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2016年9月,我申报了市教科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在各级领导的全程监控、悉心指导下,我们按照研究的规章制度,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各项研究活动。以理论领先,实践为本为指导思想,构建全员参与、骨干攻关、专家引领的研究管理模式。以对课题“化整为零,层层落实”和“聚散为整、结晶成果”的形式,实施了“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推广”的基本策略,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行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的变革,制定相应的课堂评价标准,有效地指引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并要求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会自主、合作性学习,使他们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从而养成终身学习的本领。

这主要基于三点:在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即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对某一知识领域深入或多学科领域广泛的学习。

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突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或咨询者的作用。信息技术理应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实现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按不同程度和深度,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此阶段信息技术被作为演示、交流和个别辅导的工具,教学过程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在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方面取得了些进步;二是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此阶段信息技术被应用于营造资源环境、作为教学资源加工工具、教学活动技术协作工具、学习研究工具,信息技术提供的整个教学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并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三是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将推动教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架构三个方面的改革,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的信息化,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达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的更高目标。这也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课堂教学的自由王国。

用新课程理念审视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会发现诸多问题:

(1)信息技术强大功能还远未得到开发

信息技术强大的网络功能、超文本功能和交互功能及远程协助功能还远未得到开发,停留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肤浅的层面上,体现的仍然是教师中心,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是呈现教学内容的媒体,学生只是通过观看教师的课件演示获得学习的机会与信息;

(2)缺乏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

网络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缺乏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意识与能力;

(3)忽略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施加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去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

(4)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缺少相应的评价体系以及模式等理论研究、管理体制。

基于以上四点,我们通过本课题进行有针对性探索。

二、研究目标和理论基础

(一)研究目标

1、改变教学结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2、数字化学习: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开辟广阔的学习渠道,掌握强大的学习武器。

3、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教师教学时配合授课内容与教学策略所需,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自然和谐地融合起来。

4、提高课堂效率: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易于接受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多种渠道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与方法。

本研究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学生思维和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并借此契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促成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从重点学科突破,强化教学设计、立足课堂实效,从成功的典型案例中归纳出基本结构,然后通过研究课不断完善优化,逐步构建基于多媒体综合教室、网络教室,乃至于校园局域网、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对基本思想、操作要点、程序、实验策略、评价体系等进行专题研究,旨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形成信息环境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在理论层面,以揭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特征为主要目标,通过文献理论研究以及对“整合”的实践总结与提炼,建立适合当今社会对创新教育要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丰富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教育理论。

在实践层面,以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为主要目标,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指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二)理论基础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学校的出现,远程教育的兴起,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这给学生在校教育提出了要求。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包括⑴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