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
文市函[2010]458号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文市函[2010]458号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06b15523af45b307e87197de.png)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经过多年发展,文化市场已成为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主渠道,管理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市场秩序不断规范,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管理工作仍不适应文化市场发展和新形势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繁荣城乡文化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努力做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
为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正确研判文化市场发展管理的形势与任务(一)全面把握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要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文化市场由分头管理、多头执法向统一领导、综合执法转变,管理范围迅速扩展。
文化与信息网络技术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的文化市场分类方式和管理模式,在促进文化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新形势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对文化市场管理理念、思路、方法和手段进行及时调整创新。
(二)清醒认识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全国范围看,大市场、小队伍的状况普遍存在,文化市场管理任务日趋繁重、难度逐步加大与管理投入相对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长期滞后,人员编制、经费投入、设备装备、综合素质等难以适应现代文化市场管理需要。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考核试卷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451d8d1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2.png)
B.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以下哪个法规不属于文化产业政策的基本法律体系?()
A.《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3.文化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6.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中,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文化消费者的。()
7.文化产业政策法规要求所有文化产品都必须经过内容审查。()
8.文化产业政策法规鼓励文化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9.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不关注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提升。()
10.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对于文化产业的融资问题没有提供任何支持措施。()
B.文化市场需求
C.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D.文化企业盈利模式
2.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B.保护文化市场公平竞争
C.保障文化消费者权益
D.提高文化企业经济效益
3.以下哪些属于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的调控手段?()
A.财政补贴
B.税收优惠
C.金融支持
D.行政处罚
4.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中,应当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1.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最高指导原则是“_______”。
2.文化产业政策的基本功能不包括“_______”。
3.我国文化产业的主体是“_______”。
4.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的制定主体是“_______”。
5.文化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_______”。
6.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体系中的基本法律是“_______”。
文化部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
![文化部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72a578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e.png)
文化部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
文化部作为文化产业的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加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相关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品牌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品牌建设,可以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品牌是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重要保障。
有了强大的品牌支撑,文化产品和服务可以迅速进入国际市场,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再者,品牌是文化产业增加附加值的重要手段。
通过品牌的塑造,文化产品和服务可以在市场上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产品溢价能力,实现增值的目标。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然而,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品牌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品牌意识不强。
一些文化企业在产品开发和宣传推广过程中缺乏品牌意识,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品牌影响力不足。
其次,创新能力不够。
一部分文化企业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入理解,导致产品创新不足,品牌价值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再者,缺乏行业规范。
文化产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但目前缺乏行业规范和标准,一些企业在品牌建设中面临着无序竞争和品牌伦理层面的挑战。
三、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的策略为了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文化部应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加强品牌培育和宣传。
文化部可以通过组织品牌培训和研讨会,提高文化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品牌管理能力。
同时,文化部还可以加大对文化产业品牌的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次,推动创新发展。
文化部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升级。
再者,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
文化部可以组织专家和企业代表制定一系列的行业规范和标准,规范市场行为,促进文化产业品牌的健康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2247e81afc4ffe473368ab34.png)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2005年08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内政发〔2003〕62号2003年8月26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纲要》,推进民族文化(主要包括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社会科学、文化旅游等)大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41号),本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自治区实际,特制定如下文化发展政策。
一、加大文化事业财政投入力度(一)各级人民政府应以不低于当地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增加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
(二)各级人民政府对不同性质的文化单位应重新界定、分类管理,并采取不同的投入方式。
属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应实行全额拨款,给予财政保障;属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单位,应在一定年限,实行差额补贴,并逐年减少财政拨款,推动其尽快走向市场。
具体界定方案,由各级人事、编制、文化、财政部门共同制定。
(三)各级人民政府应重点支持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文化事业,重点支持相关部门和单位收集、整理、翻译、出版民族文化书籍,保护民族名胜古迹、珍贵文物、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民间艺术,重点支持体现民族特色、地区特色且具有相当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并给予上述单位或项目经费保障。
(四)在实行财政经费总额包干制度的文化事业单位,规定编制内的财政拨款不随单位人员增减而增减,单位内部可根据财政拨款总额自主调剂经费使用方向,重点保障文化事业发展。
(五)各级人民政府对专业艺术院团创作、演出活动,实行创作、演出补贴制。
补贴由各级财政部门确定基数、列入主管部门预算,文化主管部门根据艺术院团创作、演出情况审核下拨。
(六)对蒙文图书、报刊出版和蒙语广播电视工作,按每年审定的计划实行专项补贴制。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57f3d0e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c.png)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财政部•【公布日期】2014.08.08•【文号】文产发[2014]28号•【施行日期】2014.08.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产发〔2014〕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财务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财政局:特色文化产业是指依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提供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对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民、乐民、富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知名品牌较少、高端创意和管理人才不足等问题。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精神,加快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传承文化,科学发展。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产业发展尤其是特色街区、特色村镇、园区基地建设中,注重保护乡村原始风貌、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突出传统特点,不搞大拆大建,不拆真建假,不毁坏古迹和历史记忆。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立足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重点,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构建具有鲜明区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促进多样化、差异化发展。
文化部发布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的通知
![文化部发布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b496479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6.png)
文化部发布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的通知我部决定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工作,以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促进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为此,我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要求,特此通知,详细内容如下:一、加强对文化企业的监管在市场监管方面,文化部将加大对文化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文化企业的合法经营行为。
我们将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巡查和检查,对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文化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提高整个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
二、加强对文化产品的审核为了提供健康、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文化部将加强对文化产品的审核工作。
我们将严格审查文化产品的内容,对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禁止和整改。
在文化市场的监管过程中,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文化产品的审核机制,加强对互联网文化产品的监管,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品牌。
三、加强对文化活动的管理文化活动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有效管理文化活动,我们将加强对文化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这包括对各类文化活动的审批、登记和备案工作,确保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在文化活动监管的过程中,我们将组织力量进行巡查,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文化活动进行整改和处罚。
四、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执法监督执法监督是文化市场监管的重要环节。
文化部将加强对文化市场执法行为的监督,对不正当行为进行及时处理和纠正。
我们将建立健全举报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文化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工作中,共同维护文化市场的良好环境。
五、加强对文化市场信息的管理信息化是现代文化市场发展的趋势,也是加强监管和服务公众的重要手段。
文化部将加强对文化市场信息的管理,包括文化市场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提供准确和即时的文化市场信息。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文化市场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提升信息化手段在文化市场监管中的应用水平。
六、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管文化市场涵盖了多个领域,其中一些领域对于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部将加强对这些重点领域的监管,例如电影行业、出版业、广播电视行业等。
文化部将32项体制改革措施纳入下半年工作重点
![文化部将32项体制改革措施纳入下半年工作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73e93d6edb6f1aff001f75.png)
文化部将32项体制改革措施纳入下半年工作重点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文化部出台下半年文化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把贯彻落实九部门关于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等32项措施纳入下半年工作重点。
据了解,方案包括文化事业与产业工作共32项措施,其中包括实施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培育优秀民族原创动漫创意品牌,规范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修订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等。
措施里提到了要加大文化创业、创意人才和成长型企业扶持力度,大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好文化志愿者基层年服务工作。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系统着重巩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并对重点领域、重点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其中,在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方面。
但是文化体制改革也面临一些困难,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主体不明确,综合执法机构建设不完善,多头执法、多头管理现象依然存在。
对此文化部部长蔡武指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仍需加大力度。
蔡武:有的单位虽然转企了,但还没有完全摆脱旧体制下的思维定势,对行政部门、行政资源依然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对市场经济的熟悉程度不高,适应市场的能力不强,新体制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革红利没有完全释放,还存在对外文化交流贸易能力不强,文化科技融合水平较低等问题。
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文化改革发展的障碍和瓶颈,必须通过改革来革除,用改革来推动发展,破解难题。
以下内容为繁体版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文化部出臺下半年文化體制改革重點工作實施方案,把貫徹落實九部門關於支持轉企改制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實施國傢動漫品牌建設和保護計劃等32項措施納入下半年工作重點。
據瞭解,方案包括文化事業與產業工作共32項措施,其中包括實施國傢動漫品牌建設和保護計劃,培育優秀民族原創動漫創意品牌,規范文化產業園區建設,修訂基地評選命名管理辦法等。
品牌创建实施方案
![品牌创建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9bcbe858f5f61fb73666a5.png)
公司品牌建设实施方案为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产品竞争力,打造企业品牌体系,加快公司发展步伐,形成上下游产业集群,打通全产业链,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
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改变公司有牌子没有品牌的现状,通过创建品牌的过程,实现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凝聚企业独特的文化精神和经营理念,把企业产品打造成知名品牌,使之个性化、人格化、人性化,使企业品牌所代表的产品与消费者产生"精神共鸣",形成企业品牌魅力。
二、组织领导为切实抓好公司品牌建设工作,由公司文化部负责公司品牌建设的组织、协调、实施和监督。
三、目标与定位(一)品牌目标:1、内部目标:建设一支创新、实干、开放、高效、超越的专业化团队,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管理制度,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外部目标:打造品牌"三度":社会知名度、市场美誉度、消费者忠诚度。
3、年度发展目标:①建立品牌规划体系和组织保障。
②树立个性化服务理念,建立顾问团队,弘扬"xxx"的企业宗旨。
③设立长三角、珠三角销售专区,打造社会影响力。
④具有特色的品牌理念深入人心,公司员工达到熟知、熟记等程度,并在具体行动中自觉实践。
⑤公司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标识和品牌形象在公司内外的认知程度达到100%。
⑥入公司3个月以上员工能够熟知公司的企业形象标准、管理者形象标准、员工形象标准,且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⑦制定《公司品牌视觉识别手册》,完成视觉形象系统的导入,统一企业标志、旗帜、徽章、色彩等多种个性标识;规范公司及各部门简称,规范公司通讯手册,规范办公设备、办公器具,规范员工着装款式及色调,统一企业宣传标牌、广告牌的装置规格和设置区位,征集、确定、录制企业歌曲,使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和个性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25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25号](https://img.taocdn.com/s3/m/d2b161c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7.png)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3月12日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要求,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特制定本计划。
本计划所称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
一、重要意义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传统工艺门类众多,涵盖衣食住行,遍布各族各地。
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发现手工劳动的创造性价值,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助于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传统街区和村落活力。
二、总体要求(一)总体目标。
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
文化部关于文化产业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化部关于文化产业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ed19a24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a.png)
文化部关于文化产业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文化产业正成为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新动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企业的改革发展,文化部发布了关于文化产业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
本文将针对这一指导意见进行详细阐述,并探讨其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和重要意义。
一、指导意见的背景和意义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带动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我国,文化产业企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亟待进行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
针对这一情况,文化部发布了《关于文化产业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跨界融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该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它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供了指导和支持,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只有依靠指导意见的支持和引导,文化产业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良性发展。
二、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关于文化产业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鼓励地方政府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2.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鼓励文化产业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文化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加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和国际合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企业,提高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 推动跨界融合发展。
鼓励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科技、教育、旅游等行业进行跨界合作,推动文化产业在多领域的融合发展,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5.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文化产业企业的管理和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指导意见的影响和作用文化部发布的《关于文化产业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85274b1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f.png)
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09.14•【文号】•【施行日期】2006.09.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本部各司局、国家文物局,各直属单位: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部编制了《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二○○年九月十四日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二○○六年九月)目录序言一、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二、推动文化艺术创新,着力创造民族文化优秀品牌三、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六、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文化交流质量与水平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八、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健全文化法制九、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十、实施要求序言《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总结“十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对今后五年我国文化建设做出部署和安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专项规划。
(1)“十五”时期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十五”时期是我国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
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文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明确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促进了各项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f15df01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8.png)
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3.09.04•【文号】•【施行日期】2003.09.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本部各司局、国家文物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现结合文化工作实际,就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一)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目前,文化产业已形成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门类。
社会主义文化产业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通过市场实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价值。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
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我国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人们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意识更加自觉,更多关注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文化与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实现更加依赖于市场;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消费选择更具自主性;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手段和方式更加科技化和现代化;国际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发展文化产业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文化部发布新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文化部发布新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94e14b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3.png)
文化部发布新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迅速,为经济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部发布了一系列新政策,旨在鼓励创意文化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一、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文化部新政策明确指出,将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提供财政支持、税收减免、专利保护等多种方式,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文化部还将建立专门的资金扶持计划,资助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研发和产品推广,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
二、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研发平台为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文化部将着力建立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研发平台。
这些平台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展开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助力文化创意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三、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在新政策中,文化部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建设。
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品牌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品牌。
同时,文化部还将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与交流活动,提升品牌形象,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为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部将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
通过鼓励文化创意企业与科技、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企业和机构合作,推动创新创意的交流和碰撞,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此外,文化部还将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专业培训和人才引进,提供优质人才支撑,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总结而言,文化部发布的新政策对于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政策将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推动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助力文化产业实现更加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
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3072813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e.png)
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地位日益突显,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为了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文化部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本文将重点对该指导意见进行详细阐述。
一、明确发展目标。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
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提升。
二、加强政策支持。
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税收减免、财政扶持等措施,为文化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发展环境。
同时,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文化产权交易市场,激发文化创意的活力。
三、优化服务环境。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金融创新发展,建立健全风险担保机制,加强文化产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此外,还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人才引进,推动产学研用结合,提高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
四、加强文化交流合作。
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通过文化产业引领文化外交,提高我国在国际文化舞台的形象和地位。
要积极推广中华文化,加强与其他国家文化产业的合作,促进中外文化的对接与交流。
五、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企业,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加快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文化产品的创新和研发,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引领和指导。
在确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政策支持、优化服务环境、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和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将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信在文化部的指导下,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化部将着力加强引导扶持
![12,文化部将着力加强引导扶持](https://img.taocdn.com/s3/m/c8bbe90603d8ce2f00662333.png)
文化部将着力加强引导扶持在23日举行的2011年度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影响力评价结果发布会上,文化部副部长励小捷表示,我国文化建设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文化产业迎来很多有利机遇,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也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
今后,文化部和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将从四个方面继续加强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引导、管理、扶持和服务。
一是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示范基地的质量和水平。
要按照“明确认定标准,严格认定程序,开展定期考核,实施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的要求,控制示范基地的数量,提升示范基地的质量,确保被命名的基地都是优中选优、效益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企业,确保入选的企业有动力、有荣誉、有实惠,也有压力,通过建立激励和约束的长效机制,切实发挥好基地的功能和作用。
二是加强政策支持,扶持示范基地进一步做强做大。
文化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立法进程,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
各地文化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加强与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及金融机构的沟通协作,为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为示范基地提供人才支撑。
要培育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经营管理能力强的文化企业家队伍,造就一批文化经管名家。
加强与示范基地以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在全国建立一批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和文化产业创业园、孵化器。
组织示范基地负责人到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培养具有国际眼光的文化产业领军人物。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引导广大文化产业从业者特别是名企名家名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是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为示范基地提供技术支撑。
文化部拟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相关活动,推动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加快新技术的运用和高科技文化产品的开发,发展新兴业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动态安徽12项举措促文艺精品创作记者从安徽省委宣传部获悉,该省日前推出12项举措,促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力争到“十二五”末,使全省文艺精品的引导力、创造力、生产力、服务力和传播力位居全国前列。
企业文化部部门职责
![企业文化部部门职责](https://img.taocdn.com/s3/m/87132ad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5.png)
企业文化部部门职责1.文化传承与宣传:企业文化部负责传承和继承企业的历史、价值观和核心文化,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宣传活动,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文化建设与管理:企业文化部负责制定和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和计划,通过开展各种文化建设活动,提高企业的文化品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还负责企业文化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企业文化的规范执行和有效运营。
3.员工培训和发展:企业文化部负责组织和实施员工培训和发展计划,培养和提升员工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价值观,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员工的职业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4.内部沟通与反馈:企业文化部负责内部沟通和反馈工作,建立和维护企业内部的良好沟通机制,促进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交流,及时获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企业管理层,促进企业的良性循环和改进。
5.文化活动与庆典:企业文化部负责组织和策划各类文化活动和庆典活动,如企业年会、员工生日会、员工家属活动等,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6.企业形象与品牌建设:企业文化部负责企业形象和品牌建设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介,传递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和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7.文化评价与激励:企业文化部负责对企业文化的评价和激励工作,通过制定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对企业文化的发展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对存在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
同时,通过制定激励机制和激励政策,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8.外部交流与合作:企业文化部负责外部交流和合作工作,与其他企业、学术机构、文化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借鉴和吸收其他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提升企业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
2024年演出经纪人之演出市场政策与法律法规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4年演出经纪人之演出市场政策与法律法规题库附答案(典型题)](https://img.taocdn.com/s3/m/0c62a3d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a.png)
2024年演出经纪人之演出市场政策与法律法规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45题)1、加强党的军队建设,开展“()”主题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特色。
A.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B.不忘初心、牢记使命C.学习践行强军目标,做新一代革命军人D.三严三实【答案】 A2、演出安全监管宜鼓励()从事演出安全的检验检测认证。
A.演出管理机构B.社会第三方C.演出经纪机构D.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答案】 B3、演出前应有风险预案。
风险预案中应不包括()A.防舞台机械意外坠落B.防火C.防滑D.防演职人员意外跌落【答案】 C4、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A.经济效益B.社会效益C.市场效益D.文化效益【答案】 B5、临时搭建舞台的安全防范对象主要针对()。
A.舞台台面B.观众席C.通道D.看台附属设施【答案】 A6、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规定,演出场所容纳的观众数量应当报()核准;观众区域与缓冲区域应当由()划定,缓冲区域应当有明显标识。
A.公安部门,文化主管部门B.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C.公安部门,公安部门D.文化主管部门,文化主管部门【答案】 C7、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实施办法》,自()起施行。
A.2022年1月1日B.2022年2月1日C.2022年3月1日D.2022年6月1日【答案】 A8、对于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于应急处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Ⅳ级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文化市场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应当赶赴事发地协调、指导、监督应急处置工作B.I级突发事件发生后,地市级文化市场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当派出工作组赶赴事发地协调、指导、监督应急处置工作C.Ⅱ级突发事件发生后,文化部文化市场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当派出工作组赶赴事发地协调、指导、监督应急处置工作D.Ⅲ级突发事件发生后,省级文化市场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当派出工作组赶赴事发地协调、指导、监督应急处置工作【答案】 A9、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文化部关于推动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文化部关于推动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28cc943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1.png)
文化部关于推动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09.18•【文号】文市发〔2016〕26号•【施行日期】2016.09.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文化部关于推动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文市发〔2016〕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西藏自治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文化娱乐行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歌舞娱乐和游戏游艺等传统文化娱乐行业经营模式陈旧、产品类型单一、消费人群狭窄、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长期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不仅导致行业形象和社会评价不佳,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行业发展。
2013年下半年以来,文化部推动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一套可借鉴可推广的思路、方法和路径;同时,一些歌舞娱乐和游戏游艺企业先行先试,在拓展消费人群、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
这些都为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积累了有益经验。
为贯彻国家关于“稳促调惠”和“放管服”的决策部署,扩大文化消费,推动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融合发展、创新供给、拓展受众、提升形象为总体思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发展导向,改善行业发展环境,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着力解决制约文化娱乐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二)基本原则。
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实现有效监管,主动服务,良性互动,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落实主体责任,维护合法权益,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部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越来越重要。
作为文化事业的主管部门,文化部肩负着加强文化产业
品牌建设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通过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才能更好
地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的
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文化产业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1.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对于国家经济
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可
以提升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
2. 增强文化自信: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国家,我们
应该有一定的文化自信。
通过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可以彰显中国
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增强人们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提升国家形象:文化产业品牌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更是为了提升国家的形象和声誉。
只有通过优秀的文化产业品牌,才
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国家,从而推动文化交流和文化输出。
二、提升文化产业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措施
1. 加强创新能力:文化产业品牌建设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推出具有
独特风格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鼓励文化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培养创意
人才,提升产品的独特性和核心竞争力。
2. 加强市场营销: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加强对文化产业品牌
的市场推广和宣传。
通过广告、活动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 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与外国文化产
业企业和机构的合作。
通过合作交流,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提升文化产业品牌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4. 加强人才培养:文化产业品牌建设需要有专业素质高、富有创新
精神的人才。
文化部可以加强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供优
质的人才资源支持,为文化产业品牌的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5. 加强版权保护:保护知识产权是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
文化部应加强对文化产品的版权保护工作,打击盗版行为,维护
文化产业品牌的合法权益。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文化产业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总结:
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是文化部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
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不仅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文化自信,还可以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在提升文化产业品牌的影响力和
竞争力方面,需要加强创新能力、落实市场营销、加强国际交流、人
才培养和版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通过综合的措施,才能使我国
的文化产业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脱颖而出,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文化部将继续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