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 期末复习资料 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奴隶社会的教育
一、比较雅典与斯巴达教育的异同
雅典与斯巴达教育既有相同点也各具特色。
◆相同点:教育权为奴隶主垄断;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军事体育操练放在首位。
◆不同点:雅典注重人的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斯巴达只有单调的军事训练,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斯
巴达的教育皆由国家创办,雅典除国立体育馆与军事训练团外皆由私人创办。
二、智者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智者的含义: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希腊出现第一批职业教师,他们周游各个城邦,专门教人以雄辩术和其他科学知识并收取学费,是“三艺”学科的创立者。
2、智者的教育影响: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扩大了教育对象,扩大了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的预备教育);对教育理论的影响(智者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教育与政治、道德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等。)
三、苏格拉底法
这种方法并不直接将各种知识交待给学生,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他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四、柏拉图《理想国》中设计的金字塔式的教育制度
0~3岁,由女仆照顾
3~6岁,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幼儿教育
7~16岁,进入初等学校接受普通教育,(情感教育——节制的顺民)
17~20岁,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意志教育——勇敢的军人)(第一次考试)
21~30岁,智慧教育阶段——理智的官吏(第二次考试)
31~35岁,继续学习——重要官吏
36~50岁,经十五年实践锻炼——哲学王,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五、亚里士多德的教育阶段论
1、教育阶段论--“效法自然”
0~7岁,学前教育阶段。5岁以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或工作;游戏、讲故事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注意儿童的语言。
7~14岁,初级教育阶段。教给儿童“真正必需的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一切有用的东西”。以情感道德教育为主,实施和谐发展的教育。
14~21岁,高等教育阶段。学习哲学与科学,主要发展学生的理智灵魂,以智力教育为主,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发展人的理智——理性教育。
六、亚里士多德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观
音乐教育是和谐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要增进身体健康,培养学生勇敢的美德;道德教育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养成“中庸”、“适度”的公正、节制、勇敢的美德;智育以阅读、书写为主要内容,主要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
七、亚里士多德的美德观
美德包括两种:有理性美德和伦理美德
1、伦理美德:就是中道,中道在两种过错之间,一方是过度、一方是不及。道德品质是被过错和不及破坏的,所以,美德就是适度。(各种美德详见下表)
2、美德在于实践,知行统一(只知道德行、只谈论德行是不够的,还必须实践);动机与效果统一(“合
乎德行的行为,本身具有某种品质还不行,只有当行为者在行动时也处于某种心灵状态,才能说它们是公正的和节制的。”)
八、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发展
教育目的不再是培养演说家为从政做准备,而是从维护帝国统治的角度出发,培养帝国的顺民和推行帝国统治的官吏。
教授职称的出现:
公元75年,皇帝韦帕芗在和平庙建立一图书馆,是罗马帝国高等学校中心。公元125年皇帝哈得列设立了这所学校的教授职称,后来教授职称逐渐推行到法律学校和文法学校。
九、昆体良的教学理论
●分班教学的设想—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提问解答
教师就善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向那些不发问的学生提问。
经常提问的好处:可以借此测验学生的鉴别能力;可以防止学生漫不经心,防止他们对教师的讲课充耳不闻;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锻炼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的基础上。因此,学生应学习文法、修辞学、音乐、
几何、天文及哲学(物理、伦理、辩证法)等。
●学习与休息交替进行:注意学生的休息,防止过度疲劳。游戏是积极的休息方式,它符合儿童活泼的天性;有利于道德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等。但休息要有限度,过度放纵的休息容易形成贪玩、懒惰的坏习惯。
十、三艺、四艺
3:文法、修辞、辩证法;4: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第二章封建社会的教育
一、西欧中世纪早期基督教教会学校的类型
隐修院学校(修道院学校、僧院学校)
座堂学校(大教堂学校、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二、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及其实施
1、骑士教育:是一种以培养骑士为目标的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骑士是封建主为了镇压人民、为维系
战争取胜而培养能够单枪匹马进行格斗的武夫。
2、实施:7岁前由母亲在家中抚养和教育,内容为初步的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7—14岁为礼文教育阶段,训练的内容为侍奉主人和主妇,学习上流社会的各种礼节、习惯和待人处世之术,目的在于通过生活环境习染养成骑士的封建意识与道德言行,兼学读书识字、吟诗、奕棋等。同时,学习赛跑、角力、斗拳和比武。
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学习“骑士七技”,分别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和吟诗。此间主要学习作战本领,培养军事征战能力。这个时期的教育结束后,举行授职典礼,授以骑士称号。
三、中世纪大学的组织类型
大学的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类型:“学生大学”,“先生大学”
大学享有许多特权:自治、免税、不服兵役,大学教师有参政权,可参与大学的行政管理,大学有罢教和迁移的权利。
四、中世纪大学的意义
1、大学虽然没有摆脱宗教观念的束缚,然而它毕竟研究和传授了医学、法学等世俗科学知识,它以职业教育为目的,把世俗学科引进学校,是对传统基督教神学教育独霸讲坛的一大突破。
2、大学的教学虽然刻板、甚至繁琐,然而它毕竟动摇了传统的盲目信仰,它重视人们的理解能力,启迪了辩论的风气,讲求实效,是对传统的死记教条、不求甚解的学风和教学方法的一大突破。
3、大学争得了组织机构的一定独立性和某些特权,对科学研究和学术繁荣是极为有利的客观条件,是对封建主和教会独占教育领导权的一大突破。
4、大学是当时著名学者活动的舞台,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基地。在这个意义上说,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孕育着之后出现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预示了资本主义黎明时期的行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