)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及各学科的联系5)试述水量平衡6)中国自然地理特征2012 年试题(硕)3. 名词7)水位8)矿物9)太阳辐射4. 简答10)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伍P40)1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伍P150)12)水情要素(伍P205)13)生态系统的组成(伍P413)5. 论述14)气候系统的组成15)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2011 年试题(硕)1. 名词1)总辐射2)板块3)地域分异规律4)水平气压梯度力5)径流系数6)冰盖7)原生矿物8)生物群落的演替9)生态系统10)土壤2. 简答11)简述大气分层的结构及特点(伍P88)12)简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辅导P120) 13)简述河流补给形式(伍P216)14)简述冰川形成的地貌(伍P281)3. 论述15)结合气候带与植物论述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16)试述青藏高原的形成对东亚气候格局的影响2011 年试题(博)1. 简答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伍P150)2)主要成土过程(伍P338)3)生物多样性意义(伍P448)2. 论述4)中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黄秉维第十四章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5)我国地貌特征(赵济第二章地貌P4)6)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二节自然区划P482) 2010 年试题(硕)1. 名词7)纬度8)对流层9)季风10)河流11)地下水矿化度12)地貌13)土壤质地14)生物群落15)生态平衡16)地域分异规律2. 简答17)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8)土壤的一般形态19)自然区划的原则20)气候变化的原因21)水循环3. 论述22)气候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23)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009 年试题(博)1. 简答1)土壤的一般形态(伍光和第六章土壤圈P315)2)水情要素(伍光和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P205)3)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P463)2. 论述4)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5)气候变化及其主要原因(伍光和第三章大气与气候P165)6)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应对策略(见北京师范大学第四章中国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2008 年试题(博)1. 简答1)自然区域划分原则(赵济第十五章自然地理区划P176)2)成土学说(赵济第六章土壤地理P82)3)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伍光和第一章地球P40)2. 论述4)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伍光和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P429) 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伍光和第一章地球P25)6)中国的气候特征(赵济第三章气候P15)2007 年试题(硕)1. 名词1)变质作用2)大气环流3)风化作用4)河流阶地5)季风6)降水强度7)流量8)生物多样性9)土壤质地10)纬度2. 简答1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12)植被分类13)土壤的一般形态14)温室效应15)主要成土过程3. 论述16)试述地理地带性17)试述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2007 年试题(博)1. 简答:1)水分循环(海洋和陆地水)2)生态系统结构(伍光和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P414)3)简述影响成土过程的因素(赵济第六章土壤地理P82)2. 论述4)我国地貌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赵济第二章地貌P4)5)综合自然区划的研究内容(自然地理综合研究P)6)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对我国的影响(大气与气候)2006 年试题(硕)1. 名词1)梅雨2)基流3)物候谱4)山海经5)光合潜力6)焚风效应7)超渗流8)雅丹地貌9)地域分异10)地理大发现2. 简答论述:11)土壤侵蚀12)尺度转化的概念和地理学意义13)地理学发展方向论述2006 年试题(博)1. 简答1)主要成土过程(土壤圈)2)群落分类(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喀斯特地貌(地貌)2. 论述4)我国地理地域分异的特性(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5)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海洋和陆地水) 6)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大气与气候)2005 年试题(硕)1. 名词1)矿物2)地下水的总矿化度3)季风4)河流5)地域分异规律6)生物群落7)对流层8)土壤2. 简答: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自然区划原则3)土壤的物质组成4)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5)影响地貌的形成因素3. 论述6)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7)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及各学科的联系2005 年试题(博)1. 名词1)土壤质地(土壤圈)2)生物多样性(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水量平衡(海洋和陆地水)2. 简答和论述4)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大气与气候)5)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6)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综合研究)7)有关区划(自然地理综合研究)8)有关生态需水方面9)LUCC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2004 年试题(硕)1. 名词1)生物圈2)气候3)太阳辐射4)降水5)径流6)风蚀作用7)植物群落8)土地退化9)土壤剖面10)地域分异规律2. 简答:11)气候变化12)基本地貌类型13)水量平衡14)成土学说15)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3. 论述16)试述地带性学说17)试述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2004 年试题(博)1. 简述1)简述地貌成因(地貌)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气候的影响因素(大气与气候)2. 论述4)我国水资源问题(海洋和陆地水)5)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综合研究)6)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003 年试题(硕)1. 名词1)次生自然环境2)太阳高度角3)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4)季风;5)水圈6)河漫滩7)地质大循环8)限制因子2. 简答:9)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博士生入学历年试题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博士生入学历年试题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01年春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普通地质学》一、简述化学风化作用及其类型。

(10分)二、什么是冰期间冰期?简述冰川的形成及其类型。

(15分)三、什么是黄土?其成因、分布及成分如何?(20分)四、简述湖泊的地质作用。

(10分)五、简述地磁场的基本特征、及古地磁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意义。

(15分)六、简述地质年代的类型及它们的基本原理。

(10分)七、谈谈你对全球变化研究的认识。

(20分)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01年春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第四纪地质学》一、简述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基本特点。

(10分)二、简述第四纪与人类的关系。

(10分)三、什么是河流阶地?简述阶地的成因、分类及其研究意义。

(15分)四、什么是石钟乳?简述岩溶地貌的发育条件?(15分)五、谈谈第四纪地质的研究方法。

(15分)六、简述第四纪年代学的方法种类。

(15分)七、简述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证据。

(20分)2002年秋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32分,每题4分)1.大气圈2.火山灰3.风化作用4.纹泥5.新构造运动6.断层7.新生代8.大陆漂移二、简答题(32分,每题8分)1. 简述板块演化对大气和海洋的影响。

2. 简述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3. 简述岩石地层单位以及群、组、段的含义。

4.比较风力搬运和河水搬运的异同。

三、论述题(36分)1. 解释什么是环境和环境地质?探讨环境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那些?(16分)2.试述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

(20分)2002年秋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第四纪地质学》一、名词解释(32分,每题4分)1. 全新世适宜期2. 14C测年3. 树木年轮4. 冰期5. 直立人6. 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7. 古地磁8. 古气候模拟二、简答题(32分,每题8分)1. 简述米兰科维奇理论。

2. 简述第四纪气候不稳定的可能原因。

3.简述微体化石在第四纪古环境重建中的作用和意义。

中科院水保所自然地理学考博真题答案

中科院水保所自然地理学考博真题答案

2000名词解释 1. 地理圈:地球表层的地理环境,由大气圈、圈、生物圈和土壤层组成,2. 小气候围内的气候。

3. 生态环境:括生物因子(如植物、动物等)和非生物因子(等)。

5. 地理信息系统(GIS)图、综合分析和应用的技术系统。

6. 海及海湾:然的海湾是海洋在两个陆角或海岬之间向陆凹进、部分环绕的水域。

法律上的海湾是湾口宽度小于24n mile 积等于或大于直径同湾口宽度相当的半圆形水体。

7. 干洁空气:指大气中除去水汽、合气体,简称干空气。

8. 总辐射:量。

9. 降水变率百分比,称为降水相对变率。

10. 风化作碳、水和生物等的联合耦合作用,发生崩解破碎、素迁移的现象。

11. 雪线达到平衡的地带。

12. 河流阶地定。

13. 土壤: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14. 植物群落物集合体。

15. 纬度地带性: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

16. 地球自转17. 赤道面相应出现一个和地球的极距离相等的假想圆圈。

移动。

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扩张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

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

40.超渗产流: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而产生地表径流的现象。

41.溯源侵蚀:坡面集流在沟头形成跌水的强力冲刷作用下,沟头向上发展延伸的侵蚀过程。

42.生物放大作用: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43.垂直地带性:山地自然景观及其组成要素随海拔高度递变的规律性。

44.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区和有干旱季节的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等导致的土地退化。

45.自然区划:根据自然环境的及其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地表划分为具有一定等级关系的地域系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入学考博专业课考题(最全)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入学考博专业课考题(最全)
7、建国以来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2004年(大概回忆)
名词解释
1、经济地理学
2、农业区划
3、半城市化
4、钟摆式运输
5、简答新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6、试谈我国西部开发?
7、谈谈你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理解?
区域规划
辽宁中部城市群与科学发展观?
地理衰减规律的理解?
2005
国定贫困县国土资源区域核心竞争力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科院2007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
中科院2007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
区域发展):
名词解释(每题4分):
三大自然区;倒U型曲线;里斯本战略;空间结构;生态补偿机制
论述(任选4题,每题20分):
1、试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特征及其原因。
2002年博士考题
《区域发展》,以下6道题中任选5题,每题20分。(准确试题)
1、加入WTO之后,外商将扩大在我国的投资领域。请你就其中某一个具有较大扩大规模前景的领域,阐述该领域的发展对区域发展格局变化的影响。
2、在我国区域规划中对空间结构组织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有哪些?请任选一个理论,阐述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我国城市化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开发区的利弊?
分析中/西/东部/东北的空间结构?
2.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3.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我国城市规划可能产生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2006)
一、解释
1.指出“十一五”规划的4类主体功能区
2.货流图
3.人口金字塔
4.生产性服务业
二、简述(3选2)
1.简述过去50年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特点和作用。

自然地理学 中科院考博重点答案(详细)

自然地理学 中科院考博重点答案(详细)

一、1、蒸腾作用调控因子1.光:光促进气孔的开启,蒸腾增加.2.水分状况:足够的水分有利于气孔开放,过多的水分反而使气孔关闭.3.温度:气孔开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温度过高失水增大也可使气孔关闭.4.CO2 浓度:CO2 浓度低促使气孔张开,蒸腾增强.2、耐性定律和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能耐受的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生态上的最高点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3、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4、养分利用效率及其两大组分之间的权衡5、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层次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等的总称。

或者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一)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强,进化潜力就大;反之,遗传多样性贫乏的物种在进化中的适宜性就差。

(二)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度或物种的总数目。

物种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越稳定;当生态系统丧失某些物种使多样性降低时,就可能导致系统功能失调,出现不稳定现象,甚至使整个系统瓦解。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学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二、1、垂直地带性与纬向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异同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关系复杂。

垂直地带不是水平地带的浓缩,这是因为:第一,温度的纬度变化缘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温度的垂直变化是因海拔愈高接受地面长波辐射愈少所致。

第二,降水量的纬度分布与垂直分布遵循完全不同的规律。

第三,山地地貌的复杂性导致气候特征趋向复杂化,使得垂直带中出现一系列纬度地带不可能具有的特征。

2、SR与净第一性生产力密切正相关的原因?净第一性生产力是绿色植物呼吸后所剩下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能量或所生产的有机物质,即是总第一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所剩下的能量或有机物质。

中科院地理所考博GIS历年真题(98-16)

中科院地理所考博GIS历年真题(98-16)

1995年中科院博士入学试题一, 简述题(40分)1.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2. 图形数据输入的主要方法及特点.3.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源及其特征.4. 空间数据库主要特征.二, 问答题(任选二题,60分)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应用.2.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比较.3. 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GIS与RS的相互关系;GIS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相互关系)1996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一、简述题(40分)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2. 地理信息输入方法及其特点3. 地理信息数据结构的类型4. 空间拓扑叠加二、问答题(任选二题,60分)1. 综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2. 试论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信息网络的关系及其综合应用.3. 结合你的经验,谈GIS应用前景1997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一、名词解释拓扑关系缓冲分析关系数据模型空间叠加二、简答题1,GIS的主要功能(略)2,企业GIS系统的特色三、问答题(选2)1,GIS基本组成与主要应用领域2,地理科学数据集成与管理3,结合你的专业,谈GIS应用发展前景1998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一、简答:1. 地理信息的基本特征.(99)2. 数字地形模型的构建与应用.(99)3.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99)4.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分析方法.(99)5. 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制图关系剖析.(99)6. 矢量与栅格数据的优缺点.(98)二、问答(任选二)1. 论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科学.(99)2.专业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连接方式比较.(99)3. 结合你的专业,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特点.( 99 )4. GIS产生,发展过程及前景.(98)5. RS 与GIS 结合.(98)1999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一、名词解释1. 数字地图2. 地理编码3. 拓扑叠加二、问答1. OpenGIS的特点2. GIS的基本功能3. 空间坐标的转换方式和方法2000年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1)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1. 空间拓扑关系2. 地址匹配3. 元数据4. 栅格数据结构5. 空间数据精度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30分)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2. 数字地形模型(DTM)的构建与应用3. 叠加分析三,问答题(任选二,每个25分,共50分)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趋势2. 时空动态数据结构研究3. 结合你的专业,论述GIS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2000年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2)一、名词解释1. GIS2. 数据字典3. 空间拓扑叠加4. 数字地形模型5. 节点匹配容差二、简答1. GIS构成2. 关系数据库构成3. 栅格与矢量结构优劣比较三、问答1. GIS发展简况与趋势2. 结合你的专业,谈谈GIS的应用方法及前景2001中国科学院地理所GIS考博试题一、名词(10)1. 关系数据库2. 离散化3. 地图精度4. 地址匹配5. 四叉树二、简述题(40)1. GIS结构及功能2. 列出空间分析功能(3个以上)及其应用3. DEM的特征及应用4. Internet GIS的特点及应用三、论述题(1,2选一个,3,4必做)1. GIS的发展趋势(15)2. GIS方法论(15)3. GIS空间分析功能的缺陷及可能的改进方法(15)4. 3S关系及集成(20)2002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一,名词解释1. 地理空间2. 行程编码3. 地址匹配4. 拓扑关系空间数据元数据二,简答1.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数字地形模型的建立方法与特点3. 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三,问答1. GIS的发展历程2. 结合你的专业,谈一谈GIS的应用与关键点2003中科院遥感所GIS部分试题一、名词解释:1.GIS2.数据挖掘3.空间索引二、简答题:1,GIS标准化的意义及作用.2,数据质量标准三、论述:1,关于长江三峡搬迁的,求几个数据.很麻烦.2,关于温度梯度的.2003年中科院地理所考博试题一、名词解释1. DEM2. TIN3. 平移转换4. 栅格结构二、简答1、GIS的组成2、空间拓扑分析3、GIS互操作三、论述(任选二个)1、GIS的发展简史和趋势2、WebGIS的核心模型及其应用3、结合您的专业,谈谈GIS的应用关键和潜在领域2004年中科院地理所考博试题一、简答题(8分/题)1、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2、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3、地址匹配及其可能的应用4、空间叠加的方法5、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及其特点二、论述题(四选三)(20分/题)1、地理信息的组成及其可能的不确定性2、DEM的建立方法及其优缺点比较3、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4、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及趋势2005年中科院地理所考博试题一、简答题5个每个10分1、空间数据的类型及其特征2、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数据类型及比较3、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4、空间叠加的主要方法5、国产主要gis软件的主要特点二、论述题3选2 每个25分1、DEM的实现方法及其特点2、专业分析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集成方法及其比较2008年中科院地理所考博试题总分:100分时间:180分钟一、名词解释(2*5 10分)1.矢量数据模型2.关系数据库系统3.缓冲区分析4.地理编码5.不规则三角网(TIN)二、简述题(6*5 30分)1.空间聚类2.数字地形模型表达方式3.地理空间及其表达方法4.空间拓扑分析5.地理信息服务质量(相关,具体记不太清楚了:))三、论述题(20*3 60分)1.WebGIS发展现状及趋势2.比较分析矢量数据模型及栅格数据模型的优缺点3.结合您专业,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式2014年中科院地理所博士入学考试真题-地理信息系统1、名词解释矢量数据模型;DEM; 行程编码;TIN;地址匹配2、简单题地理空间及其存在形式;空间拓扑分析;最多路径分析;地表坡度计算方法;地理信息服务质量3、论述题矢量与栅格数据的优缺点;互联网地图服务发展现状与瓶颈和突破点分析;遥感、GIS融合发展趋势分析2016年中科院地理所博士入学考试真题-地理信息系统一、简答题(每题8分)1,地理位置的类型及特征2,矢量数据模型及其优缺点3,空间索引的主要方法4,缓冲分析5,地址匹配二、论述题(三选二,每题30分)1,空间拓扑叠加的原理与算法类型2,位置服务及发展态势3,结合您的专业,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博士生入学专业课试题2002-200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博士生入学专业课试题2002-200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1、输沙模数2、环境容量3、生物指示现象4、土壤吸收性能二、简答题(每题8分)1、简述东亚季风的形成及影响范围。

2、简述山地景观垂直地带性,并举例说明。

3、简述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1、试述热量水分平衡及其在流域环境地理研究中的作用。

2、试述我国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与缓解对策。

3、试述地理环境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生态功能区划的意义。

4、试述江(河)-湖泊-海洋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2005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4分)1、土壤缓冲性2、流水地貌3、剖面漫流4、纬向环流5、径流系数 湖泊补给系数二、简答题(每题8分)1、简述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成因和特点。

2、简述城市生态系统及其主要特征。

3、简述人地关系理论。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1、试述自然区划的概念与基本方法。

2、请你利用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失衡的原理,谈谈对湖泊富营养化形成和湖泊生态修复的理解。

3、试述湿地的基本类型及其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

4、举例论述现代环境变化过程中的人地相互作用机制。

2004年自然地理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4分)1、水体沼泽化2、环境效应3、土壤氧化还原作用4、地带性规律5、生态交错带二.简答题(每题8分)1、举例说明流域系统的整体性与层次性。

2、简述自然保护的基本概念及对社会与自然协调的意义。

3、简述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1、试述生物圈等级理论的主要内容。

2、试述地理环境中水文现象与地貌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3、试述中国黄土地貌形成的环境背景。

4、试述区划研究与类型研究的差别与联系。

2003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非恒定流2、梅雨3、小冰期4、生态位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简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2、简述青藏高原的纬度位置和高原地势在高原气候形成中的作用3、简述湖泊生态系统的特征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1、论述长江流域洪水发生的主要原因2、举例论述现代环境演变过程中的人地相互作用机制3、城乡交错带的环境特征与问题4、试述自然地理各要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2002自然地理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每题2分)1流域复合生态系统2水循环3气候模拟4牛轭湖5生物放大作用二. 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2简述土壤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3简述大气环流引起的水体定向运动三. 问答题(任选3题,每题20分)1 试述东亚季风的形成及对我国自然地带分异的影响。

2004年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004年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00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4分)1、水体沼泽化2、环境效应3、土壤氧化还原作用4、地带性规律5、生态交错带二.简答题(每题8分)1、举例说明流域系统的整体性与层次性。

2、简述自然保护的基本概念及对社会与自然协调的意义。

3、简述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1、试述生物圈等级理论的主要内容。

2、试述地理环境中水文现象与地貌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3、试述中国黄土地貌形成的环境背景。

4、试述区划研究与类型研究的差别与联系。

200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4分)1、限制因子与限制因子定律2、生态金字塔与生态效率3、负反馈调节4、同化效率5、补偿深度二.简答题(每题8分)1、自养生态系统和异养生态系统的区别有哪些?2、一种生物进入新的栖息地,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将会经过哪些过程,直至保持相对稳定或灭亡?3、请介绍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模式及其类型。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1、为什么生物体的生长都呈“S”型曲线形式?2、在湖泊生态系统的各阶段中,初级生产主要能量参数,即生物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和净初级生产量是如何变化的?3、请说明生物他感作用的概念及其在生物群落组成和演替中的意义。

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是什么?并以此试分析富营养化湖泊中水华暴发与环境因素的可能关系?200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化学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4分)1、一级降解动力学2、重金属鳌合物3、环境风险4、甲基橙碱度5、硝化作用二、简答题(每题8分)1、简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中的行为。

2、湖泊水体中水底沉积物对碳酸盐体系平衡可能的影响。

3、简述大气中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的来源。

三、问答与计算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1、请说明酸雨的形成及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入学考博专业课考题(最全)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入学考博专业课考题(最全)

2009经济地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名词解释1.产业集群2.空间管制3.区域创新网络4.循环累计因果理论5.农业生态系统6.连接度二、简述题1.简述距离衰减原理的基本内容以及在产业布局中的应用。

2.试述中心—外围理论的核心观点。

3.分析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三、论述题1.试论述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2.试论述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关系。

中科院2007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 中科院2007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区域发展):名词解释(每题4分):三大自然区;倒U型曲线;里斯本战略;空间结构;生态补偿机制论述(任选4题,每题20分):1、试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特征及其原因。

2、我国经济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难点。

3、协调发展的具体含意。

4、试论述我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主体功能区划的关系。

5、市场经济的完善对我国区域规划的影响。

经济地理):名词解释(每题4分):杜能圈;垂直外资;郊区化;交通枢纽;发展轴论述题(任选4题,每题20分):1、结合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典型案例,解析乡村转型中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2、论述产业集中与产业集群的异同。

3、与我国1980-90年代相比较,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什么变化,及其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4、结合下图我国的高速公路网建设布局方案,论述其经济地理基础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

5、谈谈我国主体功能区划有哪些科学依据。

中科院2006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城市地理学(2006)一、简述题:1.简述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

2.简述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3.城市发展定位。

4.简述我国大城市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特征。

二、论述题(3选2)1.比较城市群与都市圈在发展机制、形成条件和基本特征方面的异同。

2016中科院遥感所自然地理考博真题

2016中科院遥感所自然地理考博真题

二.简述题: (3X15=45 分)
1.简述土壤资源的主要特点 2.简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基本特点3.简述中国自然地理地域分异性的特征
三.论述题(25 分)
利用学过的自然地理知识,说说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认识
论述题25分利用学过的自然地理知识说说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认识
2016 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
自然地理学 2301
一.名词解释: (3X10=30 分)
1.副热带高压 2.地面热量平衡 3.风蚀作用 4.植物群落演替 5.土壤 6.地下水的蓄水构造 7.温室效应 8.植物生境 9.阔叶阔叶林 10.综合自然区划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学考博水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学考博水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

一、流域水文模型简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应用问题水文模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有哪些作用?论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特征?二、流域产流流域产流过程及其方式有哪些?我国南北方流域产流过程及其方式有哪些不同?三、径流形成影响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试述河川径流中的基流分割主要方法及研究基流的意义。

径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条件。

四、下渗影响下渗的因素由哪些?五、蒸发能力何为流域的蒸发能力?干旱和湿润地区的实际蒸发和蒸发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实际蒸发与蒸发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如何计算?六、水文循环如何理解水资源可再生(可更新)性?其意义是什么?试述水量转化及其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试述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及其科学问题。

论述流域水文循环和水量转化过程及其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七、水文学科理论你认为生态水文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水文学的基础理论问题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八、人类活动对水文影响试述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及其研究方法?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九、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论述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其对策。

论述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对策?十、区域水文分析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下水径流、地下水排泄,以及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如何理解湖泊、沼泽的水量平衡与调节作用?十一、新技术方法一、 试题简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应用问题水文模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有哪些作用?论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特征?水文模型的分类水文模型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两类。

物理模型是一种比尺或比拟模型模拟,前者将研究对象的原型按一定的比例在实验室内建成物理模型,先对模型进行观测分析,然后根据相似律再对原型的物理过程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后者是以一些物理量来比拟水的某些特性的模型。

数学模型则首先针对人们已掌握的流域径流形成的物理机制,应用物理定律建立其数学描述方程式,然后用数学方法时行求解,从而获得各种情况下流域降雨与径流之间的定量关系。

中科院寒旱所考博自然地理简答论述题汇总(整理)

中科院寒旱所考博自然地理简答论述题汇总(整理)

简答论述题:1、何为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什么?2、区域分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3、何为自然地里系统的地域性?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什么?4、试述自然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理论及其在人类实践中的意义?5、简述自然地域分异与人类生产实践的关系?6、简述理想大陆水平地带分布图式的地带类型?7、地域分异学说及其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8、绘图说明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规律?9、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的特点10、分析影响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主要生态条件?11、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12、中国三大区划及各区的基本特征?13、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划分的原则、各大区的基本特征?14、自然带在空间分布上有哪几个主要类型,主要分布在那些区域?各类型草原在群落学方面有哪些一般特征?15、三大自然带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的特征。

16、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的特点?17、我国自然地理的区划、特征?18、简述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19、我国的季风环流是怎么形成的?20、季风环流是怎么形成的?简述热带季风、副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各自发育的区域和气候特点?21、季风环流是怎样形成的?青藏高原的存在对我国季风环流形势有什么影响?22、说明下垫面因素在气候形成中的重要性,并列就说明人为因素怎样通过改变下垫面性质影响气候变化?23、绘图说明世界理想大陆气候类型的分布?24、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臭氧层和臭氧层空洞25、论述青藏高原热力和动力作用以及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26、青藏高原隆起研究的进展和争论?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中人类活动的作用?27、简述青藏高原在我国环境中的作用?28、简述青藏高原隆起的时间和幅度?高原的强烈隆起对我国现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了那些深刻影响?29、青藏高原的存在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0、青藏高原研究进展和争论?31、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及对我国西北干旱区形成演化的影响?32、论述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33、说明地下水在地理景观形成方面的作用?34、简述冰川发育的条件,与气候变化的主要关系?35、按照形态、地域、物理性质和气候条件,冰川分别有那些分类?36、冰川的形成过程和发育过程?37、论述冰心研究的意义和定年方法?38、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气候变化?39、试述我国西北干旱区环境的形成?40、简述我国干旱地区农业自然资源开发的途径?41、简述西北干旱区的自然地理特征?42、西北干旱区的形成过程?43、简述我国西北干旱区自然环境特征及主要地貌类型,试用地形剖面图将主要地貌类型反映出来?44、干旱区山前夷平面是怎么回事?简述其形成发育过程?45、人类作用对干旱区的影响?46、干旱区研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47、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形成演化?48、我国干旱区农业资源特点?49、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50、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形成演变过程?51、我国西北地区的人、地协调发展?52、简述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实践意义?53、简述内外营力地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表现?54、地貌形成的内力和外力指的是什么?哪些作用为内力作用,哪些作用为外力作用?并分别举出以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为主要作用力形成的地貌类型?55、何为气候地貌?以敢哈去地貌为例,说明那些气候因素怎样决定着他的哪些特点?56、解释戴维斯关于地貌侵蚀旋回发育阶段模式?57、戴维斯。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学考博水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学考博水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

中科院地理所⾃然地理学考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流域⽔⽂模型简述流域⽔⽂模型的类型及其应⽤问题⽔⽂模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有哪些作⽤?论述流域⽔⽂模型的类型及其特征?⼆、流域产流流域产流过程及其⽅式有哪些?我国南北⽅流域产流过程及其⽅式有哪些不同?三、径流形成影响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候变化及⼈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试述河川径流中的基流分割主要⽅法及研究基流的意义。

径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条件。

四、下渗影响下渗的因素由哪些?五、蒸发能⼒何为流域的蒸发能⼒?⼲旱和湿润地区的实际蒸发和蒸发能⼒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实际蒸发与蒸发能⼒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如何计算?六、⽔⽂循环如何理解⽔资源可再⽣(可更新)性?其意义是什么?试述⽔量转化及其在⽔资源评价中的应⽤。

试述流域⽔⽂循环过程及其科学问题。

论述流域⽔⽂循环和⽔量转化过程及其在⽔资源评价中的应⽤?七、⽔⽂学科理论你认为⽣态⽔⽂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学与⽔资源学的关系⼋、⼈类活动对⽔⽂影响试述⼈类活动的⽔⽂效应及其研究⽅法?⽓候变化及⼈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九、⽔资源特点及开发利⽤论述中国⽔资源开发利⽤问题及其对策。

论述中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对策?⼗、区域⽔⽂分析流域地下⽔的补给来源、地下⽔径流、地下⽔排泄,因以及地下⽔动态的影响素?如何理解湖泊、沼泽的⽔量平衡与调节作⽤?⼗⼀、新技术⽅法简述流域⽔⽂模型的类型及其应⽤问题⽔⽂模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有哪些作⽤?论述流域⽔⽂模型的类型及其特征?⽔⽂模型的分类⽔⽂模型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两类。

物理模型是⼀种⽐尺或⽐拟模型模拟,前者将研究对象的原型按⼀定的⽐例在实验室内建成物理模型,先对模型进⾏观测分析,然后根据相似律再对原型的物理过程进⾏定性或定量分析,后者是以⼀些物理量来⽐拟⽔的某些特性的模型。

数学模型则⾸先针对⼈们已掌握的流域径流形成的物理机制,应⽤物理定律建⽴其数学描述⽅程式,然后⽤数学⽅法时⾏求解,从⽽获得各种情况下流域降⾬与径流之间的定量关系。

博士自然地理学真题汇总

博士自然地理学真题汇总

2007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一、简答题1.水分循环2.生态系统结构3.二、中国科学院2006年10月自然地理学博士试题一、名词解释1、梅雨2、基流3、物候谱4、山海经5、光合潜力6、焚风效应7、超渗透流8、雅丹地貌9、土地分异10、地理大发现二、问答题1、土壤侵蚀2、尺度转换的概念和地理学意义3、地理学发展方向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对我国的影响南京大学2003自然地理学1、就“地球表层是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做简要说明 152、气象部门报的某地气温与该地下垫面特征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153、中国北方中纬地带自东向西降水减少的原因分析 154、水域对局部地方小气候调节作用的原因机制及其幅度值估计 155、举例说明不同岩性分布区或不同年降水量分布区河网密度的差别 156、转述天津附近或上海附近海平面变化动态的有关报道及评述 157、关于“湖泊换水周期与补给系数”术语及其数值高低的意义和价值 158、介绍土壤发育与气候的关系159、简述生态系统平衡调节的主要途径 1510、举例说明湿地生态的基本特点 15华东师大自然地理研究生试题(99-03)1998年试卷(其中划线部分要解释)1.简述大气的结构,并阐明其各层次的主要特点。

(20%)2.海岸据物质可以分为哪几类?海岸带可以包括哪几部分?(20%)3.试述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0%)4.以欧亚大陆为例阐述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20%)5.指出中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和特征。

(20%)(本题答案参见赵济《中国地理》)1999年一)简述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20分)二)河流水位与河流流量之间有什么联系?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意义何在?(15分)三)潜水也承压水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5分)四)海岸带的动力作用是指什么?它们与海岸地貌有什么关系?(15分)五)生态系统指什么?由几个基本成分组成?各基本成分各有什么功能?(15分)六)简述陆地自然地带的水平分布图式及该图式的成因简析(20分)2000年一简答题(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原来简述(二)水循环及地表水量平衡简述(三)河口三角洲及其成因简述(注意:答题时,对下划线概念先行回答)二问答题(一)台风(热带气旋)的成因及其对中国东南气候特征的贡献(二)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着重东南亚与中亚两大区)2001年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太阴历水分循环枯水径流土壤河漫滩岩石圈季风反气旋风化壳生态系统二简答题(每题4分)1. 简述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基本特征2. 板块边界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什么特点?3. 依据湖水与径流的关系,湖泊是怎样分类的,并各举一例说明(用我国的湖泊)4. 我国水资源有哪些主要特征?5. 影响土壤发育及其特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三论述题1. 何为垂直带谱?为何随着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垂直带谱的带幅减小,带谱结构趋于简单?(10分)2. 海岸带的主要动力有三种?以它们为主,能形成何种海岸地貌?(各举一例)?并论述该种动力对所列举的海岸地貌的作用(15分)3. 河川径流形成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停蓄阶段;2.漫流阶段;3.河槽集流阶段。

中科院地理所人文地理学 2001-2010考博试题

中科院地理所人文地理学 2001-2010考博试题

中科院地理所人文地理学 2001-2010考博试题2001年试题人文地理:区域创新体系理解,2、举例说明自然资源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3、西部开发与可持续发展4、经济地理学发展的趋势5、经济地理学与GIS结合,举例说明,产业布局与空间结构:1、从我国区域政策发展来看,说明中部地区是国家政策受益最少的地区2、我国十五计划中,城镇人口的统计标准,3、有关西部大开发中重点产业的问题(记不太清楚)4、有人说“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你如何理解,5、说明全球化和全球变化的区别,以及对产业布局的影响2002年博士考题《区域发展》,以下6道题中任选5题,每题20分。

(准确试题)1、加入WTO之后,外商将扩大在我国的投资领域。

请你就其中某一个具有较大扩大规模前景的领域,阐述该领域的发展对区域发展格局变化的影响。

2、在我国区域规划中对空间结构组织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有哪些,请任选一个理论,阐述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3、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健全,政府促进区域发展可以调控的资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你认为未来我国政府支撑区域政策实现的手段有哪些,请就某一种手段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行阐述。

4、如何认识“可持续发展”观在指导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中,应注意不同区域的特点,谈谈你对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是否合理的认识。

并按照你的认识,阐述西部在我国未来区域发展中的职能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5、有人提出,沿海地区发展的重点正在向北推进。

请你根据最近10年沿海地区产业布局和外向型经济分布变化的特点,对该提法的正确与否进行阐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6. 谈谈你对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是否合理的认识。

并按照你的认识,阐述西部在我国未来区域发展中的职能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经济地理1、试论城市地域空间发展的新格局。

2、我国经济建设应用的几种区域发展模式理论。

3、你认为在西部开发中,对比东、中、西各自应采取的政策措施,重点是西部的优势。

4、“西电东输”的路径,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2000年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0年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一.亚洲季风的形成及季风研究的意义。

(25分)二.人类活动对湖泊发育演变的影响。

(25分)三.我国西部开发的资源条件分析。

(25分)四.我国东部沿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25分)200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一.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地理信息学(Geomatics)2.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3.拓扑结构格式4.空间数据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评价地理信息系统的性能特性应包括哪些方面?2.试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区别。

3.叙述数据可视化的应用前景。

三.结合你所熟悉的部门和专业,论述建立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内容与过程,并画出系统框图。

(35分)200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一.试论湖泊沉积的特点及其在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二.新构造运动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三.叙述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年代学的重要性及其主要研究方法的概述。

四.论述近年来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研究的主要成果与意义。

五.阐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之间的内在联系。

200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地理学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 农业区位论2. 经济外向度3. 增长级与发展轴4. 城市化水平5. 生态经济学6. 数字地球二.问答题1.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配置的基本规律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20分)2.概要说明中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失),中国产业结构应作何相应的调整。

(20分)3.试论西部大开发对调整中国生产力布局的重大意义,简述长江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30分)200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1. 从下列关于DOS的叙述中,选出5条正确的叙述,并把编号按从小到大的次序写在答卷的对应栏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博士入学考试题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博士入学考试题《自然地理学》1999年考试题
1.概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及意义。

2.论述自然地域系统研究及其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3.试述黄河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管理。

4. 试述青藏高原作为我国一个独特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意义《自然地理学》2000年考试题
1.关于自然地理学科发展;
2.西部土地退化有哪几种类型
3.西部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4.自然地域分界线
(前两题为简答,后两题为论述)
《自然地理学》2001年考试题
一、简述
种群、群落
地理地带
水量平衡
构造地貌
成土过程
二、论述
1. LUCC内容与进展
2. 我国自然地理基本特征
3. 温室效应与全球环境意义
《自然地理学》2002年考试题
一、简述
1.流水地貌
2.水循环(或土壤地带性)
3.生态系统(或生物多样性)
(注,因是不同的人回忆的,有点差异,你都看看)
二、论述
1.简述我国自然地理地域性特征
2.论述我国主要土地退化
3.论述我国水问题
《自然地理学》2003年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30分)
基本地貌类型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二、简答与论述
1、自然地域分异规律(30分)
2、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20分)
3、干旱区水文特征和资源利用问题(20分)
《自然地理学》2005年考试题
名词解释
土壤质地
水量平衡
问答题
地域分异规律
Lucc
4、
《自然地理学》2007年考试题
1水分循环
2主要成土因素
3生态系统的结构
4我国地貌的特征
5综合自然区划的主要研究内容
6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学》2008年考试题
1地球表面的主要特征
2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
3成土因素学说
4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5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意义6我国气候的特点
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